注册

我与隧道这十年

其他分类其他2021-01-26
544

封面

一个先进,就是一座灯塔。一个典型,就是一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与隧道这十年》系列故事的编写就是为了激励每一位隧道人见贤思齐,将较真认真作为人生的一种担当、一种修炼、一种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建隧道致力于将正能量显性化,激励员工矢志奋斗。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赋能个体,打造团队,持续发出隧道人好声音,让更多人了解中建隧道,了解中建隧道人。
因为选择,所以坚定;因为责任,所以坚守;因为光荣,所以义无反顾踏上未知的旅途。披荆斩棘,势必成钢,隧道下一个十年,等你书写!
十年,见证成长!
十年,坚守付出!
十年,凝聚精神!
十年,初心不忘,使命在肩!
在十年如歌的日子里,
我们一起走过,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书写。

前  言

十年来,中建隧道作为中建集团旗下唯一一家隧道专业化公司,作为五局系统内扛中建品牌的纯基础设施专业公司,历经“起步探索期”“调整上升期”“快速发展期”,如今正迈向“品质升级”的跨越阶段。
十年来,我们不负众望,承建隧道工程43个,总计228公里;城市地铁和轻轨工程37个,总计198公里;铁路及铁路站前工程20个,总计416公里;高速公路工程32个,总计213公里;市政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工程总计288公里;承建世界上第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世界高铁领域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铁路——郑万高铁;世界范围内严寒地带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哈大高铁;国内首座大跨径梁拱组合刚构桥——重庆市快速路二横线礼嘉嘉陵江大桥;国内首座集“明-暗-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立体换乘车站——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全国最长、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华铁路;全国最深地铁车站——重庆轨道九号线4标红岩村车站;全国首例穿越全新世地震断裂带的特长公路隧道——华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全国首座360°螺旋隧道——云南水绥公路新安隧道。
2020年雀儿山隧道揽获詹天佑奖,实现集团在基础设施领域零的突破;世界首例“五桥同转”,2天6上央视,90余家海内外媒体高频报道;公司斩获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BIM大赛一等奖;公司与信达检测双双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荣光的背后是每一个中建隧道人的坚守与付出。
十年来,我们涌现了众多优秀的团队,他们有的是施工一线的技术工人,有的是优秀的设备操作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名字:隧道人。无论是扩展市场,还是鏖战现场,无论是响应国内,还是出征海外,无论是聚焦发展,还是科技创新,无论是励精图治,还是个人成长......十年里,隧道人的足迹踏遍祖国各地,隧道人的故事精彩深刻、温暖厚重。在成渝经济圈,我们有刷新多项纪录的二横线“五桥同转”团队,他们熬更守夜,精益求精,只为不负国民“大国基建”的期许;在长江经济带东部,我们有深耕科技领域频频获奖的徐州铁人科技创新团队,他们运用在“全国罕见、江苏最难”的彭城广场站的技术获得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土木建筑科技奖一等奖;在常年冰雪覆盖、雄伟壮阔的雀儿山上,我们有秉持“六坚精神”(坚定、坚强、坚毅、坚决、坚韧、坚持)的雀儿山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他们,克服高寒缺氧等各种极限条件,成功贯通素有“山鹰飞不过的山峰”之称的雀儿山,使原本两小时的车程缩减到10分钟,十上央视,打通了偏远山区的经济生命线,发出了建设伟大祖国的时代最强音。

我与隧道这十年

CONTENTS

目录

致中建隧道   03 / 04

文 / 张家识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05 / 06

文 / 陈举飞

十年耕耘 拾阶而上   07 / 08

文 / 李金求

铭记梦归处 不忘来时路   09 / 11

文 / 汤洪亮

笃定前行 未来可期   12 / 14

文 / 夏露

笑谈苍茫 汇报成长   15 / 16

文 / 陈鹤瑛

山河远阔 与你相逢 十年岁月不觉长   17 / 18

文 / 陈高生

光影十年 隧道出品   19 / 20

文 / 李月月

用十二年 做一名脚踏实地的隧道人   21 / 22

文 / 杨飞

心存莽原 逐梦基建   23 / 25

文 / 刘源

逐梦归来 恰如少年   26 / 30

文 / 文笑一

十年磨砺 青春无悔 奋斗自成芳华   31 / 33

文 / 李竞争

01

02

致中建隧道

我与隧道这十年

公司技术质量部
副经理 邱琼

尊敬的老爷子:
时光荏苒,又收到您的来信。还记得2014年您在深圳地铁9号线鹿丹村渡线隧道施工完毕时,给参与现场管理的小伙伴每人一封手写信,信中您将大家比作一个班级,说隧道施工完成了,大家毕业了,您也和大家一起毕业了。谈笑之间,您说:“我们都是同事、同学!”我们既感动又惭愧,跟着您一起拿下深圳地铁最难的矿山法隧道期间,我们跟随您学专业技术,钻研大管棚渐变布置,解决隧道拱顶不均匀沉降问题,研改CRD工法为十字横撑法,解决隧道交叉施工干扰,实现快速安全施工。
 “汗流浃背”是我想起您时映入眼帘的样子,我们跟随您老人家一起上下8层高的竖井、十几米高的台架。现场开早会时,用小黑板记下当日工作要点,施工技术员、劳务队,加上您,三方签字,您说您是见证人…您兢兢业业,亲力亲为,一丝不苟,让我们知道,技术是一片汪洋大海,学无止境,但是可以让我们尽情翱翔、去追逐未知的浪尖。不怕苦不怕难、勇敢奋进,最终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今天的我们,面临着更多“天下第一难”的“人民南”:全国罕见的集明-暗-盖挖为一体的彭城广场、重庆九号线8标暗挖隧道、华丽地震带隧道……我们用您身上的“匠人精神”作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感谢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关注,祝福您身体康健,我们相约下个工地!

