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先锋(总第2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1-12-31
482

PIONEER

2021年第2期(总第2期)

本期导读:农业农村部开展的2021年中青年干部学习交流征文活动我社获奖征文一览

p4    论如何运用全媒体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宣传
吕睿(大众读物出版分社)法规司牵头"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一等奖
p14  百舸千罟争入库 细法仁治护南渎——长江禁捕相关法制保障机制小思
韩旭(高等教育出版分社)法规司牵头"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 二等奖
p24  打造高质量普法资源矩阵 打通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
赵娴(农民教育培训出版分社)法规司牵头"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 二等奖
p34  补贴 安置 执法多措并举保禁渔
吴玥明、郝尉妤(图书营销部)法规司牵头"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 三等奖
p44  农村电商遇瓶颈 直播营销探新途
官炳宏(图书营销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牵头"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专题三等奖
p56  请回答,编辑部
高宝祯(农民教育培训出版分社)直属机关党委牵头"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促振兴专题"三等奖

论如何运用全媒体实现
        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宣传
       吕睿(大众读物出版分社)

法规司承办“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一等奖

        鉴于这一情况,笔者打算以近年来发布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通过全媒体实现的宣发情况作为对照,分析如何通过全媒体和各种渠道实现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有效普法宣传。同时,为了能够区分具体的普法宣传途径,本文根据当前常见的宣传方式,从相关图书销售、普法相关视频及法律相关网络文本三个领域,通过比对民法典的数据,为乡村振兴助促进法的有效宣传提供建议。
一、乡村振兴促进法网络宣发现状对比分析
(一)图书销售
        图书是各种法律最为常用的载体之一,我国有着极为庞大的图书市场,而网络销售无疑又是图书销售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国内最大的几个图书平台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截至2021年9月中旬,民法典的销售情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不仅得到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而且有了更为准确的方向指南和行动方针。而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颁布,也意味着如何对其进行宣传贯彻,使其能深入每一位三农工作者和每一位农民的内心,实现有效、有益、有持续力的宣传,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显而易见,党和国家都会以极强的力度对乡村振兴促进法进行宣传,务求实现全面贯彻,因此在新闻、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方面,宣传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主流媒体和主流渠道之外,能否通过较为新颖的方式进行宣发,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体宣传工作的最终效果。

们思考的。
(二)普法相关视频
        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及哔哩哔哩等传统视频网站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充分看出网络视频这一新媒体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何等规模的影响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这一惊人的群体规模,也意味着惊人的宣传潜力。
对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这三大视频平台进行与民法典相关的调研,收集数据如下:
1.抖音:民法典主题视频播放量137.4亿次。点赞数最高的相关视频赞数达220万。
2.快手:民法典相关视频超过3.4万个,其中播放数最多的视频超过1600万次,赞数达51.6万。
3.哔哩哔哩:相关视频数量超过1000个(该网站可查看的同主题视频计量上限为1000个),其中播放数最多的视频播放数超过

况大体如下:
1.京东商城:按图书销量排序后,与民法典相关的销量前十名的图书总评价数不少于107.4万条。
2.淘宝网:按图书销量排序后,与民法典相关的销量前十名的图书月总销量约在55000册上下,从2021年1月至今合计总销量约在500000册上下。
3.当当网:按图书销量排序后,与民法典相关的销量前十名的图书总评价数在789071条左右。
        可见,在大约9个月的时间内,民法典在3个主流图书销售网站的总影响人数应不低于220万人次。考虑到这些受影响者都购买了实际的法律条文,并很有可能进一步将之用于实践,这一数据无疑是极为可观的。与之相对比,乡村振兴促进法在这几个网站上的评价数和销售数都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例如,在京东上的评价数为22000条左右)。因此,如何通过图书销售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普及,是值得我

1.微博:民法典兴趣主页的阅读量为9.1亿,讨论数为58.4万。
2.微信:民法典在微信指数上的当前值约为1000万,其极值为2021年5月19日,达到4400万。
3.知乎:截至9月中旬,民法典讨论数为2.6万个,共产生1465个问题。
        可以看到,网络文本传播平台在传播量和传播人次数上,或许逊于新兴的视频平台,但其优势是能积累有深度的、可供长期阅读参考的文本资源。而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在这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其在微博上的阅读量仅为18.4万)。
        综上所述,与已经获得了很强的互联网影响力的民法典相比,乡村振兴促进法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显然不足。因此,如何快速提高这一宣传力度,就成为了实现有效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当务之急。
二、对运用全媒体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

128.2万次,赞数超过10000。
        可以看到,结合三个视频平台的数据,即使充分考虑到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重复,被影响的人数也应能达到以亿计算的级别。并且,随着5G网络和手机的不断普及,我国5G手机终端数已超过3.65亿且还在不断上升,可以预计视频网站的用户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对法律的宣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与之相比,乡村振兴促进法在这几个网站的影响力还有所不足(如抖音主题播放数仅138.1万次),如何进一步通过这些网站进行宣传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法律相关网络文本
        法律相关网络文本,主要出现在以文本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平台,如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网站上。其同样能反映一项法律深入人心的程度。考虑到法律这一主体的特殊性,笔者在挑选网站时,特别挑选了比较倾向于传播法律相关文本的网站,即微博、微信、知乎。收集数据如下:

