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外文界》12月样刊

CONTENTS

人物专访

翻译艺术

资讯动态

中外观点

学术纵览

外语教育

04 为跨文化交流摆渡架桥:《外文界》专访黄友义

09 周总理与《北京周报》一起走过的日子

10 谭美军:从“彩虹之国”归来的青年外交官

13 王效贤:走向樱花之国的使者

20 徐志摩:《偶然》(中法双语)

21 精心读诗园:丘特切夫《春潮》诗歌赏析

24 译者||外交翻译生涯三十余年点滴谈(上)

26 周克希:翻译首先靠感觉

30 2020年十大流行语争相出炉!“内卷”、“凡学”及“后浪”等英文怎么说?

16 王晓辉:远涉帖 出师表 骨肉情 老臣心 《三国演义》英译品读

38 第36届中译法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冠肺炎疫情等时政热词成亮点

38 全国翻译教学与研究论坛在青岛科技大学举行

38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英文版出版发行

38 首届欧洲法语区本土汉语教师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38 中国西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40  新加坡学者:西方天天“人权”挂嘴边,你们真懂“人权”吗?

43  社交媒体空间的国际传播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

47  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48 “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49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现状 、问题与对策

50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种教学发展前景探究

55 甘肃省外语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需求定位及培养路径

56  上海外国语大学(3)

58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4)

60  香港留学|2021年入学季最新申请动态

61  上海实施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新政 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

62  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召开

63   新职业介绍

02

03

04

16

38

40

47

56

近日,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特邀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翻译联合会原副主席黄友义,回溯中国翻译世界的几次浪潮,探讨翻译在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晓辉和黄友义的步伐走进中国翻译世界的几次浪潮,共同领略翻译背后的无穷力量。

在黄友义的书房,王晓辉与黄友义展开了第一段对谈。书房中的书汗牛充栋、琳琅满目,其中尤以外文书居多,研究美国的书籍整整堆满了一个书架。第一段对谈由书房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一书展开,进而引出了黄友义的求学经历。对谈中提到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趣事和翻译

《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意义,还提到小语种翻译的重要性。

随后,二人来到香山碧云寺,以翻译事业发展高潮为线索共同回顾翻译发展轨迹。在香山碧云寺,二人谈及佛经翻译,讲到鸠摩罗什、玄奘对佛经翻译的贡献。沿着翻译史脉络又谈到利玛窦、严复对翻译的贡献。从佛经翻译、科技翻译,再到启蒙翻译,翻译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进入二十世纪,“五四时期”的一批翻译家,更是直接推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鲁迅。伴随着对翻译史的回顾,二人来到鲁迅博物馆。紧接着的

对谈围绕鲁迅展开。主要谈及鲁迅作为翻译家提出的“宁信而不顺”的翻译原则,进而论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条件,首先是中国文化的总体影响力要提升,这一点我们中国最近这些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的影响力有很大提升。再一个就是,翻译的质量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的出版社、翻译家做出巨大的努力,把中国的文学,用外国人能够听得懂、接受得了的语言方式传播出去。随后,二人来到外文局,参观了局史展,共同回顾了外文局的历史,谈到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国外文局,可谓中国翻译界的“摇篮”。名家辈出,灿若星河。

人物专访 | Celebrity Interview

04

05

里有《红楼梦》《儒林外史》英文版的译者、翻译界中西合璧的伉俪,杨宪益、戴乃迭;有《孙子兵法》等多部著作的译者,著名翻译家林戊荪;有《安徒生童话》的译者,著名文学家叶君健;还有投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美奋斗者爱泼斯坦。除此之外,萧乾、魏璐诗、戴妮丝、沙博理、段连城、梁良兴、刘德友、李士俊等一大批翻译家,都在中国外文局留下了工作和奋斗的身影。

采访最后,黄友义表示“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年,今天能够追求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而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理念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中国将继续翻译世界、继续了解国际。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把中国的理念介绍出去,这个是时代的需要。翻译在这个时代,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王晓辉也表示“今天,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也需要用翻译把中国的声音、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
王晓辉与黄友义的对话中,金句频出,引发公众思考,考,一起来欣赏下:“整个翻译行业,有史以来,一直是站在历史的桥头,是弄潮儿,它推动事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大量的技术引进,管理模式的引进,那都是外文。那都得翻成中文。”

“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做了那么大的牺牲。这会儿就需要我们用外文,通过翻译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为了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做了哪些贡献。所以这会儿翻译的作用在于帮助国家形象树立,对帮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翻译,实际上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它是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所以,人才的培养以及翻译质量的提升,将成为我们对外传播中国、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十分关分关键的一环。”
“翻译浪潮的出现,一定跟历史、跟时代是息息相关的。“翻译活动实际上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那个时代的色彩。“翻译活动实际上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那个时代的色彩。”
“从佛经翻译、科技翻译,再到启蒙翻译,翻译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进入二十世纪,‘五四时期’的一批翻译家,更是直接推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翻译是小众的工作,但对于国家、社会,却是有大意义。”

“我们经常说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首先应该说他是个翻译家。他的作品里边,一辈子一千多万字,多一半并不是写作的作品,而是他的翻译作品。而他的翻译作品,也跟他在日本留学、生活有关系。他阅读了大量的日本文学家的作品。他写的《藤野先生》,那里边也是他看了日本人的,这个写回忆自己老师的作品。在日本,他翻译了很多日本人的作品,《一个青年的梦》《苦闷的象征》

06

《走出象牙塔》。他有日本人的细腻,有德国人的逻辑严谨。另外,他翻译那么多苏俄作品,苏联人诗歌的那个气势。”

 “首先,这些是一批有志于救国的文人,要改造社会。因此他就注意学习国际上的新鲜知识。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都首先是,我觉得是翻译家。然后转过来,再通过自己的笔来唤醒人民,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呼风唤雨。”
“以鲁迅为代表,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一个是思想的启蒙,走出那种禁锢的社会,接受新鲜事物。第二点其实不能不说的,就是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打开了大门。第三点就是,在文学上开阔了视野,你阅读了你又翻译了,在你的作品里体现了大量的过去中国人不太熟悉的题材、风格,所以让中国的文学创作一下开阔了眼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当代文学创作。最后一点就是对语言的帮助了。就是他那个时代,是从文言文走向白话文,鲁迅就是积极推动者。”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有几个条件:首先是中国文化总体影响力的提升,然后就是翻译质量的提升。”
“外文局的历史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同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号建国,外文局那会儿成立,所以外文局的工作也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步伐。”
“外文局的发展是中国整个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缩影。”
“中国人走出去,要靠很多很多的桥,这个桥要有中国人架,还要请外国人一起来架。”
“‘一带一路’的延伸,也就是中国翻译向世界的延伸。”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一带一路’(倡议)走多长,就需要翻译提供多少服务。翻译提供的服务,能力有多强,那‘一带一路’(倡议)就能走多远。翻译的事业发展兴起跟‘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也就是翻译向世界的延伸。”
“文化只有双向交流中,才能取得动态的平衡。我们不仅要关注引进来,更要关注走出去。为了取得这种平衡,我们要注重翻译,注重文化的传播。这是翻译的责任和使命。”
“现在的文学作品,它是从政治到娱乐,从边缘到中心,从学术到商业化,涵盖面非常广阔,题材又非常广泛。能够满足各界人的阅读兴趣。这套书(《大中华文库》)推出以后受到国内外各方好评,因此也被出版界、新闻界誉为中国文化上的‘天宫一号’。”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的转换与传播行为。从人类语言诞生开始,翻译就存在,并随着不同地域间的交流而逐渐兴起。而翻译工作者,古往今来,无论青灯照壁,还是冷雨敲窗,都被笼罩在艰苦而漫长的时光里,为了人类文明而默默求索。

07

人物专访 | Celebrity Interview

将视野放之当下,翻译的任务将更加光荣而艰巨。正如黄友义所说,我们在继续翻译世界、继续了解国际、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把中国的理念介绍出去,这是时代的需要。
新时代之下,让我们以翻译界前辈为楷模,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翻译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构建文化交流之桥,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来源:王晓辉专访 摄影:胡俊 供稿/责编:王皎)

链接:中外文化交流的“摆渡人” http://cul.china.com.cn/2020-09/04/content_41282159.htm

里,为了人类文明而默默求索。

黄友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翻译系列⾼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MTI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外⽂局前副局⻓兼总编辑,CATTI国际版总顾问。

王晓辉,中国网总编辑,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新闻评论员,高级编辑。多年从事翻译、新闻报道和互联网工作,多次参加并担任国际会议和论坛的主持。

08

40年,恍如昨日。想起您,眼前依旧浮现您的笑容可掬;忆着您,脑海中装得满满的都是西花厅前那瓣瓣飘落的海棠花雨。
                                                
                             (写在周总理逝世40周年纪念日)

依稀记得:1958年,第1期《北京周报》被捧在您的手里,您满脸欣喜;在《北京周报》创刊5周年纪念会上,您与周报外籍专家畅谈时的并肩促膝。在您的关怀和精神的指引下,《北京周报》即将迎来创刊58周年。58年来,我们淬火成长,与共和国外宣事业共沐风雨。

在周报君回忆了与敬爱的周总理的一些往事后,大家是否对周报君更加喜爱了呢?成长中总会有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回忆是为了更好的鞭策自己,秉承传统,再接再厉,新的一年,周报君要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来源:北京周报 微信公众号2016-01-08  作者: 马力 责编:王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3YlfGc0au_mZA-C-qH2aA

09

人物专访 | Celebrity Interview

如今,出国已经不算稀罕事,但谭美军的经历与众不同——他曾作为中国外交官,在有“彩虹之国”美誉的中国南非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馆常驻两年零六个月,直到2015年才结束任期回国。
几番周折,记者终于见到了从南非回国不久的谭美军。只见一个健壮干练的男子向我们走来,未语先笑,十分爽朗,将其驻外经历娓娓道来。随着他的讲述,奋斗与担当、艰辛与荣耀、枯燥与惊险……他平凡而又不平常的经历,过电影般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英语挂科到合格翻译员

