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央行书香 巾帼芳华——经营婚姻 获得幸福

其他分类其他2022-12-01
674

   
   
 
   书香央行
巾帼芳华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2022

经营婚姻 获得幸福

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卷首语

读书之乐,乐在悦心。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穿梭时空,尽情沐浴先贤智者思想的惠泽;也可让我们遨游天下,悠然领略种种极致的风景。为持续推进“心丝带”建设,围绕总行女工委提出的“巾帼心向党”主题,石家庄中心支行工会女工委组织开展了“央行书香  巾帼芳华”读书活动。本期带来“秋共读之经营婚姻 获得幸福”的读书分享以供品鉴。
在很多时候,经营婚姻比选择婚姻更加重要,一对相爱的人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美满的婚姻最终也有可能会触礁沉入大海。希望通过本期分享能帮助读者抒发纠结缠绕的情绪,拨开婚姻生活中犹豫彷徨的迷雾,与爱人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目  录

红色悦读  缅怀历史

04

好书荐读  与你分享

11

悦读书目  有感而发

17

3

2

1

经典诵读  身临其境

26

4

红书传承文明
经典滋润人生
代代传颂的红色经典
或浓缩着汉语的韵律和词章之美
或寄寓着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和远大理想
或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和爱国荣光
让我们用心阅读
用红色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缅怀历史

红色悦读

红岩上红梅开

——读《红岩》有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这首歌,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2021年6月29日上午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时,动情的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红岩精神刻印在人心,既是不朽的丰碑,也转化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红岩》小说中的革命者,包括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等,他们既是具体的、有原型的人,又是抽象的,已经变成一种红岩精神。他们既是个人也是群体,是无数革命者形象的结晶。像朵朵傲然挺立的红梅,怒放在坚硬的岩石上,做为最闪亮的坐标,净化人心,提振民族精神,涵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那是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在那一刻国民党已经丧心病狂,他们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严刑拷打来动摇革命者的意志。可江姐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红岩》里还有视死如归的成岗,许云峰,长期装成疯子潜入敌人内部的华子良,还有可爱又机智勇敢的小萝卜头......他们没有看到胜利,但是在心理他们已然看到了胜利的灿烂曙光,支撑着他们的是党、是人民、是对面的红岩村。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今天,我们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党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写入党章,一代一代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为了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架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实现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履职尽责做起,认真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辖区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沧州市中支  宋秀茹

《青春之歌》读后感

安新县支行 宋晔

        以青春之火传递信念,以青春之力追寻光明。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当美好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他们,用年轻的声音,唱响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追寻温暖与光明。
      《青春之歌》中,就有这样一群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不断革新自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深刻描写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读《青春之歌》,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身影,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那场时代中的大风暴,也依旧能够领略到她对党的真诚,对祖国的热爱。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的中国时,她那种无私奉献青春、顽强与不屈的斗争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林道静出身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她挣扎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在昏暗中追寻光明,不仅为个人的命运,也为着拯救危难的祖国而奋斗,尽管一度遭到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爱情遇挫……但她没有选择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异常艰辛,可她有信仰,有希望,有青春的力量,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没有放弃对党的向往。这种面对时代、面对命运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敬佩。令人记忆深刻的、感动不已的是,她在狱中与林红接触的那一段,一个女孩,以柔弱的身躯,面对烤打也绝不屈服;面对爱情的诱惑,也没有被迷惑动摇,而是带着愤怒与之抗争。她的心中只有党和国,她身上的一道道疤痕,就是最好的鉴证。相同的年龄,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她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真诚,用坚贞的信念去完成,谱写下最壮美的青春。
        以青春之我,燃信仰之火,乘梦想之舟,创青春中国。“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暂了,也正是因为她的短暂,而弥足珍贵。我们要真正汲取青春的力量,不因挫折而迷茫,不因感情而困顿,不因困难而畏缩,把时间和生命,置于有价值的事情上,有信仰,有理想,在这繁荣的热烈的时代,在这光明的极速前进的征程上,奋力成长。在哺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助力雄安新区的起步,用自己的梦想,承载新区金融的发展,初心不忘,胸怀千秋伟业,向光而行,开拓漫漫征途。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读后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土改运动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尤其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错综复杂。作者不是简单地表现农民与地主的矛盾,而是把延续千百年的中国农村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纠葛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小小的暖水屯阶级阵线虽然基本清楚,但人们的关系却错综复杂,例如,被错划为富农的富裕中农顾涌和农村中几乎所有的阶级、阶层都有密切的联系。恶霸地主钱文贵的家里也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钱文贵的大哥钱文富是一个老实的贫农,堂弟钱文虎是村里的工会主任,他的二儿子钱义被送去参加八路军,女婿张正典是村治安委员,收养在家的侄女黑泥和农会主任程仁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暖水屯阶级矛盾、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农村的土地改革正是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在无声的刀光剑影中激烈地展开。
        纵观中国历史,改革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比如王莽改制触犯太多人的利益而遭到激烈反对;司马光面对的反变法力量极度强大;王安石的变法成果也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曾经是大明的中兴之法,但是随着他的逝去,祖坟也难保。变法与改革,都需要触动利益,而触动利益的难度甚于触动灵魂。
        改革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才能顺人心、顺民意,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当前,我国正面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人民银行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党的光芒闪耀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这光芒温暖人心,照耀我们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才能不忘昨日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邢台市中支 郑雅琼

