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台港澳研究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2024年5月-7月 第3期 总第9期】
2024
03
总 第九期
目录
02/ 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11
04/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25
03/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19
05/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31
06/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37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简介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2 年 10 月,是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为依托,整合校内外优质港澳台研究资源,注重从多学科视角综合考察港澳台区域发展问题,着眼于从国家统一层面探索新时代 “一国两制”伟大理论和实践的新型高端智库。
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地缘优势,聚焦港澳台地区政治、经贸、教育、 青年、社会、文化、法律等领域研究,在强化港台关系、澳台关系、港澳台发展 比较研究的同时,深入探索“一国两制”港澳实践与“两制”台湾方案的关联性, 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现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鹏教授。中心主任为张宝蓉教授,副主任为王贞威副教授。中心下设港澳台政情研究、港澳台社会经济研究、港澳台教育与学生学情研究、 两岸青年研究、港澳台作家研究、两岸婚姻与家庭研究等多个研究团队,共有专家 50 人左右。
01/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盛大开幕........05
01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盛大开幕
汇聚“海峡正能量”:两岸最大规模民间交流活动登场
国台办介绍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丰硕成果
王沪宁出席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
台湾社会各界:海峡论坛发出两岸交流和平理性声音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在厦门举行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盛大开幕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两岸最大规模民间交流活动登场
6月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如约而至。本届论坛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集中活动为期一周,主会场设在福建厦门,由两岸86家单位共同主办。论坛期间,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精彩不断,50场活动亮点纷呈。台湾政党代表、行业代表、社团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各界嘉宾约7000人应邀参会。两岸同胞畅叙乡情乡谊,共话相向而行,充分表达了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
国台办介绍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丰硕成果
◎ 新华网 6月27日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6月2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指出,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15日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已举办35场系列活动,后续还将举办15场活动。她从四方面介绍了本届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大会并致辞,还同50位近年来获得大陆工青妇等系统荣誉的台胞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二是广大台湾同胞踊跃参加论坛,展现两岸一家亲。7000多名台湾同胞跨海而来,掀起两岸民间交流热潮。首次参加论坛的台胞新面孔超过一半,“首来族”和台青占比再创新高。
三是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贯穿论坛活动全过程。论坛期间,教育部、全国妇联共出台31条措施在促进闽台教育交流、妇女合作等领域支持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签署《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备忘录》;福建省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6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设立五通码头金门乡亲服务站,厦门与金门在养老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等领域签约多个合作项目。
四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台胞台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举办两岸大健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商会发展论坛、农业农村融合发展论坛、金融论坛等活动,鼓励台湾同胞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推进“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海丝征信链”建设,挖掘数字赋能潜力,架起两岸企业数据互通桥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王沪宁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绵长福祉,围绕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美好未来发表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台海和平稳定指明了前进方向。两岸同胞要本着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安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回正确道路。
王沪宁表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台独”分裂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导致台海兵凶战危,最终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灾难。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强大的能力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
王沪宁出席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
◎ 新华社 6月17日
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6月14日下午在厦门举办,吸引两岸青年550余人参加。
连胜文表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所以不管两岸形势如何波动,还是要鼓励两岸年轻人交流。不希望看到两岸年轻人因受到一些网络极端言论影响而产生误解,希望两岸年轻人面对面,理性务实地沟通,从而交朋友。
连胜文期待,两岸青年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两岸共处共荣的模式。他说,如果两岸青年能够互相理解交流,建立共识,不仅能够强化彼此的联系,凝聚中华民族的认同,更能进而带动世界发展的趋势。
连胜文勉励两岸青年交流合作
◎ 中新网福建 6月14日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盛大开幕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在厦门举行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吸引台湾各界嘉宾约7000人参会,受到台湾媒体关注。岛内各界人士认为,本届海峡论坛再次展现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愿望,在台海形势紧张动荡之际发出和平、理性的声音。
台湾《旺报》17日发表题为《由民间力量推动两岸交流》的社评指出,赖清德上任伊始两岸关系就急速恶化,所幸和平的理性力量开始发挥作用。和平稳定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期望。促成更多、更深的交流,才是民进党当局该做的事。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副教授刘性仁撰文指出,海峡论坛历经16载,不论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还是面临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从未间断,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此次海峡论坛展现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愿望。