集宣传,无疑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网络普及是极为有利的。
(二)利用“大V”效应
        在对哔哩哔哩等网站进行调研时,笔者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些网站上宣传力度最强、收获点击量最多的视频,几乎都是由“罗翔说刑法”“瑞达教育”“众合教育”“观察者网”等顶级视频号提供的。这些视频号的一个视频,即可获得一个经营了一段时间但尚未成为流量节点的视频号10~100倍的宣传效果。
        类似的情况在抖音和快手上也有所体现,与民法典相关的视频中,观看和点赞量最多的,均为“李叔凡律师”“薛健律师”“阜阳普法”等。可见,关注力(流量)向头部“大V”极度倾斜,是网络视频的共同特征。而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视频的作者中,尚未发现这些顶级视频号。
因此,如能设法与“观察者网”“瑞达教育”“阜阳普法”一类的视频号达成合作,由他们对乡村振兴促进法进行宣传,无疑能大大加快乡

宣传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找出乡村振兴促进法网络普法宣传效果不彰的原因,笔者对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情况进行了深入总结,发现以下几个可供参考的施力方向:
(一)构建专业宣传单位
        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都可找到一定规模的、专门以民法典为主题的宣传号,如“民法典解读”“教育《民法典》”等。这些宣传号的特点是,其视频都全部围绕民法典制作,会长期、持续性地进行宣传。类似的主题号也能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现。而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主题的宣传号则尚未出现,当下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宣传,基本都是由三农主题号或乡村振兴主题号进行的。这些号虽然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各种视频混杂,做不到专号专用,也难以进行长期宣传;二是名字与乡村振兴促进法不完全重叠,不易被搜索发现。
        如能通过新建或转换已有的乡村振兴主题号,使之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主题进行密

村振兴促进法深入大众的速度。
(三)推出相关产品
在对几个网络图书销售网站进行调研时,笔者注意到,这些网站上销量最好的民法典书籍,除了民法典原文外,往往还会包括“重点解读”“司法解释汇编”乃至“漫画版”“生活版”“儿童版”等,其整体销量并不逊色于民法典原文,且图书的读者覆盖面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与之相较,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相关图书数量明显不足。如能在这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出版类似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一类权威、有实用性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图书,则无疑有助于形成产品矩阵,帮助更多的读者群体了解、掌握乡村振兴促进法。
以上就是笔者对论如何运用全媒体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宣传的一点思考与建议,因成文仓促,恐有诸多错漏不足之处,还请专家予以斧正。

百舸千罟争入库 
         细法仁治护南渎 
                     ——长江禁捕相关法制保障机制小思
       韩旭(高等教育出版分社)

法规司承办“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等奖

书记还特别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长江沿岸省市均有针对性的出台了对渔民的保障政策措施,甚至对接精准扶贫政策。但个人觉得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1.渔民退捕补偿
《江苏省长江流域禁捕退捕补偿安置指导意见》指出,在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涉及两个及以上设区市或县(市、区)的跨界水域退捕,尽可能统一补偿和安置政策,缩小相对差距,实现同一个水域内基本平衡、相对公平。2020年12月28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到了赔偿款的具体支付比例:“2020年度安排的长江禁捕退捕专项财政资金中,中央拨付资金占比

        长江流域禁捕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又是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决策。长江禁捕的相关法制保障机制已相当完善,但是个人仍有一些想法建议,可能具有一些局限性,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一、渔民保障工作
        习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习总

万元,是泗洪渔民的两倍多。
       补偿标准差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财力的差距,但渔民退捕后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那么是否可以在市县政府经济欠缺的条件下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拨款的比例,或者可以多一些政策性的帮扶。例如,退捕后渔民们要解决“上岸无地”的问题,低价的安置房总量有限且需要申请,在无宅基地可供自建又急需住房时,高价的商品房成了唯一选项。那么对经济补偿较少的市县,是否可以使渔民获得某些政策优先权,如低价安置房的优先购买权、公益性岗位优先选择权等。
2.渔民退捕转业帮扶
        渔民退捕后面临着未来如何吃饭、怎么吃饭的问题。据统计,退捕渔民中5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初中以下学历的占比80%,转产再就业面临不少困难。当地政府会为渔民提供一些工作,但通常工资较低,而大部分渔民迫切需要更高报酬的工作养活一家人。多数渔民会选择与自己技能相关的工作,如“开游艇”“水产养殖”等。而这些无论是考取

22.1%,省级拨付占比32.8%,市县自筹占比45.1%。”即退捕补偿款市县自筹占主要地位,且只能做到同一个市县标准一致。
        从专用生产设备报废补贴来看,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仅对捕捞证上规定的渔船、网具进行限价赔偿。而扬州市江都区每一条渔船(包括辅助船、住家船等)都可参与补贴评估;船内装修如空调、电视甚至地板砖,也都在补贴评估表内。从捕捞权收回补偿来看,江苏省对持有合法捕捞证的按主机功率2500元/千瓦为基数进行补偿,徐州、淮安、宿迁按1.0执行;镇江、扬州、南通、泰州按1.4执行;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按1.8执行。
        渔民归属地的不同,补偿款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距。2020年9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就有退捕渔民签订了一份《泗洪县洪泽湖水域禁捕退捕补偿协议》,最终获补偿金34.9万元(含“提前签订协议并交证”奖励的1.1万元)。而同样大小、同样功率的扬州市江都区的渔船,可以获得退捕金额72

