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福寿康《每周行业快讯》第 92期

07/13

2024

主办 | 福寿康集团政府合作部   

每周行业快讯    

[ 2024年7月 总第92期 ]

2024年7月
总第92期

内部刊物 请勿转发

创刊宗旨
追踪行业动态
研究发展趋势
搜集价值信息
提供决策参考

创刊宗旨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总策划: 赵一洪
主    编: 刘海涛
编    辑: 张    晶                      

 目录
政策导向篇……P01
行业动态篇……P23

政策导向 | P1

  总第92期

政策导向篇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核心提要】近日,记者专访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就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未来养老工作将围绕哪些重点展开,老年人又将有怎样的获得感等,全面地了解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据介绍,本市将着力发展专业养老、普惠养老、智慧养老、温度养老、阳光养老,为首都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提供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1、【形势】本市预计2031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老有所养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也是涉及每一位老年人、每一个家庭的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

政策导向 | P2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深度专访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如何构建+完善北京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导向 | P3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本市老年人口还将持续增长。按现有人口结构推算,预计到“十五五”初期(2026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2031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2022年以来,我们全面梳理了养老工作的思路、政策、机制、措施。针对养老政策碎片化、养老服务供需错配、服务网络不集成、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转变理念、优化政策、完善机制、发展产业,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2、【探索】构建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过去一年,北京养老服务工作做了哪些探索?

政策导向 | P4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郭汉桥:我们针对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1%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这一实际情况,发布了北京市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成果。一年来,我们组织59个街道、72个点位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服务模式。参与试点推广的30多家市场主体,累计签约长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接近1400单,相当于建设了一批轻资产、低成本运营,提供实体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的社区“虚拟养老院”,有效解决了1000多个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问题。在系统总结试点探索和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及居家养老网络、养老助餐、人才队伍、失能失智照护、为老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等“1+6”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
    记者:构建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郭汉桥:总体思路是以“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来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政策导向 | P5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构建完善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具体指什么?
    郭汉桥:“一清单”,是根据街道(乡镇)辖区内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组织各类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设计形成一整套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清单,具体包括服务项目、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与供给价格等。总的设计思路是对应需求侧,从供给侧明确失能照护、康复护理、助餐助浴、医养结合等7大类158项专业化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这些服务由谁提供、怎么提供。
     “一平台”,是指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建设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综合体。以综合体为区域养老服务枢纽,整合辖区各类涉老服务市场主体,搭建具备供需对接、服务商管理、服务调度和质量控制等功能的综合运营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组织化程度。从用户端看,老年人可

政策导向 | P6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以通过电话预约、网络下单、到店预订、入户开单等方式,提出养老服务需求。从运营管理端看,依托综合体组织各类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普惠型、专业化养老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实时响应。
     “一张网”,是指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助浴陪诊、家政维修、康复护理等各类专业养老服务商,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实体运营商、机构运营商、驿站运营商、加盟服务商“四商”组网运行、并网“发电”、联网“供电”的服务供给格局。
     记者:本市从哪些方面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郭汉桥:我们从布局设施群、打造综合体、整合服务网、搭建云平台和构建双闭环五个方面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导向 | P7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记者:如何布局养老服务设施群?综合体应具备哪些功能?
     郭汉桥:我们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以空间换服务”的思路,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实现“老老人”在哪里,设施供给在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
      主要布局方式有三种:一是转型升级。支持政府无偿提供设施的养老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设施。今年布局建设的10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就有74处是转型升级的设施。二是配套新建。原则上,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应用于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0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利用新建配套养老设施建设的有18处。三是整合设置。对于不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通过嵌入式机构、面积较大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多点设施组合设置。
     打造综合体是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第二

政策导向 | P8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总体上应具备两类六项功能,即具备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心理服务等基础服务功能,以及志愿服务、疾病筛查、公益宣传等拓展服务功能。
     记者: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是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课题,具体做法有哪些?
     郭汉桥:我们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必须整合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物业家政公司等各类为老资源,形成功能多元、服务集成的供给网络。具体来说包括主体整合、驿站整合和服务整合。总体思路是打造综合体,做实养老服务联合体,构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专业服务商”共生发展的养老服务生态圈,以此改变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动力车组”,实现多元化供给、差异化匹配、可持续运营。
    记者:搭建云平台有何进展,包含哪些功能?
    郭汉桥: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预计近期上线。综合调度云平台主要包括

