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纪念专栏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纪念专栏

北京大学日语系友会

编者按

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中日两国政府签订恢复邦交的协议之后,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五十年来,北京大学日语专业的系友们,为中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倾心竭力,奉献出了各自的力量。在中日关系正常化五十周年到来之际,北大系友会为此举办《纪念专栏》,以展示日语系友们的回忆、纪念文章及诗词、书法。很多系友纷纷发来稿件,甚至不顾年迈和身患重病,令人十分感动。感谢广大系友们的一贯支持!为投稿系友们的精彩作品点赞!
在中日关系面临困难之际,北大系友会将一如既往,不忘两国复交时的初心,为改善中日关系,发挥民间的积极推动作用!

目录

1. 张泉:寄语
2. 许同茂:企业诊断
一一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一项成功范例
3. 张晶:东瀛八年的记者生涯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编委会

寄语

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之际,作为73年进入北大日语专业的学生,我感慨这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两国相互依存、深度交融,各领域已朝更广度、更深度的方向迈进。我们应不遗余力地铭记历史、镜鉴启示,在各自不同岗位上更加密切人文交流、踊跃投身和传承两国各方面合作,为中日友好补充新鲜血液,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地发展友好事业。
张泉

企业诊断
——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一项成功范例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1978年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一年,党中央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中国的大门从此打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作为近邻的日本,当然也十分看好中国这块新兴的投资热土,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又恰值中日两国业已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因此中日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迅猛升温,短时间内日本成了我国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

 当人们回顾和谈及中日间经贸合作时,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政府对华的资金援助(ODA),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初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资金援助国,其数额始终占中国接受外国资金援助总额的50%以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利用这些长期、低息贷款,进行了机场、码头、铁路、通讯、电站、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资金合作也成为了日中友好合作的一个象征。
但从宏观经济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除了建设资金短缺外,制约经济发展的更大难题是:二十余万的现有大中型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何对这些现有企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发展国民经济最为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为此国务院曾作出了《关于对现有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的决定》,明确指出“今后扩大再生产,主要应该依靠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并为此决定在国家经委内,组建“技术改造局”,统筹和推进该项工作。朱镕基同志担任了技术改造局的首任局长,升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后,仍长期主管此项工作。
日本最先察觉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动向,率先提出,愿意在现有企业的改造上提供帮助与合作。1980年,日本经团联会长土光敏夫、日中经济协会会长稻山嘉宽、日本通产省事务次官矢野俊比古等先后访华,在拜会国家经委领导时,均表示了愿协助中国现有企业进行改造的意向,并具体商谈了实施方案。1981年6月,国家经委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请日本专家协助我国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请示报告》,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委与日本通产省达成了有关诊断合作的具体协议。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双方这一新的合作方式,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日方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每年派遣专家来华,协助我国企业进行诊断,提出改造、改善、提升的具体方案。该项合作整整持续了20年,中日双方共商定诊断项目345个,日本先后派出诊断团组577个、诊断专家2678人次,我国企业派出赴日考察团组180个、赴日实习、培训人员约1000人次。
 日本专家对企业进行诊断的特点是: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规章规程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因此对诊断企业,日本专家基本上都能够提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改造方案。同时,在大量的现场交流中,日本专家也会随时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如上海玻璃瓶厂,产品作为出口包装很难合格,因为瓶底总有“鸡爪印”。工厂技术人员在现场同日本专家一交流,专家认为是成型模具太厚、散热不快,经过实验后,很快解决了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石家庄人造板厂胶合板干燥要4个小时,经日本专家改变胶的配方后,40分钟就可以完成干燥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企业管理方面,苏州电视机厂根据诊断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一年里就产生了400万元的经济效益。诊断后,通过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大大改善和提高了我国企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批企业,如上海电动工具、济南一机床、无锡仪表阀门等等,诊断后均成为了行业的排头兵。
   1986年6月,国家经委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次企业诊断工作会议,日本有关方面人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时任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同志亲自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朱镕基同志提出:要认真推广《诊断、引进、改造》这一模式,把中日合作诊断企业工作长期持续地进行下去。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企业诊断的模式,使双方的合作能够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希望推广天津津华无线电厂的经验,把《诊断、引进、改造》的模式,发展为《诊断、引进、改造、合营》的模式。此次座谈会后,中日双方进一步合资、合营的企业逐年增多,企业诊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1年、诊断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已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百忙之中为《中日合作诊断企业10年成果汇编》题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科学,开展企业诊断活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五十周年,日本协助中国进行企业诊断的友好合作,也已成为几十年前的历史。改革开放之初,本人调入国家经委工作,有幸参与了中日合作诊断企业的全过程,结识了众多的日本朋友。虽然他们大都年事已高,一部分日本朋友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诊断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闲暇时与工友们畅所欲言、开怀痛饮的欢乐情景,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企业诊断”是中日经济合作中一项成功的范例,它似一朵不大、但雪白的浪花,融入到了中日友好事业的长河之中。