位,因此个人觉得帮扶或引导应以渠道或知识帮扶为主,如贩卖人员拥有自己的贩卖渠道,他们需要的是货源,则可以帮其为养殖户牵线搭桥,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很多养殖从业者面临卖不出去或卖价过低的问题,由此既可以帮助贩卖人员转型,又可以帮扶其他地区的养殖人员,还可以减少他们进行非法捕捞和售卖的风险。
二、禁渔保障工作
1.对非法捕捞和售卖活动的预防
        长江野生渔获物价格为养殖品的10倍,不法分子甘愿铤而走险,进行非法捕捞。非法捕捞往往采取电、毒、炸等形式,水生生物无论是否为意图捕捞种,无论大小,甚至是渔业环境都会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的间接性经济损失无法预估。因此应对非法捕捞和售卖活动加强打击与管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和禁捕必要性的宣传。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长江禁捕是课程思政最好的选题,通过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家庭观念。(2)宣传教育下

        从业资格证还是购买相应设施,都需要理论知识和资金的支撑。因此是否可以通过专项政策帮助渔民学习新的知识,帮助渔民转业,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国家农村当地的相关部门会经常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学习,由专项资金负责培训及教材支出,结业后往往还会给予农民津贴,农民用颁发的结业证还可方便地申请创业津贴和免息贷款。那么是否可以将学习的科目设置有所侧重,甚至出几门针对退捕渔民的培训。
3.相关从业人员帮扶
        在对渔民进行帮扶的同时,还要看到很多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帮扶,如以贩卖捕捞上的水产品为生的从业者,他们收取渔获直接贩卖或加工后贩卖,虽然并不参与捕捞,但长江水生生物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同时他们也是长江捕捞、售卖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目前他们均面临转型困难,需要政策帮扶或引导。但是这部分人员很难明确地定

如对个人钓鱼行为只能劝返,并不能达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应当建立健全非法捕捞的相关法制法规,甚至是针对长江禁渔出台专门的奖惩方法,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层次、有力度的法制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对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应加以补贴
        由于长江流域的广阔性和水生生物捕捞的时间特殊性(通常在深夜),通常地方行政执法人员需要加班甚至连续加班才能有效遏制非法捕捞和售卖。而且由于人手问题,通常需要多个相关部门抽调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很难对工作量进行定性。目前对基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缺少专项活动补贴,那么在地方不方便进行经济补贴时,是否可以进行行政补贴,即在职称职务评审方面适当倾斜,既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长江禁渔工作的落地、落稳。
三、渔业保障工作
1.禁捕十年内渔业保障工作
        长江禁捕不能“一刀切”地彻底禁捕,像

乡。建立专门的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教育。(3)网络宣传。通过“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加强学习教育,使禁捕的观念深入人心。
2.对个人行为的预防
        今年7月13日,重庆江津警方抓获7名男子因“嘴馋”,使用电瓶、逆变器等工具非法捕捞长江水产品若干。长江流域之广造成禁捕巡视的困难攀升,仅能对重点地区加以巡视,个人行为难以发现并打击。在相关部门对非法捕捞打击行动的报道中,经常会见到劝返钓鱼人群的字眼,部分省市允许垂钓,但也对垂钓作出了限制,非法垂钓难以发现,但如果不打击非法垂钓,那么不仅难以禁止非法捕捞和售卖行为,而且随着非法垂钓人数和次数累积,也会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造成影响。
         个人觉得一方面要提高普法教育和禁捕必要性的宣传,另一方面当完善相关法制法规,目前对非法捕捞的判刑主要依据刑法第340条。缺乏更对有针对性的法制法规,

银鱼、白虾等很多一年生的渔业资源,如果不捕捞,反而会对水生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地破坏,那么是否可以参照休渔制度,设置专项捕捞许可品种,允许渔民进行专项捕捞。
2.禁捕十年后渔业保障工作
        长江禁渔绝不是一锤子买卖,禁捕十年后长江是否要继续开放捕捞,水生生物资源如何处理,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那么是否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聘请一部分老渔民传授经验知识或辅助科研,既可以缓解渔民就业难题,又可以为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以老渔民为核心组建国有捕捞队,以部分分支湖泊作为试点,为当前和禁捕十年后的长江渔业捕捞方式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打造高质量普法资源矩阵 
      打通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
      赵娴(农民教育培训出版分社)

法规司承办“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等奖

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农业农村领域已构建了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有22部法律、28部行政法规、144部规章为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仍是法治建设的薄弱区域,短板突出:一方面,农民虽然逐渐有了遇事找法的意识,遇到矛盾纠纷愿意寻求法律服务,但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激发;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依法治理意识较为淡薄,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开展工作,通过法律手段化解农民矛盾纠纷的能力尚需加强。补齐农村法治短板,亟须从供给端着手,加强普法资源的优质供给,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 立足农民所盼
       