台湾云林县长张丽善此次首度出席海峡论坛,受到岛内关注。她返台后对媒体表示,她带着善意和诚意与大陆方面面对面交流,也感受到大陆方面的善意。她大力推广台湾农渔产品,希望两岸经贸交流更加绵密。两岸需要有互信的机制和桥梁,期待和平是台湾主流的共识。
本届海峡论坛的青年交流板块共设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等13项活动,与会台湾青年人数逾2000人
台湾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海峡论坛
◎ 海峡通讯 4月21日
“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整合了出入境、人口、交警、刑侦等四个警种的6个高频办理事项,实现五年期台胞证、临时入境机动车驾驶证许可等证件联办,极大便利了台胞来往需求。特别是出入境证件厦门制证分中心启用后,在厦申办的台胞证可实现从受理、审批、制证、发证“一条龙速办”,办理时限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紧急情况最快可当日取证,大大提升了台胞办证效率。
"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揭牌
◎ 两岸新新闻网 4月28日
2024年6月14日至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海峡两岸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相聚美丽鹭岛,围绕“两岸融合发展与台湾机遇”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等参加论坛。
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两岸智库论坛是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的两岸同胞交流盛会,是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加深两岸同胞亲情友情、凝聚两岸共识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设开幕式、主旨演讲、平行研讨等环节,来自海峡两岸的智库专家围绕推进两岸重点区域融合发展实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扩大和深化两岸人文交流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思路,交流对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智库和专家学者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中的智慧和力量。
◎ 福建社会科学院新闻中心 6月18日
在闽台胞凭居住证即可参加基本医保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做好台胞医疗保障相关工作的通知》日前发布,将在闽台胞纳入大陆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在闽台胞医疗保障需求和参保台胞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并就在闽台胞参保政策、台湾居民居住证医保应用、代办台胞返台核退医疗费用、在闽台资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在闽台胞医保服务提出五项举措。
《通知》指出,落实在闽台胞一视同仁参加基本医保。对在闽从业台胞、非从业台胞和在闽就读的台湾学生参加福建省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与大陆居民一视同仁的参保政策。
此外,实现台湾居民居住证医保应用同等便利。在闽台胞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手续。支持参保台胞凭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国家医保App、闽政通、微信、支付宝等渠道线上申请激活医保码,也可凭台湾居民居住证在闽政通、支付宝等渠道线上申请激活医保码,同时全省所有县(区)级及以上医保经办窗口支持凭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线下代为激活医保码。
◎ 央视新闻 6月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6月13日,厦门市公安局建设“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
01
02
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国台办: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是彻头彻尾的“台独自白”
台湾各界批评赖清德“5·20”讲话严重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前景
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
中心专家学者评赖清德“5·20”讲话
赖清德“新赖系”正在笼罩台湾
5月20日上午9时,台北市举行第16任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就职典礼,赖清德、萧美琴宣誓就任。当日,赖清德发表所谓“就职演说”,通篇充斥诡诈的政治谎言,大肆宣扬“台独”分裂谬论,恶毒煽动两岸对立对抗,鼓噪“倚外谋独”“以武谋独”。这灌满分离主义邪念、野心、挑衅与算计的言论,就是一份赤裸裸的“台独自白书”,充分暴露其不折不扣的“台独工作者”、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的真面目,让世人更看透其为权欲不惜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将台湾推向更危险境地的本性。
赖清德就任第16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就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中有关两岸关系内容表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根源在于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今天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讲话,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岛内的主流民意。台湾地区领导人罔顾民意、逆流而动,释放了谋“独”挑衅、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危险信号,充分暴露了其“台独工作者”的本性。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表态
◎ 新华网 5月20日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无论台湾岛内政局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格局,更改变不了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外交部:台湾岛内政局变化改变不了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
统一的历史大势
◎ 新华网 5月20日
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1日答记者问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20日的讲话通篇充斥着敌意与挑衅、谎言与欺骗,“台独”立场更加激进冒险,大肆宣扬所谓“主权独立”“两岸互不隶属”“台湾住民自决”等分裂谬论,极力乞求外部势力撑腰打气,妄图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继续“倚外谋独”“以武谋独”,可谓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台独自白”。这充分证明,其是岛内主流民意的背叛者、台海及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国台办: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是彻头彻尾的
“台独自白”
◎ 新华网 5月21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的“5·20”讲话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台湾社会普遍失望且忧虑,认为其言论以“抗中保台”为主轴,严重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前景,恐将台海局势拖入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地。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发表声明指出,赖清德的言论充满令人瞠目结舌的错误史观和刻意扭曲的法理认识,从头至尾表现出“务实台独工作者”的立场。其在所谓“国家”认同上大做文章,实质是强化“台独”分离主义的精神动员。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表示,赖清德与他的团队扯出一堆谎言,连自己中华民族的血脉都不承认。“一开始就谎话连篇,不值得信任,更无法信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召开记者会表示,没想到赖清德“用‘两国论’推动两岸关系”,其言论令人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感到忧心。20日台湾股市瞬间大跌,反映了民众希望两岸和平交流,不要对抗。