人生是一段坎坷又曲折的路。英雄不是天生的,如钢铁一般是需要锻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读完之后感慨万千:这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当遇上困难的时候,应当像飞流直下的瀑布,用令人震撼的冲击力,面向它发出挑战,不要试图躲避即将面临的挑战,更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道路看不到方向。闭眼向前冲,也许中途会遭遇诸多痛苦,战胜挫折,将之化作无限的动力,终会走到黑暗的尽头,迎来光明。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具有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并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柯察金自幼残疾,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从小备受压迫和欺侮,无时无刻不在死亡的边缘横走。但是,他不认命,他敢于向不公平的命运挑战,敢于站起来为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命运做抗争。他在老一辈布尔什维克的教诲与帮助下,积极投身到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去。
然而,在战争中他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发起无数次冲锋,身患伤寒饿着肚子着躺在病榻中受尽伤痛的折磨。他回到家乡,自己亲爱的母亲却已化作了一抔黄土。而他自己双目失明而且身体瘫痪,即使是这样,直到最后,他拿起了笔,把自己的经历经过升华之后变成精神财富献给了后人,为我们树立了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
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烈火中脱颖而出,正如文中描述的:“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和保尔的命运相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无法比拟,有什么理由不勇敢地去抗争呢?
人生犹如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山路,每当我们仿佛看到那希望的顶峰时,却又在提脚而出的一刹那间坠入万丈深渊。或许会从此不见光明,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惨境;或许会以坚强的毅力再次向命运发起冲击,向不公发起挑战,无论失败多少次,坠落多少次,他们仍会奋不顾身的爬起来,直至成功为止。
“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柯察金他不知有多少次被击垮在地,不知有多少次失足而“坠崖”。但这位钢铁巨人,用不可比拟的超凡毅力,打败了所有未知的困难。他凭借着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成为了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柯察金面对如此艰难的人生,无所畏惧,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断地前进,无惧命运的作弄,从一次次磨练中为自己铸造了一身钢铁般的灵魂与身躯。只有勇敢的做出斗争,命运才会由自己掌控!

无惧命运 百炼成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故城县支行   杜琳

读完这本40万字的文学名著
仿佛重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节
“为人民事业生死不怕
对付敌人就一定神通广大”
这颠扑不破的真理
就是我党遇挫弥坚的力器
我看到扉页上那深情的话语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
那是智勇双全的杨子荣高波
那是勇猛如虎的陈振仪刘蕴苍
那是坚忍不拔的孙大德栾超家
还有许多许多......
面对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对峙的局面
那支精干的我军小分队
深入了东北深山密林
他们殚精竭虑浴血奋战
克服艰难险阻
干净地消灭了数股强大顽敌
为什么他们有无与伦比的勇毅
因为他们心中有不息的精神之火
从南湖的红船升腾而起
到八一南昌起义
延续到解放战争
有多少人前仆后继
为什么他们有举世无双的智慧
因为他们脚下有踏实的肥沃士地
自从盘古开天地
劳动中产生智慧就已为人们熟悉
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根扎大地就有无穷的智慧

为人民奋不顾身

--《林海雪原》读后感

小时看过多次样板戏
最热爱的就是威虎山的智取
杨子荣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多少回魂牵梦绕激动心扉
长大后未能当兵继承遗志
缺憾中梦里还唱“穿林海”
林海雪原中英雄众多
我特别喜欢高波这个少年才俊
他牺牲时才十八九岁
为的是掩护群众突围
多少个年青的生命未得寿终
可生命又怎会只以长短计
看到硝烟中殊死拼搏
而无怨无悔的壮士
我又想起今年在抗疫中奉献的人
白衣执甲逆旅而行的医护
行色匆匆步履坚定的社区工作者
还有义无返顾的志愿者
他们都是让记忆永显醇香的豪杰
有谁说没有硝烟就不是战场
有谁说和平年代里不易出英雄
有谁说九零后只是娇生惯养
有谁说年青人已少了担当
有谁说前线入党只在影视中风光
有谁说只有党员才堪当铁壁铜墙
前辈已走过千山和万水
我们仍需要跋山涉水
历史的道路大都艰难
我们只要蓄积雄健豪迈的精神
为人民一往无前奋不顾身
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枣强县支行 苏寅霄

