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人254期报刊
10月26日,佛山市企业联合会、佛山市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佛山企业两会”)成立4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会上,2024年佛山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正式发布,并隆重推出“40年40人”特别策划,科达制造董事长边程被授予“卓越贡献企业家”称号,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岁月同行40年”优秀企业称号。
科达制造第六度入围“佛山企业100强”榜单,2024年位列第39位。同时,在“民营企业100强”中位居第28位,“制造业企业100强”中位列第18位。“国际化TOP30”高居第2位,“利税TOP30”名列第7位。
“我来到佛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写佛山工业历史。”佛山企业两会会长、科达制造董事长边程在会上表示,佛山企业两会成立于1984年,当年佛山的工业产值在全国排名45位。而就在去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3万亿元,全国排名第4。“40年进步40名,靠的是实业制造,更得益于一批佛山企业家的拼搏与奋斗。”他说,正是佛山企业家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在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创造了如今的佛山。
对此,佛山企业两会拍摄了《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大型纪录片,由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执导,通过采访“40年40人”企业家,呈现他们扎根实业、扎根本土的情怀与精神,总结回答佛山何以从一座普通地级市,成为今天的“中国工业第四城”。
“这些经验是无形的,我希望通过总结‘40年40人’为代表的佛山企业家所作出的贡献,把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方法记录下来,同时呼吁、号召、建议大家一起思考未来。”边董说道。
佛山市市长白涛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佛山企业两会成立40周年表示祝贺,向优秀企业家们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希望广大企业家争当深耕主业的守望者,创出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品牌;争当转型发展的引领者,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争当回报社会的示范者,继续为“百千万工程”、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十项民心工程”等工作添砖加瓦。同时也希望佛山企业两会既做广大企业家的最亲“娘家人”,也当党委政府的最铁“合伙人”,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佛山政府将坚决当好企业最坚强的后盾、最温馨的港湾,让企业家事业上有成就,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作题为《形势严峻 坚定信心》的主题演讲;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作题为《四十不惑——解码佛山民企之道》的主题演讲;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明作题为《抓结构 锻新质》的主题分享。
随后,佛山企业两会会长、科达制造董事长边程,佛山企业两会执行会长、归然书院院长鲍杰军,佛山企业两会首席战略顾问、资深媒体人龙建刚,与龙永图、王志纲、朱兴明三位专家围绕“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四十年与过去四十年的同与不同”主题展开精彩的论坛对话。
最后,边董表示,作为推动佛山经济发展的核心灵魂,佛山企业家们在过去的40年合力塑造了佛山的经济,也必将成为未来佛山40年发展的脊梁。未来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创佛山更加辉煌的未来!
(总裁办 谢家声)
科达制造(600499)10月29日晚间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科达制造实现营业收入85.64亿元,同比增长21.85%,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60%;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7.03亿元、6.3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0.70亿元,归母净利润2.48亿元,扣非净利润2.36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4.69%、73.74%、90.18%。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9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最高3000万股的股份回购议案,最高回购金额3亿元,占公司当前总股份的1.56%,充分展现了科达制造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及对二级市场的重视。
报告中说,凭借对全球化战略的长期深耕,科达制造的陶机产品已经销售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达制造继续赋能“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业务组合,并积极推进科达制造土耳其生产基地及国瓷康立泰佛山新基地的建设,推进全球陶瓷产区客户的本土化服务。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在非洲6国合资建设并运营19条建筑陶瓷产线、2条洁具产线及1条玻璃产线,并有瓷砖、玻璃多个项目建设中,预计将于近年内投产。
据悉,凭借产能持续释放及显著的成本优势,参股公司蓝科锂业的盈利能力依旧坚韧。2024年前三季度,蓝科锂业碳酸锂产量约3.09万吨、销售约2.83万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19亿元、净利润5.40亿元。受碳酸锂市场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蓝科锂业前三季度依然为科达制造贡献了2.3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仍保持着持续且可观的回报。
(转载自《中国证券报》,作者:王珞)
为搭建科达人展现风采的舞台,在科达制造成立32周年之际,公司将组织首届“跃马科达”朗诵比赛决赛暨科达制造32周年庆典活动,以发现人才,选拔公司文化、品牌、产品、技术的代言人。此次晚会也将通过树立榜样标杆,向科达的奋斗者们致敬,传递科达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励更多的科达人奋发向前,共同推动公司迈向新高度。
32周年庆典以“朗诵比赛”为主线,采用大型沉浸式“诗歌剧”形式,通过“澎湃年代”“链接世界”“制胜未来”三大主题,演绎科达32年来,不断拥抱变化、尊重人才,矢志不渝地走向全球,并拥抱世界的决心与情怀。