收到这封信后,曾与张老共事的同事纷纷回信
以表达对张老的敬仰之情

看到老爷子写给我们的信,突然间所有的回忆都涌上了心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每天汗流浃背的夏天,那个让人气喘吁吁一身泥泞的深基坑又浮现在眼前,我想到了和您一起爬上爬下的日子,最难的那道工序,您一天上下了五次,只求完美完成施工任务,想到了您之后还给我们出了一套试卷,考我们学的怎么样,还自掏腰包给我们设立奖金。
老爷子我最喜欢您每次面对困难时擦汗笑的样子,您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常备品,可是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却成为了人生的分水岭,您面对挫折困难时永远是笑脸相迎,正面面对,有困难有挫折的人生才完美,因为永远向上的路程,比站在顶峰更加让人热血澎湃,祝老爷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深圳地铁13号线3-2项目
总工程师 罗伟庭

亲爱的各位老友:
你们工作一定很忙吧?最近时常想起与大家奋战在深圳地铁9号线的岁月。提笔给大家写这封信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荣幸,惊喜的是我已经在家休息了这么久,还能收到来自公司的关心和问候,荣幸的是公司把这么宝贵的机会给了我,让我可以把近十年在中建隧道的回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说起我和中建隧道的十年,故事可就长了。我还记得当初公司同事到我家请我做技术顾问时的情景,年轻的你们略带稚气。到深圳地铁9号线人民南站第一次现场踏勘的时候,我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心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项目不好干啊!底子略薄的隧道公司能把人民南站做好吗?”说实话,当时真不看好,可是你们眼中的那份坚毅和真诚着实打动了我,于是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在共度的岁月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民南站,人民南可以说是我在深圳地铁从业以来难度位列三甲的车站,某些施工难点可以说是深圳车站之最了。记得那时候,下基坑的梯子对我这个老年人可真是个严峻的考验,你们现场的施工员每次一上一下陪我上下基坑可累坏了吧。
我真的很喜欢也很佩服你们的团队,你们很坚强,现场进度最难推动的时候我从未见过你们气馁,反而是通宵达旦地研究技术方案,督导现场施工;你们很乐观,即使最困难的时候,我也从未在项目部感受到过忧郁的氛围,项目部上下一心,闲暇时一起打打篮球、坐下来谈谈心。就是这么一个凝心聚力的好团队,让我再次感受到我刚投身全国铁路建设时,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热情和团结。这坚定了我的信心,没有什么困难是这个团队克服不了的!
祝中建隧道全体员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中建隧道能够在地铁领域越做越好,成为全国顶尖的专业公司!

还记得隧道暗挖十八字方针吗?
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
强支护、早闭合、勤量测
 
今年,张家识老爷子眉寿80岁 
接到我们的约稿
张老感慨良多
但因为身体原因
便写了一封信
问候那些曾与之并肩作战的可爱同事们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殷殷真情

文 / 张家识

03

04

当城市褪去它白日的喧嚣,心灵才终于有了一块静地供我思绪纷飞。对于时光,我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起它来,荏苒十年,那些曾在隧道公司走过的路,那些曾经在工作中历练过的真实历历在目,十年是我生命中某段在标尺中漂浮不定的度量,我无法用言语来准确说清它是长还是短,但回眸十年在公司的点点滴滴,却是格外令人感慨,与领导同事共成长、共生活、共工作、共学习。在那些最为鲜明的挑战,充满着没齿难忘的团体精神,刻骨铭心的日子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浓浓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回首昨天,曲折坎坷外,得失荣辱间,都是一个个奋进勃发的身影,都是一份份无愧无悔的心情。十载似水流年,也曾迷茫,也曾困惑,有过挫折,也有过收获,欣慰的是这一切让我变得更加的坚定,更加懂得珍惜!
二零零九年七月,我走出大学校门,有幸结缘隧道公司,十余年的工地生活,先后辗转过重庆、贵阳、深圳、徐州等地,从最初的中梁山项目、贵阳桐荫路项目,到后来的深圳地铁项目、徐州地铁项目,再到现在的重庆九号线八标,从刚毕业的见习生到现在的项目班子,有过梁山好汉的万众瞩目,也有过不为人知的黯淡消沉,有过扎根鹏城的豪情万丈,也有过立足彭城的刻骨铭心。
 
难忘这十年,倍感无助时,同事们给予的温暖情谊;难忘疾恙缠身时,同事们端来的杯杯热茶;难忘无知无畏的我,领导投来

的宽谅眼神;难忘工作遇到瓶颈时,领导的鼓励与信任,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成长体验,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每段旅程都有不一样的心情,庆幸的是这些经历让我不断成长,并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我深知自己的不易,更懂得公司的艰辛。
       十年的隧道生涯让我明白,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进而渐渐丧失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耽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工作的前几年里,我们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们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关键在于如何抉择,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那么就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乘长风破万浪的勇气,又怎么会有挂云帆济沧海的收获。
       十年的隧道生涯让我懂得,生活中要心怀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文 /  陈举飞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绘画着一幅幅美丽的图卷,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把美丽献给泥土,馈赠泥土对它的养育之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的生命的真谛!十年的时间,从一百到一千再到三千,我目睹了公司的发展;十年的时间,从见习到部门再到班子,公司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感谢公司,让我有了这么一段无法忘却的回忆。
       如果说坚持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么能承载这道风景的人就是历史的见证者。一样的青春,一样的年华。有人选择大都市的热闹与繁华,每天过着忙碌的办公室白领生活;有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和工作,享受着众人羡慕的异国文化生活;有人选择了校园生活,成为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也有人选择披上一片迷彩,成为祖国的守护者……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每个人都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而我选择了建筑行业,一份虽然辛苦却让我为之骄傲的工作。 
       春华秋实,耕种收获。少一份懈怠,多一份勤奋;少一份奢华,多一份追求;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我想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你们的温暖臂弯。十年中建,十年隧道,再回首,我心澎湃!

我与隧道这十年

05

06

十年耕耘  拾阶而上

文 / 李金求

前些天,有同事问我,“这十年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个话题将我的思维引入回忆,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倒带。我倚窗而望,陷入沉思,恍惚间才意识到自己工作已经十年有余。作为一名中建隧道的老员工,从一名试验员一路走到现在,十年时间不禁让我感慨时光易逝。十年人生,十年风雨,十年成长,背后堆积着多少辛酸、快乐,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其中的滋味。
2006年公司刚成立,我便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亲历了中建隧道从无到有,从原来的“39条好汉”发展到现在3000人团队;从承接重庆南坪工贸桥,一个合同额仅700余万元的项目,到如今承接了一批“世界第一、行业第一”的项目,成功跨入“百亿企业俱乐部”。

公司成立时,刚毕业的我在项目上担任试验员,相类似的还有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等,岗位普通但不可或缺。刚入职那一到两年,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和同事们“兼收博采”,在工作之余,现场施工员学习技术文件、技术员学习现场施工、安全员学习施工工序,各个岗位融汇贯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对施工项目有了全局的了解,每个人都成了多面手。现在回首那个阶段,仍然感慨万千。另一方面,要能戒骄戒躁,工程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现场的工作生活并不如自己想象的一般美好,更多的可能是汗水、泪水。我努力让自己“沉下来、钻进去”,年轻的时候辛苦一点,打牢基础,以后的职业生涯就顺利。

