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策划
世相
观点
多知
资讯
必读
目 录
策划◎李耀东 组稿◎孙晓飞 设计制作◎马怀宇
创刊于1983 年 本刊题字:邓小平
《中国老年》刊号:CN11—1146/C 广告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215 号
邮发代号:2—291 国外代号:0731M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疫情當前長者在行動
參與“戰疫”的長者英雄
社會離不開智慧長者等 五則
江蘇13個地市馳援湖北孝感
高血壓患者如何防護、複診或就醫?
含氯消毒液(片) 您確定會用嗎?
麵對疫情,如何克服焦慮情緒?
居家防護實用指南
提防心腦血管突發事件
11招,搞定口罩使用及保養
李耀东
李晓红
逄晓榕
孙晓飞
社长
副社长
副总编辑
社长助理
思享
老年人應享有醫療資源優先權
文化
智慧長者倡領“書房生活”
社会离不开智慧长者
本次全国性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有两个长者引人瞩目,一个是84岁的钟南山,一个是73岁的李兰娟,两位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类不断遭遇病毒危机,虽然也有若干中青年学者在病毒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应对的策略层面,白发苍苍的钟南山和李兰娟,由于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拥有着更高的学术声望,也因此有着更多的发言权,他们的话,也更受公众关注,并影响着公众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建设。
长者的威望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在许多领域都比较突出。因此,如何发挥好长者身上的诸种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在某些领域,话语权已经被年轻一代所掌握。但在更多的领域,话语权仍然在智慧长者手里。这不等于普通长者可以倚老卖老,因为“智慧长者”一词,仍然是长者群体的极少数。
本次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前,多地正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写在文件上的为老服务措施也很多,但疫情一来,平安时期的种种设想,即成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实施。
比如,一些慢性病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支持,无法正常就医、买药;一些机能障碍患者,比如白血病人、肾脏透析病人,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前往医院就诊,也没有相关护士或者老年工作者上门服务,以致产生严重后果。
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其中一部分人患有多种慢性病,一部分人需要特殊医疗服务,但突发公共事件的到来,把这些长者推到困境,该来的照顾、护理、陪伴,已经不知所踪。
社会治理的要义,当务之急并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补齐短板。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独居长者、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如何让这些长者得到较好的人道关怀,是社会治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治理与长者安全
孙晓飞
飞言
传统生活方式与公共卫生
传统生活方式应予尊重,因为这种文化积累里面,有我们历代先人的智慧与生活信息。
但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长寿有着更高的追求,对生命的长度,也有着更高的期望,因此,传统生活方式有时不得不向公共卫生让步。
以去冬今春的状况来说,很多聚集性的传染,都与传统节庆习俗有关。已知的福建晋江市英林镇的一位传播者,就是通过参加民俗游禄活动、民俗宴请活动以及婚宴,传染了若干当地村民。
许多通过飞沫传播的疫病,都是通过聚集性活动,来大范围传播。因此,特殊时期,减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是避免此类疫病传播的关键因素。
文明的演进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遇到特殊状况,都应把公共卫生安全放在首位来考虑,亲人、族人及乡人健康无虞,才是最值得传续的文化传统。
晓说
保持信息敏感,
跟上時代步伐
亚桥
一些长者到了晚年,都不爱阅读。有些是视力原因,有些是心理原因,有些则是文化原因。
阅读并非必须,但信息敏感却是必要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或者有一些善于阅读并乐于传递信息的老友,听他们分享一些与生活及健康有关的资讯,都是不错的信息获取通道。
收到这些信息之后,尽量利用自己的人生智慧,进行消化、分析,从中品出对自己和家人有用的东西,并使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做出有利于自己、家人的判断和决策。
以本次状况而言,长者们经历了若干次突发公共卫生状况,知道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都会做出屯粮屯菜屯东西的反应,很可能会率先购买口罩、消毒水等家庭卫生用品,从而造福自己和家人。
长者智慧需要一些事件来展现,而平时的信息积累,化成特殊时期的信息敏感,则是长者应具备的素养。
长者要增强公共卫生知识
本次公共卫生事件,一些长者对公共卫生知识的缺乏,成为新闻热点之一。
一些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反映,劝家里老人别出门串亲戚,他们不听;劝家里的老人不随地吐痰,还是不听;劝老人不要出去打麻将,更不听。为了阻止老人们聚集,有的儿女甚至不惜报警。
为了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电视台,都通过新闻不断播放各地增加的疫情案例,若干微信公众号也花样百出地推送防护方法,很多年轻人也每天给家里的长者念疫情最新情况,但一些长者就是毫不在意,说“非典”都没事儿,这次也不会人事儿。有的长者,家人给买了口罩,自己不戴。 勤洗手的习惯,更是没有养成。
公共卫生事件,不只涉及自己和家人,还涉及邻里和社会。长者的威望优势,是通过不断累积个人威信而获得的,如果因为不重视公共卫生而自己染病,甚至传染给家人和邻里,那么长久建立起来的个人威望将毁于一旦,没有了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则很难再令人尊重。
晓飞
传统的孝转化为现代的爱
晓说
最近出刊的一家周刊,刊登了标题为《劝说长辈戴口罩,是每位年轻人岁末新年第一件事》的文章,在网络引发热议。
文章说:当大家戴着口罩,反复用免洗洗手液擦拭表皮细胞,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乡,却发现,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打击我们自信心的,永远是家中固执的长辈。长辈们往往距离可靠信息源更远,营销号的文风和PS效果明显的图片都能让他们轻易上当;可偏偏他们在家中话语权也更大,长期处于“不容易被劝说”的地位。这两天,关键词“说什么也不愿意戴口罩的固执长辈”便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为了劝家里长辈戴口罩,很多年轻人表示,可以不再熬夜、不喝奶茶、不打游戏、不再晚起,只要家里的长者能够接受公共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事实上,这种爱,是传统“孝道”的现代表达方式,只不过更有了新鲜感。中国人的家庭亲情从来没有缺失过,彼此间爱的表达也没有停止过。
参与“战疫”的长者英雄
1月22日,湖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次日凌晨2点,武汉市宣布当日上午10点起暂时关闭离汉通道,从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因疫情而“封闭”的城市。24日,湖北应急响应由二级升为一级。与此同时,全中国的抗疫战斗也迅速展开。
从武汉封城到现在,细算不过20天,但对我们却是异常漫长、异常心焦。每天困在家中,我们一遍遍地刷着手机、看着电视,不断增长的确诊与死亡人数,让人揪心;朋友圈、微信群中转发的各种消息,让人或担忧,或振奋,或感动,有时也会愤慨。
这当中,老年人也是公众频频提及的一个重点。相对体弱的老年人,如何安全度过这场危机?这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不过,还有很多本可安心呆在家里、享受特别照顾的老年人,早已冲锋在抗疫的各个战场,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
文◎孙炎
主动请缨、冲在一线
这是一个我们异常熟悉的名字,这是一个让我们特别安心的名字,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良知、诚实、责任的象征,这个名字就是——钟南山!
