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你不知道的自然奇景

其他分类其他2023-09-06
141

卫愉瑶/编

死海
巨人堤道
张掖丹霞地貌
奥格泰莱克喀斯特岩洞

天使瀑布
黄石国家公园
哥伦比亚五彩河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大堡礁
撒哈拉沙漠
踏斯马尼亚荒原
恩格罗恩戈罗火山口

极光现象
冰雪高原

第一章 亚洲

第二章 欧洲

第三章 非洲

第四章 北美洲

第五章 北美洲

第六章 大洋洲

第七章 南极洲

衷心感谢您选择这本精彩绝伦的电子书——《你不知道的自然奇景》。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展示世界各地的自然奇景,同时也是为了激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这本书中从雄伟的山川到深邃的海洋,从绚丽灿烂的极光到生机盎然的内陆,这些自然奇景让我们惊叹不已。
希望通过这本电子书,可以让您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保护地球家园中应尽的责任。
我诚挚地邀请您,与我起踏上这场探索自然的奇妙旅程。让我们共同领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自然的神奇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条河流,是多么地重要。
再次感谢您选择这本书,希望您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对自然的敬畏,对环境的责任,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前言

张掖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大景观区,两景区间隔约12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公里,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

张掖丹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古为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连山北麓,集中分布在监泽、肃南两县境内,海拨在2000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至10公里,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

地理位置

形成原因

冰川作用 距今180万年到1万年期间的更新世,是一个严寒气候为主的阶段,期间发生多次冰雪覆盖的漫长冰期,冰期结束后,大量的冰川消融对祁连山地区的地貌产生了强大的风化侵蚀。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在张掖丹霞景区主要表现为红色砂岩层的垂直节理发育,以垂向开裂为主。
化学风化基于水溶蚀作用。岩石中的可溶性化学成分在雨水和地下水漫长的淋滤过程中被溶蚀,形成垂直于岩层层面的缝隙,孔洞和其它各种形态,在丹霞景区因化学风化也形成了不同景观。
流水冲刷 主要指流水的冲刷作用产生的侵蚀。水流冲刷的作用十分巨大,在干旱地区的水流冲刷多以阵发生的山洪和雨季的流水侵蚀有关。流水通过裂开的砂岩时,对裂隙会进行进一步的剥蚀,一线天景观就是因此形成。

特点

1.气候特征形成因素
张掖丹霞地区处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仅有200-300毫米。气候干燥、风大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气候背景。
2.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基础
强烈而多样的中生代构造运动是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条件之一,震荡变形使岩层结构变得松散,创造出单体岩体和多个小盆地独立成型的局面。
3.丹霞柱状节理特征
丹霞柱状节理是张掖丹霞地貌非常显著的特征,是由于中生代构造运动导致不同岩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裂而形成的。
4.典型地貌景观
张掖丹霞地貌区域内典型的地貌景观有高大陡峭的悬崖峭壁、深邃幽长的峡谷流水、奇巧壮观的天然石柱群、连绵如龙的峰林长岭以及万劫不复的沙漠荒原等。这些景观共同构成了丹霞地貌的丰富多彩。

张掖丹霞地貌的价值体现

张掖丹霞地貌具有科学和美学价值,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
张掖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在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展现了神奇的自然风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此外,张掖丹霞地貌还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它的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危崖劲露,光滑削齐,气势磅礴,苍劲雄浑。这种地貌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是非常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死海

死海,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不等,湖面海拔-422米,湖长67千米,宽18千米,截至2023年4月,面积81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气候酷热(年平均气温25℃),死海水中矿物质成分占33%之多,尤其是溴、镁、钾、碘等含量极高。
死海湖中及湖岸均富含盐分,在这样的水中,鱼儿和其他水生物都难以生存,水中只有绿藻没有其它生物,岸边及周围地区也没有花草生长,故人们称之为“死海”。

地理位置

死海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30.5米。湖最深处380.29米,最深处湖床海拔-800.112米。
死海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不等,最深处为380.29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