TVBS最新民调显示,对于新上任的民进党当局能否处理好两岸关系,53%的岛内民众表示没有信心。《中国时报》21日刊发社论指出,赖清德的讲话少见两岸连结的温暖,多的却是制造两岸对立的语言。这是民进党籍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中两岸政策立场“最硬的一篇”,让社会失望至极。《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赖清德的两岸政策论述将台湾人民“去民族化”“去文化化”,让缓解两岸敌意的契机尽失。两岸关系已在谷底盘旋8年,未来4年台湾民众恐怕还得“系好安全带”。
“在当前台湾民生凋敝、百业待举的困境中,赖清德却以政治对抗为诉求,实在辜负多数民意期待!”新党副发言人游智彬受访表示,这番固执傲慢的“演说”,让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期待落空。
台湾各界批评赖清德“5·20”讲话严重损害两岸关系
和平前景
◎ 新华网 5月21日
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
◎ 新华网 5月23日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重点演练联合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科目,舰机抵近台岛周边战巡,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有力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
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国台办:“联合利剑-2024A”演习是对台湾地区领
导人谋“独”挑衅的坚决惩戒
◎ 新华网 5月23日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3日答记者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是对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谋“独”挑衅的坚决惩戒,是对外部势力纵容支持“台独”、干涉中国内政的严厉警告,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
商务部:将涉台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中方正常
执法行为
◎ 新华网 5月23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3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决定将美国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是中方依法采取的正常执法行为。
何亚东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性因素。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屡次对台销售导弹、军用无人机、坦克等进攻性武器,以此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安全,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坚不可摧,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行动坚决有力。
刘国深教授:赖清德“5·20”讲话背后展现美方打
“台湾牌”的意志
刘国深教授强调,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大陆手中,赖清德被“台独”绑上“台独战车”,最终结局一定会非常悲惨。当前,中国大陆完全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按照自身的大战略,稳步推进国家完全统一的进程。赖清德任何试图挑衅两岸关系的行动,都将成为大陆推进对台治理前沿的机会与动力。
◎ 央视中文国际 5月23日
刘国深教授:我们可以拿着棍子,看看赖清德怎么做
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表示,赖清德的就职演说,给出的就是一份是彻头彻尾的“两国论”答卷。
刘国深教授分析,赖清德在发表就职演说时,采用具有刺激性、挑衅性的话语是故意为之,反映出其虚伪本质。他认为,大陆及海内外的中国人更应坚定地按照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来理解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只要在该方略的指引之下,“台独”叫嚣最后终将就是“狗吠火车”(台湾地区谚语,用来比喻徒劳无用之事)而已。
◎ 深圳卫视 5月23日
5月20日,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赖清德正式就职并发表就职演说,其中有关两岸关系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对此,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教授表示,赖清德“就职演说”的背后可能展现的是美方打“台湾牌”的意志,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仍掌握在大陆手上,台湾社会各界大部分人还是希望两岸关系走和平发展融合之路。未来4年,赖清德可选的空间有限,甚至有可能会被美方当成棋子而牺牲掉。
对于赖清德未来四年,刘国深教授强调,他或许会继续一意孤行推行“台独”政策,但大陆一定会按照自身的方式来规范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对“台独”分裂活动采取坚决打击,“我们可以拿着棍子看看他会怎么做”。刘国深教授表示,从过往来看,陈水扁搞了八年,蔡英文搞了八年,台湾越来越不能“独立”,赖清德再来一个四年甚至八年也不会有任何用处,“台独”大势已去。因此大陆同胞更要充满自信和定力,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争取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必将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天终将到来。
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李鹏教授语中评:赖带灾难 要高度警惕
◎ 中评社 5月23日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日前就赖清德“5·20”讲话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指出,赖清德主张“台独”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期的。他在担任民意代表期间就曾高举“台湾独立万岁”的标语,并表示他“弃医从政”的理想就是“台湾独立”,后来不管他担任台南市长还是行政部门负责人,都公开露骨地声称“主张台湾独立”,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务实的台独主义者”。赖清德的就职讲话表明,“台独”是他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他的“台独”本性的确是“无论担任哪个职务都不会改变”。赖清德上台后,会不遗余力地在可操之在他的部分加紧推进“台独”分裂进程,比如通过“行政命令”推进法律层面的“台独”,在社会、文化、教育等层面加速“去中国化”和“台独”的步伐,对此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
张文生教授:赖讲话是彻头彻尾“台独”自白书
◎ 中评社 5月22日
中心学术委员张文生教授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赖清德的讲话可以说是一篇“台独”的自白书。赖清德的讲话给两岸关系的性质定了调,也给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定了调。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不会稳定,两岸政治上的对立斗争会更加严峻。“台独”的政策基础之上是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的。而大陆民众与海内外中国人坚持反“台独”反分裂的斗争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新华社播发季烨教授署名文章:赖清德当局谋“独”挑衅
必受严惩
◎ 新华社 5月27日
中心研究员季烨教授在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发表就职讲话,赤裸裸宣扬“两国论”,宣扬“倚外谋独”“以武谋独”,揭开了其“台独工作者”的政治底色,释放了谋“独”挑衅、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危险信号。赖清德当局如果执意在“台独”的末路上狂奔,继续勾连外部势力铤而走险,把台湾同胞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势必受到历史的审判和法律的严惩。
唐桦副教授:赖清德是“加强版的陈水扁”“暴力版的蔡英文”
◎ 央视《海峡两岸》 5月27日
中心研究员唐桦副教授接受央视《海峡两岸》节目采访表示,赖清德与此前蔡英文、陈水扁相比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他相比以前的蔡英文和陈水扁对大陆更缺乏善意,更充满挑衅。第二,赖清德的“台独”立场更加激进冒险,试图把台湾带上一条不归路。