2009年,我被调入重庆中梁山隧道工程担任工程部经理,直到2011年,开始主持中梁山项目二工区工作,那段时间正是中梁山隧道化被动为主动、扭亏为盈的关键时期,整个项目真正称得上战严寒斗酷暑、披星戴月、争分夺秒。那是我工作以来最辛苦的一段时间,“5+2、白加黑”,十分考验人的意志,我不止一次问自己这么幸苦到底为了什么。但两年多工作下来,项目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持续进步,得到了业主、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我个人的工作岗位亦得到晋升。这个时候回头看去,才明白这是职业道路上必然遇到的一道坎,跨过去就是天高海阔。同时在个人对工作岗位的理解上,也不再拘泥于繁琐的细枝末节,转而开始思考如何提升项目工作效率、统筹管理各项资源等整体管控措施。彼时,中梁山隧道项目还孕育了“梁山好汉”精神——“牺牲享受、享受牺牲、攻坚克难、使命必达”,成为公司的精神财富。

兼收博采 戒骄戒躁

不忘初心,拓宽视野

十年时间,有苦有甜
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

从当初的试验员,到担任项目经理、分公司副总经理,再到现在担任分公司执行总经理,我很高兴,也很幸运能与中建隧道共同成长,见证了公司白手创业的大毅力,亦享受到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所带来的新机遇。
当前,正值公司纳新,150名小鲜肉正在项目经历“淬火式磨炼”,开启属于他们的人生新篇章。在这里,我也想对大家提一个“希望”和一个“不希望”: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十年里,不做佛系青年,不要落地成盒,不断提升,不断进步,走向人生巅峰!
不希望大家像我这样,十年前是拥有八块腹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帅哥,十年后却成为一个只有一块腹肌的土肥圆!
十载春秋,泥土相伴
隧道掘进,精神驻守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一切未来,可期辉煌

我与隧道这十年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2011年,五局为进军地铁领域,计划成立先遣部队——地铁盾构调研小组。当时还在中梁山隧道的我突然接到通知,参加局地铁盾构调研小组并担任小组长,迅速交接好手上的工作,便与其他五名小组成员一起投身全新的业务板块,研究盾构施工技术。然而求学之路并不平坦,“经验保留,技术屏障,不肯教,不愿教,教的不是核心技术”,让人着实着急。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中南大学共同研究一项盾构施工技术课题,才得以接触到盾构施工

的核心技术。同时,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努力掌握了国内外盾构机的产品信息、盾构机选型以及询价工作、盾构施工分包队伍的市场信息和工程分包情况,掌握了盾构施工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地铁施工、施组安排、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知识。正是由于不断地探索、孜孜以求,积累了一定的盾构专业知识,后期便参与了局首个地铁盾构项目——深圳地铁9104-2标。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在自己计划之外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公司的决策,敢于亮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特别是要相信“机遇只青睐有准备之人”,我们只有把自己这块“铁”打硬了,才有可能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

07

08

逐梦开始,初入五局

1955年毛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我生于1958年,去湖北参加了16个月的上山下乡运动,这次上山下乡运动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当时在学校是第一名,在最渴望知识的年龄中断了学业,没有继续学习;但又因为下乡的缘故我又获得了在中建五局工作的机会,这是我逐梦路的开始。
在我们那个年代不讲究学历,不管是从哪里毕业都得从最基层的工人做起,在隧道工作就得从开挖工作开始。我想着只要踏实去干,总能开拓出我的一番天地,我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从锚工开始,主要负责工程机械修配,含三年学徒生涯,一共做了八年,本以为会在这条路上就这么走下去。在那个变革的年代,人的命运就像一粒微尘,大多数时候都由不得自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班组优化组合,需要精简人员,而我就是被精简掉的那一部分,我被分配从事保卫工作,也就是去守夜。我当时很郁闷,但也没想到这一次挫折却给了我人生另一个转机。
那时候我整天郁郁寡欢,我们机械厂的黄技术员就对我说“汤洪亮,你不要在这郁闷了,你不如去试一下读夜校”。当时我就问:“我能行吗?”整个初中我就只上了两本代数,底子特别薄。他说:“没关系,你到时候不懂的就来问我。”就这样,我便到了公司开设的夜校学习。利用守夜的半年时间,自学初高中课程,第一届没有考上,因为底子实在太薄了。三百多分的满分,我只考了一百四十多分,这对我又是一个打击,我开始怀疑自己。1984年,我终于考上了五局中专校,三年学习结束,1987年我回到中建五局。

多次转折,结缘隧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物质匮乏的年代,好像什么都缺,但是最不缺的就是激情。从夜校毕业,我又重新开始了,多年勤勤恳恳的工作,总算有一个好的结果。2002年,我接手了五局七公司的分公司,是原来号码公司下的地基基础安装分公司,担任分公司生产经理兼总工。和同事一起“打班子”,那个年代,盈亏自负,形势不是很好。穷则变,变则通,我就换了一种思路,带着我的班子搞多种经营,不管活大活小,我们都接,比如小型土石方、地基处理,这些项目周转资金速度快,效益也很好,我们还被戏称为“提着篮子在工地上捡钱”。当时,很多分公司长达三年发不出工资,而在我的班子里,一两百号人工资按时发,经济效益最好的时候,一个星期给单位创收了18万。
那时候的我可谓是春风得意。没想到2006年又来了一个转折,我所在的分公司被解散了,成立了隧道公司。我被分配到一个土石方项目,有种一下子坠落谷底的感觉,干了一年,我找到领导,申请进了隧道公司。来到隧道公司,参与了雀儿山隧道、云南水绥新安螺旋隧道、重庆两江新区铜锣山隧道、山西省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工程藏山隧道、海南西环铁路项目、郑万铁路等大小工程。

“雀儿山之巅”见证隧道十年

雀儿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5%,一年大多数时候都在刮风下雨,最低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湿度仅为40%,紫外线强度为平原地区的3-4倍。在这样的条件下,公司规定,每个月每人都要下山去平原休息几天。我是生产经理,必须得保证隧道的安全。在雀儿山隧道干了三年,下去的次数不多,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受得了,就多坚持一下,有领导考虑到我的年龄想让我休息,我就想着,等我干不动了再下去。我现在退休后又回到岗位,也是想着能多和年轻人在一起,这样自己不会老得那么快。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这是每天傍晚我站在项目部外面可以看见的场景,那一刻,有无数个家庭团聚,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吃着晚饭。每次看到这些场景,内心的愧疚就会多一分,建设行业大家都了解,危险性很高,作为管理人员,要确保工友们的安全,他们每一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铭记梦归处  不忘来时路