不少人是2003年非典时期知道这个名字的。那场严重疫情,让全国上下惊慌不已,钟南山院士站了出来,既影响着中央的决策布署,也指导着各部门的专业抗疫,同时给予我们百姓真正的信心。那一年,他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
今年1月20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的断言震聋发聩!虽然,这时距第一例病患发现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湖北尤其是武汉已经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间,但钟南山院士唤醒了各级有关部门与普通民众,吹响了新一轮“抗疫”战争的集结号与冲锋号。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这样向我们建议。但他自己,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却临危受命,像一位身披战袍的老将
军,马上奔赴武汉,奔向最严峻、最危险的战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年过七旬,也是新型病毒的易感者,但她却在最危险的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日夜加班,为了普及医疗常识,为了与医务工作者研究诊疗方案,她经常每天只睡3个小时。
全国各地的医疗战线上,这样让人感动的老专家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有的是老当益壮,有的是克服体弱多病,但都主动请缨,主动要求到疫情最前线去。他们以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为打赢场防疫战加油助力。
现年86岁、曾任大庆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兼大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的张景道老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43年。他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为社区工作人员、辖区百姓普及相关防疫知识,正面引导百姓理性面对疫情。还写下请战书,希望能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一线。
温州80岁的退休医生厉定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去国道上的疫情防控监测点,为过往司机和行人测量体温。山东沂蒙地区78岁的退休乡医徐恒、79岁退休老中医王锡玉也都写下“请战书”,要求“坐诊一线”。76岁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退休教授叶义言,志愿到各个社区普及疫情防护知识。湖南70岁的女军医吴冰,三度请战驰援武汉。因为年龄过大没被应允,她就来到宁乡市中医院发热门诊,每天服务无数潜在病患。云南64岁的退休医生李川燕,向医院请求能上“抗疫”一线,还提出把自家开的宾馆无偿用作病患的安置点……
我们都知道一线医护人员有多苦、有多累,我们更知道留在家中是最安全的。但这些老医务工作者们,却放弃了安全与舒适,重回岗位,奔向最危险、最艰难的“抗疫”前线。他们已经不在编制,职称、职务、薪金等等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要的,只是能为抗击疫情再做一分贡献。
奔走基层,消除隐患
抗击瘟疫,需要所有公民的参与。科学家研制救命药物,是抗疫;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抗疫……我们普通人,尽可能留在家里,减少患病风险,不给国家添麻烦,这也算是为抗疫做出贡献。
其实,在抗疫战场上,最多的,还是那些不起眼却很重要、同时充满危机的繁琐工作,例如在社区巡视、为出入人员检查体温之类。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为我们立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做这些平凡工作的,也是平凡的人,包括很多早已退休、本可以理直气壮留在家里等待疫情过去的老人。
温州八十岁的退休医生厉定舜
八十六岁的张景道老人
山东沂蒙地区七十八岁的退休乡医徐恒
湖南七十岁的女军医吴冰
2月5日,在陕西省商洛市,“五保户”徐水印求人骑摩托车载着自己来到村口的筛查点,给执勤人员送去4箱方便面和4箱矿泉水,又掏出100元钱,请求帮忙转捐给疫区。执勤人员婉言拒绝了,老人却说:“国家有难,我也想作一点点贡献。”老人今年已经71岁了,患有脑梗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常年靠吃药维持,3年前还意外摔断了左腿,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但从电视、村里发放的宣传页和喇叭中知道了疫情的严重性,学到了基本的疫情防护知识,还自发地劝导身边人不要串门和聚集。这次,又给筛查点的工作人员送去慰问品。
……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有一支特殊的防疫志愿者队伍,他们是社区共建单位——解放军军休所的48名老干部,其中军职2人、师职46人,平均年龄68岁,绝大多数人党龄都超过50年。这些老干部分成6组,负责登记外来人员、测量体温等各项工作。虽然上了年龄,但几十年军旅生涯的磨炼,他们仍旧精神抖擞。
“重大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坚守一线,我们在后方,看好大门,责无旁贷。”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的魏荣这样说。那年,她在小汤山医院奋战80天,担任药剂科主任。这次,疫情再现,社区发出动员令,她第一个响应号召站出来。
广东省中山市老干部艺术团的老艺术家们,在3天内就创作出《众志成城》、《白衣天使出征歌》和《宅家防疫》三首朗诵诗,并且谱成曲、编成舞,既讴歌了抗疫英雄与抗疫精神,团员们也能在家中诵读、歌唱、表演,充实了他们的生活!
在中央国家机关退休的诵读艺术家德耕,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花了16天时间,关在屋子里诵读了人文医学著作《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并通过朋友圈传播,为医护群体加油打气,也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白衣天使们的伟大奉献和辛勤付出。德耕在朋友圈里感慨地说,诵读完毕,他“整整掉了五斤肉”。
从1月末,贵州省盘州市某村疫情防控值守点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一捆整齐的柴禾,从未间断、从未延迟。这是村里78岁的老人胡国州背来的。这位勤劳简朴、一生从未踏出村寨半步的老人,看到值守点工作人员在寒风中日夜受冻,赶紧和老伴儿商量,然后两人决定把自家生火用的干柴送过去。自家柴禾用完了,老人就每天早早起床,上山去砍,即便是大年初一,即便是大雪过后。
传统的爱心表达方式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不能走出去抗疫,就用捐款的方式,为“抗疫”做着贡献。他们是最普通的公民,并不富有,有的还比较拮据,有的甚至以拾荒为生。但他们都尽其所能,捐出的是钱,更是心,更是爱!
在重庆,87岁的倪素英老人捐出20万元,他原本在农贸市场门口摆摊,卖些纽扣、针线、鞋垫一类的百货用品。这20万元是她30多年辛苦攒下的全部积蓄,每一分上面都粘着老人的汗水!
对此,他只是说:“把这些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在福建省南安市,98岁的余人清老人,年事过高、腿脚不好,只能打电话请村委会工作人员上门接收他为“抗疫”捐出的1万元。
考虑到老人身体不好、生活不易,这1万元年几乎是他的全部存款,前来的工作人员婉言谢绝,但老人态度坚决,“村里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天天辛苦管交通、测体温,我年纪大了帮不上什么忙,就攒了这万块钱,支援村里抗击疫情!”
