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通讯
JIAN YAN TONG XUN
2023年6月第1期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检验科
主办
XI AN SAN QIAO JING CHENG YI YUAN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序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诊疗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它将物理、化学、生物及分子生物等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临床医学中,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检验医学在检验技术方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快速发展,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进步,为检验医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我院检验医学专业发展迅猛。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科室,检验科以精准诊疗为主线,以服务临床为目标,全面、创新、务实地为临床科室疾病诊治提供检验技术支持,为专科技术发展和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保驾护航。检验科全体人员紧跟医院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检验技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大促进了我院各临床专业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检验技术与临床诊疗的融合发展,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与检验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检验科精心筹备,编写了医院检验期刊。检验期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技术与临床诊治相结合,充分展现我院检验技术的前沿成果。
同心聚力,开拓进取,以检验助力医院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医院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前言
检查并验证,即是检验。
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涉及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诸多科目,运用这些学科可以快速准确的为疾病提供诊断的确实依据,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几十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取得了稳健并且快速的发展,步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临床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检验科不再是以往的辅助科室,其渐渐的与临床相关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互的沟通、了解、学习,规范化的管理和诊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每一步都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可能影响结果的诊断。为此,把控好每一个环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检验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提升自身技能,确保对疾病的检验和筛查能够尽早发现和准确诊断,检以求真,验以求实。
笃行不怠、赓续前行,我们将定期开展检验日常小知识的科普宣传,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供相关知识,方便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当然,前期工作中肯定还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完善,欢迎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检验 医学
JIANYAN YIXUE
2023年 第1期 2023年6月出版 内刊
主办: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总编:
王勇
编辑: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检验科
编辑人员:
罗敬华、罗玉娟、孙萌、王露、白婷艳、陈方园
本期责任编辑:
陈方园
本期校对:
孙萌
目 录
血清PCT、WBC、CRP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罗敬华)5-8
末梢静脉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研究....................................(孙萌)9-13
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转载)14-27
中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
...............................................................................................(转载)28-38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基本要求................................................(高娜娜)39-51
检验科项目组合一览表...........................................................(本院)52-60
血清PCT、WBC、CRP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罗敬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以及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5月,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45例、血培养阴性组55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组。检测全部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结果:血培养阳性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且血培养阳性组以及血培养阴性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在45例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其他菌分别为10例、27例、8例。革兰阳性球菌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与革兰阴性菌组、其他菌组(P>0.05);且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革兰阴性菌杆菌与其他菌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作为细菌感染检测的重要指标,虽然起到了准确的检测效果,然而却无法区分细菌类型,影响了检测结果,通过联合血培养检测,对细菌感染患者的后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细菌血培养
细菌性血流感染通常是由于诸多病原菌侵袭机体后,进入血液所导致的全身性炎症感染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极易引起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炎症感染性指标,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以及细菌培养等,其中细菌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虽然起到了准确的诊断作用,然而由于培养时间长、极易污染等原因,从而降低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作为传统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具有检测迅速、便捷等特点,然而却无法区分感染类型,降低了诊断准确率。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常规检测方法,能够清晰区分细菌的感染类型。作为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新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使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通过将血清PCT、WBC、CRP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旨在分析各项指标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2月—2019年5月,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31—64岁,平均(47.5±2.4)岁,全部患者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45例、血培养阴性组55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组,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33—64岁,平均(48.5±2.7)岁。资料具有一致性(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均应在空腹状态下抽血进行血培养,并让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达承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型号:BC64)以及配套血培养瓶进行血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定药敏分析仪(上海尔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Y15-XY)以及配套试剂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血清降钙素原采用双抗体夹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检验科 陕西西安 710061
心法,采取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自动分析仪(中国农学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obas e 411)以及配套试剂检测,白细胞计数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市库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entra 60)以及相关试剂进行血常规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金斯尔试剂CRP测定试剂盒进行检测。参考范围:PCT<0.05ng/mL、WBC(0—10)×109/L、CRP(0—8)mg/L。阳性判断标准:患者血清PCT、WBC、CRP检测水平均高于参考值上限。检测项目应严格按照操作仪器以及试剂说明说进行,以提高检测质量。
1.3观察指标
(1)检测并记录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
(2)统计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其他均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行X2或t检验;(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血培养阳性组、阴性组以及健康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两组,血培养阳性组45例、血培养阴性组55例。血培养阳性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且血培养阳性组以及血培养阴性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
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血培养阳性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P>0.05),见表。
表1:对比血培养阳性组、阴性组以及健康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n,±s/%)
组别 | 例数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值(ng/mL) | 血清降钙素原阳性 | 白细胞计数测定值(×109/L) | 白细胞计数阳性 |
健康组 | 100 | 0.05±0.01 | 2(2.00) | 5.80±1.12 | 5(5.00) |
血培养阴性组 | 55 | 0.83±0.12A | 51(67.27)A | 11.39±2.25A | 47(85.45)A |
血培养阳性组 | 45 | 18.64±1.35AB | 41(91.11)AB | 15.74±2.38AB | 42(93.33)A |
C反应蛋白测定值(mg/L) | C反应蛋白阳性 |
3.94±0.36 | 3(3.00) |
57.47±3.52A | 61(61.82)A |
114.62±5.39A | 44(97.78)AB |
注:与健康组相比,AP<0.05,与血培养阴性组相比BP<0.05
2.2对比革兰阳性球菌组、革兰阴性杆菌组以及其他菌株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在45例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组以及其他菌分别为10例、27例、8例。革兰阳性球菌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与革兰阴性杆菌组、其他菌组(P>0.05);且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革兰阴性杆菌组与其他菌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P>0.05),见表2。
表2:对比革兰阳性球菌组、革兰阴性杆菌组以及其他菌株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s)
组别 | 例数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值(ng/mL) | 白细胞计数测定值(×109/L) | C反应蛋白测定值(mg/L) |
革兰阳性球菌组 | 10 | 18.52±2.32 | 13.27±1.42 | 49.62±4.25 |
革兰阴性杆菌组 | 27 | 18.54±2.35 | 13.29±1.41 | 95.27±4.23 |
其他菌组 | 8 | 18.51±2.31 | 13.25±1.46 | 94.25±4.26 |
注:与革兰阳性菌组相比,aP<0.05
3.讨论
据相关文献显示[2],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死亡率高达35%以上,以至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临床上血流诊断的金标准,血液培养虽然能够起到准确的诊断效果,然而由于其受细菌数量、培养时间较长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快速诊断的的效果。作为传统的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由于受到生理波动、日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无法为诊断提供可靠的准确信息。C反应蛋白通常是由于肝脏合成,同时也是机体在遭受侵袭后的一种敏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的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8mg/L,然而在机体遭受病原菌侵袭时,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水迅速升高,在当病原菌得到有效控制后,其水平迅速下降,所以C反应蛋白已经成为了一种反应非特异性疾病的指标。在对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时,由于能够区分革兰阳性球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在血流早期诊断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作为降钙素的前肽,血清降钙素原在体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半衰期时间在24小时左右,血清降钙素原在健康人群血液中通常小于0.05ng/mL。当前,据众多学者研究发
现,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以及脓毒血症等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机体遭受病原菌感染并伴有全身性表现时,血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迅速升高。所以,通过检测血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早期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也使得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虽然在细菌性感染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然而却无法限定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不能区分出是革兰阳性球菌还是革兰阴性杆菌。因此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时,不但要考虑到细菌感染,同时也不能忽视真菌感染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感染患者中通过将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作为细菌感染检测的重要指标,虽然起到了准确的检测效果,然而却无法区分细菌类型,影响了检测结果,通过联合血培养检测,对细菌感染患者的后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玉玲, 杨景峰, 王志斌,等. 血清PCT、CRP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3(22):4365-4368.
[2]夏莹, 王颖, 何怀武,等. 白细胞、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超高龄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预测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5):365-369.
、
末梢静脉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研究
孙萌
【摘要】目的:探讨末梢静脉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0月于本院10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通过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比两组血常规各指标,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等。结果:由血常规检验结果可知,观察组WBC、RBC、Hb、MCHC、MCV均高于对照组,PLT、Hct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赫,P<0.05;观察组在采集后即时、10min、30 min检测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均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多见手段,在不同环境下,两种采血方法具有一定差异性。通常来说,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更为精准,而末梢采血则操作要求较低,且检测结果易受时间影响,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采血方法。
【关键词】末梢;静脉;采血;血常规;检测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指对血液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进行分析,其结果能对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1]。同时,血常规还是评估治疗效果、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治愈的常用指标。血常规检查中若存在异常状况,即可初步对疾病状况及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2]。目前常规的血液检验主要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能够精准检测血细胞数量,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血常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3]。其中静脉采血的部位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是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是指通过真空采血管采集一定量的静脉血的方法,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采血[4]。而末梢采血一般是指指间采血,相对简单快捷[5]。为探索更加便捷且准确的采血方式,本文就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作出分析,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0月于本院10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著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10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的挑选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并对100份受检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2.15±6.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专科23例,本科及以上17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70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检验科 陕西 西安 710086
、
岁,平均(42.15±6.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专科23例,本科及以上17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70岁,平均(42.15±6.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专科21例,本科及以上21例。两组资料经对比提示P>0.05,具备分组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①入组受试者均为接受血常规检查;②受试者年龄≥18岁;③血液质量合格。
排除标准:①临床检查资料不全,有缺失;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近期服用影响血液检查指标的药物,例如抗结核药物、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等。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真空血管采集静脉血,采血时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采血台上,暴露穿刺部位,距采血部位5厘米处绑上止血带,保持松紧适宜,约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同时嘱患者紧握拳头,若此时静脉仍不易见,可嘱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使静脉易于怒张,止血带捆绑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穿刺前须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需用75%消毒;打开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用左手固定患者前臂,拇指按住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使之固定。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先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静脉前2-3毫米处的皮肤,然后再穿刺静脉壁而进入静脉腔,待见有回血后,将针头顺势而进入少许,以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静脉,不可过深,以免刺穿静脉,抽取静脉血2ml,采血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收集血液样本的试管以抗凝管为宜,采集样本后缓慢摇晃,避免血液凝固。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检测样本。
观察组采集指尖血,消毒手指的穿刺部位,待干燥后进行穿刺,嘱受检者保持皮肤紧张,将针刺进皮肤2mm,去除第1滴血,收集后续血液50μl,摇匀送检,用末梢全血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检测两组血常规各指标,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
(2)分别于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采集后即刻、采集后10min、采集后30min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水平。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对研究内全部数据实施计算处理,以%形式表达计数资料,开展卡方检验;以(±s)形式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测,在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
由血常规检验结果可知,观察组WBC、RBC、Hb、MCHC、MCV均高于对照组,PLT、Hct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赫,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s)
组别 | 例数 | RBC(x1012/L) | PLT(x109/L) | WBC(x1012/L) | MCHC(g/L) | Hb(g/L) | MCV(fL) | Hct(%) |
对照组 | 50 | 3.51±0.47 | 201.26±54.17 | 7.62±1.14 | 300.29±28.17 | 100.25±10.17 | 85.71±4.28 | 42.52±1.33 |
观察组 | 50 | 3.79±0.14 | 227.89±50.58 | 5.18±1.11 | 314.09±28.17 | 118.13±10.58 | 94.75±5.10 | 40.55±1.36 |
t | 3.611 | 2.272 | 9.698 | 2.190 | 7.705 | 4.457 | 4.039 |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35 | 0.045 |
2.2 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采集后不同时间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
观察组在采集后即时、10min、30 min检测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采集后不同时间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s)
组别 | 例数 | 白细胞计数(x1012/L) | 血小板计数(x1012/L) | ||||
即时 | 采集后10min | 采集后30min | 即时 | 采集后10min | 采集后30min | ||
对照组 | 50 | 7.62±0.52 | 7.87±0.71 | 7.02±0.75 | 234.43±20.92 | 233.62±20.52 | 233.87±20.71 |
观察组 | 50 | 10.76±0.78 | 9.94±0.82 | 8.17±0.95 | 256.33±21.14 | 275.76±20.78 | 285.94±20.82 |
t | 14.438 | 12.070 | 11.234 | 8.203 | 6.690 | 5.687 |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对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进行分析,其检查结果与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存在直接关系[6]。而血液系统是由于多种成分组成,通常由造血器官例如骨髓、淋巴结、脾脏及胸腺等生成。血常规中较多指标均是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较多病理改变均存在敏感反应,其中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参考意义,较多患者在不能明确病因的状况下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展开辅助诊断[7-8]。同时,血常规还是评估治疗效果、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治愈的常用指标[9]。血常规检查中若存在异常状况,即可初步对疾病状况及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10]。而在血常规检验中,其检验结果除了与仪器、方法密切相关之外,也与检验样本的质量存在关联性[1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式静脉负压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其中末梢采血患者自感疼痛轻微,血样采集较为便利且较为快速,患者较易接受,而静脉采血与患者实际情况更为相符,在血常规的检验中通常结果较为客观与准确[12]。本研究对采血不同方法展开相应评价,结果显示:由血常规检验结果可知,观察组WBC、RBC、Hb、MCHC、MCV均高于对照组,PLT、Hct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赫,P<0.05;观察组在采集后即时、10min、30 min检测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末梢血会对血常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并且检测会由于血液样本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不准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采集末梢血的过程中,易受挤压或在采血前穿刺指尖皮肤导致部分血液标本中混杂组织液,使血小板发生快速的假性凝集,因此造成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与静脉采血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13]。但这并不说明末梢采血方法无可用之处,末梢采血方法可在新生儿采血中应用,相比常规静脉采血,两者之间的采血率无较大差异,但在新生儿疼痛感知方面,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相比效果更为明显,特别在足底血样采集中,末梢采血有更好的便利性与实用性[14]。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末梢采血需选择血管清晰的部位,如足部与手部,遵照择优采血原则,避免采血失误给新生儿造成疼痛感[15]。总之,末梢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体现在与静脉采血方法相比,其操作要求性相对较低,应用率更高。随着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同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均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多见手段,在不同环境下,两种采血方法具有一定差异性。通常来说,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更为精准,而末梢采血则操作要求较低,且检测结果易受时间影响,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采血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静杰. 宁波学龄前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区间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1):118-
120,123.