形成原因

1.死海地形的形成是板块运动中形成的,属于东非大裂谷在小亚西亚的延伸,并且周围有高山阻断了地中海的流水,是一块下沉的地壳。
2.注入死海的水主要是约旦河里面的流水,还有其他小河水注入,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流入死海的水逐渐减少,使湖面不断下降。
3.死海之所以含有高浓度的盐份,是因为死海处于沙漠一带,温度比较高,导致水分蒸发,矿物质无聊积累,使死海成为了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死海由于富含盐份,生物在湖中与周围地区均难生存,故称“死海”,人们漂浮在海面上不会下沉。是世界上最低海拔的地方。

特点

1.死海概托地特点;陆盐湖,死海是“世界最低点,地球的肚脐”,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
2.湖岸亦富含盐份,生物在湖中与周围地区均难生存,故称“死海”。湖水上层水温19-37℃,盐度低于300‰,富含硫酸盐与碳酸氢盐。底层水温22℃,盐度332‰,富含硫化物、镁、钾、氯、溴;其底部饱含钠与氯化物。南岸塞杜姆有化工厂及盐场。
3.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浮力托住,这是因为死海中的水的比重是1.17—1.227,而人体的比重只有1.02—1.097,水的比重超过了人体的比重,所以人就不会沉下去。

死海的价值体现

1.自然环境价值。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地方,死海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空气的氧气含量高。
2.历史人文价值。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神奇的浮力现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体验。此外,死海周边的历史遗迹,如马萨达城堡和库姆兰遗址等,也使死海地区成为了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
3.生理医疗价值。死海的矿物质对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关节炎等。同时,死海的盐浴也被认为对皮肤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巨人堤道

巨人堤道又名“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不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
传说远古时代爱尔兰巨人要与苏格兰巨人决斗,于是开凿石柱,填平海底,铺成通向苏格兰的堤道,后堤道被毁,只剩下现在的一段残留。
巨人堤道又名“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不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传说远古时代爱尔兰巨人要与苏格兰巨人决斗,于是开凿石柱,填平海底,铺成通向苏格兰的堤道,后堤道被毁,只剩下现在的一段残留。

地理位置

巨人堤道又称“巨人之路”。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不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 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
300年来,地质学家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形成的。1986年“巨人之路”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形成原因

白垩纪末期,北大西洋开始与欧亚大陆分离,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约五千万年前,在今天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一股股玄武岩岩熔流从裂隙的地壳中涌出,随着灼热的熔岩冷却收缩,结晶的时候,开始爆裂呈规则的六边形形态。
巨人堤道海岸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平地。峭壁平均高度100米。火山熔岩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因此形成峭壁的多层次结构。大量玄武岩柱排列,形成石柱林,气势壮观。组成巨人堤道的典型石柱宽约0.45m,延续6000m长。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m以上,最高者达12m左右,还有大量淹没于水下或与海面持平的石柱。

特点

1.独特的石柱林:巨人堤道是由一系列的六角形石柱组成的,这些石柱排列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2.自然保护:巨人堤道是一个受到保护的自然景点,游客需要尊重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3.多层次结构:巨人堤道的熔岩冷却后形成了多层次的峭壁结构,每一层都代表了不同的火山喷发时期。
4.独特的观景点:巨人堤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景点,让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西洋海岸的壮丽景色。

巨人堤道的价值体现

自然奇观:巨人堤道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由数以千计的六角形石柱组成,这些石柱呈阶梯状延伸入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质学研究:巨人堤道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对于地质学家和地球科学家来说,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地球的历史和地质演化。
生态保护:巨人堤道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游客可以在此观察到各种植物和动物,包括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

奥格泰莱克喀斯特岩洞

奥格泰莱克喀斯特岩洞坐落于南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东北部的国际交界线上,横跨喀尔巴阡山脉南部的丘陵地带。
奥格泰莱克岩洞的形成缘于该地区长期的温和气候,而且该地的水文条件也极具特色,除了山脉盆地,地表几乎没有什么河流,而地下河流却数量众多,错综复杂。
在喀尔巴阡山脉的影响下,此地夏季很长,属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根据地质资料它的形成开始于二百万年前。溪水通过溶解和侵蚀石灰石进入地壳系统,缓慢地使裂缝变宽,形成了现今的山洞通道。