重温红色经典 感悟人民力量

—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感

曲阳支行 高颖聪

       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书,我颇有感触,对“得民心得天下”有了深刻的体会。本书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渐从黑暗中觉醒,走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
       我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只读历史是不够的,而这种类似记述历史事件的小说,反而能细致地了解历史的真实。小说中每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斗地主不是那么简单的。地主钱文贵,是“八大尖”的头一尖,在土地改革前夕就想好了对策:把土地分给了儿子,让他们各立户口,自己名下的地亩仅够一个中农;将女儿嫁给村治安员,使自己在干部中有了耳目;把儿子送去参军,自己成为了“抗属”;企图利用侄女与村农会主任的爱情关系,施展“美人计”。随着土改运动的进展,他的计谋也更加紧锣密鼓地施展出来。村农会主任程仁,深知钱文贵的为人,但碍于与黑妮的关系对钱文贵有些顾虑。还有一些干部则被钱文贵“抗属”、“地亩少”的假象所迷惑,怕斗错了。村治安员张正典这样贫农中的败类,则完全被钱文贵收买……
       土改工作进展艰难,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主人公暖水屯党支部书记张裕民刚开始审慎有余而锐气不足。幸有工作组的杨亮、胡立功与村上的党员干部们一起访贫疾苦,细致的发动群众工作,为土改运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而县委宣传部长章品的出现,更像一把火把人民心中斗争的热情点燃,在党员大会上,干部们做了自我批评,统一了思想,拉开了决战的帷幕。人们像汹涌的怒潮,向钱文贵冲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在人民群众的力量面前,被打垮了……而张裕民最后也逐渐摆脱了旧思想的羁绊,成为了一名勇敢机智的第一村领导人。
        土地改革运动是广大贫苦农民在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生动地、具体地、真实地展现了土改运动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推翻封建地主制度的改革和斗争精神。土地改革运动的成功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掩卷沉思,我感慨颇多,小说讲述的故事没有非黑即白,人物没有绝对美好,这样“不够完美的文字”反而更加拉近了我作为读者与文字、与那段历史的距离。作者丁玲在小说的前言中说:“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让我感受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顺人心、顺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让党的阳光普照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带给我们温暖,照耀我们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新时代成长的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为人民、为国家,甘为公仆,砥砺前行,做引领时代的追梦人。

      水有源,故其流不止,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孟子云: “民为贵,社稷次之。”这更能深刻警示我们,应深入民心,想百姓之所想,为百姓之所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读一本好书
给予我们坚韧不拔的气质
读一本好书
给予我们自信满怀的力量
读一本好书
带领我们走向浩瀚星辰
读一本好书
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

好书荐读  与你分享

夫妻相处之道

—荐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散文家沈复写的一部散文集,记载着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日常。书中,沈复和芸娘夫妻二人的故事虽发生在200余年前,但今时读起,依然让人心生羡慕、回味无穷。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就是沈复与芸娘的幸福,他们的幸福蕴含着三个相处之道。
       一、懂得互相欣赏。
        在沈复十三岁的时候,与一生所爱芸娘相遇,只是初见,就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则非淑姐不娶。”五年后,两人如愿成婚,洞房花烛夜,两人如好友重逢一般,相视而笑。
        在这段爱情里,他们是志趣相投、彼此欣赏的。芸娘写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沈复欣赏她的才思隽秀。芸娘绣的鞋子,沈复称赞她的蕙质兰心。沈复喜爱插花,芸娘称赞:“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沈复听从芸娘的建议,在插花上摆置草虫,见者无不称绝,沈复又称赞芸娘“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在爱人眼中,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我喜欢的,你就是最好的样子,是多么的难得。所以,沈复与芸娘遇见懂得欣赏自己的爱人,是他们的幸运。爱情真正的魅力在于互相欣赏、互相仰望,爱人就像是彼此眼中的灯塔,互相指引着前行。
        二、懂得互相成全。
        沈复好客,芸娘便钻研厨艺,瓜蔬鱼虾一经芸娘烹调,便有了不俗的味道。沈复清贫,芸娘为了丈夫,卖了自己的钗子来做沽酒的费用。同样,沈复身为男人,也没有被繁文缛节所牵绊,为了成全芸娘,沈复找来自己的衣服,让芸娘女扮男装,带着她溜出家门,去苏州城一起看灯闲逛。
       两人彼此成全,也彼此改变着。芸娘喜欢以茶泡饭,再配上臭乳腐和虾卤瓜,而沈复则是“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恶者”,因此调侃戏谑芸娘。没想到久而久之,沈复的喜好也会因妻子而变化,他感慨道:“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娘回答:“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无非就是彼此成全,彼此迁就,求大同而存小异。很多夫妻都是因为不能够成全对方,一味的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最后闹得鸡飞狗跳。两个人相伴走过一生,哪有那么一帆风顺?只有互相包容、互相成全,都为对方考虑,方能到达终点。
       三、懂得互相体谅。
       沈复和芸娘的婚姻,绝不仅仅依靠一见钟情的初心,而是生活中的互相体谅。
       两人新婚刚足月,沈复接到武林的赵省斋先生的信,催他回馆继续学业。一面是师命难违,一面又难舍新婚妻子,心情很是怅然。云娘反而体谅他,强颜劝勉,代整行装,纵使心中有千般不舍,也只在临行前对他说了一句:“无人调护,自在经心”。
       沈复随父亲去海宁,芸娘代笔写信,婆婆怀疑芸娘在信中叙述不当,不让芸娘代笔了;公公以为是芸娘懒惰,很是生气,芸娘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沈复为自己辩解。芸娘为公公纳妾的事得罪了婆婆,又因替小叔做担保惹得公公大怒不得不搬离沈家。沈复一直不离不弃,心疼芸娘,相伴在她的身边,体谅她的辛酸与苦楚。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世上或许从来不曾有完美的婚姻,但在夫妻关系中用心经营,和相爱的人互相欣赏、互相成全、互相体谅,就能一起创造幸福,平凡的日子也能过成甜蜜美满的模样。