谭美军是桂林永福人,大学本科的专业是英语,而今,他一口美式英语地道流利。然而很难想象,他的英语专业课在大一时还曾经挂科。
“挂科之痛”让他发愤图强。大一假期参加了20多天的李阳疯狂英语集训,从此,“疯狂”的精神在他脑海里扎了根:“走到哪儿都狂练英语,回想起来,那时也是蛮拼的。”
凭着扎实的英语功底,毕业后他在桂林当了两年的英语老师,之后辞职考研,重回母校广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07年6月,谭美军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防城港,在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刚来不久,就以随行翻译的身份陪同市领导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那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他说。这个“第一次”给他最深印象的是,外国人的英语听不懂!在校学的是纯正英语,但各国的英语口音有很大差异,交流起来挺困难。
工作后他发现,自己不仅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其它要学的也太多了。平时他绝大多数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勤学善思也让他受益匪浅。不仅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日益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让他连连在业务选拔中崭露头角、顺利通关。2009年,他从3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公派到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参加为期30多天的高级英语翻译培训。

谭美军和妻子在约翰内斯堡总领事馆合影留念。(谭美军提供)

业余时间坚持充电成了谭美军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忘带着书本。到韩国交流,他带着厚厚的国际关系学资料;去南非时,他的行李140公斤,今年回国变成了300公斤,一半都是书,比出国时多了3箱书,“我最宝贝的就是书了,我什么东西都能借,但是书不行。”他在笔记本扉页写道:“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爱因斯坦。”

韩国为移民搭“桥梁”

2010年,谭美军被选派参加韩国心连心(K2H)公务员交流研修项目,到防城港市的国际友好城市韩国永同郡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研修。“这半年收获很大。”他说。
韩国永同郡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安静,那里虽然只是一个小郡,但是基础设施很健全,农村小而干净,人与人之间很和谐。他发现韩国政府机构的公车很少,大家都是开着私车上班,郡里只有郡守有公车。他发现韩国民众很关注中国动态,于是常常跟人交流,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韩国的移民政策让他印象深刻。有些外来移民比如嫁到韩国的中国媳妇等,因为语言等原因难以融入社会。永同郡专门设立了一个培训机构,免费教她们学韩语、教习韩国传统文化等。免费课程为外来移民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韩国对文化融合的重视可见一斑。

妇等,因为语言等原因难以融入社会。永同郡专门设立了一个培训机构,免费教她们学韩语、教习韩国传统文化等。免费课程为外来移民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韩国对文化融合的重视可见一斑。

获派驻总领事馆

2011年,外交部从全国各地公开选拔驻外干部,广西全区英语报考名额只有2个,经过重重选拔,谭美军很荣幸地被选送参加驻外考试。他说,“竞争对手都很厉害,当时还真没想到能被选上。”
与过去参加过的考试相比,外交部选拔驻外干部考试可严格了,需要进行多场考试。“最难的就是英语面试。”他说道,他和许多人一样被考懵了,觉得肯定没戏了。但是一个月后,接到了通过考试的消息。他回想道:“能通过,跟平时的知识储备尤其是自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以及英语练习密不可分。”

在南非的日子

直到出发前几天,谭美军才知道要去的是地处非洲大陆南端、金砖五国之一的南非共和国。当时他正筹备婚礼,只好把婚礼提前了半个月。与家人告别后,他便与新婚妻子踏上了前往南非的征程。
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也是南部非洲最大的空港枢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唯有社会治安状况令人不太满意。在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馆常驻期间,他曾任总领事秘书兼英语翻译。驻外期间,文秘、行政、外事、翻译等,他都干过。还曾参与国家主席出访南非的接待工作。

10

11

人物专访 | Celebrity Interview

在南非,有近200家中资公司、30多万侨胞,在约翰内斯堡就有20多万。作为一名领事官员,他与馆里的同事一道为中资公司员工和侨胞服务,为他们在当地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侨胞回国投资兴业牵线搭桥。与南非当地人的接触中,他主动介绍祖国家乡,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积极参与促进领区政府和企业与国内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双方文化交流。
驻外工作可谓时刻准备着,“在南非,下午4时就可以下班,但外交官却24小时待命,任何时候都可能有任务。”他说。

图为谭美军到领区参加捐赠活动
(谭美军提供)

惊险误入危险区

不管是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场合,谭美军都时刻牢记着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忠诚、使命、奉献”这六个字,牢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2014年春节大年初一晚上,我国驻非洲某国的一位外交人员突发疾病,需要来医疗水平较高的约翰内斯堡救治。时值假期,他独自连夜驾车到机场接待病人,回程路上一不小心,误入抢劫案多发的危险街区,那个地方就连当地警

心,误入抢劫案多发的危险街区,那个地方就连当地警察都不敢乱闯。他说:“当时心里只想着早点赶到医院,为病人做好入院救治工作,一连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去往医院的路。后来只好取道回馆里再出发。当时路上的情景现在想想都后怕。”那位外交人员最终痊愈了,十分感激他热情周到的服务,直到现在他们还保持联系。

2014年10月1日下午,一辆中国旅行团乘坐的大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发生交通事故,造成3名中国游客死亡,另有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5人重伤。正值谭美军和一名同事在总领事馆值守,当时他们正准备吃晚饭,接到电话后,立马连夜赶往医院协助工作,协助辨认死者身份,配合院方和旅行社将死者遗体送到当地法医鉴定部门,安放好并将死者的遗物取回代为保管。直到深夜善后工作才告一段落,回到总领事馆吃上第一口饭时,已近凌晨时分。“为我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协助和服务,这就体现着我们的使命。”他认真地说。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是周总理提出来的,是从事外交、外事工作人员的行为指南。我始终铭记在心。”他说。
回想成长历程,他感慨:“防城港给了我发展的平台,组织培养了我,如今回到家乡,我将尽我所能,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防城港的发展尽一己之力。”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微信公众号   供稿/责编:王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nEhIh6qxk-dhTcFTveC3A

河北乐亭县人,1930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专业,后任外交学会翻译、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副处长、处长。从新中国第一个访日代表团起直至中日建交、缔约谈判等,均参与或担任了主要翻译工作。1983年任中国驻日本使馆政务参赞。

王效贤

也许因为王效贤一开始接触外事工作就是以一种民间的形式,也许是因为她更深地体会了周总理“争取人民,了解人民,影响人民,寄希望于人民”的教导。几十年来,王效贤在从事外交工作中一直有着浓重的民间意味。在日本做政务参赞时,她一方面注意加强与国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络,一方面更注意与一些友好团体和老朋友的联络。她知道,如果只有政府间的合作而没有广泛的民间交往,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有扎实的基础。
王效贤很善于把外交对手最终转化为知心朋友。问起她个中奥妙,她会坦然一笑,告诉你:“外交有的时候跟邻里相处是一样的,只要你真诚相待,就一定会赢得友情。”
当然,王效贤更清楚地知道,现在自己所做的是为21世纪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而铺路,所以,她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有一种紧迫感。她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她希望她的这种努力会有成效。

12

13

人物专访 | Celebrity Interview

王效贤君:
宫城县小牛田町的涩谷正义曾经找到我,诉说他在中国买了一只劣质的皮包,不知该向谁诉说,我让他给您写信。
他当时所以给您写信,是怕这样劣质的皮包会影响中国商家的声誉,别人也会就此责难中国。他希望中国杜绝这样的劣质产品,我想您是会理解他的心情的。
日前涩谷先生兴奋地打电话来说收到了你的详细报告,他对您的热情诚恳的态度表示感谢,也感谢那家店堂经理的诚意。
我们并不是想得到赔偿,只是想用这种方式为中国提一些建议,是想为中日友好尽力。
——宫城县中日友协
高桥洁夫

每每想起这个问题,王效贤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一家三代人的友谊。

1972年9月,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

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以他的决断和勇气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当时,正在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工作的王效贤担当了主要的翻译工作。
后来,我国领导人几次访日也都去拜访田中,王效贤又多次担任翻译。虽然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但平易近人的田中首相却记住了她的名字,从而与田中首相结识。
1983年,王效贤去日本工作时专门拜望了这位为中日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日本前首相,也是在那段时间,她又结识了田中先生的女儿田中真纪子,并且一直同她保持着友谊。1990年,王效贤随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访日。孙平化也是在推动中日建交时会见过田中的老朋友,两人想再去拜会田中先生。
自1985年生病以来,田中先生从未见过外国朋友,甚至日本各界人士也很少有人见得到他。但是,出于对中国朋友的友好与信任,真纪子小姐安排孙平化和王效贤会见田中先生。
还是田中先生家里那间熟悉的会客室,所不同的是中风失语的田中先生见

到朋友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来。王效贤摇着田中先生的手臂对他说:“田中先生,您要说的话,我们都知道,当年我给您做翻译,现在也能给您做翻译。”听到这话,田中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田中真纪子转告孙平化和王效贤说,她父亲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再去一次中国,亲眼看看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她要用这个目标激励父亲坚持锻炼,使身体康复,实现他重访中国的夙愿。
终于那一天来了,在中日两国人民欢庆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时,田中先生终于成功地战胜了体内的病魔,携夫人和女儿、女婿、孙子一家七口来到了中国。因为都是老朋友,田中先生特别提出,希望中日友协接待。在欢迎宴会上,田中先生准备了一篇满蕴深情的答谢词,他口不能语,让女儿代读,还特意让正在学习中文的孙子翻译了这篇答谢词。
负责接待工作的王效贤也看到了这个场面,也许她看到的比别人更深远一些,她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彩虹已横空挂起。
1993年的一天,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的那间宽敞、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穿着一身素雅衣装的王效贤正聚精会神地读一封日本来信。她身旁的玻璃橱窗里摆放着许多来自异国的纪念品。期间来自日本的一种叫做“能”的偶人摆在很显眼的位置。

贤正聚精会神地读一封日本来信。她身旁的玻璃橱窗里摆放着许多来自异国的纪念品。期间来自日本的一种叫做“能”的偶人摆在很显眼的位置。

从日本回国以后,王效贤就离开外交部,来到中日友协。她本来从民间外交开始,如今又重新回到民间。40年的光阴染白了她的头发,40年的经历把她磨练成一名出色的外交官。虽然已年过六旬,可是她依旧保持着外交官所特有的睿智和敏感。不同的是,她把这种睿智和敏感融合在一种母性的慈祥里。
读着来信,她笑了,这份笑意像春日的阳光淡淡地溶在她的脸上和眼睛里。