在老人的带动下,70多位村民纷纷解囊,为村里防疫工作捐出善款近30万元,还有体温计、茶叶等生活物资。
在江苏省扬州市,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镇政府民政科,从包中颤巍巍地拿出一沓用橡皮筋包扎着的百元钞票,说:“武汉疫情重呐,我要捐一万块钱,为‘抗疫’作一点贡献。”
老人坚决不肯说出姓名,留下一张字条,就骑着三轮车离开了。纸条上写着:“共产党是我亲爹娘,心存感恩。武汉遭灾,国家有难,理应担责。今捐款壹万元人民币,数目太少,自感汗颜,聊表心意。敬请收转。”
后来,人们知道了老人叫邵茂愈,79岁,曾是村小学的领导,目前靠退休金为生,1万元,对他绝对是个大数目。在四川省恩阳市,87岁的王德品老人,拄着拐杖独自来到镇学政办,捐出1200元。“国家有危难,我想出一点力,平时都是政府在帮助我,现在也想为政府减轻一点压力。”他说。
老人是一位村民,是一名有
虽然我们敬佩捐款老人们的精神,但我们不支持甚至反对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年人捐款,那少则几百、多则几万甚至十数万的钱,是他们的保命钱、养老钱,是一生的血汗钱。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省市富可敌国,完全有能力应对这次疫情。
我们也呼吁媒体不要宣传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年人捐款的信息,以免造成错误的价值引导。作为一家中国字头的老年媒体,我们列举如上这些长者的仁心义举,只不过是想证明这个群体对于民众、社会、国家,有着更多的责任感,而不是要宣传和褒扬并倡导这种行为。
作为已经全面踏入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我们为长者群体尤其是贫困老年人做的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疫情过后,更多地想一想如何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福祉。
对于已经收了老年人捐款尤其是贫困老年人捐款的地区,人们希望疫情过后,有关部门能够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把钱退还给那些老年捐款者,让他们安心养老,更多一些创造自己的晚年幸福。
尊敬的长者们,保护好自己,让自己健康平安,不要让自己成为多增加的那一个病例,就是对“抗疫”的最大贡献。
着57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如今年老多病,儿子去年刚做了胃癌大手术,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这1200元,可是他一年的养老金!老人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后也曾主动捐款。
在山东省临沂市, 71岁的村民彭学贵,步行3公里来到乡政府,从红色塑料袋里掏出一把把零钱,有硬币,有毛票。这是他多年拾荒攒下的,一共是1122元!“这点钱不多,算俺的一点心意,希望这个疫情能赶快过去……”
工作人员看到老人赚钱不易,劝他把钱留下,但老人执意要捐:“抗击疫情这么辛苦,咱拿这点钱不算啥,钱没有了可以再赚!”
“抗疫”期间,这样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内蒙古包头市86岁的黄殿富,每月退休金只有三四千元、衣服破了都舍不得换,却一次捐出2万元。
在北京,82岁、有着44年党龄的员国华,交出1万元的特殊党费。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90高龄的离休干部齐振荣老人和他的老伴儿、92岁的郭淑芝老人,一起向党组织交纳了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党费1万元。
……
疫情当前 长者在行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对全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表示,武汉确诊死亡病例平均年龄68岁,而全国其他省市的确诊病例平均年龄较轻。武汉重症病例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较多,救治起来困难较大。随着疫情的发展,一个家庭无论出现确诊患者、疑似患者还是密切接触人,都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和负担。
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大家长”平时颐养天年,甚至需要家人照顾,而在此刻却是支撑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在家庭保卫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4天4夜:90岁老母亲真情守护
“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
90岁的徐美武在医院陪护患有新型肺炎的64岁儿子4天4夜,直到儿子进入隔离病房。家属没办法再一直陪在身边了,情急之下,她向护士借了笔,给儿子写了封信的内容,“我特别想告诉他,妈妈不要你关心,只要你把这条命挺住。”
徐美武端坐在武汉协和医院留观室的照片被传到网上之后,感动了亿万网友,引发了大量的网友转发和留言,“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妈妈真好。”看哭了,疾病的折磨带给人太多的恐惧”“母亲是孩子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
据媒体报道,还有一个月就过90岁生日的徐美武,原本家人们计划都会到武汉为她庆生,但这计划因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落空。
文 方晓
徐美武64岁的儿子从小喜欢唱歌,在一些社团、艺术团里担任独唱、二重唱的主角,所以每到春节前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时,大家都喜欢叫他去表演,他也乐在其中。
春节前几天,他基本每天都不着家,在外面参加排练、演出。1月18日,他还在一场联谊会上表演了独唱。那时社会上对疫情的普遍重视程度没有现在这么高,一些集体活动都还在照常进行。结果7天以后,大年初一,他开始咳嗽、低烧,但他总觉得自己平时经常打羽毛球锻炼,拍拍胸脯说,“我这身体杠杠的!”
初五这天,徐美武儿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于是打了120,当时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都不希望徐美武跟着去医院,但当时徐美武的儿媳妇在国外陪孙女,她女儿还在打针,她又实在放心不下就跟着一起去了医院。
去了医院之后才知道,哪里有什么空的床位,只是在门诊看病而已。
“从他进到协和医院西院之后的五天时间里,我都一直陪在他身边。原本我们是做好住院的准备来的,结果还是只能在门诊部待着。我想给儿子买点吃的,但医院外的街道空空荡荡,什么都买不到。后来我跑到医院职工食堂找工作人员,问他们有没有多的饭可以给我,或者有一些家住在附近的患者家属会来送饭,我也会找他们要一些,我当时真的像在“讨饭”。”2月3日因为一直发高烧,又吃不饱,徐美武儿子确诊新冠肺炎后,硬生生拖成了重症患者,门诊的医生认为情况危急,送进了住院部,一进去就进了重症病房抢救。医生关上抢救室的门之后,家属也无法进入了。
网友对她有许多称赞,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胆小和无助在母爱面前,在危机时刻,全都转变成了巨大的勇气。“那天晚上,我先在抢救室外站了一会儿,后来又去医院外孤零零游荡,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原本胆小的我当时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了,我只希望还在抢救中的儿子可以成功转危为安。”
90岁徐美武对于儿子的爱,既是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也是一个家庭成员对于整个家庭的爱。
学发微博:77岁的他紧急求助
“你好”
2月5日凌晨,一个新注册的新浪微博发出了第一条信息,仅仅只有两个字“你好”。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如此笨拙的操作背后是一位77岁的老人焦急的求救呼唤。
77岁的刘立是武汉一名退休教师,他的女儿刘莺从1月22日身体开始不适,经确诊为新型肺炎,慢慢的病情加重,于1月30日在家遗憾离世。而与刘莺密切接触的有3人:爸爸刘立,72岁的母亲以及13岁的女儿。
女儿去世后,刘立和老伴儿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悲愤和难过的是,经检查,刘立、老伴儿以及外孙女均已感染,其中刘立和老伴儿是双肺感染,外孙女为单肺感染。刘立儿子正在焚烧疫情所产生的医用垃圾工厂加班加点工作,女儿和女婿离婚后,女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看着患病的外孙女,刘立和老伴儿感到万般绝望,她才13岁啊,多好的年纪,刘立不敢想象外孙女会和女儿一样,无奈下,只能在网上求助网友,让外孙女住院治疗保命。
很难想象77岁的刘立,之前从没用过微博,电子产品对他而言,就好像是神秘的谜一般,加上年龄也大了,眼神也不好使,凌晨摸索着学习发微博求助,过程非常艰难。
日常生活中,也许刘立从没有想过要学习上网,学习建微博,写博客。或许,在此之前,刘立在家庭里是被照顾的老人,有什么需要问一下子女就可以。但,谁也没想到,一场疫情,让77岁的他手忙脚乱,只能自救。