[2] 沙艳平,丁海燕,周丹,等. 胎儿娩出后60 s断脐对新生儿血气指标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J]. 中
、
国妇幼保健,2022,37(17):3190-3193.
[3] 焦红霞. 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分析对比[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5):845-847.
[4] 夏雯丽,童郁,赵秘胜,等. 血常规参数在EDTA-K2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21):2619-2622.
[5] 金芳,宋文琪,李启亮. 健康儿童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186-2189.
[6] 朱宏远,陈怡菲,王殊,等. 新生儿血常规检测优先采血方式的探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11):1886-1889.
[7] 陈军华,张小燕,贺秀琴.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 贵州医药,2020,44(11):1809-1810.
[8]郭毅,裴雨晴,崔巍,等. 儿童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2305-2310,2315.
[9]姚怡帆.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6):797-800.
[10]陈靖,高秀叶,胡思明,等. 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2):53-55.
[11]容莉莉,王淑慧,姚淑雯,等. 儿童末梢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0):1316-1318.
[12]葛高霞,张美娟,黎青. 新生儿的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3):3314-3316.
[13]骆文龙,胡婷,包文星. 直接静脉采血、 留置针采血和末梢采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J]. 预防医学,2017,29(11):1187-1188.
[14]韩新海. 不同检测模式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2):1701-1702.
[15]王娴默,肖林,李彦林.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10-12.
为了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实验室检测项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决定制定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并委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测项目应用建议编写组负责起草制定。 本建议编写时参考了美国临床生化学会的甲状腺疾 病实验室诊断指南(Laboratory Support for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Thyroid Disease)。本建议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临床甲状腺疾病学专家和检验医学工作者的意见,作为修改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本建议最后经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修改后,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 心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布。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本建议应适时修订,以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本建议分为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实验室检测项目在常见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两部分。
一、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甲状腺疾病是一组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按甲状腺的功能状态、病因和病理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 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和甲状腺炎、非毒性 弥漫性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肿瘤。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査包括:(1)血中甲状腺激素检测:包括检测血中总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 (2)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和甲状腺蛋白检测:包括检测血中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 TPOAb )、甲状腺球蛋 白(thyroglobulin, 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hyroglobulin antibodies, TgAb )、TSH 受体抗体 (TSH receptor antibodies, TRAb)等。(3 )与甲状腺 素结合的血浆蛋白检测: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hyroxine binding globulin, TBG)等。(4)评估饮食 摄入碘含量:尿碘检测。(5)甲状腺髓样癌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相关标志物检 测:降钙素(calcitonin,CT)等。(6)甲状腺组织学及 形态学检测:包括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和细胞学检査。
(一)甲状腺激素检测
1.总甲状腺素(TT4)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即甲状腺素, thymxine,T4)是甲状腺腺体分泌的主要激素,血液中的T4完全来源于甲状腺的分泌。
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
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
------转载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血液中3,3',5-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onine,T3)约有20%来自甲状腺组织,其余多由T4在外周组织脱碘形成。 TT4检测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 和疗效监测。TT3检测是早期诊断甲亢和监测甲亢 复发的重要指标。
分析前因素:一般情况下血液标本中的甲状腺 激素不论贮存在室温、还是冰箱或低温冷冻均比较 稳定。有研究报道血清T4在-4 ℃可稳定数月,在 -10 ℃可稳定数年[1-2]。一般而言,溶血、脂血、黄疽都不会对免疫分析产生明显干扰。
妊娠期间TT3和TT4的参考范围应上移约 1.5倍[3-5]。受血清TBG浓度的影响,使用雌激素时,TT4水平增高;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TT3水平下降[6]。
分析中因素: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竞争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T4和TT3的浓度,主要是以酶-底物、 免疫荧光和化学发光等技术作为检测方法[7]。检测过程中必须使用抑制剂(置换物或阻断物),如8- 苯胺-1-萘磺酸或水杨酸。这些抑制剂将结合的激素从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中置换岀来,再与标记抗体相结合。有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受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的干扰。由于血液中TT3浓度只是TT4的 1/10, TT3的测定对于检测技术要求更高[8]。
TT3 建议参考范围:1.2 -2.7 nmol/L(8 - 18 ng/L) ;TT4 建议参考范围:58 ~ 160 nmol/L(450 ~ 1260 ng/L)
反T3(reverse T3,rT3)与T3结构基本相同,仅 是3个碘原子在3,3,,5'位。rT3主要来源于T4,在 外周组织(如肝、肾等)经5-脱碘酶作用生成。虽然 rT3与T3在化学结构上属异构体,但T3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激素,该过程消耗氧,而rT3则几乎无 生理活性。rT3增加,T3减少,可以降低机体氧和能 量的消耗,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血清中T4、 T3和rT3维持一定比例,可以反映甲状腺激素在体 内代谢情况。因此rT3也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一个 指标。
rT3的临床意义包括:(1)甲亢时血清rT3增 加,与血清T4、T3的变化基本一致。而部分甲亢初期或复发早期仅有rT3的升高。(2)甲减时血清 rT3降低。rT3是鉴别甲减与非甲状腺疾病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3)非甲状腺疾病,如心肌梗死、肝硬化、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和一些癌症患者,血清中rT3增加,T3/rT3比值降低,这一指标对上述疾
建议1血清TT4和TT3的检测: 血清TT4和TT3浓度异常有时是由于TBG及 其他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的异常所致,而不一定是甲状腺功能紊乱。当TBG浓度异常时,应选用游离T4(FT4)检测而非TT4检测。但是当TBG亲和 力改变或出现异常的T4结合蛋白时,选用FT4检 测在诊断上可能也不准确。 当TSH与FT4和FT3的结果不一致时,TT4 和IT3是重要的辅助判断依据。 |
病程度的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均有重要意义。(4)羊水中rT3浓度可作为胎儿成熟的指标。如羊水中rT3低下,有助于先天性甲减的宫内诊断。
1.FT4 和游离 T3(FT3):FT4、FT3 是 T4、T3 的 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状态的真实反应, 比TT4、TT3更灵敏,更有临床意义。FT4水平代表 了血清中T4代谢活性部分,反映了激素产生(甲状腺分泌、甲状腺外T4向T3的转化)和激素清除(血管外转运、代谢)的真实状态。FT4和TSH是诊断 原发性甲亢或甲减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FT3与TT3的关系不如FT4与TT4那样密切。 由于机体可通过增加T4向T3的转化率以维持血清 FT3水平,因此FT3对于甲亢的诊断价值不如FT4。 但是联合检测FT3和FT4,仍是临床上诊断某些复杂或非典型甲亢、以及罕见甲状腺疾病的重要依据。
分析前因素:临床实验室在FT4和FT3检测时不宜对标本进行稀释,因为稀释之后反应不呈线性。
肝素治疗时,可继发诱导脂肪酶活性而增加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 ,FFA 可从 TBG 中置 换结合的T4,从而使FT4检测结果假性增高[9-13] ; 妊娠期血清TBG的升高和白蛋白的下降,因检测方法的不同,可导致FT4检测结果出现不同方向的偏离[14-15]。FT3建议参考范围:3.5 ~7.7 pmol/L(2~ 5 ng/L);FT4 建议参考范围:9 ~ 23 pmol/L(7 ~ 18 ng/L)
2.TSH:TSH检测是明确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初筛试验。由于TSH与FT4相互成对数/反比关系, TSH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变化更为敏感和特异,所以 TSH对于甲减和甲亢的诊
建议2 TBG及其他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的异常是造成分析前或分析中FT4结果误差的重要 因素。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通过TSH-TT4 关系评估甲状腺功能: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 英钠、卡马西平或呋塞米等)将T4从TBG上置换 下来;危急或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患者。 |
建议3血清FT4和FT3检测: 临床实验室在FT4和FT3检测时不宜对标本进行稀释,因为稀释之后反应不呈线性。 临床医生尽可能提供各项可能影响FT4和 FT3检测结果的患者信息(如药物、危急病症等), 以提高对于FT4和FT3检测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对于有疑问结果的标本,应该选用不同厂商且稀释和检测方法不同的系统重新检测,以保证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如有必要,可送其他实验室检测。 |
断更具价值。临床普遍将 TSH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要依据,TSH检测也适合于早期确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诊断。
分析前因素:大多数厂商推荐的首选检测标本为血清,而不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或肝素抗凝 的血浆。血清可在4~8℃贮存1周,如果血清标本检测延迟超过1周,建议-20℃贮存。
血清TSH水平有昼夜变化,夜间达峰值,最低值见于10:00至16:00,仅为峰值的50%[16-17],制订参考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生理变化。
儿童期[18]、某些药物的使用(如普奈洛尔)会使得TSH水平增高;妊娠最初3个月[14,19-20]、某些药物的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多巴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呋塞米等)会使得TSH水平降低。
分析中因素:TSH由一类同分异构分子组成,不同的TSH异构体存在于血液以及垂体提取液中。 目前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TSH的免疫方法,无法检测区分部分甲状腺功能正常个体以及某些垂体异常患者所分泌的生物活性异常的TSH异构体。
若检测系统的清洗过程不彻底,或者携带污染, 有可能会导致TSH结果假性增高[21]。另外,标本内的部分干扰物质(如嗜异性抗体、人抗鼠抗体), 因其可能在捕获抗体和信号抗体之间形成桥联,从而导致检测信号增高,也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假性偏高[21-22]。
对于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需要监测大约6~8周的TSH水平变化所以要求TSH检测方法有相对比较高的批间精密度。临床上鉴别诊断非甲状腺疾病(nonthyroidal illness, NTI) 与甲亢有时存在困难,因为两者的TSH水平都低于参考范围,但甲亢患者的TSH值可能更低,这就对 TSH检测方法的功能灵敏度要求比较高,要求能够 在TSH低值水平区分NTI和甲亢。