地理位置

穴群位于奥格泰莱克国家公园和斯洛伐克喀斯特风景保护区,坐落于南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东北部的国际交界线上,横跨阿尔巴阡山脉南麓。
总体上来看,保护洞穴群的陆地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奥格泰莱克国家公园,占地19,708公顷,另一部分即斯洛伐克喀 斯特风景保护区,面积是36,165公顷。

形成原因

奥格泰莱克喀斯特岩洞许多形成于高地边缘的较为年轻的洞穴中都有滤石作为天然装饰。
根据地质资料它的形成开始于二百万年前。溪水通过溶解和侵蚀石灰石进入地壳系统,缓慢地使裂缝变宽,形成了现今的山洞通道。滴水使石灰成分沉淀,形成了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的钟乳石与石笋,装点山洞通道。
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激发了勘探者和游客的想象,根据各自形态,为它们起了如龙头、老虎、丈母娘的舌头、柱厅和巨人大厅等等各种特殊的名字。

特点

迄今为止已经识别出712个洞穴。较年轻的洞穴形成于高地边缘地带。其中长为21米的巴拉德拉-多米卡洞穴群是最著名的一个,它贯通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之间,里面有一个能容纳1000人的巨大洞穴和一条当地的地下冥河。同时,这个洞穴群中还有世界上最高的石笋,高达32.7m,有文石和泉华构造和一个完全由冰碛物填充起来的深渊,据认为当地的高度大约与海平面相齐,这在整个中欧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受卡尔巴阡山脉的影响,当地的气候属于湿润的大陆型气候,夏季较长。在较低的地区,平均气温的变化是一月份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

奥格泰莱克喀斯特岩洞的价值体现

这个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其内部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特征,如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湖泊、地下瀑布等。此外,洞穴内还有许多特殊的地下水生动物,如小豆螺、豆蚬等软体动物,以及该地区特有的螃蟹、蛇类和甲虫类动物。
这个洞穴在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考古发现表明,一些洞穴曾经被人类居住和使用过,如用作圣所和埋葬地。此外,还出土了铁器时代早期的陶器遗迹和可以上溯到1447年的胡斯(捷克爱国者和宗教改革家)碑铭。

非洲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沙漠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间,总面积约9320000km²。
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

地理位置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

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特点

气候条件极端:撒哈拉沙漠的气候条件非常极端,白天炎热干燥,夜晚则寒冷潮湿。每年的降雨量很少,有些地方甚至几乎没有降雨。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得撒哈拉沙漠成为地球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地形复杂:撒哈拉沙漠地形复杂,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沙漠中的最高点是突尼斯的贾夫斯山,海拔约2,415米。
生物多样性低: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撒哈拉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尽管有一些植物和动物能够适应这种环境,但大部分生物种类都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和湿地。
文化丰富:撒哈拉沙漠是许多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包括古埃及、努比亚、阿特兰提斯等。在这些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撒哈拉沙漠的价值体现

科学价值:撒哈拉沙漠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热带沙漠,对于科学家们研究地球的演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科学家们可以找到许多珍贵的化石和地质遗迹,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和人类的起源。
旅游价值: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景观,体验到沙漠中的各种活动,例如骑骆驼、开越野车、滑沙、露营等。此外,撒哈拉沙漠中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城市和遗址,例如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等,这些地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的死火山口。栖居着各种动物,是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的中心。外形与「月球火山口」极为相似。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非常完整美丽的火山口。完备的生态系统让它成为新的世界奇迹之一,被誉为“非洲伊甸园”。
它是世界第二大火山口。在坦桑尼亚北部、阿鲁沙西128公里处,最高点海拔2135米。
火山口直径18公里,深610米,底部面积310平方公里。游览胜地。周围风光绮丽,野生动物达3万余头,主要有角马、斑马、大羚羊、象等,已辟为野生动物园。

