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科技资讯2022年第8期

2022年第8期
总第25期

科技资讯

赛恩斯环保

重金属污染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Science Environmental

企业文化

2022年第8期 

科技资讯

2022年8月 第8期 

经营理念:
   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目标:
   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领航者
核心价值观:
   诚实守信 合作共赢
企业精神:
   专业 创新 务实 高效
人才理念:
   人品第一  德才兼备

目录

CONTENTS

政策法规

· 一图读懂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 实施强省会战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长沙这么做

01
06

热点资讯

· 一图读懂 | 湖南贯彻落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若干措施
·  百家A股环境上市公司2022年中报:五成企业营收下滑,六成
   净利下滑

09
11

市场动态

· “问诊”臭氧治理:急病需慢疗,弯路应避免
· 低温预处理纳滤技术获得突破,唯赛勃推动盐湖提锂变革

27
33

行业创新

·  氢能崛起将为全球水处理市场带来的机遇
·  跑马圈地结束!环保下半场,企业如何突围?

15
18

政策法规

01

02

政策法规

03

04

政策法规

05

06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政策法规

07

08

来源:掌上长沙

热点资讯

09

10

一图读懂 | 湖南贯彻落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若干措施

1

热点资讯

11

12

百家A股环境上市公司2022年中报:五成企业
营收下滑,六成净利下滑

2

近期2022年半年报陆续出炉,环境商会不完全统计A股已发布中报企业共97家,其中近五成企业营收下滑,六成企业净利下滑,15家亏损。
数据相较2021年业绩来看,营收净利下滑趋势均进一步凸显,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内外环境艰难的情况下,统计范围内,高能环境、兴蓉环境、景津装备、侨银股份、大禹节水、盛剑环境、海天股份、伟明环保、节能国祯、格林美等25家企业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
其中,高能环境上半年共实现营收39.97亿元,同比增长18.55%,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3.80%。报告期内,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板块实现收入16.70亿元,同比增长51.80%。公司固废危废资源化处置及生活垃圾处理等运营类项目保持增长趋势,并在整体收入、利润结构中占比超过工程类业务。
景津装备上半年仍然保持高增长:营业收入约26.18亿元,同比增加2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59亿元,同比增加31.51%。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69.5%至4.17亿元。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拓展新的行业应用,公司订单持续增加,同时,由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景气发展,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侨银股份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14亿元,同比增22.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资产分别增至1.56亿元、61.5亿元。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环卫服务中标项目合同总额1096亿元、年化额380亿,再创历史新高。侨银股份在上半年新增合同总额50.6亿元,年化金额6.2亿元,稳居行业前三甲。
盛剑环境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23.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58.32万元,同比增长2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76.63万元,同比增长25.64%。截至报告披露日,本年新增订单10.78亿元,其中集成电路领域新增订单6.27亿元(含税)、新能源领域新增订单1.18亿元。
以下为A股上市环境公司2022年中报统计,按营收排序,具体如下:

热点资讯

13

14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市场动态

15

16

氢能崛起将为全球水处理市场带来的机遇

1

序言
随着国家对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进一步实施,氢能,尤其是生产和使用中“零”碳排放的绿氢,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和潜力。
绿氢来源于纯水的电解,因此纯水处理技术,例如膜、电解ED/EDI将作为核心工艺得到更多的应用。同时,市政回用水和海淡水作为目前全球主流的电解水源,也将会为市政回用和海水淡化的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引言
未来十年,中国将同全球一起,打响碳排放的攻坚战。如果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巴黎协定》设立的1.5℃的控温目标,我们必须按照五倍于目前12%的年均脱碳速度,才可以按时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
发改委近期也出台了氢能的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清洁能源,将成为碳中和举足轻重的一环。
绿氢将成为未来低碳社会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大、热值高、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转化效率高等特点,是清洁的二次能源。可以用于发电以及高热值的进料,减少发电行业和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并且,氢气在化工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要用于合成甲醇和合成氨。使用绿氢也可以降低化工企业的碳排放。
并且不同于其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稳定以及长距离输送的难题(例如风电、光伏、水电等),氢能可以作为高效的储能载体,可以实现大规模跨季节储存、运输,也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

