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鹤城科技2023年第九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09-19
72

鹤城科技

2023年9月  

以创新驱动齐齐哈尔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管: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

主办: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目录

科技要闻

机器人全产业链加快创新发展

科技探索

利用折纸技艺无电池机器人可在半空中自动变形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新观察

科技点滴

墨子巡天 正式“巡天”!
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亚洲首制海上风电运维母船下水
新磁性材料有助催生常温运行的量子计算机
首个国产卡谷氨酸分散片获批上市 将用于治疗罕见病高氨血症
我科研团队解码 2.52亿年前海洋生物转换之谜

政策指南

大力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资源科普化

科普一下

“夜猫子”比“早起鸟”更易患糖尿病

墨子巡天 正式“巡天”!

       9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基地正式开启“巡天”观测。这是截至目前全球唯一的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时域巡天望远镜,也是冷湖天文基地望远镜群中口径最大的望远镜。

科技点滴

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9月15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科技点滴

亚洲首制海上风电运维母船下水

        记者9月16日获悉,亚洲首制可容纳100人的风电运维母船下水。100人风电运维母船船长93.4米,型宽19米,设计航速12.3节,该船自持力30天以上,满足无限航区要求。此外,该船还增加了船舶的定位能力和精度;配置了最新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可伸缩栈桥,折臂式海工起重机,可实现在严苛海况下的人员或设备转运以及风场维护作业,其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远高于常规运维船,大幅提高船舶运维窗口期。

科技点滴

新磁性材料有助催生常温运行的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有可能彻底改变世界,但它们目前只能在极低温度下运行,而冷却计算机非常昂贵。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量子计算材料能在常温下工作,且磁性是纯铁的100倍,有望用于制造可以在常温下工作的量子计算机。相关论文已刊发于最近的《应用物理快报》杂志。

科技点滴

首个国产卡谷氨酸分散片获批上市
将用于治疗罕见病高氨血症

        近日,由远大医药研制的用于治疗罕见病高氨血症的药品——卡谷氨酸分散片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卡谷氨酸分散片仿制药。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NAGS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全世界只有少数病例报告。丙酸血症(PA)在我国的总体患病率为0.6-0.7/10万,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和异戊酸血症(IVA)的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1/2.8万、1/16万。

科技点滴

我科研团队解码
2.52亿年前海洋生物转换之谜

        9月11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陈中强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迈克本顿教授团队,利用高性能计算机,通过古生物大数据,对腕足类与双壳类的统治角色转换问题进行详细的古生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宏演化尺度上不存在竞争关系,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与环境因素才是导致这两类生物在海洋生物群落的统治地位上发生取代的根本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

科技点滴

机器人全产业链加快创新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稳居全球第一;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同比增长9.6%。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并加速走进生活,有力驱动了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
        应用再拓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器人产业已步入技术创新密集活跃、应用深度拓展的发展机遇期。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速度、可靠性、负载能力等各项指标不断提升,部分产品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8万小时,最大负载能力由原来的500公斤提升到700公斤;服务及特种机器人

科技要闻

创新应用成果显著,比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洞察号水下机器人完成5100米海底测试,排涝机器人、无人机等有利辅助救援队执行抗洪救灾等任务。
        “我国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场景应用不断拓展,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带动下,去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各类创新主体产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链条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农业生产、工业作业、生命健康、生活服务等各领域有望迎来以机器人为关键支撑的全新阶段。
        在近期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4台2米多高的新松SR210D工业机械臂组成的白车

科技要闻

身点焊机器人工作站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汽车焊装线工艺结构紧密,技术难度大、行业壁垒高,需要多台焊接机器人精准高效、无故障稳定运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经理马骋说,结合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机器人可以对产线运行、焊接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与分析,辅助用户开展科学化管理与决策。
        “目前,工业领域的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覆盖了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型行业应用加速涌现,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大幅拓展。”辛国斌说。
        抢占新赛道
        参加过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人形机器人“优悠”,由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代表了我国具身智能体最新研究成果。它不仅能理解人

科技要闻

类语言、识别物品,还能很好地控制身体运动。  
        “工业自动化时代的人工仍不可或缺,未来人形机器人可以与传统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以解决复杂场景的柔性无人化,自主完成扭矩拧紧、物料搬运等高难度任务。”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透露,优必选科技正与国内头部企业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等工业场景的应用。同时,随着陪伴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全球正迎来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热潮。 
        徐晓兰表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高水平发展,要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

科技要闻

同、生态构建的工程化路径,以通用人工智能的
技术突破为引擎,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支持建设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赋能更多行业创新发展。
        集智促创新
        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形成了一批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表示,从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布来看,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广州、青岛等市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并在当地优质企业引领带动下,涌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各行业、

科技要闻

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政策引领,各地积极响应。北京亦庄日前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搭建5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0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北京把机器人作为新时期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方向,从支持企业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场景应用和强化要素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多条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说。
        “我国拥有广阔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医疗手术、电力巡检、光伏等领域的应用不断走深向实,将有力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陈英说。