值得开心的是,在网友的共同帮助下,各种求助渠道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有关方面积极协调,刘立、老伴儿和外孙女已陆续入院进行治疗,为方便相互照顾,医院专门为爷孙安排了双人间。面对网友的帮助,刘立感动万分,只能发微博感谢。
人活在世上,往往是为了最爱的人。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也许,从这场疫情中我们要学会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不忘学习;在遇到意外的时候,沉着冷静。
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上网、搜索、博客、微信等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不要做落伍者,跟上时代,掌握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关键时真能救命。
带头示范:“暴风雨式”劝导家人
“叫你不要到处串,再乱跑脚杆打断。”
近日,贵州金沙广播电视台发布了一则“硬核老奶奶教育乱串老伴儿”的视频。画面中,奶奶“暴风雨式”教育不听劝到处乱串的老伴儿,一句“再乱跑就给你脚杆打断”让网友纷纷感受到奶奶强烈的爱意,“虽然嘴上吼得凶,但这是另一种爱的表达。”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下,封城封村封小区成为人们自我保护的手段,净化居家环境,营造家庭防疫氛围,很多居家长者放弃广场舞、公园散步、菜市场,自觉做起了居家生活带头人。
江苏盐城的王宽,虽然已经退休,但上有耄耋公婆,下有新生孙儿。新春佳节,按照往年,都是要请客吃饭,互相串门走亲戚拜年。公婆在乡下,怎么也不肯戴口罩,更要命的是他们要请客吃饭,老公公还振振有词:亲戚之间过年不走动怎么行?那还有人情味吗?王宽坚决反对,开始给公公婆婆做思想工作。她拿着手机把当前的疫情一条条念给他们听,公婆脸上开始满不在乎,后来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她趁热打铁,耐心给公婆讲道理,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保护自身,并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不出门,今年改为微信视频拜年,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顽固”的公婆彻底觉悟,不住地点头夸赞,表示坚决执行儿媳妇的指导意见。
回到城里的家里,王宽和老伴儿也制定了家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法和措施:尽量不出门,如果不得已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从外面回到家,先仔细洗手;每天看新闻,第一时间关注疫情。劝阻亲人们春节期间不要聚会。
“今年咱们可别聚会了,今年不聚是为了将来年年聚。保护自己保护别人,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呢!”侄女要来看望王宽,被她成功劝退。她在电话里跟侄女说:“你有孝心,每年都来看我,我心里都记着呢!今年情况特殊,可不要再走亲戚了。不仅你自己要做好了,还得劝说身边的人。你比我有文化,肯定比我懂得多。”
王宽成了“义务宣传员”,经常跟亲戚们打电话讲一些预防方法。在家呆着,她的电话比平时多了很多。一方面跟亲戚们交流疫情,另一方面跟大家联络感情,所以这个春节她过得还很充实的。随着疫情的发展,有的亲戚产生了恐慌心理。他们总胡思乱想,说自己年前哪天出门了,很担心被传染,经常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还有的亲戚甚至被谣言迷惑,信谣传谣,弄得人心惶惶。这时候,王宽倒是很沉着,还挡起了亲戚们的“心理疏导员”。
长者安,则全家安。退休、离休在家的老年人,利用自己的长者威望,影响家人和亲人,不要聚集,做好防控,同时自己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长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利用经验优势,临危不乱。如果一个家庭因为长者的示范和劝导,没有感染疫情,那么这个长者就为家庭做了贡献,是家庭的功臣。如果再进一步影响了亲族,使亲情免遭疫情荼毒,那就是亲族中的功臣,在亲族中增加了威望。
威望不断累积,则尊重不断叠加,长者在精神领域,会再一次成为家庭和亲族的领导者。
江苏13个地市驰援湖北孝感
据说,江苏人“内斗”很厉害,从秦末就干上了:淮安人韩信帮助徐州人刘邦打宿迁人项羽,谁也不服谁。
这不,湖北大疫,全国16个省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支援武汉以外的地市,江苏对口增援孝感。结果,江苏省全部13个地市都派出了医疗队,他们没有约在一起走,而是各自从自己的机场出发,网上开玩笑说,孝感人将来恐怕都搞不清楚,到底去了多少江苏人援孝。
玩笑归玩笑,但可见江苏人对援助孝感的积极与争先恐后。这一点,孝感人一定会记得。
孝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地级市。二十四孝中,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都出自孝感。最有名的,就是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七仙女下凡以身相许,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李白,曾在孝感的安陆居住10年,在安陆娶了一个老婆。“波撼岳阳湖,气蒸云梦泽”,云梦,也是孝感下辖的县。那里,还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秦简。
孝感人和江苏人,渊源很深,也很早。1700多年前,有一个叫费祎的孝感人经常跑江苏。当时,江苏那一片是一个姓孙的家族治理。费祎的领导希望与孙姓家族联盟,所以经常派费祎去串门说和。
费祎第一次去江苏,跟当时江苏的官员们大吵了一架,大家唇枪舌剑,互怼互喷。但江苏人并没有与孝感人结仇,相反很欣赏这个孝感人。孙家当时的当家人赞费祎说: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
看看,那个时候江苏人与孝感人就成了朋友。
孝感距离武汉很近,高铁只有半个小时,在武汉打工、做小买卖、上班、上学的人特别多。春节前离开武汉流入湖北省内的人,去孝感的人也是最多。因此,孝感是湖北省内感染病例仅次于武汉的城市。 截至2020年2月9日,孝感确诊病例2541例,死亡33例,形势十分严峻。
孝感出孝子,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但经济并不发达,医护力量薄弱,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尤其各县市区亟待外界的援助,比如孝南、汉川、云梦、安陆。
疫情发生后,孝感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与病毒作斗争。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物资紧缺,医护人员不得不把塑料文件夹改装成简易的防护面罩,即便如此,他们一直坚守在一线;在云梦县,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一个N95口罩戴四五天,实在不能用了,就用一次性口罩,“裸奔”在抗疫的一线。
这些刚刚发生的、活生生的事情,远比孝感过去出了多少孝子更有现实意义,也更值得说给江苏人、说给全国人听。
江苏13个地市,即便是经济最差的地方,也是全国百强,他们“内斗”,“斗”的是经济,争的是发展,凭本事,用实力说话。以江苏之强援孝感之弱,让孝感人倍感鼓舞。
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褚朝新
高血压患者如何防护、复诊或就医?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如何注意防护?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基本防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规律生活,遵医嘱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充分休息,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保持在最佳状态。
2.学习自己或由家人帮助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等。对于初诊或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日清晨和睡前测量血压,每次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稳定者可每周1-2天早晚各测1次。记录血压情况。但是如果测血压给患者带来焦虑感那么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3.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的停药或是加减药量。除非患者自觉不舒服,且自测血压显示血压低,暂缓服用降压药就近就医。
4.血压受温度、情绪、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保持血压的稳定,减少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的风险,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一定要限制外出,必须外出时根据室内外温差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的愉悦。
何时复诊或就医?