氢能的制造工艺多样,例如水电解产生的绿氢、天然气转化而成的蓝氢、煤炭转化而成的棕氢等等 (下图)。但唯独绿色氢能,由电力电解水所制备的氢气,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碳排放量几乎为零,从而被冠以绿氢的称号,也是未来低碳经济最具潜力、最环保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纯水处理工艺作为电解的必要步骤,将推动纯水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绿氢的制造过程主要来源于水的电解以及光伏风力等清洁能源制造出来的氢气。为了确保电解的质量并且保障电极的寿命,一般都会采用纯水甚至超纯水作为原材料。例如某绿氢生产项目对除盐水的要求是电阻率大于10万Ω.cm。因此纯水处理技术,例如膜技术、电解ED/EDI技术,也是绿氢生产工艺技术中的核心一环。
海水淡化水和市政回用水作为目前主要水源,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由于绿氢对水源的品质和水量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水源提纯后,再用于电解。

市场动态

17

18

目前,按照全球新建的绿氢项目的体量,将会需要每天130万吨的纯水用于电解。预计到2050年,以400立方米水量/(人均*年)的平均值计算,一年氢的生产总量相当于一个人口为6200万的国家的年用水量。
因为用水量较大,目前全球大多数项目不会直接采用地表或者地下原水,防止对当地水资源供给造成过大的压力,所以往往采用二次水源,例如海水淡化水和回用水。
目前主流的水源来自海水淡化和回用。根据GWI数据,全球40%的新建绿氢项目采用海水淡化作为原水,27%的项目采用市政或工业回用水(市政回用水由于项目体量更大、主要位于发达城市、并且水质更好,相较于工业回用水更受青睐)。
在滨海地区,参考中东国家,较多以海淡水作为电解水源。如果是内陆地区会更多依靠市政回用水,经过处理后即可作为电解水源,例如澳大利亚内陆和欧洲内陆等国家和地区。
比如中石化新建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太阳能绿氢生产项目,出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的考虑,使用市政自来水作为水源。并且当地政府也在规划新建市政回用水项目,进一步补充当地的用水资源。
结语
绿氢项目如果在未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利用,也将会为全球的纯水市场、市政水司和海水淡化行业带来更多的项目机遇和市场需求。
以膜法、ED/EDI为主的纯水技术、超滤和微滤为主流技术的市政回用水、以及以SWRO膜法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写在前面
这两天,《中国环保产业趋势洞察报告》的首批订阅用户们陆续在反馈读后感,大家除了表示通过报告对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变革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面向未来的新问题。
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是——在环保产业发展逐渐规范、同时竞争全面升级的趋势下,环保公司如何破解环保上半场形成的同质化困境?
这是很多朋友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公司老板和管理层朋友,也恰好是青山研究院上半年展开的课题之一。
经过青山研究院对长三角地区17家典型公司的深度调研和探讨,其中九成以上的公司基于自身的窘境认为,品牌建设是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因为大家越来越感觉到品牌建设不够是企业卷入同质化竞争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环保公司眼见地越来越难了,在《环保下半场,环保公司面临的三大变革》一文中,我们深刻阐述了在需求逻辑和产业格局均发生变革的转折期,环保公司正普遍面临战略变革、服务变革、组织变革的升级,这些变革指向了一个宗旨,即品牌建设。
事实上,这几年不少环保公司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大家发现传统的营销模式越发的不灵了,业务谈判中很多套路、话术不管用了,自家公司的情况客户稍一打听就摸清了,一些业务如果有硬关系还行,没有关系又没有品牌认可度基本上连牌桌都上不了。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环保这块贫瘠之地上一些优质公司正在涌现,各细分领域中的公司正逐渐地分出三六九等,且这种分层分类不以哪一机构哪个人来评定而是业内长久形成的共识、也不单以规模业绩大小评定而是针对品质的综合评判,这意味着环保产业的品牌意识和需求正在深化。

来源:中国环境

跑马圈地结束!环保下半场,企业如何突围?