         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你会通过什么渠道解决?据“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最多,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选择“托关系、找熟人”的比例明显下降。随着法治宣传教育的持续开展,遇事找人不找法的现象发生了悄然改变,法治精神渐渐深入人心,这其中离不开普法资源的积极助力。新时期,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让法治理念扎根农村,同样需要普法资源发挥好支撑作用,解决普法“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 新时期对普法资源供给提出新需求
(一) 立足现实所需
        法治建设,重在乡村。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农

保障,法律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要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明确提到法律服务人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也重点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国有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0万人,村居法律顾问20万人,村级人民调解员213.5万人,未来5年还将实现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覆盖全国每个行政村。新时期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提高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人才服务水平,更好发挥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等农村法律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需要加强对普法资源的精准供给,分类施策,助力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法治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二、 普法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
        对标新时期新需求,普法资源在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上还存在三大问题,掣肘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一是供给量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法治需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维护农民利益是农业农村法治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既不是单纯地把法律文本“送”给农民,也不是单纯地把法律知识“教”给农民,而是要紧盯农民法治需求,提升农民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期,随着农民法治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对法治宣传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一是从单纯的普及法律知识向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转变,二是从偏重普及《宪法》《民法典》等公共法律知识向兼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面的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转变,三是从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向双向互动、主动参与转变。积极回应农民新需求,需要普法资源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载体,加强有效供给,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三) 立足发展所向
        依法治农,人才赋能。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

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一,一些普法资源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量身定制、分类供给。尤其是围绕当前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各类法律人才培养需求,缺少各有侧重、针对性强的普法学习资源,资源建设没有与培训形式、课程设计统筹考虑、有机融合。
三、打造高质量的普法资源矩阵
        新时期发挥好普法资源的载体作用,需要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纸质数字融合、文声图影兼备、全媒体联动的高质量普法资源矩阵,助力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一)多元主体聚合力
        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工作,需要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形成普法合力,共同打造高质量普法资源。广东省寮步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内部转换提升等形式打造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动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专家、大学生等参与普法,整合各方力量开发了“香市讲法”电视普法栏目,深受农民喜爱。普法资源供给应探索建

求相比,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资源仍较短缺。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上,7191种农民在线学习资源中,法律政策类资源仅有234部、占比3%,排名前三的法律政策类资源点击量均破百万,可见农民普法学习需求高,但资源供给有限。普法资源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农村普法涉及面广、领域繁多,单靠政府部门主导普法资源供给有限。
        二是创新性不够。现有普法资源形式仍以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式、简单问答式为主,以案说法、情景式、互动式等新型普法资源偏少;图书、报刊等传统纸质普法资源与动画、视频等数字资源的融合不够,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纸质资源中的运用不充分。福建省打造的《百姓法治宝典》纸质书、掌上书及配套APP,在传统普法教材与信息技术结合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值得借鉴。
        三是针对性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农业农村普法对象点多面广,人员素

基层干部法治意识不强,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弱的问题,普法资源供给要突出法治思维理念、依法履职能力的培养。围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公共法律服务人才、乡村人民调解员、农民学法用法示范户、农村“法律明白人”等各类农村法律人才的培训重点,要精准供给,开发有针对性的普法学习资源,依托在线学习平台、直播平台,打造数字课程、直播课堂,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作用发挥提供知识支撑和能力保障。
(四) 创新形式添活力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顺应互联网时代普法需求,内蒙古司法厅打造的《小司来了》法治动漫剧,在优酷、爱奇艺及自媒体等多平台播放,总点击量超过1.2亿人次。普法资源供给要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注意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微动画等多种资源有机融合,以案说法、法律问答、图说普法、漫画说法、动漫

立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宣传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公益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构建普法大格局,引导、激励、支持普法资源优质供给,补齐农村法治短板。
(二)按需定制来助力
        普法资源供给要坚持需求导向,按需定制,加强有效供给。2019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和乡村调解组织受理纠纷达20.5万件,这一数字背后既是农民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治需求,也是普法工作的方向,更是普法资源供给的重点。新时期,普法资源要围绕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农业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法治需求加强供给,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培养,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在满足农民法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建强队伍增内力
        法治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部分

说法等多形式并用,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传播,增强普法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用好外脑增动力
        法治宣传教育任重道远,打造高质量普法资源,也要注意用好外脑、问计专家。建议组建农业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委员会,吸纳农业农村法治研究、新闻宣传、教育培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农业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政策研究,统筹规划“八五”期间普法资源建设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普法资源审核把关机制,配合重要时间节点、主题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示范宣讲,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普法工作贡献智慧。

补贴 安置 执法多措并举保禁渔
      吴玥明、郝尉妤(图书营销部)