在这样的非常时刻,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
1.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血压,可按既定方案购买降压药服用及监测,如对病情有疑问可远程联系熟悉的医生沟通。
2.如果是初发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将家庭自测血压记录下来,尽可能通过远程的方式联系自己熟悉的医生沟通病情。如果医生认为需要当面诊疗,则依照防护办法,约好时间,充分做好防护后就诊。
3.如患者血压明显升高且有头晕等不适,需做好防护后立即就近就诊。
4.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先确认自己是否可能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可疑患者,如果有则立即充分防护(不可佩戴有通气阀的口罩)到定点医院就诊并说明接触史。如果确认没有接触史,且症状很轻,可选择居家隔离、多喝水等方式观察。如果没有接触史但症状明显,可首先选择正规渠道远程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考虑是否在家购买药物服用还是安排就医,如需去医院就医,充分防护!
(作者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教授)
文 马琦琳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以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居多。而高血压因其发病率高,且往往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因此高血压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高危人群,需要患者自身及家人予以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含氯消毒液(片) 您确定会用吗?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种指南上都推荐“含氯消毒液(片)”。作为普通人,您知道含氯消毒液(片)都有哪些种类、应该怎么用吗?
消毒剂都有哪些?
有效的消毒手段对抑制病毒传播尤为重要,但市面上消毒剂种类繁多,如何选用?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消灭大部分微生物,使其数量降低到较为安全水平的过程,物理方法指的是紫外线灯照射、高温蒸煮等,而化学灭菌则是采取消毒剂进行灭菌。
一般认为, 反映消毒剂杀病毒的最客观的指标是病毒感染力破坏,我国习惯于用灭活率来表示, 一般认为应达到99 .9 %以上方有效。市面上各种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有:对氯间二甲苯酚(以威露士、滴露为代表),季铵盐类(安洁为代表),酒精类(75%乙醇、),含氯消毒液(片)(84消毒液、爱尔施片)等。根据第五版诊疗方案所发布的消毒剂包括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这些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乙醚和氯仿毒性较大,不适宜居家使用。
居家如何使用含氯消毒液(片)
啥叫含氯消毒剂?所谓的含氯消毒剂指的是在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次氯酸是具有活性的成分,具有杀菌和杀病毒的作用。市面上常见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分两种,分别是消毒液和消毒片,消毒液以84消毒液和漂白剂为代表,消毒片以利尔康泡腾片和爱尔施含氯消毒片为代表。
怎么配制呢?一般情况下,采用有效氯为250-500mg/ L的液体进行消毒,消毒液以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5-5.6%)为例,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即10ml84消毒液兑水1000ml(浓度约500mg/L)。
爱尔施含氯消毒片和利尔康泡腾消毒片有效氯含量均为:450mg-550mg/片,配制方法相同,具体见下表。
文 翟利杰 赵志刚
1 要注意有效期,其有效氯含量可能不足,不足就起不到杀菌和杀毒作用了。
2 包括84消毒液在内的有效氯消毒剂(碱性)和洁厕灵(酸性)不能混用,否则产生有毒氯气,不仅导致消毒失效,还会毒害身体。
3 次氯酸对手有刺激性,要注意在清洁时戴手套,不能直接接触,造成手的损伤。
4
对于消毒片来说,所有配制均应将药片投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倒入含药片的容器。
5 必须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下进行稀释配液。
6
含氯消毒液不应和其他消毒剂混合或者同时使用。
7
对消毒片,应现用现配,配制后最好当天使用完毕。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液体有效氯浓度下降,达不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8
存放含氯消毒液时,应尽量避免高温、高湿,有条件者最好在lO℃以下保存。
9
尽量注意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引起小孩误食,发生中毒。
最后再提醒您几个注意点:
1. 配制的含氯溶液一定要达到浓度才行,不然没有效果;
2. 消毒时间一定要够,千万不能减少时间;
3. 注意接触多的地方,一定不能放过。
(作者单位: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 )
消灭病毒的“武器”配好了,用到哪里?如何使用?
1 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车辆内等日常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即 手“高频接触”的物品一定要注意消毒,因为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 地面保持清洁、干燥为主,也可不定时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后用清水擦拭。擦地用的拖把:使用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3 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不定时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颜色深的衣物注意不建议此法处理)。
4 对耐热的物品,如食具、茶具等可煮沸15分钟或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含氯消毒液对于不锈钢无腐蚀,作用可放心使用。
5 擦拭处理消毒的抹布:使用时用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用后用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至少30分钟,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含氯消毒液不当使用的风险有哪些?
含氯的消毒液使用起来有很多注意事项,一个不小心甚至可能产生致命的危害,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重视。
面对疫情,如何克服焦虑情绪?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中华大地的肆虐,打乱了全国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节奏,大家“宅”在家中。看着每天增长的数字,大家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我们应当如何理智的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呢?
当今,口罩、酒精成了疫情下最畅销的生活用品,但专家称其实最好的药品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人们在四处寻找“免疫偏方”的时候,往往却忽视了积极情绪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巨大作用。人体是个平衡系统,当身体中免疫细胞的活力大于入侵病毒或恶性细胞的活力时,我们就可以防止病毒的入侵以及恶性细胞的扩散,让身体保持健康和平衡。积极的情绪会在身体中释放积极信号,让身体调节到较高频率的感受中,从而活跃免疫细胞,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面对疫情,如何让消极情绪转换为积极情绪呢?
