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1
越走越畅的沈家门滨港路
凝视着摄影爱好者章国鹰先生拍摄的《1989年沈家门滨港路》,唤醒了笔者对滨港路的记忆。照片展示的虽是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但与如今现代、整洁、文明的滨港路相较有天壤之别。与秘鲁卡亚俄、挪威卑尔根齐名的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沈家门渔港,有一条长千余米的滨港路,贯通渔港东西两端。这条路记录着沈家门港的苦难和欢乐,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摇篮。
记得1955年1月,笔者从奉化初次来沈家门,小轮船靠拢码头,走过栈桥上岸,展示在眼前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路。一块块被多少代人的脚步磨蹭得闪光的青石板,一走上去就会微微晃动。那些石板湿漉漉、滑腻腻,得留心地走。路两旁是老式的木板楼阁,铺面黑红色的油漆斑剥脱落,三十年代的渔行海栈的店名依稀可辨,窗口挂着一串串海蟹、带鱼和黑鳗。这条蜿蜒在沈家门港畔,浸淫在海水里,石坎上青苔斑剥的路,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感受大海气息和脉搏最敏感的一条路,是创造博大瑰丽的海洋文化的一条路。
沈家门港是中国最大群众渔业基地,是智睿骁勇的渔民在东海演出威武闹海壮剧的后台。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上海等南北七省一市上万条渔船捕捞的海鲜,从这条路源源不断地送到全国城乡乃至国外。柴油、网片、浮子、绳索等渔具和油盐酱醋、蔬菜等生活资源也由这条路送到东海十万渔民手中。可走上滨港路,往往弄糟心情。它只有五六米
作者 阎受鹏
2
宽,狭窄且不洁净。路两旁密密地排满了形形色色鲜咸鱼摊,还堆着一篷篷黑乎乎的贝壳,中间仅留二米左右通道。一不留神,一脚踩到摇动的石板上,冷不防“嗤”地一下喷出一股泥浆,沾上一身浓浓的鱼腥气。
1989年沈家门滨港路
沈家门滨港路>>
3
用石板铺砌的那段路还算不错哩!滨港路中段龙眼附近情况更糟,铺的是泥沙,雨天,黄煳煳一片,踩下去“哧嚓哧嚓”直响,路过那里,鞋子和衣服上都沾满泥浆;晴天,风一吹,尘土漫天飞扬。一次,笔者去同学家路过那里,蒙上一身灰土,仿佛刚从灰窑里钻出来。过了龙眼,路面用条石铺筑,似乎好了一点。可那段路靠山一边高,靠海一边低,像个斜坡,骑自行车似耍杂技。笔者曾见到一位中年妇女,稍稍分神,便连车带人跌进海里。渔民上岸没有码头,笔者的渔民亲戚来探望笔者时,都是下船后跋过泥涂,沿岛的岩崖,像猴一般爬上滨港路;或从船上抛根绳索,系在岸上的桩头上,像玩杂耍般攀着绳索,晃晃荡荡来往于船与岸。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滨港路几经翻修,先是拆除了路边梁柱歪斜的板房、棚舍与破烂的“船屋”,拓宽并夯实了路基,拉直了一个又一个弯头,从白虎山和荷叶湾一带铺上了石碴水泥。可文革动乱的岁月,又是挖又是炸,将这条路摧残得千孔百疮。“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荡涤了这条大道上的污浊,路面又铺平了。不过,路上还是人车杂行,没有红绿灯。
那时,先天不足的滨港路还有一个疵点——路基低矮,挡不住潮水,护不住大街。每年八月大潮汛,海水跨过滨港路,直闯街巷,低洼处水深数米。初一月半潮水涨,路过泰来道头与中大街,经常能见到居民一瓢瓢地将漫进家里的海水舀出去。那浸泡在海水中的苦日子,至今仍让沈家门老年居民心有余悸。1981年夏季大台风,人们记忆犹深:舢舨驶到大街上,店铺变洼地。滨港路必须脱胎换骨,彻底改造,才能消弭沈家门的水患。
滨港路终于迎来了英姿焕发的岁月。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滨港路进行全线翻修,迁移了半升洞至白虎山沿海一带的房屋,并向海借地,拓宽了约20米的路面,并加高加固路基,用钢筋混凝土筑起了百年一遇的雄
沈家门滨港路>>
4
沈家门滨港路>>
壮防浪大堤。每米道路都精雕细琢,两旁装置雅致的路灯及反映渔港风情的帆篷、舟舶等雕塑与摩崖石刻,每隔数十米便立起一排美丽的灯屏,晚上灯彩辉煌犹如银河落大地,滨港路蜕变成一条象征科学、文明的大道。
滨港路东西端又先后建成朱家尖与鲁家峙两座跨海大桥,并开通了鲁家峙海底隧道。由于完善了交通设施,鲁家峙成为“身在岛中,看山看海”的宜居之岛。沈家门滨港路越来越宽阔了,路旁林立着一座座瑰丽的高楼大厦和珠光宝气的商品陈列厅,炫耀着一座古老渔镇脱胎为海滨新城的自豪。路,是人走出来的,但路也记录着人走的脚印,沈家门滨港路是一支创业歌,是一幅开拓图,它横亘在沈家门港畔,也生长在沈家门人的心上。