涿鹿支行 王卓艳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所著,记录家人生活的回忆录。高中时我第一次读,觉得这是一本关于家庭的书,一家三口如朋友般相处,温馨幸福的生活片段令人向往。几年前读第二遍,觉得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两位先生的感情没有轰轰烈烈或鸡飞狗跳,而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琴瑟调和,相濡以沫。近期读第三遍时,又体会到书中关于生死离别的提示和警醒,当经历爱或失去时,我们会怎么做呢?今天分享几个我从这本书里汲取的感悟与思考。
热爱家庭。在牛津留学期间,杨绛先生在医院生产,钱先生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他打翻了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杨先生说:“不要紧,我会洗。”回家后钱先生又摔坏了台灯,杨先生说:“不要紧,我会修。”杨绛先生退休时许愿,要给父女俩烧一顿好吃的菜。她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对家务事潦草塞责,可钱钟书先生说:“为什么就该你做菜呢?”正如杨绛先生在书中写的:“我做的菜他们从未嫌过,只要是我做的,他们总叫好。”钱媛去世前,也给母亲留下菜谱,以免她做饭手忙脚乱。杨先生家就是这样,有人拙手笨脚,就有人耐心包容;有人想着弥补,就有人想着体谅,三个人都把奉献和付出装在心里,用细雨润无声的爱意,滋润出幸福的家。
珍惜眼前人。在英国读书时,杨绛先生的母亲去世,她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杨绛先生回忆到:“锺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锺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多数人很少会思考,身边的人并非一直都在,直至大家分开、走散的那天,我们才会像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想要顾望徘徊。珍惜眼前人,是杨绛先生在这本书里给每个读者语重心长的忠告。
人间没有永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书的结尾真实又催泪,没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从此,他们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圆满结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杨绛先生感慨道:“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杨绛先生一家曾历经风雨飘摇,饱尝苦楚,但通读他们生活的点滴,我看到的尽是流淌在艰难生活里温暖而真挚的,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才是天大的事。真正的人生圆满,并不是拥有钱财和名利,而是拥有想要守护的家庭和爱人,在自己的方圆里,求得一份自由和闲适,这份知足便是杨先生一家的人生态度。
这本书也许会让人流泪,但我更希望让人庆幸:因为我们还有家人在侧,还有机会爱和期待。

世間好物不堅牢  彩雲易散琉璃脆

万全支行   梁雨露

       时年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在女儿与丈夫离去四年后用心记述,撰写了长篇回忆性散文《我们仨》,以记录这个特殊又平凡的学者家庭63年来的点点滴滴。期间有笑有泪,有生离有死别,杨绛先生用温暖的笔调,以平和自然的风格,缓缓讲述这个三口之家相濡以沫,相爱相守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震撼着我的心,让我肃然起敬的同时,潸然泪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我们俩都老了”,简短的描述了杨绛先生年迈时常做的一个梦:于黄昏薄暮中找不到一同散步的钱钟书先生。末尾处写道:“钟

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第二部分为“我们仨失散了”,便是简述了这场“长达万里的梦”,这场与至亲之人生离死别的梦。第三部分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便是讲述了夫妇二人留学牛津及他们一家三口平淡而温馨的日常,而这一部分让我触动颇深。
     第三部分讲述了杨绛先生对“我们仨”回忆的点点滴滴:从二人婚后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从每个日常的小故事中,都能感受到杨绛先生在生活中的无限包容:“拙手拙脚”的丈夫“做了坏事”,打翻了墨水瓶,她说:“不要紧,我会洗”,丈夫不小心把台灯砸了,把门轴弄坏了,她会说:“不要紧,我会修”。但仅靠杨绛先生一人并不能使得家庭如此和睦。“拙手笨脚”、“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的钱钟书先生,从在牛津时起便主动承担了做早饭的家务,也可见其温柔体贴。女儿钱瑗孝顺父母,自幼便十分乖巧,长大后更是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三人在一起,即便是最简单的散步,也像是一场“冒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乐趣。在杨绛先生的作品中,他们这一家“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也是这样平凡的家庭,历经苦难仍能互相扶持,数十载人生起伏中仍是深爱如初。
       我们羡慕钱钟书与杨绛唯美的爱情,羡慕他们婚后和睦的婚姻生活。无论是那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还是“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都令人向往。他们的婚姻,也是充满了鸡毛蒜皮的烂摊子,但是她和爱人选择了互相包容,心平气和把每一个“烂摊子”当成了婚姻生活里添加乐趣的调料。
       我们不妨多学习,更要明白婚姻是陪伴,是磨合,是彼此迁就,是能相互妥协。