地理位置

恩戈罗是世界第六大破火山口,大致成圆形,是边缘保持完整的众多破火山口之中最大一个。非洲人将其称为恩戈罗恩戈罗,即“大洞”之意。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破火山口之一。如同镶嵌在东非大裂谷带上的一只“大盆”。据测,恩戈罗火山口宽度为14.5公里,深度从610米到762米(另一资料:610米到720米),直径约18公里,底部直径约16公里,占地总面积广达264平方公里。

形成原因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形成原因是火山爆发或塌陷。在千百万年里,地心巨大的压力迫使熔岩从断层的薄弱处向地面喷出,形成了恩戈罗恩戈罗火山。200万年前,锥体最后一次爆发,把所有熔岩喷出,锥体顶部下塌成凹穴,只剩下火山口西北边的圆桌山。
恩戈罗保护区供养着大量的狮子、斑鬣狗、豺、猎豹、豹和薮猫。大部分生活在恩戈罗的动物不需要每年为寻找水源和新鲜的草场而迁徙,而是长年定居在火山口内,即使是在干旱季节,火山口内也不缺乏水源,因此,火山口地区野生动物繁多,旱季,火山口内有足够的水供动物饮用。也有足够的食物供给200多万头不同大小的食草动物。其中有50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犀牛、河马、猴子、狒狒、疣猪、鬣狗及各种羚羊:200多种鸟,包括鸵鸟、野鸭、珍珠鸡等。该火山口是整个东非野生动物世界的缩影。

特点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非常完整美丽的火山口,被誉为“非洲伊甸园”。它的直径为18公里,深610米,底部面积310平方公里。火山口周围的景观非常美丽,野生动物数量众多。这个火山口也是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恩戈罗火山口最美的季节是1-3月。每当春天来临,准备一年一度迁徙的火烈鸟成千累万地云集在火山口的咸湖,宛若一层粉红色薄纱铺撒在湖面上,美丽异常。

恩戈罗火山口的价值体现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是自然界最完整、最典型的火山口之一,对于研究地球科学、火山学和生态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还是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广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也有积极的作用。

北美洲

北美洲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的夏威夷岛上,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面积929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冒纳罗业和基拉韦厄两座现代活火山。
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活火山——冒纳罗亚山(海拔4170米)和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250米),就像两个巨塔俯瞰着太平洋。
火山猛烈的喷发不断地改变周围的景观,熔岩流揭示了奇妙的地质构造过程。
人类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稀有鸟类、当地特有物种和大量的巨型蕨类植物。

地理位置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坐落于夏威夷岛上。夏威夷岛是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的最大岛,美国夏威夷州的一部分。面积10,458平方公里,呈马鞍形,多火山。夏威夷岛也称“火山岛”,那里的火山数不胜数,火山喷发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称得上是造物主的伟大杰作。与地中海及太平洋边缘的火山喷发不同的是,大岛的火山喷发并不危险,反而吸引游客前往观赏。

形成原因

1.板块移动和板块的俯冲区大部分地震和火山都是板块挤压造成的。比方讲海洋版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在一起,海洋地壳比较沉(富含金属像镁),就往大陆地壳下面挤压。挤压的结果是释放大量热能,地幔里很多岩石融化成了岩浆,液体会向上升。上升压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在地壳表面喷发了。这类火山常常集中在大洋周围,比较出名的Pacific rim of fire就是它造成的。
2.热点,夏威夷火山并不在板块边界,那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地核上常常出现很多笔周围热的小点,这些点会加热上方地幔里岩浆,由于比周围的岩浆热,它们迅速上升(地幔热柱),到了地壳就喷出来了。这就是夏威夷火山的原理。夏威夷是一个火山链。地核上的热点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地壳是相对运动的。热点激发的岩浆上升时不时喷这么一下,这一次喷发在地壳上的位置和下一次就是不一样的了。所以形成了一条火山链。