2

调研中两家公司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
其中一家公司成立已有10年之久,设备制造、代理、工程能接触到的就做,农污、黑臭河治理、工业水处理能参与就参与,生意一直在做,但始终没有清晰的定位,公司经营多年,但状况依旧如初,专业能力和经验是有的,但似乎没有形成某一方面的专长,公司的待遇不算差,但员工总想着换个有名头的平台去镀金,10年下来除了挣到钱没有别的成就感,最初的创业梦想似乎只干成了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
行业内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其共同的困境就是没有品牌。此处需要着重强调一下品牌这个概念,一些朋友对品牌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以为品牌建设就是“宣传推广打广告”,这只是其中的一环,真正的品牌建设深度关联并服务公司的定位、目标、战略、营销、文化,是支撑公司业务增长和管理运营的必要措施,这也是本文所讲的“品牌建设”之含义。
因此,没有品牌建设或者品牌建设不成功的公司,大概在定位、目标、战略、营销、文化等各方面是不成熟或者一塌糊涂的,公司一旦陷入这样的困境就会增长乏力。——这是公司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典型弊病。
而另一家做装备制造的公司则对品牌建设有着深刻的认知,并很早就开始实践,公司基本上放弃了过去片面追求业绩高增长那一套,而是把发展的各项目标都整合到了品牌建设这一核心宗旨下。这一理念的转变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原来完全找不到抓手,现在就非常简单了,不管是对外管理还是对内管理——有损品牌的事不干、有益品牌的事多干,这样做得越久公司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就越强,逐渐地就与同行拉开了档次。
长久以来,环保行业奉行业绩为王的法则,对于品牌建设的态度基本上是“没想过”、“没觉得”、“没必要”,但现在来看这种观念要改变了。一位投资人朋友,“环保产业已经到了重视品牌的时候,没有品牌意识的公司是        乏味乏力、缺乏想象力的”。

市场动态

19

20

1、品牌建设对客户的保护
环保行业有一个现象,即很多公司业务骨干的离开总是能把客户也一并带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公司在管理经营过程中缺乏品牌建设意识,没有把服务和与客户的关系联接在公司的品牌上。
这个现象在本次调研的17家公司中显著存在,分析下来,存在问题的公司在产品/服务打磨、内部管理、业务交付等各个环节还是非常原始低效的模式,客户与公司的对接界面全靠某一个人,甚至需要个人在公司内部费力争取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才能顺利交付,而非公司层面良好状态的呈现。
如此一套合作下来,客户只感受到了一些优秀业务员个人的尽心尽力,却对公司印象很不良好。而且,在环保行业内,优秀业务骨干被客户挖走的事也时常发生,当然,最要命的就是带着客户关系去了同行公司。
而产品/服务打磨、内部管理、业务交付等各个环节的拉垮是对公司品牌极大的损害,长此以往公司并不能在经营中形成积累,这是很多环保公司干了很久还在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最惋惜的是一些资质和条件不错的公司因为忽视品牌建设而发展缓慢。
相反的情况,销售带不走客户的公司大都是有品牌意识的,这样的公司不但能更大程度地抓住客户,同时能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品牌累积效应。
另有一个现象,业内一些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这类产业集群在上半场一度火热,但在下半场越来越难,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品牌。
集群中的大部分公司是小散的个体,模式基本上是小作坊+共享渠道,非但没有品牌建制也不全。在以工程为主导的上半场,产业集群的出现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产业集群发挥了降低环保装备/设备成本的正向作用。
但是随着下半场的到来,低等低质低价的优势将减弱,缺乏品牌品质的劣势将加大。

品牌建设对当下环保公司的4个价值

市场动态

21

22

2、品牌让资源关系更加持久
环保公司的业务开展依赖资源关系,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这可能是最直接有效和容易上手的业务拓展模式,因此有朋友可能会认为搞品牌建设这一套是不切实际的,但不得不说这是小老板的思维模式。
因为品牌建设和资源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冲突,而且是相得益彰的。
没有品牌建设,光靠原始资源积攒的那点基础能走多久?只有在依靠资源关系的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才能扩大资源圈,如果说环保公司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把资源的雪球滚大,那么品牌建设就是其中的粘合力。
试想一家公司要搭上更高资源、新资源,而自身的品牌建设是没有的、模糊的,这最终是很难行得通的。
就资源关系和品牌建设之间的逻辑而言,品牌建设就是把公司这个舞台不断升级优化的过程,如此才能引入更多更好的资源进来。
行业内张口闭口谈资源,资源不是轻易给的,你得用一个好的盘子去接,这个盘子就是品牌。
3、品牌建设是高复利的营销模式
就对业务的作用而言,品牌建设不是单纯的“宣传推广打广告”、更不是花钱赚吆喝,而是复利很高的营销。
这个方面践行得最透彻的就是外企,长期以来外企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除了产品过硬,还因为外企的整个营销模式是建立在品牌上的,而非资源关系模式。
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企业一旦建立起品牌,用户对你的认知成本会极大地降低、也就更加容易做决策。
反观国内资源关系式的营销,基本上是靠业务员生拉硬扯、陪吃陪喝,营销成本高几乎是所有环保公司的负担,一些企业的发展就是卡在了这种模式上。
可以说,没有品牌的营销是无本之木。