1984年1月江西省企业诊断考察团赴日参观学习

   63级 许同茂
                                       2022年7月

东瀛八年的记者生涯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1994年9月,我们夫妇正式赴东京开始了记者生涯。八年的时间,我们的足迹遍及全日本各都、道、府、县。我们走访过各级政府,采访过众多大、中、小企业、也专门 采访过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到过农村,鱼場、老年公寓……不仅有机会接触到了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更有机会结交日本普通民众。我深感日本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功的经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训。我们的工作得到许多日本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一些不相识的日本人,通过阅读我们的文章,成了朋友。例如编写《中国科技记者笔下的日本尖端科技实力》一书的永井先生,他不但订了科技日报的中文原版,坚持认真阅读,还从我们刊登在科技日报的文章中,选出了自己喜爱的部分,译成日文以我们名义出版。

这八年,中日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小故事。

 记得我们刚到任不久,就接到国内领导下达的紧急任务。收集日本方面对邓小平发表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日方反响。要在科技日报上要迅速的进行报道。

开始我们不知从何下手,后来我想到了立即与日本各大媒体建立联系,得到他们的信息和帮助。于是我们向日本各大媒体,包括日本的国家通讯社共同社、NHK电视台、东京电视台、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刊工业新闻……等13家媒体用传真发出了正式邀请函。首先通告《科技日报记者站》正式运营。决定于在本站举行“关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研讨会”。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由于这是中国人一个新的记者站,第一次联络,各媒体都十分重视,13家媒体悉数出席。有的派来副社长,有的派科技经济部门的负责人,有的是科主管科技经济新闻的记者。他们本着日本白领们的严肃认真态度,积极发言。很多人介绍了过去日本从战争废墟上站起来科学技术起的关键作用,更多人介绍了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追求创新在关键产业发挥的巨大威力。他们普遍认为,科技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邓小平的理论对中国发展必然会有意义重大。我们一边记录一边提问,还做了录音、录像。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的报道任务得以圆满完成,我们写出的报道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并获得了报社年度的新闻奖。

   另外,我们记者站独创的中文学习俱乐部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故事。曾担任日本科技厅动力燃料事务所驻北京办事处首位特派员宗野太郎,是我们在北京时就认识的朋友,他说,他们有十几个先后从中国回国曾常驻中国的同事,都担心好不容易学会的中文,回国后长期不用就忘掉了。于是我们就经常约他们到记者站来做客,练习说中国话。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我们的采访不仅重视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他们的失败教训也十分重视。1999年,日本原子能领域发生两起重大事故,同年宇宙航天领域第八号H2火箭发射失败,日本媒体说日本的宇航事业将被推迟20年。此外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新干线隧道里不断的发生水泥块坠落事件,仅山阳线就有四万多余处潜在的危险,车窗玻璃破损更换1477次,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就干脆就变成了一个不定期的中文学习小组,总共十几个人,分别来自外务省,通产省,农林水产省、科技厅个……。他们多是年轻的公务员,按不成文的规定进了这个门都必须讲中文,他们都轻松的天南地北地用中文聊天,他们戏称其为“中文俱乐部”。这对我们作为记者自然是求之不得的获取更多信息的重要渠道。这项活动一直坚持到我们离任,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收获很大。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专栏 

第三期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原文部省大臣兼科技厅长官有马方朗。他在综合论述了各种问题的同时,特别强调“蚁穴可溃千里之堤”。这些事故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细节上,工作马虎造成。最好的证明就是十月份发生的京都大停电事故。事故就是变电所工人检查完了变电器后,有一棵电线没接上就合闸了,结果造成了大面积停电。新干线隧道落石也不是什么大工程,主要是工作严谨问题。过去,日本技术工人培训十分严格,工人素质很高,因此事故很少。现在教育素质降低,终身雇佣制逐渐被打破,工人经常转行。越来越朝美国方式转化。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量的减员,实行外部加工代理制,这些都是教训。我们从采访当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期望这些报导会对我国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综上所述,日本八年的记者生涯让我们尝试了用日语作为工具,为两国交流起到桥梁作用。如今正值中日恢复邦交五十年之际,曾经为两国友好做出努力的我们也愿为今后两国交流继续添砖加瓦。

  1964级张晶

《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专栏》第三期
编委会
顾问:李孙华、张可喜
组长:林江东
副组长:张泉、王利
成员:姜占国、李凡荣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