特点

1.火山喷发前,岩浆通过特定通道在地下积蓄能量,然后在压力影响下,岩浆会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2.夏威夷火山喷发时,大量岩浆从火山口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这种喷发方式被称为宁静式喷发,不会出现爆炸现象,相对安全。
3.夏威夷火山口往往有几十到上百米深,直径上千米,黑洞洞宛如巨型铁锅,散发出刺鼻的硫磺气味。
4.熔岩冷却凝固后,像是被挤出管子的颜料,乌黑油亮,一望无际。随着岁月的流逝,熔岩开始风化,生命力旺盛的植物重新生根发芽。几百年后,熔岩流经的地方又是植物茂盛,森林浓密。
5.夏威夷群岛多为坚硬的岩石和珊瑚礁构成,结构紧密,地下的地壳构造运动非常缓慢。虽然火山喷发往往伴随着地震,但是人们能感觉到的为数极少。

夏威夷火山的价值体现

地球科学价值:夏威夷火山群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活动的珍贵实验室。
旅游价值: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是全球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壮观的火山景观,包括熔岩流、火山喷发和熔岩湖等。
生态价值:夏威夷火山群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夏威夷火山群的旅游和科研活动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此外,火山喷发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土地资源,如熔岩流覆盖后的土地可以用于农业或其他产业。

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认证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国家公园之一。
黄石国家公园地跨美国怀俄明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三个州。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九千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湖泊、峡谷、河流和山脉。
公园内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黄石火山中心的黄石湖,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

地理位置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17公顷,主要位于美国怀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黄石公园分五个区:西北的猛犸象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泉、温泉、蒸气池、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园内设有历史古迹博物馆。

形成原因

黄石国家公园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约70万年前,巨大的火山爆发导致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这个破火山口就是黄石国家公园的所在地。火山爆发还导致了大量的火山灰和岩浆流,这些物质覆盖了公园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今天看到的独特地形和景观。公园内的地热活动和自然景观也是由于火山活动的影响。
黄石国家公园是由地质变化形成的,具体来说,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壳运动和侵蚀过程。公园内的地热现象,如间歇泉、温泉和泥火山,都是由于地下水通过地壳中的热岩层加热后,水汽压力增大,从地表喷出或形成温泉。此外,公园内的湖泊、河流和瀑布也是由于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特点

1.地貌独特:公园内的地势复杂,包括高原、山峦、瀑布、峡谷等多种地貌,其中的Grand Prismatic Spring,是世界上最大的、色彩最丰富的热泉。
2.野生动物丰富:作为全美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黄石公园内有大量的野生动物栖息,包括美洲野牛、马鹿、羚羊、黑熊、灰熊、美洲狮等。
3.温泉和间歇泉:公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温泉和间歇泉,如老忠实间歇泉、大棱镜温泉等,这些自然景观也是黄石公园的一大特色。
4.自然风光:黄石公园内的自然风光秀丽,有壮丽的大峡谷、宁静的湖泊、气势磅礴的瀑布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原始森林:公园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这些森林中生长着多种珍稀的树木和植物,为公园增添了更多的自然气息。

黄石国家公园的价值体现

地质价值:黄石国家公园以其惊人的地质特征而闻名,这些特征是由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形成的。
生态价值:黄石国家公园是北温带仅存的几个完整的大型生态系统之一,为保护、研究和享受大规模的荒地生态系统进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美学价值:黄石国家公园被认为是一个美丽、独特的地方,拥有地球上一些最迷人的地质特征。
教育和旅游价值:黄石国家公园作为一项国家遗产,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

南美洲

南美洲

哥伦比亚彩虹河

哥伦比亚彩虹河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中部山区,它长约100公里,宽约20米。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流,给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世上绝无仅有。河水五彩斑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画,又像是打破了的大调色盘,他的美丽让人窒息。但是真正的走进它,就会发现这条河很是清澈,又增加了它的神奇。为什么它会五颜六色呢?这些都源于河里类似海藻的东西。这些海藻五颜六色,一年四季中,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地理位置

五彩河位于哥伦比亚的马卡雷纳省,具体的位置是在塞拉·德拉·马卡雷纳国家公园内。
这条河流全长100公里,坐标位置大约是北纬2°15'51“,西经73°47'40”。
这条河的长度不到100公里,宽20米(所以没有那么大)——提供了一种真正奇妙的色彩奇观。