柏乡县支行  张彦君

从《我们仨》中看我们家

蠡县支行  梁雪琪 

      《我们仨》这部作品不长,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为全书的主体部分,深情再现了一个小小的三口之家恬淡相守、与世无争的日常。平凡朴实的生活中,夫妻之间相互支持和扶携;同甘共苦的风雨人生中,他们彼此更加依恋和关爱。钱,杨的结合,符合我心目中才子佳人式爱情的范本,他们的相遇相知是夫妻间的宝贵财富。
      一、我们相爱了,并将继续爱下去
      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傻傻地对杨绛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听后,杨绛也赶紧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然后他俩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一起经历刻骨磨难,共度此生。
      我和刘先生在大学相识,和他在一起心里感觉很舒服没有隔阂。我们会对某一件事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谈彼此的工作,谈家事,谈路上的风景和行人,没有主题,但在这随意的聊天中我们尊重彼此,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刘先生是我生活中的助跑人,我是刘先生家庭中的小帮手。当我给刘先生说我想做某件事情时,他会支持我去做;当我给刘先生抱怨一些事情时,他的看法会让我变得积极开朗……;我帮刘先生照顾好家人和孩子,使他在异地可以安心工作。我和他虽然也有争吵,但都及时解决不在心中积累怨恨。我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但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充满点点滴滴的爱意,今年是我们结婚5周年,今后我们还会相互扶持更多个5年。
      二、我们成了三口之家,朝着更加幸福迈进
      在我们结婚一周年之际我成为准妈妈,在第二年的七夕我收到了一份特殊而又珍贵的"礼物"。珵珵的到来给我们增添许多快乐,我们一起逛动物园、做游戏、玩碰碰车…,父子俩是“哥们”,互相打闹玩笑,一起“对付”妈妈,处处有欢笑,有情调,有趣味。每当孩子过生日时我们会去拍一张全家福,记录亲子时光。在照看孩子方面我和刘先生从未因谁干的活多活少吵架,我悉心照顾家庭,刘先生尊重体贴我,我们彼此相亲相爱。
       婚姻中不管是为了对方,还是为了自己,既然选择了和他在一起,我们就应该好好尊重自己的选择,也和对方一起,用心过好当下的日子。去给予对方一份关心,去给予对方一份呵护,去和对方用真心换真心,尽可能地让生活更有滋有味,相互都能够拥有一份温暖,一份感动。也唯有如此,对方才会觉得选择我们,那是没有错的,我们也才能够在流逝的岁月当中,真正感受到自己被爱着,活得更加舒心一些。

三个人一个家就很美

尚义支行  忻薇薇

       我们三个人,一个家,就很美。
       家是什么,我很难给出准确定义,但在我看来,家里有爱你且让你牵挂的人,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你难过无助时的港湾,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柳树绿了又黄,铺满客栈通往古驿道的路,内心的担忧与无奈如同堆积在地上的厚厚黄叶,绵延不断,难以吹散。书中船上、客栈、家里三个动态空间的转换,追赶飘游的船只和晚上回客栈做梦,是杨绛先生每日照顾病中丈夫、同病中女儿的通话内容,一家三口分离彼此惦念的日常令人动容。让人无可奈何又心痛的是,三人慢慢走散了,古驿道上的风景依旧,只是爱的人永远留在了昨天,独留一人回忆属于三个人的点滴过往。“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遗忘”,杨绛先生在女儿丈夫相继离开后,用细腻温柔的笔触书写《我们仨》,梳理回忆着一家三口昔日的相处时光,感受着生活尚存的温暖。
       让人羡慕的是三人愉快轻松的相处方式和融洽的家庭氛围。书中写道“他向例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圆晚睡早起。”不同的生活作息习惯,并没有成为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难题,因互相尊重包容,不用刻意去迎合改变,亦能和谐融洽怡然自得。
       杨绛先生说过:“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只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大概对生活才能有如此透彻的认识。我们穷其一生都在找寻生活的真谛,却不知简单平凡才是快乐的源泉。四季轮回、贫富美丑、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
       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为理想振奋、为爱情感动,但亲情一定是每个人的软肋,因为亲情是共同的经历,群体的记忆。我们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岁月静好却转瞬即逝,一地鸡毛才是人生常态,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
       书中人影绰绰,际遇各异,却也悲喜相通。我们感受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会感慨其命运波折、时运不济,也会为其挣脱枷锁重拾希望而内心欣喜。从别人的阅历中尝得人生百态,在经历现实的困苦后逐渐与自己达成和解,这大概就是生活的真谛。往后的日子,且行且珍惜。

读《我们仨》有感

任丘市支行 李然然

     《我们仨》是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已于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用质朴深情的文字描述一家三口的朴素生活,书中有女儿成长的快乐,有夫妻之间的扶持,有温暖的团圆,也有离别的悲伤。92岁的老人,静静追忆往事,平平淡淡却又如此真实。
       平平淡淡的爱情最长久。比起轰轰烈烈的爱情,我更喜欢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一起体会生活的点滴,我们互相分享身边的故事。就像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一样,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日子里,钱钟书经常给杨绛写信,特地为她将自己生活的事记下,这样即使没有在一起时,两人也能知晓对方的生活状态。爱情归于平淡后的生活才是最朴实无华的。
        双向奔赴的爱情最纯粹。婚姻是一场缘分,是命中注定要遇见的人,相遇了就舍不得离开。为了钱钟书在一起,杨绛选择放弃学业,同钱钟书一同去了英国。

     并且在杨绛的支持下,钱钟书的《围城》诞生了,她用智慧换来了钱钟书一生的挚爱,钱钟书也默默为杨绛做了一辈子的早饭。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彼此成就,我让你身后无牵挂,奋力闯天涯。生活上相互扶持,精神上理解共情。
       互相包容的爱情最真挚。钱钟书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钟书“我做坏事了,”杨绛的“不要紧”诠释两人一生浓得化不开的情。记得曾经看过一条短视频,一名记者采访一对耄耋之年的老人,能够一起走过这么多年的原因是什么?老人回了一个字“忍”。忍耐何尝又不是包容呢?真正爱一个人,并不是爱这个人的优点,而是能够接受他的缺点,互相忍耐,互相包容才能够幸福过一生。
       你见过最美的婚姻是什么样子?《我们仨》中写道:“钟书和我互相理发,我能用推子,他会用剪刀。”你听过最美的情话是哪一句?钱钟书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在生离。”你见过最美的家庭是什么样子?《我们仨》中写道:“我们仨人各自工作,各不相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好的爱情,不仅仅是一见钟情的甜蜜,还有日久生情的甜美,以及相守到老的绵长,愿我们珍惜当下,不求海誓山盟的誓言,不求风花雪月的浪漫,只愿一生、两人、三餐、四季。