政策导向 | P9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供需对接、商户管理、服务调度、质量监管四大功能。同时,区域养老服务调度云平台,还与北京养老服务网和小程序无缝集成,实现服务内容、服务订单、服务评价数据实时共享。
     记者:什么是双闭环?为什么要构建双闭环?
     郭汉桥:双闭环包括服务闭环和管理闭环,构建双闭环是为了抓监管、保质量。服务闭环需要依托区域养老服务调度云平台,以服务需求工单为牵引,对于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归集的服务需求,建立生成订单、接单、抢单、派单、转介服务、服务评价链条化运行闭环,最大限度方便老人及家属。管理闭环则要求建立运营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政府公共养老设施承接主体和驿站运营主体的筛选、准入和退出管理,将服务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运营主体、专业服务商的核心衡量指标,对评估不合格的依照运营协议规定解除合作协议,全面加强服务商及综合体运营方的考核管理。

政策导向 | P10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记者:以上模式,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既是市场化养老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也是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一体化发展的普惠供给模式?
     郭汉桥:没错。从G(政府)端看,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系统架构,重点是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依托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驿站网络和专业服务商,共同补齐居家服务这最后一块拼图,打通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入户上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从B(市场)端看,通过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揽子解决需求太分散、主体不集约、服务不集成、人才无支撑、财务不可持续的问题。从C(用户)端看,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可依托这一供给体系与网络,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获取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从试点实践情况看,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可持续运营基本实现。
   3、【发展】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创新完善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导向 | P11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记者:在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您认为关键和核心是什么?
     郭汉桥:养老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基于上述探索与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就是要坚持有为政府。发展养老事业产业,政府职责应当聚焦抓方向、兜底线、搭平台、给支持、管秩序,在做好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基础上,重点围绕政策供给、产业布局、设施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有所作为,发展普惠养老。
     政策供给方面,加强政策保障与支持,通过调整优化政府补贴结构、补贴方式和补贴方向,以发挥有限财政补贴的杠杆效应来撬动整体养老服务市场。产业布局方面,围绕失能照护、医养康养、康复辅具、适老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主体产业、关联产业和衍生产业,一体化发展覆盖“产、学、研、销、用”上下游产业链。设施建设

政策导向 | P12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方面,在确保空间布局合理、交付设施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由政府无偿提供设施,帮助市场主体从重资产运营中解脱出来。行业监管方面,聚焦安全质量和行业发展秩序,完善源头监管、过程监管、绩效监管机制,实现良规善治。
     记者:什么是“有效市场”?普惠养老服务如何兼顾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
    郭汉桥:我们要坚持有效市场,有效市场应当是有效益、高效率、可持续的市场。普惠养老服务兼具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有别于补缺型的兜底保障服务和市场化的高端服务。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不能忽视养老服务公益属性来找商业模式,也不能忽视养老服务供给的市场规律来强调普惠。普惠养老服务只能是基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找到养老服务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平衡点来实现。
具体来说,要注重发挥鲶鱼效应。通过培育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头部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注重按市场规律办

政策导向 | P13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要素供需匹配的有效性,推动市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养老服务市场,丰富产品与服务供给。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帮助企业轻资产低成本运营基础上,以快捷高效供需对接和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保证规模效益,以成熟的商业模式保障财务可持续。
     记者:养老服务碎片化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打造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时,如何坚持系统观念?
      郭汉桥:系统观念要求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首先,政策要系统设计,加强涉老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同步设计、一体实施支持型、发展型、监管型政策,追求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出现政策碎片化和“玻璃门”“旋转门”现象。其次,平台要系统集成,北京养老服务网、区域养老服务调度云平台、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类为老服务信息平台要一体设计、系统开发,有序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整体提质增效。第

政策导向 | P14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三,网络也要系统布局,从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整合联网,以及专业服务商的统筹招募,都要整体规划、无缝衔接、动态管理,才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最大限度发挥服务效能。

【核心提要】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称《通知》)。这是自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来,又一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文件。最新发布的《通知》提出,从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畅通银发经济领域人才发展空间、强化银发经济领域岗位认同等八个方面,统筹用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银发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告诉记者:“我觉得它(通知)系统地梳理了制约(银发经济技能)人才发展的几个主要障碍,分别从8个方面提出