接纳消极情绪
正常人都会有情绪,所以遇到消极情绪不要抗拒,要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压制消极情绪并不能把消极情绪消灭,反而会让情绪更糟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件小事却会越闹越大。压制会让消极情绪更消极,而当我们接纳消极情绪,承认消极情绪存在是正常现象时,我们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之后作出的反应才会更加理性,更加有利于我们解决情绪问题。
改变认知
面对同样的疫情,看同样的新闻,为什么有些人会很紧张,有些人会比较平静呢?事件本身并不会让我们焦虑,是不同的认知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认为这件事不好办,就会产生焦虑心理。比如说,面对疫情,如果我们只看到“人祸”的一面,就会完全被愤怒情绪占满;但如果同时想到,病毒是随机变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自然的随机事件,心情就会平静一些。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会让我们做出更有效和有益的决定,从而让身体保持健康和平衡。
关注积极事件
面对疫情,有无惧生死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也有哄抬物价趁机发财的“奸商”,这其实都是正常的事情,就像世界上有阳光也有阴暗一样。我们不能一味地听从网页的推荐不断接受同一类信息,尤其是“消极信息”,这很容易堆积我们的焦虑情绪。关注积极事件则可以让我们保持积极情绪。例如,随着中医药“国家队”赶赴防疫一线,各地陆续传来了病人被治愈的喜讯,如北京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经中药治愈顺利出院,全国各省市治愈人群的总数量呈持续上升中,以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等令人振奋的消息。
文 马思佳 张昱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带给自己积极情绪的事。比如,做一些能让你投入其中、有意义的事,读书、画画、锻炼等。其中,中医的八段锦就是很好的一种锻炼方式,通过八个优美的动作锻炼人体四肢,达到强健身体、气血流畅的效果,从而提升人体阳气以及代谢功能,增强自身对抗病毒的能力。四肢强,阳气旺,心脏更健康。可以起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作用。站桩也是不错的锻炼身心的选择,它是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简便易行,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在家中进行。“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气是生命之本。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就是树根,身体就是树干和树叶,根扎的深才能枝繁叶茂,养气就是养根,气足则寿长。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益智,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能健身祛病、延年益寿。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恢复到和谐的心理状态和正常的生活。
(第二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近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肆虐,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且很多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老年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高危人群,且容易出现危重症病例。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要过度恐慌,要科学防控,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笔者就从衣食住行方面讲讲老年人如何防护新型冠状病毒。
衣
1.穿衣舒适保暖,不要过度捂汗:冬季同样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老年人穿衣要注意保暖、舒适,尽量选择纯棉衣物吸汗、透气,在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穿过多的衣服,着凉或出汗都容易导致感冒,从而降低抵抗力。
2.衣物勤换洗,被褥常晾晒: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从外面回到家里,外面穿的衣物可以挂在有日晒、通风的地方进行简单消毒;如果接触了感冒发烧的人,自己脱下的衣物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浸泡后清洗。被褥要经常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晾晒,经过玻璃晒紫外线的消毒作用会大打折扣。
居家防护实用指南
落实具体行动
文 张任飞
食
1.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心功能不全,需要限制入量的老年人除外)。
2.烟酒对传染病预防没有任何好处。
3.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保证充足营养,尤其是重视蛋白质的补充,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肾脏病患者需遵医嘱)。
4.疫情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5.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
6.疫情期间,可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7.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及已患病的动物和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8.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坐位、卧位的身体活动,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住
1.居室多通风换气,保持整洁卫生;居室要每天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半个小时,及时遭遇雾霾天气,也要适度通风。如有疑似患者,居住过的环境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可用上述消毒剂擦拭地板、家具表面。
2.毛巾不共用,餐具常消毒:不共用毛巾,要有干燥清洁的毛巾,当毛巾潮湿或有异味时要及时清洗、晾晒。尽量不外出就餐,家中餐具可用蒸煮方式定期消毒。
3.维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提防心脑血管突发事件
行
1.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公共浴池、棋牌室、麻将馆等地。
2.必须外出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和部位;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正确、及时洗手:在咳嗽和打喷嚏后;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在制备食品前后;饭前、便后;手脏时;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均应注意洗手。可用肥皂和水或者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4.避免前往售卖禽类、野生动物等活体动物的市场。
5.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 )
目前大家都集中一切精力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毫无疑问这是对的。但是,由于居家隔离、不能出行、活动减少、紧张的疫情气氛、饮食睡眠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容易使老年人原有的基础疾病出现波动,甚至复发或加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在应对新冠肺炎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对老年基础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及事件的风险加以管理和预防。
1. 一定要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学会释放压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后,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情绪的波动,出现焦虑抑郁。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身调整。老年人身边的亲属、家人、朋友要给老年人减压,既要耐心体贴的讲解和关心又不能强行限制老年人或过度的关心和管理,避免给老人造成更大的压力。另外,老年朋友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和放松,正确对待自己的健康情况。尽管年龄大,抵抗力低,容易患病,但是只要做好风险防范,对基础疾病加以管理,积极的应对,同样可以保持健康的状态。
2. 合理服药、及时就医
老年人坚持按时服药,不要轻易停药和换药。同时也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千万不要轻易地吃一些不可靠的、道听途说来的所谓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不要因为所谓找到偏方、特效中药、祖传秘方等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把基础疾病所用的药物停掉,或者是随便减药或减量,这样可能会使基础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文 齐海梅
