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教育电子书刊—朱丹丹

其他分类其他2022-10-26
1852

亲近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卷首语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不仅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教育人指明了方向。阅读可以说是最简洁、朴素的教育方法,没有比阅读再简单不过了,但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我想:可能我们太功利化世俗化了,都想效益最大化,用最短的时间教育出能考高分的孩子。有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我们是否忘记了教育是慢功夫这一真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润物无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现在考高分能说明什么呢?我们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打地基的。只有地基打得牢,房子才能盖得高,否则,将是豆腐渣工程。没有阅读,单纯的靠训练来提高孩子做题技能,想想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少发展呢?我们不要把学校或班级当成训练场,否则,真会误了孩子。也许通过训练,有可能赢得现在,但他很有可能就会输掉将来。也许通过训练,成绩现在还过得去,但将来可能过不去。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放眼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六年,我们要为孩子六十年打上精神底色。我想,其他人不理解阅读的重要性还可以原谅,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书籍的力量!      

教育箴言 

06
 
08
16
18
25

感悟教育箴言

聆听阅读声音

拯救教师的阅读

丫丫的故事
践行新教育,向幸福出发

震撼生命生长

畅谈教育叙事

目录

敖双英的故事

感悟教育箴言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聆听阅读声音

拯救教師的閱讀

       在许多场合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内容之一。我们有过崇尚阅读的时代,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阅读量持续下降,阅读的品质也不断走低。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因缺乏阅读而羞愧;相反,专注于阅读倒仿佛是一种病态,这种价值观念的颠倒是非常可怕的。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阅读正远离校园。阅读与学习无关,听起来是很荒谬的事情,但这正是长久以来存在于校园里的事实。我们将那些人类文明的精华称之为课外书,“课外书”本身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称谓。在为了应试而“读书”的功利主义的读书观背后,弥漫的是一种持续多年的“读书无用论”。更为可怕的是,教师作为最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也有许多人放弃了阅读,有不少人靠几本教参在课堂上打拼。有些教师顶多不过读几本流行杂志,更不用说教育学和心理学了。在宽广的人文领域中,能够阅读最基本著作以及文章的

作者:朱永新

教师究竟有多少呢?这种精神的荒漠化,导致的是教育的贫瘠,日趋依靠规训、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教学,这使大批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精神相当贫瘠。由于就业压力急剧增大,竞争日趋激烈,而旨在为精神奠基的阅读就在这种大环境中被忽略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值得深思的话:“我想反对另一种观念,即学校应该教那些今后生活中将直接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生活中的要求太多样化了,使得在学校里进行这种专门训练毫无可能。除此之外,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这种培养和谐的人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获取途径是阅读。而一旦教师成为单向度的人,又怎么可能培养出真正和谐发展的学生呢?

       今天,教师拒绝阅读已经是一种社会事实。有不少校长向我诉苦,说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想了许多办法,比如要求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沙龙,进行读书奖励,但都很难奏效,教师们就是不愿意读书。       其实,没有人天生不喜欢阅读。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大批教师从踏入学校开始,就越来越不喜欢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身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丧失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结果,这种丧失已经对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了负面影响。       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教师就真正丧失了阅读能力。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多重因素恶化了教师的阅读状况。       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缺乏闲暇。有一个西西弗斯的比喻很适合现在的教师。西西弗斯每天辛辛苦苦地把石头推上山,推得筋疲力尽,第二天又重新开始,周而复始永无停息。而生活在应试背景下的教师也是如此,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早已经侵入闲暇甚至休息时间,许多教师疲于奔命,其结果是职业倦怠。一个处于奔命或者倦怠状态下的教师,哪里还会产生读书的欲望?阅读首先需要的是闲暇,闲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证阅读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阅读的状态。阅读需要从容的心态,需要较长时间地投入思考。见缝插针式