的态度表示感谢,也感谢那家店堂经理的诚意。
我们并不是想得到赔偿,只是想用这种方式为中国提一些建议,是想为中日友好尽力。
               ——宫城县中日友协
                         高桥洁夫

——这又是一个故事:
几个月前日本宫城县小牛町日中友协的事务局长涩谷正义到中国旅游,临回国,他在北京一家商场里买了一个提包想拿回去做个纪念。谁想到涩谷先生背着包刚上飞机,背包的带子就断了,他很想向中国反映这个情况。回到日本后,宫城县日中友协的高桥先生让他写信给王效贤试一试。
涩谷先生真的给王效贤写了信,还寄来了背包的照片。信上说,中国的繁荣昌盛让人感到高兴,可是在那么有名的商场里居然还有这么劣质的商品,这又让人遗憾,希望那家商场能够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接到来信,王效贤马上和那家商场联系,又找到了生产厂家,商店和厂家都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还给涩谷先生写了致歉信。
事情处理好了以后,王效贤也给涩谷先生写了封信,她说:“只有肯给我们提出这样中肯意见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这样的事情做起来似乎琐碎,但是王效贤每一件都是带着使命感来完成的。中日友协每年要接待两三千人的来访,上至著名的政治家,下至结队而来的少年旅行团。不论什么人,在王效贤的眼里都是朋友,都是远来的客人。不论什么样的事,她都会当成大事去办,因为她始终记得周总理常说的一句话:“外交无小事。”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微信公众号   作者: 魏漫伦  责编:王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dfDm48oZ9bbLKGUo-2CSw

14

15

人物专访 | Celebrity Interview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位蜀汉丞相还是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
诸葛亮留下的作品并不多,文章主要有《出师表》和《诫子书》,书法作品也只有《远涉帖》,不过,从这些文章和书法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这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另一个侧面——文人诸葛亮和常人诸葛亮。
《远涉帖》是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只有27个字,但书短情长,殷殷切切。诸葛亮早年无子,哥哥诸葛瑾就将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做养子。诸葛亮十分疼爱也格外用心培养诸葛乔,出师北伐时将他带在身边。诸葛亮深知,自己的哥哥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一定非常惦记孩子的安危,所以北伐归来,一到褒斜栈道,便马上写信报告平安:“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

诸葛亮鞍马劳顿,还要日理万机,但他没有忘记写家书报平安;更让人感动的是,诸葛亮在信中没有说父子远涉,而是用“师徒”来指代自己和养子,这明显是为了照顾哥哥的感受。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何等细致而温暖的男人。
说回到诸葛亮的书法。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朝廷主持编著了一部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目录,叫做《宣和书谱》,其中“草书叙论”中记载: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上述记载说明,诸葛亮的《远涉帖》到宋朝时还被御府所收藏。我们今天看到的《远涉帖》,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摹的碑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什么地位?连他都去临摹《远涉帖》,足见诸葛亮书法作品的分量。
这27个字的碑帖属于草书,流畅潇洒却又没到狂放不羁的程度,有道是字如其人,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度”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信的结尾,“亮顿首”中的“亮”,是一个非常标准完美的楷书字,与全帖的风格截然不同,但并不显得格格不入,而是像一枚图章一样,镌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古人写信,常用“某某顿首”结束,也许这就是诸葛亮写信的独特风格。可惜,我们只能看到这一封信,无法对比,只能猜想了。
诸葛亮传世的文章以《出师表》最为著名,是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上的表文。诸葛亮出山和刘备一起打天下的时候,刘禅刚刚出生,诸葛亮是看着刘禅长大的。刘禅

《远涉帖》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16

17

诸葛亮与刘禅的“君臣如父子”的特殊关系,在《出师表》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虽然这是一篇大臣给皇帝的工作备忘录,但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老臣对年轻皇帝的不放心和父亲般的牵挂。除了很少几句讲到北伐出征,大部分都是在嘱咐刘禅应该如何广开言路,如何赏罚分明,如何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文章夹叙夹议,兼有抒情,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第一句先讲形势,振聋发聩。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罗慕士的译文:
Permit your servant, Liang, to observe: the late sovereign was taken from us while 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remained unfinished. Today, in a divided empire, our third, the 

divided empire, our third, the province of Yizhou, war-worn and under duress, faces a season of crisis that threatens our very survival.

原文与译文一对比,就能看出汉语的张力还是相当大的。“臣亮言”三个字,是臣子上表的规范格式,完整翻译成英语大概是这样的:“Your humble servant Zhuge Liang, presents his observation to Your Majesty as follows”。罗慕士尽可能去芜存菁,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又不失古雅,将这三个字译为“Permit your servant, Liang, to observe”。
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叫崩,诸侯去世叫薨,老百姓去世叫死,各有各的说法,这一点与英语有很大差别,总之,不能直接说死,所以罗慕士来了个折衷的办法,将“中道崩殂”翻译成了the late sovereign was taken from us,就是永远离开了我们。“创业未半”一句,看似简单,翻译起来十分不易,这里的创业可不是start a business,所以,罗慕士不得不加了一个短语来补充说明,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remained unfinished,先帝一生的事业,即光复汉室,还没有完成。
接下来,诸葛亮开始启发后主发奋图强,赏罚分明,采纳忠言,亲近贤臣。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全文抄录,只选取两段,并附上罗慕士的翻译,来对照学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罗慕士英译:
The Former Han thrived because its emperors stayed close to worthy vassals and far from conniving courtiers. The opposite policy led the Later Han to ruin. Whenever the late Emperor discussed this problem with me, he decried the failings of Emperors Huan and Ling.
这是一句警策名言,切中两汉兴衰的要害。“贤臣”译成了worthy vassals,worthy在这里是称职、可敬的意思。“小人”的译法很多,如base person、evil character、villain等等,但文中的小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人,而是特指朝廷中的坏人,所以,罗慕士用了一个形容词短语conniving courtiers(使阴谋诡计的朝臣)。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罗慕士英译:
Your Majesty, take counsel with yourself and consult widely on the right course. Examine and adopt sound opinions, and never forget the last edict of the late Emperor. Overwhelmed with gratitude for the favor I have received from you, I now depart on a distant campaign. 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 I write I know not what.
写到最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嘱咐了一遍:陛下您

又嘱咐了一遍:陛下您也应该独立思考,听取忠言,多想想你父亲留下的教诲,老臣就感激不尽了。我就要出远门了,抚今追昔,老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六百余字的文章,一气贯穿,仿佛从肺腑中流淌而出,充满了真情实感。如果没有那些上表格式和尊称,这哪里是大臣对皇帝说的话,倒是更像是父亲给孩子的一封家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YWJmH7rUuXKKGr4oPC6rA

生,诸葛亮是看着刘禅长大的。刘禅虽然继位当了皇帝,但对诸葛亮极为尊重,呼之为“相父”。诸葛亮不仅操劳国事,也担起了父亲的责任,连刘禅的婚姻大事,都是诸葛亮亲自安排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临表涕泣,罗慕士的翻译是“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英文表示哭的词很多,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cry,weep,wail,shed tears,burst into tears均可。罗慕士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状态,不会嚎啕大哭,也不会抽抽嗒嗒地哭,而是心潮起伏,泪水模糊了双眼,所以,他选择了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 I write I know not what,来翻译“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有点儿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泪目”。“表”是上给皇帝的奏章,一般的译法是memorial to an emperor,英译本中罗慕士的翻译是petition,petition主要是请愿书或者正式请求的意思,可能是罗慕士认为这是诸葛亮为请求北伐中原而给刘禅上表,从这个角度去翻译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这句诗,是对诸葛亮一生最高的评价。《远涉帖》和《出师表》,让我们看到了文人诸葛亮的一面,在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外表下,还有一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诸葛亮。
(来源:CATTI中心微信号  作者:王晓辉  责编:王皎)

18

19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

徐志摩

(原文链接:http://fr.tingroom.com/yuedu/shige/fys/22584.html

《偶然》诗歌朗诵mp3试听

徐志摩
Xu Zhimo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Je suis un nuage dans le ciel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reflétée par hasard sur ton cœur
你不必讶异
il ne Faut pas t'en emerveiller 
更无须欢喜
nul besoin d'exploser de joie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Car tout s'enfuit d'un clin d'œil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Nous nous rencontrons de nuit en mer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chacun sa route, tu as la tienne et j'ai la mienne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tu peux t'en souvenir mais mieux vaudrait que tu oublie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Cet éclair émis lors de notre rencontre
                                                      (供稿人:赵怡隆)

20

21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Весенние воды
Еще в полях белеет снег,
А воды уж весной шумят —
Бегут и будят сонный брег,
Бегут, и блещут, и гласят...
Они гласят во все концы:
«Весна идет, весна идет,
Мы молодой весны гонцы,
Она нас выслала вперед!
Весна идет, весна идет,
И тихих, теплых майских дней
Румяный, светлый хоровод
Толпится весело за ней!..»
‹1829›, начало 1830-х годов
春  潮
田野里残雪还泛着白光,
河水已经发出春的喧响——
它奔跑着,唤醒睡意朦胧的河岸,
它奔跑着,波光晶亮,它在呼喊……
河水呼喊着,声扬天下: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我们是早春的信使,
她派我们率先报道春的信息!”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那风和日暖的五月天哪,
纷踏着春天的脚步,
跳起红光灿灿的环舞。
(王立业 译)

