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氏家庭档案

个人作品我写的书2022-05-27
2261

张氏家庭档案

Zhang's Family File

张 然 编著

Never forget where you came from before you get there

Edited by Zhang Ran

张 然 197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曾在武警北京一总队后转入总参通信部服役。先后在石家庄市政府招待处办公室、北京门头沟京门商业资产经营公司党政办公室工作。现任首印名都(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首印名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时光荏苒,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
两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父亲离世一个月后的2019年12月湖北武汉暴发了新冠疫情。COVID-19病毒来势凶猛,人们毫无防备,一时间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全部打乱,戴口罩,居家隔离,核酸检测成为了生活的常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内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但病毒仍在全球蔓延且不断变异升级。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500多万人因感染新冠而丧生。在震惊于病毒的巨大威力同时,也不由得感叹世事多舛,人生无常。
每天在日常的琐碎中忙碌不停,在某个时候,不经意间脑中会突然闪现出父亲的身影。这个身影是那么熟悉,曾经陪伴了自己牙牙学语的幼年,懵懂无知的少年,鲁莽叛逆的青年和忙于事业的壮年,虽平凡普通但在我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从来未曾缺席过。而如今这个身影却变得日益模糊,离我渐行渐远,每念至此心中不由得会怅然若失。
不知什么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乘坐在一趟单程列车上的旅客,旅途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没有人可以与你自始至终走完全程,所以当曾陪伴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恩,然后挥手道别。”

序   言

 一直有个想法,把记忆中与父亲在一起的点滴记录下来。但思来想去,始终因千头万绪而无从下笔。今年5月份,古中山陵园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我,说陵园正在筹备一个公益项目,挑选一批具备条件的家庭帮助制作家史档案,希望我能参与并提供一些关于父辈历史、家风传承的文字、图片素材。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有了动笔写下这些文字的缘起。 
 这册《张氏家庭档案》内容由“张氏族谱”、“追忆父亲”、“家庭记忆”三部分组成。“张氏族谱”里面整理收录了我们这支寿州张氏的家族简史;“追忆父亲”中收录了家人们对父亲的回忆文章和父亲的文集;“家庭记忆”则收录了部分从六十年代至今的家庭照片资料。制作这本册子的初衷既是为了纪念追思已逝的亲人,寄托家人情感;也是为了梳理张氏家谱,回顾家族发展历程;更是为了启示后人,传承优良家风。希望能够从流逝的岁月长河里汲取几滴水滴,映射出我们这个家庭曾经走过的轨迹,留驻一份曾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记忆。
“不忘来处,方得始终。”
                         

张 然
2021年冬于厦门集美软件园

                            目   录
一、张氏族谱……………………………7
       寿州张氏溯源………………………9
       寿州张氏宗祠………………………11
       寿州张氏家族世系图………………14
二、追忆父亲…………………………… 21
       平仄敲来万古情……………………23
       回忆我的大哥………………………41
       父亲文集一《寿州小吃》…………45
       父亲文集二《我家住过解放军》…53
       父亲文集三《对三叔(朱鸿震)
        的记忆》  …………………………57
三、家庭记忆 ……………………………65

单击目录内容跳转至指定页面

寿州古城南门

寿州古城北门

单击图片了解详情

张氏族谱

Zhang's Genealogy

太祖张士诚像

寿州张氏族谱

寿州张氏系元末农民领袖张士诚后裔。据寿州张氏族谱记载:“吾族祖居本属姑苏吊板桥,继迁徽州休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再迁寿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远祖妣李氏率三子,长子讳富、次子讳贵、三子讳茂,自徽州来寿,富祖迁陕西、茂祖迁山东、贵祖居寿春,即为寿之始祖。三祖临别铭约,吾族世世子孙相见,稽认宗族指徽为记,排此为序相称。奈于祖宗阴德庇佑和族人勤奋耕读,到明末寿州贵族一支渐成旺族,遂向寿春城周边城南、菱角、河口、吴山、小涧集、祁集、毛集、戴家瓦房、大路张家、九龙岗、颖上、江黄及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宁夏、辽宁、江苏、新疆、广东、京、津、沪、渝等外省市,远至国外迁徙拓展,形成以寿州为中心的泱泱大姓。”历代以来,张氏子孙,尊祖敬宗,忠孝仁爱, 以德处世,英贤辈出,丰功伟烈,不胜枚举, 吾祖功德,光耀千秋。
前清光绪十七年,十四世祖春芳公序修家谱时,依据家族丁口情况拟定:“德义传家本、祥和载福基、务咸遵祖训、永远保荣熙”二十字家风,今朝丙子年即公元1996年,十五世祖子敬公牵头新序清河郡百忍堂张

寿州张氏溯源

氏族谱时,又续“清靖仁善礼、自让振宗声、万古凤公耀、墨香延道继”二十字,合前计四十字,并册立“黄帝彤鱼子、始祖挥弓正、清河传继远、百忍振家声、为民当仁义、教子继大统、庭廓尽孝道、人伦乐无穷、若承人主志、泽惠铭乾坤、竹帛垂青史、华夏福满门、宗谱常相议、祠墓香火红、本是同根生、共负祖昌荣”张氏家训载入族谱。

    宗祠是祭祀先人,追忆先贤功德神圣之地,是弘扬家风家训之地,是传承历史文化之地,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地。 
    据寿州张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寿州张氏八世祖天行公自寿州迁至淮南泉山,在此建村定居。村庄位于舜耕山腹地,淮南泉山金家岭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境内群峰竞秀,奇石突兀,竹茂林幽。古村落风格独特,择地于绿水青山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村中古树参天,小桥流水,令人神往。张氏八世祖天行公迁居淮南泉山不久,就在村落中央兴建了古典徽派风格的张氏宗祠,属砖木结构,宗祠内供奉着张氏家族自元朝以来历代先祖灵牌,每年祭祀之时,张氏后裔前去叩拜先祖,寄托哀思,以表忠孝和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1938年4月因国家建设需要,村庄、民居、宗祠、古树等被国家征迁拆除,器物、祖牌无处存放供奉。在这非常时期,经与淮南矿务局九十七处主要领导协商,同意将老龙眼张家山一处闲置水塔供作张氏临时宗祠。2007年5月,淮南市政府及淮南首创水务公司为解决老龙眼地区居民饮水问题,由市政府牵头,前来协商恢复利用张家山水塔事宜,经协商同意给予一定经济

寿州张氏宗祠

补偿,恢复利用原张家山水塔,希望宗祠搬出水塔,建议在张氏家族居住地附近新建宗祠并出面协调。根据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建议,经家族研究,在不影响市容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于2011年5月在张家山凤凰岭下兴建了张氏宗祠。
    2013年4月,市政府在舜耕山风景区建设环山公路,张氏宗祠属征迁范围,要求迁移拆除,建议在原宗祠附近重建宗祠,并同意给予一定经济补偿。面对先祖灵牌无处存放的困境,张氏族人抱着维护先祖尊严,举德立爱,继承我张氏厚德载物之祖训,为使逝者有尊严,后人得安慰,在家族十六世祖张鼎丰、十七世祖张德义等(大路张支)族人的关心、支持和主持下,以及家族理事会的领导下,于2013年4月迁至原淮南大路张自然行政村于1957年3月建设的粮食大仓库中,并重新进行了维修、改建、完善。新建了围墙、大门、道路、厕所等附属设施,在宗祠院内栽植了银杏树等多种树木。终使先祖灵牌有了安息之地,先祖英灵得到慰藉。让我们记住历史,感恩先祖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寿州张氏宗祠

 返回目录

请选择双页模式阅读

寿州张氏家族世系图(一)

寿州张氏家族世系图(二)

寿州张氏家族世系图(三)