法规司承办“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专题等奖

题导向,进一步强化长江禁渔的制度保障,抓紧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搭建起长江禁渔“四梁八柱”;持续做好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加强对渔民就业帮扶培训和创业扶持,全面落实退捕渔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曾公开阐释,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我们再不保护,生态资源以后很难恢复。常见的“四大家鱼”通常四年才能繁殖,十年能让这些鱼类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的恢复将有利于长江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二、长江禁渔相关法制保障问题
(一)相关法律体系“四粱八柱”尚需完善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

一、“长江禁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渔业过度捕捞,长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2021年初起,我国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流域禁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长江“十年禁渔”是长江大保护的历史性、标志性、示范性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为此,农业农村部多次召开相关禁捕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问

方案》,对捕捞渔船全部封存管理和分类处置,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安置到位提出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度资料显示,沿江10省(市)需转产就业退补渔民基数为163849人,目前已落实转产就业163808人(既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也就是说,23万渔民仍有约三成转产就业未得到完全落实。部分还未成功完成转产就业的渔民,面临年龄整体偏大无劳动能力,学历偏低,接受就业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困难。如何让退捕渔民再就业,是禁渔工作难题之一。
(三)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形势下,长江禁渔工作的另一方面重点是强化禁捕执法监管、打击非法捕捞。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持续组织“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组织沿海各地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从严从重打击电、毒、炸及使用“三无”船舶和“绝户网”等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环境的非法捕捞行为,对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清理取缔。目前,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但以垂钓

        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该法赋予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的法定职责,以“刚性”法律关照到长江保护中的“软肋”,理顺多年来的“九龙治水”管理体制问题,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的思想,共治共管,实行了中央协调、国务院各个部门分工管理、长江流域相关地方相互协作、河湖长具体负责的运行体系。
        长江禁渔令生效后,长江保护法制度的设计为禁渔的实施保驾护航。但需要看到,在中央统一部署的前提下,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仍需通过完善法规进行进一步落实,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明晰非法捕捞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渔民转产转业问题需进一步落实到位
        10年禁捕期,让长江有了喘息之机,长江渔民的生计成了问题。经过逐船逐户建档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渔船11.1万艘、渔民23.1万人。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牵头制订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实施

理规定》等配套规章制度,为夯实“十年禁渔”法制制度基础提供保障。再次,在沿岸保护区的规划,水文水污染监测数据、执法监督方面的联合协调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保障“治水”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渔民退捕转业安置,让渔民真正“弃船上岸”。
        禁捕要产生实效,必须做好渔民的安置工作。只有解决好渔民基本生计问题,才能让渔民真正做到不再违规捕捞。为此,一要应补尽补,门国家尽早落实剩余30%应补渔民退捕补贴,促进其退得出。二是要多措并举加大转业安置力度,保障退得出又稳得住。对于还未得到安置的渔民,应进一步分类指导,有劳动能力但年龄偏大的渔民,可提供公益性岗位进行有序转业如安置如江豚巡护员、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员等岗位。其次要加大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再培训力度,增加其上岸就业机会,符合条件的可作为相关渔业执法卡比资源研究部门人员队伍力量补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应通过发展壮大

为名进行生产性捕捞的行为时有发生,在执法监管上仍存在渔政机构队伍建设人员配备不足,渔政执法装备配备有待更新补充等短板问题。加强渔业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和提高渔业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成为长江禁渔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三、 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建全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目前“长江禁渔”工作由退捕转向长期禁捕,由攻坚战向持久战转变,因此,在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江”的机制基础上,首先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的协调机制,就长江流域协调机构的建立以及区域协调机制、部门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制定配套行政法规,以保障长江保护法顺利实施。其次,应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进一步明确禁渔区”垂钓”“游钓”等概念、性质、界定原则,以及使用禁用钓具、钓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善渔具渔法名录,并尽快出台《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推进禁捕工作,并明确了对退补渔民的补偿安排。根据财政部调度资料显示,截止今年8月底,中央与地方已落实退补补偿补助资金总计259.19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30.00亿元,各地资金129.19亿元。中央财政采取一次性补助与过渡期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对退补渔民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再就业培训等所需资金进行发放,各级应进一步明确长江禁捕资金筹措渠道、分配原则、使用范围等,建立起财政资金筹措机制,加强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安排到位。
(五)开展禁捕宣传,传承渔业文化。
        渔业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最为传统、悠久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类似“涸泽而渔”的观念凝聚着千百年来渔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的经验和智慧。在传统渔业作业方式上、作业工具上,也体现着维系人海和谐的维系关系。禁渔管理落地遇到阻力,渔民观念未

流域广内集体经济、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农业合作社等带动渔民转业就业。
(三)加强渔政执法力量,完善执法队伍监管能力。
        为持续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和条件保障,应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在重点流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禁渔监管体系的全覆盖;禁捕区域可联合保护区公安干警、渔民转业的巡护员等人员共同建立禁捕专项巡查制度,增强执法力量;健全渔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渔政执法行为规范,可采取集中整治、联勤联动等方式,配备无人机巡视、水上巡护和陆上巡查等监管模式,整合运用视频监控、雷达等信息化执法资源,将联合执法和全方位巡查监管常态化;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力量作用,形成人防技防结合、专管群管互补的监管体系,确保“禁渔令”落实落地。
(四)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加强禁捕资金使用管理。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

