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杜甫与成都

其他分类其他2021-08-16
287

巴蜀文化系列讲座第三期·파촉 문화 시리즈 강좌 : 제3회

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  延世大学孔子学院

前言

머리말

巴蜀大地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为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让韩国朋友感受巴蜀文化的魅力,自2020年12月起,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联合推出了“巴蜀文化在线系列讲座”。
同时,我们通过制作电子读物的方式,让更多朋友了解巴蜀文化的精彩内容和文化内涵。
本读物包括中文版和韩文版,为每期讲座讲稿全文。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非公开出版物,非商业用途,如转载请提前征得主讲教师同意。

파촉의 땅은 인류 문명의 발상지 중 하나입니다. 파촉 문화는 5천여 년의 유구한 발전 여정을 거쳐 중국 상고시대 3대 문화 체계 중 주요한 지위를 지니고 있으며, 제나라와 노나라 문화, 삼진 문화 등의 지역 문화와 함께 찬란한 중국 문명을 이루고 있습니다. 한중 문화 교류 촉진 및 상호 이해 증진과 더불어 한국의 여러분께서 파촉 문화의 매력을 느끼실 수 있도록 하기 위해, 2020년 12월부터 연세대학교 공자아카데미와 쓰촨사범대학교 중국 공산주의 청년단 위원회는 공동으로 ‘파촉 문화 온라인 시리즈 강좌’를 열었습니다.
이와 함께, 전자책 제작을 통해 더 많은 분들께 파촉 문화의 정채로운 내용과 문화적 깊이를 알려 드리고자 합니다. 본 도서는 매 회 강좌의 강연 원고 전문을 중국어와 한글 버전으로 수록하였습니다. 학습 및 교류 목적의 비공개 출판물로 비상업적 용도로만 제공되며, 옮겨 실으실 경우 사전에 강연자의 동의를 구하시기 바랍니다.

房锐,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巴蜀文学文献及域外汉文学文献研究。独立承担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文献汇辑与研究》、《清末民初日本人巴蜀游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前后蜀文化与文学研究》、《近现代杜诗学文献研究》等20余项研究课题,出版专著多部,在中外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曾多次获得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
金彬那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文学硕士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中语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现象。

팡루이: 쓰촨사범대학교 파촉문화연구센터 교수, 박사 지도 교수. 주요 연구분야는 중국고대문학, 파촉 문학 문헌 및 해외 한문학 문헌자료 연구다. 중국 교육부 인문사회과학 중점연구기지의 주요 프로젝트 「파촉 문화와 남방 실크로드 문헌자료집과 연구」•「청말민초(淸末民初) 일본인 파촉 여행기 연구」•국가사회과학기금 프로젝트「전후 촉 문화와 문학 연구」•「근현대 두보 시학 문헌 연구」등 20여 항목의 연구과제를 담당 혹은 주관하였으며 다수의 저서를 출판했고, 국내외 간행물에 100여 편의 논문을 발표한 바 있다. 쓰촨성 교육청 인문사회과학 연구성과상, 쓰촨성 철학사회과학 우수성과상, 쓰촨성 인민정부 교육성과상을 여러 차례 수상하였다. 
한글 번역 담당자 김빛나리: 쓰촨대학교 문학 및 신문학원 중국현당대문학 전공 박사과정 재학중이다. 연세대학교 중어중문학과 졸업 후 같은 과 대학원에서 중국문화학 석사 학위를 받았다. 중국 근현대문학과 문화현상을 연구하고 있다.

主讲人简介

강연자 소개

一、中文版 —— 杜甫与成都
1. 杜甫笔下的成都风光
2. 杜甫笔下的成都名胜古迹
3. 杜甫笔下的成都物产
4. 杜甫笔下的成都饮食
5. 杜甫对成都的影响
6. 关于人日游草堂的习俗
二、韩文版 —— 두보 그리고 청두
1.
2.
3.
4.
5.
6.