3. 营养要充分且适当
老年人胃肠道功能较弱,由于在家隔离,活动减少,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腹泻,甚至呕吐或营养不良。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适当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三餐量,主食不要吃太多,建议老年人每天主食量4-6两,吃个七成到八成饱就足够了。如果运动少,吃个七成饱,运动多吃个八成饱,餐间饿了可以加一点餐,像点心、水果,少量咖啡都是可以。蔬菜三餐都应该有,水果每天至少要保证一个苹果,加一个梨或一个橙子,或者一个香蕉等。总之,最好是早餐吃的饱、午餐吃的好,晚餐吃得少,主食、蛋白质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三餐分配合适,蔬菜水果不能少。
另外,还要少吃油炸、油腻食物,粗、细粮混合搭配,多饮水,控制钠盐的摄入。
4. 保持适当运动
隔离在家,不利于运动,容易造成久坐或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下肢水肿,也会增加心脑血管、周围血管血栓发生的风险,危害老年人健康。建议在家做些保健操、太极拳、举哑铃、四肢弹力带伸展提拉、靠墙蹲等牵拉、舒缓和负重运动。另外把坐、走动、卧合理分配,建议每项间隔时间为一小时左右,即1:1:1。
5. 规律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
在家隔离期间,仍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生活。不要轻易打乱自己的生物钟。老年人一般6到8小时的睡眠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睡眠时间做好分配,中午最好睡一个午觉。这样的规律生活、足够的睡眠,就不至于使生物钟混乱而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免疫力下降发生感染,重点强调的就是要规律生活。
6. 远离烟酒
大家居家隔离,没什么事情,有时候凑在一起有吸烟的,有喝酒的,烟和酒都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尽量避开烟酒。
7. 要做好保暖穿衣,避免寒冷刺激
现在北方是最寒冷的季节,南方也处于冰冷的时候。经常有降温降雪,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有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季节出门更要注意保暖,戴上帽子、口罩,避免吸入冷空气或头部受凉而诱发心绞痛、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生心梗、脑卒中。
十一招,搞定口罩使用及保养
8. 要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居家隔离活动减少、生活规律改变、饮食不当,再加上情绪的波动,容易造成老年人大便规律发生变化,出现便秘、小便排泄不畅或者排尿困难。此时应格外注意大小便通畅。多吃粗粮、蔬菜及水果,多饮水、多走动,饭后要活动,另外还可以配合早晚顺时针揉肚子,每次10-20分钟,这些都有利于排便。
9. 要做好清洁卫生
非常时期,老年人更要积极做好自身清洁卫生。衣服要经常换洗,无论是内衣和外衣。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天洗个热水澡,有利于冲洗病菌。这也是保护身体不被病菌感染的一个措施和方法。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避免病从口入。重视手和面部清洁,勤洗手,早晚洗脸,同时耳鼻也要清洗,不给病菌留死角。
10. 要有丰富的文化生活
减少负面影响增加正能量,学会自我减压。写字画画、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和小说、听评书及故事等,做各种使自己高兴的事情,自己给自己找乐。有儿孙在身边,聊聊天也很好,总之使生活丰富起来,保持良好的状态,使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能够很好的度过。
(作者为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病房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持续,为了加强防护,市民四处抢购口罩,“一罩难求”!不够用怎么办?有人指蒸口罩可以重复利用,这当然不可信,来看看专家教您正确的口罩使用及保养方法。
平均戴6小时更换
戴口罩可有效减少飞沫感染风险,但一般外科口罩只要接触到水、分泌物,便应立即更换,如你打喷嚏或是粘到唾液,细菌就会在口罩上滋生,不断接触到口、鼻会更易生病,要马上换。而即使外观干净,戴口罩6至8小时后,也须换新的。
正确除口罩
除口罩的正确方法,勿触摸口罩的外面,因为表面已有很多细菌病毒,应是只接触橡筋,将口罩脱下后,由内向外反,手避免触碰口罩外部,将它折叠好再丢弃,再立即洗手。
文 西苑
切勿精油滴口罩
如将精油滴在口罩上,精油会破坏口罩的结构,减低口罩功能,所以不要相信坊间的谣传。
勿喷消毒酒精
有人说,可以喷一些酒精在口罩外层及底,就可以重覆使用,但医生建议,口罩是一次性使用,用时就粘上飞沫、细菌病毒,单喷消毒酒精不足够可完全消毒。而且细菌病毒可依附在飞沫中,而飞沫的粒子比细菌及病毒的体积大,当喷消毒酒精后,有可能将飞沫中的水份蒸发,让体积细小的细菌及病毒被我们直接吸入。
吃饭时勿将口罩拉至下巴
外出吃饭时,都会暂时除下口罩,但放哪里?很多人图方便,将口罩拉至下巴,这样是很危险的,因口罩外层已粘上飞沫、细菌病毒,随时将病毒吃进肚子里。
放入信封暂存
如要暂时除下口罩,可预备一个信封,先将双手消毒,将口罩放入信封,勿触摸口罩的外面,不要对折,当之后使用时再取出口罩,用过的信封丢弃,不可重用。
A4纸暂存
如临时手上没有信封,也可找一张A4纸,铺在上面,把口罩的外面向下,稍为拉平放在纸上,而在上面再轻轻铺一张纸巾,吃饭后再戴回口罩。
保鲜袋暂存
如果手上有干净的保鲜袋,也可放入暂时保存,不要摇晃,而保鲜袋用后也要立即丢弃,不可重用。
不要将口罩折叠
已使用过的口罩也不要折叠,因为口罩的外层已经粘有各种细菌、病毒,折叠时或会接触到口罩底部,易被人吸入。
不要剪烂口罩
有人提出在丢弃口罩前把它剪烂,以免有其他人拾来重用,其实如把口罩剪烂,过程中,飞沬、细菌、病毒都会在空气中飘扬,手、皮肤也会接触到,反而更易撒播病菌。
不用过期口罩
口罩也会有限期的,功能会因为环境的温度及湿度而有所影响,一般的存放期是4、5年。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老年人应享有医疗资源优先权
文 周安琪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报道显示,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而且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相比中青年,老年人在此次疫情下,存在着特殊性。
当下疫情形势十分严峻,老年人是否占用了社会总医疗资源,当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与年轻一代发生冲突的时候,社会资源优会优先分配给年轻人而非老年人吗?
谁是“更重要的人”
虽然目前已经证实,新冠状病毒上至90多岁老人,下至30小时新生儿均可感染,但总体而言,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其被感染的机会偏大,且感染后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武汉重症病例以老年人为主,确诊死亡病例平均年龄在68岁。
据微博上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某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医院有内部文件规定,隔离治疗只收18-65岁的新冠病人,大于65岁的病患只能居家治疗。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要将昂贵稀缺的医疗资源优先分配给年轻人而非老年人吗?
在医疗资源分配领域,年龄主义的分配政策主张我们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优先照顾较年轻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老年人的需要置之不理。如果我们放弃了对死亡率最高的老年人群的治疗和隔离,那这个城市的死亡率能降下来吗?
同老年人相比,如果一个年轻人或儿童不幸遇难,人们往往会报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因为年轻人的剩余寿命一般要高于老年人,还没有经历过人生中的成功和辉煌时期。而且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分配医疗资源的时候,许多人认为越是年轻的人就越优先享有更多的医疗资源。中国的传统思想是“水往下流”,就是给下一代人更多的庇佑。
老年人不该沦为“牺牲品”
在《人到老年》一书中,路易斯医生提到了一位97岁老人左膝疼的小故事。老人去看医生,医生翻看了病历,做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创伤。于是,医生说,“哎呀,你已经97岁了,膝盖疼是很正常的,你还想怎样?”病人说:“我是97岁了,可我的右膝盖却一点儿也不疼啊!疼的只是左膝盖。”这就是医学上的老年问题。有些医生仅仅因为患者是老年人,就随随便便打发了他。生活中更是如此。
年龄歧视问题,中外皆存。据国外的调查显示,面对是否应该将医疗资源优先分配给年轻人而非老年人这个现实问题,38%的医生明确表示否定,但是26%的医生表示“会”,超过36%的医生表示“根据情况可能会”。在对于这种情形的评论中,有医生写道:“我认为预期寿命是任何诊断或治疗决策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对年轻病人的生命维持投入的更多。”“如果资源有限,年轻病人有更长的值得被挽救的生命,那么我认为从道德上来说歧视老年人是对的。”
年龄歧视不仅挑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也违反了代际公平。老年人不应沦为社会资源分配中的“牺牲品”。
从87岁,到91岁,再到95岁……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患者的年龄在不断攀升。在凶险的新冠病毒的侵袭下,高龄老人如何能逃过一劫?“按已发表的一些资料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中,年龄大、有基础疾病是重症和可能死亡的高危因素,但并不代表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的都是重症。”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成忠说,从这三例高龄出院患者入院、确诊到出院的时间来看,可能都是轻型病例,所以能够顺利治愈出院。所以,早发现、早确诊、早入院,是高龄老人应对疫情的最好办法。