《春潮》俄文版朗诵mp3试听

一幅动态万千的俄罗斯迎春画图
                               ——《春潮》赏析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奥廖尔的地灵孕育出一代人杰,光是大师级作家就有屠格涅夫、丘特切夫、费特、列斯科夫、安德烈耶夫、布宁,还有文学理论巨匠巴赫金。奥廖尔作家中被称为大自然歌手(певец природы)的就有屠格涅夫、丘特切夫、布宁。难得的巧合在于屠格涅夫与丘特切夫的风景画一同被俄罗斯文学界认为“描写的是他所理解中的俄罗斯大自然画图”(别林斯基语)。如果说,屠格涅夫以细腻抒情的笔触,描写出散发着娴静婉丽的女性气质和诗意含蓄的贵族气韵的俄罗斯中部平原大自然画图,那么,秉承泛神论的丘特切夫则喜欢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灵性,大自然的鲜丽色彩,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与生命的动律;尽管布拉戈伊对丘特切夫的风景诗的论断同样适合于屠格涅夫,即:“在丘特切夫的意识里,自然没有任何静止的、僵死的东西,一切运动着,一切呼吸着,一切生活着”,[1]但是,如果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屠格涅夫的终极追求,那么丘特切夫的大自然画图则融汇着诗人自己的哲理思索,悉力揭示大自然外在和谐下的内在不谐与无序,以求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我们今天赏析的《春潮》就是这样一首自然诗,它以早春的声色光动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在春天来临之际复苏的浪漫主义细腻画图,抒写了春天的潮水终于挣脱漫长冬日的桎梏,一路狂欢,报道春天来了的喜讯,带动万灵万物群情雀跃,赋予其重获生命的欢快与喜悦。

诗的开端两句,看似写景,却已含情,通过“ещё”(还)“уж”(已经)两个副词,不仅仅是语义的对立(антитеза),更是展示了“冬天情绪”与“春天情绪”的对立,以“田野里积雪还泛着白光”,来反衬决堤的春潮却已经在为春天的到来鸣锣开道;下两句,极具动感的奔跑和睡意朦胧的堤岸再次构成对立,凸显了春的势不可挡,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主调:即便是春潮一泻千里,也荡涤不去大自然本身的对立与矛盾。在第一诗段里我们读到的是“残雪还泛着白光”,而在第二段里我们则已看到“春天信使”的出现,还有“红艳艳,亮堂堂”的五月的展现;我们还看到,“睡意朦胧的河岸”与活力四溅的春潮,分解出四组鲜明对立:“积雪”——温煦,夜晚——“白昼”,僵死的苍白——健康的绯红,梦的沉默——生的“喧响”,但这些对立与矛盾最终却又汇聚出气势更为欢腾的春潮,反衬出春潮的强劲生机。
诗人调动一切手段,渲染早春的动律及其使者春潮的强大动感。第一诗段第二行里的весной已完全不是时间状语“(在)春天”,而是强调与活化春潮喧闹的状态及其行为方式“像春天一样地”。在这里,修饰喧响,用的是春的时令,春的力度,春的精气,春的光彩,春的情怀,用最具生命力的季节称谓来修饰春潮的磅礴气势,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另外,这段诗的动感特征是靠密集的动词来进一步强化的,短短四行,竟出现六个动词,除了белеть表示旧的正在消融,另外五个则把春潮渲染得绘声绘色,外在气势的动,内在气韵的动,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动态万千的早春画图,应证了俄罗斯学者伊文斯基的研究发现,即丘特切夫写出的“不是静止,而是动律;不是宁静,而是运动;不是对单一细节的选择,而是力求丰富多样”,这种动律还体现在“丘特切夫风景诗各种特征的矛盾组合”。

丘特切夫风景诗的另一特征是拟人。在第一诗段里我们已经发现,诗人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中的拟人修辞手段,赋予春潮人的动作,人的状态,甚至是人的心灵,同时在第二诗段中透过春潮对春的到来的朗声宣告,我们分明感觉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以水拟人,大潮高声呼叫,虽说是潮语,那欢呼雀跃之情分明融合了诗人的心声”。[3]我们从春潮的喧腾中捕捉到了诗人本人的情绪与状态,明明是诗人自己感觉到了春的到来,却在借助大自然宣告从冬到春的一场灵魂变革。大自然的欢欣之态,欣喜之情,兴奋之语,完全成了人的神态,人的举动,及至诗人本人倾诉的外化,情景在此可谓血乳交融,难辨彼此。
如果说,在第一、二诗段中展现的是单向的直线型的时间,即从冬到春的走向,那么到了结尾,及最后一个诗段,这种直线型时间却聚汇成环型时间,诗人驻足在春风里,春阳下,饱览春景,抒发春情。那“年轻的春天”,就像童话中的女皇,被侍从们,亦即春的景物簇拥。在这里,大自然画图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尤为鲜明,这不仅表现在丘特切夫精心挑选的描写对象本身(漫长寒冬散去的俄罗斯春天),而且还在他形象的民众思考中。在丘特切夫饱含诗意的视觉中,温煦的五月天,春天的预报者,被隐喻化地描写成红艳艳、光灿灿的俄罗斯环舞,成群结队地伴着春天翩翩起舞,红艳艳的少男少女的面庞被比喻成红艳艳的环舞,充满了光鲜和喜色。这里的环舞连续用两个修饰语(эпитет)“绯红的,明亮的”(румяный, светлый)来修饰,既写出了大自然的本相,也写出其意象;就修辞手法而言,既是隐喻中的拟物,又是一种通感抑或认知上的联觉,激起人们对春天的丰沛情怀与无限畅想。
在丘特切夫的大自然抒情诗中,结构与语义特征常常借助于连字符来表现。就自身本质而言,《春潮》的主题思想、它的主旋律常常借助于连字符揭示与定音。另外,语义上重要的形象词汇“使者”(春天的信息报告者)和“环舞”(大自然的民族性认知)因为倒装需要而使韵脚别具特色,造成音的复沓,如“концы-гонцы”,“идёт-хоровод”,使得诗歌含义得到清晰表达,诗的语义也形象化外现。
丘特切夫在这首诗里有如在其他诗歌中一样,是个情感细腻、听得懂大自然语言的歌手,因而他把大自然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此,我们可以尽意解码丘氏自然诗的本质、诗的形象塑造乃至诗人思想美学、艺术结构以及独特的语言。“无疑,所有真正的诗人与艺术家都会感悟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以拟人化的形象来展现它,但丘特切夫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全然自觉地相信他所感觉到了的,——抑或感触到了的大自然的美,并把它理解为不是想象,而是真实”。
(作者:王立业 供稿/责编:杨依依)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159682968_648975

22

23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过家鼎  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

回顾往事,我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体会是:作为一个外事翻译工作者,应该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奋斗和拼搏的动力。国家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干什么,那怕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和克服种种困难,乃至做出牺牲,也在所不惜。通过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努力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这是最大的光荣和激励自己的精神支柱。
1952年4月,我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调到北京参加“五一”外宾接待工作,到北京后不久,便荣幸地被选到板门店参加朝鲜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参加朝鲜停战谈判及随后的六年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旅生涯,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当时,同行去板门店的有十几个人,我们彼此互不相识,第一次见面。其中有年已半百的清华大学教授赵诏熊、北京大学教授钱学熙,解放初期从美国

百的清华大学教授赵诏熊、北京大学教授钱学熙,解放初期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朱光亚副教授,还有一些讲师、助教,最年轻的就是刚出校门的我和冀朝铸等人。出发时,我们穿上新发的志愿军棉军装,只带了最简单的随身行李和衣物,从北京坐火车经沈阳到达安东(即丹东)。我在停战谈判代表团的工作主要是笔译、口译,特别是英文的记录,这里值得提一下我担任记录的坎坷经历。

尽管在谈判中,朝文、中文、英文是同等有效的正式语文,但朝文、中文的记录毕竟主要是朝、中方面使用的,双方赖以查据和引用的主要是英文记录,因而英文记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然而,怎样整理英文记录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当时,钢丝带的录音机已经问世,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然拥有一切最新式的设备,因此,美方要求在会议室里使用录音机。美方明知我们没有录音设备,于是建议由美方提供录音机把双方的发言录下来,英文记录全部由美方负责整理,并向我方提供。大家知道,在这场抗美援朝的斗争中,为了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我们寸步不让。双方发言都是带有高度原则性和政策性的,必须保证绝对的完整、准确。如果记录中出现差错或任意的篡改,何以为凭?因此,我们严正地拒绝了美方的建议,主张在会场内任何一方均不得使用录音设备,中、朝、英三种文字的记录由各方自行负责整理,每种文字同等有效。

最新式的设备,因此,美方要求在会议室里使用录音机。美方明知我们没有录音设备,于是建议由美方提供录音机把双方的发言录下来,英文记录全部由美方负责整理,并向我方提供。大家知道,在这场抗美援朝的斗争中,为了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我们寸步不让。双方发言都是带有高度原则性和政策性的,必须保证绝对的完整、准确。如果记录中出现差错或任意的篡改,何以为凭?因此,我们严正地拒绝了美方的建议,主张在会场内任何一方均不得使用录音设备,中、朝、英三种文字的记录由各方自行负责整理,每种文字同等有效。

英文速记对美方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对我方来说,没有专职的英文速记员,只能由英文翻译来兼作英文速记。一切必须从零开始,任务是艰巨的。我们感到很紧张。
为此,我们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先是看书,弄懂速记的原理,接着是模写速记符号。过了一个多星期,便开始作练习。速记这门课程,原理并不深奥,但要达到娴熟自如,则并非易事。上场时,我们只能采用部分速记符号,绝大部分要靠普通手记。一个人记不下来,只有用人海战术的办法,即4个人一起记,开会回来,互相校对、追忆。美方念稿的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20-130个字组,而我们的速度开始只能达到每分钟70-80个字组,差距较大。因此,每次会议开完,我们都由于脑子高度紧张而疲惫不堪。要改变当时那种疲惫应付的被动状况,只有加紧练习。即使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期,我们也没有放松速记的练习。停战后,我继续留在板门店工作,负责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翻译和记录。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在板门店的6年多时间里,几乎从未停止过速记练习。熟能生巧,不间断的练习和实践使我的速记技术有了显著提高,最高时达到每分钟140个字组的水平。我还代表朝中方面同美方一起协助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整理英文记录。我方整理的记录,完整准确程度超过了美方。有时,美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我们引用美方自己发言的英文原文予以驳斥和揭露,使美方无法抵赖或否认。

动状况,只有加紧练习。即使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期,我们也没有放松速记的练习。停战后,我继续留在板门店工作,负责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翻译和记录。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在板门店的6年多时间里,几乎从未停止过速记练习。熟能生巧,不间断的练习和实践使我的速记技术有了显著提高,最高时达到每分钟140个字组的水平。我还代表朝中方面同美方一起协助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整理英文记录。我方整理的记录,完整准确程度超过了美方。有时,美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我们引用美方自己发言的英文原文予以驳斥和揭露,使美方无法抵赖或否认。