 返回目录

寿州古城南门夜景

追忆父亲

Reminiscence of father

父 亲 像

平仄敲来万古情

    父亲张如勋,字动火,堂号云乡居。1939年生于安徽省寿县,于2019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81岁。
    父亲自幼在家乡徽州古城寿县长大。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自晋以后至唐、宋,寿县便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曾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按照张氏族谱记载,我们这支的始祖是元末农民领袖张士诚二子贵。1367年,张士诚在与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战败后,始祖母亲李氏携始祖贵避难至寿州并定居于此,到父亲这代已是第十六代。父亲是家中长子,与爷爷、奶奶、父母和四个弟妹在县城圆通寺巷的祖宅居住,下面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因为前面的姐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所以父亲出生后备受长辈疼爱呵护,尤其他的爷爷更对他是宠爱备至,他与爷爷的感情也最为深厚。父亲童年时期的家境早已中落,加之淮河水患频发,家里生活非常艰难。那时,父亲的二叔在水利部下面的工程单位工作,因为吃的是公家饭,条件自然比父亲家里好很多,每逢年节都要寄些钱回来接济全家。父亲12岁那年,因二叔家中无子,家里将父亲过继给了二叔。于是父亲离开家乡,在辗转于河南确山县薄山水库、北京密云水库等水利建设工地中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
    1958年,爷爷单位到河北平山县参加岗南水库的建设,驻
父亲参加了报名并被顺利录用。从此,一直到1998年退休,在这家企业一干就四十一年,亲眼见证了石家庄水泵厂从几间铁匠铺子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全国重点工业泵生产企业。
参加工作后,由于父亲文化程度比较高,悟性好,再加上能吃苦肯钻研,很快就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父亲从事过机械加工、铸造、热处理、计量等多个工作岗位,他在金属机械加工和热处理领域有着很深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多年的积累使得他从工业泵的设计工艺到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都了如指掌。他技术全面,是厂里有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通过不断对现有技术装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挖掘设备潜力,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他发明的粘结剂应用工艺使因出现裂纹而濒临报废的大型铸造工件得以重生,裂纹处粘接后的强度甚至高于其它部位,从而大大提升了产品合格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父亲是国家正式评定的第一批工人技师,带出的徒弟和经他培训过的学生很多也成为行业内顶尖的技术骨干。
生活在王进喜、陈永贵和时传祥所处的时代,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父亲他们这代人身上共同具备了“勤俭、敬业、吃苦耐劳”的珍贵品质。作为普通劳动者,他们亲身参与了建国初期国家基础工业的建设,奉献了全部青春,吃了两代人的苦,为我们国家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父亲八十年代初从事长度计量工作。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领域,各种测量卡尺的测量精度决定了每个批次零件的最终质量,可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要确保卡尺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测量精确,需要使用部门定期送回计量室进行矫正。在当时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对卡尺的矫正研磨很大程度是凭借人工经验的。多年的反复操作使父亲练就了一手绝活,仅凭一双手就能感受到丝毫差异,研磨矫正出的卡尺精度达到分毫不差的程度。父亲退休后,我偶尔跟父亲的一位徒弟聊天时了解到:“那时候,只要是师傅经手矫正过的卡尺,送到质检局检测时只要看到有他签名全部是免检的。”言语间透着由衷地钦佩。在父亲身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工匠精神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而对这些“事迹”父亲从未向我们提起过,可能只有他双手大拇指因长期手工研磨落下“拇指外翻畸形”的残疾才能见证这段经历了。
父亲年轻时兴趣广泛,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吹拉弹唱,书法字画,都很精通。另外,他还有一手过硬的木工手艺,在那个一切都凭票购买的时代,许多东西是要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那时家里的沙发、茶几和碗柜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退休后的父亲酷爱诗词写作。他写诗不是即兴发挥的新体诗,而是严格按照格律规范的古体诗词。他把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又一次用在了诗词创作上。有段时间,经常看到父亲深夜伏案写诗,为了平仄押韵查阅各种典籍,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却甘之如饴。真有古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作《敲字情趣》里写的那样:
斟酌长因夜梦萦,茫茫松眼待天明。
伴随妙句滴漏壶,平仄敲来万古情。
他习惯每有新作就随时发给家人分享,有时我半夜收到一个微信,打开一看又是他新创作的一首诗,于是睡眼惺忪看过后回复他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他就会马上回复一个“抱拳拱手”的表情给你,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迎合他的爱好,我找到一款名为《诗词格律助手》的APP下载到他的手机上,没想到他竟然爱不释手,因为这款软件不仅能辅助他更好地解决诗词押韵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软件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诗友。
退休后的二十几年间,父亲共创做了诗、词作品近300首。期间,我的姐夫庄志哲牵头为父亲整理印刷了三册诗集,收录了涵盖工作、生活、乡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作品229首。
父亲对故乡徽州有着很深的感情。虽很早就离开家乡,但童年时代的经历在父亲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父亲经常给我们提起自己童年的点滴往事,往往一道家乡菜,一个跟家乡有关的典故都会让他津津乐道地讲上半天。尤其在退休后更是对家乡,对故友亲朋魂牵梦绕。为一解父亲的乡愁,2005年10月,由姐姐,姐夫组织,父亲携我们全家与湖北的姑姑一家相约从各地回乡祭祖。与分别多年的亲朋故旧短暂相聚,一解父亲思乡之苦。他在《回乡抒怀》写到: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地在石家庄市。当时刚刚建厂的石家庄水泵厂正在招收第一批工
人,父亲参加了报名并被顺利录用。从此,一直到1998年退休,在这家企业一干就四十一年,亲眼见证了石家庄水泵厂从几间铁匠铺子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全国重点工业泵生产企业。
    参加工作后,由于父亲文化程度比较高,悟性好,再加上能吃苦肯钻研,很快就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父亲从事过机械加工、铸造、热处理、计量等多个工作岗位,他在金属机械加工和热处理领域有着很深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多年的积累使得他从工业泵的设计工艺到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都了如指掌。他技术全面,是厂里有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通过不断对现有技术装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挖掘设备潜力,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他发明的粘结剂应用工艺使因出现裂纹而濒临报废的大型铸造工件得以重生,裂纹处粘接后的强度甚至高于其它部位,从而大大提升了产品合格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父亲是国家正式评定的第一批工人技师,带出的徒弟和经他培训过的学生很多也成为行业内顶尖的技术骨干。    生活在王进喜、陈永贵和时传祥所处的时代,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父亲他们这代人身上共同具备了“勤俭、敬业、吃苦耐劳”的珍贵品质。作为普通劳动者,他们亲身参与了建国初期国家基础工业的建设,奉献了全部青春,吃了两代人的苦,为我们国家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父亲八十年代初从事长度计量工作。在那个年代,还没有
零件的最终质量,可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要确保卡尺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测量精确,需要使用部门定期送回计量室进行矫正。在当时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对卡尺的矫正研磨很大程度是凭借人工经验的。多年的反复操作使父亲练就了一手绝活,仅凭一双手就能感受到丝毫差异,研磨矫正出的卡尺精度达到分毫不差的程度。父亲退休后,我偶尔跟父亲的一位徒弟聊天时了解到:“那时候,只要是师傅经手矫正过的卡尺,送到质检局检测时只要看到有他签名全部是免检的。”言语间透着由衷地钦佩。在父亲身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工匠精神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而对这些“事迹”父亲从未向我们提起过,可能只有他双手大拇指因长期手工研磨落下“拇指外翻畸形”的残疾才能见证这段经历了。
父亲年轻时兴趣广泛,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吹拉弹唱,书法字画,都很精通。另外,他还有一手过硬的木工手艺,在那个一切都凭票购买的时代,许多东西是要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那时家里的沙发、茶几和碗柜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退休后的父亲酷爱诗词写作。他写诗不是即兴发挥的新体诗,而是严格按照格律规范的古体诗词。他把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又一次用在了诗词创作上。有段时间,经常看到父亲深夜伏案写诗,为了平仄押韵查阅各种典籍,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却甘之如饴。真有古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作《敲字情趣》里写的那样:
斟酌长因夜梦萦,茫茫松眼待天明。
伴随妙句滴漏壶,平仄敲来万古情。
他习惯每有新作就随时发给家人分享,有时我半夜收到一个微信,打开一看又是他新创作的一首诗,于是睡眼惺忪看过后回复他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他就会马上回复一个“抱拳拱手”的表情给你,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迎合他的爱好,我找到一款名为《诗词格律助手》的APP下载到他的手机上,没想到他竟然爱不释手,因为这款软件不仅能辅助他更好地解决诗词押韵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软件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诗友。
退休后的二十几年间,父亲共创做了诗、词作品近300首。期间,我的姐夫庄志哲牵头为父亲整理印刷了三册诗集,收录了涵盖工作、生活、乡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作品229首。
父亲对故乡徽州有着很深的感情。虽很早就离开家乡,但童年时代的经历在父亲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父亲经常给我们提起自己童年的点滴往事,往往一道家乡菜,一个跟家乡有关的典故都会让他津津乐道地讲上半天。尤其在退休后更是对家乡,对故友亲朋魂牵梦绕。为一解父亲的乡愁,2005年10月,由姐姐,姐夫组织,父亲携我们全家与湖北的姑姑一家相约从各地回乡祭祖。与分别多年的亲朋故旧短暂相聚,一解父亲思乡之苦。他在《回乡抒怀》写到: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领域,各种测量卡尺的测量精度决定了每个批次零件的最终质量,可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要确保卡尺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测量精确,需要使用部门定期送回计量室进行矫正。在当时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对卡尺的矫正研磨很大程度是凭借人工经验的。多年的反复操作使父亲练就了一手绝活,仅凭一双手就能感受到丝毫差异,研磨矫正出的卡尺精度达到分毫不差的程度。父亲退休后,我偶尔跟父亲的一位徒弟聊天时了解到:“那时候,只要是师傅经手矫正过的卡尺,送到质检局检测时只要看到有他签名全部是免检的。”言语间透着由衷地钦佩。在父亲身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工匠精神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而对这些“事迹”父亲从未向我们提起过,可能只有他双手大拇指因长期手工研磨落下“拇指外翻畸形”的残疾才能见证这段经历了。
父亲年轻时兴趣广泛,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吹拉弹唱,书法字画,都很精通。另外,他还有一手过硬的木工手艺,在那个一切都凭票购买的时代,许多东西是要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那时家里的沙发、茶几和碗柜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退休后的父亲酷爱诗词写作。他写诗不是即兴发挥的新体诗,而是严格按照格律规范的古体诗词。他把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又一次用在了诗词创作上。有段时间,经常看到父亲深夜伏案写诗,为了平仄押韵查阅各种典籍,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却甘之如饴。真有古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作《敲字情趣》里写的那样:
斟酌长因夜梦萦,茫茫松眼待天明。
伴随妙句滴漏壶,平仄敲来万古情。
他习惯每有新作就随时发给家人分享,有时我半夜收到一个微信,打开一看又是他新创作的一首诗,于是睡眼惺忪看过后回复他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他就会马上回复一个“抱拳拱手”的表情给你,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迎合他的爱好,我找到一款名为《诗词格律助手》的APP下载到他的手机上,没想到他竟然爱不释手,因为这款软件不仅能辅助他更好地解决诗词押韵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软件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诗友。
退休后的二十几年间,父亲共创做了诗、词作品近300首。期间,我的姐夫庄志哲牵头为父亲整理印刷了三册诗集,收录了涵盖工作、生活、乡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作品229首。
父亲对故乡徽州有着很深的感情。虽很早就离开家乡,但童年时代的经历在父亲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父亲经常给我们提起自己童年的点滴往事,往往一道家乡菜,一个跟家乡有关的典故都会让他津津乐道地讲上半天。尤其在退休后更是对家乡,对故友亲朋魂牵梦绕。为一解父亲的乡愁,2005年10月,由姐姐,姐夫组织,父亲携我们全家与湖北的姑姑一家相约从各地回乡祭祖。与分别多年的亲朋故旧短暂相聚,一解父亲思乡之苦。他在《回乡抒怀》写到: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父亲年轻时兴趣广泛,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吹拉弹唱,书法字画,都很精通。另外,他还有一手过硬的木工手艺,在那个一切都凭票购买的时代,许多东西是要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那时家里的沙发、茶几和碗柜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退休后的父亲酷爱诗词写作。他写诗不是即兴发挥的新体诗,而是严格按照格律规范的古体诗词。他把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又一次用在了诗词创作上。有段时间,经常看到父亲深夜伏案写诗,为了平仄押韵查阅各种典籍,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却甘之如饴。真有古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作《敲字情趣》里写的那样:
斟酌长因夜梦萦,茫茫松眼待天明。
伴随妙句滴漏壶,平仄敲来万古情。
  他习惯每有新作就随时发给家人分享,有时我半夜收到一个微信,打开一看又是他新创作的一首诗,于是睡眼惺忪看过后回复他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他就会马上回复一个“抱拳拱手”的表情给你,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迎合他的爱好,我找到一款名为《诗词格律助手》的APP下载到他的手机上,没想到他竟然爱不释手,因为这款软件不仅能辅助他更好地解决诗词押韵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软件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诗友。
  退休后的二十几年间,父亲共创做了诗、词作品近300首。期间,我的姐夫庄志哲牵头为父亲整理印刷了三册诗集,收录了涵盖工作、生活、乡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作品229首。
父亲对故乡徽州有着很深的感情。虽很早就离开家乡,但童年时代的经历在父亲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父亲经常给我们提起自己童年的点滴往事,往往一道家乡菜,一个跟家乡有关的典故都会让他津津乐道地讲上半天。尤其在退休后更是对家乡,对故友亲朋魂牵梦绕。为一解父亲的乡愁,2005年10月,由姐姐,姐夫组织,父亲携我们全家与湖北的姑姑一家相约从各地回乡祭祖。与分别多年的亲朋故旧短暂相聚,一解父亲思乡之苦。他在《回乡抒怀》写到: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斟酌长因夜梦萦,茫茫松眼待天明。
伴随妙句滴漏壶,平仄敲来万古情。
    他习惯每有新作就随时发给家人分享,有时我半夜收到一个微信,打开一看又是他新创作的一首诗,于是睡眼惺忪看过后回复他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他就会马上回复一个“抱拳拱手”的表情给你,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迎合他的爱好,我找到一款名为《诗词格律助手》的APP下载到他的手机上,没想到他竟然爱不释手,因为这款软件不仅能辅助他更好地解决诗词押韵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软件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诗友。
  退休后的二十几年间,父亲共创做了诗、词作品近300首。期间,我的姐夫庄志哲牵头为父亲整理印刷了三册诗集,收录了涵盖工作、生活、乡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作品229首。
父亲对故乡徽州有着很深的感情。虽很早就离开家乡,但童年时代的经历在父亲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父亲经常给我们提起自己童年的点滴往事,往往一道家乡菜,一个跟家乡有关的典故都会让他津津乐道地讲上半天。尤其在退休后更是对家乡,对故友亲朋魂牵梦绕。为一解父亲的乡愁,2005年10月,由姐姐,姐夫组织,父亲携我们全家与湖北的姑姑一家相约从各地回乡祭祖。与分别多年的亲朋故旧短暂相聚,一解父亲思乡之苦。他在《回乡抒怀》写到: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退休后的二十几年间,父亲共创做了诗、词作品近300首。期间,我的姐夫庄志哲牵头为父亲整理印刷了三册诗集,收录了涵盖工作、生活、乡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作品229首。
    父亲对故乡徽州有着很深的感情。虽很早就离开家乡,但童年时代的经历在父亲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父亲经常给我们提起自己童年的点滴往事,往往一道家乡菜,一个跟家乡有关的典故都会让他津津乐道地讲上半天。尤其在退休后更是对家乡,对故友亲朋魂牵梦绕。为一解父亲的乡愁,2005年10月,由姐姐,姐夫组织,父亲携我们全家与湖北的姑姑一家相约从各地回乡祭祖。与分别多年的亲朋故旧短暂相聚,一解父亲思乡之苦。他在《回乡抒怀》写到: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年近古稀携眷归,秋迎游子进通淝。
堂前曾忆寻来燕,池畔当思看落晖。
岁月蹉跎余渐老,时光荏苒事相违。
吟诗煮酒亲朋聚,空对金樽泪湿衣。
    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与弟妹一直保持着很深厚的感情。困难年代,虽然收入不高,但仍然想方设法帮助在老家的弟弟们。我们一家也一直与远在湖北的姑姑一家保持着亲密联系,在父亲的引领下,虽然与弟妹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但始终没有疏远了亲情。2008年姑姑与姑父来石家庄看望父亲,他陪同姑姑与姑父到各处游览,父亲非常开心,在《与卓琳、如珍聚石游京述怀》写到: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燕京柳绿映阳新,快马香车载满春。
古寺柏林桥上石,天坛宝殿阁边津。
农家品位香鱼美,梨树赏花山菜珍。
万里羁愁期聚日,湖滨仙岛酒迎宾。
父亲与母亲是工厂的同事,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生历经风雨,相伴相随从未分开过。母亲是1960年参加的工作,工作岗位是车工。在单位两人虽然因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但由于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平日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读书钻研技术,不懂如何表达感情,所以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虽互有好感但接
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触只停留在工作层面。还是在父亲的师父董望云的撮合下两人才开始正式交往的。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父亲是过继给二叔的,家庭关系复杂,所以母亲家里是一直反对的。加之父亲家庭成份高,这在文革初期,母亲无疑是要承担很大政治风险的。母亲在工厂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但在与父亲确定恋爱关系后,很快就有人议论说母亲阶级立场不坚定,甚至有人贴出了大字报,不久母亲的入党资格也被取消了。但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他们在经历了5年多的爱情长跑后,在两人坚持下最终走到一起,1967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组建了家庭。
    母亲性格随和,待人和蔼,但骨子里非常认真要强。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工人家庭收入都很低,条件虽然艰苦,但她总会把全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母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但工作不论再忙,回家忙完家务,一天辛苦下来再晚也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出门身上的衣服即使再旧,也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小时候穿的所有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记忆中,儿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母亲踩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中进入梦乡的。从母亲身上,我们很小就学到了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的道理。
    父亲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关心照顾。1998年,父亲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好血糖,于是母亲就承担起了贴身护士的角色,把父亲的一日三餐从饭菜种类到摄入量都安排的仔细周
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到。2012年后父亲因右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走路越来越吃力,出行只能坐轮椅,对母亲变得越发的依赖,而母亲对父亲照顾的也是更加无微不至,两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      2016年母亲赴台湾旅游,父亲因腿疾不能成行,但他时时关心着母亲的行程,他在《如梦令・老伴台湾游》写到:
老伴旅行台海,邀友杨帆同载。
腿疾怎偕陪,虽远痴心随在。
期待。期待。
圆满归来安泰!
    2017年,姐夫庄志哲携二姐张岩赴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任职。期间,接父亲和母亲随任居住了半年时间,身处异国他乡,
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父亲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在《异乡夕阳》中写道:
一双白发使城飘,火树银花迎客摇。
鼓瑟和鸣窗内外,夕阳异国也妖娆!
注:洛杉矶又被称作天使之城
    我的外甥女庄茗涵自幼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祖孙隔代之间感情深厚,孩子聪明伶俐,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庄茗涵小学就读于北京唯一一所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学校—北京小学,学校师资雄厚,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以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这也培养塑造了孩子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2013年庄茗涵小学毕业,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父亲高兴之余写下《祝贺庄茗涵小学毕业》: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娇燕心飞已六春,羽毛丰满在清晨。
花红尚得园丁巧,玉好还须工匠殷。
漫舞东风天广大,奔驰骏马路无垠。
来年刺股寒窗别,展翅鹏程傲太旻。
    父亲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非常关注。跟很多居家老人一样,父亲有固定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每晚8点30分中央4套的《海峡两岸》是他必看的栏目。和平统一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更是父亲他们这代人的一个心结,台海局势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越发从容自信,台湾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于民进党始终回避“九二共识”,这给两岸和平前景埋下了重大隐患,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如何表态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在蔡英文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夕,父亲写下《ト算子・奉劝台独》:
台海起狼烟,善意多回亮。九二难容共识时,独派翻波浪。
宝岛不平安,两岸群情荡。白昼哪来梦呓狂?美日难依仗。
    父亲的词代表了大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对台独势力意图挟洋谋独,甘做棋子的蔑视,也预见了美日反华势力必定借台湾问题牵制、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险恶图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祖国统一必定实现,台独势力也必将被清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父亲所愿,台湾一定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父亲对自己奉献了全部年华的工作单位有着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记述往事的诗词作品。每每回顾起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同事故交,总是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他在词作《朝中措・入厂五十八年忆》写道:
淮河水浪向滹沱。途远奈其何?
却是浮萍持久,石泵敬业操摩。
模钳锻铸,车刨磨铣,历练巍峨。
诚舍平生棉薄,夕阳鹤发残荷。
    父亲对生老病死始终持豁达的态度。2009年,他决定要为自己寻找一块身后的长眠之地,于是让我驱车带他在石市周边各处陵园考察。当来到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时,立刻被陵园的环境所吸引。陵园毗邻古中山国故址,背靠太行余脉东灵山,山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巨龙横卧结穴,前有中山湖,冶河水,黄壁庄
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水库,柏坡渠自东向西如玉带缠腰,山环水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父亲当即决定购置了一块20平米的墓地,他给这块墓地取名“归云山庄”并赋诗一首《古中山国故址远思》:
西行不远有风光,面水依山野菊黄。
笑枕龙腰观宇宙,傲居圣地寄云乡。
人生归处松岗短,岁月留痕青史长。
翠柏凌空邀梦蝶,无求境界即天堂。
    诗词创作不但充实了父亲晚年生活,更让父亲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表妹的公公龚正仁先生是湖北省阳新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在诗词书法方面造诣极深,父亲经引荐与之相识后,两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虽相隔两地,但时常鸿雁传书,互赠诗作,就诗词创作探讨切磋。父亲在给龚正仁先生的赠诗《相评劲酒饮芳香》中写到:
江河难阻挚情长,我借春风得以偿。
拥见真容思益友,相评劲酒饮芳香。
交亲聚宴忘西蜀,把盏传杯赞客乡。
少辈鹏程初展翅,谢君又赠好文章。
    父亲第一册诗集编辑期间,龚正仁先生亲自为诗集作序并赋诗一首《步张如勋先生赠诗原玉贺〈云乡居诗稿〉付梓》:
云乡居雅漾清波,春燕南来恋旧窝。
满纸霞光铺锦锈,一腔清唱谱新歌。
人生忧乐先知少,沧海迷茫感慨多。
淡泊红尘吟世事,出污不染学池荷。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这首诗非常贴切地总结了老人晚年真实的人生状态。父亲一生简朴,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物质的东西,但他创作的这些诗词作品“留鸿爪于雪泥,传手泽于儿孙。”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对打针吃药一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独立的系统,身体出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他有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窍门,深信不疑并坚定地身体力行。他有严重的脚气,按说根治脚气并不难,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种,但他治疗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每晚睡前往脚盆里倒些开水,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两脚踩在盆沿,用毛巾的一角沾着开水在每个脚趾缝间来回搓洗,说是治疗,其实只是止痒罢了,但他始终坚持,乐此不疲。他的解释是,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你把它彻底治愈了,那身体里的毒素还是要通过其它途径排出来。我从来没有求证过这种解释的科学性,但这套养生之道对父亲来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父亲一生没有输过液,更没有动过一次手术。记忆中,甚至连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也很少得,因为据他讲,只要他感到有感冒迹象,就会不断的揉搓虎口部位的穴位“大鱼际”直到搓热,如此反复,手到病除。即使他突然因猝发心衰而离开我们,冥冥中仿佛也是在验证自己的这套理论。父亲是在送医途中突然离世的,没有住进医院,自然不必躺在在病床上任人摆布,兑现了他一辈子不打针输液的愿望。
    父亲走的虽然匆忙,却又那么自然、洒脱,保留了自己最
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后的尊严和体面。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我想这可能是离开这个世界最佳的方式了吧!只是,唯独给我们留下了未能床前尽孝的遗憾!
    父亲一直是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奉迎交往的。他没留下什么做人道理,也没总结过什么治家之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一些东西在一直影响着我,甚至正因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有了他的影子。父亲走后,我有时会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关于父亲的一切点滴,也曾努力回忆他曾经对我讲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话,但每次都没有结果。而在脑中浮现的总是他伏案写诗的画面;是与他泡茶聊天场景;是他日常起居时的瞬间;是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是他与孙辈在一起时慈祥的笑容。而这些对父亲的点滴记忆已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东西。
    现在,每每把父亲的诗集拿在手中翻看时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感触。“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成诗中人”。