政策导向 | P15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政策导向 | P16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了应对政策,比如在人才的培养、职业生涯发展,权利保障、支持自主创新等方面,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提出了综合的促进政策,还是非常全面的。”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老龄产业在多个方面产生重大需求,例如,老龄健康方面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疗卫生、安宁疗护等;老龄用品与制造方面的适老化产品、康复辅具等;老龄宜居方面的适老化改造、适老化环境与服务等;老龄金融方面的个人老龄金融产品、老龄产业金融支持等。
     但当前,仅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就普遍存在招工难、留人难困境,面临人才数量缺、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弱等现实难题。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副校长郑海风告诉记者,根据调研数据,养老护理员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一方面年龄偏大,第二方面薪酬偏低,学历整体比较低,技能等级也比较低。就现有的人员来说,人员流失率也比较高,技术比较匮乏,专业技

政策导向 | P17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术人员仅占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10%。”郑海风说。
杜鹏也表示,银发经济的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是养老服务一个方面。
     杜鹏说:“从下一步的国家政策来说,对银发经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刚性。比如说我们现在全面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这里边的人才就不仅仅是养老服务这一个方面,还需要能够综合运用IT技术,把数据应用和服务有效对接的专门人才。再往上是创新型人才。银发经济发展是新的业态,需要有新的生产力,结合我们的需要,有一批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不同层次对应着不同的银发经济人才需要。”
    《通知》提出,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引导技工院校主动对接本地区银发经济市场需求,聚焦养老护理、健康照护、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等银发经济急需紧缺职业,及时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培养更多银发经济相关技能人才。
     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不少职业教育院校和技

政策导向 | P18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工院校开设了养老护理学科。郑海风告诉记者,盐城技师学院正在开展数字化智慧养老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发及实践的课题研究,计划明年招生季增设智慧养老专业。
      郑海风介绍说:“我们现有的专业,比如家政服务专业、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这是人社部目前印发的2022年度的专业目录中的专业,跟养老相关的专业其实共有六七个,但是这六七个专业设置中没有数字化智慧养老方面的,我们也准备借这个课题研究,推动数字化智慧养老相关的专业设置,技能鉴定、技能评价工作也应该全部跟上。”
     据介绍,数字化智慧养老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课题研究,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的牵头下,包括盐城技师学院在内,已有二十多家学校加入。郑海风表示,通过课题研究,将明确相关技能人才的行业标准。她介绍说:“我们学校是院校组的组长,还有企业组、机构组。机构是指一些养老机构,要拿出技能人才上岗的岗位标准。如果有国家层面认可的行业标准,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指向

政策导向 | P19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性会更强。”
      养老领域人才缺乏的背后,还存在职业上升通道狭窄的问题。对此,《通知》明确要求拓展银发经济领域人才发展空间,指导银发经济领域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医疗、康复、护理等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医务人员按规定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或职称评审,在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中设立专门赛项。
      安徽省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建设科负责人席从文对中国之声表示,他们正在酝酿出台相关举措,拓宽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成长通道。
“对培训合格人员积极开展技能等级评价,并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将评价结果与薪酬挂钩,进一步拓宽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成长通道。目前,银发经济人才培养仍面临师资力量匮乏、参训人员较少、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席从文说。
      职业上升通道的打造离不开三方面协同发力,即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和职称体系。目前,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开启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

政策导向 | P20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探索,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与医师、护理师、药剂师等职称平行设立。
      杜鹏说:“有些人可能学了这个专业,但是因为职业生涯发展不是很明确,还有可能出现流失的情况。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于职业晋升和人才培养使用的渠道,包括超龄劳动力的使用,都给予了非常明确的支持措施。”
      此外,《通知》还提出支持银发经济领域自主创业。聚焦银发经济前沿领域,开发一批创业项目库;开设银发经济创业孵化专区和基地,对自主创业的重点群体,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杜鹏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关键在于督促落实。
      杜鹏指出:“特别是银发经济落实到养老服务方面的人才,一方面要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渠道,更多的还是应该在他的收入、职业声望方面有一些具体的支持措施。去年年底建立了一大批产教融合的联盟,在这个过程中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的方式,使得这些专业人才到了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导向 | P21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通知》提出,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技高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工作成绩人员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员工积极性。

政策导向 | P22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延伸阅读

【核心提要】各地城市负责人,应具备地方政策的搜集、解读、汇编和运用能力。本文呈现部分城市的政策动态,供大家参考互相学习。

行业动态 | P23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行业动态篇

行业动态 | P24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中的孝道文化传承与发展

【核心提要】现阶段,家庭照护和社区居家照护是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的两大核心内容,两者相辅相成,赋能家庭形成有弹性的照护安排。其中,情感纽带在当前家庭照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以代际类差秩序为前提的孝道刚性约束已被打破,继而凸显出社区居家照护的补充性和保障性意义。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式老年照护体系?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老龄化与社会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聚焦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共同体的情感价值和资源聚合优势,从多个角度论述推动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意义。
 