1958年9月,金门打炮,中美大使级谈判在华沙举行,中美外交斗争的焦点转移到了华沙。我奉命从板门店直接调往华沙,参加中美大使级谈判的翻译工作。除了翻译以外,我的任务是把美方的发言原文逐字地记下来并译成中文,我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记录工作。依靠我在板门店所掌握的英文速记技术,我能把美方的发言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这些记录已成了国家永久性的档案,归入史册。70年代,在我领导人同基辛格的历次会晤中,我仍担任记录,把双方的发言,特别是基辛格的讲话,逐字记录下来,整理成档。尽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记录的任务大部分已由电脑来完成,但速记仍是一项有用的技术。(未完待续)
(转载自“翻译教学与研究”公众号   来源:《对外大传播》杂志 供稿/责编:吕玥)

24

25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匠心,心所向,驰以恒。”
你有一颗匠心,别人所谓的偏执痴狂,是你心中的理所应当。
73岁的周克希是半路出家的著名翻译家,50岁之前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后来翻译了《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小王子》到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精于法语名著的翻译。
在周克希的新书发布会上,他与读者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寂寞并快乐的翻译之路。谈到翻译《追寻逝去的时光》一书时,周克希说,普鲁斯特的文字令他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在翻译时必须努力和他“平起平坐”。
以下是周克希部分发言内容:

三十多年前,我起意从数学改行,做文学翻译工作。一次去王道乾先生家(回想起来,印象中似乎客厅有些幽暗,王先生脸容有些忧郁,声音徐缓而略带沙哑),请教“在文学上如何学习”,他沉吟片刻,答道:“文学不是靠学习学到的,而是要去感受的。”这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间,几乎成了我的座右铭。日后我被同行半开玩笑地称为“感觉派”(以区别于学院派等等),也许正是因为我从译以来,一直服膺“翻译要靠感觉”的缘故。
翻译的标准,或者说目标,我们最熟悉的是严复说的“信达雅”。此外还有“等值翻译”(奈达。信息在意义、文体两方面应等值)、“化境”(钱锺书)等说法。这些说法,我觉得都有道理,而在翻译实践中,我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是尽力找到文字背后的感觉(作者写作时的感觉),并尽力把这种感觉传达给读者。我想,真能这么做到,信达雅等等恐怕也就“虽不中亦不远矣”。其实,这个意思,傅雷先生当初就说过,他的说法是:假定作者是中国人,想想他会怎样说、怎样写。那样说、那样写了,就是好翻译。

01 翻译首先靠感觉

意义、文体两方面应等值)、“化境”(钱锺书)等说法。这些说法,我觉得都有道理,而在翻译实践中,我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是尽力找到文字背后的感觉(作者写作时的感觉),并尽力把这种感觉传达给读者。我想,真能这么做到,信达雅等等恐怕也就“虽不中亦不远矣”。其实,这个意思,傅雷先生当初就说过,他的说法是:假定作者是中国人,想想他会怎样说、怎样写。那样说、那样写了,就是好翻译。

做个译者,门槛并不高。但从气质上说,善感、耐静的人,也许更适合当译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余光中在文章中提到,台湾声乐家席慕德请计程车司机调低音量,司机问:“你不喜欢音乐吗?”席只能回答:“是啊,我不喜欢音乐。”两人对“音乐”的感觉可以如此不同。不同的境遇也会造成不同的感觉。荒诞派剧作《等待戈多》在北京首演时,恶评如潮。后来去一所监狱演出,所有的犯人看了都哭了。导演邵泽辉说:“这是当时真正能体会这部荒诞剧的观众。”一般而言,感觉意味着身心的投入,意味着远离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所——这也就是耐静。
凡·高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透过烟看到心中的火,把它留在画上,就成了画家。透过烟看到火,把它留在文字中,就成了作家或翻译家。而透过烟看到火,首先靠的是——感觉。

翻译,首先是一种实践,需要身体力行。为了译得更好些,做一些研究是必要的(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了解他写作的时代,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和写作习惯等等),但是就译者而言,研究的落脚点是翻译的实践。对他来说,实践,或者说力行,比“研究”更重要。叶圣陶先生在回忆弘一法师的文章中提到,有一次,席间一起吃饭,有个搞哲学的朋友想请弘一法师谈谈人生的意义,弘一法师非常虔敬地回答,惭愧,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叶先生写道:“学佛的人怎么会说对于人生问题没有研究呢。他是有研究而不肯说么?但看他那殷勤真挚的神情,就觉得那样想是罪过。他的确没有研究。研究云者,是自己站在这东西的外面,而去爬剔、分析、检查这东西的意思。像弘一法师,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没有站到外面去的余裕,哪里能有研究呢?”
弘一法师是我景仰的前辈。叶先生说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这“一心”二字,说出了力行的真谛。一个人,一生中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想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手艺人吧,他们每天做工,终其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即便是制作一种工艺品,甚至只是下一碗面,做一个寿司)。老舍先生说他自己“有得写,没得写,每天写五百字”,这不就是力行吗?
译者和他的译作的关系,有点像船长和他的船的关系,那是一种同命运、共存亡的关系。《动物农场》的作者、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为乌克兰文版写的序言中说得好:“我不想对这部作品发表意见,如果它不能自己说明问题,那它就是失败之作。”作者如此,译者同样如此。译者,要用翻译的作品说话。(未完)
(来源:上外学生翻译团微信公众号   供稿/责编:王皎)

02 翻译需要身体力行

全文参见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6jWM3yukXK9y9XZ2HU5cw

26

27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the defining feature of Chinese socialism
例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摘自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译文: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is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Chinese socialism and the greatest strength of this system. Our Party is the highest force for political leadership. (from the speech at the sixth group study session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June 29, 2018)

2.党的全面领导overall Party leadership
例句: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摘自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译文:We need to establish sound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strengthening overall Party leadership in all realms and respects, including reform,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domestic affairs, foreign relations, national defense, and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the state, and the military. (from the speech at the sixth group study session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June 29, 2018)

3.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authority and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例句: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摘自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
译文:The primary requirement in adhering to Party leadership is to uphold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authority and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This is the paramount principle in maintaining Party leadership, and we must never equivocate or waver at any time and in any situation. (from the speech at the CPC’s 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Work, July 3, 2018)
4.党的政治建设to reinforce the Party’s political foundations
例句:党的十九大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摘自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要点,2017年12月25日—26日)
译文: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corporates a focus on reinforc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foundations in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trengthening our Party for the new era, and makes it our primary task in promoting political progress to ensure that the whole Party defers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upholds its authority and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from the speech at a meeting of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among members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cember 25-26, 2017)

political foundations in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trengthening our Party for the new era, and makes it our primary task in promoting political progress to ensure that the whole Party defers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upholds its authority and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from the speech at a meeting of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among members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cember 25-26, 2017)

5.“四个意识”Four Consciousnesses
释义:“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译文:The Four Consciousnesses refer to maintaining political commitment, thinking in terms of the general picture, following the core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its requirements.(未完)
(来源:今日语言学微信公众号  供稿/责编:王皎)

全文参见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vJzNkjWygihhhsXM37uMA

28

29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最美逆行者”的英文该怎么说?
常见的说法有以下两种:①counter-marching people②people who run towards danger上述两种方式都表达了“逆行”,但总觉得还是缺少点什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应的英文是:put people and life above everything else.
出处节选自:
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亿人民上下一心,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Since the start of this year, facing the sudden onslaught of COVID-19, China has put people and life above everything else. The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united as one, have made a major strategic achievement in fighting the virus.  

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
主编黄安靖表示,今年是流行语的“大年”,此次评选标准是:一要反映时代特征,二要弘扬正能量,三要引导语文生活。
那这些流行语的英文怎么说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30

31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外交部长王毅在联合国的演讲:Hailed as heroes in harm's way, over 20,000 healthcare workers in 100 plus medical teams converged in Hubei, the hardest hit province, from across the nation to support epidemic control. 
一百多支医疗队、两万多名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向湖北重灾区集结,被誉为当代“最美逆行者”。
用这四个词表示“最美逆行者”:heroes in harm’s way,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英雄。

事实上,外媒经常用“heroes in harm’s way”来形容警察、军人和消防员。
这篇新闻报道就用了“heroes in harm’s way”, 来呼吁对警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英语中,“后浪”这个词应该如何描述呢? 如果是直译,这个词应翻译为rear waves。在这次的英语报道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有些文章直接使用这个词组。
但显然,这种直译方式只有中国人能够理解,老外是很难将“后浪”和“年轻一代”联系起来的。 因此,英语中关于“年轻一代”的更准确的说法,可以用younger generation,young people,youngsters来描述。 另外,我们还可以称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为Generation Z,即Z世代,这也是英美文化中对如今的年轻人的一种称呼。

“神兽”“熊孩子”用英文怎么说?
熊孩子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顽皮捣蛋”的孩子之意,通常我们用wild kids来表示。 不过,形容孩子调皮捣蛋可不止wild,还有很多其他超实用的单词,比如:mischievous淘气的;恶作剧的;有害的;The kid is a little mischievous.这个孩子有一点淘气。 prankish戏弄的;恶作剧的;爱开玩笑的;捣蛋顽皮的。
那么,“神兽”如何表达呢?野兽beast,神god,神兽即godbeast,有一款游戏名称就是The Godbeast.神兽用 godbeast也完全OK哦。

32

33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直播带货”的英文是什么呢?
学习3种简单地道的英文表达
No 1. Live streaming/ live broadcast 直播
No 2. Live commerce 直播带货
           commerce 贸易;交易
比如:Live commerce is very popular nowadays. 直播带货现在很火。
No 3. Live streaming host 直播主播

关于“双循环”,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给出的译文包括:
dual-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
dual-cycle economic model
“双循环”的中文意思是: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推文里英文是这么表达的,供大家参考下:
China will foster a dual-cycle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 which means its growth will rely o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ycles, with the domestic cycle as the mainstay.