张 然
2021年夏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返回目录

寿州北门码头

    我的祖父叫张福泽,字寿亭,祖母叫曹有珍。我的父亲叫张同泰,字子君,我的母亲叫孙惠芳。我们兄妹五人,大哥张如勋,二哥张如华,我排行第三,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张如珍,一个弟弟张如彪。我的二叔叫张同魁,字聚五,婶婶叫张振荣。 
    解放前,寿县北门内紧靠城门有一座寺庙叫园通寺,寺庙后面有个巷子按庙起的名叫园通寺巷。我家就在巷子里的圆通寺巷42号。寿县有三街六巷七十二拐,所谓三街,即棋盘街,小胀街和紫顺街,我家就住在紫顺街北花家拐。寿县北门外有两条河,相隔百十米南边护城河叫老河,北边东淝河叫新河,两条河向西五里汇成一条通向淮河。战国时期寿县是楚国的都城,所以护城河扒的又宽又深,自然就成了码头。有时能停靠好几十条船。过去交通不便,货物都是走水路,所以寿县北门码头生意十分兴隆,南到六安、颖上,北到蚌埠、河南的货物或土产品都是从水路运到寿县北门,而寿县商贩全都在北门码头进货,所以那时北门码头生意非常好。祖父那时就在码头介绍生意称货物,收取手续费(那时叫船行,现在叫交易所),祖父主要交易农副产品如西瓜,香瓜,山芋,萝卜等,那时家里生活过的尚好。父亲在淮南大通煤矿当账房(现在叫会计)二哥是在那出生的,1945年我出生后,父亲回到寿县。1946年当了保长(相当于现在的街道书记),一直做到1948年寿县解放。
记忆中我的大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家读书时就才华横溢,那时的学习成绩是按甲乙丙丁计算,没有分数,而每个等及都分上中下三等,如:甲上、甲、甲下等,而大哥的成绩单都是甲上和甲:连甲下都没有。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对台球,篮球都很爱好。特别精通拉二胡,吹笛子,口琴。并经常在学校表演。读中学后又爱上做诗,他的三年初中是在河南确山县初中渡过的,那时他把诗词投稿给河南日报社,并把选中的诗词寄给我,让我学习,我记得那时他的笔名叫孙野草。
我的叔叔十几岁就在外边闯,以后工作就在水利电力部,在后勤部任工程师,主要负责修理工程汽车,驻地在石家庄,而工地是在全国修建大型水库和电站。因叔叔婶婶没有生育,所以,1952年到安徽修佛子岭水库时经过家中,看我们弟兄四个,便向母亲要求给他们两个,而婶婶选了大哥和我,由于我当时还小,临走时把大哥带走了。1955年叔叔调往河南修确山水库,经过家中要把我带走,我哭着死活不愿意去,最后只好作罢。1958年叔叔调往甘肃兰州修刘家峡水库,大哥留在石家庄水泵厂参加了工作。大哥对工作精益求精外,在厂里发明了多项专利,生活上他还钻研厨艺,烹炒煎炸样样都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哥曾做过好多毛主席像章寄给我,后来我有了孩子,他又自制了好多儿童玩具,多次寄给我,他精湛的手艺,所做的玩具比市场卖的还好且经久耐用。
1962年大哥回家探亲,跟我提起想和过去的同学、好友见面,但由于离乡多年,他们早就失去了联系。于是,我就带着他一家一家找寻,每当看到他们久别重逢相见的样子,我真的替他们感动,他们同学之间的友谊,真的胜似亲兄弟。之后,他和同学们每晚都要聚会畅谈久别的感想。大哥从小胆子就小,怕走黑路,由于我家住巷子深处,又没路灯,所以每晚他都让我陪伴。也是这次回家探亲期间,东巷子四爹陈华轩来给大哥提亲,对方是东巷子黄维生之女黄志华(在团结窑厂制瓦车间上班),相处几日后大哥感到双方并不合适,探亲假到期回石家庄后就给她去了一封信婉言拒绝了这门亲事。