形成原因

生物因素:五彩河的河床底部生长着大量不同类型和颜色各异的藻类、苔藓,这些生物在阳光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化学因素:五彩河的河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铁、氧化物、氨和硫化物等,这些化学物质与河水中的氧气、阳光等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地质因素:五彩河的河床底部有许多岩石裂缝和洞穴,这些结构使得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泡沫和旋涡,进一步影响了河水的颜色。

特点

五彩河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位于哥伦比亚的雨林深处,此处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数十公里之遥,因此,五彩河的周围环境极为原始,未受外界过多的干扰。这样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五彩河在生态上保持着高度的完整性。
五彩河的河水颜色随着光线和深度的不同而变化,这是其最大的特点。在阳光的照射下,河水会呈现出蓝、绿、白、黄、黑等多种颜色,因此得名“五彩河”。这种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河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生物,这些生物和化学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河水呈现出如此丰富的色彩。
五彩河的美丽景色令人难以忘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偏远和生态环境的原始,五彩河的美景并未受到人为的破坏。当你站在河边,看着五颜六色的河水在眼前流过,你会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油画中。

五彩河的价值体现

自然美学价值:五彩河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奇妙的地貌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五颜六色的河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自然美学价值。
生态价值:五彩河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河岸两旁是茂密的森林,各种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生存在此。
旅游价值:作为哥伦比亚的著名景点,五彩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文化价值:五彩河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哥伦比亚原住民在这里生活,并保留了他们独特的语言、习俗和文化传统。五彩河对于研究哥伦比亚原住民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安赫尔瀑布

安赫尔瀑布又称“天使瀑布”,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的圭亚那高原,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藏身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高原密林深处。
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丘伦河水从平顶高原奥扬特普伊山的陡壁直泻而下,几乎未触及陡崖,落差达979.6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

地理位置

安赫尔瀑布位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高原密林深处,在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这个瀑布是由丘伦河从圭亚那高原塔基利马高原的陡壁悬崖上流下形成的,其位置在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流过了150公里无人烟的区域。安赫尔瀑布是世界最高的自由落体瀑布,高度约为979米。

形成原因

安赫尔瀑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地壳的构造断层是瀑布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地壳的构造断层产生时,这些断层会导致河流的戏剧性下降,从而形成瀑布。
其次,溶蚀作用也是安赫尔瀑布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地的地质条件独特,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水通过侵蚀作用逐渐削弱了峡谷的顶部岩层,特别是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导致了阿亚努峡谷上方的岩石变得脆弱,最终发生了崩塌,形成了安赫尔瀑布。

特点

1.瀑布流速快,每秒流量大,的水流从近千米的高处飞泻而下,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2.安赫尔瀑布为“堤坝式瀑布”,水流并非一泻而下,而是被突出的岩石分割为两段,然后在峡谷的底部汇合。这种结构使得瀑布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3.阳光照射时,水雾形成彩虹,横跨峡谷,美丽壮观,壮丽无比。
4.安赫尔瀑布的水来自大范围的降雨和融雪,因此,每年的雨季是观赏瀑布的最佳时期。
5.安赫尔瀑布周围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

安赫尔瀑布的价值体现

旅游价值:安赫尔瀑布是委内瑞拉的著名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生态价值:安赫尔瀑布位于热带雨林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瀑布周边地区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其中包括许多珍稀物种。
文化价值:安赫尔瀑布所在的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当地居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科学价值:安赫尔瀑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的地质和文化条件。

大洋洲

大洋洲

塔斯马尼亚荒原

塔斯马尼亚荒原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州,占地约20,065平方千米。它涵盖了多种地理特征,包括高山地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和河流、雨林和荒漠等。这个地区的气候也多样化,从温带到亚极地都有分布。
塔斯马尼亚荒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温带雨林,其中80%的面积是森林。这片雨林中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包括一些只在此地发现的物种。此外,荒原上还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河流,其中一些湖泊是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