      问题的提出:老年照护的文化之重
     家庭照护和社区居家照护是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的两大核心内容,两者相辅相成赋能家庭形成有弹性的照护安排。从老龄研究的角度来看,文化不仅在个体和群体层面上影响我们对待老年人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方

行业动态 | P25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式,影响我们对老年照护服务的理解和认知,更在制度层面上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本文重点探讨家庭照护和社区居家照护对传统孝道文化进行了怎样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对于孝道文化做出了哪些新拓展?进而更进一步思考传统孝道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资源对于推动当代老年照护的贡献。
     家庭照护中的孝道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孝道的内容与层次
     对于孝道的认知和认同首先且主要发生在家庭代际关系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对中国民众日常生活影响最为直接的“孝”是一个实践性很强,但同时也非常窄化的概念,主要呈现为对“孝亲”内容和程度的一套具体的规范。在日常言行举止、家庭财富的传承与分配以及家庭居住安排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能体现德性层次的行动标准。

行业动态 | P26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二)孝的实现机制:情感纽带与类差秩序
     传统的孝道文化之所以能够保障老年人从家庭获得包含照护在内的养老资源,主要根源于两套相互作用的伦理机制:其一是情感纽带,其二是类差秩序。
      在中国自在的文化语境中,“老”作为一种类别和等级差序概念,并不是简单的年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伦理关系表达,与代际角色、辈分和资历等相关,具有动态性和阶序性,形成了类似年龄分级的社会机制,并通过(结构性的)角色分配和社会化过程,使得个体获得相应的权利、义务、个体价值和社会资源。
    相比起情感纽带,“伦”的等级差序因其与父权、家族权威等有紧密联系,在现代化进程中饱受诟病,对其养老价值的挖掘也略显欠缺。不少学者都指出,现代家庭的孝道行为越来越突出情感纽带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成员的对等关系和亲密情感,代际互动愈发体现出平等互惠等共赢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情感纽带,个体对于父母权威关系

行业动态 | P27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的认可更能为孝道行为提供更加持久的约束力,尤其在社会养老压力激增、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代际交往不足且关系失衡的背景下,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升老年人的价值和地位,对于强化孝道责任,弘扬孝行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三)现代孝道的拆解与重组
    现代以来,“养老”很难再被看作一项一体化的任务来完成。这一方面由于现代家庭的结构和形态难以维系既往的养老功能,养老的主体发生外溢;另一方面,养老的内容也伴随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拓展和细化。孝道的“拆解”与“重组”是养老责任观变迁、养老产业逐步建立以及老年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养老责任观的根本性转变。老年照护不仅是家庭对于衰老的长者的侍奉善终,也是国家社会对公民和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老年照护的具体安排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和老年人身上因情境和需要而异,具有相对灵活和弹性的重组和实践方式。

行业动态 | P28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第二,消费社会的兴起。养老产业和服务业细分让“孝道”被具体化为实体产品和无形服务,并藉由消费行为获得道德意涵。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打破了金钱与亲情的对立关系,一些产品和品牌开始被赋予孝老属性和情感符号,推动了孝道文化的再造。
      第三,照料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老年照护与健康的关系愈发密切,逐步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制度保障和人才队伍。由专业人士提供的专业化照料服务不仅被一些家庭看作是比子女亲力亲为更好、更优质的照料手段,进一步推动了孝行由整体性向各种细分维度的拆解。
     社区居家照护中的孝道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前对于社会化老年照护的探讨大多以现代化进程中孝道观念嬗变和家庭养老能力式微为前提,即孝道衰落导致社会化照护兴起。社会化照护制度因而常被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被从时代传承中割裂开来。然而事实上,我国在历史上就曾有过大量社会化照护的实践,是情感纽带与类差秩序的双重

行业动态 | P29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作用机制下,孝道由家及国的具体例证。时至今日,发展中国式社区居家照护,既要充分挖掘传统孝道中有关“养老共同体”的文化资源,更要敏锐地捕捉数智技术为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拓展孝道内涵和实践。
    (一)传统孝道中的社会化照护
     由家庭内部相对“窄化”的孝亲实践,向外拓展为社会层面的敬老助老,最广为人知的转化路径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历史上有大量关于“社会化养老”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其中,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宗族式社区养老尤其体现了伦理共同体的思想。其运行模式有两项重要的创造性转化,一是养老责任主体的扩大化,二是养老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调动和分配。
   (二)现代社区养老共同体:情感塑造与资源聚合
     在过去二十余年里,“社区”在中国老年照顾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成为家庭、社会、国家的汇集点、结合部和妥协点。中国式的“社区”在构建