据悉,今年的朗诵比赛将历经选拔赛、初赛等赛制的严格遴选,最终从全公司范围内选出15组选手晋级决赛。届时,来自全球各地的科达人将齐聚科达总部的决赛舞台,共同展现科达人的青春激情、全球视野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裁办 谢家声)
10月12日,“世界陶瓷卫浴100强(2023财年)发布会”、“2024博洛尼亚展趋势分享会暨第12届中国意大利陶瓷大奖赛颁奖盛典”在佛山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全球瓷砖产量30强”、“全球瓷砖营收30强”等诸多重量级榜单。
特福国际以卓越的业绩实力成功跻身“全球瓷砖产量30强”及“全球瓷砖营收30强”榜单,分列“全球瓷砖产量30强”第6位,“全球瓷砖营收30强”第17位。
自2021年起,陶城报每年都会发布《世界陶瓷卫浴企业100强》统计榜单。陶城报社社长李新良表示,陶城报每年统计世界陶瓷卫浴100强企业,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以更宏观的视野了解陶瓷卫浴产业的发展格局,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在的生态位,了解强者的增长路径,助力企业基业长青。
(总裁办 郑彦彤)
肯尼亚贸工部部长Hon.Salim Mvurya E.G.H、副部长PS Dr Juma Mukhwana,国家预算委员会主席Hon. (CPA) Francis Kuria Kimani M.P.,以及卡加多郡政府官员等一行,于近日莅临特福(肯尼亚)陶瓷厂参观考察。
会上,特福(肯尼亚)陶瓷厂商务经理庙其玉向部长一行介绍了特福国际在肯尼亚的发展情况。目前,特福国际在肯尼亚已经有3家工厂在生产运营,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4500人,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同时,特福国际积极参与修路、建教堂、设立奖学金等社会公益项目。截止目前,累计公益投入超过20万美金。除此之外,在会议交流中,庙其玉也向部长一行反馈了目前洁具市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肯尼亚贸工部部长Hon.Salim Mvurya对特福国际在肯尼亚取得的成绩以及给肯尼亚带来的就业和税收贡献大为赞赏。针对所提出的问题,部长也积极反馈,表示肯尼亚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本地制造,减少进口,积极保护本地制造,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同时,部长亦提及前阵子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肯尼亚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会上表示未来会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发展。
肯尼亚国家预算委员会主席Hon. (CPA) Francis Kuria Kimani也表示会全力支持本地制造,2024年财政法案补充版正在修改完善中,未来肯尼亚会加大进口税收力度,从而更好地支持保护本地制造企业。
肯尼亚贸工部部长在参观考察后于社交媒体上连发多条动态,分享此次行程,并对特福国际对肯尼亚做出的就业和税收贡献大为赞赏和肯定。
三天后,应肯尼亚贸工部部长的邀请,特福(肯尼亚)陶瓷厂总经理李瑞钦前往贸工部部长办公室进行会谈,部长Hon.Salim Mvurya希望特福国际能够继续加大投资,为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其表示肯尼亚也会继续加大对本地制造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肯尼亚陶瓷 庙其玉)
安徽科达机电服务团队于近期前往印尼开展了“服务万里行”活动。本次回访由安徽科达机电总工程师齐国良、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叶信及东南亚销区总监马致欣共同率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服务团队与印尼多家重要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深度沟通,为客户提供了定制化的技术升级方案与专属维保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
在此次回访过程中,服务团队不仅对客户生产线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还针对客户反馈的技术问题,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此外,安徽科达机电服务团队还为客户提供了设备配件支持和维保指导,帮助客户提升日常维护能力,确保设备的长效运转。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建筑材料市场之一,近年来对高效、环保的建筑材料需求不断攀升,尤其是在绿色建筑领域,对轻质、隔热、环保的蒸压加气混凝土产品需求旺盛。目前,安徽科达机电已在印尼当地建设起一支经验丰富的售后团队,可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本地化服务。
本次“服务万里行”活动,不仅加深了公司与客户联系,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未来在东南亚区域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徽科达机电 程鞍庚)
近日,加纳国家工商会(GNCCI)在加纳阿克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第四届商会商业奖颁奖典礼。此次活动以“通过合作实现绿色经济中的适应性和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会上对在加纳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颁奖。
商会会长Clement Osei-Amoako博士和大阿克拉地区国王Ga Mantse, Nii Tackie Teiko Tsuru II出席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们强调了协作在推动绿色创新中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增长与环境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敦促企业要采用可持续战略应对气候变化。此外,加纳外交与地区一体化部、财政部、贸工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欧盟使团、德国国际合作公司(GIZ)、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相关领导一同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
会上,特福(加纳)陶瓷凭借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转移、引领行业标准、支持政府工业化政策、出口创汇、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颁“2023年度出口大奖”,并由国王代表亲自颁奖。
(加纳陶瓷 卫志选)
肯尼亚制造商协会第19届年会西部分会于10月11日在肯尼亚基苏木举行,肯尼亚国家税务局、国家供电局,基苏木郡政府等政府机构代表莅临会场,与30多家制造商代表共商本地制造业发展大计。