目录

--------------------------------------------------  01
---------------------------------------------------------  03
--------------------------------------------------  08
---------------------------------------------------------  16
---------------------------------------------------------  18
-----------------------------------------------------------  20
------------------------------------------------------ 25
---------------------------------------------  31
--------------------------------------------------  31
--------------------------------------------------  31
--------------------------------------------------  31
--------------------------------------------------  31
-------------------------------------------------- 31
-------------------------------------------------- 31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房锐,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杜甫与成都》。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曾担任左

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有“诗圣”的称号。
       公元759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年秋天,他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到了秦州(天水)、同谷(成县)。年底,他与家人到达成都。

第二年春天,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茅屋,这座茅屋就在现在的杜甫草堂里。除了中途离开过成都一段时间外,杜甫一直住在草堂。

- 01 -

- 02 -

766年,由于资助他的朋友严武去世,他离开成都,后来辗转去了夔州,夔州现在属于重庆管辖。
杜甫在成都居住了将近四年,日子过得比较安稳。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离开成都后,他常常想念成都,想念草堂。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杜甫创作的一些与成都有关的诗篇,看看杜甫眼中的成都是什么样的?杜甫在成都经历了些什么?
今天我打算结合杜甫草堂里的主要景观和杜甫写下的与成都有关的诗作,带大家了解诗圣杜甫。
杜甫刚到成都,就写下了《成都府》一诗,诗中写出了他对成都的印象。诗中有这样四句: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城及州城,城里修建了不少高大华丽的建筑。成都气候温和,到了冬天,树木仍然是绿色的,与北方的冬天完全不一样。这里经济繁荣,人口密集,音乐发达,是有名的大都会。这是杜甫对成都的第一印象。
       成都是唐代的大都会,是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杜甫创作了不少与成都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下面我作一些简略的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眼中成都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直住在草堂。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在杜甫眼中,成都面积很大,有大城、少城及州城,城里修建了不少高大华丽的建筑。成都气候温和,到了冬天,树木仍然是绿色的,与北方的冬天完全不一样。这里经济繁荣,人口密集,音乐发达,是有名的大都会。这是杜甫对成都的第一印象。
成都是唐代的大都会,是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杜甫创作了不少与成都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下面我作一些简略的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眼中成都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杜甫到了成都,就被成都优美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他在诗歌中不断描绘成都的景色。他在《江村》一诗中写道: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江,指锦江,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江水清澈。
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意思是:浣花溪环绕村庄,夏天十分宁静。燕

- 03 -

- 04 -

由此可见,杜甫对自己与家人在成都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在悠长的夏天,一家人下棋、钓鱼,享受天伦之乐,日子过得轻松愉快。

2001年,在草堂发掘了一处唐代遗址,这处遗址大概有400平方米,大家可以在杜甫草堂里的唐代遗址馆展厅中实地观览。
经考古证实,这处遗址所在地是唐代普通居民生活过的地方,还在附近发现了三处水井。遗址中出土了不少文物,包括陶瓷生活器物,砖、瓦,还有陶珠、围棋子等娱乐用品。
这些陶珠、围棋子的主人居住在草堂附近,他们生活的时代与杜甫相近,或许他们曾经是杜甫的邻居。看到这些出土文物,我们就想到杜甫“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样的诗句。
由于在成都生活愉快,杜甫在诗句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在多首诗歌中描绘了成都的风光。
杜甫在《绝句四首》其三中写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子来去自由,江鸥相互亲近。妻子在纸上画棋盘,年幼的儿子把针敲弯作鱼钩。只要有药物调养身体,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这是杜甫描写成都最有名的诗歌。诗中描写两只黄鹂在柳树间歌唱,一队白鹭直冲蓝天。从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

- 05 -

- 06 -

这首诗歌写得十分传神,在今天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一提到成都,人们脑海里会不由自主的地想到黄鹂、白鹭、西岭雪山,以及发达的水路交通。
杜甫还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写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除了成都的风景,杜甫还在诗作中描绘了成都的一些名胜古迹。