地理位置

塔斯马尼亚荒原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州,占地约20,065平方千米。它涵盖了多种地理特征,包括高山地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和河流、雨林和荒漠等。这个地区的气候也多样化,从温带到亚极地都有分布。
塔斯马尼亚荒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温带雨林,其中80%的面积是森林

形成原因

塔斯马尼亚荒原的形成始于上新世时期的冰河作用。当南极洲的冰川向北移动时,大量的冰川活动塑造了塔斯马尼亚的地形,形成了现今的湖泊、河流和山脉。冰川的侵蚀作用还形成了塔斯马尼亚荒原的奇特地貌,如深邃的峡谷和起伏的山脉。
此外,在过去的数百万年中,森林和草原等植物生态系统逐渐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塔斯马尼亚的地貌。这些生态系统和地形特征共同构成了塔斯马尼亚荒原的独特景观。

特点

塔斯马尼亚荒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温带雨林,拥有广阔的森林覆盖区域。这片雨林中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其中许多只在此地发现。这些生物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无法找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塔斯马尼亚荒原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地质历史。其地形和环境是由上纪冰期时的冰河作用形成的,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峡湾和深谷。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令人惊叹,还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源。
塔斯马尼亚荒原还是澳大利亚原住民的重要文化场所。这里保留了许多原住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是了解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窗口。

塔斯马尼亚荒原的价值体现

首先,塔斯马尼亚荒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作为温带雨林之一,它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其次,塔斯马尼亚荒原是地球地质历史的珍贵资源。通过对这里的岩石和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质构造的变化。
最后,塔斯马尼亚荒原也是社会和旅游价值的重要来源。这个地区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和观赏。

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大利亚的东北沿海昆士兰州,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
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

地理位置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以东,巴布亚湾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域,太平洋珊瑚海西部。它是一个由2900个独立的珊瑚礁和900多个岛屿组成的广阔区域,总面积达到了20.22万平方公里。这个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包括了600多个珊瑚岛和300多个珊瑚礁。大堡礁沿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线绵延2000余千米,从托雷斯海峡到弗雷泽岛附近。

形成原因

大堡礁的形成原因是珊瑚的繁衍与生长。数百万年来,无数的珊瑚虫分泌高钙外壳,壳体随着海浪冲击和虫体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珊瑚礁。这些珊瑚礁由大量珊瑚虫的骨骼和贝壳碎片组成,经过钙化过程逐渐变为石灰岩。
大堡礁的海底实际上是一个高度钙化的岩石,覆盖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包括珊瑚、海藻和各种海洋生物。这种自然奇观是珊瑚虫和海洋生物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奇迹。

特点

大堡礁的特点包括其庞大的规模、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堡礁的珊瑚礁和珊瑚岛在海洋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从针状的小珊瑚到面积较大的珊瑚岛都有。这些珊瑚礁和珊瑚岛是由数百万个珊瑚虫的骨骼和贝壳碎片堆积而成,形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大堡礁的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包括了多种珊瑚、海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这个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
大堡礁还因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其壮观的珊瑚礁、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同时,大堡礁也是科学家们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环境的重要实验室。

大堡礁的价值体现

生态价值:大堡礁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支持着多种海洋生物的生存,包括600多个珊瑚品种、1500多种鱼类等。
经济价值:大堡礁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为澳大利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科学价值:大堡礁是一个天然实验室,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环境的重要场所。
文化价值:大堡礁对于澳大利亚原住民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他们的文化遗产和宗教圣地。大堡礁还体现了土著人民与海洋环境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赖。

南极洲

南极洲

南极极光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

地理位置

南极极光一般发生在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大陆上空。最佳观测季节是5月至7月,每晚9点至凌晨3点之间。
夜空这些五颜六色的光在接近北极和南极的高纬度地区比较常见。晴朗的夏夜在远离城市灯光的低纬度地区,有时也可以看到极光。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每年都有许多夜晚可以看到北极光。