会上对卓越制造商进行了表彰,特福(肯尼亚)洁具荣获肯尼亚“年度最佳制造商”称号。此外,特福(肯尼亚)陶瓷总经理李瑞钦当选为肯尼亚制造商协会董事,成为商协会自1959年成立65年以来的首位华人董事。
肯尼亚制造商协会CEO Mr. Tobias Alando在颁奖致辞中肯定了特福国际的经济贡献和行业实力。他表示,经过8年的发展,特福国际已成为肯尼亚制造行业的旗帜,旗下品牌Twyford、Micasso、Frencia早已家喻户晓。特福国际不仅为肯尼亚提供优质的产品,更出口辐射到周边的东非国家,为肯尼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早已成为肯尼亚制造行业的典范和楷模。
(肯尼亚陶瓷 庙其玉)
10月8-10日,2024年德国国际铝工业展(以下简称“德国铝展”)在杜塞尔多夫盛大举行。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铝工业盛会之一,德国铝展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822家参展商参展。
力泰陶机携最新研发的智能化铝材挤压装备亮相此次展会,向全球客商展示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果。展会期间,力泰陶机展位上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参展团队就产品的核心功能、技术亮点以及应用领域等与来访客户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与肯定。
此外,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卢继延主任考察团一行、上海铝业行业协会考察团一行先后莅临力泰陶机展位指导工作,赞誉力泰陶机展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考察团就铝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问题与参展团队进行深入探讨。
力泰陶机的“出海”之旅从上海启航,跨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再进一步深入至工业强国德国,每一次国际展会的亮相,都收获满满。截至目前,恒力泰YPL系列铝挤压机,已成功销往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及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构建起一套全面且高效的服务响应体系,确保客户能够享受到即时、专业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力泰陶机)
10月12日,安徽科达机电、优博络客同菲律宾MVBC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菲律宾MVBC集团总经理陈忠、安徽科达机电董事长陈新疆以及优博络客战略发展总监、优客(UKeyer)董事长高鹏共同主持。
菲律宾MVBC集团规划建造两条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年产将达100万m³AAC制品。一期项目设计年产能为50万m³AAC制品,建成后将成为菲律宾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综合混凝土建材产品生产基地。
此次战略合作中,安徽科达机电结合菲律宾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了此次AAC产线解决方案,科学保障该项目未来的高效生产。与此同时,MVBC集团通过引入优博络客在工艺设计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支持,强势打造菲律宾地区标杆性项目。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三方不仅将在蒸压加气混凝土领域,还将在更广泛的混凝土建材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安徽科达机电将和优博络客共同携手,为菲律宾MVBC集团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建筑材料装备和技术管理服务上的不断拓展。
(安徽科达机电 程鞍庚)
近日,科达智慧能源肯尼亚KEDA SOLAR公司成功签订0.219MW+215度电EPC项目合同。据测算,该项目年发电量约36.1万度,可为业主节省电费人民币61.4万/年。
作为肯尼亚最大的中国超市,China Square携手科达智慧能源,成为当地华人商超中第一家做光伏项目的公司。
非洲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的同时,电力供应短缺与不稳定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科达智慧能源持续深耕非洲光储市场,目前智慧能源已在肯尼亚、赞比亚、加纳等地注册公司、组建团队并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不间断、价格更低、绿色智能、合作方式灵活的用电服务,点亮非洲大陆更多的电荒区。
面对新的发展态势,科达智慧能源将持续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做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在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增强自身产品硬实力的同时,积极建立更多方、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着力强化“走出去”的企业绿色发展能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绿色力量,助力非洲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智慧能源 姜秀清)
近日,广东科达新能源装备印尼二期项目窑炉及其部件陆续装车发货,即将启程奔赴印度尼西亚,为科达的负极材料客户拓展海外市场助力添彩。
本次项目是广东科达新能源装备与该客户合作的二期项目,2023年投建的创新型 KDN-S 系列预碳化隧道窑设备已经成功投产。今年上半年再度签约印尼二期项目,并增添预碳化隧道窑设备。KDN-S 系列预碳化隧道窑具备宽断面设计、高效节能技术、低排放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多项优势,能大幅提升单窑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与排放、提高产品质量与稳定性。
此次双方的再度携手,不仅彰显着双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是客户对科达技术创新实力与全球化服务能力的高度认同,更是广东科达新能源装备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里程碑。
科达拥有二十多年窑炉研发、制造的丰富经验,早在 2002 年就成功进军海外市场。迄今,印尼已成为科达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销售额逐年递增,部分窑炉已稳定运行长达十几年。
“全球化” 是科达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广东科达新能源装备将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度挖掘海外市场,坚持与国际接轨,以全球视野为指引,担当科达责任,贡献科达力量!