第三,赖清德缺少蔡英文的“国际网络”和“国际视野”,他目前的“国际关系”都是通过副手萧美琴在运作。第四,赖清德的自我定位是区别与陈水扁和蔡英文的“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他比陈水扁蔡英文更难搞、更固执、更灵活,风险性更高。
光明网播发王英津教授署名文章:赖清德“就职演说”充
斥着赤裸裸的“台独”挑衅
◎ 光明网 5月23日
中心学术委员王英津教授在光明网发表署名文章表示: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赖清德发表所谓“就职演说”,在延续蔡英文“台独”路线的基础上,抛出了升级版的“两国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是彻头彻尾的“台独自白”。相较于以往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时的发言,赖清德的言论“台独”论调更赤裸,“台独”气焰更嚣张,“台独”立场更激进。
赖清德的“新赖系”正在笼罩台湾
◎ 台海网 7月16日
民进党的全台代表会议将于7月21日登场,这也是赖清德就职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首次召开代表会议。台媒报道称,此次会议将有617人参加,改选民进党党内权力核心位置的“中评委”、“中常委”及“中执委”。其中10席“中常委”是在30席的“中执委”中选举产生。根据台媒梳理,民进党台立法机构的总召、干事长和书记长,民进党籍的“六都”行政长官属于当然“中常委”,跟选举产生的10人一起,每周都会与现任民进党党主席赖清德开会,属于民进党决策层的重要角色。改组之前,10席分布为“新潮流系”3席,“英系”2席,“游系”2席(1席为已被除名的陈亭妃),“苏系”1席,“涌言会”1席以及“绿色友谊连线”1席。
当前台媒所讨论的“新赖系”,除“新潮流系”,还包括现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领导的“民主活水”及“绿色友谊连线”。台媒估计,“新赖系”将一派独大,可能拿下过半“常委”席次,进一步稳固赖清德在民进党党内的领导地位。
03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令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属深受鼓舞
“两高三部”联合发布关于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刑事惩治措施
外交部:中方决定不同意台湾地区参加今年世卫大会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和酒会庆祝回归祖国27周年
香港澳门欢迎中央便利居民来往内地新政策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3
“两高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
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
◎ 中国政协网 6月24日
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总体要求、定罪量刑标准和程序规范等作出具体规定,为司法办案提供明确指引。
一是针对分裂行径,明确犯罪认定标准。二是明确从重情节,重申追诉期限。三是坚持宽严相济,体现罚当其罪。四是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诉讼权利。《意见》指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惩“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令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属深受鼓舞
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充分肯定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积极贡献,深刻阐明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任务,对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提出殷切期望,为做好新时代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饱含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令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倍感温暖振奋,深受鼓舞激励。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传承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坚定反“独”促统,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
◎ 新华社 6月18日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和酒会庆祝回归祖国27周年
香港特区政府1日上午举行升旗仪式和酒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升旗仪式上午8时在红色鲜花装点的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香港中联办主任郑雁雄,驻港国家安全公署、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解放军驻港部队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 新华网 7月1日
外交部:中方决定不同意台湾地区参加今年世卫大会
◎ 新华社 5月13日
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表示,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卫大会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鉴此,中方决定不同意台湾地区参加今年世卫大会,这一决定有充分理由和坚实法理依据。
国台办:刑事惩治措施针对“台独”顽固分子不针对广大台胞
◎ 新华网 7月13日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2日答记者问表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顽固推动“台独”分裂路线,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持续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是导致台海兵凶战危、社会撕裂对立、民众利益受损的祸根乱源。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是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义之举,符合世界各国通行做法,合情合理合法。
陈斌华强调,刑事惩治措施只针对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不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台湾任何政党、团体、人员,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与大陆交流交往都不存在障碍。对于那些曾经误入“台独”歧途、但立场已经发生明显积极转变的人员,只要不再实施“台独”分裂活动,切实采取措施减轻、消除危害后果,可以依法不追究部分甚至全部刑事责任。
升旗仪式结束后,观礼嘉宾移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庆祝酒会。酒会开始,由13位年轻鼓手和3位舞蹈演员开场展示主题为“鼓舞龙腾庆回归”的表演,展现出香港年轻一代的朝气活力。
李家超在酒会上致辞表示,香港已走出疫情全面恢复通关,今年完成了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宪制责任和历史使命,完善地区治理,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十八区关爱队也在不同层面帮助市民,特区政府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表示,感谢中央再向特区赠送一对大熊猫。
展望未来,李家超表示,未来会在三方面全力工作:全力发展经济,聚焦改善民生;强化自身优势,发掘新增长点;把握国家国际双机遇,搭上国家发展快车。他说,今日的香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远远大于挑战,特区政府会继续敢于担当,带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经济转型期创新求变,发挥善拼敢赢的精神。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3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台湾立法机构多次爆发激烈冲突
7月8日,台湾立法机构“内政委员会”审查“选罢法”相关法案。国民党“立委”一大早6点到场时,民进党“立委”已将“内政委员会”门口堵住。会议室门开启后,两党“立委”都冲进会场,现场一片混乱。
◎ 中国新闻网 7月8日
澳门当选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
◎ 新华社 6月3日
记者3日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获悉,澳门特区获得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殊荣,为澳门作为国际大都市增添亮丽“金名片”。