 的阅读往往是实用主义的,未必真正适合教师阅读。本来作为调节,教师除了周末尚有长长的寒假和暑假可以进行休整,但目前的状况是补课不但侵占了周末,也大量地占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一旦自然休息的节律被打破,教师便会陷入身体疲劳与精神疲劳的双重境地,偶尔的假日,往往就成了一种极度放松的时间,这成了过于繁忙的日常工作的一种反弹。       假如教师有了闲暇,其实也未必读书,闲暇只是读书的前提条件。可能更多的教师处理闲暇的方式是玩游戏、打麻将或者进行生活交际等。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们缺乏阅读的需要,二是他们缺乏阅读的环境。所谓缺乏阅读的需要,主要是指他们的职业并不迫切需要大量的阅读。许多教师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研究题目,应对考试。这种简单的技巧并不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丰富的阅读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一种妨碍。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远不如大量地做题来得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省时间。在一般学校里,那些几乎从不阅读,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研究题目以应对考试的教师往往更受校长欢迎。新课程实施以后,许多教师开始被迫阅读,因为他们不阅读,就无法应对自己的教学。所谓缺乏阅读的环境,有多层含义,最重要的是缺乏校园文化。有没有倡导阅读的校园文化做支撑,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这种支撑既包括硬件支撑,如图书馆的建设、藏书量以及借阅的方便程度等;也包括软件支撑,如学校里的读书氛围以及教师沙龙风气等。

       假如我们来看一下喜欢阅读的教师,就会发现,在有阅读习惯的教师当中,真正走向专业阅读的教师的比例非常少。       回到西西弗斯的神话。假如西西弗斯从无休止的“推石运动”中发现节律,发现美,发现意义,那么或许这个曾经简单的动作就不再只是苦役,而是一项充满乐趣的运动。这个时候,石头就会停在山顶。同样,假如教师能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规律,发现意义,工作也就不再是“劳役”,不再是重复,而是充满新奇与创造,充满奥妙与神奇。事实上,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天的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只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教育规律的理解,缺乏对学生的理解,才让自己对工作失去兴趣。而要摆脱西西弗斯的命运,除了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需要专业化,只有专业化才能够让热爱更加持久。       专业阅读是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阅读也是新课程推行之后一些有见识的校长首先推行的一项工作。但是,专业阅读很难在教师个体摸索中来完成。许多时候,校长们推荐的书籍,教师们并不喜欢阅读,但结论不应该是教

师们不喜欢阅读专业书籍,而是这些被推荐的书籍并不适合教师,或者教师阅读专业书籍和学生阅读一样,也有一个阶梯存在。不分青红皂白地拿来的书,或许是好书,但未必适合大部分教师此时此刻的阅读水平。比如,许多小学向教师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小学教师在专业化起步时期,并不适合读这样的书,或许先从读类似《孩子们,你们好》这样的书开始更好一些。因此,教师的专业阅读,不妨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专业引领。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比如学科专业领域的,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根据具体情况为教师推荐不同的书籍来构成“营养套餐”。事实证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理想模型,一个专业阅读框架。“新教育实验”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力求为“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师提供一个专业阅读参照。       二是同伴互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阅读要想效果好,要尽可能地置于“阅读共同体”中,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获得发展是最优途径之一。专业阅读毕竟不同于消遣性阅读,它有理解上的难度,需要通过专业交流来不断地加深理解。

   因此,要珍视教师当中自发形成的读书沙龙并予以支持,必要时要创设这样的环境。在许多学校里,教师互不来往,这是不对的。要创造教师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只有共同生活才能够形成共同的语言,才能够在专业阅读时互相帮助。必要时,可对一些传统的教研活动或班主任会议进行改造。
   三是倡导解决问题的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一般不是教育学、心理学元理论的阅读,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专业阅读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才能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专业阅读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案例讨论等
   总之,教师们拒绝读书有许多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而教师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

暢談教育敘事

丫丫的故事

  2006年,任教一年级的顾舟群遇到了一个叫丫丫的女孩。一副白白净净的面容很招人爱。入学测试时却一句话也没说,一道题也没完成,成绩为零分。第一次在校吃饭,竟然吃了七十五分钟。第一次做作业,抄写一排拼音a整整用了一节课,算出3-2等于几要花半节课……       新教育开始开展“读写绘”实验时,顾舟群观察到,她对绘本的阅读特别感兴趣,听课时眼睛一眨也不眨,在读《可爱的鼠小弟》时,她对绘本喜爱得着迷,眯着眼睛,笑咧了嘴。但她还没有交过一张绘画作品和一个续编的故事,顾舟群也并不指望她能回家去复述故事,画画续编故事。可是一段日子过去了,在师生共讲《小熊的哈欠》时,她竟交出了第一幅作品。从图片的内容看出,她完全听懂了故事,图片中出现了小老鼠的家、蜜蜂的家、小兔子的家、狐狸的家。她妈妈在图片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我难忘的一天,放学了,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主动和我说话了,还有头有尾地给我讲了《小熊的哈欠》的故事,我一边骑,她一边讲,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顾舟群为一个生命的蜕变惊呆了。她收到意想不到的果实。靠敏锐发现,咬住契机,系列跟进——以绘本故事为抓