(广东新能源装备 文雪环)
为持续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安徽科达机电于近日召开经营管理会议。会议调整更新了海外事业部机构设置,强调在现有国际市场良好品牌口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支持。优化、统筹资源配置,凝心聚力,汇聚产业链合作力量,拓宽、盘活存量市场,深挖、紧抓增量市场。
会议上,围绕国际化业务开拓及发展,公司高层领导指出,国际局势和环境在变,行业在变,市场需求在变,公司要始终围绕客户需求,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组织及业务高效运行。用系统性思维、全流程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内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国际化业务能力。以本土市场为基,探索全球发展机会,与合作伙伴共享机遇、共商合作、共促发展。
全系统、多元化的服务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安徽科达机电的鲜明标识。未来,安徽科达机电将继续发挥服务和创新的双驱力,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蒸压加气混凝土整线系统解决方案。以变求变,以新促新,安徽科达机电在逐梦全球的道路上,与全体合作伙伴共赢!
(安徽科达机电 薛海)
近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对2024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科技创新奖”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科达制造两项目在经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严格的评审后,在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荣获2024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科技创新奖”。
其中,“基于 AI 视觉的建筑陶瓷墙地砖分级分色智能检测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类一等奖,“陶瓷行业重载高精度智慧导引车(AGV)与调度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 AI 视觉的建筑陶瓷墙地砖分级分色智能检测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位列一等奖榜单首位。
据悉,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科技创新奖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与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奖项。该奖项旨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评选过程严格执行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多项环节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质量、安全、技术领先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标杆企业。它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鼓励,也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总裁办 郑彦彤)
根据《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皖科平台〔2024〕8号)和2024年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开展要求,经多方审核、评定,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获“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认定。此次获批,是对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取得行业技术领先地位的充分肯定。
据悉,企业研发中心是设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科技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等活动,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自2021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发,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37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同时公司于2024年10月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新能源智能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双方合力打造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紧密型联合体。
今后,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将继续发挥中心优势,整合国内产业资源,研究开发行业亟需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带动全行业的技术质量水平提升。
(安徽科达洁能 左媛)
近日,第三届国际氨能会议于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和佛山仙湖实验室共同承办,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院士担任会议组委会荣誉主席。科达制造子公司德力泰携前沿燃烧技术参加了此次大会,与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和行业先锋共同探索氨能领域的工业应用。
本次大会以“氨,新能源·新机遇”为主题,围绕氨合成、材料、催化、燃料电池、基础燃烧、应用燃烧、环境影响、技术经济分析、健康安全等13个专题开展交流。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专家学者来介绍氨能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学术进展和技术发展,并汇聚了国内外学术和工业领域的中坚力量。
德力泰与仙湖实验室、欧神诺、蒙娜丽莎等单位合作,在氨燃烧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通过研究,2021年12月,德力泰在公司实验室解决了氨燃烧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包括氨燃料可控点火、可控稳定燃烧、氮氧化物排放和残留氨的控制等,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氨燃烧器以及污染物排放控制新技术。
2022年12月,德力泰用氨氢燃料在试验窑成功烧制出了全球首片“零碳瓷砖”;从2023年12月开始,对蒙娜丽莎集团总部“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于2024年9月26日成功投产,选择的是100%纯氨零碳燃烧技术。
未来,德力泰将与蒙娜丽莎、佛山仙湖实验室、欧神诺陶瓷、安清科技五方合作单位,继续携手完善氨氢零碳的燃烧技术,为能源领域的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共同努力。
(力泰陶机 黄华英)
近期,科达陶机举行了《丰田传》的读书分享会。此活动为科达陶机精益生产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旨在鼓励公司成员进一步提高精益生产意识,增进精益知识的增长,推动精益生产。
在分享会上,金种子成员各自讲述了自己对《丰田传》的见解和感想。大家根据书中提到的知识点以及案例,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事业部精益的推进情况等进行分享。此外,分享会上还对突出的金种子成员进行了表彰。
《丰田传》读书分享会从8月1日启动以来,金种子成员积极响应并认真品读这本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并提交了23份读书笔记(含word、PPT、思维导图)。
最后,科达陶机企管部总监胡林对本次读书会做了总结和指示。他希望通过品读本书全面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让各成员在精益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并且抱着“干中学、学中干”的探索精神,不断搭建和迭代完善科达的精益体系,精益求精、持续改善!