回忆我的大哥

张如田

    记忆中我的大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家读书时就才华横溢,那时的学习成绩是按甲乙丙丁计算,没有分数,而每个等及都分上中下三等,如:甲上、甲、甲下等,而大哥的成绩单都是甲上和甲,连甲下都没有。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对台球,篮球都很爱好。特别精通拉二胡,吹笛子,口琴。并经常在学校表演。读中学后又爱上做诗,他的三年初中是在河南确山县初中渡过的,那时他把诗词投稿给河南日报社,并把选中的诗词寄给我,让我学习,我记得那时他的笔名叫孙野草。
    我的叔叔十几岁就在外边闯,以后工作就在水利电力部,在后勤部任工程师,主要负责修理工程汽车,驻地在石家庄,而工地是在全国修建大型水库和电站。因叔叔婶婶没有生育,所以,1952年到安徽修佛子岭水库时经过家中,看我们弟兄四个,便向母亲要求给他们两个,而婶婶选了大哥和我,由于我当时还小,临走时把大哥带走了。1955年叔叔调往河南修确山水库,经过家中要把我带走,我哭着死活不愿意去,最后只好作罢。1958年叔叔调往甘肃兰州修刘家峡水库,大哥留在石家庄水泵厂参加了工作。大哥对工作精益求精外,在厂里发明了多项专利,生活上他还钻研厨艺,烹炒煎炸样样都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哥曾做过好多毛主席像章寄给我,后来我有了孩子,他又自制了好多儿童玩具,多次寄给我,他精湛的手艺,所做的玩具比市场卖的还好且经久耐用。
    1962年大哥回家探亲,跟我提起想和过去的同学、好友见面,但由于离乡多年,他们早就失去了联系。于是,我就带着他
一家一家找寻,每当看到他们久别重逢相见的样子,我真的替他们感动,他们同学之间的友谊,真的胜似亲兄弟。之后,他和同学们每晚都要聚会畅谈久别的感想。大哥从小胆子就小,怕走黑路,由于我家住巷子深处,又没路灯,所以每晚他都让我陪伴。也是这次回家探亲期间,东巷子四爹陈华轩来给大哥提亲,对方是东巷子黄维生之女黄志华(在团结窑厂制瓦车间上班),相处几日后大哥感到双方并不合适,探亲假到期回石家庄后就给她去了一封信婉言拒绝了这门亲事。

一家一家找寻,每当看到他们久别重逢相见的样子,我真的替他们感动,他们同学之间的友谊,真的胜似亲兄弟。之后,他和同学们每晚都要聚会畅谈久别的感想。大哥从小胆子就小,怕走黑路,由于我家住巷子深处,又没路灯,所以每晚他都让我陪伴。也是这次回家探亲期间,东巷子四爹陈华轩来给大哥提亲,对方是东巷子黄维生之女黄志华(在团结窑厂制瓦车间上班),相处几日后大哥感到双方并不合适,探亲假到期回石家庄后就给她去了一封信婉言拒绝了这门亲事。

整理:张 岩
2021年6月

 返回目录

寿州靖淮西门

古县苍桑淮水边,
八公山上观云泉。
舌尖文化民生展,
历史舒卷世代传!
    寿县的小吃,根据我童时的记忆(1949年前后时期)有:炒凉粉、高巧手家得偻馍、肉包子、牛腑(音)、腌腊菜、八公山豆腐、豆腐脑、綠豆饼子、綠豆圆子、炒胡萝卜剪子、鸡杂豆(腊酱豆)、斩圆子、各种早点及寿州牛肉汤。还有传统名点大救驾等。有些是寿县独有外地没见过的,有些是外地有但寿县是正宗特产地的。现介绍几种我亲历小吃!
    炒凉粉。那是我上小学时,上下学必经过的北大街上。有一老者,挑一担子好像在西园鲍家井子住。每天挑担从那出发,一路到北大街的摊点。他的担子一头是方型案板上放凉粉和切凉粉的地方,旁边还放有调料(酱油辣粉、蒜汁、盐、酱油、醋)碗筷等。挑子另一头是一锅腔子上置铁锅,下烧劈材。小挑子靠在商店门面侧的街边。
    凉粉口感,分脆与面糯(绿豆粉)两种,有人爱吃面糯的绿豆粉,常让老者多盛些面糯的。凉粉切成方条状,准备好炝锅作料后,等锅热便开始下锅炒制,炒好盖锅。用顺布(当地话即抹布)擦擦手,随即喊道:“热凉粉!凉粉热的!”这时下课的学生陆续到来。家庭条件好些有零花钱又爱吃这一口的学生,早
已备好钞票,站到摊前,便说:“盛碗凉粉!”然后,就地吃起来。方案板上的作料可根据自己需要随意添加!我的近邻同学是爱这一口的,让多放辣子,吃的冒汗辣的嘴吸溜。我是没有这种零化钱放在衣兜,只是在一旁等他吃完一同回家。有时看他吃的香,我心里很馋,回家便对奶奶缠磨,等她心软,我也会与这位近邻同学同时吃上一次!的确辣香过瘾解馋!多年后回家探亲,街上寻找,已无此种炒凉粉卖了。打问得知,老者逝后再无人接营此业,寿县炒凉粉断层了!可香辣口味与凉粉的脆与软糯口感不会忘!
高巧手家得偻(音)馍。一种发面馒头,大约一两多一个大小。其揉制的形状如一种儿童玩具。即在地上旋转有响声的风竹(一般是小男孩才玩,过年时才有卖的)。寿县把这种玩具叫得偻(音)”。此馒头也因其形状相似而得名。又蒸制此馍的店主姓高,人们唤曰“高巧手”,叫“高巧手家得偻馍”。店开在北大街上的紫顺街口路西巷口。到晚上也出挑子在臊泥塘巷口路边叫卖。挑子一头是整筐得偻馍,用棉帘盖好保温。另一头方案板上是摞起得偻馍样品,告知顾客卖的什么!(当然,本地人熟悉,都知道卖的什么)。挑子一头,挂一防风玻璃罩的蜡烛吊灯。玻璃擦的乌亮!显得相当洁净。我家不常买,只是当有远客来时,买些突显本地特产招待客人。当然,这时我才能品尝得偻馍,的确特殊的面香味朴鼻,看的出揉制的很细,层层不断,尖顶状的圆形,松软可口又筋道(与妈妈蒸的馒头口感与味道不同)。才明白巧手名不虚传!上班后探亲回寿县,经过紫顺街口时,高巧手店面已换成扎纸店,一问才知,高巧手去世后得偻馍也没人蒸了,这门手艺在寿县绝迹!
肉包子。肉包子馅是猪肉的。有一小伙子手持麦节编制的小篓,嘴里喊着“肉包子热的,热肉包子!”走街串巷叫卖。如果有人要买,他便停下或走到客人身边说:“请问,要几个?”然后一手持篓置于腰间,一手打开篓盖,掀起保温棉帘,只见一股热气喷出,随之肉香馋人。只见掀帘后右手快速从右腰胯间布袋内抽取一张荷叶随即往包子上一按又往上一提,翻手交与顾客。与你要的数量不多不少。收钱后,嘴里还说:“好吃下回再买!”口里发出叫卖声又转向别处。不但在街巷叫卖,店铺门市茶楼澡堂无处不在。
我能吃上肉包子是跟爹爹(寿县地方称呼,把祖父叫爹爹或爹)。到澡堂洗澡时才可以享受到的。过一段时间爹爹带我到澡堂洗次澡(天气热时在家用大木盆洗)。卖包子的手举圆肚编篓,嘴里喊着:“热肉包子,肉包子热的!”,“猪肉馅的!”。走进澡堂叫卖。听到叫声,我兴奋极了,用眼直视爹爹。一边假装喝茶以稳军心,一边眼中监视卖包子的别走了。爹爹心里明白,便逗我说,快喝了这杯茶穿了衣服回家,我嘴答应就是不动,眼向着卖包子的。卖包子的在我们临座卖完后,便将包子编篓放在我们茶几上,笑问,小朋友吃几个?我看爹爹。这时爹爹也只好说:“三个吧!回家马上吃晚黑饭了!”于是热包子便到手了,第一个不知其味下肚了。第二个才感觉包子馅咬进后满嘴流油,肥肉丁在牙齿间挤油爆出葱酱香味,不忍咽下去,又不得停住不咽!这时爹爹笑脸看我,才想起应该让爹爹尝一个!这时爹爹说,快吃下吧!晚上又省家里一顿饭了!
我特喜欢跟爹爹上澡堂洗澡!
牛腑(音)。牛腑,只是童时的记忆中人们的发音。实际就是牛头肉与下水。这是西大街卖酱牛羊肉的回民店家营业的小摊小吃,担子上挂有回文牌子。将牛肉或下水切成小片担了挑子(一般是天黑后)在北大街的北城门口一带置摊喊卖。案板上除牛头拆骨肉和牛下水切片,还放置一个酱油泡辣粉小盆,供食者蘸着吃。我从没品尝过此种小吃味道。只是晚上同近邻好友、周班同学,(就是放学后爱吃炒凉粉的那位,)上街去玩。走到北门口,他会寻灯而去见肉而立,掏钱要上一小碟,端起夹起一片蘸着辣粉酱油就往嘴里送。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嘴辣的直吸溜,吸溜越快往嘴里填的越快,蘸的辣酱油次数越多!一会一碟吃完,好像还不尽兴,接着又让添了些牛腑,依旧将肉蘸满辣粉酱油往嘴里填。吃完一边吸溜嘴一边用手抹嘴,跟我说,走!只怕不快走馋劲没过还要再吃!我虽然没吃过牛腑,但它这酱油泡辣粉小料法,被带到我的生活中。刚结婚那几年,只是过年自煮些酱牛肉,切片蘸酱油泡辣粉吃。近些年不逢年过节也常买了酱牛肉或羊杂碎吃。只是小料碗里的酱油辣粉多了一样香油!
豆腐与豆腐脑。说起豆腐及其制品可是寿县一大特产!豆腐的发明,就在寿县八公山。史料记载汉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是文学家、道家人物。他令八位老翁在寿县城北的山上炼丹。无意制出了豆腐!故寿城北山命为八公山(因淮南王刘安,也叫淮南豆腐)。由于山好水好江淮地区黄豆好给豆腐创造了物质条件。八公山的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浆水味,托不散碎而名扬天下!(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寿县人爱吃豆腐及其豆制产品(豆腐脑、千章、豆腐干子等)。记得童时一大早,我爹爹(祖父)会给我些零钱拿个碗,让我到街上去打(买)豆腐。豆腐挑子一大早会放在苏家小菜店(卖各种咸菜及酱油醋的店铺)门前街边。卖豆腐的是农人打扮,他蹲在满装豆腐的两个浅底竹筐前,嘴里喊着:“豆腐!卖豆腐!”左手接过我的碗,右手掀起盖豆腐的白布帘,一下显露出晶嫩鲜亮的豆腐来,便顺手拿起切豆腐刀(实是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铜薄片)。将筐内豆腐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二《寿州小吃》)
                                2018.5.16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寿州小吃