建议4 TSH检测的功能灵敏度是选择TSH检测方法最重要的性能标准。 功能灵敏度的测定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要求,采用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20%时所确定的数值。 功能灵敏度的测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有可能影响检测精密度的因素,如:基质效应、检测时间、试剂批间差异和标本交叉污染等等。 功能灵敏度的测定必须完全模拟患者标本的临床检测方式,并采用双盲实验形式。 选择功能灵敏度<0. 02 mIU/L的检测方法。 |
TSH建议参考范围:0.4 ~4.0 mIU/L。
TSH的参考值上限有向低值方向移动的趋势, 这是因为早期制定参考范围的过程中,挑选的健康志愿者之中可挑选的健康 志愿者之中可能混杂有部分甲减患者,并且当时对于健康志愿者所做的抗甲状腺抗体预筛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高。因此有观点认为:现在沿用的早期制定的TSH参考范围不太适合,参考范围有必要调整到 0. 3 ~ 3.0 mIU/L。
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正常以及甲状腺状态稳定(如:近期未接受可能导致甲亢或者甲减的治疗)的两大前提下,TSH检测是筛査门诊患者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选指标。轻度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SH异常而 FT4正常。
疾病急性期,血清TSH水平会短暂降低,并在恢复期上升。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TPOAb检测可能有助于从非甲状腺疾病中鉴别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建议5 TSH检测的临床应用: (1) TSH检测是判断门诊患者轻度(亚临床) 和原发性甲减或甲亢最敏感的筛查试验。 (2)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大多数(>95%)健康 人群的血清TSH浓度低于3. 0 mIU/L。 (3) 门诊患者血清TSH浓度超过3.0 mIU/L, 并经3~4周后重复检测确认,很可能处于甲减的早期,尤其当TPOAb为阳性时。 (4) 对于未接受多巴胺治疗的NTI住院患者的诊断,血清TSH检测的可靠性优于FT4。 (5) 单独检测TSH不能用于判断继发性甲减, 因为现行的检测方法无法区分有无生物活性的 TSH同分异构体。 (6) 继发性甲减的特征是血清TSH浓度反常的处于正常水平或者轻微升高,并且对TRH反应迟钝。 (7) 当血清FT4降低而TSH不能相应升高,应考虑继发性甲减。 (8) 血清TSH检测是分娩前和妊娠最初3个 月的重要筛査试验,用以检测母亲是否存在轻度 (亚临床)甲减。 |
(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m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通过体液或细胞免疫介导的机制,造 成细胞损伤和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涉及AITD的自 身抗体主要有3种:TPOAb ,TgAb和TRAb。
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受到所采用方法的影响,主要是特异性问题。
虽然目前已经有TPOAb和TgAb的国际参比制 品,但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标准化尚未完全确立, 不同试剂盒所含的二级标准品存在差异。
建议6 TSH结果与T4或者T3不一致: TSH结果与T4或者T3不一致,通常是由于技术原因。这些检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室检测 误差,如血清中存在的干扰物质(如嗜异性抗体),或者是TSH的同分异构体或标本的惟一性问题 (实验室检查在检测过程中有无错换标本)。 TSH异常升高,实验室最好采用甲亢患者 (TSH低值标本)血清作为稀释液,将标本稀释后再重新检测。 选用不同厂商且检测方法不同的系统,重新测定(如有必要,送其他实验室检测)。如果两次结 果偏差超过50% ,标本可能含有某种干扰成分。一旦排除了技术原因,有必要进行生物学试验验证,如:TRH兴奋试验或者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在低 TT4 和低TT3的情况下,正常低值的 TSH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重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甲减的结果。 当TBG或白蛋白降低时,査rT3可能有助于明确原因。 |
建议7 甲状腺自身抗体不同检测方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存在差异。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取决于不同的检测方法。因为各种自身抗体识别甲状腺自身抗原中的多个表位,因此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识别血清中一组自身抗体分子。检测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试剂制备过程中提取的自身抗原纯度不够;也可能是由于方法学不同(如竞争性或非竞争性免疫分析)以及所用的检测信号不同;还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二级标准品。 |
建议8 应通过120名无任何甲状腺病史的“正常”志愿者的检测而确定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参考范围。 志愿者的确认标准:男性,年龄<30岁,血清 TSH水平0. 5 ~2.0 mIU/L,无甲状腺肿,无个人或者家族甲状腺病史,无非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狼疮或1型糖尿病)。 |
2.TgAb:Tg是可溶性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660 000)糖蛋白。Tg的免疫结构极为复杂,Tg制品 的特性因提取人体甲状腺组织和纯化的过程不同而存在差异,这是造成Tg以及TgAb检测难以标准化 的首要原因。
TgAb的检测方法由最初的甲状腺组织切片的免疫荧光法,到被动鞣化红细胞凝集法,发展到近期竞争和非竞争性免疫分析法。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血清TgAb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检测方法的差异仍使得不同检测方法的定量或定性结果难以一致。
TgAb的病理作用仍不清楚,通过血清TgAb检测判断是否患有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尚存在争议。
建议9 TPOAb检测用于: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此时TPOAb是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致病因素。 (2)a-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或锂治疗时, TPOAb是造成甲减的危险因素。 (3)胺碘酮治疗时,TPOAb是造成甲状腺功能 紊乱的危险因素。 (4)唐氏综合征患者中,TPOAb是造成唐氏综合征患者甲减的危险因素。 (5)TPOAb是妊娠期间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和 产后甲状腺炎的危险因素; (6)TPOAb是流产和体外受精受孕失败的危险因素。 |
1.TPOAb:TPO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110 000 的糖蛋白,它是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TPOAb与甲状腺组织免疫性损伤密切相关,TPOAb 参与桥本甲状腺炎和萎缩性甲状腺炎发病中的组织 破坏过程,引起临床上甲减症状。TPOAb的出现通常早于甲状腺功能紊乱。
推荐临床应该釆用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且以天 然或重组人类TPO作为抗原的免疫检测技术。
TPOAb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通常取决于所用方 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部分健康人群或者非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竞争性免疫方法检测 TPOAb结果可能为阳性。
建议10 非肿瘤情况下两TgAb检测: 在碘不缺乏地区,一般无须同时申请检测 TPOAb和TgAb因为TPOAb阴性而测到TgAb的患者很少会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 在缺碘地区,血清TgAb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在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中查岀AITD。 监测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碘治疗疗效。 |
灵敏度高的TgAb定量检测是血清Tg的一个 重要辅助试验,TgAb定性凝集试验不够灵敏,不足以检测到可能干扰Tg检测的低浓度TgAb。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患者的TgAb有双重临床用途。首先,血清TgAb的 灵敏度和特异性对筛査这些癌症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其次,TgAb可以替代Tg作为肿瘤标志物。TgAb 的水平升高往往是DTC患者复发的第一个征兆。
3.TRAb:TSH受体(TSHR)是以7个跨膜结构 区与G蛋白相连的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经生物学分析或受体分析可检测出3种TRAb: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抗体(TSH stimulating antibodies,TSAb)、TSH 受体阻滞抗体(TSH receptor blocking antibodies/ TSH-stimulating blocking antibodies, TBAb/TSBAb)和甲状腺生长刺激免疫球蛋白(thyroid growth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s, TGI) 。
在生物学功能上,TSAb与TSHR胞外结构N端 相结合,模拟TSH的激活作用;TBAb/TSBAb与 TSHR胞外结构C端相结合,阻断TSH的激活作用; TGI的生物活性目前尚不清楚。
由于人体内TRAb的高度异质性,难以研发准确性好的TRAb检测方法。目前检测TRAb传统上主要有两大类方法:生物分析法和受体分析法。 TRAb的生物分析是基于TSHR活化之后产生的第二信使cAMP。TRAb的受体分析是基于TSH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但受体分析无法区别刺激性和阻断性TRAb。
目前TRAb最新的检测方法是免疫定量检测。 免疫检测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具有灵敏度高和 特异性好的优势,但免疫定量检测同样无法区分 TRAb的生物学功能。
建议11 DTC的TgAb检测: (1)在检测Tg前,应该首先检测患者血清中 TgAb的浓度。因为低水平的TgAb可干 扰Tg检 测,根据所用Tg检测方法不同,结果可能岀现不同 方向的偏离,甚至无法检测。 (2)每份送往实验室进行Tg检测的血清标本 都应该同时检测TgAb。 (3)对所有TgAb阳性的DTC患者,都应该用 同一厂商的系统检测血清TgAb,只有相同系统检 测血清TgAb值对于评估DTC治疗的预后才具有 指导意义。 (4)TgAb的检测方法应该是免疫分析法而不 是凝集法,因为低水平的TgAb可干扰大多数检测 血清Tg的方法。连续监测必须是定量而不是定性 的。 (5)改变TgAb检测方法前,实验室应该通知 临床医师并评估所提议的新方法与老方法在数值 结果上的相关性。如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别 (以CV表示)〉10% ,则应对患者重新划定基准线。 |
(三)Tg检测
Tg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前体蛋白,反映出甲状腺的大小、甲状腺炎症或损伤程度和TSH受体激活的情况。血清Tg检测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诊断DTC 患者的肿瘤标物。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检测甲状腺球蛋白可以鉴别甲状腺完全缺损、甲 状腺发育不全或其他病理情况。诊断口服外源甲状腺激素所致的甲状腺毒症,其特征为血清Tg不增高。
分析前因素:进行评估时,应排除由甲状腺肿、 吸烟、甲状腺疾病或家族史、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 和(或)TPOAb]、血清 TSH <0.5 mIU/L 或 >2.0mIU/L等造成的影响。
分析中因素:目前免疫定量检测逐渐取代放免法,这是因为免疫定量检测方法拥有以下优势:更短的温育时间、更宽的分析范围、更稳定的标记抗体、 以及有效避免放免法所带来的放射危害。然而, 免疫定量检测方法更容易受到甲状腺自身抗体(如 TgAb)的干扰,从而使血清Tg检测结果偏低。除了 干扰的问题,目前免疫定量检测方法还存在未标准 化、不同试剂间检测特异性的差异、灵敏度不高、批间精密度不佳和高浓度标本的“钩状”效应等问题[23]。
由于晚期肿瘤患者往往有高水平的Tg,检测过 程中的钩状效应会使结果假性偏低,因此推荐Tg检 测以“两步法”取代“一步法”。
Tg 建议参考范围:3 -40 p,g/L(ng/ml)
由于血清Tg浓度受到碘摄入的影响,因此推荐 各地实验室确定本地区的参考范围,而不是简单依 赖于厂商确定的参考范围。
建议13 Tg检测方法的功能灵敏度和批间精密度: (1)釆用TSH类似的方法,确立Tg检测的功能灵敏度和批间精密度。 (2)使用敏感度高的TgAb免疫分析从而确立 不含TgAb的人血清库。 (3)使用低值、中值和高值血清库的靶值。 (4)由于临床一般需要至少6个月时间监测 DTA患者的Tg,因此评价批间精密度的实验周期 至少是6个月。 |
建议12 TRAb检测的临床应用: (1 )TRAb检测结果阳性提示存在针对TSH受体的自身抗体,但是不能区分该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2)可用于甲亢的病因学诊断。 (3)长期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亢患者, TRAb浓度下降可能提示病情缓解,但约25%的此类患者用TRAb判断病情时有误差。 (4)有助于Graves病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5)有助于判断是否由于TBAb/TSBAb引起新生儿一过性甲亢。 |
建议14 DTC血清Tg检测: (1)TgAb阴性患者:术前(甲状腺细针穿刺前 或两周后)血清Tg值用于检测肿瘤的Tg分泌能 力。术后血清Tg急速下降,反映手术成功。甲状 腺切除的患者是没有“正常”参考范围的。 (2)TgAb阳性患者;通常表现TSH激活后血清Tg水平变化幅度不明显。连续监测TgAb(免疫方法)可以作为替代的肿瘤标志物。 |
二、实验室检测项目在常见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一) Graves病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累及包括甲状腺在内的多系统的综合征群,包括高代谢征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突眼征、特征性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等。
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TSH、FT4、FT3、TT4、 TT3、TRAb、TgAb、TPOAb。如患者存在单侧突眼、老年患者疑似甲亢、疑似T3型甲亢时,可进行T3抑制试验予以明确。但是T3抑制试验在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患者中应慎用。