社会文化司表示,澳门特区政府将发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优势,加强国际人文艺术交流,并以“东西汇流 亚洲融和”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涵盖大型文化博览、国际会议、非遗展演,以及文化、体育和旅游盛事等活动。同时,以创建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城市文化内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设施建设,深化澳门作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角色,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文化城市命名活动。活动旨在发挥中日韩三国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文脉相通、文化传统相近的优势,通过文化、艺术、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区域内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民进党“立委”林楚茵与国民党“立委”王鸿薇爆发冲突,双方互相拉扯。王鸿薇斥责民进党“恶人先告状”,是对方先动手,根本是“打人喊救人”,并表示“不要以为造谣、恶人先告状就能掩盖真相”。
7月4日,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霸占“内政委员会”主席台,反对国民党团提案“修法”提高罢免门槛。过程中,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徐巧芯与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美惠爆发激烈拉扯冲突,王美惠的手表表带在过程中被拉断。5月17日,国民党、民众党两个在野党力拼“改革五法”过关,就与民进党展开表决大战。双方从白天到深夜,攻防大乱斗一整天,肢体冲突不断,造成多名代表送医。民众党主席柯文哲5月18日晚谴责民进党当家却带头闹事,并呼吁赖清德“尊重你的身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要给予民进党严厉谴责。多名台北大学教授还联署,反对立法部门暴力。
第15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澳门举办
◎ 新华网 6月26日
为期两天的第15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26日在澳门科学馆会议中心揭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这一主题,探讨中华文明与当代文艺的审美以及全媒体时代中华文艺的创新与传播。本次论坛由中国文联和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台湾“中国文艺协会”协办。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开幕式主旨发言时表示,希望海峡两岸与港澳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并肩守护中华文化根与魂;发挥融合优势,打造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创新传播理念,共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以艺通心,携手创造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是中国文联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旨在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探索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下一届论坛将在贵州举办。
香港澳门欢迎中央便利居民来往内地新政策
国家出入境管理局1日发布公告,2024年7月10日起为港澳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国籍人员签发来往内地通行证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李家超表示,在香港市民一同庆祝回归祖国27周年的重要时刻,感谢中央再推出惠港措施,体现国家对香港特区一直以来的关心。这一措施不限国籍和行业,充分彰显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大大有助于香港继续保持国际化和多元化,并提供世界各地公司和人才落户香港的巨大诱因。
贺一诚表示,中央此举是国家扩大开放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支持澳门特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巩固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同时为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设更多良好条件。特区政府全力配合政策实施,保安范畴将与国家出入境管理局紧密配合,并与珠海边检部门做好相关技术对接工作。
据介绍,新措施下,港澳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国籍人员经申请获发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非中国籍),有效期5年,期内可多次来往内地,每次停留不超过90日。
◎ 新华网 7月1日
04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胡歌赴台,岛内“上海热”持续升温
台湾“小红书世代”声量上升
澳门启动青年发展服务项目创意大赛
“中国女排精神展”走进香港校园
24个香港高校研发团队获逾10亿港元资助
大陆演员胡歌主演王家卫首部执导电视剧《繁华》中“宝总”一角,再创事业新高,在台湾也备受关注,12日他受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邀请,赴台参加"对话青年"交流活动,不管在机场或是在活动场地松山文创园区,都被大批媒体、粉丝包围,展现高人气,而胡歌也相当暖心的对粉丝说:“好想你们!”对于媒体提问也是有问必答,相当亲切。
台湾学术界盛行关于“上海热”的讨论,它描绘了台湾人对上海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所持有的浓厚兴趣和情感认同。这种热情体现在台湾人阅读关于上海的书籍、观看描述上海的电影和电视剧、参与上海相关的文化活动,甚至前往上海体验当地生活或选择工作等多元化方式上。
台北市长蒋万安去年8月在上海表示,台北和上海很像,对上海“我很有feel(感觉)”。有岛内民众表示,台北注重品味,上海讲究腔调,两座城市在生活风格、生活品味、城市节奏、人文风情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的魅力。
台湾《中国时报》认为,胡歌来台的意义,绝不仅限于闪耀其个人明星光环,更重要的是撬动了看待两岸关系的视角,即民间交流的存在。只要民间能够持续保持交流的热度,两岸关系就能够以一种蓬勃生长的姿态,呈现在两岸民众的心领神会中。
胡歌赴台,岛内“上海热”持续升温
◎ 环球时报 6月19日
台湾“小红书世代”声量上升
第十一届大江论坛10日在沈阳举行。高雄台青谢建鋐表示,去年冬季,冰雪旅游在小红书、抖音上的火热“种草”吸引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台青一探究竟。
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了各个生活垂类的参考依据,在短视频、时尚文化、流行偶像陪伴下成长,台湾年轻人对大陆事务的认知不再停留在“新鲜感”的初级阶段,而是自主开发对更多元议题的关注及兴趣。
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创会理事长吴衣菡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小红书世代”到来意味着互联网上的两岸青年可以实现双向互通,这对于两边年轻人都有莫大吸引力。她提到,在一个时期内,信息传递不对称是造成两岸年轻世代隔阂的原因之一。社交媒体让年轻人展示自我,间接提升了双方互动的有效性。“通过这些平台自发性的信息传递,年轻人对大陆的误解、歧见会得到澄清。”
◎ 中国新闻网 5月11日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4
澳门启动青年发展服务项目创意大赛
由澳门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青服群英荟:澳门青年发展服务项目创意大赛”24日启动报名,旨在进一步激活澳门青年的创意思维,推动青年服务项目的创新与实践。
澳门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副总干事张嘉敏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为澳门青年搭建一个展示创意、实现梦想的舞台,让每一个优秀的创意都有机会得到实践。同时深入了解青年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大赛以“点子无限,青服同行”为主题,共设有“金点子奖”“银点子奖”“铜点子奖”和“优秀奖”共30个奖项名额,奖金合共21万澳门元。
◎ 新华网 6月24日
全国台联第二十一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
7月3日,全国台联第二十一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式暨两岸青年联欢晚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全国台联会长郑建闽出席并向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任挥授千人夏令营总营旗,与各有关单位嘉宾共同启动开营。
郑建闽表示,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历经二十年发展,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两岸民间大型青年交流活动,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千人夏令营克服许多障碍,持续成功举办,充分表明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的共同愿望。