文 / 汤洪亮

从工地上回来,刚喘口气,就接到邀约,说要给我做一个专访,讲讲我与隧道这十年的故事。十年一道坎,十年既有世事浮沉又有农夫悲欢,既有鸿篇巨制又有青鞋布袜。在时间的长河里,大部分人是被推着向前的,和隧道结缘何止十年,已是四十年有余,经过时间的打磨,这段记忆却是愈发清晰。

我与隧道这十年

09

10

笃定前行 未来可期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吃苦吃一阵子,不会吃苦一辈子,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没有意思,闷着头去干就对了。
四十三年,坚守的不仅是岗位,更是初心,变化的不仅是年龄,更是足迹、心态。这么多年,很感谢公司,让我从一个没有什么专业知识的年轻小伙子到现在的高级工程师。
四十三年,有十三年是在中建隧道,亲眼见证中建隧道从“三十九条好汉闯天下”发展到现在的三千多人,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而我恰好能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发挥价值,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四十三年,遇水架桥、劈山开隧,一座座桥、一个个隧道,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我的青春与梦想。

文 / 夏露

今年,正好是加入中建隧道大家庭的第十个年头。忆当初,往事历历在目,心中感慨万分,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呢?十年历史长河稍纵即逝,但是对人的一生来说却完全可以烙下深深印记,十年风雨兼程,是我同中建隧道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的十年,是见证隧道由五局基建板块新兵一步一步成长为行业基础设施排头兵飞速发展的十年,更是感受到员工幸福指数屡屡飘红的十年。十年历程充满了喜怒哀乐,十年成长装载了满满的收获。

我与隧道这十年,让我充分感受到公司海纳百川,领导较真、员工认真的企业氛围。
随着计划经济国企改革浪潮的兴起,身处完全竞争行业的中建五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举步维艰。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重组和优化号召,2007年,由中建五局一公司、七公司、基施公司等原五局优秀子公司联合组成了中建五局隧道公司,定位为五局基础设施板块专业化公司。我有幸于2010年4月1日从部队复员加入了隧道公司。
当时的隧道公司总部还在科技大厦,当时的我初出茅庐,无知无畏,一路经历了云南水绥、中梁山隧道、富源南路、武隆项目、徐州地铁一号线、长沙地铁四号线,再到如今的汕北大道项目。非工程专业的我,也许是和企业工程兵前身的渊源有关,初来公司就感受到公司包容的环境和员工的素养、务实而富有激情,和部队令行禁止、使命必达、敢打胜战的观念高度一致。
记得在云南水绥项目时,当时的项目经理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正是这种使命必达、永争第一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公司才得以发展和壮大。现在我们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并且走出了国门,广大员工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用较真、认真的态度,克服了基础设施特殊施工环境、技术难题、可变因素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屡屡完美履约,获得各级业主好评,才有了现在基础设施排头兵的江湖地位。

初出茅庐,无知无畏

我与隧道这十年

11

12

我与隧道这十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前景广阔,员工未来可期。
中建隧道是中建旗下唯一一家隧道专业化公司,同时也是五局扛中建品牌的纯基础设施专业公司。公司组建之初主要是隧道工程项目居多,到现在隧道、地铁、桥梁、管廊、投资等多元产业链并发,由原来39条好汉发展到3000多人的团队,由最开始几百万的项目到现在年经营规模超过200亿的专业公司,承接了一批“高、精、尖”的重难点工程。
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壶,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才。我也受益于公司,从普通员工到项目班子,每一步的成长,每一份的坚持都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培养与信任,同时我也坚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片梦想的土地上,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夯实自身本领,相信在以后公司发展、腾飞的道路上会留下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脚踏实地 夯实本领

我与隧道这十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公司用心,员工归心的幸福空间。
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何冬初到汕北大道调研时曾说过,“在公司呆五年以上的员工算老员工了,不管他的职位如何,大家要尊重他们”。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基础设施项目条件艰苦,离家远,能一直坚持下来的员工一定是能吃苦,能打仗的员工。公司领导们早早的看在眼里,每年进行薪酬调整、每月员工座谈、强制轮休、季度报销、员工伙食、季度生日会、体检、拓展等相关措施等等,都是公司从顶层设计到基层项目尽最大努力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比以往,公司现在各种福利和保障基本是一应俱全。员工开心工作、快乐生活。从个人方面来看一部分人从员工已经步入了领导岗位,已经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员工的幸福指数屡屡攀升,公司也成了员工的第二个家。公司需要员工,员工依赖公司,相辅相成,命运共存!
这十年最大的感触还是心怀感恩,感恩公司能在建立之初让我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感恩公司给我提供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平台,让我们在这里成长、磨炼,体现自己的价值,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我还将和现在一样,初心不改,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公司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我坚信公司将会迎来下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隧道厚道 勇创一流

13

14

文 / 陈鹤瑛

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留下多少汗水和荣耀
十年,我们守正拓新,继往开来
忆过去,激情澎湃
看今朝,壮志凌云
展未来,任重道远
曾几何时,我无数次梦想着自己的未来,在心中谱写着人生中最美的那束光环;曾几何时,我无数次的感叹着自己的人生,在人世苍茫谁主沉浮中苦寻着自己的目标定位自己的位置。
岁月如白驹过隙,经过十几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在面对人生道路延伸的方向,无悔的选择了建筑行业这片广阔的热土。带着青春的激情,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不知不觉我已与隧道相伴了十余年。
十年,一路风雨兼程,公司逐渐壮大。
十年前,公司还是中建路桥下面的子公司,
十年后,已经成为“双百亿”企业,成为中建五局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
十年前,公司的项目还屈指可数,
十年后,不仅干了一大批高精尖项目,而且承接的项目遍布国内外近20个区域。
十年前,公司员工还不到一百人,
十年后,公司已经拥有四个区域公司两个专业公司,在职员工超三千人。
公司的巨变影响了我的工作理念和理想
从施工员到项目经理
这十年间,我与隧道共成长

笑谈苍茫 汇报成长

十年,规划目标,内外兼修

犹记得2009年,我被分配到当时公司最艰苦的纳黔项目,海拔2000多米,365天有280天在下雨,常年陪伴的只有雨鞋和混凝土,无暇欣赏川贵大山的美景,却见证了峡谷中间金榜特大桥的拔地而起;再到“地质博物馆”中梁山项目,常年陪伴的只有那台RPD180矿研钻机,却见证了帷幕注浆从最初的45天一循环到7天一循环的奇迹。
十年,就在弹指一挥间,公司的发展目标一个个实现的同时,我个人的职业规划也一个个实现。