(二) 甲减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甲减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是由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疾病。成年人中引起甲减的主 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放射性硬 治疗或甲状腺手术。
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TSH、FT4、FT3、TT4、 TT3、rT3;结合TRH兴奋试验可了解病变的部位是在下丘脑、垂体或甲状腺;怀疑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甲减时,应检测TgAb和TPOAb。
(三)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前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发热伴畏寒乏力等,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肿伴疼痛和压痛。病理表现为甲状腺滤泡组织结构破坏为肉芽肿组织所替代,伴大量炎症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和巨核细胞形成。
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TSH、FT4、FT3、TgAb、 TPOAb此外疾病早期结合超声检査有助于其他疾病的鉴别。
(四) 桥本甲状腺炎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桥本甲状腺炎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表现为甲状腺逐渐肿大,早期可有轻度甲亢症状,进而发展成甲减并逐渐加重。病理以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淋巴滤泡形成为特征。
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TSH、FT4、FT3、TgAb、 TPOAb。FNA可用于对可疑结节病灶的诊断,典型表现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稀少、上皮细胞呈 Hurthle细胞样变化。
(五) 甲状腺肿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甲状腺肿包括以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酶缺陷等原因所致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TSH、TT4、TT3、尿碘。 如患者同时伴有神经症状,可进行TRH兴奋试验与甲亢进行鉴别;如患者甲状腺肿伴结节时,可做 FNA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与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炎鉴别。
(六) 甲状腺腺瘤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甲状腺腺瘤主要有乳头状腺瘤、滤泡性腺瘤和 Hurthle细胞性腺瘤3种病理类型。
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甲状腺激素检测,一般 结果均正常(除自主性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 FNA有助于了解病理类型并与甲状腺癌鉴别。
(七) 甲状腺癌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甲状腺癌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4种病理类型。
实验室检测项目可选择甲状腺激素检测,一般结果均正常。Tg检测可了解甲状腺癌的分泌能力, 可作为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术后随访的肿瘤标志 物;CT检测可辅助MTC的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 测。FNA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病理类型。
三、实验室与临床医师交流的重要性
临床医师需要有高质量的实验室支持,才能对 甲状腺疾病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进行成本效益管 理。诊断准确性和成本效益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实验室检测不仅要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还要满足那些不寻常甲状腺疾病的少数患者的需要,这些对现有甲状腺检测项目的检测准确性提出了挑战。
临床医师依靠实验室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协助调查不一致的检测结果,无论这些检测是在本地 或其他参比实验室进行。尤其重要的是:实验室应提供药物相互作用资料、参考范围、功能灵敏度和检测范围以及影响所用方法检测结果的干扰因素。实 验室应避免频繁或未经宣布的改变检测方法,在改变检测方法前,实验室需要与临床医师紧密配合共同制定临床验证数据,并向临床医师提供新老方法之间的转换系数。
建议15可导致严重错误的误判: (1) 当临床医师或检验工作者未意识到检测 方法的局限性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失误。 (2) 由于家族性白蛋白异常高甲状腺素血症、 甲状腺自身抗体或甲状腺激素抵抗,报告了高水平 的甲状腺素,因此实行了不恰当的甲状腺切除术。 (3) 对虚弱的NTI老年患者漏诊了 T3型甲亢。 |
致谢 沈立松、邹雄、吴健民、张捷、郝晓柯、沈茜、杨振华等专家审阅 本建议并提出宝贵意见(赵卫国高鑫潘柏申执笔)
参考文献
[1 ] Oddie TH, Klein AH, Foley TP, et al. Variation in values for iodothyronine hormones, thyrotropin and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in normal umbilical-cord serum with season and duration of storage. Clin Chem, 1979 , 25 : 12514253.
[2]Koliakos G, Gaitatzi M t Grammatico$ P. Stability of serum TSH concentratin after non refriferated storage. Minerva Endocrinol, 1999 , 24;113-115.
[3]Weeke J, Dybkjaer L, Granlie K, 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rum TSH, and total and free iodothyronines during normal pregnancy. Acta Endocrinol, 1982, 101 -531-537.
[4]Pedersen KM, Laurberg P. Iversen E, et al. Amelioration of some pregnancy-associated variation in thyroid! function by iodine supplementatio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3 . 77: 10781083.
[5]Nohr SB, Jorgensen A, Pedersen KM, et al. Postpartum thyroid dysfunction in pregnant thyroid peroxidase anti body-positive women living in an area with mild to moderate iodine deficiency:is iodine supplementation safe? J Qin Endocrinol Metab, 2000 , 85: 3191-3198.
[6]Brabant A, Brabant G, Schuermeyer T, et al. Hie role of gucocorticoid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yrotropin. AcU Endocrinol, 1989, 121:95-100.
[7]Nelson JC, Wilcox RB. Analytical performance free and total thyroxine assays. Clin Chem, 1996 , 42:146-154.
[8]Karapitta CD, Sotiroudis TG, Papadimilriou A, et al. Homogeneous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riiodothyronine in serum. Clin Chern, 2001,47 :569-574.
(4) 由于NTI或药物的干扰,导致异常的甲状腺项目检测结果,将住院患者按甲减或甲亢进行了不恰当的治疗。 (5)由于检测的是无生物活性的TSH异构体, 将有免疫活性的TSH水平报告为正常,漏诊了中枢性甲减。 (6)由于TgAb的干扰或由于“钩状”效应,血清Tg误认为降低或未检出,以致未能识别甲状腺 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 (7)TgAb干扰放免法检测Tg,使血清Tg假性 升高,导致对DTC进行了不恰当的治疗。 (8)未能认识到患有Graves病的母亲服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可通过胎盘,从而掩盖了新生儿甲状腺毒症。 |
[9]Mendel CM, Frost PH, Kunitake ST. et al. Mechanism of the heparin-induced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thyroxine in plasm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7, 65 : 1259-1264.
[10]Sapin R, Schliener JL, Kaltenbach G, et al. Detennination of free triiodothyronine by six diflerenl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non- thyroidal illness an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Ann Clin Biochem, 1995, 32:314-324.
[11 ] Docter R, van Toor H, Krenning EP, et al. Free thyroxine assessed with three assays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nonthyroidal illness and of subjects with abnormal concentrations of thyroxine- binding proteins. Clin Chem, 1993, 39: 1668-1674.
[12]Liewendahl K, Tikanoja S, Mahonen H, et al. Concentrations ef iodothyronines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other nonthyroidal illnesses: role of free fatty acids. Clin Chem, 1987 , 33:! 382-1386.
[13]Sapin R, Schlienger JL, Gasser F, et al. Intemiethod discordant free thyroxine measurements in bone marrow-transplanted patients. Clin Chem, 2000. 46:418422.
[14]Glinoer D. The regulation of thyroid function in pregnancy: pathways of endocrine adaptation from physiology to pathol^y. Endocrinol Rev, 1997, 18>404^33.
[15]Roti E, Gaidini E, Minelli R, et al. Thyroid function evaluation by differen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ree thyroid hormone measurement kits in term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newboms. J Endocrinol Invest, 1991, 14: 1-9.
[16]Weeke J, Gundersen HJ. Circadian and 30 minute variations in serum TSH and thyroid hormones in normal subjects. Acta Endocrinol, 1978, 89:659«672.
[17]Brabant G, Prank K, Hoang-Vu C, et al.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pulsatile thyrotropin secretio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1,72: 145-150.
[18]Penny R, Spencer CA, Frasier SD, et al. Hi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and thyroglobulin levels decrease with chronological ag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3 , 56; 177-180.
[19]Glinoer D, de Nayer P, Bourdoux P, et al. Regulation of maternal thyraid function during pregnanc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0, 71.276-287.
[20]Panesar NS, Li CY, Rogers MS.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thyroid hormones in pregnant Chinese women. Ann Clin Biochem, 2001, 38:329-332,
[21]Spencer CA, Takeuchi M, Kazarosyan M. Current status and performance goals for serum thyrolropin ( TSH) assays, Clin Chem, 1996, 42:141-145.
[22]Laurberg P. Persistent problems with the specificity trf immunometric TSH assays. Thyroid, 1993, 3:279-283.
[23]Spencer CA, Takeuchi M, Kazarosyan M. Cnrrent status and performance goals for serum thyroglobulin assays, Clin Chem, 1996 , 42:164-173.
[24]May W, Wu D, Eastman C, et al.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urinary iodine methods: problems of interfering substances identified. Clin Chem, 1990. 35 :865 "69.