手,引来奇异兴趣,叩动求知暗门,凝聚散乱精神,唤醒沉睡巨人,长久压抑在心灵深处的表现欲和创造欲,终于被激活了,丫丫第一次获得了生命的尊荣感和幸福感,扬起了从儿童到少年开始起航的第一叶风帆,真乃踏破铁鞋寻秘法,终究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啊!       顾舟群连忙在全班正式表扬了丫丫,并在全体同学的掌声里,给她的作品颁发了奖状。丫丫亮晶晶的眼睛涌出泪花。这是她生平得到的第一张奖状啊。从此,她的兴趣完全被激发起来了。每节绘本阅读课她听得更认真了,每次画画续编故事完成得都很好。三个月过去了,她的改变越来越大,逐渐每天一首儿歌她都能熟练地背出来,语文书上的课文每篇都能背出来,每一个生字都能默写出来,在月质量调研中她得了71分,一个学期下来,她已能熟练地背出上百首儿歌。在2007年4月顾老师的爱人因车祸去世的日子里,丫丫的妈妈比任何人都着急,一次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又一次次发来短信希望顾老师振作起来。她说,丫丫不能没有顾老师,因为她不希望丫丫和她哥哥一样——丫丫的哥哥,和她一样的测试成绩为零。可是六年过去了,她哥哥还是一句话也不说,毕业测试成绩依旧是零分。现在只好休学在家。

踐行新教育,向幸福出發            —2022年生命敘事

   时光总在不经意中流逝,悄悄地,新教育就如同那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睢宁大地,吹绿了我的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与新教育结识已有2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理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通过2年多的行动,我在践行新教育的路途中,不断收获幸福。        年年岁岁花相似。践行新教育的路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相似,然而回首2022年我的教育职业生涯,也有与以往不同之处。       一、班级管理有“新”招       1.创设多种激励机制

                                               朱丹丹

   暑假开学之后,我送给班里孩子们的第一份“见面礼”就是定制的心愿存折。根据班会民主协商规定:每次上课积极发言者可视情况获得不同数量的印章;每次听写生字或词语全部正确者可得印章;每次班级或学校活动积极参加者可得印章;每次单元测试成绩优秀的可得印章,只要积攒够一页就可兑换一次奖励。在这种激励制度下,孩子们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全班上下形成良性竞争,每个人都想拥有印章,因为心愿存折是班级特有的,更容易让他们获得自豪感。那一学期的期末,孩子们拿着用积攒的印章换来的各种奖励,他们的脸上的笑容是最满足的。

   2.建立学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源于我暑假读的一本书——《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的作者梅洪建老师是一位资深的一线班主任,他向我们传达了三种观点:一、我们其实做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在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作用其实没那么大;三、改变一个孩子没那么容易。然而,这不代表我们

可以不作为,没有很大的作用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恰恰相反,只有在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许多方面无法有作为之后,才能清楚明白哪些工作值得自己投入智慧与情感。否则,累死累活之后,只能徒增悲哀。在学校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角色,要做保姆,做侦探,做法官,做知心姐姐……两操、路队、就餐情况,时时需要在场;纪律、卫生、心理状态,种种需要牵挂;师生、生生、家校关系,样样需要协调……“忙”几乎成为所有班主任的生活常态。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比起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在教育中,我该做什么,比我能做什么重要的多,找到我该做的事,是避免瞎忙的关键。班级是一个大平台,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如果学生是一粒种子,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做一片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土地,而不是以一棵树的形象站在那里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长。所以我建立学生自治制度,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自己管理班级,作为班主任只是引路人,当他们在管理班级时遇到问题时及时点拨,给予适当的建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有约束力的班规是每个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我把此项任务交给孩子们,让小小的主人们大显身手,登上管理的至高台。除了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这些班干部之外,我还设立了很多特殊的职位:“护花使者”负责养护班级的绿植,定期浇水、施肥;“光明使者”负责开关教室的吊灯;“门窗天使”则负责每天放学后关窗关门……每位同学都是教室的主人,都有各自的职责。