(科达陶机 陈润本)
10月16日上午,广西高峰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高峰”)全智能2号生产线成功点火,科达陶机携手广西高峰开启新的合作篇章,迈向了智造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广西高峰董事长柳朝辉、董事及生产总经理柳嘉达,将军集团董事长柳朝阳,科达制造董事、总经理杨学先,佛山科达机电总经理何卫东、科达陶机国内营销总监裴树元等受邀出席点火仪式。
广西高峰计划将建设3条全自动化现代瓷砖生产线,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以后,日产能将达15万平方米,年产值超10亿元。
为满足高峰企业对品质的高要求,科达按高标准为广西高峰定制了全新大板线,包括科达原料整厂设备、KD7808大吨位压机、六层干燥器、高效节能宽体窑、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储砖系统及数控智能抛光线,主要生产800×800mm、750×1500mm等规格的高档抛釉产品,日产能50000㎡。项目投产后将极大丰富高峰陶瓷的产品线,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近三年来,科达陶机在广西产区实现了口碑和销量齐头并进,科达大吨位压机和窑炉拿下了广西产区超六成的市场新增订单,越来越多客户选择与科达陶机以整厂整线的形式加深合作,提升其竞争力。
谈及选择科达原因,柳嘉达认为一是科达的经营范围很全面,所有需要的东西都能提供,具备整厂整线的优势;二是科达有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帮助广西高峰节省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管理。
(科达陶机 安康)
近日,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安,经营管理部负责人杨怀安等一行到访科达制造总部,科达制造董事长边程、科达智慧能源公司总经理张峰热情接待,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行业趋势、市场机遇以及未来在海外光伏储能新能源领域展开的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共同研究推动新能源创新发展模式。
此次江西国际的来访,不仅为智慧能源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公司在海外的光储业务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据悉,江西国际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隶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大型国有企业,已连续20年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连续7年跻身全球百强行列。在亚洲、非洲、拉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数十家办事机构和子公司。
近年来,科达智慧能源深耕非洲光储市场,致力于点亮更多的电荒区,目前已在肯尼亚、赞比亚、加纳等地注册公司、组建团队并开展业务,与当地大量行业皆展开了密切合作,助力经济发展。
(智慧能源 姜秀清)
在陶瓷机械领域,科达凭借多品牌、多制式及全系整线的综合优势,已稳占全球陶机行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面对技术快速迭代、环保倒逼以及生产成本严控的多重挑战,科达不懈地在核心工艺的主机设备上进行技术攻关,均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应用含氢低碳燃烧技术的窑炉、大板辊压成型装备、多段摆高效智能抛光线等一系列产品的推出,将陶瓷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与主机设备取得革命性创新所投入的大量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及时间)相比,更为灵活、快速的辅机设备定制化需求,近期正逐渐成为行业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保持主流生产制式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客户对辅机设备提出了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定制要求,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一变化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进一步体现出科达作为“陶瓷生产服务商”的综合竞争力。
科达陶机配件服务事业部在2024年重点推出了抛底机及高速风机等定制化的辅机设备。在2024潭洲陶瓷展正式亮相后便深受客户青睐,经过大半年的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配件服务事业部新的业绩增长点之一。
抛底机:彻底解决砖底白灰导致铺贴不牢的现象
配件服务事业部的技术团队为了贴近市场需求,针对性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进行市场调研。
在深入某陶瓷产区市场时,他们了解到,不少陶瓷客户均反馈,由于瓷砖底部有较多白灰导致铺贴时贴不牢,从而不时引发消费者的投诉。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瓷砖在烧制过程中辊棒的处理方式。为防止作为主传动的辊棒与未烧结的砖坯底部发生黏附,即出现所谓的“棒钉”现象,窑炉工人通常会在辊棒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涂层——底浆。为确保烧成工序段的优等品率,一些工厂的工人往往将底浆越刷越厚,这样便导致烧结后的瓷砖底部残留有一层白灰。
▲2024潭洲陶瓷展上现场展示的抛底机