中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
高危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
------转载自《癌症进展》
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在我国不同地区妇女中的感染情况及高危型别分布,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及HPV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检索查询文献, 综合分析并评价2011年7月前在国内发表的有关HPV在宫颈组织中感染及高危型别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HPV 在我国普通女性中的感染率为15. 71%,低于宫颈病变患者(15.71% us 82. 43%, F<0.05)。北方地区高危型HPV 的平均感染率高于南方(41.57% 14.81%, P<0.05),少数民族自治区高危型HPV的平均感染率高于其他省市(56.36% vs 17.11%, P <0. 05) 全国范围内前6位常见高危型HPV分布依次为:HPV-16. HPV-52、HPV-58、 HPV-33、HPV-18、HPV-31型。HPV-16型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感染型别,其他型别在不同地区及人群中的分布有一 定差异。结论:HPV的感染率及高危型别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中有一定差异,HPV-16、HPV-52和HPV- 58型是中国特有的优势感染型别。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高危型别;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7. 33 文献标志码:A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现地区增长及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1]。研究证明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 癌的主要病因[2],所以积极干预HPV感染有望预 防宫颈癌的发生。但HPV不同亚型感染的分布有地域性差异,其致癌性和后果也不同[3]。应用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及研发疫苗时必须考虑不同亚型 HPV致癌性的差异,因此,需要有全面的HPV感染及型别地区分布情况数据,来指导HPV感染的防治及HPV疫苗的研发应用。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HPV在我国不同地区妇女中的感染 情况及高危型别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 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 1文献检索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d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CNKI)和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进行文献检索,采用的检索词为:HPV、感染、高危型别、宫颈。文章发表年限截至2011年7月。
1.2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大陆省市,病例数>50例;②研究对象包括普通筛查人群(可能患有宫颈疾病)、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 ③只纳入使用PCR方法检测13种
HPV高危型别的 文献;④如果某项研究的数据或数据的一部分报道 过1次以上,那么所发表文章中样本量最大的研究即纳入本文。
排除标准:①缺乏原始数据的综述文献;②调查资料可能存在严重偏倚的研究资料;③重复病例报告、数据描述不详以及调查方法或数据与研究要求不符合的资料。
1.3数据摘录
每一篇文献主要摘录以下信息:①地理分区 (我国大陆以秦岭淮河为分界,分为北方和南方地区);②研究人群分为接受筛查的普通人群(可能 患有宫颈病变)和宫颈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 癌)患者;③HPV多重感染结果分别列入每一种特定的HPV型别中。因此,型特异性HPV感染率既 包括HPV的单纯感染也包括HPV多重感染的结果; ④摘录了所纳入文章报道的6种最常见的与宫颈癌有关的高危型HPV型别(HPV-16、HPV-18, HPV- 31、HPV-33、HPV-52, HPV-58)进行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 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釆用/检验对不同组别HPV感染及型别分布差异 进行比较,各多重感染的HPV基因型阳性率重复计算。
2结果
2.1纳入的文献
共纳入符合文献检索标准的论文32篇,覆盖 我国17个省市,收集普通人群84 396例(南方75 875例、北方8521例),宫颈病变2801例(南方 1380例、北方1421例),合计87 197例。见表1。
2.2不同人群HPV感染状况及高危型别分布
HPV在普通女性中的感染率为15.71% (13 265/84 396 ),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感染率为 82. 43% (2309/280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822.465, F =0.000 <0.05)。全国范围内 前6位常见高危型HPV分布依次为(只列阳性 数):HPV-16 (25.65% , 3995/15 574)、HPV-52 (15.68% , 2442/15 574 )、HPV-58 ( 13. 5% , 2102/15 574)、HPV-33 (7. 25% , 1129/15 574)、 HPV-18 (6.67% , 1039/15 574)、HPV-31 (5.26%, 819/15 574 )o其中,普通人群为:HPV-16 (23. 29% , 3090/13 265 )、HPV-52 ( 17. 29% , 2294/13 265)、HPV-58 (13.82%, 1833/13 265)、 HPV-33 (7. 06% , 936/13 265.)、HPV-18 (6. 94% , 920/13 265)、HPV-31 (5. 19% , 688/13 265);宫颈病变患者为:HPV-16 (39. 19% , 905/2309)、
表1纳入Meta分析文献的资料特征 | |||||||||||
作者 | 年份 | 地区 | 研究对象 | 样本数 | HPV感 染率(%) | 高危型HPV型别 | |||||
-16 | -18 | -31 | -33 | -52 | -58 | ||||||
杨英捷[4] | 2006 | 北京 | 普通人群 | 2285 | 1305 (57. 1) | 364 | 107 | 107 | 144 | 194 | 258 |
石菊芳[5] | 2006 | 深圳 | 普通人群 | 1137 | 159 (13.9) | 33 | 21 | 6 | 10 | 2 | 21 |
林广玲[6] | 2006 | 汕头 | 普通人群 | 569 | 275 (48.3) | 147 | 31 | 10 | 16 | 2 | 19 |
罗秀波[7] | 2008 | 辽宁 | 普通人群 | 834 | 337 (40.4) | 98 | 27 | 19 | 9 | 46 | 49 |
张莉区[8] | 2009 | 新疆 | 普通人群 | 358 | 148 (41.3) | 52 | 14 | 10 | 0 | 18 | 20 |
李彦[9] | 2009 | 贵州 | 普通人群 | 1530 | 396 (25.9) | 128 | 18 | 17 | 29 | 83 | 63 |
郑义[10] | 2009 | 新疆 | 普通人群 | 2473 | 240 (9.7) | 152 | 15 | 5 | 11 | 3 | 9 |
童郁[11] | 2010 | 温州 | 普通人群 | 2735 | 1059 (38.7) | 226 | 32 | 44 | 81 | 156 | 172 |
高红卫[12] | 2010 | 宁夏 | 普通人群 | 1178 | 668 (56.7) | 107 | 30 | 31 | 43 | 57 | 77 |
叶菁[13] | 2010 | 浙江 | 普通人群 | 4987 | 665 (13.3) | 123 | 39 | 39 | 38 | 155 | 106 |
王宝晨[14] | 2010 | 山西 | 普通人群 | 817 | 123 (15. 1) | 46 | 15 | 7 | 18 | 4 | 23 |
王燕[15] | 2010 | 甘肃 | 普通人群 | 576 | 112 (52. 1) | 29 | 6 | 7 | 6 | 12 | 18 |
孙燕冰[16] | 2010 | 云南 | 普通人群 | 2124 | 308 (14.5) | 89 | 11 | 8 | 21 | 15 | 16 |
蒋汉梁[17] | 2010 | 浙江 | 普通人群 | 720 | 183 (25.4) | 52 | 23 | 14 | 10 | 0 | 34 |
邹智伦[18] | 2010 | 湖南 | 普通人群 | 1124 | 319 (28.4) | 81 | 26 | 14 | 12 | 66 | 75 |
邱慧玲[19] | 2010 | 厦门 | 普通人群 | 3155 | 537 (17.0) | 140 | 54 | 22 | 40 | 93 | 90 |
张中正[20] | 2011 | 重庆 | 普通人群 | 542 | 168 (31.0) | 47 | 24 | 12 | 12 | 19 | 43 |
杨红樱[21] | 2011 | 广州 | 普通人群 | 3025 | 1059 (35.0) | 181 | 51 | 39 | 36 | 146 | 94 |
罗招云[22] | 2011 | 广东 | 普通人群 | 49 458 | 4080 (8. 25) | 613 | 246 | 206 | 321 | 1005 | 495 |
张志珊[23] | 2011 | 福建 | 普通人群 | 4769 | 1124 (23.6) | 299 | 99 | 56 | 79 | 211 | 151 |
吴玉萍[24] | 2005 | 江西 | 宫颈病变 | 643 | 578 (89.9) | 39 | 1 | 2 | 2 | 0 | 4 |
乌恩奇[25] | 2006 | 四川 | 宫颈病变 | 51 | 49 (96. 1) | 37 | 1 | 0 | 1 | 1 | 6 |
曾莉[26] | 2007 | 广州 | 宫颈病变 | 130 | 107 (82.3) | 34 | 18 | 6 | 25 | 8 | 0 |
苑丹丹[27] | 2008 | 内蒙古 | 宫颈病变 | 63 | 59 (93.7) | 44 | 3 | 3 | 0 | 2 | 1 |
刘霞[28] | 2009 | 沈阳 | 宫颈病变 | 436 | 436 (100. 00) | 243 | 17 | 47 | 51 | 34 | 81 |
魏颖颖[29] | 2010 | 湖南 | 宫颈病变 | 69 | 66 (95.7) | 47 | 3 | 3 | 0 | 6 | 7 |
刘金凤[30] | 2010 | 甘肃 | 宫颈病变 | 112 | 108 (96.4) | 73 | 25 | 5 | 0 | 8 | 19 |
王冬[31] | 2010 | 重庆 | 宫颈病变 | 58 | 56 (96.6) | 39 | 5 | 3 | 2 | 1 | 5 |
毕惠[32] | 2010 | 北京 | 宫颈病变 | 624 | 556 (89. 1) | 293 | 36 | 56 | 77 | 82 | 104 |
孟雅丽[33] | 2011 | 天津 | 宫颈病变 | 186 | 41 (22.0) | 17 | 5 | 3 | 4 | 2 | 8 |
赵瑾[34] | 2011 | 杭州 | 宫颈病变 | 353 | 184 (52. 1) | 83 | 31 | 15 | 26 | 7 | 29 |
杨丹球[35] | 2011 | 广西 | 宫颈病变 | 76 | 69 (90.8) | 39 | 5 | 3 | 5 | 4 | 5 |
HPV-58 (11.65% , 269/2309)、HPV-33 (8.36%, 193/2309)、HPV-52 (6.41%, 148/2309)、HPV- 31 (5.67% , 131/2309)、HPV-18 (5. 15% , 119/ 2309) HPV-16是国人高危型HPV感染最常见的 型别,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宫颈病变患者中,其感 染率均位居第1位,在普通宫颈组织中的感染率为 23. 29% ,在病变宫颈组织中的感染率为39. 19%,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0.700, P = 0. 000 <0. 05) 0其他型别在不同人群中排序有一定 差异,在普通女性中,HPV-52. HPV-58、HPV-33、 HPV-18、HPV-31型为继HPV-16型后最常见的型 别,而在宫颈病变患者中则为HPV-16, HPV-58、 HPV-33, HPV-52、HPV-31, HPV-18 型(表 1)。
2. 3不同地区HPV感染状况及高危型别分布
2.3.1 南北方地区 高危型HPV在南方地区的平均感染率为14.81% (11 441/77 255),北方地区为41. 57% (4133/9942),北方地区高危型HPV的 平均感染率与南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4300. 086, P= 0.000 <0.05)。已确定的 13 种高危型HPV亚型中,南方地区的分布依次为HPV-16、 HPV-52、HPV-58、HPV-33、HPV-18、HPV-68, HPV-31 s HPV-39、HPV-59, HPV-56, HPV-51. HPV45、HPV-35 型,感染率分别为 21. 65% (2477/ 11 441)、17.31%、12.54%、6.69%、6.45%、 5.67%、4.53%、2.89%、2.19%、1.7%、1.5%、 1.42%、1.07%;北方地区为 HPV-16、HPV-58、 HPV-52, HPV-33、HPV-18, HPV-31, HPV-68. HPV-59, HPV-39, HPV-51, HPV-56、HPV45、 HPV-35 型,感染率分别为 36.73% (1518/4133)、 16.14%、 11.18%、8.78%、7.26%、7.26%、 3.41%、 3.38%、 3.17%、 2.76%、 1.26%、0.48% 。 HPV-16和HPV-52型是南方感染率最高的 前两位型别,而北方以HPV-16和HPV-58型最为常 见,HPV-45和HPV-35型在南北地区均较少见。5种可能的高危型别中,南方地区均有检出,排在前两 位的为HPV-53和HPV-66型,同样也是北方地区检 出的前两位型别,HPV-26和HPV-82型在北方地区 没有检出(表2)。
表2我国南北方地区高危型HPV分布情况 | |||||
型别 | 南方地区(例) | 北方地区(例) | 合计 | ||
宫颈病变 | 普通人群 | 宫颈病变 | 普通人群 | ||
确定的高危型别 | |||||
HPV-16 | 235 | 2242 | 670 | 848 | 3995 |
HPV-18 | 33 | 706 | 86 | 214 | 1039 |
HPV-31 | 17 | 502 | 114 | 186 | 819 |
HPV-33 | 61 | 705 | 132 | 231 | 1129 |
HPV-35 | 1 | 121 | 3 | 142 | 17 |
HPV-39 | 3 | 328 | 18 | 122 | 471 |
HPV45 | 6 | 156 | 13 | 39 | 214 |
HPV-51 | 5 | 167 | 14 | 117 | 303 |
HPV-52 | 20 | 1960 | 128 | 334 | 2442 |
HPV-56 | 9 | 186 | 2 | 112 | 309 |
HPV-58 | 56 | 1379 | 213 | 454 | 2102 |
HPV-59 | 9 | 241 | 5 | 136 | 391 |
HPV-68 | 6 | 643 | 18 | 133 | 800 |
可能的高危型别 | |||||
HPV-26 | 0 | 4 | 0 | 0 | 4 |
HPV-53 | 0 | 508 | 34 | 254 | 796 |
HPV-66 | 14 | 250 | 14 | 140 | 418 |
HPV-73 | 0 | 4 | 0 | 4 | 8 |
HPV-82 | 0 | 5 | 0 | 0 | 5 |