父亲文集之一   

已备好钞票,站到摊前,便说:“盛碗凉粉!”然后,就地吃起来。方案板上的作料可根据自己需要随意添加!我的近邻同学是爱这一口的,让多放辣子,吃的冒汗辣的嘴吸溜。我是没有这种零花钱放在衣兜,只是在一旁等他吃完一同回家。有时看他吃的香,我心里很馋,回家便对奶奶缠磨,等她心软,我也会与这位近邻同学同时吃上一次!的确辣香过瘾解馋!多年后回家探亲,街上寻找,已无此种炒凉粉卖了。打问得知,老者逝后再无人接营此业,寿县炒凉粉断层了!可香辣口味与凉粉的脆与软糯口感不会忘!
    高巧手家得偻(音)馍。一种发面馒头,大约一两多一个
大小。其揉制的形状如一种儿童玩具。即在地上旋转有响声的风竹(一般是小男孩才玩,过年时才有卖的)。寿县把这种玩具叫得偻(音)”。此馒头也因其形状相似而得名。又蒸制此馍的店主姓高,人们唤曰“高巧手”,叫“高巧手家得偻馍”。店开在北大街上的紫顺街口路西巷口。到晚上也出挑子在臊泥塘巷口路边叫卖。挑子一头是整筐得偻馍,用棉帘盖好保温。另一头方案板上是摞起得偻馍样品,告知顾客卖的什么!(当然,本地人熟悉,都知道卖的什么)。挑子一头,挂一防风玻璃罩的蜡烛吊灯。玻璃擦的乌亮!显得相当洁净。我家不常买,只是当有远客来时,买些突显本地特产招待客人。当然,这时我才能品尝得偻馍,的确特殊的面香味朴鼻,看的出揉制的很细,层层不断,尖顶状的圆形,松软可口又筋道(与妈妈蒸的馒头口感与味道不同)。才明白巧手名不虚传!上班后探亲回寿县,经过紫顺街口时,高巧手店面已换成扎纸店,一问才知,高巧手去世后得偻馍也没人蒸了,这门手艺在寿县绝迹!
肉包子。肉包子馅是猪肉的。有一小伙子手持麦节编制的小篓,嘴里喊着“肉包子热的,热肉包子!”走街串巷叫卖。如果有人要买,他便停下或走到客人身边说:“请问,要几个?”然后一手持篓置于腰间,一手打开篓盖,掀起保温棉帘,只见一股热气喷出,随之肉香馋人。只见掀帘后右手快速从右腰胯间布袋内抽取一张荷叶随即往包子上一按又往上一提,翻手交与顾客。与你要的数量不多不少。收钱后,嘴里还说:“好吃下回再买!”口里发出叫卖声又转向别处。不但在街巷叫卖,店铺门市茶楼澡堂无处不在。
我能吃上肉包子是跟爹爹(寿县地方称呼,把祖父叫爹爹或爹)。到澡堂洗澡时才可以享受到的。过一段时间爹爹带我到澡堂洗次澡(天气热时在家用大木盆洗)。卖包子的手举圆肚编篓,嘴里喊着:“热肉包子,肉包子热的!”,“猪肉馅的!”。走进澡堂叫卖。听到叫声,我兴奋极了,用眼直视爹爹。一边假装喝茶以稳军心,一边眼中监视卖包子的别走了。爹爹心里明白,便逗我说,快喝了这杯茶穿了衣服回家,我嘴答应就是不动,眼向着卖包子的。卖包子的在我们临座卖完后,便将包子编篓放在我们茶几上,笑问,小朋友吃几个?我看爹爹。这时爹爹也只好说:“三个吧!回家马上吃晚黑饭了!”于是热包子便到手了,第一个不知其味下肚了。第二个才感觉包子馅咬进后满嘴流油,肥肉丁在牙齿间挤油爆出葱酱香味,不忍咽下去,又不得停住不咽!这时爹爹笑脸看我,才想起应该让爹爹尝一个!这时爹爹说,快吃下吧!晚上又省家里一顿饭了!
我特喜欢跟爹爹上澡堂洗澡!
牛腑(音)。牛腑,只是童时的记忆中人们的发音。实际就是牛头肉与下水。这是西大街卖酱牛羊肉的回民店家营业的小摊小吃,担子上挂有回文牌子。将牛肉或下水切成小片担了挑子(一般是天黑后)在北大街的北城门口一带置摊喊卖。案板上除牛头拆骨肉和牛下水切片,还放置一个酱油泡辣粉小盆,供食者蘸着吃。我从没品尝过此种小吃味道。只是晚上同近邻好友、周班同学,(就是放学后爱吃炒凉粉的那位,)上街去玩。走到北门口,他会寻灯而去见肉而立,掏钱要上一小碟,端起夹起一片蘸着辣粉酱油就往嘴里送。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嘴辣的直吸溜,吸溜越快往嘴里填的越快,蘸的辣酱油次数越多!一会一碟吃完,好像还不尽兴,接着又让添了些牛腑,依旧将肉蘸满辣粉酱油往嘴里填。吃完一边吸溜嘴一边用手抹嘴,跟我说,走!只怕不快走馋劲没过还要再吃!我虽然没吃过牛腑,但它这酱油泡辣粉小料法,被带到我的生活中。刚结婚那几年,只是过年自煮些酱牛肉,切片蘸酱油泡辣粉吃。近些年不逢年过节也常买了酱牛肉或羊杂碎吃。只是小料碗里的酱油辣粉多了一样香油!
豆腐与豆腐脑。说起豆腐及其制品可是寿县一大特产!豆腐的发明,就在寿县八公山。史料记载汉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是文学家、道家人物。他令八位老翁在寿县城北的山上炼丹。无意制出了豆腐!故寿城北山命为八公山(因淮南王刘安,也叫淮南豆腐)。由于山好水好江淮地区黄豆好给豆腐创造了物质条件。八公山的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浆水味,托不散碎而名扬天下!(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寿县人爱吃豆腐及其豆制产品(豆腐脑、千章、豆腐干子等)。记得童时一大早,我爹爹(祖父)会给我些零钱拿个碗,让我到街上去打(买)豆腐。豆腐挑子一大早会放在苏家小菜店(卖各种咸菜及酱油醋的店铺)门前街边。卖豆腐的是农人打扮,他蹲在满装豆腐的两个浅底竹筐前,嘴里喊着:“豆腐!卖豆腐!”左手接过我的碗,右手掀起盖豆腐的白布帘,一下显露出晶嫩鲜亮的豆腐来,便顺手拿起切豆腐刀(实是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铜薄片)。将筐内豆腐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二《寿州小吃》)
                                2018.5.16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大小。其揉制的形状如一种儿童玩具。即在地上旋转有响声的风竹(一般是小男孩才玩,过年时才有卖的)。寿县把这种玩具叫得偻(音)”。此馒头也因其形状相似而得名。又蒸制此馍的店主姓高,人们唤曰“高巧手”,叫“高巧手家得偻馍”。店开在北大街上的紫顺街口路西巷口。到晚上也出挑子在臊泥塘巷口路边叫卖。挑子一头是整筐得偻馍,用棉帘盖好保温。另一头方案板上是摞起得偻馍样品,告知顾客卖的什么!(当然,本地人熟悉,都知道卖的什么)。挑子一头,挂一防风玻璃罩的蜡烛吊灯。玻璃擦的乌亮!显得相当洁净。我家不常买,只是当有远客来时,买些突显本地特产招待客人。当然,这时我才能品尝得偻馍,的确特殊的面香味朴鼻,看的出揉制的很细,层层不断,尖顶状的圆形,松软可口又筋道(与妈妈蒸的馒头口感与味道不同)。才明白巧手名不虚传!上班后探亲回寿县,经过紫顺街口时,高巧手店面已换成扎纸店,一问才知,高巧手去世后得偻馍也没人蒸了,这门手艺在寿县绝迹!
    肉包子。肉包子馅是猪肉的。有一小伙子手持麦节编制的小篓,嘴里喊着“肉包子热的,热肉包子!”走街串巷叫卖。如果有人要买,他便停下或走到客人身边说:“请问,要几个?”然后一手持篓置于腰间,一手打开篓盖,掀起保温棉帘,只见一股热气喷出,随之肉香馋人。只见掀帘后右手快速从右腰胯间布袋内抽取一张荷叶随即往包子上一按又往上一提,翻手交与顾客。与你要的数量不多不少。收钱后,嘴里还说:“好吃下回再买!”口里发出叫卖声又转向别处。不但在街巷叫卖,店铺
门市茶楼澡堂无处不在。
我能吃上肉包子是跟爹爹(寿县地方称呼,把祖父叫爹爹或爹)。到澡堂洗澡时才可以享受到的。过一段时间爹爹带我到澡堂洗次澡(天气热时在家用大木盆洗)。卖包子的手举圆肚编篓,嘴里喊着:“热肉包子,肉包子热的!”,“猪肉馅的!”。走进澡堂叫卖。听到叫声,我兴奋极了,用眼直视爹爹。一边假装喝茶以稳军心,一边眼中监视卖包子的别走了。爹爹心里明白,便逗我说,快喝了这杯茶穿了衣服回家,我嘴答应就是不动,眼向着卖包子的。卖包子的在我们临座卖完后,便将包子编篓放在我们茶几上,笑问,小朋友吃几个?我看爹爹。这时爹爹也只好说:“三个吧!回家马上吃晚黑饭了!”于是热包子便到手了,第一个不知其味下肚了。第二个才感觉包子馅咬进后满嘴流油,肥肉丁在牙齿间挤油爆出葱酱香味,不忍咽下去,又不得停住不咽!这时爹爹笑脸看我,才想起应该让爹爹尝一个!这时爹爹说,快吃下吧!晚上又省家里一顿饭了!
我特喜欢跟爹爹上澡堂洗澡!
牛腑(音)。牛腑,只是童时的记忆中人们的发音。实际就是牛头肉与下水。这是西大街卖酱牛羊肉的回民店家营业的小摊小吃,担子上挂有回文牌子。将牛肉或下水切成小片担了挑子(一般是天黑后)在北大街的北城门口一带置摊喊卖。案板上除牛头拆骨肉和牛下水切片,还放置一个酱油泡辣粉小盆,供食者蘸着吃。我从没品尝过此种小吃味道。只是晚上同近邻好友、周班同学,(就是放学后爱吃炒凉粉的那位,)上街去玩。走到北门口,他会寻灯而去见肉而立,掏钱要上一小碟,端起夹起一片蘸着辣粉酱油就往嘴里送。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嘴辣的直吸溜,吸溜越快往嘴里填的越快,蘸的辣酱油次数越多!一会一碟吃完,好像还不尽兴,接着又让添了些牛腑,依旧将肉蘸满辣粉酱油往嘴里填。吃完一边吸溜嘴一边用手抹嘴,跟我说,走!只怕不快走馋劲没过还要再吃!我虽然没吃过牛腑,但它这酱油泡辣粉小料法,被带到我的生活中。刚结婚那几年,只是过年自煮些酱牛肉,切片蘸酱油泡辣粉吃。近些年不逢年过节也常买了酱牛肉或羊杂碎吃。只是小料碗里的酱油辣粉多了一样香油!
豆腐与豆腐脑。说起豆腐及其制品可是寿县一大特产!豆腐的发明,就在寿县八公山。史料记载汉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是文学家、道家人物。他令八位老翁在寿县城北的山上炼丹。无意制出了豆腐!故寿城北山命为八公山(因淮南王刘安,也叫淮南豆腐)。由于山好水好江淮地区黄豆好给豆腐创造了物质条件。八公山的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浆水味,托不散碎而名扬天下!(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寿县人爱吃豆腐及其豆制产品(豆腐脑、千章、豆腐干子等)。记得童时一大早,我爹爹(祖父)会给我些零钱拿个碗,让我到街上去打(买)豆腐。豆腐挑子一大早会放在苏家小菜店(卖各种咸菜及酱油醋的店铺)门前街边。卖豆腐的是农人打扮,他蹲在满装豆腐的两个浅底竹筐前,嘴里喊着:“豆腐!卖豆腐!”左手接过我的碗,右手掀起盖豆腐的白布帘,一下显露出晶嫩鲜亮的豆腐来,便顺手拿起切豆腐刀(实是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铜薄片)。将筐内豆腐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二《寿州小吃》)
                                2018.5.16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门市茶楼澡堂无处不在。
    我能吃上肉包子是跟爹爹(寿县地方称呼,把祖父叫爹爹或爹)到澡堂洗澡时才可以享受到的。过一段时间爹爹带我到澡堂洗次澡(天气热时在家用大木盆洗)。卖包子的手举圆肚编篓,嘴里喊着:“热肉包子,肉包子热的!”,“猪肉馅的!”走进澡堂叫卖。听到叫声,我兴奋极了,用眼直视爹爹。一边假装喝茶以稳军心,一边眼中监视卖包子的别走了。爹爹心里明白,便逗我说,快喝了这杯茶穿了衣服回家,我嘴答应就是不动,眼向着卖包子的。卖包子的在我们临座卖完后,便将包子编篓放在我们茶几上,笑问,小朋友吃几个?我看爹爹。这时爹爹也只好说:“三个吧!回家马上吃晚黑饭了!”于是热包子便到手了,第一个不知其味下肚了,第二个才感觉包子馅,咬进
后满嘴流油,肥肉丁在牙齿间挤油爆出葱酱香味,不忍咽下去,又不得停住不咽!这时爹爹笑脸看我,才想起应该让爹爹尝一个!这时爹爹说,快吃下吧!晚上又省家里一顿饭了!
我特喜欢跟爹爹上澡堂洗澡!
牛腑(音)。牛腑,只是童时的记忆中人们的发音。实际就是牛头肉与下水。这是西大街卖酱牛羊肉的回民店家营业的小摊小吃,担子上挂有回文牌子。将牛肉或下水切成小片担了挑子(一般是天黑后)在北大街的北城门口一带置摊喊卖。案板上除牛头拆骨肉和牛下水切片,还放置一个酱油泡辣粉小盆,供食者蘸着吃。我从没品尝过此种小吃味道。只是晚上同近邻好友、周班同学,(就是放学后爱吃炒凉粉的那位,)上街去玩。走到北门口,他会寻灯而去见肉而立,掏钱要上一小碟,端起夹起一片蘸着辣粉酱油就往嘴里送。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嘴辣的直吸溜,吸溜越快往嘴里填的越快,蘸的辣酱油次数越多!一会一碟吃完,好像还不尽兴,接着又让添了些牛腑,依旧将肉蘸满辣粉酱油往嘴里填。吃完一边吸溜嘴一边用手抹嘴,跟我说,走!只怕不快走馋劲没过还要再吃!我虽然没吃过牛腑,但它这酱油泡辣粉小料法,被带到我的生活中。刚结婚那几年,只是过年自煮些酱牛肉,切片蘸酱油泡辣粉吃。近些年不逢年过节也常买了酱牛肉或羊杂碎吃。只是小料碗里的酱油辣粉多了一样香油!
豆腐与豆腐脑。说起豆腐及其制品可是寿县一大特产!豆腐的发明,就在寿县八公山。史料记载汉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是文学家、道家人物。他令八位老翁在寿县城北的山上炼丹。无意制出了豆腐!故寿城北山命为八公山(因淮南王刘安,也叫淮南豆腐)。由于山好水好江淮地区黄豆好给豆腐创造了物质条件。八公山的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浆水味,托不散碎而名扬天下!(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寿县人爱吃豆腐及其豆制产品(豆腐脑、千章、豆腐干子等)。记得童时一大早,我爹爹(祖父)会给我些零钱拿个碗,让我到街上去打(买)豆腐。豆腐挑子一大早会放在苏家小菜店(卖各种咸菜及酱油醋的店铺)门前街边。卖豆腐的是农人打扮,他蹲在满装豆腐的两个浅底竹筐前,嘴里喊着:“豆腐!卖豆腐!”左手接过我的碗,右手掀起盖豆腐的白布帘,一下显露出晶嫩鲜亮的豆腐来,便顺手拿起切豆腐刀(实是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铜薄片)。将筐内豆腐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二《寿州小吃》)
2018.5.16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后满嘴流油,肥肉丁在牙齿间挤油爆出葱酱香味,不忍咽下去,又不得停住不咽!这时爹爹笑脸看我,才想起应该让爹爹尝一个!这时爹爹说,快吃下吧!晚上又省家里一顿饭了!
    我特喜欢跟爹爹上澡堂洗澡!
    牛腑(音)。牛腑,只是童时的记忆中人们的发音。实际就是牛头肉与下水。这是西大街卖酱牛羊肉的回民店家营业的小摊小吃,担子上挂有回文牌子。将牛肉或下水切成小片担了挑子(一般是天黑后)在北大街的北城门口一带置摊喊卖。案板上除牛头拆骨肉和牛下水切片,还放置一个酱油泡辣粉小盆,供食者蘸着吃。我从没品尝过此种小吃味道。只是晚上同近邻好友、周班同学(就是放学后爱吃炒凉粉的那位)上街去玩。走到北门口,他会寻灯而去见肉而立,掏钱要上一小碟,端起夹起一片蘸着辣粉酱油就往嘴里送。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嘴辣的直吸溜,吸溜越快往嘴里填的越快,蘸的辣酱油次数越多!一会一碟吃完,好像还不尽兴,接着又让添了些牛腑,依旧将肉蘸满辣粉酱油往嘴里填。吃完一边吸溜嘴一边用手抹嘴,跟我说,走!只怕不快走馋劲没过还要再吃!我虽然没吃过牛腑,但它这酱油泡辣粉小料法,被带到我的生活中。刚结婚那几年,只是过年自煮些酱牛肉,切片蘸酱油泡辣粉吃。近些年不逢年过节也常买了酱牛肉或羊杂碎吃,只是小料碗里的酱油辣粉多了一样香油!
    豆腐与豆腐脑。说起豆腐及其制品可是寿县一大特产!豆腐的发明,就在寿县八公山。史料记载汉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是文学家、道家人物。他令八位老翁在寿县城北的山上炼丹。无
意制出了豆腐!故寿城北山命为八公山(因淮南王刘安,也叫淮南豆腐)。由于山好水好江淮地区黄豆好给豆腐创造了物质条件。八公山的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浆水味,托不散碎而名扬天下!(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寿县人爱吃豆腐及其豆制产品(豆腐脑、千章、豆腐干子等)。记得童时一大早,我爹爹(祖父)会给我些零钱拿个碗,让我到街上去打(买)豆腐。豆腐挑子一大早会放在苏家小菜店(卖各种咸菜及酱油醋的店铺)门前街边。卖豆腐的是农人打扮,他蹲在满装豆腐的两个浅底竹筐前,嘴里喊着:“豆腐!卖豆腐!”左手接过我的碗,右手掀起盖豆腐的白布帘,一下显露出晶嫩鲜亮的豆腐来,便顺手拿起切豆腐刀(实是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铜薄片)。将筐内豆腐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二《寿州小吃》)
                                2018.5.16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意制出了豆腐!故寿城北山命为八公山(因淮南王刘安,也叫淮南豆腐)。由于山好水好江淮地区黄豆好给豆腐创造了物质条件。八公山的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浆水味,托不散碎而名扬天下!(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寿县人爱吃豆腐及其豆制产品(豆腐脑、千章、豆腐干子等)。记得童时一大早,我爹爹(祖父)会给我些零钱拿个碗,让我到街上去打(买)豆腐。豆腐挑子一大早会放在苏家小菜店(卖各种咸菜及酱油醋的店铺)门前街边。卖豆腐的是农人打扮,他蹲在满装豆腐的两个浅底竹筐前,嘴里喊着:“豆腐!卖豆腐!”左手接过我的碗,右手掀起盖豆腐的白布帘,一下显露出晶嫩鲜亮的豆腐来,便顺手拿起切豆腐刀(实是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铜薄片)。将筐内豆腐
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二《寿州小吃》)
                                2018.5.16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横竖拉成方块。卖时有时用盘秤,有时不称凭手感。寿县人都有早起上街打些豆腐凉拌当菜的习俗。所以卖豆腐的农人都习惯不用上秤称,打上一块放碗里并给切成丁,你交了钱回身在苏家小菜店打些酱油放碗里,出了小菜店门,街对门(臊泥塘巷口)就是任家油坊,再去打几滴香油放入豆腐上,这采购任务就完成了。回家一拌就是一家人的早菜了!这种吃法我一直延续。外地水土不服,忙的老伴应接不暇!
    关于传统名吃“大救驾”(是赵匡胤困南塘时救驾食品)我小时记忆如糕点八件相似。现在已变化精制了,味道也香甜了许多,包装也美。不便回忆了!
                           