十年,成长蜕变,厚积薄发

2011年,到深圳地铁项目,五局第一次做盾构业务,学电气的我从此与盾构结下了不解之缘。已工作4年的我被分配到井下做盾构操作手,刚开始还有些困惑,但慢慢了解到公司在盾构领域的布局后才沉下心去学习领悟。那是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将近50℃的高温,12个小时的井下作业、两班倒,仿佛阳光离我很遥远,而当我走过那段岁月,才幡然领悟:阳光,是破云而出一刹的禅悟,任何一种光辉的产生,都是磨难中焠取锻造的过程。
没有那段沉底时光
我就没有驾驭盾构机的能力和勇气
也就没有管理盾构项目的胆识和底气

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在我与公司共同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我们的梦想同样一直伴随左右。
2017年,我任郑州地铁项目党支部书记,面对错综复杂的外围环境以及当时最难的工点,我为项目员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在进入项目部的围墙上,做了一幅文化墙——“怀揣希望与梦想,做这辈子引以为傲的项目”。
2019年,公司委以重任,让我负责西安地铁14号线项目,该项目为全运会配套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难度高。在严格要求下我在一年的时间顺利双穿灞河,完成全断面富水砂层掘进及30米深河底冻结法施工,赢得了口碑。

风雨笑谈几苍茫,不问回报问成长

一条地铁隧道,需要管片的支撑,才会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
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
一滴水溶入大海它将变成永恒,一个人钟情于自己的平凡岗位,他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我与隧道这十年

15

16

白云苍狗,岁月如梭
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发现
自己已与中建隧道相遇、相伴十年
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毛头小子
转眼成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中年大叔
十年岁月回眸间,忆往昔,历历在目,自难忘。我依稀记得2010年7月大学毕业刚进中建隧道的那份期待与憧憬,记得初次面对工作的不知所措,记得经历每一个项目痛苦与快乐。十年岁月,足迹踏遍滇、渝、琼、鲁、晋,历经公路、高铁、地铁、隧道、铁路的磨炼,这十年是人生的一个刻度;这十年,是从青涩到成熟的一个见证;这十年与隧道携手走过,历经山河,依然觉得人间值得。

山河远阔 与你相逢 十年岁月不觉长

十年一剑,初心不改

十年间,从离开象牙塔到现在,我先后辗转了云南、山西、海南、山东、重庆等多个省市,先后参与了水绥公路、中梁山隧道、五孟高速、海西铁路、济青高铁等多个项目的建设。
从最初的资料员到现在成为一名项目经理,始终不改初心:不给自己找退路,要干就干好。
 
“工作做出成绩,遇到困难不逃避,之前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第二遍,抓好内控,培养一批人才。”这是我的期许。

文 / 陈高生

以苦为乐,多做少说

我毕业去的第一个项目是云南水绥,一周可能断水断电好几次。吃饭,洗澡条件比较落后,当时就把断电当做是生活的乐趣,那种“独特的放松方式”让我养成了以苦为乐的精神。
在这种环境里默默扎根,潜心钻研各种技术知识,把工作做到满分。去中梁山时,“鼻孔里全是黑的,1个月把工装穿的稀烂”,但是累并快乐着。“梁山精神”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重在团队,赢在团队

勤学多问,学以致用

日正式搬进办公驻地,5月30日,悦港北站临建开工并迅速完成项目策划、临建布置、施工计划等工作。
       3天内拿下办公驻地用地;15天内完成国防光缆迁改;24天内完成办公驻地装修建设;积极主动对接16家单位,及时推动据实结算;迅速拿下项目的悦港大道站、悦港北路站、悦悦区间、折返线、椿萱大道交通导改用地5个开工点用地及相关设计程序审批。
       项目成为五北延全线第一个首开工点、第一个完成安全方案论证、第一个完成条件验收、第一个完成首件验收的标段。连续3次获得指挥部劳动竞赛第一名,今年2月28日全面复工,成为全线防疫第一个复工的标段,防疫工作获得了重庆市交开投、重庆轨道集团等单位的一致肯定,2019年还荣获“重庆市轨道区域消防示范工地”。
 
       “这一年,我在五北,这一年,我与隧道相逢整整十年。”深深感受到公司的巨大变革,从区域化到专业化,从领导较真到员工认真,从团队规模、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从尊重贡献、崇尚简单的管理理念,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下一个十年,我仍会以现在饱满的状态,乃至更好的状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脚踏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初遇五北,砥砺前行

 “第一次遇见五北延的时候,其实是充满信心的。从项目开工组建到首开工点、再到交通导改及疫情对工期的影响,身上的担子一下子沉了。”我时常告诉自己:“没有干不了的事,只是多花费一些精力而已。”
五北延3标项目于2019年5月1日正式组建,并快速反应,跑步进场,推动快速建造。5月24

我与隧道这十年

17

18

越困难的项目,团队成长越快。团队里80%的问题是通过沟通来解决的。叔本华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在济青项目收尾的时候,一群人在隧道里几天不出来,亲自和水泥,从未觉得辛苦,每个人都充满动力和干劲儿。”这也许就是团队的力量吧。

“刚去海西的时候,身在副总工的岗位,第一次开涉铁会议,连基本名词都听不懂,之前没有接触铁路的经验。”后来自己深夜多次琢磨,经过不断学习才研究透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懂就问,不耻下问,才能获得人生的成长。及时克服心理困难,尝试着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繁星闪烁
有我想要追逐的那道光
暗夜前行
星光总会照亮我前行
我与隧道的十年,是光与影的关系
光影交织、相融相伴
回望来时路,我从一个懵懂胆怯的职场小白,成长蜕变为一名从容自信的中层干部,在隧道职场的修行中,感恩、感谢、感动。

十年光影,匠心耕耘,感恩平台

2006年大学毕业,我进入五局一公司,2008年五局隧道搬迁至重庆,随后我加入隧道公司。10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综合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繁重琐碎、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联系广泛,是公司运转的中枢枢纽。
任何事慢不得、等不得、错不得,不过在成长的初期,发生了很多失误,接机接掉了、会议资料印刷漏页了、会议精神传达不到位导致项目执行出问题了、没及时买保险的那个员工恰好腿摔着了……
“企业愿意包容你们,为新人犯错买单,但类似的错误永远不要犯第二次,并且学会举一反三。”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时任总经理对我说的这句话。作为办公室成员,就是要以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成就精品。小到一盆植物的摆放,大到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尽可能在每一个环节想全想透、做精做细。