得到转变是因素之一。地方各级政府可从我国传统渔业规约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教育宣传,结合现代渔业管理政策,帮助渔民更好意识到我国渔业资源目前面临衰退的状况。在宣传人员配置上,可吸纳部分年龄较大、劳动力缺失的渔民,他们缺乏外出务工的动力,通过建立社区渔业文化驿站、开展渔文化展览等方式,组建起渔业文化社区, 在“禁渔”的文化层面及价值上进行深入挖掘,让这些留守在渔村里的“老渔民”重拾渔业文化精神内核,主动继承,获得身份认同感。

      农村电商遇瓶颈 
                   直播营销探新途
      官炳宏(图书营销部)

乡村产业发展司承办“立足特色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专题等奖

1.劳动力和生产效率方面
        劳动力匹配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由于疫情防控,劳动力就业与流动受限,各地区不同程度的封锁和限流导致人员流动直接受影响,经营主体生产和管理效率必然下降,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的用工荒和就业慌。同时,疫情封锁催生足不出户但要生存、生活的“宅”经济,因此,直播营销新业态应运而兴。新业态要求当前高素质专业主播人才走出幕后,走进直播间,营造人、物、场和谐的氛围,并与观众互动交流。目前,新业态主播的培养跟不上,用工不匹配,主播人才需求缺口大,市场供不应求。
2.农村物流与成交率方面
        农产品物流短板和疫情防控,降低了电商主体间的交易完成率。农产物流运输的对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在金米村培训中心处,和准备在网上直播卖货的村民亲切交流时说:“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农村电商遭遇不少挑战和困境,直播营销新业态在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面对直播电商新业态的强动力和不成熟,需通过引导和规范,让其更好地为三农新经济和共同富裕服务。
一、农村电商遭遇发展瓶颈
        疫情爆发后,农村电商产业链的各环节和主体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新、旧问题交替出现,涉农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损失大,急需解决困境。

及观看同时能直接购买的便捷性,让消费体验增强。
二、直播营销爆发新业态
        艾瑞咨询数据表明,2020年直播营销收入9610亿元,占中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三成,直播营销势头正盛。直播营销作为及时与互动的电商新业态,具有以下特点。
1.生动性
        产品展示生动立体。直播营销是指商家通过主播直播这种方式引导发掘消费需求和开展商品推广活动,让消费者即时了解商品进而购买的一种销售方式。直播间主播对产品进行直观展示和解说比较,使得产品展示效果基本等同于实物,直播后,将产品的视频讲解链接放置在商品橱窗内,24小时自动播放,促进无人销售。
2.时效性
         实时解说,对比便捷。直播营销无延时传递直播间发生的情况和内容,直播场景的多元化包括产品生产制作过程的直播,现

象品种多、数量大,运输难度大,又在区域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常常受限制。疫情期间,除应急物资外的一般物流运输均受到影响,农产品流通和市场销量大幅下滑,不少商家有订单发不出、消费者有购买无法配送的情况。再加工或深加工的农产品耐存储,受物流影响损失较低,但时令性、生鲜农产品受影响严重,给生产者和商家的收益造成重大损失。
3.网购场景方面
        网络购物场景单一,平台橱窗展示同质化严重。电商平台将商品的图文详情页放在网络橱窗内,静态展示,属于自主购物、无互动营销模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面对众多同品类商品,消费者需要有人帮助其分类和指导消费。随着电商平台各项运营成本增加,也导致产品价格升高,直接买单的消费者正寻找其他渠道进行替代,传统网购不再是高性价比购物的代名词。于是,人、货、场合一的直播带货新业态电商逐渐发展,直播带货具有的互动性、时效性、趣味性,以

        上述可以看出,直播营销既具有线下场景的互动性,又兼顾线上购物的便捷、经济性,是一种高效的电商新业态。
三、新业态与危机并存
        直播营销作为电商新业态,其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着实令人欣慰,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1.品质把控
        产品质量控制环节把关不严。直播营销主体为了打造人设、吸引流量、增加粉丝等目的,不少打着低价的噱头进行宣传,在对农产品进行选品过程中,对其质量和保质期限的要求略低,存在不小的食品安全风险。存在品控不严的部分主体进行假、大、空等虚假宣传,对待售后和维权不重视、不关注等,危害新业态发展。
2.专业主播
        专业的主播人才难得。人场合一的高素质直播间需要业务水平、道德素质双高的主播,既了解产品内容和运营又能参与直播的

场产品使用对比情况直播等等,即使同类竞品再多,也可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主播的讲解进行多维度反复比较,既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又把对比结果进行实时展示,提高了可信度,能促进交易完成。
3.同时性
        观看和购买同时进行。主播在直播场景中对着目标商品进行讲解和示范,相当于卖场的导购,提供与线下导购员同等的专业服务,让观众感受良好;同时,直播间的观众使用优惠券或参与秒杀等互动,以优惠价格购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提高了观众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感。
4.趣味性
         互动让各主体间粘性增强。电视直播销售缺少互动性,更像是一种广告宣传,而直播带货通过直播间展示卖场,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可以即时互动提问,也可以与其他购物者交流互动,是及时的社交性。直播间给观众带来的诸多趣味是特定的,商品交易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更易达成。

