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1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2
3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4
5
一、项目设立背景及捐赠概况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立项开展建设。
根据国家要求,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多元统筹经费,形成合力共建格局:中央财政投入一定经费;积极争取江苏省政府和无锡市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强化与食品、轻工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互利共赢;以国际科技、教育合作平台或重大项目为依托,开展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拓展学科资源,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
2017年10月17日,荣智健先生与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签署协议,捐赠人民币5000万元,设立“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用于支持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一流学科和“未来食品科学中心”的建设。其中2017年到账1000万元,2020年到账2000万元、2021年到账2000万元。
捐赠款项的使用分为两个部分:1.用于两个一流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等5个方面的建设;2.用于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的设备购置等建设。
2018年学校共安排“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7500万元,其中“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资金计划安排1286.45万元。两个一流学科的使用计划分别是:“轻工技术与工程”至善创新团队建设经费584.76万元,学科专项建设经费220万元,合计804.76万元;“食品科学与工程” 至善创新团队建设经费261.69万元,学科专项建设经费220万元,合计481.69万元。2018年年末,所有经费全部按预算使用或超额使用完毕。
2020-2022年学校共安排“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资金4508.78万元,用于“未来食品科学中心”设备购置、实验室配套基础设施、未来食品中试平台建设、企业联合研究平台建设等,为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后期建设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2020年支出1841.88万元,2021年支出
二、经费使用情况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6
7
三、项目建设成效
线”、“细胞培养肉生产线”、“食品大数据高性能服务器集群”、“人工气候室”、“高通量筛选室”、“传统发酵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平台;采购仪器设备经费达4000万元,其中3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种类涵盖生化分析、生物发酵、食品加工、食品感官评测等多个方面,主要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厌氧工作站、微生物发酵反应器、激光粘度仪、LC-MSMS等。
2125.82万元,2022年支出541.07万元。同时,学校投入配套经费4356.91万元,均来自国拨经费,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运行经费,各类设备共计493件(套)。
(一)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建设成效
2.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果丰硕
中心建设期间从知名海内外研究机构引进交叉领域科学家作为相关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包括食品感知神经生物学团队(东京大学)、减数分裂染色体研究团队(东京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食品大数据及风味组学(武汉大学)等,同时整合部分江南大学科研团队,形成8个食品合成生物交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教授。中心现有固定人员33人、15名博士后、14名合作企业研究人员、6名仪器管理及行政人员。其中,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0人,初步形成了在食品合成生物学领域比较完整的拔尖人才师资队伍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优势学科和交叉领域协同创新集群。
1.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
2019年11月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位于江南大学西南角,建筑面积11650平方米。中心发挥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流学科的科技优势,以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组学与大数据技术、食品感知科学、食品风险甄别与安全评价等交叉学科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实现食品组分代谢与营养健康靶向调控技术、细胞与微生物种质资源挖掘改造与工程化技术、食品分子重组重构等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同时,着力构建“食品合成生物学中试实验室”和“食品大数据中心”两个研究平台,为构建多技术体系协同推进未来食品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服务。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已建成“食品合成生物技术中试车间”、“植物蛋白肉智能生产
双击编辑文字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8
9
3.青年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中心建设期间团队教师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陈坚,2021年)、教育部重大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康振,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优青)项目(刘延峰,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周景文,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刘龙,2021年)、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2021年)、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2022年)、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2022年);此外,中心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食品风险甄别与安全评价团队负责人匡华教授2022年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正刊发表题为 “Enantiomer-dependent immunological response to chiral nanoparticles”的研究型论文,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正刊上发表研究型论文。
4.研究生培养成效卓越
近两年中心共培养本科生72人、硕士研究生198人、博士研究生89人,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1人获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心培养了一批在发酵工程和相关学科领
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工程科技人才,毕业生主要流向食品、发酵学科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将持续为学科和行业培养和输出优秀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力争成为我国食品合成生物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5.高水平科研平台顺利建成
中心2020年获批教育部平台“食品合成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江苏省发改委平台“江苏省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平台“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2022年获批“中国轻工业食品感知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这些科研平台,中心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抓手,突破重大科学问题瓶颈,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健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在关键“卡脖子”技术及其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在支撑学科和产业发展上发挥领军作用。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的建设成效还积极吸引了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在科研项目、产学研及社会捐赠方面的投入。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10
11