      二、完美教室有“新”意
      1.阵阵书香促成长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名语文老师,我也深知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阅读。
新学期开始,我让孩子们坚持读书打卡,直到今天孩子们每天都还在坚持,每个月都评选阅读之星,大大加大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另外我将班级图书角重新布置,放置上绿植,贴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并且共同制定了新的图书阅读规章,规定图书角谁的书最多,谁就可以拥有图书角的命名权;借阅的图书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成为图书角的“VIP客户”,享受延长借阅时间、可以同时借2本书等福利。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图书充盈到图书角,我还为他们购买了一部分推荐阅读的书,并且承诺:每次语文成绩较大的同学可自行挑选其中一本书作为奖励。就这样,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我也绞尽脑汁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有时孩子们找我交流读过的书籍,竟能把我问的哑口无言,看来我也不能落后呀,我也得多读书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呀!这学期结束,我翻看了一下班级的阅读打卡记录表,真是大吃一惊,班上的“小书迷”王梓嘉同学一学期竟然阅读了30多本图书,就连之前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都能完整地读完5本书籍。
      阅读不但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让我看到很多孩子身上朝气蓬勃熠熠生辉的精神品质。我想,教会孩子阅读,让孩子自主阅读,是我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2.仪式庆典伴梦行       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学校文化一旦走向成熟完善,都会拥有美妙优雅的仪式、节日和庆典。它们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活标本,也是学校生命中最值得关注的重要时刻。”我一直关注生活中的重要节点。        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这一天我们不上新课!孩子们会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皮,在班上给自己的新书包书皮,并画上可爱的图案,我们会评选出“最佳书皮”“最具创意书皮”等,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手忙脚乱渐渐得心应手,在包书皮中也明白了要爱护书籍的道理。       如果说包书皮是开学的第一场仪式,那定目标便是最重要的仪式了。打开崭新的书本,孩子们会沉浸在对新知识的期待中,往往开学前几周学习比较认真,越往后会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要求每个孩子在新课本的第一页上写下自己本学期的目标及加油鼓劲的话,每天翻开课本就能看到自己定的目标,不断朝目标努力。       每一个重大的节日也有相应的活动。母亲节为妈妈做饭;劳动节寻找身边的劳动者;国庆节与国旗合影;教师节感谢师恩……       仪式感还体现在每一次的奖状中。凡是有获奖的同学,我都会单独为他们拍一张照片,并上传到家长群相册中,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喜悦,享受成功。

一个个仪式就是一场场内涵丰富的活动,是一次次意义深远的庆典,是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日子,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个人成长有“新”得
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践行新教育,也让我收获幸福,更让我相信:只要上路终会遇上庆典!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开花的梦想。我愿扎根田野,守住自己的教室,守住和新教育实验相伴的每一个日子,守住经历岁月的风霜和洗礼之后,对教育的理解和心里的呼唤,和孩子们一同书写生命的传奇。我深深的知道:只有满怀坚定的信念,朝向美好;只有坚实的踏着每一步,扎根教室,这一只只萤火虫,才能在“书香”的滋养下,“阳光”的温暖下,“雨露”的滋润下,熠熠发光。  

震撼生命成長

敖雙英的故事

    湖南省桃源县茶安铺镇大山里小学教师敖双英,那一年接连十个月没发工资,政府交给每个老师一张两千元的白条,让他们向学生家长收农业税“讨薪”。家长不但不给,还指着她的鼻子骂。重男轻女的山民丈夫不顺就喝酒,喝醉就打人……2000年,委屈伤心至极的她离开了家乡,到广东汕头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打工。然而,独在异乡,思念幼女和老迈的父母,倍感孤苦。三年后得知家乡老师能按时领到工资时,她即返回了家乡。但她依然没有得到幸福,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对教师职业丧失了最初的热情,只想做一份工作,拿应得报酬。她心如枯井,觉得自己行走在无边无际的暗夜里:向往光明,却看不到光明所在;渴望幸福,却觉得幸福远隔重重关山……
  2007年,她从教的第十五个年头,听从一位要好网友的建议,她参加了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彻底被震撼了。那一节节探求理想课堂精妙的课,那一个个关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话,更有那运城新教育人的亮丽风采,令她心潮激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她要用智慧和行动创造真正的幸福。

   会后,她立即开始了寻梦之旅。月收入虽不足两千元,但她倾其所有“武装”教室。积沙成塔地攒了六年,如今她的教室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三千多册经典童书、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台式电脑、手提电脑、网络、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扫描仪、塑封机、打印机……为了打造完美教室,她甚至有段时间吃住、生活在教室,完全改变了行走方式的敖双英,有声有色演绎了新教育人的动人一幕……

编辑:朱丹丹
路过点个小红心吧!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