4、对人才的吸引和凝聚力
环保公司历来是重业务而轻管理,团队组织往往是销售一马当先,其他勉强拼凑。这种组织模型是环保上半场纯靠资源关系模式下的产物,对公司而言是很危险的,因为公司的一部分命脉抓在销售手里。
而品牌建设对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有要求的,会引导组织升级到健康、安全的模式。
此外,品牌建设能够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毕竟在工资待遇相同的情况下,人都希望到有名气有格调的公司去,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只有公司的品牌不断提升,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

环保公司品牌建设的5个关键

1、品牌建设是一件重要且审慎的事
这个专题研究的17家公司中有几家是主、客观条件都不错的公司,且有一定品牌意识,但在经历了有品牌、品牌不错、没把握住、品牌垮掉几个阶段后,公司整体也江河日下了。后来几位公司主管反思复盘的结论大致都是,“没有慎重精心坚守对品牌的建设,甚至在有了品牌效应后有些肆意而为,几个被差评的项目做下来,圈子里面就都传开了。”
有了品牌并不意味着可以骄纵行事,反而应该慎重而为。事实上,一家公司、一个老板的行为名声在行业中是有记录的,环保的生意又是做在熟人圈子里的,稍一打听就能把一家公司情况了解个十之八九。
一个创业者可以东山再起,但一家公司没有几次重建品牌的机会。而且严格来说,老板和公司的品牌是天生绑定的,在经营过程中二者之一出现问题对品牌都是极大的损害,一家黑店其老板的人品好不在哪里,同样一个品德有问题的老板其公司不会好在哪里,一旦一家公司是因为品牌太差死掉了,那老板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
品牌不是一日之间积累的,却可以在一日之间毁掉。

2、优秀是需要表达和强调的
在环保行业,酒香也怕巷子深,原因有三点:一是行业鱼龙混杂、优劣难辨;二是行业尚未形成筛分优劣的机制;三是环保行业的用户尚不具备识别优劣的真实诉求和判断能力。
行业长期粗放混杂的氛围让一些优秀的公司也放弃了“挣扎”,这是一些公司的困境,更是整个行业的不幸。所以,环保行业优秀是需要表达的,很多公司多少年的心血最终因为没有品牌的积累,最终又悄无声息地湮没了。
有些公司做得很好,可惜的是没有很好地提炼和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因此错失了一些机会,这实在是经营中的一大遗憾。
3、有所为有所不为
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家做设备的公司通过资源关系获得了一个来自某地方国企的大单,但是由于处理工艺所限,该公司的产品从未在大型项目上使用过,甚至同类产品一直极少做大项目。
但该设备公司还是欣然签单,加大产能把设备供上去了,但在调试阶段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于是就是接连不断的次品检修、设备调试,成本远远超出了预期,最关键的是严重耽误了工期。
整个项目做下来,非但没有赚到“大单”的利润,还坑了甲方和中间关系人,最关键的是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品牌,这个项目甚至成了被同行攻击的污点,原本预想的大项目标杆最终干成了一个笑柄。
所以,公司的经营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逐利而明显损害品牌的事实在是得不偿失。
4、细节处见真章
通过形象能够看到公司内涵,品牌形象体现在细节处。有这样的场景和感受,我们去参加行业的论坛和会展,不看名字只看演讲的PPT和展出的展品就能大概判断一家公司是外企还是国内公司、是上市公司还是普通公司、  是优质公司还是劣质公司。

