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11-27
472

08

2023

总08期 12月1日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目 录

CONTENTS

【重点工作】

1

2

3

昆都仑区全面开启包头市幼小衔接监测工作

昆区各小学召开2023年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
专项反馈会议

【典型经验】

4

典型案例⑲| 包钢第十二中学:
精准把脉 精准出击—课堂教学评价

典型案例⑳|包头钢铁公司第一小学:
优化教学管理 改革强师提能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学习平台】

【政策解读】

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重点工作】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和《包头市幼小衔接监测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0月18日—23日,包头市开展了第二轮幼小衔接监测工作。我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昆区27所幼儿园的81名管理人员,2208名大班家长,171名教师和16所小学的48名管理人员、5048名一年级家长、315名教师参与了网络问卷填答。监测专家组一行6人分别走进青松小学、包钢实验二小进行入校半日观察。
青松小学
       包头市幼小衔接监测专家组走进青松小学,听取了青松小学关于幼小衔接工作汇报。学校相关负责人从建立自评机制、培训活动常态化、课程教学趣味性、课程设置多样化、活动形式丰富化、家校共育促成长等几个方面作了介绍。汇报结束后,专家组仔细查看了学校幼小衔接相关资料,详细全面地了解学校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昆都仑区全面开启包头市幼小衔接
监测工作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此次入校观察,不仅让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更是对今后各项工作的有效指引。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细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营造快乐、安全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包钢实验二小
       包头市幼小衔接监测专家组走进包钢实验二小,仔细查阅了学校幼小衔接工作的相关资料,通过聆听执行校长有关活动、从教学活动衔接、家校共育、育人环境衔接、新生仪式感、记录月成长等方面的工作报告,详细全面了解了学校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情况。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专家组深入课堂,观察学生日常学习表现,观摩了大课间活动,参观了学校的书法课堂。学校将以此次监测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持续推进幼小衔接,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效性。

       昆都仑区将持续做好幼小衔接监测相关工作,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科学幼小衔接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全面打造昆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做出贡献。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文件精神,按照《昆都仑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方案(试行)》文件要求,10月10日—25日,昆区各小学召开2023年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专项反馈会。昆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部分学校反馈会。
       各学校相关负责人针对学校各学科的监测总体情况、主要成绩、主要问题、整改建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及台账,并限期整改。
       督评中心项目负责人结合区域监测报告通过横向对比、纵向比照全方位立体式分析了部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监测情况,为老师们下一步落实各项指标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和操作性路径。
       督评中心负责人进一步明晰了昆区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要求老师们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扎根课堂、夯实课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长,希望学校直击问题,从小切口入手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昆区各小学召开2023年小学生综合素质
监测专项反馈会议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体现,全体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根课堂教学、夯实课堂实效,转变评价观念,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长,为打造昆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赋能。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典型经验】

       一、提炼总结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精准教学553”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典型案例 ⑲| 包钢第十二中学
精准把脉 精准出击—课堂教学评价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二、“精准教学553”课堂教学模式具体阐述

     (一)课前阶段:精准设计·高效施策
       课前阶段主要指的就是备课阶段。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棵树,教学质量好比果实,课堂教学好比树干,备课则好比树根。要想果树多结果实、结好果子,不能只盯住树干、树枝做文章,还要注意树根和土壤的管理。课前阶段的五个环节: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叙写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二)课中阶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课中阶段主要指的是实际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要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在课堂,下工夫就要下在课堂,这是毋庸置疑的:趣味导入、自主学习、探究·展示·应用、当堂检测、分层作业。
     (三)课后阶段:有效反思·分层辅导
       作业反馈、个别辅导、总结测试
       三、教育成效
       学校“精准教学553”教学模式始终践行打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教师从“主导者”到“指导者”,学生从“应试者”到“创造者”角色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包钢第十二中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包钢第十二中学将继续立足课堂,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课堂模式,精准把脉,精准出击,以学生全面发展理念推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一、构建教师阶梯发展评价体系
       青竹“434”教师阶梯发展评价体系,青竹拔节、阶梯培养,以评价为动力棒,通过打造四个教师梯队、运用三种评价手段、激活四种评价主体焕发教师成长内驱力,最终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明确教师评价改革终极目标
      青竹“434”教师阶梯发展评价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终身发展,明确教师成长路径,帮助教师实现职业价值。学校打造四个教师梯队,引领激励新入职“启航教师”历经“先锋教师”“卓越教师”阶梯,一路成长为“领航教师”。

典型案例⑳|包头钢铁公司第一小学
优化教学管理 改革强师提能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三、探寻多元评价改革路径
       学校设定了五种教师评价改革措施,探寻一体化、载体式、公平化、激励式,多元数据增值评价路径。引领教师实现从启航到先锋,从先锋到卓越,从卓越到领航,每个梯队都有目标引领,成长有方向,评价有依据。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一)确定阶段发展目标 着眼教师发展水平评价
       四个梯队清晰划分成长坐标,每个梯队教师明确自己的阶段发展目标,按目标对各梯队培养期教师进行达成水平评价。