◎ 海峡新干线 7月4日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4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组织千余名香港青年赴深圳参访
近期,香港广东青年总会组织千余名香港青年赴深圳参访,促进港深两地青年在文化、体育、艺术及科技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香港广东青年总会5月23日组织了300余名香港青年前往深圳市龙岗区进行自行车骑行交流;还于5月26日组织700余名香港青年赴深圳观看“深圳新鹏城”主场对战“上海申花”的中超赛事,参观“2024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和南头古城等历史文化地标。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香港青年朋友深入了解深圳的历史文化、前沿科技,还让大家感受体育的魅力,激发青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第十五届全运会明年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将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全运会预热,加强号召力、凝聚力,组织更多青年参与这场盛事。
◎ 中新网 5月28日
“中国女排精神展”走进香港校园
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取得四连胜之际,“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在香港教育大学揭幕。展厅内有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有1981年、2003年和2019年中国女排赢得的世界杯冠军奖杯,有1984年洛杉矶、2004年雅典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金牌,还有运动员们穿过的球衣和球鞋……展厅内的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从1981年到2019年,女排姑娘们赢得10个世界冠军时的画面。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说,他今年3月去天津体育学院访问期间参观中国女排精神展,深受感动,因此决定将展览搬到香港展出。“我感觉这个展览非常好。香港教育大学是以师范教育为本的公立大学,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特别重视体育。”
本次展览持续到7月1日,李子建说,已经有超过100个香港大中小学团体表示要来参观展览。他相信青少年看了之后肯定会受到触动。
◎ 新华社 6月17日
香港将继续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及科技创新合作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香港论坛:创新驱动的永续发展”21日在香港举行。论坛上,香港特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凝聚优质教研资源,深化院校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出席活动。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的业界领袖、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从商业、科学、研究与实践等角度探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大湾区内交流与合作。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论坛时表示,大湾区在创新科技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空间广阔,必能更上一层楼。要统筹发挥好大湾区城市各自的优势,促进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与资金的更好对接,加强人才和技术交流合作。
◎ 新华社 5月21日
第十六届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澳门举行
由国情教育(澳门)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6日在澳门举行,澳门濠江中学、澳门培道中学和澳门大学分别夺得两个中学组和一个大学组的冠军。
今年竞赛共吸引澳门32所中学及高校近1.5万名学生报名参赛,人数创历届新高。根据竞赛安排,荣获三甲的学校代表,将于暑假前往浙江进行为期四天的参观交流,拜访政府机构、科创企业,学习“两山”理念、国情知识,开阔视野,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 新华网 6月6日
24个香港高校研发团队获逾10亿港元资助
28日,24个香港高校研发团队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签署合作备忘录,获得总值逾10亿港元的资助。成为首批落实参与“产学研1+计划”的项目,涵盖健康及医药科学、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机械人、先进制造、环境农业及海洋生物科技等领域。
“产学研1+计划”由创新科技署于2023年10月推出,旨在激励产学研协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计划获拨款100亿港元,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支来自8所资助大学的高潜力团队,每项可获批1000万港元至1亿港元不等。特区立法会议员、“产学研1+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邱达根表示,当前香港正需相关拨款促进研发成果商品化、释放创科界的最大潜力,该计划推出的时机正合其时,在香港建立蓬勃的创科生态循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新华网 5月28日
04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唐桦:“台独”课纲将毁掉台湾青年的竞争价值
刘国深 蒋雨泓:两岸治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述略
张宝蓉 金睿晓:“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研究
别敦荣:AI技术应用于大学教育教学的理论阐释
张建 常帅兵:2016年以来中央政府反“台独”政策的进展、挑战及影响
内容摘要
两岸治理是由两岸学者共同提出的研究两岸关系及其发展的理论工具,也是中国政府贯彻党和国家对台大政方针的政策工具;凝结着两岸学者的理论创新与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思维创新;同时也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两岸关系研究中极其重要且有突出代表性的内容。两岸治理研究从概念提出至今,历经“追求两岸治理”、“实现两岸治理”、“落实两岸治理”三个阶段,深刻反映着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形势与对台大政方针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梳理现有“两岸治理”研究的重要文献与学者的主要观点,考察该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的变化特征,评述各时期的研究内容与主题,最终对理论框架与理论优势进行总结,针对现状中的不足提出前瞻意见。
唐桦:“台独”课纲将毁掉台湾青年的竞争价值
中心研究员唐桦接受央视《中国新闻》连线采访,针对“民进党当局不断地更改课纲,有计划的推行‘去中国化’”这一议题作出深度评论,强调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课纲是对历史的侮辱,也是对教育的亵渎,目的是将台湾年轻人作为“台独”势力的政治工具,将毁掉台湾青年的竞争价值。
◎ 中国新闻 6月6日
唐桦:台湾民众在主动找寻文化和精神上的“回
家之路”
◎ 人民政协报 6月30日
近日一档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讲述大陆风土民情的电视专题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被岛内民众重拾热追,有台湾网友为此感慨:“跨越30余年,收获了几代台湾人的心,可见大陆的人文、风景多吸引台湾人。”中心研究员唐桦应邀接受《人民政协报》专访,就此话题表示:海峡两岸文化的共性是建立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历程中,由此所形成的地缘、血缘、物缘、商缘、文缘、俗缘、神缘的多方面的文化传承和契合的共性,是今天践行“两岸一家亲”的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保障。探索海峡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可以着力探索以下三个重点:一是要尽可能地展现两岸共享的文化符号魅力,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二是要丰富文化载体,建构文化记忆“讲述”新模式,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国故事的认同。三是要凸显价值共享,充分吸收台湾文化,凝聚中华文化共同性。
关键词:两岸关系;两岸治理;共同治理;渐进治理