office worker。与“office worker”相似的表达还有“desk jockey”,也可以表示上班族、办公室职员的意思:
如果你不想使用词组,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更高级的词汇“commuter”,有同学就奇怪了,“commute”不是通勤的意思吗?
没错,原词“commute”的确有“通勤”的意思,所以加上后缀“-er”就是“通勤者”的意思,而绝大部分上班族都是需要通勤来往返家与公司之间的,那么理解为“上班族”就没有异议了。
corporate slave这个短语就是我们常说的:社畜。如果你是一名corporate slave,那就意味着你被你工作的公司“奴役”。
odd-job man/ odd-jobber
这个短语尤指在房子或花园里做杂活儿的人;打零工者。
Employee这个词表示:受雇者,雇员,员工。它的动词形式是:employ,表示雇佣

34

35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的《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凡尔赛文学”英文咋说? 
与“humblebrag(谦虚自夸)”意思相近,这个单词表示“make an ostensibly modest or self-deprecating statement with the actual intention of drawing attention to something of which one is proud(表面上谦虚自嘲,实际上是为了炫耀某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当然,除了《咬文嚼字》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也在近日发布“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
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下面我们也来看下上面这些表达用英文怎么说吧~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指秋天来了,情侣、好友或家人之间以请喝奶茶之名发红包,表达亲密之情,金额多为52.0元(谐音“我爱你”)。
英译:the first cup of milk tea/ bubble tea/boba in autumn(milk tea是牛奶和茶混合在一起的饮品,bubble tea/boba指大家常说的珍珠奶茶、波霸奶茶。)
带货:指明星、网红、互联网营销师等通过视频直播等途径对商品进行推销。各行各业人员加入直播带货行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英译:commerce promotion marketing
live commerce:直播带货
influencer marketing:网红带货
queen of goods :带货女王
云监工:原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千万网友在线观看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24小时直播,主动充当“云监工”。现泛指通过网络远程监督某件事的进展。
英译:online overseers/online supervisors
光盘行动:“光盘”是指将盘子里的东西吃光。“光盘行动”旨在让人们培养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居安思危,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英译:Clean Plate campaign/“empty plate” campaign
奥利给:该词是“给力噢”的倒读,因网络主播的使用而流行。作为感叹词,包含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被网友配以夸张、魔性的表情和音调广泛使用。
译法:awesome/brilliant/fabulous/marvelous/splendid/excellent 给力(赞美)cheer up/come on  加油(打气)
好家伙:最早是相声中常见的语气词,表示感叹之意。后来网友在吐槽某事或对某事感到惊讶时,通常会加上“好家伙”加强语气。
译法:Good lord! Good heavens! Good grief!Good gracious/ Goodness gracious!  My goodness!
夺冠:该词因同名电影《夺冠》而流行,电影展示了中国几代女排人不服输的劲头。这种默默付出、顽强到底的“女排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
电影《夺冠》的官方译名是“Leap”,暗含着中国女排一次又一次取得飞跃的意思,也有女排在场上跳跃、敏捷地移动的意思,一语双关。
日常生活中“夺冠”这个词还可以有其他英文表达方式:win the championship/win the game/become/clinch the champion/win the gold medal/be awarded the first prize/ place
不约而同:原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因新冠肺炎疫情,该词有了新含义:不约会、不聚集已经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
译法:coincidentally/simultaneously/spontaneously happen to coincide with
集美:源于网络上的一个称呼。某网络主播在直播时经常将“姐妹”发音成“集美”,显得亲近可爱,于是网友纷纷效仿,以此称呼自己的好姐妹。
译法:Sister:姐妹
Bestie:闺蜜
Confidante:女性知己(或密友)
Buddy:兄弟,哥们儿
你对哪个流行语印象最深呢?
(来源:华南翻译市场   供稿/责编:王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ylLF-eGTuEfECoCABigFw

36

37

翻译艺术 | Translation Art

首届欧洲法语区本土汉语教师
专项培训成功举办

行业动态

1.2020“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举办线上颁奖仪式

2.第16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发布

3.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举行

4.民调显示:中日民众重视中日关系 期待加强合作

5.第二届“中国与非洲”友好合作主题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6.“美丽中国 美丽印度”云图片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7.第十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

8.第四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举行

9.“熊猫杯”日本青年征文大赛线上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10.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专家委员会成立

11.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0年年会成功在线举行

12.2020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立项通知

13.“俄罗斯文艺”文学翻译奖·第十二届全球俄汉互译大赛评奖揭晓

考试新闻

14.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1.考评中心与外交学院共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基地

资讯动态 | Information and News Update 

39

第36届中译法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冠肺炎疫情等时政热词成亮点

  12月4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承办的第36届中译法研讨会在京顺利举行。中译法研讨会这一机制成立于2002年,作为国内翻译界业务交流和研讨的重要平台之一,至今成功举办了35届。多年以来,经中译法研讨会讨论敲定的翻译成果,受到了法语翻译界和学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据悉,本届研讨会围绕近100条时政、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新词、热词的法文译法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美逆行者等新词译法均在讨论之列。

要 闻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文版,已于2020年10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收入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文稿43篇。为便于国外读者阅读和理解,英文版增加了注释和索引。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全面深入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和实践,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实现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效,对于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制度巨大优势和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
英文版出版发行

全国翻译教学与研究论坛在青岛
科技大学举行

12月5日,全国翻译教学与研究论坛,暨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青岛科技大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论坛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省内外30多所高校的130余名代表参加。 本次论坛安排了四场分论坛研讨,与会代表分别围绕翻译教学与翻译技术、翻译与文化传播、翻译理论与实践展开讨论。 

 日前,首届“欧洲法语区本土汉语教师专项培训”在线上圆满落幕。此次培训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以适应欧洲法语区日益增长的汉语教学需求和针对2020年新冠疫情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新常态,进一步提升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建立欧洲法语区本土汉语教师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沟通互动的有效平台,促进欧洲法语区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12月5日,重庆工商大学在线举办“中国西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研究论坛”。在直播平台参与论坛的在线人数超过3600人。
    论坛在重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重庆商务英语研究会的指导下,由重庆工商大学主办,上海文化服务贸易基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中语智汇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论坛旨在共同探讨新时代语言服务与语言文化传播研究,推动外语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发挥外语学科专业在后疫情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话语能力建设。 

中国西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大赛活动

1.2020“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通知

2.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

3.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0年年会成功在线举行

外文局外语期刊集萃

1.卫生丝绸之路与COVID-19危机——《今日中国》(阿文版)

2.在一起,而不是一个人:中国的新发展-世界的新机遇——《北京周报》(德文版)

3.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人民画报》(俄文版)

4.保障安全与繁荣的“新智慧丝绸之路”——《今日中国》(法文版)

5.中国为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与发展所作的努力——《人民画报》(韩文版)

6.“向北开放”北京特色日本公司是继深圳和上海之后的商机——《人民中国》(日文版)

7.5G将改变社会——《今日中国》(西文版)

8."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青年合作提供了新动力——《北京周报》(英文版)

38

马凯硕

(Kishore Mahbubani)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前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

许多西方人天天谈人权、写人权、把“人权”二字挂在嘴边,但这些出身富裕社会的人根本不了解穷人有着更基本的需求。比如,他们总是强调投票权如何重要,但如果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投票权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倡导人权,首先应强调以下五项基本权利:
一是生命安全权;
二是温饱权;
三是基本医疗权;

四是受教育权;
五是工作及获得收入、供养家庭权。
如果这五项权利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其他的“人权”也只是空谈。
理解这五项最基本的权利,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史非常重要。过去40年来,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快速、更全面地实现了这五项基本权利。

//中国成就//

要想了解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有多大,首先要看看他们之前的条件有多差。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历史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对于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的生活饱受外敌侵略、内战和饥荒威胁,医疗物资匮乏,教育资源奇缺,更不用说收入体面的工作。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但在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农民的生活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绝大多数中国农民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为生存而挣扎,既没有足够的口粮,也缺少教育和医疗资源,预期寿命很低。
统计数据表明,在198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接近100%,而到了2016年,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4.5%。中国发展速度之快一目了然。

如果把目光从农村扩大到整个中国,减贫的成绩同样抢眼。1980年,中国90%以上的人口(9.81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3.2美元。到2016年,这一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到5.4%。
中国的减贫成就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值得全世界好好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而且对今天广大亚非拉地区许多仍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来说具有借鉴意义。我们最需要为这些人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直到最近,仍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消除贫困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用事实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如此,彻底消除贫困是可以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中国的故事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原因。

//中国经验//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是如何成功地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的呢?

40

41

中外观点| Global Views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政策来实现减贫目标。
在国内方面,当我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时,我就告诉我的学生们,国家要想成功,应该遵循三个准则——任人唯贤、求真务实和诚实正派。
任人唯贤,意味着中国政府能够选拔最优秀的人在其众多机构中工作,提高治理能力。治理能力提高了,才能制定出改善人民生活的正确政策。

求真务实,最好的定义就是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中国从世界各地的最佳政策和实践中汲取营养,并结合自身实际贯彻执行。这种务实主义作风值得各国学习。
最后,诚实正派。历史告诉我们,打击腐败、确保国家资源用于民生福祉而不是中饱私囊的国家,才能成为成功国家。
在国际方面,中国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积极融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如果中国在减贫方面的经验能够在全世界复制,我们就有望实现有史以来人类境况的最大改善。
                     
                       (供稿/责编:杨依依)