在建设期间,中心2020-2021年共计到账科研经费15036万元,2022年目前到账科研经费6376万元;中心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获得食品、生物行业相关企业捐赠双螺杆挤压机、细胞培养反应器、智能整块植物肉后加工中试生产线、动态人胃肠体外消化系统、食品质构仪等一系列设备,总价值2404万元;同时,中心与嘉兴、无锡、宜兴等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无锡(惠山)未来食品技术研究院3个产业孵化研究机构,带动相关投资5亿元以上,预计产能7.5万吨/年,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此外,中心与贵州茅台集团、五芳斋、狗不理、华熙生物、伊利、燕之屋、国信协联、晶海氨基酸、日本天野、美国ADM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多元化共建研究机构,协同多方资源进行未来食品领域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坚持“学科交叉融合、优秀人才集中、创新开放包容”的建设思想,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营养化、多样性、定制化国民健康饮食消费需求新变化,促进食品生物合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协同发展;为更安全、更营养、更方便、更美味、更持续的食品获取方式提供技术服务;中心的目标是经过几年的运行,成为组织高水平前沿
交叉学科基础研究、攻克食品领域颠覆性技术、培养国际一流食品科学基础研究人才、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教学和实践基地,支撑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学科发展,扩大江南大学社会影响力,带动未来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桃李争妍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2018年10月,生物工程专业高质量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察。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江苏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获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3人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同年,首次组队参加在美国MIT举行的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获得1金1银,实现我校在国际生物类科技竞赛中的新突破;在“互联网+”、“创青春”等综合类国内顶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A类国家级1项、B类国家级15项);部省级学科竞赛7项;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各1篇,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篇。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12
13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有8位外籍专家为学生进行了包括食品特性、食品微生物、食品技术、食品毒理学等课程的全英文授课;50余人次专家学者受邀做学术专题报告。探索跨学科专业自由选修模式,实施修读辅修课程和辅修专业,促进了学生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完善;举办国际食品学科学生竞赛,汇集了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60所食品学科知名高校的70名食品学科研究生参赛。
同年,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35项,“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5项,江苏省企业工作站1项。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各1篇。全年共有27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资助。授予博士学位64人、硕士学位277人。新增博士生导师10位,硕士生导师13位。
2.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青出于蓝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长江学者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聘请多名国外知名教授为学科特聘博士生导师。建成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30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组建创新团队32个,培育国际化学科交叉团队10个;新增科技部重点科技领域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11人,其中获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新增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双创博士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杰青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第二层次1人,六大人才高峰2人,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1人。
3.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稳步发展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新增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8亿元;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7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新增千万级以上横向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有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PNAS、JACS封面文章等IF>10的期刊论文1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1.950;申请发明专利324项,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其中申请国际发明专利46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8项。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一级协会/学会科研奖励5项。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组建11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下设2-3个子方向(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荣毅仁教育基金(二期)项目建设报告
14
15
项,其中优青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签订横向课题210项,到账经费1亿元。发表SCI论文441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33篇,Nature子刊或行业顶级期刊论文20篇;国家/国际发明专利申报388/79项,授权117/11项,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光华管理工程科技奖1项。与地方、企业政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48次,来访人员340人,学院参与对接老师210人次。成功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2018年年会暨第五届江南食品产业论坛。
头企业负责人等20余名名师大家、企业精英、优秀校友为食品学子开课。组建157支团队围绕学科文化开展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博士科技服务团、食品安全进社区等实践品牌;获批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成立新食代媒体工作室,拍摄食品精神系列片《食品之光》(包括百万爱心资助人姚惠源、粮油健康守护者王瑞元、农业诺奖获得者熊幼翎等6部) 5.国际合作交流百花齐放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主办高水平国际会议1次;组织2支学生队伍参加国际遗传工程IGEM竞赛并获1金1银好成绩;出国联培博士研究生18名,联培比例22.5%;组织230余名学生到世界一流院校学习、交流和参加会议;60余名海外知名教授和学者来访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访问;70余位教师出国参加研修和学术会议交流;康振教授新增为BMC Biotechnology国际期刊的副主编。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江南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成立,27个国家的49所高校加入联盟。继续建设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新增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纳米生物界面与生物检测国际联合实验室),学科级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雷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13项留学交换项目、7项游学访学项目。
4.优秀文化的创新传承影响深远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总数1319人次,学生参与率100%;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1次,12名学生参加;组织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方面的讲座20余次;组织学生参加海内外交流230余人次;组织接待校友返校400余人,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6次;组织开展“从生命科学到生物制造”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200余名小学生及家长参与;出版学科历史画册《图说发酵》和历史发展书籍《发酵工程师的摇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展“江南食品大讲堂”8期,邀请包括美国农业部部长、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中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内食品龙
完美演绎自然精髓
谱写古城新篇章
16
17
2018年-2022年江南大学两个“一流学科”支出情况汇总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