     (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着眼教师发展过程评价
       舒尔曼曾说:“当你决定将哪些材料放入档案袋时,判断就随之开始”。我们以教师成长记录袋指引教师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发展。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可以记录教师成长全过程,对教师的成长收获做出评价。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三)定量与定性结合 着眼教师发展个人效能评价
        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教师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定量与定性的考核项目,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效能做出评价。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四)备课组项目积分制 着眼教师发展团队协作评价
       落实积分制一是为了更清晰呈现每一个备课组教师的工作能力与个人贡献,二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评价考核最大限度激发团队凝聚力。
     (五)多元主体评价 着眼教师发展诊断性评价
       要保证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全面性,就要畅通评价渠道,多主体参与评价,学校建立了四维一体的综合评价有机体,用数据分析对教师发展做出诊断性评价,把脉教师发展,帮助教师清晰自己的薄弱点与闪光点。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一年来,青竹“434”教师阶梯发展评价体系经过了初探摸索期,由理论探索正式走向实践。在初期实践中,学校有3名教师获区级青功赛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两项市级作业设计比赛一等奖,2名教师荣获包头市级青功赛二等奖。
       各梯队教师明晰自己的阶段发展目标,各备课组团队向心力显著增强。学校通过各学科备课组项目积分表评选星级备课组,教师团队协作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显著提升。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学习平台】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一:推进文化自信
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学习强国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政策解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优先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坚持政府主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动态调整,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补齐短板,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强化教师关键作用,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法治化建设。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二、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要聚焦促进省域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缩小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市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资源配置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县区倾斜;国家和省级层面建立经济欠发达县区学校办学条件跟踪评估和定期调度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加强工作统筹,切实兜住办学条件底线。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具体标准,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加大力度并统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项目,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安全防范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学校班额、教师配备等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切实改善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保障条件,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各地区在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的同时,可结合实际支持学校适当扩大教室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为非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就餐和午休条件。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三网融合,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实现班班通。落实中央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统筹管理相关规定,确保以县为单位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依据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加强思政课、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配备。各地区制定并实施教师发展提升规划,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显著扩大优秀骨干教师总量;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2.推动城乡整体发展。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适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市、县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将学生上学路径和校园周边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交通环境改造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任务,抓紧改造到位。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巩固情况年度监测,持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激励机制,确保乡村学校都有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体系,提供系列化精品化、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呈现形式,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农村边远地区提高教育质量。
       3.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科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从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将到乡村学校或办学条件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原则上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应优先进行交流轮岗,各地区要以县(市、区、旗)为单位,制定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积极探索建立新招聘教师在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见习培养制度。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加大“国培计划”实施力度,推动省、市、县、学校开展校长教师全员培训,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全面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精品课遴选工作,大力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完善学校管理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和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4.保障群体公平发展。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居住证申领政策,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机制,加强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优先保障寄宿、交通、营养需求,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特困学生救助供养,保障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健全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坚持精准分析学情,全面建立学校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健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机制,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条件。加快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需要建设必要的义务教育阶段专门学校,加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矫治。
       5.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全面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专门培训,加大“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引导和支持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帮扶任教。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筑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6.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责任,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坚持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办法,依据困难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快实施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学校提供安保、食堂、宿管、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服务。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三、大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水平
      7.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通过减免保教费等方式,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实施地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对符合条件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除学费。优先将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纳入资助范围,对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予以补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状况,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等变动情况,完善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8.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教育与民政、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和工作程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和异地申请的便利性,不断完善资助资金发放机制,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到应助尽助。推动各地区根据所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状况,差别化确定资助比例和标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学生资助政策总体稳定、有效衔接,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子女给予重点关注。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确保资助信息公开透明。
        四、统筹做好面向学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9.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服务。加强学校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逐步实现与学龄前健康档案内容衔接。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科普等服务,有针对性地传授适合学生特点和使用需求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平台,每年发

昆区教育督评动态第08期

布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数据。做好学生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知识宣传服务。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定期为学校食堂和供餐、校园周边餐饮场所提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跟踪评价等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筛查评估、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
       10.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和科普资源重要育人作用,落实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按规定向学生免费开放政策,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科技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并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创新开展优秀影片进校园活动,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2次优秀影片。
       11.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创业和劳动用工政策法规咨询,发布人力资源供求、市场工资价位、见习岗位等就业信息,为有需求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帮扶等服务,开展毕业去向登记。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自费出国(境)留学的高校毕业生和因私出国(境)人员提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符合条件

高起点 高站位 高素养 高效率

的毕业生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
        五、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省级统筹,充分发挥市级政府作用,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责任,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压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强化区域统筹和改革攻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提高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能力。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丰富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强化课后育人功能。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