《我们仨》读后感

大城县支行  张贤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句话我讲过无数次了,真的,数也数不清。大多数人都会问“哪句话对你触动很大?”“那本书最让你落泪?”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看到很多书,很多作家。但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应该是我读过的最娓娓道来的一本书。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回忆一家三口在一起的那些温馨、快乐、艰难、沉痛的日子,大部分读者认为杨绛先生通过此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而我,通过此书,却看到了杨绛先生作为女性,这一生是多么的勇敢、坚强、明亮,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钟书、杨绛、园园组成了他们家里的“吉祥三宝”,彼此尊重,彼此友善,相互支持,相知相爱相守,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们仨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三脚架,创造出各自的成绩。他们仨的爱都在“石子,这是爱的表达,朴实却又值得回忆。感情真挚与否,行动笔语言更重要。”看着一个个小故事,读着一篇篇信件,望着一幅幅漫画,我看到这个其乐融融的家里,处处有欢笑,有情调,有趣味。父女俩是“哥们”,互相打闹玩笑,一起“对付”妈妈;父母关爱女儿,不让父母操心,对爸爸和妈妈,关怀备至,体贴有加。重病期间,还不忘叮嘱妈妈要注意身体和饮食,也不忘给爸爸寄贺年卡。看着那些妙趣横生的信件,看着那些亲昵的称呼,真让人忍不住“羡慕嫉妒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钱老生病了,圆圆生病了,杨绛每日跋涉在探视的路上,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走过春夏秋冬几个季节;圆圆先走了,钱老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家,成了寻觅归途路上的驿站,杨绛,也走到了人生边缘。古道驿站上,一程一程相送,拉成一段万里长梦。家在哪里?在曾经的梦里。真是人生如梦。
       人间没有永远,正如人间的爱情不会是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他们仨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杨绛把一家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次相聚。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愿时光温柔以待

--荐读《写给女人》

       近期,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桃乐丝·卡耐基的《写给女人》。这本书从心理、心态、思维、习惯等角度进行分析,告诉我们要以积极阳光的精神状态、宽容温和的气质品质及睿智机敏的处世智慧处理夫妻关系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后受益匪浅。的确,生活总会从激情回归平淡,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结婚需要冲动。一个人一生大约会遇到两千九百二十万人,而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四,相识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五,相知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三。茫茫人海中,两个人从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再携手步入婚姻,就像命中注定的缘分。所以,相信步入婚姻殿堂的两人开始都是幸福和甜蜜的,他们会视彼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会体贴、包容,会憧憬和规划未来的生活,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这种幸福和甜蜜会成为两人步入婚姻殿堂的勇气和力量。
       爱情保鲜剂——婚姻需要经营。刚刚步入婚姻,两人可能凭借着恋爱时积累的好感依旧你侬我侬,但随着生活继续,我们总是会不经意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和审视对方,不断地看到彼此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加之孩子、工作、压力种种因素,两个人之间会从激情变得平淡,从熟悉变得陌生,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出现裂痕,我们会怀疑、会痛苦、会崩溃,这时,我们也许才开始意识到婚姻也需要技巧和经营。
       相守是温暖的承诺——生活需要陪伴。随着时间褪去,两个人越来越熟悉,大家变得不再年轻、不再是彼此眼中完美的另一半。但两个人一起付出,一起奋斗,共同经历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两个人一起开心过、难过过,幸福过、痛苦过,经历过种种不如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相互支撑、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共同成长、彼此陪伴。两个人不只是夫妻,还是伙伴,是亲人。执子之手,相依相惜,珍爱身边的,珍惜眼前的,十指相扣,在掌心中,暖意阑珊的晚霞,让那缕青丝在泛白的刹那,总有一双手陪伴岁月左右,那便是最美的告白。

迁西县支行 赵洁

荐读《青春之歌》

栾城支行 王瑶

    《青春之歌》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描述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表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青春之歌》使我领略到林静道对党真挚的依赖,领略到了她像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爱国之情,领略到了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起初林道静在我眼中,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现在成为了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真实地展示了林静道充满坎坷,充满荆棘,但却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艺术形象,真实感人,文学流畅优美,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畅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不由想起《日出》中的一句台词“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但是林道静和陈白露不同,她是幸运的,有一群积极向上、革命意志坚定的人,给迷茫中的她指引方向,处在黑暗中,谁都更加渴望光明。我想陈白露不是没有斗争过,但是她始终没有一起反抗黑暗的集体,也慢慢沉沦在纸醉金迷中,一面痛恨一面依赖。我认为林道静一开始也有小资产阶级的影子,与卢嘉川的爱或许是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一种憧憬,后期与江华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超越友谊的崇高爱情。 
     《青春之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沉淀,穿越了历史的隧道,但是它呈现给我们的精神与意义仍然经久不衰,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英雄,永远不能因为时间而忘却。雨果曾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将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青春之歌》教会我们要以一颗热忱的心热爱我们的祖国,坚决守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虚度青春年华。