市场动态

23

24

展会上的PPT、给客户的方案、公司的官网、宣传册页,这些不直接决定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但一定是公司对外、对客户的态度。
潦草的PPT、方案、官网背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大概率是粗糙的。
行业外的朋友可能会诧异,这些细枝末节就能提升品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环保行业这些环节的提升就能比下一大批同行。
在没有品牌意识的情况下,一些公司常常花钱给自己做负面宣传,比如,好不容易花大价钱获得了上台发言的机会,结果拿了一个难看的PPT上台磕磕巴巴念了一通。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包括一些知名公司,效果实在是糟糕。
一些公司要求做事的规范,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有序规范的生产车间,产品是不会差到哪里的,因为细节中潜藏着公司的真实状态。
5、产品和服务是根本
品牌建设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实,没有这一步的品牌建设是欺骗,或许在某一时段通过精致的外表取得一时的效果,但不会长久。
可口可乐可以畅销百年,而脑白金只能盛极一时。
品牌建设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在更长久的未来和更大的成就上下硬功夫。所以,真正的品牌建设同时意味着把产品和服务做扎实。

环保公司下半场的突围之道

环保上半场的主题是跑马圈地,公司无暇顾及品牌建设,市场的竞争机制也不讲究这个。在产业的早期阶段,需求之不实和行业之粗放也难以区分孰优孰劣。
但是随着以十四五为转折点的下半场的到来,环保行业以机会导向的时代已经过去。

市场动态

25

26

不可否认环保行业曾经有一段时间或者在当下的一些领域,公司的生存要“不择手段”、要依靠关系资源,但公司如果止步于此,公司的发展空 间和前途就一望可知了。
务实的做法是,在实现了“谋生存”的基础上,还应该“重品牌”,“重品牌”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更好地“谋生存”。
粗放是一个行业的窗口期,在此期间公司大都有机会参与,但最终只有那些具有品牌意识的公司可以走得更远。
事实上,即便是在过去粗放的逻辑下,那些能够冲到行业头部的民营公司(此处指公司早期性质),诸如碧水源、桑德等,无一例外都是同时代中显著重视品牌建设的公司,也是环保最早重视品牌建设和最早在品牌建设中获益的环保民营公司。
本质上而言,重视品牌建设是一家公司具有远大目标和先进商业思维的标志,重视品牌建设的公司追求荣誉、追求更高的成就,这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
可以说,品牌意识的觉醒是下个阶段环保产业的持续发展之道。
在环保行业能挺个三五年的公司,谁还没点资源关系,但这个生存方式挣钱可以,距离发展还很远。退一步讲,即便是主要靠走资源的路子,在资源圈拓展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品牌的经营。
就以从业者的更替而言,不管是作为中流砥柱的70后还是作为后浪的80、90后,愿意在环保这片荒原上耕耘的基本上都是专业出身同时更加具有新时代的商业思维,这种更替将推动环保公司品牌意识的觉醒和相应机制的形成。

结语

商业世界有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即「诚信」,不管是我国古代晋商、徽商等著名商帮,还是当今世界的驰名公司,其之所以能久能大,就因为诚信二字,而品牌建设的内核就是诚信。
长久以来,包括环保行业在内的整个商业环境都过于强调商业盈利之术,而轻视企业经营之道,所以造就的企业大多是无品牌的,也是短命的。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一个产业或是一家公司生命周期,必然要走向或经历品牌化。在产业走向高集中度的过程中,没有品牌累积效应的公司会越来越难。
环保行业同样如此,过去或许可以撇开对品牌的坚守而极致端地追求利益,但未来这样做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倘若一家环保公司在实现了基本生存的基础上,还想做得更久更大,还想追求更高的成就感,那么品牌建设是极好的抓手。
经历了同质化严重的上半场,差异化将是环保公司在下半场的突破口,产品差异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品牌效应,品牌的红利,才是永不枯竭的流量和利润来源。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投资机构看一家公司,早已不只是业绩、资产、利润这些指标了,同时也注重公司有没有品牌效应的累积和形成品牌的可能,因为一定意义上品牌的积累和形成品牌的可能代表着一家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壁垒森严的环保产业,品牌建设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击穿壁垒的战略性举措,就这一方向而言,品牌建设既是环保公司的生存之基,也是鲤          鱼跃龙门的那道坎。一家公司的腾飞是从在业内逐渐有品牌认可度开始的。