针对砖底白灰的现象,配件服务事业部成功开发出抛底机,完美解决了陶瓷客户的“痛点”,大大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抛底机项目于2023年底立项启动,2024年1月团队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依托科达深厚的技术积淀,开发团队参考了刮平定厚机、磨边机、线架辊台等设备的功能特点,抛底机得以顺利开发。同年4月,首台抛底机在潭洲陶瓷展上正式亮相,立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一家来自江西的陶瓷企业现场订购。
当前,抛底机在江西陶瓷产区深受客户欢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配件服务事业部技术团队根据市场反馈持续进行产品升级,短短数个月便迭代到第三代产品,有力推动了抛底机在该产区及其他地区的普及与应用。
高速风机:确保抛磨后瓷砖水分完全被吹干
另一款在2024潭洲陶瓷展上首度展示的辅机设备为高速风机。
这款高速风机专为解决抛磨工序后瓷砖水分残留难以吹干的问题而开发。产品开发立项同样来源于配件服务事业部技术团队在陶瓷产区调研时收集到的客户反馈。
鉴于当前流行的“大产量、高速度”的生产模式,原普通风机无法有效地将瓷砖表面及底部的水分吹干。同时,滚珠轴承高压风机受限于轴承结构的设计。在长期的旋转摩擦下,轴承的稳定性会逐级下降并直至失效,极其容易导致风机出现运行卡死等现象。
▲在展会上展示的高速风机
科达凭借“创新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打破了传统机械结构高速风机的局限,引入了空气悬浮技术。值得一提的是,科达更是业内唯一采用此项技术的企业。空气悬浮轴承结构,解决了滚珠轴承的“技术瓶颈”,无机械摩擦。因此,科达空气悬浮智能高速风机噪音更低、振动更小、转速更高、寿命更长。同时,也更加节能环保。经过专业机构的严格测试,科达空气悬浮智能高速风机,在相同条件下,产出同等风量所需耗费的电量比滚珠轴承高压风机低25-38%;比普通风机低50-63%。
尽管采用全新的技术路径,但得益于科达强大的集采优势及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科达的高速风机一经面世便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根。凭借高效稳定的性能及出众的性价比优势,科达的高速风机赢得了多个陶瓷产区客户的认可。
定制化辅机成为客户寻求市场突破的新趋势
配件服务事业部的技术及生产团队,在稳固线架、上下砖机、打蜡机、贴膜机等通用性辅机产品制造的基础上,正积极向更具市场潜力的个性化、定制化辅机领域进行拓展。
团队通过前期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挖掘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分析市场上现有产品的功能不足之处,以此为导向进行创新开发,一举解决了客户痛点的同时,还显著增强了配件服务事业部作为“陶瓷企业一站式综合配件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抛底机与高速风机的成功推出,正是团队一次努力的尝试,最终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
▲抛底机在客户车间应用
项目负责人坦陈,在项目立项初期,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心中不免有过较大的顾虑。但得益于事业部领导的坚定支持,以及基于对科达深厚的技术底蕴、“容忍健康失败”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领先的资源平台(包括规模和资金优势)的信心,他们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两款产品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在推出辅机新产品时,绝不能冒进,须看准市场后将产品做好做稳,比同行更快速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我们需高度重视产品的持续优化,根据客户的后续反馈快速响应,实现技术迭代升级,这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关键。”项目负责人说道。
(总裁办 谢家声)
在这个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安徽科达机电驻西安服务运维网点正式成立并启用。这一重要举措不仅彰显了公司深耕客户服务的坚定承诺,也标志着安徽科达机电在全国服务网络布局上的一次重要扩展。
安徽科达机电驻西安服务运维网点是集售后服务、配件及耗材销售、项目技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未来将依托专业的技术团队、完善的配件供应体系以及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支持、快速响应现场维修服务以及定制化的项目技改方案。
在公司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安徽科达机电西安服务运维网点顺利启动。网点启用当天,安徽科达机电总经理何小磊及营销服务中心总监宋波等领导亲临现场,对网点的建设情况、团队组建及初期运营规划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对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流程及团队协作提出了宝贵建议。
展望未来,安徽科达机电驻西安服务运维网点将秉持“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宗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客户最信赖的合作伙伴。同时,安徽科达机电也期待与广大客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蒸压加气混凝土行业的繁荣发展。
(安徽科达机电 程鞍庚)