雪,门前的江水中停泊着通往东吴的大船。2001年,在草堂发掘了一处唐代遗址,这处遗址大概有400平方米,大家可以在杜甫草堂里的唐代遗址馆展厅中实地观览。

这首诗写杜甫在黄四娘家赏花时所见到的场景,盛开的花朵把枝条压弯,蝴蝶在花枝上起舞,黄莺的叫声格外动听。在杜甫的笔下,锦江的春天鸟语花香,莺歌蝶舞,诗人的欣喜之情由此可见。
杜甫描写成都风景的名篇还有不少,如《春夜喜雨》《绝句二首》等。他发现并描绘了成都自然之美,描绘了成都自然之美。在现代,成都的自然环境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读杜甫的这些诗歌,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总会令人向往。?

成都分布着不少古蜀国的文化遗迹,武担山上的石镜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大石遗迹。杜甫在《石镜》一诗中写道: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 07 -

- 08 -

武担山又名石镜山、武都山,相传是古代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上面有石镜。相传武都有一位男子突然就变成了美女,蜀王把她纳为妃子。
不久,妃子去世。蜀王派人从妃子的家乡运来泥土,为她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山上立了一块石镜。这块石镜为是开明王妃的墓表。石镜有五寸厚,直径五尺,莹洁光洁又透明。
这首诗记叙武担山石镜的由来,对美人的结局,充满怜惜之情。武担山的历史和现实,使杜甫产生了特殊的心理感受,诗歌贯穿着充满了深沉的历史变迁感和苍凉的情绪,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杜甫多次提到石笋,还写了《石笋行》一诗,他推断这对石笋可能是古代卿相墓门前的石表。

杜甫笔下的石镜、石笋等,是古代蜀国人遗留在成都城内的文化遗迹。清末,日本人山川早水见到了石镜,并画下了它的形状。民国时期,石镜还在,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石笋有可能为是开明蜀都王陵区内的陵墓。2000年7月,在成都

市商业街发掘了一座距今2400年左右的大型墓葬,这处墓葬可能为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

从墓坑旁侧残留的木质柱础和木柱看,当时很可能有墓上建筑和大石墓志。
这一遗址位于少城,距离武担山及石笋所在地不远。这处墓葬不

- 09-

- 10 -

杜甫写下了《琴台》一诗。诗中写道: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

拿一分钱。
女儿、女婿在家门口开酒店,女婿亲自洗刷酒器,女儿还当垆卖酒,卓王孙为此感到羞愧,不得已拿出了很多钱给女儿,还把女儿第一次出嫁时的嫁妆也给了她。

仅为研究古蜀国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证实了杜甫推测的正确性。

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弹琴吸引卓文君的地方。司马相如是成都人,是汉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他写的辞赋代表了中国古代辞赋的最高水平。
司马相如也是著名的政治家、音乐家。他年轻的时候,在临邛,就是现在成都市管辖的邛崃市,参加了商人卓王孙为他举办的宴会。
在宴会上,他用琴声挑动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卓文君才17岁,丈夫去世后,她回到娘家居住。她偷听了司马相如弹奏的琴声,明白了对方的心意,两人当天晚上私奔,到了成都。
不久,两人回到临邛,在卓王孙家附近开了一家小酒店。卓王孙是当时全国最有钱的商人,女儿与相如私奔,他很生气,没有给女儿