2.3.2 少数民族自治区与其他省市 在纳入文献中,包括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4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没有检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西藏13种高危型别分布情况的文献,有报道统计西藏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9. 19%〔36],低于全国水平。 其他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高危型HPV的平均感染 率为 56. 36% (944/1675),其他省市为 17.11% (14 630/85 522),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725.258, P= 0.000 <0.05)。在检出的 HPV 型别中,少数民族自治区前6位分布依次为HPV- 16、HPV-58、HPV-52, HPV-53、HPV-18、HPV-33 型,感染率分别为 25.64% (242/944)、10.91%、 8.58%、5.83%、5.51%、5. 08% ;其他省市为 HPV-16, HPV-52、HPV-58, HPV-33、HPV-18、 HPV-68 型,感染率分别为 25. 65% (3753/14630)、 16. 14%、13. 66%、7. 39%、6. 75%、5. 30%。两 地区感染率最高的前3位型别与全国常见型别分布 相同,但可能的高危型别HPV-53型出现在少数民 族自治区HPV感染常见型别中,排第4位。
3讨论
3.1 HPV感染率的meta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曾在全球范 围内对HPV的感染情况进行过分析,结果提示 HPV的流行和型别分布有其地域和人群特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感染状况也有差异。
文献报道,HPV感染率在亚洲地区的波动范围 为1.6% ~ 14. 2%[37],李霓等学者的研究显示中国 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16. 1% [38],本研究 显示,HPV在普通女性中感染率为15. 71%,与上 述资料接近。我国的一项meta分析[39]中显示我国 妇女在CIN I、CIN II、CINIII和宫颈癌中HPV感 染率分别是 75. 62%、86. 5%、88. 0% 和 87. 69% , HPV的感染率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 = 0.815, P<0.01),本文研究对象是将宫颈癌前 病变和宫颈癌病例合并为宫颈病变人群,结果显示感染率为82. 43% ,明显高于普通女性 (15.71%),进一步证实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本研究显示,北方地区高危型HPV的平均感 染率高于南方(41.57% vs 14.81%),少数民族自治区高危型HPV的平均感染率高于其他省市 (56. 36% vs 17. 11%),
说明HPV的感染存在一定 的地域差异性,这种地理差异可能与不同的HPV 基因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遗传因 素、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有关。
3.2高危型HPV型别的Meta分析
目前经完整测序的HPV型别有100余型,其 中和生殖道及肛门肿瘤相关的型别包含于alpha-PV 属。根据与宫颈癌关联度的高低,HPV分为确定高 危型(HPV-16、HPV-18
型等),可能高危型 (HPV-26, HPV-53型等)和确定低危型(HPV-6, HPV-11型等)[40]。研究证明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上皮内高度病变及恶性变的发生相关。
本研究针对我国高危型HPV型别分布进行了 meta分析,结果显示:HPV的型别分布在我国也存在一定地区性,全国范围内前6位常见高危型 HPV 分布依 次为:HPV-16、HPV-52、HPV-58、 HPV-33、HPV-18、HPV-31 型。HPV-16 是我国最 为常见的感染型别,其感染率为25. 65%,且在南 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省市以及不同人群 中均位居所有型别的第1位。2010年一项关于亚洲 妇女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41]中研究显示东亚地区主要以HPV-16、HPV-18、HPV-58, HPV-33、HPV-52, HPV45、HPV-31 型主,李洁[42]等对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宫颈癌组织 中HPV型别检测,认为与世界许多区流行情况不同,中国宫颈癌HPV感染型别以HPV-16, HPV- 58型为主,HPV-18型少见。本研究也表明HPV- 16、 HPV-52和HPV-58型在我国更常见,HPV-18 型排第5位,说明HPV-16、HPV-52和HPV-58型 是中国特有的优势感染型别,其对中国女性的特异性致癌作用不容忽视。
本研究还显示可能的高危型别HPV-53型出现 在少数民族自治区HPV感染常见型别中,排第4 位。文献报道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前3位的民族依 次是: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43]。HPV-53型感 染是否对子宫颈癌的进展以及组织分化有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3.3高危型HPV型别检测的意义
目前研制成功的宫颈癌预防性疫苗是依据国外 的HPV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发的,主要针对HPV- 16和HPV-18型。而我国主要的高危型别是HPV- 16、HPV-58和HPV-52型,使用这种疫苗不能覆盖 我国常见的HPV感染型别,只有掌握国内女性宫颈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的流行病资料,研制个体化的HPV预防性疫苗,才能提高我国人群的HPV免疫效果,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万磊,万建平,张燕玲,等.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的 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4, 31 ( 10): 547 -549.
[2 ] de Cremoux P, de la Rochefbrdifere A, Savignoni A, et al. Different outcom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ssociated with high-risk versus intermediate-risk HPV genotype [ J]. Int J Cancer, 2009, 124 ( 4): 778 -782.
[3 ] Harper DM, Franco EL, Wheeler C, et aL Efficacy of a bivalent LI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 in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16 and 18 in young wome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 J ]. Lancet, 2004, 364
(9447):1757 -1765.
[4 ]杨英捷,赵健,李雪倩,等.2285例女性下生殖道人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2006 , 22 ( 6):444 - 445.
[5 ]石菊芳,吴瑞芳,刘植华,等.深圳妇女人乳头瘤病 毒的型别分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 , 28 (6):832 -836.
[6]林广玲,翁建盛,林小荣,等.粤东地区妇女下生殖 道HPV亚型的基因芯片检测与分析[J],江西医学检 验,2006 , 24 (4):303 - 305.
[1 ]罗秀波,姜彦多,商家炜,等.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 毒感染的型别分布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J].沈阳部 队医药,2008, 21 (6):372 -375.
:8 ]张莉,张捷,张朝霞,等.358例宫颈病变患者人乳 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析[J].中国肿瘤,2009, 18 (9):773 -775.
[9]李彦,肖瑜.导流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结果分 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 32 (4):349-351.
[10]郑义,井明霞,张金丽,等.新疆维族妇女感染的 HPV型别分布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 9 ( 7):1285 -1287.
[11]童郁,邵展,许错,等.2735例女性下生殖道HPV感 染检测结果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 40 (1) : 67 -69.
[12]高红卫,杨永凤.1178例女性阴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 染的筛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 32 (6): 565 -566.
颈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的流行病资料,研制个体 化的HPV预防性疫苗,才能提高我国人群的HPV 免疫效果,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13]叶菁.浙江地区HPV流行病学调查及宫颈癌危险因素 在HPV筛查中的作用[D].浙江:浙江大学医学 院,2010.
[14]王宝晨.山西定襄县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 研究和HPV61、83和84型标准品制备[D].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2010.
[15]王燕,吴珍珍,周庆云.甘肃省妇女宫颈HPV感染的 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36): 5371 -5373.
[16]孙燕冰,姜艳萍,袁丽仙.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阳性308例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 31 (4):40 - 42.
蒋汉梁,张甦,周林福,等.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分析[J].
[17]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7, 36 (6):549 -552.
[18]邹智伦,何娟.浏阳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状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 17 (10): 1964 -1966.
[19]邱慧玲,王玲玲,沙爱国.厦门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 状瘤病毒感染3155例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 志,2010, 38 (6):988 -989.
[20]张中正,余登琼.542例女性HPV感染基因分型检测 结果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 19 (1):56.
[21]杨红樱,王敏,庄豪.3025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 病毒基因亚型检测分析检验[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8):996 -997.
[22]罗招云,杨立业,翁妙珊,等.潮州地区人乳头瘤病 毒型别分布特征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3 (3): 177 -180.
[23]张志珊,庄建良,李爱禄,等.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 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 (7):1367 -1370.
[24]吴玉萍,陈裕隆,李隆玉,等.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 病毒(HPV)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J].病毒学 报,2005 , 21 (4):269 - 273.
[25]乌恩奇.四川广元宫颈癌患者组织人乳头瘤病毒的分 子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吉林大学,2006.
[26]曾莉,郭遂群,云径平,等.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标 本中HPV感染情况的初步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 报,2007, 27 (3):399 -400.
[27]苑丹丹,崔剑峰,刘彬.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妇女子宫 颈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J].中国医学 科学院学报,2008 , 30 ( 2):187-190.
[28]刘霞,王劲欧,吉耀华,等.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的型别分布[J].中国妇幼保健,2009, 24 (11): 1462 -1464.
[29]魏颖颖,李訪,王博,等.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 , 26 ( 7):507 - 509.
[30]刘金风.宫颈癌及高危型癌前病变HPV型别分布与多 重感染[J].中国妇幼保健,2010 , 25 ( 16): 2208 -2209.
[31]王冬,周琦,唐郢,等.重庆市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 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分布[J].第 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 32 (12):1340-1342.
[32]毕蕙,赵健,陈锐,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 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J].中国
[32]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志,2010 , 26 ( 5):362 - 364.
[33]孟雅丽,李树全.宫颈细胞异型患者HPV感染及基因 分型研究[J].首都医药,2011, 18 (8):30-31.
[34]赵瑾,王小萼,吕磊,等.不同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 瘤病毒的型别分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2027 - 2029.
[35]杨丹球,陈凤坤,唐惠英,等.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 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各亚型分布特点
[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 12 (1):14-16.
[36]靳琼,沈铿,李辉,等.西藏自治区妇女子宫颈人乳 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 妇产科杂志,2009, 44 (12):898 -902.
[37 ] Clifford GM, Gallus S, Herrero R, et al.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cytologically normal women in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PV prevalence surveys: a pooled analysis [ J ]. Lancet, 2005, 366 (9490):991 -998.
[38]李霓,代敏.中国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横 断面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 12 (5): 411 -415.
[39]张东红,林美珊.人乳头瘤病毒在国人宫颈病变中感 染及型别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2):1287 -1290.