云乡居
2018年5月16日于洛杉矶公寓草稿

 返回目录

我家住过解放军

    1949年的春天,地处江淮之间的皖北解放了,我们的小县城过了好几天解放军的队伍。后来各家都住了解放军,听说他们要在这儿整训,准备渡江。我家住的是一位团长和一位通讯员,在院里拴了一匹大马,当兵的进进出出很是热闹,我总是远远地站着看。
    一天晚上,我睡得正香,忽然被大人们的说笑声惊醒,原来团长正坐在我们屋里叙家常,正说他打日本鬼子的事,我睁开眼在被窝里偷听。只见曾受过日本鬼子欺辱的爷爷神采奕奕地说:“打得痛快,打得痛快!”这时团长发现我醒了,轻轻地走到床边抚摸着我的头,要跟我说话。他的手掌很大,吓得我马上用被子蒙上了头,爷爷抱歉地对团长说:“小孩子没见过世面,不懂事,您别见怪。”团长说:“大爷,没关系,都半夜了,你们休息吧!”
    团长走了,我倒睡不着了,团长的大手掌使我想起了就在前些天,国民党的军队退走的时候,几个当兵的来我家抓夫,由于找不到年轻人,临走时一个兵打了我爷爷一枪托,正拉着爷爷手的我连哭带骂,那个国民党兵回头就扇了我一耳光,多亏邻居老太太们赶来拉开。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摸着好像还隐隐作痛的脸颊,对我来说,在幼小的心灵里,这两个手掌有着不同的烙印与情感。
    春雨绵绵,团长好像更忙了,进出我家的解放军更频繁,
他屋里的电话铃不断地响,我听见团长大声地喊着话。出于好奇,我走到屋门口往里看:屋里墙上挂满地图和表格什么的,让我觉得非常神秘。开始团长只顾忙,没注意我,后来通讯员买回一双胶雨鞋,让团长试时他才发现我站在门口,马上伸出大手招呼我进去。我慢慢走到桌边,他将装雨鞋的硬纸盒给我,并问道:“几岁了?识字吗?上过学吗?”此时,我看着团长的和蔼可亲的面容,想起爷爷对我说过,团长是受苦人出身,从小失去父亲,因受不了地主的气,才扔了牛鞭参了军。
就在这时他们开饭了,通讯员端来两碗饺子,团长接过一碗,一只手摸着我的头说:“小鬼,这碗是你的。”通讯员也示意我吃,我不好意思地将饺子端到我们屋里。我们家每人尝了一两个,其余半碗进了我的肚里。
50个春秋过去了,不知为什么一想起来那碗饺子,总有一股香味回味在我的嘴里、心里。其实,饺子是素馅的,但味道却很特别,让人回味绵长,这些年来,老伴按我的回忆包了多次素饺子,却总找不到那碗饺子的味道。我知道那其中蕴含了太多太多的童年情感……也不知那位有着宽大手掌、带领部队打过长江去的团长现在是否健在?

父亲文集之二   

    
他屋里的电话铃不断地响,我听见团长大声地喊着话。出于好奇,我走到屋门口往里看:屋里墙上挂满地图和表格什么的,让我觉得非常神秘。开始团长只顾忙,没注意我,后来通讯员买回一双胶雨鞋,让团长试时他才发现我站在门口,马上伸出大手招呼我进去。我慢慢走到桌边,他将装雨鞋的硬纸盒给我,并问道:“几岁了?识字吗?上过学吗?”此时,我看着团长的和蔼可亲的面容,想起爷爷对我说过,团长是受苦人出身,从小失去父亲,因受不了地主的气,才扔了牛鞭参了军。
    就在这时他们开饭了,通讯员端来两碗饺子,团长接过一碗,一只手摸着我的头说:“小鬼,这碗是你的。”通讯员也示意我吃,我不好意思地将饺子端到我们屋里。我们家每人尝了一两个,其余半碗进了我的肚里。
    50个春秋过去了,不知为什么一想起来那碗饺子,总有一股香味回味在我的嘴里、心里。其实,饺子是素馅的,但味道却很特别,让人回味绵长,这些年来,老伴按我的回忆包了多次素饺子,却总找不到那碗饺子的味道。我知道那其中蕴含了太多太多的童年情感……也不知那位有着宽大手掌、带领部队打过长江去的团长现在是否健在?