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行业创新

27

28

“在‘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得到大幅改善的同时,臭氧成为六项空气污染物指标中唯一不降反升的污染物。在2015年,全国臭氧超标城市数量从19个增加到2020年的56个。”万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给出了直观的数据:在2020年之后,臭氧年平均浓度自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同比下降,从14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38微克/立方米,3个重点区域的年平均浓度也实现全面下降。去年,臭氧也算是稳中有降,从1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37微克/立方米。
“从近5年看,我国臭氧浓度总体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全国臭氧浓度年际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总体基本稳定在140微克/立方米左右。”在7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尽管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有所反弹,但在万薇看来,目前才刚进入臭氧污染高发的夏秋季节,最后全年趋势尚不得而知。
“臭氧的年际波动,其实也是正常的。”万薇进一步指出,它受温度、光照等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很大。
而今年气象条件总体偏不利。生态环境部对此给出了权威的解答——4月—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同比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导致三大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显著上升,因而带动了全国臭氧污染反弹。
高温等气候变化,同样可能会在未来整体上加大我国治理臭氧污染的难度。
万薇告诉记者,从长期来看,尽管气候变化对臭氧浓度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且具有区域差异性。但一般认为,全球变暖会提高近地面臭氧生成的效率,并且这种恶化效应在前体污染物人为排放活动较多的地区更为显著。
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关于空气污染—气候相互作用的新结论指出,在东亚、北美和欧洲等臭氧浓度较高的地区,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夏季地表臭氧浓度将普遍上升。

来自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全国臭氧浓度同比上升4.3%。在PM2.5浓度大幅改善的今天,臭氧取代颗粒物,站在了大气治理的“C位”。

“问诊”臭氧治理:急病需慢疗,弯路应避免

1

“我们要认识到,臭氧污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虽然它的前体污染物与PM2.5有重合,但针对前体物NOx或VOCs的‘简单’减排努力,不一定会使臭氧浓度下降,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协同机制。”

来自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的空气质量项目主任万薇一直聚焦空气质量管理议题,她强调,臭氧当前仍然是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难题。
治理臭氧为何难度更大?面对共同的顽疾,“他山之石”可否“攻玉”?哪些“弯路”应该避免?

臭氧受综合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加大治理难度

从2015年开始,亚洲清洁中心一直编制和发布《大气中国》系列报告,也在持续关注臭氧污染趋势的变化。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臭氧污染问题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普遍存在,是全球范围内治理空气污染曾历经并仍在面临的共性难题。
万薇介绍说,美国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出现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重污染高发期。1970年左右,对于欧洲、美国、日本而言,则进入了关键的政策节点期。
然而,美国、日本这两个空气治理“先头兵”,也曾在臭氧污染的控制历程中发生“战略性”失误,从而导致臭氧污染治理成效不足甚至污染加剧。
在万薇的讲述中,日本自2001年以后,开始实施减少机动车NOx排放的对策,使得NOx的排放量快速下降,环境空气中NOx和颗粒物浓度也随之下降,但是臭氧污染评价指标(Ox)不降反升。
研究结果揭示,臭氧恶化是因为NO滴定效果的降低引起臭氧在城市地区浓度上升。
随即,日本在2004年修订《大气法》,并出台了VOCs排放控制对策,要求削减30%的VOCs排放总量,以补齐臭氧前体物控制短板。
而美国在臭氧污染控制的历程中同样走过弯路。
“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对前体物VOCs和NOx的控制计划进行可靠的预评估造成方向性失误;二是,区域传输影响使得处于下风向地区无法通过自身努力遏制臭氧污染。”万薇指出,最终美国在1990年对《清洁空气法案》进行修订,通过“区域协作”扭转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成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万薇从另一个角度向记者阐述,尽管VOCs的前体污染物都是共同的,但其有着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差异。
她对此解释道,“比如哪些行业分布在哪里比较密集,不同行业和来源排放的前体污染物会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如此,挥发性有机物除了人为源,还有如植被等天然源的贡献,它们在不同地方、区域的贡献也不一样。”

行业创新

29

30

“以美国举例,其东北部和加州地区的臭氧污染特征就各不相同。加州针对机动车及加州站的调控效果较好,但对于东北部而言,区域受上风向排放的氮氧化物传输影响大。同样的治理手段,就收效甚微。”

不同地域污染特征差异较大,不能盲目“照搬经验”

因此,在万薇看来,一个国家之内都有不同的应对治理机制,可见“照搬”的手段对于治理臭氧,显然是无效的。
“国与国之间的臭氧污染生成从大方向的原理上是一样的,可是在具体的污染特征上各不相同,且始终是在变化。”万薇强调,“所以我们说,臭氧治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我国来说,显然它的减排要相比PM2.5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行业创新