[40]Munoz N, Castellsagu6 X, de Gonzdlez AB, et al. Chapter 1: HPV in the etiology of human cancer [ J ]. Vaccine, 2006, 24 (Suppl 3): S3/1 - 10.
[41]李霓,张思维,陈万清,等.亚洲妇女宫颈癌中人乳 头状瘤病毒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 2010, 19 (3):195 -203.
[42]李洁,刘宝印,zur Hausen H,等.中国妇女宫颈癌组 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地理分布的调查[J] .中 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6, 10 (1):50-55.
[43]李隆玉,李诚信.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JJ-继续医 学教育,2005, 19 (5):43 -45.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高娜娜
为何重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实践证明,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实验检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这里包括:实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实验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国内外均有报道,实验误差中60-70%来自实验前(分析前),而且实验前误差是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标准品等无法解决的。因此,必须注意做好实验前质量管理。
实验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1.病人准备;
2.标本采集;
3.标本运送;
4.标本送出及签收。
一、病人及采样人员准备
1.1病人准备
为了使检验结果有效地用于临床,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应了解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如饮食、标本采集时间、体位和体力活动、用药等。提出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的内容,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
a)饮食对标本采集的影响:多数实验尤其是生化指标的测定,采血前应禁食12h,因脂肪食物被吸收后可能形成脂血而对光学测定造成干扰;同时食物成分也可改变血液成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b)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血液中不少有机物、无机物存在周期性变化。因此应该掌握标本采集时间,才能对每次结果进行比较。最好在同一时间采集标本,以减少由于不同时间采集标本所造成的结果波动;
c)体力活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因此,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或正常活动状态下采集样品;
d)药物影响:药物对血、尿等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某些药物可使体内某物质发生变化,有些药物则干扰实验,因此为了得到正确结果,必须事先停止服用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药物。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到药物的影响。
1.2采样人员准备
采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采样。对于患者自行留取标本,须接受专
业人员的指导。在采样前,采样人员根据申请者申请的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和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包括核对医嘱,选择恰当的容器,指导患者做好采样前的准备。
采样人员必须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和计划以及医嘱要求执行的时间,选择恰当的部位,采集适当的样品量。实验室应定期评审检验所需的样品量,保证样品量适合所进行的检验。采集标本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采血操作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上午9时前空腹采集标本。
2)尽可能在其他检查和治疗之前采集血液标本。
3)选择恰当的采血部位。
4)尽量缩短压脉带的压迫时间(<1min)
影响结果的血标本类型
1.输液情况下采集的血标本
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集标本,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输注的成分可能干扰检验结果。最常见的干扰项目是葡萄糖和电解质。一般情况下,对静脉输入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的患者,应在输液结束1小时后采集标本,而对输入脂肪乳剂的患者8小时后采集。如果必须在输液时采集,要避免同侧静脉采集标本。
2.溶血标本
发生溶血的原因:容器不清洁、血液接触水分、强力震荡、注射器带着针头强压注血和分离血清操作不当。影响血钾、酶类、NSE等项目。
二、标本采集
2.1.血标本采集
适用检测项目 | 是否空腹 | 送检要求 | 采血量 | 试管类型 |
血清生化(肝功、肾功、血糖、血脂、风湿四项、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CO2等)、降钙素原、细菌抗体、呼吸道病毒五项、肺炎支(衣)原体抗体检测、甲状腺功能(甲功)、性激素六项、传染八项(肝炎系列、梅毒、艾滋)、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免疫学检测项目。 | 是 | 不混匀、静置 | 3-5ml | |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5次)、 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 是(在采血期间不得饮食饮水) | 采血时间均为空腹,服糖后0.5h,服糖后1h,服糖后2h,服糖后3h | 3-5ml |
促凝试管(橘红色帽)
促凝试管(橘红色帽)
急查生化项目:心肌酶谱+心肌损伤+BNP、肾功三项、淀粉酶、电解质(钾、钠、氯、钙、CO2) |
是/否 | 不混匀、静置 | 3-5ml |
一般血液学(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卡式血型检测、(叶酸)化学用药指导测定 | 是/否 | 上下颠倒混匀5-10次,立刻送检 | 2ml |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二聚体测定 | 是/否 | 上下轻轻混匀5-10次,立刻送检 | 2ml |
肝素锂试管(绿色帽)/促凝试管(橘红色帽)
紫色EDTA-K2试管(紫色帽)
柠檬酸钠抗凝管(蓝色帽)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ESR) |
是 | 采血后应立即颠倒混匀5-10次,速度要慢,抗凝剂充分混匀,采血后尽快送检(必须2h内) | 1.6ml (试管两条白色刻度线之间) |
血培养 | 是/否 | 用75%乙醇消毒瓶盖,不用碘酒消毒。采集完标本立即送检,不得冷藏。 | 成人:8-10ml 儿童:3-5ml |
抗凝试管(黑色帽)
培养瓶
外送金域标本采集备忘录
适用检测项目 | 是否空腹 | 送检要求 | 采血量 | 试管类型 |
免疫球蛋白三项、贫血三项、血管炎三项、骨代谢、维生素D2.D3测定、优生病毒五项、胃功能三项、乙型肝炎DNA、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自身免疫抗体十二项、丙(戊)型肝炎抗体、血B2微球蛋白测定、补体C3.C4测定、血磷、血镁测定、肝纤四项、EB病毒抗原抗体测定、皮质醇测定、高灵敏HBV-DNA/HCV-DNA检测 | 是 | 不混匀、静置。 皮质醇测定要求申请单注明采血时间; | 3-5ml | |
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 | 是 | 立即送检,周六周天以及节假日请勿采血 | 3-5ml |
促凝试管(橘红色帽)
肝素锂试管(绿色帽)
真菌D-葡聚糖检测 |
是 | 及时送检 | 2-3ml |
微量元素 | 是/否 | 除“铅”外,各项不单独检测 | 2ml |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布鲁菌lgG抗体检测 | 是 | 及时送检 | 3-5ml |
肝素钠试管(绿色帽)
真菌D检测管,G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管,GM试验
高血压六项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儿茶酚胺
|
是 | 高血压六项要求注明采样时间、采血部位以及采血体位 (站位/卧位) | 3-5ml |
淋球菌DNA检测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 及时送检 | 适量 | |
尿蛋白定量 | 是/否 | 24小时尿(例如今日早晨8:00-次日早晨8:00),要求申请单注明24小时总尿量 | 10ml |
5mlEDTA-K2试管 (紫色)
无菌咽拭子
带10ml刻度线的尖头试管
多项检测采血顺序:
血培养-血凝管-血常规管-血沉管-血流变-生化及其他2.尿标本采集2.1常规标本以及尿微量白蛋白
1.新鲜晨尿最佳,亦可留随机尿。
2.采集于干净容器中 ,不可使用未经洗涤的装药物或试剂的器皿。
3.避免混有经血、白带、精液和粪便。
4.备好容器,贴上标签,并向病人说明留尿的目的、方法。
2.2微生物标本
1.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灭菌水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于带盖的无菌盛皿中留取中段尿液5-10ml;
2.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10-15ml尿液,置灭菌容器中送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新导尿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
3.集尿法:怀疑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时,于清洁盛皿中留取24h尿液,取其沉渣10- 15ml送检;
4.耻骨上膀胱穿刺法:培养结果与临床病情矛盾时可采用此法,一般较少应用;
5.肾盂尿采集法:必须由临床医生采集。
3.粪便标本采集
1.新鲜自然排出3-10g,黄豆粒大小即可。
2.选取脓、血液异常部分。
3.放入洁净容器,贴标签。
注意:便隐血,禁食肉类(含动物血)和某些绿叶菜,禁服铁剂和VC等实验干扰物。
4.痰标本采集
自然咳痰法:1 晨痰为佳;2 先冷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和牙齿;3 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4 痰量不得少于1ml;5痰咳出困难时可先雾化吸入NaCl溶液使痰容易咳出。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因压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喷出的肺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可送检。
支气管镜、支气管穿刺、支气管肺泡灌洗等采集法:此采集法必须有医生操作。
5.血培养采集
1.抗生素治疗前,严格无菌静脉采血5-10ml(儿童为3-5ml);
2.无菌注入专业培养瓶(成人、儿童、需氧菌、厌氧菌不同培养瓶)中送检、
3.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下次用抗生素之前连续三天,每天取两次血液标本送检;
4.必要时可需氧菌、厌氧菌(占10%)同时培养;
5.疑为心内膜炎时,为提高阳性率检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多次采血或动脉采血进行培养;
6.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专用培养瓶中送检。
7.血培养瓶采集前后均室温保存,忌放冰箱。
6.流感采集
咽拭子采集方法:让受检者张开嘴巴,随即使用长的咽拭子,擦拭患者的咽部、双侧额弓以及扁桃体,并取出局部的分泌物放到无菌咽拭子包装袋子里,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
鼻咽拭子的采集方法:用无菌的咽拭子深入到受检者的鼻腔内,并到达鼻咽部,通过旋转或擦拭等方式,提取分泌物和鼻咽部上皮细胞,将有分泌物的咽拭子放入无菌咽拭子包装袋子里,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
7.新冠标本采集
1.鼻咽拭子:
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咽拭子: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无菌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咽拭子也可与鼻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
8.其他培养采集
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穿刺液培养标本。
采集时间: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后2-3d采集标本。
采集方法:1 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或外科手术采集标本;2 标本采集量应>1ml(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时应为1-5ml);3 标本采集后注入专用培养瓶中送检脓汁和病灶分泌物培养标本:采集前局部消毒,然后无菌采取浓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组织。标本采集后立即置无菌管内送检。
三、唯一识别条码标签正确贴法
1.血标本
常规血标本(除血沉外)条码正确贴法:条码头露出试管刻度线垂直竖着贴,要求贴平整且条码清晰,病人基本信息清楚明了(如上图)。
血沉标本条码正确贴法:条码横着贴于试管壁两条白色刻度线之上(不能覆盖刻度线),具体贴法如上图(右下角黑色帽)。
2.体液标本采集容器及条码正确贴法
常规尿标本及微量白蛋白
常规粪便标本
图1采集容器:适用于组织脱落物、胆汁、脓分泌物、尿液、大便、痰液(除儿科外)细菌培养。
图2采集容器:适用于妇科分泌物、B族链球菌、儿科痰液细菌培养。
4.流感/新冠核酸标本采集容器及条码正确贴法
3.微生物标本采集容器及条码正确贴法
四、标本运送
1.唯一标示原则:查对制度,核查姓名、住院号、床号、年龄等。
2.生物安全原则:使用可以消毒的专用封闭容器运送,避免溢洒、掉落、遗失。
3.及时运送原则:尽快检验,以符合检验质量要求和临床诊治需求。
五、标本拒收标准
1.申请单标识不清,信息不全,无检验项目或检验项目不清楚的标本,检验项目与所送标本不符,非本实验室检验项目的标本。
2. 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标本。
3. 严重溶血及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液标本。
4.血液标本量不足于检测最小需要量的标本。
5.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
6. 24小时尿标本未注明尿量的标本。
7.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
8.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9.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等不相符者。
六、标本送出及签收
送检人员打印科室送检清单
送检人员与检验科人员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标本送出完成
、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检验科项目组合一览表
临检 | ||||
项目名称 | 项目小类 | 编码 | 单价(元) | 总价(元) |
血细胞五分类 | 血细胞五分类 | 250101015b | 14 | 28 |
超敏C反应蛋白 | 超敏C反应蛋白 | 250301017b | 14 | |
血型检测 | ABO血型鉴定 | 260000002 | 6.5 | 14.5 |
RH血型鉴定 | 260000004 | 8 | ||
血常规+卡式血型 |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 | 250101015b | 14 | 54 |
卡式血型鉴定 | 260000002a | 40 | ||
呼吸道病毒五联检 |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 | 250403050 | 20 | 108 |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测定 | 250403026 | 20 | ||
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 | 250403076 | 24 | ||
腺病毒抗体测定 | 250403031 | 24 | ||
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 | 250403035 | 20 | ||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 250403083 | 34 | 54.4 |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 | 250403083a | 34*0.6 | ||
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测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测定 | 250403033a | 19*2 | 38 |
肠道病毒二项 | 病毒血清学试验 | 250403035 | 20 | 47 |
其他病毒血清学检测 | 250501036 | 27 | ||
凝血四项 |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TT) | 250203035 | 12 | 96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 250203025 | 12 |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 250203030 | 12 |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 250203020 | 12 | ||