1999年8月26日刊载于《河北燕赵都市报》
第16版“夕阳红”栏目《难忘1949》征文

 返回目录

寿州靖淮南门

父亲文集之三   

思三叔异乡寄情
少小离家寄异乡,忘年情重蕴心房。
启蒙当始红楼梦,学艺应偷隔壁光。
韩信冥冥承辱早,子牙漠漠钓垂长。
江流曲似迥肠泄,更喜河清藕满塘!
    上七律正是我与三叔朱鸿震之间交往的描述与感悟。我们两家近邻,世交。按辈分叫他叔叔。他排行老三故称他三叔。平时口语叫“老达(音da二声)”。我与他侄子朱恩悌(他大哥家孩子),是我要好的发小并同班同学,又是前后院近邻,故常到他家去。我们两家的大门相邻。他家是三进院。后门,面向西城河。门内是个小花园,地上种了花木,盆花放在石台上(用条石支起的花台),墙边有棵大榆树,树荫正盖我家西房。榆树上挂了个捉鸟的滚笼。站在我家院里也很清楚地看到高挂着的滚笼!在我幼小的心里对此产生着无限的遐想和神密感。鸟从哪飞来?怎么就到笼里了?为什么又把鸟捉了放进自家鸟笼里?鸟还要在笼里蹦蹦跳跳高兴地欢叫?于是想,三叔真有本事。他不但常在小花园里锄锄剪剪。还有一个很重的石锁,他不读书写字了就去练石锁。一只手抓起,先弯腰将石锁从两腿间晃一下再举起,反复数次,有时也变换些花样。到他出气有些不匀了才放下。我也试着双手提起石锁,但它对一个七、八岁儿童来说一动不动,不理会我!
江城子★乡贤三叔朱鸿震
    古城邻舍蕴贤翁。祖遣风,古今通。书香门弟,文采显神功。凿壁偷光知趁早,仁者寿,啸长空。
                        (1984年秋于石家庄稿)
他家的庭屋是(一明两暗三间)穿堂屋。从二院到后门必经之地。庭屋北头一间是老爹爹(三叔的父亲)书房兼卧室,中间一间明屋有条几贡桌。据说就这间大屋先前是老爹爹办私塾时的教室,有一二十个小孩子常在这里认字丁,受启蒙教育,跟老爹爹学四书五经的地方。老爹爹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级人物。他育人教书已桃李满天下!可我记事时他已是个白胡子老头,嘴里叼个长烟袋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说话。但他仍有许多文人朋友,廟里的老和尚也是老爹爹的常客,他们见面之乎者也谈笑风生。可对三叔教育很严,显出私塾先生的气魄来,让他站窗前背书。练字的稿纸堆在桌边。三叔就在此屋的书桌上写字看书。他写大字小字朗颂诗文时不喜欢我们几个小孩子打扰。在花园里修花时,他又很喜欢小孩子。这时,我与朱恩悌会走过去问这问那,他会很亲切地摸着我们的头细心讲解。有次我大胆问:“鸟怎么会飞来入笼里的?为什么你把它捉进你的笼子里它还欢跳?”这时见他高兴极了笑的前仰后合,摸了一下我的脸说,你慢慢会明白的!
    三叔还给左右邻舍讲红楼梦。晚饭后都聚在他家二进院一间南屋里(北屋是他大哥一家住),方桌上放盏煤油灯,男女老少有说有笑陆续聚来。大家坐定,三叔清下嗓子慢慢地绘声绘色讲起红楼梦。
    2009年4月30日三叔逝去三周年之际,我填一词《长相思★忆三叔之讲红楼梦》就为追念此事并悼祭三叔。词内容如下:
夜幕迟,晚未归,邻舍盈堂灯暗微,红楼说正悲。讲书慈,听书僖,秋月春风数几回,暑寒从不违!
由于三叔把红楼梦讲的深入浅出活龙活现,听书人会跟随故事情节表现出喜怒哀乐。小时印象,三叔不但文才高,他的人格在邻里间很受尊敬。对年岁大些或长辈不笑不说话,彬彬有礼。年节他无偿为邻里写对子,红白喜事他也主动编写寿联或挽联。因为他对邻里家庭情况熟知,所以内容真实很是感人!常听我爹爹奶奶说:“隔壁朱家三先(指鸿震三叔),跟他父亲学了满肚子学问,那是个大才呀!”
对于三叔每晚不间断地为邻里讲红楼梦,七、八岁的我从不缺席,吸引我认真入神地听!传统古典文化熏陶了我,也是对我的启蒙教育,对我的一生产生着影响!
我1957年初中毕业于河南确山,58年在河北石家庄参加了工作,从与家中的通信中,得知了三叔的坎坷经历。他划成右派并身缠官司入狱了。
    1983年冬伯父病重我从石家庄赶回寿县探视。十多天后病逝。这时鸿震三叔亲来我家来祭奠,并当场撰写挽联。内容相当贴切!办完丧事回石家庄前,我亲自到三叔家致谢,并与三叔畅谈,一宿未眠!以后只要回寿探亲,我们间必有半日或整宿叙谈!内容无不涉及。当然最多的是家庭交往旧事,和他的亲身经历。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有他的独到之处,也谈格律诗词。后来两地也书信来往,他的诗词稿手抄本好几册我都在珍藏。还有一本《诗韵合璧》赐我并在书的扉页上题词:
陋巷荒居任所之,秋螺一壳足栖迟。
怕逢酒宴攀豪饮,喜论文章有故知。
              补壁试临摩诘画,挑灯闲读玉溪诗。
              霜天树树皆红叶,门对青山无厌时。
                       秋日述怀七律一首书赠 如勋贤契留念
                                   丁丑年正月鸿震
接到赠书。我从石家庄购得《诗韵新编》邮回献三叔并题词如下:
              晚辈哪能论故知,文章习练恨来迟。
              高山迤逦安钦仰,青叶红遍应有时。
                               (1997年夏于石家庄)
    2005年国庆节,我回寿探亲祭祖,携全家十一人特拜见了鸿震三叔,他很高兴。取出才书写的活页诗词手稿赠我们,这是老人对我们的最高奖赏,片片诗稿如珍珠闪跃,这是老人家的终生爱好与心血!当年他已七十九岁高龄!我看他当时的笑容真诚开怀,显示我们张、朱两姓世交的延续!
    临别那天一大早我去他家(观巷口)告别,他取出几本书与一摞纸交我,并说:“好几本书你要必读的。这两天去书店没找到你自已去买吧!“并将写好的几本书名交我。又指几页纸说:“这是我近日写的作个留念吧!“说完扭脸背过去抽噎说:“你们走吧!全家多保重!祝福孩子们!“我说了句,“老达(音)多保重!
    车出寿县南门,老伴说:“离别太仓促了!”咳!我怎不知!话越说越多老人家会更加伤心,我怎忍!此时,婿驾车已过蚌埠,窗外秋雨正急。才想起打开三叔临别交我的几页信纸,是他写的自挽联:
    慰栖迟,铁砚磨穿,空余画魄诗魂,断稿残编谁检点?
    悲落拓,春心揉碎,化作松风水月,人间天上仍浮沉!
读完实在忍不住放声大哭。车在如注的秋雨中驶回石家庄!
回石家庄后我与三叔书信交往。他说,“你写作虽有些皮毛但入门尚远,只要努力,也还有希望!把我介绍给你的几本书最好快点买到加上我给你的书都去苦读。学古人,参阅今人习练吧!在生活中提炼!”
离别寿县故里正好半年,2006年4月30日忽听三叔走了,就在孤苦伶仃的小屋里。我拿着好友戴厚泽寄我的祭奠现场照片在家供奉祭悼。沉思……
                           祭三叔
                噩耗贤公驾鹤天,寸情未了泪涟涟。
                空筹半世辛酸志,当叹终生苦辣缘。
                散稿遗诗追梦蝶,余音笑貌绕心田。
                苦哀习作无师润,面对青山恋去年!
                                      侄如勋石家庄敬挽
鹧鸪天★周年祭鸿震三叔
   淝水东流绕寿城,周年遥祭送冥程。鹤慈翅莫遮残月,棺厚灵能护寝陵。
   生诀别,殁叮咛。陷馋缧绁已澄清。残编断稿怜穿砚,化作松风仍驶腾!
                                   2007年4月30日于云乡居
    后来,逢三叔忌日大多有文稿表以思念!三叔朱鸿震安息吧!对您我终生难忘!
                          2018年5月18日八旬残年草于洛杉矶公寓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三(对三叔朱鸿鸿的记忆)》

对三叔(朱鸿震)的记忆

江城子 乡贤三叔朱鸿震
    古城邻舍蕴贤翁。祖遣风,古今通。书香门弟,文采显神功。凿壁偷光知趁早,仁者寿,啸长空。  
    他家的庭屋是(一明两暗三间)穿堂屋。从二院到后门必经之地。庭屋北头一间是老爹爹(三叔的父亲)书房兼卧室,中间一间明屋有条几贡桌。据说就这间大屋先前是老爹爹办私塾时的教室,有一二十个小孩子常在这里认字丁,受启蒙教育,跟老爹爹学四书五经的地方。老爹爹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级人物。他育人教书已桃李满天下!可我记事时他已是个白胡子老头,嘴里叼个长烟袋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说话。但他仍有许多文人朋友,廟里的老和尚也是老爹爹的常客,他们见面之乎者也谈笑风生。可对三叔教育很严,显出私塾先生的气魄来,让他站窗前背书。练字的稿纸堆在桌边。三叔就在此屋的书桌上写字看书。他写大字小字朗颂诗文时不喜欢我们几个小孩子打扰。在花园里修花时,他又很喜欢小孩子。这时,我与朱恩悌会走过去问这问那,他会很亲切地摸着我们的头细心讲解。有次我大胆问:“鸟怎么会飞来入笼里的?为什么你把它捉进你的笼子里它还欢跳?”这时见他高兴极了笑的前仰后合,摸了一下我的脸说,你慢慢会明白的!
    三叔还给左右邻舍讲红楼梦。晚饭后都聚在他家二进院一间南屋里(北屋是他大哥一家住),方桌上放盏煤油灯,男女老少有说有笑陆续聚来。大家坐定,三叔清下嗓子慢慢地绘声绘色讲起红楼梦。
    2009年4月30日三叔逝去三周年之际,我填一词《长相思★忆三叔之讲红楼梦》就为追念此事并悼祭三叔。词内容如下:
夜幕迟,晚未归,邻舍盈堂灯暗微,红楼说正悲。讲书慈,听书僖,秋月春风数几回,暑寒从不违!
由于三叔把红楼梦讲的深入浅出活龙活现,听书人会跟随故事情节表现出喜怒哀乐。小时印象,三叔不但文才高,他的人格在邻里间很受尊敬。对年岁大些或长辈不笑不说话,彬彬有礼。年节他无偿为邻里写对子,红白喜事他也主动编写寿联或挽联。因为他对邻里家庭情况熟知,所以内容真实很是感人!常听我爹爹奶奶说:“隔壁朱家三先(指鸿震三叔),跟他父亲学了满肚子学问,那是个大才呀!”
对于三叔每晚不间断地为邻里讲红楼梦,七、八岁的我从不缺席,吸引我认真入神地听!传统古典文化熏陶了我,也是对我的启蒙教育,对我的一生产生着影响!
我1957年初中毕业于河南确山,58年在河北石家庄参加了工作,从与家中的通信中,得知了三叔的坎坷经历。他划成右派并身缠官司入狱了。
    1983年冬伯父病重我从石家庄赶回寿县探视。十多天后病逝。这时鸿震三叔亲来我家来祭奠,并当场撰写挽联。内容相当贴切!办完丧事回石家庄前,我亲自到三叔家致谢,并与三叔畅谈,一宿未眠!以后只要回寿探亲,我们间必有半日或整宿叙谈!内容无不涉及。当然最多的是家庭交往旧事,和他的亲身经历。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有他的独到之处,也谈格律诗词。后来两地也书信来往,他的诗词稿手抄本好几册我都在珍藏。还有一本《诗韵合璧》赐我并在书的扉页上题词:
陋巷荒居任所之,秋螺一壳足栖迟。
怕逢酒宴攀豪饮,喜论文章有故知。
              补壁试临摩诘画,挑灯闲读玉溪诗。
              霜天树树皆红叶,门对青山无厌时。
                       秋日述怀七律一首书赠 如勋贤契留念
                                   丁丑年正月鸿震
接到赠书。我从石家庄购得《诗韵新编》邮回献三叔并题词如下:
              晚辈哪能论故知,文章习练恨来迟。
              高山迤逦安钦仰,青叶红遍应有时。
                               (1997年夏于石家庄)
    2005年国庆节,我回寿探亲祭祖,携全家十一人特拜见了鸿震三叔,他很高兴。取出才书写的活页诗词手稿赠我们,这是老人对我们的最高奖赏,片片诗稿如珍珠闪跃,这是老人家的终生爱好与心血!当年他已七十九岁高龄!我看他当时的笑容真诚开怀,显示我们张、朱两姓世交的延续!
    临别那天一大早我去他家(观巷口)告别,他取出几本书与一摞纸交我,并说:“好几本书你要必读的。这两天去书店没找到你自已去买吧!“并将写好的几本书名交我。又指几页纸说:“这是我近日写的作个留念吧!“说完扭脸背过去抽噎说:“你们走吧!全家多保重!祝福孩子们!“我说了句,“老达(音)多保重!
    车出寿县南门,老伴说:“离别太仓促了!”咳!我怎不知!话越说越多老人家会更加伤心,我怎忍!此时,婿驾车已过蚌埠,窗外秋雨正急。才想起打开三叔临别交我的几页信纸,是他写的自挽联:
    慰栖迟,铁砚磨穿,空余画魄诗魂,断稿残编谁检点?
    悲落拓,春心揉碎,化作松风水月,人间天上仍浮沉!
读完实在忍不住放声大哭。车在如注的秋雨中驶回石家庄!
回石家庄后我与三叔书信交往。他说,“你写作虽有些皮毛但入门尚远,只要努力,也还有希望!把我介绍给你的几本书最好快点买到加上我给你的书都去苦读。学古人,参阅今人习练吧!在生活中提炼!”
离别寿县故里正好半年,2006年4月30日忽听三叔走了,就在孤苦伶仃的小屋里。我拿着好友戴厚泽寄我的祭奠现场照片在家供奉祭悼。沉思……
                           祭三叔
                噩耗贤公驾鹤天,寸情未了泪涟涟。
                空筹半世辛酸志,当叹终生苦辣缘。
                散稿遗诗追梦蝶,余音笑貌绕心田。
                苦哀习作无师润,面对青山恋去年!
                                      侄如勋石家庄敬挽
鹧鸪天★周年祭鸿震三叔
   淝水东流绕寿城,周年遥祭送冥程。鹤慈翅莫遮残月,棺厚灵能护寝陵。
   生诀别,殁叮咛。陷馋缧绁已澄清。残编断稿怜穿砚,化作松风仍驶腾!
                                   2007年4月30日于云乡居
    后来,逢三叔忌日大多有文稿表以思念!三叔朱鸿震安息吧!对您我终生难忘!
                          2018年5月18日八旬残年草于洛杉矶公寓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三(对三叔朱鸿鸿的记忆)》