31

32

大量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臭氧污染处于VOCs控制敏感阶段,意味着在NOx 浓度无法控制到极低的情况下,强化 VOCs 控制才能有效遏制臭氧污染。而此前NOx控制力度不足,VOCs控制目标和措施的缺位,是造成臭氧治理“阵地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聚焦“十四五”,我国强调NOx和VOCs的协同减排,怎样做到精准调控?
万薇认为,臭氧污染生成机制复杂且随着气象、排放等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应当规避“统一”策略而倡导差异化、精细化的治理措施。
“这其实对科学研究和政策实施都有极高的要求,包括排放清单的完备性、模拟方法的偏差及执行力度各种不确定性,都会影响措施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万薇强调,还是需要审慎选择特定前体污染物主导的减排策略,不要盲从特定“减排配比”,重视NOx和VOCs的协调减排。
在今年上半年,万薇所在的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消除蓝天下的隐形污染——攻克臭氧难题的国际经验》报告,其中指出,欧美空气污染治理经验表明,确定明确的目标是治理成功关键的第一步。基于中国臭氧防治工作的现状,《报告》同样强调目标导向。
万薇就此进一步解释,如今我国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臭氧控制目标,一些城市还发布了臭氧高峰季专项行动方案。在“十四五”期间,建议从更高层面进一步明确臭氧治理目标。
具体来说,在污染形势较为严峻的重点区域,设置臭氧高峰季区域浓度下降目标,并针对超标城市设置超标天数限制和达标期限,以此对重点区域和超标城市形成强有力约束和对臭氧治理的长期战略预期。着眼于中长期,形成以达标为核心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为更多城市提供污染治理的压力、动力和长期污染防治战略信号。
“此外,治理臭氧污染需关注各地高峰季攻坚方案、短期应急方案的有效性评估,避免病急乱投医,着眼于夯实科研支撑基础,制定更长期的政策规划。”万薇强调。

以目标为导向,倡导差异化、精细化的治理措施

“避免病急乱投医,臭氧治理更需‘急病慢疗’。”万薇结合机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臭氧污染给出对症策略。
万薇分析指出,从我国过去十多年的臭氧浓度变化历程来看,前体物控制“力度不够、比例失调”是症结。

来源:中国环境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和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锂在新型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从资源形态来看,全球近70%的锂资源在盐湖中。
中国的锂资源储存量位居全球第六,其中卤水类型的锂资源占到近八成,但均集中在高寒高海拔的青海、西藏一带。其中青海的盐湖卤水属于高镁锂比、低锂离子浓度类型;西藏盐湖虽不乏禀赋优势,但处于高原地区,难以简单复制沉淀法提锂。
我国西藏拥有多个锂离子浓度高、镁锂比低的盐湖,淡水补给充足,且多为地表卤水。西藏盐湖开发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的环保要求高,而且矿区海拔普遍在4400米以上,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导致吸附剂不能循环使用。同时,西藏盐湖也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晾晒得到老卤。
科创板上市公司唯赛勃针对以上困境,率先在业内提出采用低温纳滤技术推动盐湖原卤提锂变革,并递交申请了“一种适用于低温预处理盐湖卤水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
纳滤因其天然的优势,可以实现一价和二价离子(如镁离子和锂离子的分离),且纳滤膜是荷电膜,能对不同物质选择性提纯,在原卤提锂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行业创新

33

34

低温预处理纳滤技术获得突破,唯赛勃推动盐湖提锂变革

2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但由于西藏气温低,盐湖平均温度在5℃以下,而传统纳滤膜的适宜工作温度为10℃-45℃,理想温度是25℃,所以,现有的纳滤膜也不能直接用于西藏的盐湖中。
唯赛勃率先进行研发布局,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和测试,成功开发了一项低温预处理的纳滤技术,使纳滤膜在温度低于10℃的环境下也能工作,保持了良好的通量和截留率,实现了从老卤到原卤提锂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低温纳滤技术的突破对于加快我国西藏盐湖开发的意义非常重大。由于采用膜法进行物理处理,无须盐田沉淀,可显著降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也无须受制于地形和自然生态,经过纳滤膜预处理后的原卤可以直接应用于后续工艺,提锂周期也可显著缩短。

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
0731-88271113
♙ 公司地址 ♙
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388号
♙ 公司网址 ♙
www.seshb.com
♙ 公司邮箱 ♙
ses  hb@126.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