等,这些新形式的运营成本更易导致参与直播带货的农产品经营户亏损,不利于行业循环发展。新业态运营效果好但成本费用不低,行业利润总体不高。
四、促进电商新业态发展的几点思考
        “宅经济”助推直播营销成为刺激电商经济的新业态,规范和引导新业态各主体积极健康参与有如下四点建议。
1.生产者和商家主体方面
        生产者和商家作为农产品商品的供应者和销售者。首先,分析细分市场领域的情况;在新业态转型过程中,分析包括自身资源禀赋、目标消费群体特征、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和营销平衡点等,从而进一步确认直播营销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其次,有意识地培养直播团队,打造专属品牌;在扩大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善于借助外部成熟的直播团队,创新多方共赢的合作推广方式,让其为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进行精准宣传,巩固和吸纳更多的粉丝群体。最后,规划直播方案内容;方案的内容包括直播目标、场景、方式

主播十分缺乏。直播带货的兴起吸引了各行人员积极参与,入行门槛低导致主播人群质量良莠不齐,主播培训、引导和新主播培训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和更新。
3.多方监管
        第三方机构监管不力,有效监督途径不足。直播电商是复杂的综合体,涉及管理部门众多,直播电商前期发展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导致诸多乱象,存在直播销售数据伪造,粉丝数量造假的现象,目前没有一致的归口管理部门,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规范其发展,因此需要第三方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
4.市场竞争
        行业非良性竞争,导致新业态缺乏利润。直播营销新业态相对传统电商,由于运营规则的有所不同,农产品的爆款打造变得更加容易,其中,选择头部主播进行带货,短视频精准营销比较常见,其不足之处是直播带货运营者往往要求“全网最低价”,附带一段时间的保价,高昂的“坑位费”与佣金

3.主播与直播间主体方面
        首先,围绕主播组团队;每个主播都需要配备一套班子,主播营造人、货、场的直播间,各部门配合完成变现和后续工作,同时,对团队进行制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团队直播带货效率。其次,传帮带培养新团队;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主播,在团队中成长,培训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培训大众心理和营销学的知识,将理论培训和实播训练结合,不断进化成长。最后,直播间管理有素;主播应时刻关注直播间的观众互动情况,工作人员配合禁言不文明弹幕和粉丝,及时互动回应提问,提高活跃粉丝的存在感,创新多种方式提高直播间的活跃度。
4.政府主体方面
        首先,政府涉及顶层;政府面对新业态,应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扶持、人员培育管理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积极引导、规范新业态发展,推动直播营销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次,政府加强监管;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行业准入制

和平台选择,播前物料准备,直播管控配合,售后跟踪与反馈,通过复盘提升。
2.资源中介主体方面
        资源中介是集合了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首先,其核心能力之一是打造高素质头部主播矩阵、吸纳和维护粉丝;培养新人并进行转化,吸引成熟直播团队加入,引导明星、达人、意见领导的跨界参与,管理和规范现有的签约人员,提高机构的人力资源稳定性,是促进资源中介的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其次,生产优秀的图文、短视频和直播文案;产品的运营是内容的运营,中介通过打造高质量内容运营的传播矩阵,将宣传推广覆盖其细分领域的全渠道,创新跨渠道合作。再者,整合供应链;资源中介在连接品牌商、主播与直播平台时,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自身差异化竞争的能力。最后,强化优势领域;资源中介根据自身情况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优势领域发力,专攻某几个品类,在规范和诚信经营下,形成品牌化效应,切记盲目无效经营。

饭桌上光盘。

度,引导行业协会和各大平台共建直播生态圈,同时加强对各类直播平台的监管和安全管理,促进行业自律。再者,发挥大众和媒体监督;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监督举报违法违规直播行为和内容,扶持培育优质主播,引导公众人物参与直播带货,发挥积极向上引领作用。最后,地方政府当好产业引导者角色;要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创新服务直播电商模式,例如地方领导人为特色农产品代言,为新业态主体提供产业服务与引导,建造集主播、产品、品牌、物流、售后于一体的供应链基地等等。综合,新业态各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和综合能力出发,利用直播营销创新共赢的合作方式,给多方参与者带来经济效益。
        农村电商给农民、农村、农业带来了巨变,但疫情让农村电商遇瓶颈,直播营销异军突起,强有力的刺激了农村电商的消费,电子商务在波折中逐步走向成熟;壮大农村电商新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广阔的三农天地在屏幕里直播,健康的农产食物在

           请回答,编辑部
    高宝祯(农民教育培训出版分社)

直属机关党委承办“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促振兴专题等奖

        同样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创刊办报。因为一本《新青年》,多少有革新思想的志士仁人聚集在了编辑部里。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在《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后,便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在中国最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更是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还帮北京《晨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他在《新青年》上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化身同时奋起,好像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各地”。1920年,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组织。