形成原因

南极极光是由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南极磁场,在地球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的绚烂美丽的光辉。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以螺旋运动形式进入高空,与大气中的气体原子发生碰撞,使这些原子电离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我们就看到了南极极光。
南极极光的形状、颜色和强度都取决于太阳带电粒子流的强度和入射角度。在南极地区,由于地磁场比较强大,能够更好地引导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南极天空,使得南极极光的亮度更亮,形状更规则。而在北极地区,地磁场比较弱,对太阳带电粒子流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因此北极极光的亮度比较暗。

特点

亮度:南极极光的亮度相对较暗,没有北极极光那么明亮,但也能在黑暗的南极天空中照亮云层和冰雪。
形态:南极极光的形态比较规则,大多数呈现出弧形、螺旋形或带状,这些形态都是太阳带电粒子流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以螺旋运动进入高空所产生的。
颜色:南极极光的颜色以绿色为主,有时也会呈现出红色、黄色等其他颜色。这是因为南极极光中的气体原子不同,释放出的能量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时间:南极极光一般出现在南极的春夏季节,尤其是5月至7月期间。在这个季节,太阳带电粒子流的强度比较高,能够更好地进入南极天空,产生美丽的极光现象。

南极极光的价值体现

科学研究价值:南极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反映了太阳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深入了解地球磁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生态价值:南极极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太阳带电粒子流的增强,这些粒子流可能会对地球磁场和电离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环境。
美学和旅游价值:南极极光的美丽和神秘往往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南极极光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例如,通过对南极极光的观测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太阳风等离子体的行为和规律,为空间天气预报和卫星通信等应用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冰雪高原

南极冰雪高原实际上就是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巨大冰盖,由于南极洲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十分寒冷,虽然年降雪量并不多,但是长期低温导致积雪基本很少融化,从而形成了厚厚的冰盖。目前南极冰盖的面积约为1400平方千米,平均厚度在2000米至2500米之间,最大厚度达4000多米。南极大陆上由于有冰盖的覆盖,使得整个南极洲的海拔达到了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南极冰雪高原的平均厚度也在2500米至3000米左右。

地理位置

南极冰雪高原位于南极洲,是南极洲的主要部分,由大陆、陆缘冰、冰川、冰架等地貌组成。南极冰雪高原的地理位置在南纬66度33分以南,东经60度至166度33分之间,面积达128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洲总面积的78%。南极冰雪高原是地球上最冷、最多风、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其地形复杂,主要包括大陆冰盖、冰川、冰架、冰缝、冰塔等。在南极冰雪高原上,还有许多山峰和冰川,其中最高峰为文森峰,海拔达到5140米。

形成原因

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同时空气下沉运动盛行,促使冰雪加速积累,形成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
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达到2350米,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升华作用减弱,这也减缓了冰雪的积累速度。
南极洲为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从而海洋蒸发对南极冰雪高原的影响较小。
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降雪比较少,因此积累的冰雪也相对较少。

特点

冰雪覆盖:南极冰雪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高原,覆盖着大量的冰和雪,厚度可达数千米。
高原形状:南极冰雪高原呈现出圆丘形,由一圈大陆冰川和积雪构成,表面较为平坦。
气温极低:由于南极冰雪高原位于极地地区,气候极为寒冷,气温通常在零下20℃至零下70℃之间。
太阳辐射弱:由于南极冰雪高原位于极地地区,太阳光照较弱,尤其是在冬季,几乎没有阳光。
地势平坦:南极冰雪高原表面相对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和河流。
氧含量低:在南极冰雪高原上,氧含量也相对较低,这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南极冰雪高原的价值体现

生态价值:南极冰雪高原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储存了全球约70%的淡水。同时,南极冰雪高原还是全球气候的冷源之一,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价值:南极冰雪高原的旅游和科考活动也具有经济价值。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科考队员前往南极,为当地的旅游和科考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资源价值:南极冰雪高原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煤、铁、锌、铜等矿产资源,以及企鹅、海豹、鱼类等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诗中对自然景色最好的描述。这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之所以选用这首诗作为结语是希望我们可以认识到自然本身的美丽和生命力。
希望我们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破坏自然。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