- 11 -

- 12 -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0年春天,距离现在已经有1261年了。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是祭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名,古代成都以生产锦缎出名,设置有专门管理织锦业的官员,称为锦官。
“柏森森”三个字写柏树长得很茂盛。三四句写武侯祠里面碧草映照台阶,春色无限,树上的黄鹂隔着树枝,鸣唱不已。但是诸葛亮再也看不见、也听不到了。
五六句写刘备为了统一天下,三顾茅庐,诸葛亮辅助刘备、刘禅父子开创帝业,延续帝业。
最后两句写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还没有取得胜利就去世了,后世的英雄常常为此泪满衣襟。
这首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自从这首诗问世后,诸葛亮鞠躬尽瘁、壮志未酬的结局一直令后人感叹不已。
在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歌中,杜甫创作的诗歌影响极大,《三国志演义》就选用了杜甫四首歌颂诸葛亮的诗歌。

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还参观了武侯祠,他在《蜀相》一诗中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来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成为帝国最有名的才子,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古代最浪漫的爱情故事,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几百字的篇幅描写两人的爱情故事。杜甫游览琴台故址,表达了对相如的怀念之情。
诗歌写琴台,写司马相如用琴声挑动打动卓文君、两人开小酒店的风流韵事故事,令人回味不已。
成都有条著名的琴台路,是仿古街。今天琴台路的建筑仍然保留了一些古代建筑的样式,地面用天然的青石砖铺筑而成的,非常有特色,离杜甫草堂也不远。
琴台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题咏抒情的地方,有很多名诗佳作都跟琴台路有关,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杜甫的这首《琴台》。

- 13 -

- 14 -

当中华民族被外族侵略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到杜甫的《蜀相》,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带领三十万四川军队到前线打仗,在前线吐血病发作。病情加重之际的时候,他在纸上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年仅48岁。他的墓地在武侯祠旁边,距离刘备墓不远。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杜甫的诗文中看到他描绘的成都物产。

成都武侯祠用杜甫赞扬诸葛亮的诗句制作的匾额、楹联多达12副,这成为武侯祠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色。

杜甫在《蜀相》中把古柏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后人一提到诸葛亮,往往就想到古柏,古柏也成为武侯祠的一大景观。

杜甫提到的成都物产有不少,这里介绍其中的一种物产。
杜甫在《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中写道: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首诗是古代唯一一首提到大邑瓷器的作品。大邑是成都市管辖的一个县,距离成都市48公里,三国英雄赵云的墓地就在大邑县。

- 15 -

- 16 -

当然,韦班送给杜甫的大邑瓷碗应该是比较好的瓷碗,应该比普通百姓使用的瓷碗质量要好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成都平原的古代窑址群被称为邛窑,是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近年来,邛窑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瓷器,杜甫草堂里的唐代遗址也出土了一些瓷器。
据专家考证,这些瓷器大部分出自邛窑。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了杜甫的说法是可靠的。研究邛窑,研究中国的瓷器史,一定会提到杜甫的这首诗。
大家都知道成都在中国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川酒也很有名,我们来看看杜甫是如何评价成都的饮食的?

韦,指涪城县尉韦班,他送给杜甫一些大邑县出产的瓷碗。
杜甫使用后很喜欢,希望韦班能再送给他一些瓷碗。
在诗中杜甫称大邑瓷碗如霜雪一般洁白,很轻很薄,用手敲,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大邑瓷器是成都人喜欢的生活用品,需求量很大。

杜甫提到了不少成都饮食,他喜欢喝酒,尤其喜欢蜀酒。
如《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二:“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他不仅提到了川酒,还赞叹江鱼味道鲜美。四川处于中国内陆地区,距离大海十分遥远,四川人吃得最多的是江河里捕捞的鱼。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鱼知丙穴由

- 17 -

- 18 -

杜甫在诗中还提到了成都酒,如《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这两句的意思是丙穴鱼的味道一直都很鲜美,家里还有郫筒的美酒,不用去买。

关于丙穴鱼产自四川的哪个地方,有不同的说法。郫筒酒出自四川郫县,即现在的成都市郫都区。用竹筒装美酒,称为郫筒。郫筒在古代很有名气,杜甫赞美郫筒后,郫筒的名气更大了。

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他对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杜甫的到来,成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草堂也成为成都的文化地标。