光影十年 隧道出品

文 / 李月月

从那时起,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国之央企,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央业一员,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能为企业、为社会贡献一点点力量。
十年前,隧道公司名不见经传,十年磨一剑,发展为中建隧道,成为中建集团唯一一家扛基础设施品牌的专业公司,承建了一大批重难点、有影响力的项目,创造了多项之最,打响了隧道品牌,扛起了局转型升级的大旗。
公司十年发展的这道光也折射到了我身上,每一项工作不仅仅是一件任务,而是工作背后的价值和意义,需要带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工作,所以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为了谁在做、怎么做最好”。
作为公司管理骨干,对内同频共振、凝神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塑造品牌,我们为分公司品牌建设的体系化、机制化、长效化而努力着。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实现“中国梦”。对隧道而言,就是在行业做优做强做深做透,助力建设伟大工程,对我而言,就是怀揣责任和使命,扎实工作、久久为功。
与隧道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有幸遇见你,隧道,期待与你的下一个十年。

我与隧道这十年

十年光影,品牌筑就,不辱使命

2008年,汶川大地震,隧道公司作为重庆援建都江堰的承建单位,要在7天内交付1万平方米的抗震板房给灾民使用。作为第一批救灾小组的工作人员,我和当时另外一名办公室小伙伴彭蓉负责宣传和部分后勤工作。
抵达现场,面对停电、停水且大雨连绵、余震不断的恶劣环境,我们无心顾及,迅速投入工作,发放后勤物资、布置CI、走访当地村民作疏导工作、了解施工现场、熟悉施工内容,将现场情况第一时间采编报道,因为当时环境特殊,没有网络,我们时常拿着笔记本电脑跑去几公里外找信号,那时每天基本是连轴转,累了就在车上睡,好多天没过洗澡,那时只有一个信念,我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经过大家的顽强拼搏,“中国建筑”首批一万平方米抗震板房交付使用。
交付仪式上,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致辞说:“感谢中建五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任务,不愧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重庆市副市长赞扬道:中国建筑是四川人民的好兄弟!

19

20

二儿子出生后几天遇到哈大项目国验,妻子说:“平日里难得在家休息,这次休假在家多待几天陪陪孩子。”我内心是多么想答应下来,然而我肩上的责任却让她无法再多开口,心里总有无尽的亏欠。
这份工作的背后,离不开妻子和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希望能有一天,在财物和时间双自由的时候能陪父母散步,陪孩子去趟游乐场,陪妻子看场电影,给家人做顿饭菜,所以,工作的每一天都全力以赴。
在资料编制过程中,技术员填写资料难免有错,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更要采取完善的编制措施,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五三一”管理模式,即:“五定”、“三关”、“一达标”,确保内业资料工作全过程标准化,提高内业资料的业务水平。

文 / 杨飞

十年跌宕起伏,我心愈坚!
十年激情犹然,精益求精!
十年兢兢业业,责任在肩!
十年筚路蓝缕,再续隧道精神!
我与隧道这十年,是与工程资料和铁皮柜相伴的十年。一头埋进工程资料,到目前已完成5602卷、约1792640张资料归集。
十年中,我成家立业,是日渐成熟的丈夫,是企业改革发展的见证人;十年后,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踏实奋进的工作骨干,是自豪的中建隧道人。

用十二年 做一名脚踏实地的隧道人

结缘档案,在宁静中找寻价值

2012年,哈大项目,从安质部转岗,我正式与档案结缘。初次接触档案,看到资料室高而密的铁皮柜,我想“不就是整理档案嘛,这还不容易?”我对这份工作不屑一顾。
但很快,现实就击溃了我的“自以为是”:技术人员来查找资料,面对着成堆的铁皮柜,我却不知如何下手;各工区送来的资料散放在桌上,我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当初的轻视,变成了一次挑战,一次考验。
那时,我深深地从简单的工作中,体会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啃下这块硬骨头,就一定要花大力气去学,成为档案工作的行家里手。从那一刻起,我就每天捧着《归档文件整理规范》,泡在资料室认真学习。短短的几十天,从对档案工作的生涩、熟悉到熟练掌握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十年跌宕起伏,我心愈坚!

这十年,是中建隧道快速发展却又跌宕起伏的十年。我心中充满向往,充满斗志,那些坚定的信念始终支持着我勇往直前,将心灵扎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哈大项目期间,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现在公司发展多快啊,男孩子做内业资料工作没前途,应该管生产、管技术,做项目班子。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置可否,从没有放弃工作职责,遵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职业道德,一心想着把本职工作干好、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干好。
年轻人好学、不怕吃苦受累,通过不断磨练,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不到一年的时间,各项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内业资料主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大干阶段,统筹现场过程安全管理、联调联试、动态

十年激情犹然,精益求精!

内业资料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容易出错、费时费力的工作,没有彩旗飘飘、机器轰鸣的场面,只有在灯下默默无闻、与纸张和数据打交道的紧张忙碌。
由于公司工作需要,我先后负责哈大、沈丹、怀邵衡等项目的内业资料工作,在繁杂与忙乱、日夜艰辛和激情中,将一个又一个资料柜填得满满当当——哈大项目竣工资料组卷及移交完成2318卷,约741760张;沈丹项目645卷,约206400张;怀邵衡项目2639卷,约844480张。
 
刚入职的新员工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领导的不理解、同事的嘲讽,备受委屈,但当我带着他们“精益求精”不断完成收集、整理、编制一个又一个文件时,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双手就像是魔术家的手,使一张张旮旯里的废纸立马身价百倍,变成一件件整齐珍贵的档案,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2018年4月12日,项目资料室完成了单位工程组卷,是怀邵衡铁路项目首家取得了竣工资料编制节点工期的单位,受到业主表扬,展现了中国建筑“竣工资料编制王牌军”形象。

看到经手编制整齐规范的卷,作为资料管理人员,就像看见一本本厚重的史册一样,它见证了哈大高铁建设的每一个过程。工作的幸福感、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渐渐地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岗位,从这份淡泊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和价值。

我与隧道这十年

验收及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督促管理等工作,荣获项目指挥部3次先进个人称号;竣工资料进馆期间,在中建六家兄弟单位中成绩突出;成为哈大项目全线首家移交工务段和业主竣工资料交接的单位。

十年兢兢业业,责任在肩!

十年来,没有“容易”两字。因为工作原因,连续几年没有正常休假。记得大儿子出生时,哈大项目处于联调、联试阶段,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少、任务重,为了肩上那份责任,不敢松懈,放弃了回家的念头。

十年筚路蓝缕,再续隧道精神!

