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荒诞人生

电子杂志文学2018-06-26
1224

地狱就是他人,没有止境,    
没有结果,永无希望。

theatre of the absurd

NO.18       荒诞派戏剧艺术特色

NO.14       荒诞派戏剧之特征

NO.12       荒诞派戏剧

NO.08       荒诞文学之思想特征

NO.04       荒诞文学之背景

NO.02       目录

NO.01       扉页

NO.16       代表作家

absurd---个人和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有不可理喻、不合逻辑的含义

 

 

Theatre of the absurd

NO.20      《等待戈多》

NO.26      《等待戈多》荒诞性

NO.24      《等待戈多》主题

  荒诞人生

总主编:荒诞派戏剧小组
编   辑:田静、孙婷、寇维艳、郝寒梅
版   次:2018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荒诞派文学

  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于五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   与生存环境脱节。最早见于英国戏   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    的《荒诞派戏剧》一书。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     它拒绝用传统   的、理智的手      法去反  映荒诞的生活,而    主张用荒诞  的手法直接表现    荒诞的存在。

荒诞背景

 969年,该派剧作家贝克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说贝克特的作品具有希腊悲剧式的净化作用。
 970年,另一代表尤奈斯库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标志荒诞派戏剧证实月入资产阶级正统文学行列。它是二战后西方世界动荡不安,危机四伏之社会的产物,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人们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
 0世纪50年代末先被称为     ,
1961年被马丁.埃斯林定名为    。   由于其对传统戏剧的态度,又被称为         

1

1

2

先锋派

荒诞派

“反传统戏剧派”

荒诞背景

       文学流派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

荒诞特征

主要思想

表现“非理性”的世界和“非人化”的人
1.人与世界:它们之间的荒诞关系是荒诞戏剧的主题。在荒诞派戏剧中,世界显的冷酷、陌生、不可理解,根本原因在于取消了一个基本前提-传统理性。
2.人与人:关系十分荒诞,人际关系表现为互相隔绝、孤独、陌生的荒诞状态。
3.人与物:物质生产的畸形发展,使人本身异化为物的奴隶。物压迫人、主宰人,人与物的隶属关系彻底颠倒。
4.人与自我:呈现出荒诞的状态。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文学特征

     在关注和反映现实这一点上,荒诞文学运动是浪漫主义的死敌(不再提供令人心旷神怡的麻醉剂,而是令人痛定思痛的苦酒),却是现实主义的承继者和突破者。
     它关注的问题是一切现实中最现实的:人生和人所生存的世界。相对于现实主义,包括荒诞派在内的现代派文学的突破在于,对于人类社会的关注和表达更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精神性和前瞻性。
    为了全方位地表达人生与世事的荒诞,文学的手段也是荒诞的--但这并不妨碍其主题的严肃和清醒。

   "荒诞"作为艺术手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艺术手段上的夸张变形是极端化主题的需要,通过"陌生化"的手段抵达更本质的真实。正因为作品整体情节是荒诞的,细节真实才更要步步为营,每个人物都必须严守与自己在现实身份相符的生活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生活本质的悖论情境。
   在一部荒诞性作品中,象征情境与故事情境必须是严格对应的,绝对不能为象征主人公随便安排一个背景环境。在对荒诞派文学的理解上,有一点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尤其容易被中国作家忽视),就是在其令人战栗的绝望背后的价值关怀。

   荒诞的图景愈是荒诞绝伦愈是蕴含着一种理想主义的痛心疾首,一种天真而锐利的失望。
   荒诞文学运动是一场抗议运动,一场不合作运动,而其运动宗旨却如加缪所说:"荒诞运动,反叛运动,凡此种种……其目的是同情……即是说,归根到底,是爱。所以,我们在荒诞作品一团漆黑的世界背后,总能看到一个反抗绝望的英雄,或者一个痛苦挣扎的灵魂。

荒诞特征

荒诞派

   20世纪50年代

戏剧

兴起于法国,70世纪走向衰落。
它调动一切,突破常规,用荒诞不经的戏剧手法和元素,来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终极目标的失落,人生的无意义,行动的徒劳,人与社会的脱节,生活的错位,人与人生活的隔膜等存在状态,在人物,情节,动作,对话等来表现出反戏剧特征。