《浮生六记》读后感

盐山县支行 马晓旭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两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记》。那苏州城的万家灯火里,有一盏是属于沈复和陈云的。
       从儿时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芸娘”,是一段羡煞旁人的锦绣时光。陈芸是个可爱的女子。她曾着男装与沈复观神诞花照,游于庙中。他们一路走过,穿过熙攘的人潮与盛世的烟火,把清贫单调的日子过得舒雅温暖。这半生,如此美丽。我最爱芸娘说的一段话,让人瞬问就温柔了起来——他年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入骨的芸娘,让沈复深爱不弃。只不过,这相聚相爱,竟在“芸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庆八年三月,陈芸旧疾复发,药石无力,殒在了料峭的春寒里。从此,三百只身天涯,风霜满肩。
       沈复的年少岁月,也是让人羡煞的。与挚友高歌纵酒,游历山水,虽“惜乎轮蹄征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但也将川河尽入胸怀,酣畅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然于世间。沈复此生见过美景无数,琉球独得一记。他用简言简语,就展露了琉球风采,似海风排面,大鱼覆舟。“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沈三白心满意足。
       沈复还记道自己爱插花盆栽,积兴成癖,心得诸多。“点缀花石,亭台楼阁,则要小景入画,大景入神,虚实相合”。三白的孩提时代,与花虫为伴,天真烂漫。大隐隐于市,他是“大隐”,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尘嚣,清风朗月,此心与天地同。
        读遍此书,绕过几圈,还是最舍不下陈去的部分。芸娘一死,沈复形容枯槁;接着父亲撒手人寰,又再是儿子逢森离世。“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来时风月多,去时霜满面。沈复一生满洒坦直,最后却落得子然一身。他与所爱之人的朝朝暮暮,倾注了世间极致的悱恻与缠绵。只怕日夜耳賢厮磨,还叹春宵苦短。
       读过《浮生六记》,像是走过了沈复的一生,坎坷与情意,快活与伤离。沈复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质,轻轻地温柔了文字与光阴。“觅得浮生半日闲,一醉如梦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绵长岁月里,沈复定会为了见到陈艺,为了他们所向往的清风朗月,流浪千万里,不问归期。

读《亲密关系续篇:
无拘无束的关系》有感

栾城支行 高宁

        开始一段婚姻容易,但要维护好这段感情并非易事。如今我步入婚姻生活也已

五年了,从刚开始的二人世界变成了三个人,在有了孩子后,我们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身上担负的责任也更大了,于是我们对彼此的要求与期望也在提高。有了期望就存在着失望的可能,因此在生活中就会发生争吵,人们常说婚姻中磨合和争吵避免不了,但是我还是会很困惑,为什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带来矛盾?为什么对方不能按照我期望的方向去改变……
       在本次读书活动的机会下,我看到了《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这本书,作者讲述的观点让我的很多困惑迎刃而解,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共鸣,也让我得到了释怀。作者在序言中讲到:“我们给彼此施加了巨大的负担,期望对方成为自

己的幸福源泉。我们会指责和评判对方,认为对方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根源,并不断试图去改变对方,或者希望对方自行做出改变。”读到这句话时,仿佛自己在照

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这让我更加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针对对伴侣的期望,作者讲到了无拘无束的关系原则中重要的一条:“无论我多努力,我都没法改变我的伴侣。”并具体提出了三个指导方针:一是放下期望;二是为自己的感觉负责,对自己的感觉做出回应;三是沟通时要带着百分之百的诚实、百分之百的负责,还有百分之百认错的意愿。
        世界上没有完全契合的人,当双方组建家庭,进入到这段亲密关系后,肯定是对对方存在期望的,期望对方能变成自己想象的样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伴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所作出的行为就可能过于激进,不断的抱怨、喋喋不休的唠叨,甚至是威胁,都严重着影响着这段亲密关系。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怎么可能强求一个人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呢,就正如不能迫使一个八岁的小孩长成十六岁的身体一样。这种强迫性改变的思维或者行为导致的结果有害而无益,而且越是强迫性的关注某一件事情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转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放下对伴侣的期望,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期望别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殊不知别人并不是我们快乐或痛苦的起因,一昧的要求自己的伴侣这样那样,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只有自己才是一直寻找的爱和快乐,管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两个人结婚后是亲密的同时也是独立的,生活琐碎增加我们的阅历,也让人变得更加坦诚更加平和也更加通透。放下期望,尝试着去沟通、接纳,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才是快乐的源泉!