10月25日上午9点08分,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西南办事处正式成立,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总经理叶召伟、副总经理刘春华等出席剪彩仪式。
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西南办事处落地于负极材料生产及煤气化需求集中地之一的四川成都,集营销、服务、配件仓储为一体,并配备多名售后人员及多种类备品备件,贯彻落实公司“服务先行、销服一体”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更高效、快速地为整个西南市场及客户提供服务。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总经理叶召伟向各参会人员阐述了西南办事处的战略定位及公司的发展规划。他指出,该办事处的成立旨在进一步解决客户服务难、时效差等问题,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重新定义装备价值。
未来,安徽科达新能源装备将以此为出发点,在围绕公司5年战略规划及”3+N”产品理念基础上,由西南走向全国再辐射全球。
(安徽科达洁能 薛梅)
近两年,山东陶瓷产区掀起了生产线升级改造的热潮,其中又以淄博京齐力陶瓷的“4.0能效标杆数智时代”现代化高端生产线为典范。
这条生产线不仅引进了3台恒力泰万吨压机,还有长达386.4米的德力泰节能窑炉,被誉为“山东第一线”。
之所以有此盛誉,是因为京齐力陶瓷的这条“山东第一线”,既是全球首条可同时混烧750×1500mm、900×1800mm或同时混烧750×1500mm、800×2000mm大板和岩板的生产线,还创造了全线综合节能超过10%且在制粉工段还可额外节能10%的超低能耗。
据了解,该生产线有如此强大功能的原因,是基于京齐力陶瓷的发展理念及生产要求,由力泰陶机历经多次试验、研究配置,最终为京齐力陶瓷量身打造而成。
正是由于这条生产线在节能增效方面的突出表现,近日,京齐力陶瓷向力泰陶机赠送了锦旗以及节能达标后的100万元奖励,表达了其对力泰陶机智能整线的高度认可,信守承诺的京齐力陶瓷也因此赢得了广大供应商的信赖。
3台万吨压机
速度快、损耗低、精度高
涵盖全规格以及3-30mm全厚度
据了解,万吨压机在山东产区的数量本就不多,但是京齐力一家陶企就拥有3台,体现出其企业的强大实力。那么,恒力泰YP10090万吨压机有何显著优势呢?
力泰陶机营销二部总监旷国军指出,恒力泰YP10090万吨压机是以智能发展为导向的创新成果,是高标准、严要求的环境友好机型,其优势就在于性能最优化、低损耗、高成品率,可以压制厚度3-30mm的墙地砖、大规格薄板(砖)、抛釉砖、(通体)大理石瓷砖等产品,涵盖了600×1200mm、750×1500mm、800×800mm、900×900mm、900×1800mm、1000×1000mm、1200×1200mm、800×2000mm等各种规格。
恒力泰YP10090万吨压机的速度快、精度高,为京齐力的连续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让客户享受到了更加绿色智能的运营体验。
全线综合节能超10%
制粉工段额外节能10%
除了万吨压机,德力泰的窑炉也是京齐力智能生产线的关键设备。
对于窑炉的能耗和技术优势,德力泰科技总经理吴俊良指出,德力泰为京齐力提供的DFC烧成窑配置了先进的DDI4.0-A窑炉数字智能管控系统,以及EHI保温加强系统、DHR余热回收再加热系统、PPC助燃风管分组控制系统等多项专利技术,再搭配3HP新型高效自动清洁烟气换热器、EM系列高效节能自循环六层干燥器,充分保证了不同大规格混烧生产线的稳定可靠,节能优势非常明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京齐力智能生产线运用了力泰陶机最新研发的S.H.A.R.E.热能综合回收系统,将烧成工段多余的余热回收送往喷雾于燥塔使用,目前京齐力项目全线综合节能已超10%,另外在制粉工段还可额外节能10%,最大限度利用余热实现了除本增效,各项烟气排放远低于当地排放标准,为国家双碳排放控制树立了一个典型案例。
全球首条
同时混烧715/918规格
或同时混烧715/820大板、岩板的生产线
凭借品质最优、能耗最低、数智化水平最先进等突出表现,力泰陶机提供的智能化整线得到了京齐力的高度赞赏。
京齐力总经理王庆国表示,力泰陶机满足了其公司生产高品质大板和岩板的要求,万吨压机的速度很快、生产非常稳定,窑炉也是目前全球首条可以同时混烧750×1500mm、900×1800mm或者同时混烧750×1500mm、800×2000mm大板和岩板的生产线,另外实际全线综合能耗比合同约定考核的气耗要低0.1-0.15Nm³/㎡(天然气)。
王庆国还介绍,这条生产线不仅节能效果明显,而且功能先进,可同时生产不同规格,可不按排砖顺序随时进窑,可同时生产干粒、罗马原石、肌肤釉、亮面、哑面等多种工艺产品,例如同时生产10°以下、20°、40°、90°等不同亮度的产品,而且每一款产品的吸水率均能保持一致。
“总体来说,无论是压机还是窑炉我们都很满意。从去年投产以来,我们的产品质量优异而且实现了差异化,因为我们不仅可以为客户个性化定制产品,还是全市唯一利用恒力泰压机生产800×2000mm规格岩板的企业,所以投产以来销售情况一直很好。”王庆国如此说道。
从去年3月份点火至今,京齐力和力泰陶机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联合打造出的“山东第一线”,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大规格产品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京齐力陶瓷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铸就了山东陶瓷产区目前能耗最低、产品最高端、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产线,同时也为山东甚至北方产区树立了一面节能降耗、智能制造、高品高质的旗帜,将会激励更多陶瓷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转载自:《陶瓷信息》)
早在两年前的2022年2月18日,由力泰陶机承建的河南中祺陶瓷岩板/大板智能生产线就已成功点火,至今运转不停。尤为重要的是这是一条燃料含氢60%的宽体窑,内宽3.1米,目前日产3.8万㎡。这是德力泰在低碳燃烧技术上的又一次突破。