C

荒诞派戏剧

absurd theatre

荒诞派

   20世纪50年代

戏剧特征

●人生的荒诞
●生存环境的荒诞
●生存方式的荒诞

●表现形式的荒诞
●体裁偏执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化融合
●情节与逻辑杂乱

舞台形象:破碎、夸张
台词:无意义
结构:环形结构,故事的结尾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用荒诞喜剧形式表现痛苦。

荒诞派戏剧

absurd theatre

贝克特

品特

尤涅斯库

让 热内

阿达莫夫

代表作家

    多数荒诞派剧作家不得不作出妥协以赢得观众。
●尤内斯库的剧作越来越寓言化 ●贝克特的剧作越来越短,●阿达莫夫索性放弃了荒诞剧转向B.布莱希特的史诗剧,
●品特的新剧作喜剧成分也比荒诞成分更多。
     荒诞派戏剧作为一种强大的戏剧潮流已成为陈迹,但这一戏剧流派对西方剧坛的影响是深远的

荒诞派戏剧

absurd theatre

荒诞派

   20世纪50年代

戏剧艺术特色

●提倡“纯粹戏剧性”,“戏剧结构就是要剥去非本质的东西,要更多的纯粹戏剧性”。
●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严谨缜密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戏剧中往往充斥着零乱、破碎、难以理解的舞台形象。
●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多是干瘪、枯萎的木偶式的角色,是某种类型人物的抽象代表,而不是具体的“这一个”。

●戏剧常带有似真似梦的虚幻色彩,情境设置大多具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特征。
●没有连贯的语言,戏剧道白常常是陈词滥调,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的杂凑,不合语法结构的句子。

荒诞派戏剧

absurd theatre

 贝克特
等待戈多

1952

爱尔兰剧作家

·两幕剧
·地点:荒郊野外乡间小道的一颗光秃秃的枯树下
·时间:两天黄昏
·登场人物(五人):
        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
        弗拉基米尔(又称狄狄)
        波卓,他的奴隶幸运儿
        一个男孩

昨天在哪过夜
两个贼的故事
《福音书》的地图
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
关于上吊
关于脚疼等

戈戈 狄狄

所言

语无伦次毫无逻辑不知所云

爱斯特拉冈
使劲地脱靴子
往靴子内瞧
倒靴子
摸靴子
弗拉季尔米 
脱帽子
抖帽子
窥帽子
戴上又摘下帽子

  狄狄

动作

无限重复

等待戈多

片段赏析

From 2007。7 To 2007.9

明天戈多会来了吗

剧本通过这两个流浪汉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戈多不会来,但依然会等待,重要的不是戈多,而是等待,是幻灭的希望人心中的点点希望。

1953/10

我毫无指望的等着我的戈多,

这种等待注定是漫长的,

艺术特征

1、传统剧作注重性格刻划,有具社会属性,而该剧人物无类属、无个性。
2、传统剧作注重描绘社会环境,该剧环境简单,人物关系不体现社会关系。
凋敝的舞台形象。幕布拉开,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黄昏的暮霞,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
3、布景与道具极简单但含义深刻。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
4、剧情简单到无故事、无情节。传统剧作注重情节,冲突鲜明,该剧采用重复再现结构。整个剧本与传统戏剧不同,欠缺逻辑的剧情。既没有开场、起伏、高潮、结局的戏剧程式,也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后来我发现等待成为了习惯

我在深似地狱的没完没了的夜里等待,
生怕在哪个没有星光的夜里就会迷失了
开始是等待,  

主题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

  荒诞性

《等待戈多》

情节荒诞,
荒诞离奇,循环往复的结构形式。
荒诞性融入了人物塑造,成为了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
舞台布景也是荒诞的环境气象环境气氛充满了极度夸张和怪诞的色彩
荒诞性还从舞台语言中的到了充分体现

/////////////////////////////////////////////////////////////

等待戈多

感谢观看!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