行业动态 | P30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老年照护模式中既是一个具有行政力量的行动主体,也是照护服务实际发生的空间和资源聚合的平台,更是巩固情感纽带的伦理场域。
     第一,地域属性。社区作为老年照护服务的空间载体,是老年健康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的实际发生场域。由于社区内部人口集中度高,降低了上门服务的时间、距离成本,有助于整合碎片化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效率。
     第二,行政属性。社区是组织养老服务的协调主体,承载着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介质功能,具有多向沟通的便利性以及统筹管理的合法合理性。
     第三,伦理属性。社区是居民养老的伦理共同体,具有亲属互助、邻里交往、熟人关爱、成员义务等相互连带的原初共同体意涵。
   (三)数智技术对孝道文化的新拓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探索构建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提供更多的契机,不仅在工具和技术

行业动态 | P31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层面丰富了照护的内容、方式和手段,还在深层次的价值层面与中国的孝道文化发生新的互动,重新诠释和形塑孝道观念和孝道实践。
      第一,数智技术丰富了现代家庭的孝道实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始主动接入智能化、数字化的设备,接受了以“技术”为依托的关爱作为一种新型的孝道表达方式。
      第二,数智技术通过构建“虚拟亲密”丰富了现代家庭的孝道表达。
     第三,智慧养老平台的开发和引入,有利于养老资源的“云整合”,进一步巩固社区养老共同体。
   
      结论和讨论
    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相互形塑,共同影响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孝道文化为切入点,分别从家庭照护和社会化照护两个方面梳理挖掘传统孝道文化中有关老年照护的内容安排、实践规范、制度设计等,进而为当下家庭照护和社区居家照护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源。

行业动态 | P32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从家庭照护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体化进程不断加剧,家庭成员的个体理性逐步彰显,突出表现为对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关注,老年人能从家庭得到多少照护越来越取决于代际之间的情感互动。
     正因为家庭照护的刚性约束正在不断被突破,社区居家照护的保障性意义得以凸显。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数智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显露出其在照护需求响应、资源供需对接、云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强大的应用潜力,重新诠释、形塑和拓展了新时代孝道观念和孝道实践。
     孝道文化传统为探索“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提供了丰沛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具体的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了基本的理念构型。未来应当继续围绕家庭和社区这两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展开深入研究,尤其是关注乡土社会中家庭和社区的文化价值,以推动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的发展完善。
   原文刊载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01期

行业动态 | P33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在联盟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表示联盟成立对上海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助推城市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大学将紧扣健康老龄化这一关键目标,发挥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整合政、金、产、学、研、医多方资源,做好老年健康及养老服务紧缺人才的培养供给,以探索建设老年健康学学科为抓手,以创新实践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落脚点,力争形成特色鲜明、美美与共,可复制、可落

老年健康学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联盟再沪成立

【核心提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6月28日,上海大学医学院发起成立“老年健康学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联盟”,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护航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行业动态 | P34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地的“上大方案”。
     上海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斌详细介绍了联盟成立的背景意义、筹备过程、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他表示,联盟将按照“学科化思维、体系化设计、整合式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动要素融合,探索建设“老年健康学”新兴学科,积极推进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及一体化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联盟的成立是跨学科、跨行业合作的新里程碑,是对老龄化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实践。展望未来,葛均波院士表示,联盟要注重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要注重推广智能技术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实现精准管理和个性化服务。要注重人才培养,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陆韬宏指出,一是加大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鼓励跨学科交叉合作,

行业动态 | P35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探索科技赋能医养康养新模式,依托上海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大方案”。
       联盟战略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董克用表示, “联盟紧紧抓住‘老年健康学’及‘居家养老’两个关键点,是上海大学极具远见的一个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化、数字化以及医学服务、互联网等方式,解决居家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希望通过自己对养老金融领域的研究来助力联盟的发展。”
       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张雁灵表示,“希望联盟能加强合作,从专业的角度探讨解决居家养老中的创新服务模式、家庭和社区作用的有效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
      为支持联盟长远发展和鼓励更多创新研究,成立大会上还举行了基金捐赠仪式。上海一丹志学医