十年里,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数数身边,并肩十年的大有人在;我们在一起乐过、苦过、累过,一起开怀畅饮过;有过欢笑,有过争吵,有过欣喜,有过烦恼,编织了这绚丽多彩的十年。
我与隧道这十年,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十年历程,就像一树缤纷的樱花,传递的不仅仅是春天的信息,更是它不断成长中的灿烂和美丽。
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
回顾耕耘之路,胜利的笑容正在蔓延;
立足今天,让我们携手同行,
坚持不懈地干出热血豪迈,
让一段岁月谱写我们精彩的历史。

21

22

十载寒暑,亦催人老
不一样的是满脸青涩
随着时间沉淀为
泛着黝黑光泽的刚毅与果敢
不一样的是十年磨砺
浮华褪去,变得成熟
从容而不迫,荣辱亦不惊
不一样的是曾经的倔强
早已变为今日的执着
我与隧道的十年,是逐梦的十年

心存莽原 逐梦基建

眺远方,少年有梦,心存莽原

我的老家在甘肃武威,在大多数眼中,“大西北”是个自然条件艰苦的地方,然而却也正是那片西部莽原的厚重与艰苦,蕴育了我骨子里的坚毅果敢。正因为心存莽原,我的内心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足以眺望远方。
少年有志,不言于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或许每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做项目经理的梦,我也不例外。2003年从长安大学毕业以后,带着心中的梦想,我投身于基础建设领域,去到陕西安康喜河水电站项目。

文 / 刘源

水电站项目,都是地处山深林密的地界,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一进去,几个月见不到生人,一起去的同事,没过几个月,忍受不住这环境,都放弃了。而我选择了坚持,把自己扎在了秦岭深处,至今我还记得那段时光,每日在工地上飞奔,每夜在宿舍伏笔写资料,每日背技术规范……当技术员的那几年,是我觉得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也是收获最大的阶段。

征南北,牵手隧道,剑士执剑

2010年,我与隧道结缘,也正式开始了我的“隧道掘进之旅”。在这里,我第一次遇到黄土隧道,尽管有迷惘,尽管有胆怯,但是心中的梦想一直支撑着我。
在和“战友”们共同努力下,项目“亮剑”黄土高原,解决了黄土隧道掘进施工、黄土隧道涌水段施工、特长黄土隧道通风、特长隧道高压电进洞施工等一系列难题。我正式成长为一名“隧道人”。
从莽苍陕北到厚重山西,再到多情贵州的富源路和渝黔铁路,我也追随隧道的脚步,从北到南,走向实现梦想的地方。

创辉煌,梦想成真,决战龙洲

“有志者,事竟成。”
怀着那个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在基建路上逐梦十余年后,我终于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恩隧道,2016年我被任命为龙洲湾隧道工程三分部项目经理。从龙洲湾3#隧道全线第一进洞施工,到全线第一座隧道贯通,最快完成主体施工,三分部创造了多个“第一”,同时龙洲湾项目也连续两次在中建五局综合检查中名列第一。
除了在现场施工中树立起“标杆”,技术质量也硕果颇丰:项目成立“李敢三创工作室”等三个三创工作室,取得巨大成效,为项目降本增效,同时承办公司“三创”工作观摩会。此外,还完成一次成功申报八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的壮举。

战五北,不忘初心,上下同欲

2019年5月1日,五北延2标正式组建,主要班子及管理人员三天到位,5月9日,项目部驻地正式建成。正当我们摩拳擦掌,欲大展拳脚之际,窘境却来了,占全线60%以上管线迁改量的中央公园西站,图纸出现问题,无法组织正常施工。
“古凡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感恩隧道、感恩班子及团队的鼎力支撑,上下同欲、攻坚克难,成功将困难转变为机遇:项目趁着方案未定的契机,与公司、分公司上下联动,加强与各方沟通,最终方案确定,创效落地。
2019年10月中央公园西站开挖方案确定,12月完成同茂大道、秋成大道主干道交通导改与所有管线迁改任务,据实结算工作推进领跑全线,目前中央公园西站已完成90%近40万方基坑土石方开挖;鲁家沟站成功将站位调整至控规

我与隧道这十年

23

24

站位,解决了偏压、临水、高回填土中“雕豆腐”的难题,极大减小了施工安全风险和履约风险。
 
       四次“超英杯”劳动竞赛第一,商务、技术质量全线比武均包揽“双冠”……
      我与五北延2标项目团队在这两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交出的答卷。

2020年,正逢我与隧道十年之约

十年前,少年有梦,心存莽原
十年间,筑梦基建,青春无悔
逐梦,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有幸与隧道同行十载
为之细数曾经伴她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为之回忆同她踏过的每一寸山,走过的每一寸土
我都感到无比骄傲和幸福

或许,这世界上有无数个施工企业,但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建隧道,因为它承载了我的青春与梦想。十年漫长岁月足以改变一些人和一些事,但改变不了的是我与隧道那些光辉岁月的记忆。
如今,我依然是一名“逐梦人”,同时也是一名十年“隧道人”,感恩隧道,十年相伴,期待我与隧道的下一个十年。

25

逐梦归来 恰如少年

文 / 文笑一

40℃高温炙烤下的大草原
狮子和角马是记忆中的画面
黄黑两种肤色的大手紧紧相握
像蜿蜒400余公里的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
架起了中非、中刚友谊桥梁
自此,逐梦青年
与五局海外中西非事业
一起逐梦远航
从第一间板房搭建到主、副营地建成使用
从第一名属地工人招工到300名属地工人参建
从10㎡菜埂到10000㎡菜园子
从拖河水上山到第一股井水涌出
从第一段路基清表到第一段路基成型
从第一段箱梁浇筑到djoue大桥通车
从无到有,从零做起
中国人创造的神奇
在黑人兄弟羡慕的眼神中一天天壮大
逐梦青年
在一个又一个第一中挥汗如雨
灼阳下的黄皮肤蜕变为黑皮肤
黄黑一家人,中非一家亲
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作风
时刻激励着、影响着、感动着每一个人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透过那窗,沁入心扉。记忆的思绪,随着雨雾拉伸……不经意间,入五局十载。想当初,踌躇满志的青年舍政从企,而今已然不惑。在舍得之前,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逐梦归来,恰如少年!”