科技要闻

利用折纸技艺
无电池机器人可在半空中自动变形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小型机器人设备,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折叠形式来改变它们在空中飞行的方式。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上。
        这种微型飞行器重约400毫克,大约是一枚钉子重量的一半。当从40米高的微风中掉落时,可飘行一个足球场的距离。每个设备都是无电池设计,仅有太阳能收集电路和控制器,以触发半空中的这些形状变化。它们还携带了机载传感器,以在飙升时测量温度、湿度和其他条件。

科技探索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小型机器人设备,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折叠形式来改变它们在空中飞行的方式。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上。
        这种微型飞行器重约400毫克,大约是一枚钉子重量的一半。当从40米高的微风中掉落时,可飘行一个足球场的距离。每个设备都是无电池设计,仅有太阳能收集电路和控制器,以触发半空中的这些形状变化。它们还携带了机载传感器,以在飙升时测量温度、湿度和其他条件。
       研究人员称,折纸技术为微型飞行器开辟了新的设计空间,将来自树叶几何图案的灵感与能量收集和微型执行器相结合,飞行器就能模仿不同树叶在半空中的飞行。在展开的平面状态下,折纸结构在风中混乱地翻滚,类似于榆树叶;但是切换到折叠状态就会改变它周围的气流并实现稳定的下降,类似于枫叶落下的方式。这种高能效的方法,可对微型飞行器的下降进行无电池控制。

科技探索

团队表示,这些飞行器系统解决了几个设计上的难题,如足够坚硬,以避免在发出信号之前意外过渡到折叠状态;又比如状态之间能快速转换,设备的板载执行器只需大约25毫秒即可启动折叠;它们还能在不受电源束缚时改变形状,功率收集电路利用太阳光即可提供能量。  
        目前微型飞行器只能向一个方向过渡——从翻滚状态到下降状态,但允许研究人员同时控制多个微型飞行器的降落。未来该设备将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过渡,也将支持在湍流风条件下更精确地着陆。
        机器人正在持续“精进”!它们的形态、功能不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也在快速拓展。从形态上来讲,其外观不仅局限于机械手、机械臂、人形机器人,还发展出五花八门的新形态;从功能上来分,它们不仅会聊天、能处理流水线生产任务,还学会了绘画、跳舞、做手术等;从应用场景来看,它们已深入到一些更加细分、专业的场景中,例如执行地下管道监测、体内药物输送任

科技探索

务等。这些变化同时也意味着,机器人技术越来越需要与其他领域专业技术进行深度交叉和融合。

科技探索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新观察

        拥有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超过450万;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率持续提高;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及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提供厚实的基础设施土壤作支撑……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如何筑牢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助力人工智能不断成长?

科技探索

        夯实根基:筑牢人工智能发展优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抓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作出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部署,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根深才能叶茂。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基础设施、优化政策布局,我国正筑牢人工智能发展优势,不断厚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沃土。 
        在基础研究层面——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我国正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拥有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在发表论

科技探索

文总量世界前十的机构中,中国占了9家。腾讯、阿里巴巴和华为等公司,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排名进入世界前十的公司。
        在基础设施层面——
        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固定网络逐步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跃升,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从城市到广袤乡村,从基站到光纤网络,我国不断提升通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覆盖深度和广度,基础设施铺设不断完善。这些成果为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铺设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使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政策布局层面——
        早在2017年,我国就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

科技探索

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科技部又公布了《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构建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我们在科技领域不断进步,在应用人工智能和高速宽带提高企业生产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表示,通过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我国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新技术是当下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也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战略制高点。”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新技术将有力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支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快应用:助力中国人工智能不断成长
        “规模效应、超大市场、快速的数据反馈能激励企业持续投入、高效迭代;丰富的应用场景,

科技探索

让几乎所有行业都可找到‘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坚定的政策支持,各部门开放场景、揭榜挂帅,也给人工智能以用武之地。”网易集团高级副总裁胡志鹏分析说。
        胡志鹏认为,中国善于采用新技术,以快速商业化的模式解决最紧迫的挑战。多年来,在移动支付、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成功经验。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经济体,也是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最大的经济体。不仅如此,中国互联网、无线宽带、移动终端规模居世界前列,基本建成了面向全球重点国家的信息高速通道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迈上2000万辆大关。近年来,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措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从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到组建动力电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 

科技探索

        当这些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人工智能领域当中,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格局。 科大讯飞的“星火”、网易的“伏羲”、百度的“文心一言”……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30多个大模型团队用充满诗意的中国名字,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更将人工智能造福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模型可以在方方面面给普通人带来便利,例如帮助大家学习知识、修改文章、生成方案等。因此,大模型的集中发布可以让普通人快速接触、使用和了解大模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秘书长孙乐说。 不仅是大模型,人工智能新技术正加速走进千行、赋能百业,比如:为购物者提供个性化推荐,预测天气、指导矿山生产,帮程序员“写代码”、帮科学家“搞科研”……海量的应用场景,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质“试验田”,一大批新技术、新应用、新突破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认为,要积极抢占大模型