Many of the people who write about human rights are Western writers who were born and grew up in affluent societies. So they have no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e fundamental needs of poor people. Instead, for example,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ght to vote.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ght to vote if people do not have enough to eat?
This is why all people who promote human rights should emphasize five fundamental rights before all others.
One, the right to live safely without being killed. Two, the right to have enough to eat, to avoid starvation. Three, the right to have basic medical care. Four, the right to be educated. Five, the right to have a job with an income to feed oneself and one's dependents. If people cannot enjoy these five rights, people will not be able to enjoy all the other human rights.
These five rights are fundamental. This is the reason why China's recent pas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China has delivered these five basic rights to its people more quickly 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than any other country has done in human history.
And the reason why this accomplishment is even more remarkable is that before these 40 years,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China had their lives threatened by foreign invasions, by civil war, by famine and starvation, by a lack of medical care, by a lack of access to modern education and well-paying jobs.
Indeed, the Chinese people suffered a great deal in the century of humiliation from the Opium Wa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very difficult conditions from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came before their recent achievements to understand how far they have come.
And it is also true that for the longes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thousands of year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rural areas did not improve.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villagers lived very hard lives, struggling to stay alive. They had barely enough to eat, nor access to education or healthcare. Their life expectancy was very low. There are some statistics that demonstrate how remarkable China's development has been. As recently as 1980, as I said earlier, close to 100 perc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rural areas experienced poverty. By 2016, 36 years later, rural poverty had declined by 95.5 percent.
And if you look at the overall picture and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China, the figures of poverty reduction are equally strong. In 1980, over 90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China, 981 million were living on less than $3.2 a day. By 2016, the number had fallen to 5.4 percent. That's a remarkable reduction.
Now, this Chinese story of unprecedented human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not just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a, but because even today, there are still many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need to do for these people is to help them escape from poverty.
Until recently, many economists believed that eliminating poverty was a mission impossible. But the story of China tells us that is not the case and that ending poverty is a mission possible. That is why we need to spread the story about China to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But the big question remains, how did China succeed in achieving this seemingly impossible task? The answer is that China carried out some correct polici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o achieve its poverty reduction goals.
On the domestic front, when I was dean of the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I taught the students at the school that for countries to succeed, they should follow the MPH formula-meritocracy, pragmatism and honesty.
China has been ab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in China by implementing meritocracy. Meritocracy mean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ble to select the best people to work and serve in its many agencies. And when you have good governance, you can have the right policies to improve people's lives.
P stands for pragmatism. And the best definition for pragmatism actually come from the late Chinese leader Deng Xiaoping, who said it does not matter if the cat is black or white, if it catches mice, it is a good cat. China has this unique ability to select the best policies from the world and learn the best practices, and implement them in a pragmatic fashion. So pragmatism is another thing that can be learned from China.
Finally, H stands for honesty. At the end of the day, as history teaches us, the countries that succeed are the ones that are able to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ensure that the resources of the state are used to help the people rather than be put in private pockets.
On the international front, China has carried out the right policies by integrating itself into the liberal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If the whole world can replicate China's experience in poverty reduction, we would then have achieved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human condition since recorded history began.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SoG_cW1TM7IJngOFUv2Ng

王润珏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任编辑

以2004年脸书诞生为标志,社交媒体开始步入全面勃兴的新阶段。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为45.7亿人,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达39.1亿人。其中,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脸书活跃用户数量规模达26亿。对各国媒体机构而言,社交媒体空间不仅是开展国际传播活动的必争之地,更是延续和重塑媒体品牌形象、提升新的传播环境下的传播力、影响力,维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的国际传播竞争格局呈现出专业新闻机构占据主导地位、英语新闻频道更受偏爱、英美两国媒体优势明显、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信息代际差异化传播趋势初现这四大特征。

社交媒体空间新闻传播竞争的发展已呈现出中心化(以专业新闻机构为主导的多维度能力竞争)、差异化(基于平台特征和用户需求的内容定制和社区运营)、频道组团(实现与多类型用户的多维度精准连接)、平台介入(强化对平台中新闻服务的控制力和用户、新闻机构对平台的依赖性)以及国家干预(政府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社交媒体的干预和管控)的态势。
如今,虚假信息、社交机器人等负面因素的持续发展不仅破坏了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生态和舆论生态,而且形成对线下真实社会中的日常决策、国家选举、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的不良影响和直接干扰。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都表现出对权威新闻来源的期待和信赖,社交媒体空间的新闻传播竞争已步入以专业新闻机构为主导的阶段。我国的主流新闻媒体成为我国社交媒体空间传播能力提升的主体。结合社交平台的特征和新闻服务业务的竞争态势,我国主流媒体可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社交媒体空间传播能力:

42

43

中外观点| Global Views

1.中英文传播并重,建设细分化、多语种频道组团
英语新闻仍然有着最大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在图文和短视频传播方面。我国主流媒体新闻账号在脸书平台已经具有了突出的用户号召力和影响力,在社交媒体空间的英语新闻领域的影响力已获得明显提升。未来可进一步细分新闻内容、语种、区域,并通过多账号运营的方式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新闻信息传播和用户兴趣社区运营。同时,也可加强不同主流媒体机构开设的同类新闻账户之间的互相关注和转发,综合发挥不同媒体在不同地区和类型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实现我国媒体组团传播力的总体提升。另一方面,我国主流媒体也应充分发挥中文新闻内容的生产优势,有效满足中文新闻资讯需求,把握社交媒体空间中文新闻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2.秉持价值理性,为世界呈现世界
当前,在社交媒体空间中,公众、国家、平台的价值需求形成耦合,对媒体机构公信力、权威性、引导力需求的回归日益凸显。我国主流媒体有必要在国际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以事实导向传播形成对观点导向、情绪导向传播的对冲,成为全球用户可信赖的新闻信息来源。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的新闻传播不仅是以中国为出发点的、面向不同国家的信息传递、意见表达,更是立足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共同体内部的信息沟通、环境守望和情感连接。

3.遵循共生逻辑,实现多主体和谐发展
智能技术的应用和传播环境的复杂化持续加深着社交媒体与政治、经济等社会系统以及公众日常生活的嵌入程度,催生并强化了公众、媒体和平台之间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公众依赖于具有可信度的权威信息,消除对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交媒体是公众获得这些信息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融媒体环境下专业新闻机构的生存发展有赖于社交媒体空间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塑造,也有赖于用户的持续关注和信任;平台方面,用户的数量和活跃度是平台价值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虚假信息的治理能力直接决定着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和依赖度。而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正是这一共生关系形成和维系的纽带。因此,应在共生理论的视角下重新检视社交媒体空间的国际传播格局。若我国的主流媒体能够既从总体上把握社交媒体平台的宏观共生关系,又从细节上充分运用社区互动、受众画像等途径把握不同地区、国家的政治、文化环境下三者之间共生模式的差异之处,则能够为自己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交传播环境,甚至通过有意识地进行共生关系的建构和共生模式的优化,形成多主体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选自《对外传播》2020年第9期,有删节。)
              (供稿/责编:尹媛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26WetpMIWbuFDxJZTy_0w

44

中外观点| Global Views

【编者按】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语言先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丰富多样,加强“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是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与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培养大量掌握和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所需语种的外语人才,尤其是非通用语人才。
本期《学术纵览》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人才的建设”,以《2019年CATTI俄语海外考试情况分析报告》为开篇,从政策背景、考务组织、考生情况、各科成绩等方面对2019年CATTI俄语海外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用数据说话,生动展现了中国翻译人才评价考试海外落地的实际情况。随后,围绕“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主题,简要介绍了中国部分省区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做好外语人才储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学术纵览 | Academic Field

孙芮乔

摘要:“一带一路”已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内容越来越充实,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语言服务无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语言分布特征,其次阐明我国语言人才的缺口现状,并揭示如何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传播

主要内容: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分布特征
通用语种阿拉伯语为14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英语为7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俄语为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中文为新加坡,中国的官方语言。除去英、阿、俄、华(中文)四大通用语种外,剩余官方语言均为非通用语种,种类达到50余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各国的国情不一,因此语言也丰富多彩。
2.“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缺口
语言类人才最受国内媒体和网民关注,媒体和网民认为"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而目前国内"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较为缺乏,语言人才建设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尽早出台国家语言战略,培养关键语种人才。
    3.“一带一路”翻译人才的困境
    语言结构不平衡,翻译人才数量缺口;翻译人才专业素质不高
    4 .如何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培养精通汉语的人才;大力发展非通用语专业;将语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孙芮乔,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文献来源:孙芮乔.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3):91-92.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WCBJ201933044&v=11HhG7kIQCXLSZ%25mmd2BOuVHocaFNJlkJyijUcguHx2ve%25mmd2Bc6kN28UV1LmNubmsbkleoUS

47

摘要: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目前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学校秉持优良的外语教育教学传统,长期开展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北外主动将学校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持续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种建设和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与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莹莹

关键词:北京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呼吁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
1.配合国家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做好非通用语种的专业布局
2.进一步改革完善非通用语种专业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将语种建设与国别区域研究相结合
2.2进一步推进“通用语+非通用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
2.3强化非通用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
2.4借助世界优秀的教学资源,加强中外联合培养

苏莹莹,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马来语言文学、东南亚社会与文化、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研究。

文献来源:苏莹莹.“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外语教育,2017,10(02):3-7+9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N2017&filename=WYUJ201702001&v=pO3KPoY9a5htuEr3U7NwstV0FKP6JZ%25mmd2BAweLIy9KTgpB0wjcoOPM3k1%25mmd2BV7cvywJrt

王雪梅   赵双花

摘要:本研究以传统外语类院校为例,运用丰富翔实的数据,对我国非通用语种的学科设置、招生培养以及师资队伍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学科规划、专业拓展、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等不同层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希望对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 非通用语种专业; 现状;问题; 对策 

主要内容:
非通用语种专业布局、招生情况、人才培养和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专业规划缺乏顶层设计,专业布局有待优化 →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专业布局
2.招生专业比较单一,一体化教育有待发展 → 扩大招生专业,实施一体化教育
3.培养体系有待完善,跨学科性有待加强 → 完善培养体系,构建跨学科平台
4.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 打造国际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
赵双花:山东建筑大学。

文献来源:王雪梅,赵双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17(02):91-96.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WYDH201702015&v=OFxngP2GKgwaKXsZmvWd4Z9dNWpcXw2hmcQJvwSgTrRFwgZlhoZ5vhuuDD0UahEo

48

49

学术纵览 | Academic Field

王芳

关键词: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前景;“一带一路”

 三、非通用语种教学发展对策
        (一) 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
        (二) 制定有效的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 搭建非通用语种的用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四) 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语言专业水平

主要内容:
    一、非通用语种面临的困境
        (一) 招生难
        (二) 师资难觅
        (三) 复合型人才培养难
        (四) 盲目招生扰乱了市场供求关系
    二、非通用语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不合理的课时安排
        (二) 非通用语种学制短
        (三) 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
        (四) 非通用语种教学资源少

王芳,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语教学。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还无法满足社会及对外合作的需求,尤其对于实用型非通用语种人才更加紧缺,给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因此,分析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必须担负起培养社会所需的非通用语种高端人才的重任。本文主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种教学发展前景展开探究,并总结一些发展对策,希望能缓和当前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的困境。