我与隧道这十年

西非

26

长征精神照耀下的遵义
渝黔高铁像镶嵌在贵州高原的玉带
为老区人民带去交通便利
56公里崎岖山路蜿蜒而上
正如“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真实写照
筑梦青年再走三线路
探寻五局先辈历史足迹
“白加黑、五加二”激情鏖战
“宁肯人等活,不能活等人”压茬推进
“白天一把锁,晚上一盏灯”全员下沉
三个过亿、两市获奖、一路领先
渝黔铁路项目月均产值过亿元
成为公司产值大户
他们用忠诚融入劳动
他们用质量铸造尊严
苦,但很快乐
累,但很充实
忘不了拆迁路上的协调故事
放不下联创共建的合作伙伴
挥不去挑灯夜战的峥嵘岁月
赶不走异地相思的千里乡愁
筑梦青年
用行动攻城拔寨
用相机留下精美瞬间
用文字记录峥嵘岁月
《渝黔风采》诉说着逐梦人的心路历程

贵州

27

28

两江交汇孕育了巴蜀文明
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里不仅有展现重庆人民热情的麻辣火锅
还是见证中建隧道十年磨一剑的总部基地
渝见重庆,奋斗不一样的自己
紧急受命入住机关
初识机关管理的系统化
尝试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
让团队打天下,用管理定江山
初学企业党建的正规化
在“3+1”党建格局引领下
用“大学生讲习所”宣讲中央方略
让“机关辅导员”制度指导实践

重庆

初感大道理念的农民化
呕心《大道·行》杂志的审编
让文化兴企承载隧道人的家国情怀
倡导“幸福6+1工程”
用企业文化节、集体婚礼诠释隧道人的关爱
初建企业宣传的品牌化
合建“悦·宣传”小分队
推动《品牌雀儿山》宣传
潜心修书《鏖战雀儿山》
记录中建集团改革开放40年经典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
公司“区域化+专业化”战略发展的关建点
窗外,雨住云开
一缕阳光照射进来站在历史的拐点
经历了大体检的考验
在“优作风、提效益”中得到实践
接受了大帮扶的熏陶
在“学思悟行”中提质发展
而今,正视“瘦身健体”
落实主体责任,深耕区域市场
持续在“幸福隧道·行业排头”中发力
在建设“三个华东”中奋楫扬帆
忠者不饰行以侥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
幸福隧道,大道致远

南京

29

30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
十年前
我怀揣着梦想从隧道出发
十年磨砺
我懂得了什么是成长
我叫李竞争,进入隧道以来,我经历了转派遣、转自有,先后参与公路、立交、隧道等多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担任过施工技术员、生产安全副经理、生产安全经理、工区经理、生产经理、阳泉项目一分部项目经理等岗位。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中,能亲身参与见证这一幕幕优美的“隧道画卷”。聆听这一个个动人的“隧道故事”,感受这一首首美妙的“隧道旋律”,我无疑是幸运的。

十年磨砺 青春无悔 奋斗自成芳华

我与隧道这十年

文 / 李竞争

绽放的青春,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2009年6月,我告别了校园生活,以“社会招聘”的形式加入中建五局隧道公司,满腔热血的我一心想要闯出一片天地。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四川泸州纳黔高速项目,初到时,正值项目前期,每天早出晚归,“白天上工地,晚上做资料”成了常态。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和热火朝天的

工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鲜感,慢慢变成一种担当和责任,这种感觉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历久弥新。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站好自己的岗,做好手头的事,我们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好。
 
       隧道公司坚持“给机会、压担子、搭梯子”的育人理念。当时作为施工技术员的我,为了保证物资材料顺利到达工点,在组织资源施工的同

时,还要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确保道路通畅,就这样,每天奔走于施工现场和山间小路,衣服经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许,正是因为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我逐渐对编制技术交底、绘制施工图、组织资源施工、对外协调等各方面都开始得心应手。接着,我被委任负责梁场、搅拌站临建并且圆满完成,受到了项目领导的肯定。其实,当看到自己负责的工点顺利完成一个个节点,我心里就感觉很满足。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团队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016年8月我调至正习项目,贵州山路多,到项目驻地需要摇摇晃晃地翻山越岭。正习14标8座桥、1个隧道、其余施工内容均为路基,其中,梅垭隧道是正习高速的十大控制性工程之一,施工工期紧迫、施工任务重。为保证下穿工作如期完成,项目采取现场管理与施工队伍“5+2,白加黑”,昼夜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连续施工,保质、保量、保进度,更快、更好地完成下穿任务。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唯一的就是脚踏实地。我相信,遇到问题,少讲困难,多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岗位上,项目团队始终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以“抓工程技术,一丝不苟;抓工程进度,一着不让;抓工程质量,一点情面不讲;抓工程安全,一刻也不放松”为具体要求,将工程质量摆在首位。    

31

32

2018年,我的团队申报的T梁质量控制QC小组以课题名为“提高预制T梁砼外观质量合格率”荣获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等4个省部级奖项。历经600多个日夜,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团队合理安排、精心管理,克服了下穿渝黔铁路、围岩条件差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确保了隧道左线顺利贯通,在资金压力巨大情况下项目仍然实现优质履约,得到了业主的认可。我也有幸获得了业主方“优秀项目经理”荣誉。
每一份辛劳都有一份收获,公司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正习14标,项目累计提拔或输出人才达30余名。我深知,每一个奖杯和荣耀的背后,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是个人成就了团队,也是团队造就了个人。

征文对象
在公司工作十年及以上的员工
征稿体裁
体裁不限
投稿邮箱
1229633693@qq.com

我与隧道这十年,未完待续……

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就是胜利

流年不负,岁月可期
青春,不仅仅是一种回忆
更是一种声音、一种姿态
与隧道相识、相知、相伴的这十年
正是因为公司提供了这片“热土”
才让我有机会得到成长、磨砺
    十年,我从一名刚出校园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也从一名懵懂的青年团员转变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身份还是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公司“爱才、惜才”的平台上,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无悔青春,用担当责任逐梦前行。
   如今,公司迈向了新的旅途,这更加需要我和每一位“隧道人”初心如磐、砥砺奋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未来十年,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立足本职、坚定信心,助力公司发展攀上新高峰。

33

今年6月,公司任命我前往山西阳泉任项目经理。作为阳泉市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重要环保工程,阳泉项目备受关注,施工任务艰巨,而“通车6.30”目标更是迫在眉睫。
7月1日凌晨3点多,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突突突”声,一分部的首根T梁顺利浇筑完成。在预制过程中,各个工序把控到位,保证了首片梁的各项数据满足规范要求,顺利通过了检测验收,给项目上部结构施工拉开了序幕,为项目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8月,项目以劳动竞赛为契机,对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商务合约等线条和项目内部员工进行月度评优。正式吹响攻坚号角,全力聚焦关键节点,逐项分解进度计划,倒排工期精确到天,奖罚措施具体到人。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5日下午,伴随着巨大的机械轰鸣声、欢呼声,一片19.5米长、41.3吨重的T梁被缓缓平移到桥墩盖梁上,标志着阳泉项目一分部桃河一号大桥首片T梁架设圆满成功,吊运过程安全平稳。首片T梁的成功架设极大地鼓舞了项目团队士气,为项目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隧道人和项目负责人,使命呼唤担当,我充分认识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公司对这个项目帮扶力度这么大,兄弟们都这么拼、这么努力,我们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干好。

封底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