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 | 250203066a | 48 | ||
尿干化学+尿沉渣+尿红细胞定位 | 尿液分析 | 250102035 | 6.5 | 22.5 |
尿沉渣定量 | 250102024a | 8 | ||
尿红细胞定位 | 250102034 | 8 | ||
粪常规+隐血 | 粪便常规 | 250103001 | 2 | 5 |
隐血试验(OB) | 250103002a | 3 |
粪常规+轮状病毒检测 | 粪便常规 | 250103001 |
2
|
25 |
人轮状病毒抗原测定 | 250403032 | 20 | ||
隐血试验(OB) | 250103002a | 3 | ||
诺如病毒抗原检测 | 其他病毒血清学检测 | 250501036 | 27*2 | 54 |
血气分析组合项 | 血气分析 | 310602006 | 64 | 95.5 |
红细胞比积测定(HCT) | 250101003 | 5 | ||
血浆乳酸测定 | 250302008 | 10 | ||
血红蛋白测定(Hb) | 250101001 | 5 | ||
钙测定 | 250304004a | 5*0.7 | ||
钠测定 | 250304002a | 5*0.7 | ||
钾测定 | 250304001a | 5*0.7 | ||
葡萄糖测试 | 250302001b | 6 | ||
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 250304010 | 4 | ||
生化 | ||||
肝功九项 |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 250305001 | 3.5 | 23 |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 250305002 | 3.5 | ||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 250305003 | 3.5 |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 250305007 | 2.5 |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 250305008 | 3.5 | ||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 250305011 | 2.5 | ||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 250305009 | 2.5 | ||
血清总蛋白测定 | 250301001 | 2.5 | ||
血清白蛋白测定 | 250301002 | 2.5 | ||
肝功十项 | 肝功九项 | 23 | 31 | |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 | 250305014 | 8 | ||
肝功全套 | 肝功十项 | 31 | 61 |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测定 | 250305017 | 10 | ||
腺苷脱氨酶测定 | 250305023 | 8 |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 250305005 | 12 |
肾功三项 | 尿素测定 | 250307001a | 6.5 | 17 |
血清尿酸测定 | 250307005 | 4 | ||
肌酐测定 | 250307002a | 6.5 | ||
肾功四项 | 肾功三项 | 17 | 48 | |
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测定 | 250307028 | 31 | ||
葡萄糖测定(住院) | 葡萄糖测定 | 250302001a | 3.5 | 3.5 |
葡萄糖测定(门诊) | 葡萄糖测定 | 250302001a | 3.5 | 10.5 |
血清果糖胺测定 | 250302002 | 7 | ||
糖化血红蛋白 | 糖化血红蛋白 | 250302003b | 54 | 54 |
电解质 | 钾测定 | 250304001 | 3.5 | 18 |
钠测定 | 250304002 | 3.5 | ||
氯测定 | 250304003 | 3.5 | ||
钙测定 | 250304004 | 3.5 | ||
二氧化碳测定 | 250304010 | 4 | ||
血脂六项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 250303001 | 5.5 | 51 |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 250303002 | 5.5 |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 250303004 | 10 |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 250303005 | 10 | ||
血清载脂蛋白AⅠ测定 | 250303007 | 10 | ||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 250303009 | 10 | ||
血脂七项 | 血脂六项 | 51 | 133 | |
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 250306011 | 82 |
血脂全套 | 血脂七项 |
133 | 165 | |
血清载脂蛋白α测定 | 250303013 | 32 | ||
心肌酶谱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 250305008 | 3.5 | 37.5 |
乳酸脱氢酶测定 | 250306005 | 5.5 | ||
血清α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 250306007 | 7 |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 250306001 | 5.5 | ||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 | 250306002 | 16 | ||
心肌酶谱(四项)+心肌损伤 | 心肌酶谱(四项) | 206.5 | ||
心肌损伤 | 250306014b | 185 | ||
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检测+ B型前脑尿钠肽检测(Pro-BNP) | 心肌酶谱+心肌损伤 | 206.5 | 366.5 | |
B型前脑尿钠肽检测(Pro-BNP) | 250306014a | 160 | ||
风湿四项 |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ASO) | 250403043a | 20 | 120 |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 250402035a | 20 | ||
C—反应蛋白测定(CRP) | 250401025 | 8 |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 | 250402044 | 72 | ||
血、尿淀粉酶 | 淀粉酶测定 | 250308004 | 10 | 10 |
血胰腺 | 淀粉酶测定 | 250308004 | 10 | 20 |
血清脂肪酶测定 | 250308006 | 10 | ||
尿钾 | 钾测定 | 250304001 | 5 | 5 |
尿钠 | 钠测定 | 250304002 | 5 | 5 |
胸腹水生化 | 葡萄糖测定 | 250302001a | 3.5 | 30 |
血清总蛋白测定 | 250301001 | 2.5 | ||
腺苷脱氨酶测定 | 250305023 | 8 | ||
乳酸脱氢酶测定 | 250306005 | 5.5 | ||
C-反应蛋白测定 | 250401025 | 8 | ||
免疫 | ||||
甲功五项 | 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测定 | 250310011a | 32 | 160 |
血清甲状腺素(T4)测定 | 250310010a | 32 | ||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测定 | 250310014a | 32 | ||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 | 250310013a | 32 |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 250310001a | 32 | ||
甲功七项 | 甲功五项 | 160 | 221 |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TPOAb) | 250402018b | 34 |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TGAb) | 250402017a | 27 | ||
传染八项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 | 250403004a | 16 | 272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 | 250403005a | 24 | ||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 | 250403006a | 24 | ||
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测定(Anti-HBe) | 250403007a | 24 |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测定(Anti-HBc) | 250403009a | 24 | ||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CV) | 250403014a | 48 | ||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 | 250403053a | 40 | ||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 250403084 | 72 |
肿瘤筛查(肺部) | 癌胚抗原测定(CEA) | 250404001a | 36 | 209 |
糖类抗原测定 | 250404011a | 44 |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CYFRA21) | 250404010a | 44 |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NSE) | 250404009a | 44 | ||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SCC) | 250404012a | 41 | ||
肿瘤筛查(消化道) | 癌胚抗原测定(CEA) | 250404001a | 36 | 329 |
甲胎蛋白测定(AFP) | 250404002a | 36 |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CYFRA21) | 250404010a | 44 | ||
糖类抗原测定 | 250404011a | 44*3 | ||
铁蛋白测定 | 250404015 | 40 | ||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SCC) | 250404012a | 41 | ||
肿瘤筛查(男性) | 癌胚抗原测定(CEA) | 250404001a | 36 | 332 |
甲胎蛋白测定(AFP) | 250404002a | 36 | ||
糖类抗原测定 | 250404011a | 44*2 |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NSE) | 250404009a | 44 | ||
铁蛋白测定 | 250404015 | 40 | ||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TPSA) | 250404005a | 44 | ||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FPSA) | 250404006a | 44 |
肿瘤筛查(女性) | 癌胚抗原测定(CEA) | 250404001a | 36 | 332 |
甲胎蛋白测定(AFP) | 250404002a | 36 | ||
糖类抗原测定 | 250404011a | 44*3 |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CYFRA21) | 250404010a | 44 |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NSE) | 250404009a | 44 | ||
铁蛋白测定 | 250404015 | 40 | ||
乙肝五项(定量)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 | 250403005a | 24 | 112 |
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测定(Anti-HBe) | 250403007a | 24 | ||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 | 250403006a | 24 |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 | 250403004a | 16 |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测定(Anti-HBc) | 250403009a | 24 | ||
肝炎系列(定量)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 | 250403004a | 16 | 160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 | 250403005a | 24 | ||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 | 250403006a | 24 | ||
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测定(Anti-HBe) | 250403007a | 24 |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测定(Anti-HBc) | 250403009a | 24 | ||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CV) | 250403014 | 48 | ||
乙肝五项(定性)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 | 250403005 | 3 | 15 |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 | 250403006 | 3 |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 | 250403004 | 3 | ||
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Anti-HBe) | 250403007 | 3 |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Anti-HBc) | 250403009 | 3 |
特殊变应原抗体筛查(食物组) | 特殊变应原(多价变应原)筛查 | 250405004 | 20*7 | 154 |
总IgE测定 | 250405001 | 14 | ||
特殊变应原抗体筛查(吸入组) | 特殊变应原(多价变应原)筛查 | 250405004 | 20*7 | 154 |
总IgE测定 | 250405001 | 14 | ||
性激素六项 | 雌二醇测定 | 250310036a | 27 | 177 |
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测定 | 250310004a | 32 | ||
血清泌乳素测定 | 250310002a | 32 | ||
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测定 | 250310005a | 32 | ||
睾酮测定 | 250310030a | 27 | ||
孕酮测定 | 250310037a | 27 | ||
胃功能三项 | 胃蛋白酶原I | 250404022 | 41 | 150 |
胃泌素-17检测 | 250310044a | 68 | ||
胃蛋白酶原II | 250404023 | 41 | ||
微生物 | ||||
一般细菌鉴定+药敏 | 常规药敏定量试验(MIC) | 250502002 | 40 | 140 |
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 | 250501009a | 100 | ||
一般细菌涂片 |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 | 250501001 | 4 | 4 |
特殊细菌涂片 |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 250501004 | 5 | 5 |
真菌涂片 | 真菌涂片检查 | 250501026 | 7 | 7 |
血培养 | 血培养及鉴定 | 250501011a | 100 | 100 |
B族链球菌 | B族链球菌检测 | 250503003a | 82 | 82 |
结核菌涂片检查 | 结核菌涂片检查 | 250501002 | 4 | 4 |
其他 | ||||
脑脊液抗酸染色 |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 250501004 | 5 | 5 |
脑脊液墨汁染色 |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 250501004 | 5 | 5 |
检验科简介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检验科(原西安北车医院检验科),下设有临检室、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室、PCR核酸、输血室及门诊检验。配备西北首条迈瑞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等多台国内外一线品牌检验设备。现有专业技术检验人员1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专业技术力量强,开展近200项检验项目。
科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检验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服务好临床,连续多年积极参加陕西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严抓质量体系、规范化管理,严把室内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三更”(更专、更快、更优)服务承诺,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与追求。
电话:823 6994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建章路南段54号
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西安三桥精诚医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