        作为一名新编辑,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热爱。如果党史是一条长河,编辑部便是这条河中最先澎湃的浪花;如果党史是一只船,编辑部便是这只船上最先划动的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过往一切的续集。
        我在思考,当下的青年编辑该如何掌好自己前进的舵呢?
烽火岁月编辑部
        忆往昔,党的百年征程,我发现,我们伟大的党与编辑部、与编辑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00年,在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刚结束流放生活的列宁创办了《火星报》,很快,革命的精英就聚集在编辑部里了。

吾辈青年之编辑观
        看今朝,吾辈之青年编辑更应该在党史学习中得到指引和升华,学习先辈,目光如炬,心中有乾坤,脚下有泥土。通过研习党史,结合前辈们的指导,加上我对编辑职业的初探,形成了以下几点努力的方向:
        一是学好政治理论知识。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讲政治贯穿于“三农”出版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学习党史便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发现,在各种工作计划、总结中,几乎都会提到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关键是有了计划以后该如何学。如果贯穿学,带着兴趣学,不急功近利地慢慢学,是否会有些许不一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承认,我的政治理论基础不很扎实,一直发奋要好好学,始终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直到今年有了学习的大环境,手边攒了

不只一本《新青年》,革命伊始,毛泽东曾创办《湘江评论》,周恩来曾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在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中,几乎每一位代表都创办过报刊或杂志,或出身编辑部。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与王尽美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2年刘仁静和邓中夏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董必武领导创办了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大力宣传全民族团结抗战。李达创办和主编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秘密机关刊物《共产党》,并创办人民出版社。李汉俊创办《劳动界》周刊,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编辑工作。包惠僧曾是《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等多家报刊的记者。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们党和革命的先驱们在一个个编辑部里激昂文字,挥斥方遒,用笔杆子杀出了一条血路,掀起了启民智、开眼界、求真理、斗黑暗、争民主的惊涛骇浪。

史事件的论述,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倾听他们的对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读的越多,学的越多,想的越多,越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越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始终。像这样,跳出历史读历史,多角度感受历史,岂不有趣得多?
        二是做好市场调研论证。图书出版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和文化担当。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做好选题策划和论证,一方面,聚焦最新政策,对标对表“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尤其要学深悟透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工作任务开发选题。另一方面做充分的选题论证,我认为关键是能否扎实下心搞调研。还是以党史为例。百年前,为了弄清农民运动究竟发展得如何,1927年1月4日,毛泽东前往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以湘潭为起点,开启考察之旅。整整32天,他深入5个县,走过70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最终写成了两万多

几本书单,业余时间才开始读起来。
        《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等,相信这几本书是今年每个党员手边都有的书单。沉甸甸的几本书,背后凝结的是数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如果将几本书摆在一起看,各个知识点间相互参照,互相印证,互为补充,贯通起来学习常常发现有趣的点。比如,在几本书中,均有关于长征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简史》用了9页纸的篇幅,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长征的前因后果,并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让人读起来很有画面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也都对长征做过评价。毛泽东用“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来盛赞长征。习近平则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学习他们对于同一历

能力、文字加工的能力、宣传推广的能力,但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市场如何竞争,文字加工技能始终都是编辑的看家本领。
        编辑是一份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一本书出版面世后,编辑的名字会出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编辑尤其是责任编辑要承担的责任一点都不比作者少。比如编校质量问题。对于一个入行很短的新编辑,我每年对于书稿质量检查的担忧持续365天。但每次新书出版后,如若收到作者和读者的正向反馈,一切的苦恼与担忧又都一扫而光。编辑工作就是在这样一轮轮的折磨、担忧、快乐中循环往复。但编辑又是幸运的,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埋头于“三农”出版的知识海洋,付出着汗水与青春,同时这份事业让我们通过一本本书走进去,又走出来,更贴近广大农民,更加了解广阔农村正在发生着什么。
用行动回答时代的召唤
        在出版社,经常听到老一辈出版人传承编书育人的职业信仰,以工匠精神默默耕耘的事迹。也许只有编辑自己知道,要经过多

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得出了“农民运动好得很”“农民是革命先锋”的论述。
        站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新一代出版人有了新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具体到“三农”出版人就是努力推出更多更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三农”出版物,满足不同读者特别是亿万农民、“三农”工作者的阅读需求,助力乡村五大振兴。因此编辑不仅要埋头学习,更要走出编辑部、走向广阔的“三农”天地,搞实实在在的调研论证。
         三是打好编辑基本功底。在七一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保持和人民的鱼水情深,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编辑,我们要立足编辑岗位,坚守“三农”出版初心,苦练基本功,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全力当好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编辑的基本功包括多方面,当今时代对于编辑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多,如选题策划的

少次不自信的斟酌、求证、反复推敲,才确定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多少次遍查学海,虚心请教,才敢判定一个名词的去留。一次次地殚精竭虑、字斟句酌,跟自己较劲,因为这是一个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农业科技、传播农业文化、传承农耕文明,编辑就这样在一字一句中与伟大的时代产生了联系。
        百年前,一群青年从编辑部出发,用热血和生命写下了青春的答卷。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毛泽东同志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愿我们青年一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投入进去,投入到火热的当下,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