那么问题来了,高氢宽体窑为什么会率先在河南产区落地?背后的技术研发经历了哪些挑战?氢能窑炉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陶Sir特别邀约了德力泰技术总监程希如,请他揭开了德力泰在氢能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来龙去脉。
攻关:氢气燃速快、火焰短,如何适配大产量宽体窑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陶瓷企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氢能是集高热值、无毒、无碳排放优点于一体的理想型清洁能源。一直为陶瓷行业节能降碳而不断努力的德力泰,从多年之前就开始进行氢能技术的研发储备。
而后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出行不便,恰好给德力泰研发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攻克了高氢宽体窑炉的关键技术难点。
程希如指出,高氢宽体窑炉面临的技术难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实际生产中,氢气燃烧速度快、火焰较短,而大产量的宽体窑炉截面温差大,两者如何适配是一个挑战,这就需要从燃烧器的选型和设计入手,解决高速喷射的难题。
此外,由于氢气燃烧火焰短,高热量集中,会对窑炉墙体、碳化硅套等材料的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窑炉设计时需要进行充分考虑。
二是氢气非常活跃,需要解决其回火的难题;对此,德力泰引进了单向止回阀等应对部件。
三是氢气管道的材质设计、施工规范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 4962-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来执行。
就在德力泰攻克高氢宽体窑炉关键技术难点的同时,迎来了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我国对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表达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战略”的郑重宣布,不仅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巨大关注,也为跟德力泰一样在节能降碳领域持续深耕的高科技企业,注入了国家级的权威背书和推动力。
也正是在同一时间,河南中祺陶瓷计划新建一条岩板/大板智能生产线,充分利用其处于含高氢燃料的气源地优势,携手在氢能领域深耕多年的力泰陶机,于2021年8月对高氢宽体窑进行了立项。
落地:降本增效成果突出,节能减碳效果显著
立项仅半年之后,2022年2月18日,力泰陶机承建的河南中祺陶瓷岩板/大板智能生产线点火,这是一条内宽3.1米、日产3.8万㎡、燃料含氢60%的宽体窑,掀开了陶瓷行业高氢宽体窑的新篇章。
运行至今,由于具有能源优势,这条高氢宽体窑在降本增效和节能减碳方面的特征非常突出。据程希如介绍,目前该生产线的燃料成本比在当地使用天然气能够降低30%左右,客户反馈窑炉不仅节能优势明显,而且产品质量好。
而在减碳方面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按照当前的产量,高氢混合气烧每年排碳约3.02万吨,如果全部使用天然气则每年需要排碳约4.1万吨,两相对比,这条高氢宽体窑能够减少约2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这条生产线还搭载了力泰陶机先进的DDI4.0-A智能中控系统,对整体运行进行云计算和综合管理,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对生产线的远程监控。
精进:氨氢燃烧技术即将量产,为“零碳时代”奠定基础
以创新立足的力泰陶机,并未满足于在高氢宽体窑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而是又一次推进了氢能窑炉的应用。因为从降碳到低碳再到零碳的技术发展路线和工业化实践,体现的正是德力泰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清晰规划。
因此,在2021年12月27日,德力泰联合佛山仙湖实验室、欧神诺成立了“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并在2022年12月18日用氨氢燃料烧制出了全球首片“零碳瓷砖”,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3年10月28日,德力泰、佛山仙湖实验室、欧神诺、蒙娜丽莎、安清科技等五方携手,正式宣布启动“陶瓷板|砖量产线先进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项目”,据悉这条生产线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迎来点火。
程希如表示,为了这条“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的量产线,五家企业都在全力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由于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案例,只能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氨氢燃料运输、储存、燃烧的技术规程,其中的艰难过程可想而知,但可喜的是都已成功克服。
即将迎来量产的“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项目”,是德力泰等五家企业着眼于未来的前瞻性布局,标志着该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不仅将为陶瓷行业迈向“零碳时代”奠定坚实基础,还开辟了高温制造业运用“新质生产力”低碳转型的新路径,更是为国家达成“双碳战略”贡献了重要的前沿技术支持。
(转载自:《陶瓷信息》 )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