- 19 -

- 20 -

这是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山川早水画的画,这是他从浣花溪眺望草堂寺所见到的景色。

冯至在《杜甫传》中写道:
从此这座朴素简陋的茅屋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从唐末五代一直到现在,人们不断对杜甫草堂进行培修或扩建,杜甫草堂故居遗址成为保存最完好、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杜甫纪念地,也是成都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成都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主体部分由草堂旧址、草堂寺及梅园三部分构成。
其中,草堂、草堂寺所在区域为历代游览胜地,梅园为私人园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划归草堂管理。最近,成都市政府把浣花溪公园交给杜甫草堂管理。

工部祠为祭祀诗圣杜甫的祠堂,为草堂的主体建筑之一,也称杜公祠、少陵祠、三贤堂。
杜甫草堂已成为成都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成为无数文人心中的圣地。

- 21 -

- 22 -

高丽人李齐贤在《洞仙歌·杜子美草堂作》中写道: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犹想君家屋乌好。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人暗伤怀抱。
李齐贤参观杜甫草堂,他在词中生动地回忆了杜甫的一生,从中可以感受他对杜甫的敬仰之情。他在词中多次使用典故,由此可见他对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十分熟悉。
古代不少韩国人推崇杜甫,如李奎报、李仁老、金克己、徐居正、丁若镛、李植等人,李齐贤很幸运,他亲自参观杜甫草堂,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可能是第一首以“词”这种文学样式写杜甫草堂的作品,十分珍贵。
不少韩国人、日本人到草堂参观,草堂在一些景点特意用韩文、日文作了标识。
成都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的游览胜地,古人特别喜欢在春天游览草堂。

工部祠为祭祀诗圣杜甫的祠堂,为草堂的主体建筑之一,也称杜公祠、少陵祠、三贤堂。
杜甫草堂已成为成都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成为无数文人心中的圣地。

- 23 -

- 24 -

这是日本人山川早水在《巴蜀》一书中收录的茶碗速写。一百多年前,这种刻有“杜公祠”三个字的茶碗是专门给游客使用的。

杜甫在成都居住时,蜀州刺史高适作《人日寄杜二拾遗》一诗,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
高适去世后,杜甫重读此诗,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寄托对亡友的哀思。高适、杜甫人日唱和的故事于是传为佳话。
清代著名文人何绍基在题杜甫草堂的楹联(对联)中写道:“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大家可以在杜甫草堂里的工部祠里看到这副楹联。
这副楹联问世后,文人们纷纷仿效后来,文人们都效仿这幅楹联,在每年“人日”这一天在草堂聚会,创作诗歌,怀念杜甫。后来,“人日游草堂”逐渐成为成都的民间习俗。由于疫情的原因,去年“人日游草堂”活动没有举行。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传说女娲创造世界,先后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类。

工部祠为祭祀诗圣杜甫的祠堂,为草堂的主体建筑之一,也称杜公祠、少陵祠、三贤堂。
杜甫草堂已成为成都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成为无数文人心中的圣地。

- 25 -

- 26 -

杜甫创作了不少与成都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扩大了成都在国内外的影响。杜甫经常提到的锦官城、浣花溪、百花潭等地名,在中国家喻户晓。一些地名、商店名也出自杜甫的诗歌。

游草堂”活动没有举行。

杜甫在《客至》一诗中有以下两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意思是草堂距离集市比较远,盘中的食材很简单,家里不富裕,只能用陈年浊酒招待客人。成都有一家以腌卤制品出名的百年老店,叫“盘飧市”。

- 27 -

- 28 -

在杜甫最困难的时候成都接纳了他,并给了他一生中相对安宁悠闲的时光。杜甫写下了不少与成都相关的诗歌,极大地提升了成都的知名度,扩大了成都的影响力。这些诗歌有利于我们把握成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

* 参考书目
[1]
[2]

- 29 -

-  30 -

巴蜀文化系列讲座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