刊载于《台海研究》2024年第2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刘国深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两岸治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述略
内容摘要
通过对“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意愿的实证调查,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台湾青年来大陆短期交流的意愿高,长期发展的意愿有待提升,来陆意愿则呈现“选择参与型”“短期交流型”“全面参与型”和“消极回避型”的类型分化。其中,“选择参与型”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意愿类型的台湾青年关注点不同,“选择参与型”立足于全方位考虑后理性决定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方式;“短期交流型”更关注大陆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面参与型”注重在大陆的生活融入体验;“消极回避型”的台湾青年重视生存环境的接受度。“大陆形象”认知、已有大陆经历与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显著关联。研究吁求,针对不同意愿类型和认知体验的台湾青年,应当明晰对策分而导之,有效推进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流动意愿;大陆形象
刊载于《台湾研究》2024年第3期
作者:张宝蓉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
“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研究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5
唐桦认为,“台独史观”教育的危害性很大。她指出,一方面“历史被碎片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台湾年轻人历史观的结构性障碍。他们无法辨认这些被割裂得乱七八糟的历史叙事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而缺乏历史常识带来的后果,就是年轻人缺乏是非价值判断,带来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台湾学生在书本上接触不到真实的历史,不知道民族根脉、家国源起,无法建立起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因为搞不清楚自己的文化归属与精神归属,就很容易成为“精神与文化的流民”。
蒋雨泓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生
金睿晓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生
内容摘要
AI技术是推动大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新的重大变量。在大学教育教学场景中技术赋能教育分别经历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采集的数字化和教育教学的智能化等三个过程的迭代更新。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教育技术对大学教育教学依次发挥着辅助作用、协同作用和融合作用。当下,AI技术正在以“合作者”的身份进入高等教育场域,在变革大学教育教学要素的同时,也在重构整个大学教育教学生态。面对AI技术应用于大学教育教学所引发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掌握AI教育技术,发展培养学生高阶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应主动学习AI教育技术,以获得针对性的服务和帮助,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大学教育教学;AI技术;AI大模型;AI赋能
刊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24年第5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别敦荣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AI技术应用于大学教育教学的理论阐释
内容摘要
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制度化沟通和协商谈判机制中断,两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种变化,中央政府反“台独”工作出现了新的进展:在政治层面相继出台多个反“台独”文件并发布“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军事上形成了对台军事政治高压态势;外交上强化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作用,限缩台湾地区的所谓“国际空间”,同时推进中美共管“台独”;经济上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同时采取措施对“台独”分子进行经济制裁;人文层面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央反“台独”工作仍然面临民进党长期当政,岛内社会认同变化与外部势力持续干涉的严峻挑战。中央反“台独”政策显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的鲜明态度,促进反“台独”、反分裂的态势向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社会巩固了一个中国格局。未来进一步排除国家统一过程中的政治阻力,中央需要从自身实力、对台政策和国际叙事三个方面继续发力。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中央政府;国家统一;反“台独”;一个中国;“九二共识”;民进党当局
刊载于《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年第4期
作者:张 建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6年以来中央政府反“台独”政策的进展、挑战及影响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5
内容摘要
军事斗争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涉及国内与国际两种法律性质,应做好相关法律准备。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现行法律法规中与人道法相衔接的内容明确了台湾海峡军事斗争中应遵循的人道法规则。党领导历次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均模范实施人道法,彰显了动用国家武装力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新时代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人道法问题。在遵循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要求下,应明确区分台湾问题的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重视在军事威慑行动中落实人道法规则,细化和完善武装冲突发生时保护平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措施,并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在武装冲突中违反人道法的行为做好法律斗争准备。
关键词:台湾问题;军事斗争;人道法;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刊载于《台海研究》2024年第2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刘文戈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台湾海峡军事斗争中的人道法实践:回顾与展望
内容摘要
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历经两次扩容,在“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基础上,新增“其他落后群体”和“经济弱势群体”。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并未有效改善种姓制度的根本问题,也未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不同落后群体之间分化明显,但不断攀升的入学率和增长率掩盖了阶层分化,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印度种姓制度根深蒂固,惯性极强,对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政策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亟须深化公平内涵,破除种姓壁垒,精准识别目标群体,调整政策导向,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印度社会发展。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高校招生;教育政策
刊载于《高教发展与评估》2024年第3期
作者:陈 斌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李致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生
曾嘉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生