    2009年4月30日三叔逝去三周年之际,我填一词《长相思 忆三叔之讲红楼梦》就为追念此事并悼祭三叔。词内容如下:
夜幕迟,晚未归,邻舍盈堂灯暗微,红楼说正悲。
讲书慈,听书僖,秋月春风数几回,暑寒从不违!
    由于三叔把红楼梦讲的深入浅出活龙活现,听书人会跟随故事情节表现出喜怒哀乐。小时印象,三叔不但文才高,他的人格在邻里间很受尊敬。对年岁大些或长辈不笑不说话,彬彬有礼。年节他无偿为邻里写对子,红白喜事他也主动编写寿联或挽联。因为他对邻里家庭情况熟知,所以内容真实很是感人!常听我爹爹奶奶说:“隔壁朱家三先(指鸿震三叔),跟他父亲学了满肚子学问,那是个大才呀!”
    对于三叔每晚不间断地为邻里讲红楼梦,七、八岁的我从不缺席,吸引我认真入神地听!传统古典文化熏陶了我,也是对我的启蒙教育,对我的一生产生着影响!
    我1957年初中毕业于河南确山,58年在河北石家庄参加了工作,从与家中的通信中,得知了三叔的坎坷经历。他划成右派并身缠官司入狱了。
    1983年冬伯父病重我从石家庄赶回寿县探视。十多天后病逝。这时鸿震三叔亲来我家来祭奠,并当场撰写挽联。内容相当贴切!办完丧事回石家庄前,我亲自到三叔家致谢,并与三叔畅谈,一宿未眠!以后只要回寿探亲,我们间必有半日或整宿叙谈!内容无不涉及。当然最多的是家庭交往旧事,和他的亲身经历。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有他的独到之处,也谈格律诗词。后来两
地也书信来往,他的诗词稿手抄本好几册我都在珍藏。还有一本《诗韵合璧》赐我并在书的扉页上题词:
陋巷荒居任所之,秋螺一壳足栖迟。
怕逢酒宴攀豪饮,喜论文章有故知。
              补壁试临摩诘画,挑灯闲读玉溪诗。
              霜天树树皆红叶,门对青山无厌时。
                       秋日述怀七律一首书赠 如勋贤契留念
                                   丁丑年正月鸿震
接到赠书。我从石家庄购得《诗韵新编》邮回献三叔并题词如下:
              晚辈哪能论故知,文章习练恨来迟。
              高山迤逦安钦仰,青叶红遍应有时。
                               (1997年夏于石家庄)
    2005年国庆节,我回寿探亲祭祖,携全家十一人特拜见了鸿震三叔,他很高兴。取出才书写的活页诗词手稿赠我们,这是老人对我们的最高奖赏,片片诗稿如珍珠闪跃,这是老人家的终生爱好与心血!当年他已七十九岁高龄!我看他当时的笑容真诚开怀,显示我们张、朱两姓世交的延续!
    临别那天一大早我去他家(观巷口)告别,他取出几本书与一摞纸交我,并说:“好几本书你要必读的。这两天去书店没找到你自已去买吧!“并将写好的几本书名交我。又指几页纸说:“这是我近日写的作个留念吧!“说完扭脸背过去抽噎说:“你们走吧!全家多保重!祝福孩子们!“我说了句,“老达(音)多保重!
    车出寿县南门,老伴说:“离别太仓促了!”咳!我怎不知!话越说越多老人家会更加伤心,我怎忍!此时,婿驾车已过蚌埠,窗外秋雨正急。才想起打开三叔临别交我的几页信纸,是他写的自挽联:
    慰栖迟,铁砚磨穿,空余画魄诗魂,断稿残编谁检点?
    悲落拓,春心揉碎,化作松风水月,人间天上仍浮沉!
读完实在忍不住放声大哭。车在如注的秋雨中驶回石家庄!
回石家庄后我与三叔书信交往。他说,“你写作虽有些皮毛但入门尚远,只要努力,也还有希望!把我介绍给你的几本书最好快点买到加上我给你的书都去苦读。学古人,参阅今人习练吧!在生活中提炼!”
离别寿县故里正好半年,2006年4月30日忽听三叔走了,就在孤苦伶仃的小屋里。我拿着好友戴厚泽寄我的祭奠现场照片在家供奉祭悼。沉思……
                           祭三叔
                噩耗贤公驾鹤天,寸情未了泪涟涟。
                空筹半世辛酸志,当叹终生苦辣缘。
                散稿遗诗追梦蝶,余音笑貌绕心田。
                苦哀习作无师润,面对青山恋去年!
                                      侄如勋石家庄敬挽
鹧鸪天★周年祭鸿震三叔
   淝水东流绕寿城,周年遥祭送冥程。鹤慈翅莫遮残月,棺厚灵能护寝陵。
   生诀别,殁叮咛。陷馋缧绁已澄清。残编断稿怜穿砚,化作松风仍驶腾!
                                   2007年4月30日于云乡居
    后来,逢三叔忌日大多有文稿表以思念!三叔朱鸿震安息吧!对您我终生难忘!
                          2018年5月18日八旬残年草于洛杉矶公寓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三(对三叔朱鸿鸿的记忆)》

地也书信来往,他的诗词稿手抄本好几册我都在珍藏。还有一本《诗韵合璧》赐我并在书的扉页上题词:
陋巷荒居任所之,秋螺一壳足栖迟。
怕逢酒宴攀豪饮,喜论文章有故知。
补壁试临摩诘画,挑灯闲读玉溪诗。
霜天树树皆红叶,门对青山无厌时。
    接到赠书。我从石家庄购得《诗韵新编》邮回献三叔并题词如下:
晚辈哪能论故知,文章习练恨来迟。
高山迤逦安钦仰,青叶红遍应有时。
    2005年国庆节,我回寿探亲祭祖,携全家十一人特拜见了鸿震三叔,他很高兴。取出才书写的活页诗词手稿赠我们,这是老人对我们的最高奖赏,片片诗稿如珍珠闪跃,这是老人家的终生爱好与心血!当年他已七十九岁高龄!我看他当时的笑容真诚开怀,显示我们张、朱两姓世交的延续!
    临别那天一大早我去他家(观巷口)告别,他取出几本书与一摞纸交我,并说:“好几本书你要必读的。这两天去书店没找到你自已去买吧!“并将写好的几本书名交我。又指几页纸说:“这是我近日写的作个留念吧!“说完扭脸背过去抽噎说:“你们走吧!全家多保重!祝福孩子们!“我说了句,“老达(音)多保重!
    车出寿县南门,老伴说:“离别太仓促了!”咳!我怎不知!话越说越多老人家会更加伤心,我怎忍!此时,婿驾车已过
蚌埠,窗外秋雨正急。才想起打开三叔临别交我的几页信纸,是他写的自挽联:
    慰栖迟,铁砚磨穿,空余画魄诗魂,断稿残编谁检点?
    悲落拓,春心揉碎,化作松风水月,人间天上仍浮沉!
读完实在忍不住放声大哭。车在如注的秋雨中驶回石家庄!
回石家庄后我与三叔书信交往。他说,“你写作虽有些皮毛但入门尚远,只要努力,也还有希望!把我介绍给你的几本书最好快点买到加上我给你的书都去苦读。学古人,参阅今人习练吧!在生活中提炼!”
离别寿县故里正好半年,2006年4月30日忽听三叔走了,就在孤苦伶仃的小屋里。我拿着好友戴厚泽寄我的祭奠现场照片在家供奉祭悼。沉思……
                           祭三叔
                噩耗贤公驾鹤天,寸情未了泪涟涟。
                空筹半世辛酸志,当叹终生苦辣缘。
                散稿遗诗追梦蝶,余音笑貌绕心田。
                苦哀习作无师润,面对青山恋去年!
                                      侄如勋石家庄敬挽
鹧鸪天★周年祭鸿震三叔
   淝水东流绕寿城,周年遥祭送冥程。鹤慈翅莫遮残月,棺厚灵能护寝陵。
   生诀别,殁叮咛。陷馋缧绁已澄清。残编断稿怜穿砚,化作松风仍驶腾!
                                   2007年4月30日于云乡居
    后来,逢三叔忌日大多有文稿表以思念!三叔朱鸿震安息吧!对您我终生难忘!
                          2018年5月18日八旬残年草于洛杉矶公寓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三(对三叔朱鸿鸿的记忆)》

蚌埠,窗外秋雨正急。才想起打开三叔临别交我的几页信纸,是他写的自挽联:
慰栖迟,铁砚磨穿,空余画魄诗魂,断稿残编谁检点?
悲落拓,春心揉碎,化作松风水月,人间天上仍浮沉!
    读完实在忍不住放声大哭。车在如注的秋雨中驶回石家庄!回石家庄后我与三叔书信交往。他说,“你写作虽有些皮毛但入门尚远,只要努力,也还有希望!把我介绍给你的几本书最好快点买到加上我给你的书都去苦读。学古人,参阅今人习练吧!在生活中提炼!”
    离别寿县故里正好半年,2006年4月30日忽听三叔走了,就在孤苦伶仃的小屋里。我拿着好友戴厚泽寄我的祭奠现场照片在家供奉祭悼。沉思……
                           祭三叔
                噩耗贤公驾鹤天,寸情未了泪涟涟。
                空筹半世辛酸志,当叹终生苦辣缘。
                散稿遗诗追梦蝶,余音笑貌绕心田。
                苦哀习作无师润,面对青山恋去年!
                                      侄如勋石家庄敬挽
鹧鸪天★周年祭鸿震三叔
   淝水东流绕寿城,周年遥祭送冥程。鹤慈翅莫遮残月,棺厚灵能护寝陵。
   生诀别,殁叮咛。陷馋缧绁已澄清。残编断稿怜穿砚,化作松风仍驶腾!
                                   2007年4月30日于云乡居
    后来,逢三叔忌日大多有文稿表以思念!三叔朱鸿震安息吧!对您我终生难忘!
                          2018年5月18日八旬残年草于洛杉矶公寓
                     《云乡居记忆童年之三(对三叔朱鸿鸿的记忆)》

祭三叔
噩耗贤公驾鹤天,寸情未了泪涟涟。
空筹半世辛酸志,当叹终生苦辣缘。
散稿遗诗追梦蝶,余音笑貌绕心田。
苦哀习作无师润,面对青山恋去年!
             
鹧鸪天 周年祭鸿震三叔
    淝水东流绕寿城,周年遥祭送冥程。鹤慈翅莫遮残月,棺厚灵能护寝陵。生诀别,殁叮咛。陷馋缧绁已澄清。残编断稿怜穿砚,化作松风仍驶腾!
    后来,逢三叔忌日大多有文稿表以思念!三叔朱鸿震安息吧!对您我终生难忘!
                          

云乡居
2018年5月18日八旬残年草于洛杉矶公寓

 返回目录

家庭记忆

1960—2019

Family memory

单击图片了解照片历史

单击图片了解照片历史

琴瑟和鸣

君子之交

共享天伦

岁月峥嵘

父亲书法作品

荣誉见证

袁月航 男 26岁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上海市田林三中 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庄茗涵 女 22岁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
本科在读 
洛杉矶比弗利山庄 高中 
北京市十一学校 中学
北京小学 

家风传承

张释予 女 17岁
北方钓鱼台烹饪学校中专在读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 中学
石家庄跃进路小学 

张又予 女 4岁
石家庄长安区第一幼儿园

历时半年,这本《张氏家庭档案》终于完成了。 
参与这本册子整理的过程,既是梳理家族历史,对寿州张氏家族的渊源深入探究的过程,也是更加深入了解父辈经历,从家史中提炼人生经验的过程。父辈面对生活的艰辛所展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的“善良、朴实、节俭、勤奋、自强”家风,需要我辈乃至后人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制作期间,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帮助搜集整理了很多资料和图片。在此,要感谢古中山家风书院刘伟平老师的筹划和古中山陵园马晓燕及全体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尤其要感谢古中山陵园董事长赵志国先生,在组织本次公益活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企业家胸襟、格局和为收集保存中华姓氏档案资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所做的善举。

后  记

张 然
2021年冬于厦门集美软件园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