去爱,去生活,去感受

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 杨畅

    《爱你就像爱生命》记录了王小波和李银河之间的往来书信,展现了二人真挚纯粹的爱情。爱一个人就像爱生命那般极致,像呼吸一般自然,我被带进这无可比拟的浪漫,掉进他们的故事里。
恋爱关系是这本书的主题,也是当下年轻人的必修课。我们常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选择你爱的还是爱你的?喜欢和合适哪个重要?也许大多数人自己也没有答案。对于千禧一代而言,不再有稳定的感情关系和确凿的阶级归属,更像是漂泊的一代,未知和迷惘占据了更多状态,所以才应该去尝试,去探索,去感受,在与他人相伴中找到答案。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信中说,他不要孤独,因为孤独是丑的,是灰色的。我想这里有夸张的成分,人生而孤独,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的人是智慧的。但人不能永远孤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要与他人想通,与他人共存,如果拥有亲密关系是再好不过的,在欢笑和哭泣时,身边有一双能紧握的手。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类的关系是柔软的,像水或沙,而我们将它们倒入某个特定容器,从而赋予了它们形状”,亲密关系如倒出的水般自由流淌,没有身份、习俗等各种制约,人们只是因为爱,所以爱。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时这样说,爱情一定是发生在灵魂高度契合的两个人之间的,即便是一见钟情,也绝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吸引,而是出于冥冥当中对彼此性格气质的喜爱。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凝视,能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对方的容貌身材这些外在因素,更是性格、气质一类的内在因素。我对此深信不疑。爱情有很多模式,有人因为不同而互相吸引,有人因为相似而怦然心动,但无论怎样,两人的内在灵魂一定是契合的,是同频的,相互理解才是长久的前提。
    总有人说我们应该做出这个或者那个最正确的选择,才能过上一种更完美的生活,但别人给出的只是参考,路要自己走才坚定。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新世纪人类的爱情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差异,更加多元,也更加自由。”我们触摸情感,我们探索自我,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找寻不变的浪漫,从而构建起对情感、对社会的认知。

香河县支行 孙静

       “你好哇,李银河”
       很久没有因为一句话而看完一本书。更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是一句问候语。其实对王小波印象一直不好,当然这印象来自于前几年的一部电视剧《欢乐颂》,里面评价王小波作品是晦涩的,是有一些让人接受不了的。看到《爱你就像爱生命》的作者的时候,也是很反感,翻开一看,几乎全部都是书信,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

     “我把我的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这是王小波书信中的一句话。
婚姻,是一个永远不能懈怠的工作,每一天,每一个表情动作,都在对方眼里,婚姻关系拉近了和对方的距离,也同样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因为人与人的不同,我们无法预判自己的反应在对方眼里的形态,只能一点点揣测着,摸索着来互相了解,彼此接受,或者不接受。
有一个朋友说过:“两个人在一起,各自认为特别重要的点可能对方觉得没那么重要,甚至觉得不重要,但是依然陪着对方去完成,这就很好了。”
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接触的人等等,方面立体的形成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绝不是一个婚姻关系可以改变的,甚至被影响都没有那么容易。我曾经觉得婚姻是由“爱”捆绑的关系,三观一致必须是完全接受甚至是赞同,也因此有过很多摩擦,也忿忿不平了很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发现,能够在深知对方缺点的同时,又能愿意继续走到这个人的身边,这还不是爱吗?
我喜欢看海,你喜欢钓鱼,好,那我们去海边钓鱼;我喜欢吃素,你喜欢吃肉,好,那来一份青椒炒肉,我吃青椒你吃肉;我喜欢高铁,你喜欢自驾游,好,我们坐高铁去远方,租个车自驾游;发生冲突我喜欢沉默,你喜欢讲道理,好,你讲我喜欢听的道理好了......
婚姻不会轰轰烈烈,但破裂就意味着破碎。要有爱,有理解,有陪伴,有坚定地走下去的信念,有纵有千般不如意,依旧爱生活如初的勇气。

《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

我的郝先生

隆化县支行 吴寒松

“给你我平平淡淡的等待和守候,给你我轰轰烈烈的渴望和温柔,给你我百转千回的喜乐和忧愁,给你我微不足道所有的所有……”伴随着毛不易的这首《给你给我》,金秋9月,我和我的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那天,面对单膝下跪,手捧鲜花的郝先生,我在大家的见证下,说出了那句“我愿意!”
26岁那年,我遇到了郝先生,他像是一束光走进了我的生命中,他没有宝玉的帅气多情,也不会吟诗作对,但他会在我心情不好时,想尽办法哄我开心,会在工作不忙时学习我喜欢吃的饭菜做给我吃,会在我生病时一整晚不睡觉在病床前守护着我,会时不时给我准备些小惊喜,会把自己喜欢却舍不得换的手机买来送给我,会包容我的小脾气,会在工作学习上给我鼓励与支持,会照顾我的家人如同对待自己家人一般……郝先生就像是冬日的暖阳,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关爱。
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备婚的过程实在混乱且繁琐,结婚物品的准备、人员的邀请和安排、婚礼现场的布置、婚礼流程的设置等让本就容易焦虑的我更加焦虑,记得临近婚礼仪式前的几天,我的情绪坏到了极点,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对郝先生发脾气,但他每次都能忍着一肚子的委屈来安慰我的情绪,理解我的焦虑,他的包容和理解也让我的情绪平稳了很多。
我对爱情的理解是:我觉得爱情不需要那么多的山盟海誓,只需要安安稳稳的幸福就好。现在的我们结婚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生活本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希望我们能够用对彼此的爱和关怀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就像在婚礼中郝先生眼含泪水对我说的誓言:今后,我们是伴侣,是最好的朋友,是家人,更是面对生活的战友,不管未来是诗和远方,还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都要坚定地站在彼此的身边,用满腔的爱意来支撑陪伴一生的勇气!

经典诵读

雄安营管部  陈珂琪
《我们仨》

雄县支行  王瑶
《青春之歌》

经典诵读

柏乡县支行  陈利卿
《红岩》

沽源支行  梁京歌
《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

   
   
 
书香央行
巾帼芳华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