常帅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06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港澳台研究中心师生赴福州调研
中心研究员储斌先后受邀参加重要学术研讨会并获奖
王英津教授应邀作新一期智汇讲坛
“南南文化美术交流工作坊”成功举办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6
港澳台研究中心师生赴福州调研
为探索两岸高等教育交流新径,深化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台湾研究院教授张宝蓉,研究员杨雁斐博士后,以及研究生王汭晴、金睿晓等师生于5月27日至31日前往福州开展调研。
张宝蓉教授一行首先拜访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许明校长、黄建平副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请益。双方就闽台高校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台籍教师招聘、特色交流活动等进行讨论,并与该校师生座谈,深入了解他们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5月28日,调研团前往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与阳光学院的台籍教师和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学院在引进台籍教师、开展两岸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就两岸教育体制差异、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讨。5月29日至30日,调研团在闽江学院驻点调研,重点围绕闽台高校合作模式、学生研学项目、师资交流等议题与该校师生座谈交流。
调研团还观摩了29日下午由省文旅厅主办的“同沐中华风·共创人生梦”闽台青年创业就业研学交流活动,中心主任张宝蓉作为嘉宾代表参与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中,来自台湾的师生代表及闽江学院师生代表展开热烈的对话交流,畅叙文旅发展机遇,碰撞思想火花,互相分享开启融合发展之路与两岸创新创业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5月31日,调研团最后一站前往江夏学院,双方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交换意见。
2024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于在四川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学习与研究,更好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会务组从全国征集1300多篇论文,中心研究员储斌博士提交的论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追求及其践行》获得通过,受邀参会并进行小组发言。
2024年5月28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福建高质量发展”学术征文与研讨活动在福州举行。该活动由福建省委党校科研与决策咨询处以及福州市委党校共同发起,目的在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储斌博士提交《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在福建的孕育和实践》一文,论文从会务组在全国征集的百余篇论文中获评三等奖,并受邀进行主题汇报。
中心研究员储斌先后受邀参加重要学术研讨会并获奖
为进一步探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促进两岸交流互动和情感融合,推进两岸共同铸牢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7月5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文厦论坛在厦门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和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集刊》编辑部共同协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文厦论坛成功举办
会议包括开幕式、大会发言及闭幕式三个部分,两岸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切入,就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的推进路径和两岸民众情感融合的促进举措等议题展开了充分对话与深入交流。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6
王英津教授应邀作“‘一国两制’的适用性:
从港澳到台湾”讲座
6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王英津教授应港澳台研究中心邀请,来校作“‘一国两制’的适用性:从港澳到台湾”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主持。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副主任陈双燕、中心研究员王程助理教授等师生出席讲座。
王英津教授表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很多借鉴意义。王英津教授分别从权力配置、制度设置、治理实践三大视角分析了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对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启示,强调要坚持“一国”与“两制”的统一、管治与自治的统一、自治与共治的统一、授权与控权的统一、继承与改造的统一、爱国与爱台的统一。王英津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的特殊性,他认为要谨慎对待这些特殊性,立足两岸关系实际与台湾现实情况探寻解决思路。
在讲座的互动问答环节,王英津教授与在场师生们展开了深入的学术讨论。本次讲座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大家对相关研究议题的探索热情。
讲座之后,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敦聘仪式,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正式为王英津教授颁发聘书。
由思明区台办指导,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与台湾成功大学两岸与华人研究中心共同合作举办的“南南文化美术交流工作坊”于7月9日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台南市知名艺术家蔡渔老师作为重磅嘉宾,成功大学两岸与华人研究中心主任、中心特聘研究员周志杰教授、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台南市古都电台主持人陈心瑜陪同。
活动伊始,参访团在厦门市思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长章维新的陪同下,参观了厦门海丝艺术品基地。海丝艺术品基地以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宗旨,汇聚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参访团继而参观水鼎美术馆、是亦画廊以及著名画家张及时工作室。
随后,参访团前往厦门市传世艺宫美术馆。传世艺宫美术馆作为厦门市重要的艺术交流平台,收藏了大量具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参访团成员与馆内艺术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分享了各自的艺术观点与创作经验。
下午,参访团来到有“海上花园”美誉的鼓浪屿,参观鼓浪屿美院和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此次参观的重头戏是著名艺术家邱志杰的个展《老灵魂》。邱志杰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他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参访团嘉宾蔡渔老师表示,在本次展览中浓浓感受到了汉字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此外,参访团还参观了厦门市美协油画专业委员会展览,展览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此次“南南文化美术交流工作坊”充分促进了两岸艺术家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为艺术家们后续多多交流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与平台。
“南南文化美术交流工作坊”成功举办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Editor-in-Chief
总 编:张宝蓉
Editor in chief
主 编:王贞威
Responsible editor
责任编辑:金睿晓 邹顺强
Layout
版面设计:金睿晓
Cover illustration photographer
封面插图摄影:龚君 陈雅琪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
右侧二维码:厦大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官方公众号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