科技探索

        苦练内功:避免人工智能“成长烦恼”
        放眼世界,决定人工智能“胜负手”的关键就在于芯片、算力等核心领域。必须清楚认识到,我国在这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仍需苦练内功,避免“成长烦恼”,促进人工智能安全有序发展。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如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明确了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方向,就等于为中国人工智能的腾飞装上了“新引擎”。——政策布局和基础理论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表示,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制定适应新阶段新特征的创新政策。借助场景创新和需求牵引,将与技术研发形成双向互促的良性循环。 ——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建议,着眼未来,首先要把资源真正配置到做实事的一线科研人员手里;

科技探索

同时要具备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对于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都有充分了解的人才。
——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算力的优化与创新刻不容缓。戴琼海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进入了交叉时代,除了向物理要算力,还要向脑科学要算力。在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大场景、多对象的数据平台,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强的“头雁效应”。 
        人工智能作为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取决于人类的规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赵志耘表示,未来,我国还需加强资源和研发力量统筹,加快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促进人工智能有序发展。

科技探索

大力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资源科普化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新时代科学基金科普工作作出统筹部署。
        文件出台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加强科学基金科普工作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负责人。
加强科普是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该负责人表示,加强科普工作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践行“两翼理论”的政治责任,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所在,是推动基础研究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策指南

        该负责人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台《意见》就是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充分挖掘科学基金项目蕴含的宝贵科普资源,推动科普工作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普协同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基础研究资助主渠道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激发科技界开展科普工作的内生动力,广泛宣传科学基金项目实施中产生的前沿知识、创新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此外,该负责人强调,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将科普工作列为重点课题,专门组建调研组,针对加大统筹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内容建设、丰富传播手段、密切协作联动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策指南

明确科学基金科普工作的独特优势和发力方向
       《意见》强调,科学基金科普工作要“以让基础研究走进社会、让社会理解基础研究为主题,以科学基金资助创新项目资源科普化为主线”,阐释了科学基金科普工作的使命所在和目标导向,明确了科学基金科普工作的独特优势和发力方向。 
       《意见》提出,要坚持大科普理念,面向科技界、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聚集各方力量,统筹普及基础研究前沿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基金政策。
       “同时,基础研究的发展也需要从整体上提升科技界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品位,让科技界了解最新的科学前沿进展,提高凝练科学问题的水平,促进学科间交叉,所以与其他机构所要求的不同,《意见》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普工作也要面向科技界。”该负责人表示。

政策指南

采用“大必须、小鼓励”的分类实施科普引导政策
       《意见》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何具体科普任务要求?该负责人称,开展科普工作是每位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2016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结题报告中增设“项目成果科普性介绍或展示网站”一栏,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提出采用“大必须、小鼓励”的分类实施科普引导政策。
        针对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资助强度较大的项目类型,《意见》提出,应当围绕项目实施开展科普工作,应全面及时地反映重大科学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进展;针对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强度较小的项目类型,强调“鼓励科研人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将科普成果列入项目成果中”。

政策指南

“上述两类要求将会在今后的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中有所体现。”该负责人说。
        同时,在加强科普类项目的支持方面,《意见》也有所部署。该负责人介绍道,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加强科学部科普类项目集成展示和运用,鼓励各科学部在专项中设立科普类项目,同时加大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普类项目的支持力度。

政策指南

“夜猫子”比“早起鸟”更易患糖尿病

       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显示:与那些拥有早起习惯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9%。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内科医学年鉴》上。
       睡眠类型或昼夜节律偏好,指的是一个人偏好的睡觉和醒来时间。有的人是“早起鸟”,喜欢早睡早起,而有的人是“夜猫子”,喜欢晚睡晚起。研究人员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可能很难改变。但那些认为自己是“夜猫子”的人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睡眠类型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前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更不规律的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而晚睡晚起的人更可能有不规律的睡眠模式。
        此次,团队分析了2009—2017年间从护士健康研究Ⅱ中收集的63676名女护士的数据,其

科普一下

中包括自我报告的睡眠类型、饮食质量、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睡眠时间、吸烟行为、饮酒、体力活动和糖尿病家族史。研究小组根据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和医疗记录确定了她们的健康状况。
        在考虑了种种生活方式因素后,研究发现,晚睡晚起与糖尿病风险增加19%相关。此外,生活方式最健康的人中,只有6%的人属于晚睡晚起型。在那些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中,25%是晚睡晚起型。 
        研究还发现,晚睡晚起的人更有可能存在饮酒量较高、饮食质量较低、每晚睡眠时间较少、每天至少吸一支烟等情况,并且体重、BMI和体力活动率处于不健康范围。

科普一下

创新科技服务
助力鹤城未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