充盈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粘性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因素,让老年人得以承载更多的社会价值、起到更大的传承作用。无论是从进化层面还是文明层面来看,老年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都是积极正面的作用。有多少老年人退休以后依然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价值。
一场疫情,许多本该乐享天伦膝下承欢安享晚年的老人却出现在了“抗疫”第一线。84岁的钟南山院士,从疫情爆发的那一天起,就带头冲锋,坚守在最严重的地区。而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在病毒面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和病魔作斗争,争分夺秒守护民众。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知道还有多少长者、多少老年群体在积极发挥作用。
无论遇到多么严峻的情况,老年人公平地享有医疗资源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按照代际公平来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此外,老年人价值的发挥不仅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积极的态度。
健康老龄化与“代际公平”
公众舆论大多将老年人视为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的负担。虽然大多数老年人最终会经历多种健康问题,但老年人不是导致卫生保健费用的最明显因素,也不意味着要依赖他人。例如,美国曾有一段空前的人口老龄化时期(1940-1990年),其间,老龄化导致卫生支出增长了约2%,而医疗实践中的技术创新却达到了51%。与一般人群相比,卫生保健提供者对老年人的态度更为负面。这或许能更好地说明为什么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往往接受较少的筛查,较少的预防护理和较差的管理与治疗。
而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面临一些年纪很大的患者。他们在遭遇重病时,总是选择消极处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都这么大年纪了,治下去还有意义吗?”。除了考虑到高额的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沉重的经济负担外,他们更多的考虑是:年纪大了,身体能耐受得了治疗吗?如果治疗效果不好,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这种自我年龄歧视,与人们思想观念中对老年人存在着一些刻板印象有关,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下降,更会激化年轻一代和老年人的代际关系。
智慧长者倡领
社区防疫战斗打响了,在成都工作的佳佳心生悔意,真不该把父亲从西安老家接来新房过年,本来就人生地不熟,成都的老战友也拜访不了了,生怕父亲待久了不自在。
没想到,家里的一间书房,解决了父亲的大问题。
父亲开心地说,“女婿弄的那些老式家具,我都喜欢。书房里竹帘、屏风、碧纱厨、案几什么的都配好了,我每天在那里搞书法创作,闲了还唱两句秦腔。”
听父亲这样说,佳佳压在心口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没想到,装修时无心插柳配置的这间书房,竟然在“防疫”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成了父亲的一方“世外桃源”。
父亲有滋有味的“书房生活”,也感染了佳佳夫妇二人,丈夫在书房烹茶,而佳佳那点书法童子功,也被父亲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一家人在非常时期的枯燥生活,有了让人艳羨的文化味道。
疫情当前,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被密切关注。在这场与疫情殊死较量的人民战争中,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这些切实举措,也同样考验着我们的家庭生活方式。
对于一些智慧长者来说,有没有一间可以暂时忘却烦忧的书房,能否过上片刻完全属于文化自我的“书房生活”,决定着特殊时期的精神生活质量。
策划:李耀东 撰文:何文珺
“书房生活”
书房空间,是高雅的文化表达
疫情防控时期的居家模式,意味着必须改变以往要经常外出旅行、参加户外活动等生活习惯,开启一种新生活方式,让人们回归内心、找到自我,沉淀和审视人生价值、培养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面对和解决防疫问题上,要多些生态学观点来理解和思考,不但涉及疾病传播、健康防范,也涉及生活行为、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家庭、社区环境等多重因素,也要纳入考量的范围。
为提升老年期生活质量和生命活力,就不仅仅涉及老年健康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水平提高等问题,更要完善和发展老年个体生命价值,创造和提供等量齐观的精神文化需求,重塑老年人生,将其价值观道德观等融入到家庭、社区健康文化之中。
勿庸讳言,家庭书房,就是安顿智慧长者的理想空间,是其投射精神价值的最佳场所。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年杂志社社长李耀东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统一、相得益彰,是老年人生命阅历、价值情怀、精神意志的归属和载体。老年家庭文化建设十分迫切,尤其在保持当前防疫宅家期间老年人心理精神健康方面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健康中国居家养老篇的重要内容。
诚如其言。中国老年杂志社不久前所作的“以书房为伴,我心目中的整体书房”网上问卷调查显示,老年人对拥有一间书房的诉求十分强烈,希望通过书房这个独立的家庭文化空间,来实现阅读交谈、书画创作、才艺展示等文化价值,并以此塑造良好家风,让文化追求、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辈儿孙。
书房是社会主义新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互衔接的纽带。当书房进入家庭空间,老年人就有了自己专属的精神文化天地。这方精神家园里,不但是一所个性化的老年大学,也是一所“家庭学校”,是进行儿孙教育、传承文化价值最具仪式感的地方。
“书房生活”引领家风建设
有不少老年人在防疫宅家的日子里,像佳佳的父亲一样,以书画、诗词、歌曲创作等形式为中华祈福、为武汉加油,孩子们无形中受到感染,长者威信因为文化的力量而更加彰显。
老人将岁月感都化作了人生的智慧和慈悲,而一间书房,可以将生活哲学或美学加以沉淀。居室主人的深情记忆和生命羁痕,都因为文化的参与,而具有无穷之义。
让传统闲居文化进入现代家庭,汇入时代血脉,就需要舒活的生活场景,使个体生命融汇于日用伦常的活的文化之中。
首先,书房内可以开展一种带着仪式感的生活。居静雅之室,每天要洗手焚香烹茶,这种仪式感会起到洗心静念的作用。
书房里的茶室,虽然简单地只有一处茶席、一套茶具,仍然可以在心中修蓠种菊。仪式感唤醒后,让文化进入生活,家人共同参与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书籍不仅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必需品,而且老年人将读书结合生命体验讲给后辈听,是最有温度和感染力的家风,能让后辈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汇集成河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地图。文化学者许子东指出,年轻一代可以在长辈带动下,对经史子集有所涉猎、最好通读,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之厚了解越来越多,就会对当下碎片式文化记忆有了整合拼结的能力,从而可以进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如果缺少了书房,就缺少了家庭里的智慧长者向年轻一代传递阅读家风的最佳场景。
最后,书房的灵魂听从主人内心的召唤。斯是陋室,唯吾得馨。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书房。有愿意装点雅室的,搬来文房玩物,悬之以大家手笔,案上香炉徐徐烟气,各式物件琳琅满目,别有韵致。也有家庭空间没有那么宽敞,也可以一书案、一椅几、一书柜、一盆栽,具笔墨纸砚,整体简约而不单调,明净高雅而温馨。
中式书房最好有大面积的窗户,让空气流通,并引入自然光及户外景致。古今融合也是不错选择,从前的家具接触面不是木料就是藤、麻等较粗糙的材料,现在我们在使用中式家具时,可加上各种软垫或抱枕,不但让书房增添色彩,坐起来也更舒服。
这一切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主人翁意识,让智慧长者在书房的建设过程和不断完善中,找到自我、找到快乐、找到文化养老之路。
其次,闲居生活中除了以文饰人外,还要以器载道,是儒家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然而,书房陈设也随着时代流转演变为布局、品味、氛围等,但追求思想情趣这个核心理想未曾改变。这里面蕴含着好日子的生活美学和真情。冯梦龙列出了十三件事,如“随意散帙”、焚香、品茗、鸣琴、戏鱼、观卉、挥尘习静等。随物而婉转,与心共徘徊,那些尘封的书籍、不常用的器物就不是死物,达到“物物皆非苟设,事事皆有深情”的居家生活情境,书房也就成了有生命力的心灵栖息所在。这在一些古代诗词中有所描述,古人孜孜以求的物质美,就是长物,多余的物,长物闲赏就是古人说的悦耳悦目、悦手悦心,然后悦心悦意,最后悦志悦神,由一件小物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大千世界,大道至简、简约极致,但绝不简单。
中国老年电子期刊由《中国老年》杂志社荣誉出品
中国老年杂志新媒体运营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