如今沈家门滨港路
5
“普博之旅”乡村博物馆在行动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十月的晚秋,安静绚烂
无声息地浸润在自然的调色板里
一起去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感受缱绻的秋意
与农耕民俗的魅力
走进展馆,历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时间,在泥土里沉降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
都承载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文化的力量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6
01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簑衣、草帽、风谷机
一件件设计精巧的古老农具
呈现在眼前
那是古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每一件都令人赞叹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7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8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9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
带着泥土的芬芳
孩子们充分调动五感
与红薯们亲密接触
留下大自然的美好
10
抛开城市的纷扰,远离都市的喧嚣
六横岛有着最惬意的生活
一草一木皆风景
一丝一缕皆风韵
漫步于岛上
感受最真切的生命力
02 农 耕 体 验
03 漫步六横
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
11
徜徉在自然里
万物生机勃勃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共同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12
无声却有声,无言却尽言
被艺术和文字所折服
“海天佛国”,“南海圣境”
墨香处处,落纸烟云
9月29日—12月20日
快和小编一起来领略
海洋文化孕育下的艺术魅力
“诗书和鸣”——普陀山诗词书法作品展
13
诗词书法作品展>>
14
见山见海见“诗书”,诗词与书法的曼妙交融
在展馆中徐徐展开,感受缱绻的禅意之美~
沉浸于作品之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与惬意
好似登上了普陀山,踏入了禅境之地
诗词书法作品展>>
驻足细看,每件展品都带着独特的气韵
禅意洒脱,融入心灵深处
01 高山流水 史河长叹
02 华梦风雅 文辞生花
诗词书法作品展>>
15
16
汪洋恣肆,超世绝俗
文字与思想在这里热烈交织,表达着文人墨客的内心世界
在那些随性、自然的书法作品中,仿佛能看到山林与沧海的壮观场面
不同形式的诗词、书法作品陈列其中
仅隔着一方玻璃便可让人们欣赏到每一笔、每一画的精妙之处
笔墨本无心,但书者赋之
尽显意境,沉浸其中体会海洋诗词与书法艺术的双重魅力
03 诗路不绝 青山不尽
诗词书法作品展>>
17
18
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
沈院博雅厅
一起来感受
海洋诗词的魅力
为更好推动文博知识的传播,我们将利用知识问答的形式,每期推出20道文博知识问答,以增加普博期刊的竞技性和趣味性,加深大家对文博知识的记忆,趣味盎然,寓教于乐。
扫一扫
文博知识问答
诗词书法作品展>>
封面/沈家门滨港路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博物馆
感谢您的阅读!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本刊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 0580-3817788
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