行业动态 | P36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赠人民币1500万元设立上海大学老年健康与居家养老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南通安体体育康复中心捐赠人民币200万元设立上海大学南通安体老年健康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海霞、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党委书记陆小鹏的共同见证下,上海一丹志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张立民总经理和南通安体体育康复医院蔡明华院长代表捐赠方将支票赠予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陈然秘书长代表基金会接受了捐赠。
      在与会者的共同见证下,老年健康学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现场,主办方还为27家联盟成员单位和首批产研融合科研机构授牌;举行了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产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的聘任仪式。同步,还举行了“老年健康与居家养老融合服务综合试验区”发布仪式,联盟将在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设立首个试点区,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老年健康学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联盟的成

行业动态 | P37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立,是上海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今后,联盟将着力打造一个集科研、教育、实践于一体的产教研融合平台,共同描绘老年健康服务的新蓝图,为建设健康上海、打造国际老年友好城市作出贡献。

行业动态 | P38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科技产品正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伙伴”
      “在中国,科技产品正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伙伴”, 法国《南方电讯报》近日报道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年人。该报聚焦日前举办的2024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老博会”),报道称,展台上那些能够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的发明令前来观展的退休老人惊叹不已。

外媒关注:中国“老有所养”遇上“科技赋能”

【核心提要】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模式正在为老人、机构提供实时、高效和低成本的服务。当“老有所养”遇上“科技赋能”,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吸引外媒广泛关注。

行业动态 | P39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法新社报道称,在本届上海老博会上,区别于传统的养老模式,许多参展商展示了通过技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方案。例如,一家上海老年食堂运营商展示的餐盘实际是一个监测器:餐盘上嵌有芯片,可以识别上面的食物;结账时,收银处会读取芯片,并立即提供一份营养报告,其中包括食物的卡路里计数和主要营养成分,从而减轻服务人员和医疗保健工作者的工作量。此外,理疗机器人、自动爬楼机等各种智慧养老产品的展台前也围满了老年人。一名73岁的老人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许多新技术,包括使用智能手机,“如果老人能够使用智能技术,生活就更方便了”。
     近年来,在中国,“人工智能+养老”技术创新越来越多,应用场景日益广泛。
英国《卫报》指出,科技是近年来中国养老照料的一大亮点。技术驱动的养老护理是现有护理保障资源的有益补充。
     积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今年1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

行业动态 | P40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对此,外媒认为,未来中国将着力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拉美社报道称,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接近3亿,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中国已在人口老龄化中看到了发展银发经济的机遇。报道称,银发经济是旨在让老年人更能安享晚年并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和环境的产业。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约30万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习惯数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阶段,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将有机会推广应用于更多寻常百姓家,智慧经济将成为中国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动态 | P41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不少外媒关注到,中国在努力满足老年人基础居家养老需求的同时,积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埃菲社报道称,《意见》提出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的话称,银发经济覆盖面广,但现阶段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而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针对这样一些产业短板弱项,《意见》结合供给端的发展基础,依据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的需求特征,从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康复辅助器具,到抗衰老、养老金融和老年旅游等高品质服务,再到全社会适老化改造,重点谋划了七大潜力产业。比如,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即主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老年人的生

行业动态 | P42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复、医疗卫生等方面需求,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
     外资陆续加码中国养老市场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其中养老将是获得重大利好的行业之一。”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在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性趋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养老相关产业中。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养老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多措并举,推动“智享养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去年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其中,在养老服务领域,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行业动态 | P43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咨询公司埃森哲在研究报告《2024居家养老平台化生态赋能保险业新机遇》中指出,新一代银发人群代际特征明显,老龄化需求更加多元。其中,约一半60后是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对于数字化和新技术接纳程度高,且更在意生活品质,需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如何在满足老龄群体基本的生存与安全需求之上,更好地帮助其实现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成为实现“高质量养老”的刚需。
     中国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良好发展势头吸引不少外资机构的目光。今年以来,一些外资机构陆续投资中国专业养老公司。例如,近期,德国安联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安联投资入股一家中国新兴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对此,外媒认为,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表现出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看好。
    俄罗斯《独立报》认为,中国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行业动态 | P44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称,中国人口问题是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和消费趋势,将创造新一波投资机会。

行业动态 | P45

  总第92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行业延伸

福寿康集团总部

¤  联系电话 :021-62109588
¤  公司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水电路1388号9/11层
¤ 公司网址 :www.zhaohu365.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