文献来源:王芳.“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种教学发展前景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157-158+164.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JMLK201812055&v=tc9FJXx9rdxCFGad7MmB3GvosP6Qhj3i7lzuy1W1ORRZmCVz9Bd11nd5zas%25mmd2B32F5

李忠敏

摘要:2013年,国家制定“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河北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省内优势企业积极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河北省不断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今天,对外语人才特别是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势必会大大增加。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河北省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趋势,指出了河北省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人才培养转型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转型

主要内容:
一、河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情况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河北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省各产业的开放发展,五金制品、防治服装、化工医药、持装备制造等企业积极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合作。河北将中东欧国家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河北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全省189家投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有投资项目。为促进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河北省积极搭建平台,仅2016年就组织参与相关国家专业展会20多个。2013年至2018年8月,河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5504.6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9.0%。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4758亿元,占同期河北省外贸出口总值的41.0%;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746.6亿元,占同期河北省外贸进口总值的10.2%;5年来,共计实现贸易顺差4011.4亿元。
二、基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下的河北省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转型建议
    (一) 改善语种结构, 分层次培养复合型非通用语种人才
    (二) 加强区域国别研究,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三) 加强非通用语种高层次师资的引进,联合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

李忠敏,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韩国学(社会·文化)、韩国女性文化与家庭文化、跨文化交际研究。

文献来源:李忠敏.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转型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3):143-145+152.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LZJY201903056&v=ffZubejqdAmNA%25mmd2FsTG2g83h%25mmd2FkOeTcnw3LBaxGvVEs4FW9Pst5hYg9MuAVYf%25mmd2F8lzW5

50

51

学术纵览 | Academic Field

张义红

摘要: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起步相对比较晚,各院校开设的小语种数量偏少,培养水平相对较低,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小语种人才储备存在较大的缺口。海南目前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已经很难适应海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对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其发展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发展策略

主要内容: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1.海南全日制本科院校开设的小语种专业的数量偏少
2.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时间过短
3.小语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1. 有针对性地增开小语种专业或课程
        2. 适当增加小语种专业(课程)的课时量
        3. 不拘一格引进和培养小语种专业教师

张义红,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德语语言文学研究。

文献来源:张义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62-64.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GJYB201905013&v=mjgfNAm9IRkyKZcE2y%25mmd2F6sDC%25mmd2FLiSr9LNOQQRwlw%25mmd2BAXmuvkXcQ2o1%25mmd2FNj9IQaRQMZCz

蔡其明 庞丽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亟需大批东南亚语种人才。广西作为联系东盟的桥头堡,急需培养大批东南亚语种的人才。虽然广西各高校纷纷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了相关专业,但高素质人才仍然供不应求。采取国际合作办学与"专业+语言"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东南亚语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主要内容:
一、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趋势
    1. 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量大, 且供不应求
    2. 高素质的应用型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走高
二、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情况
    1. 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情况
    2. 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专业开设情况
    3. 依托东南亚语言衍生相关学科建设
    4. 师资、图书资源等方面薄弱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
1. 采取国际合作办学与“专业+语言”培养模式
2.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蔡其明,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研究员,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庞丽,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教师,助理研究员,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教育学及高等教育管理。

文献来源:蔡其明,庞丽.以就业为导向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02):35-37.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5&filename=TJCM201502010&v=Ji5p80Kux3vKgyPPvK%25mmd2FSEENCScxor7y%25mmd2FJBKFF%25mmd2FTNw6UX10C4IkUkhpImHd5cPzzv

52

53

学术纵览 | Academic Field

王友伶 童林林 陈达伴

摘要:本文从“一带一路”对西班牙语国际化人才需求入手,对四川省三所开设西班牙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进行数据调研,分析了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对教学、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诉求,结合社会企业、学生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西班牙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班牙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内容:
国际化西班牙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校企联合办学,完善课程设置
2.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
3.加强与拉美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培养跨专业、多学科的国际化人才

王友伶,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童林林,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语言学。
陈达伴,学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系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文献来源:王友伶,童林林,陈达伴.“一带一路”背景下西班牙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四川省三所高校为例[J].才智,2018(35):136-137.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CAIZ201835121&v=ZVcA%25mmd2Fq7qOMuttYFh4zA7s17qBJ31gaXvIidVqEraeSIaJ%25mmd2BqCLXOoJNAgK7wHfFF0

邵晓霞 李旭明 刘治明 郭晨霞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不仅关乎我国的经济发展,且涉及世界的文明进程。“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度合作的多方国际事务。故而,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黄金段”且置身民族地区的甘肃,在建设中需要综合考量复杂的民族结构、多样的语言环境、多元的文化样态进行外语人才规划,包括外语专业人才、非通用语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作为外语人才主要培养途径的高校外语教育,需对此做出回应,即通过顶层设计外语人才规划、双向考量语言需求、借鉴美国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校语言智库建设等路径,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交通“黄金段”应有的人才支持及智力支持。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主要内容:
    1“一带一路”建设中外语人才的需求定位
        1.1 专门语言人才
        1.2 非通用语人才
        1.3 复合型外语人才
    2“一带一路”建设中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2.1 顶层设计外语人才规划, 推动外语学科转型
        2.2 双向考量语言需求, 倒逼重构外语学科专业体系
        2.3 借鉴国外培养经验, 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2.4 推动高校联盟建设语言智库, 提高高等外语教育质量

邵晓霞,教授,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李旭明,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书记。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和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刘治明、郭晨霞: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文献来源:邵晓霞,李旭明,刘治明,郭晨霞.甘肃省外语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需求定位及培养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6):18-2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ZDYX201906009&v=h3ThT335M%25mmd2BsRjHnd489rmmxeLhYZwIfGpAo6xbLpQ%25mmd2BnP2URxbtv6P8CFkZm1nDUj

54

55

学术纵览 | Academic Field

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上外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历史承传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英文校名确定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并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办学优势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

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
上外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最急需的关键人才储备。上外现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 46 种,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语-朝鲜语等 11 种古典语言和国际辅助语课程。

目前,上外已充分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上外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A类)。
上外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A类)。

上外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上外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完备,现有50个本科专业,涵盖1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33个语言类专业和17个非语言类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下设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法律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下设2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
上外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创新育人模式,以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全力造就能够参与全球事务的通才和通晓国别区域与领域的专才,推动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
上外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China Daily)、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第一财经传媒(CBN)、上海外语频道(ICS)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并实施长三角高校学分互认计划。上外与英国FutureLearn平台合作开展“慕课”(MOOC)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突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致力于培育思想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师生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供稿人:赵怡隆 责编:王皎)

原文链接:http://www.shisu.edu.cn/about/introducing-sisu

人才培养

56

57

外语教育 |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学校全日制本科生9700余人,来自各大洲留学生91人。教职员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41人,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179人,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56.47%,具有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占78.74%;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7.1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二级教授 4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全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的教师40余人。
学校设有英语系、俄语系、东语系、西语系、中文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国际酒店管理系9个系,开设30个本科专业,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翻译、商务英语、朝鲜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环境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国际商务和蒙古语。

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国际商务和蒙古语。

英语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专业。商务英语、俄语、财务管理专业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日语、朝鲜语、酒店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学校特色专业。在2016年黑龙江省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中,我院英语专业在全省29所普通高校中排名第15位,市场营销专业在全省24所普通高校中排名第14位,均列全省民办本科高校之首。校友会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1;2020中国语言类民办大学排名中位列第一,是中国顶尖民办大学。

学校在黑龙江省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品牌优势,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特色。根据麦可思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本校2016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是86%,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75%)高出11个百分点;本校2016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为76%,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均为66%)均高10个百分点;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开放式的特色战略,国际化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与俄、美等15个国家46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学校2016——2017学年有682名学生出境进行文化交流、留学、实习、就业,并招收俄罗斯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进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全省先进社会组织”等光荣称号;学校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省中职教师培训基地、省教育厅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基地和省侨联慈善基金会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基地。中国新闻社等新闻媒体对学校的正面报道1280篇。2020年3月,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撰写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正式出版发行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名列校友会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21位;被评为6星级世界知名、中国顶尖民办大学;东北地区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三名;校友会2020中国语言类民办大学榜首。
(供稿人:赵怡隆 责编:王皎)

原文链接:http://www.hiu.net.cn/zjlw1/lwjj.htm

58

59

外语教育 |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香港大学
官网更新语言要求
雅思成绩由原来的7.0下降至6.0,但是语言作为申请的敲门砖,还是建议大家雅思成绩越高越好喔。
今年港大商学院取消面试环节
由于受疫情影响,港澳院校海外招生规模大幅下降,所以招生政策开始倾向内地生。2021Fall对于内地生来讲一定是一个极其有优势的冲刺香港顶尖院校的好机会!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面试取消后,港大会加强对申请人在本科期间的GPA,以及简历和个人陈述的要求。
香港中文大学
会计学硕士第三轮申请2021年2月26日截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香港中文大学在专业申请上出现了三处重要变化:
香港中文大学新增MSc in Financial Data Analytics and Risk Management Science(金融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科学)
MSc in Geo-survey and Public Management 改名为MSc i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Health and Public Management(环境信息、健康与公共管理)可能由于原专业覆盖面较窄,因此对专业名称和课程设置重新进行调整,调整后适合于更多专业背景的学生申请,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也更加广泛。
Dual Degree - MSc in Applied Economics (CUHK) and M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开设应用经济学和社会经济政策双学位课程,学制为17个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10个月,在西北大学学习7个月),学费380,000港币。
该专业为两所学校联合培养的交叉学科类专业,适合于经济学与社科专业背景的学生申请。
香港理工大学
港理工2021年秋季入学专业申请截止时间基本都在2021年4月30日,但言语治疗专业(Speech Therapy - Master)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28日。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 MSc)2021年9月入学课程中增加了全日制;
香港浸会大学
打算申请会计学2021Fall入学的同学们注意啦!2021年会计学专业学费直接涨到25000港币。

中新网上海12月1日电 (记者 许婧)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0日的新版《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细则中对高层次人才、跨国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等高端人才给予落户优先权,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可不受社保及个税纳税的基数和时间要求直接落户。
据悉,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达19万余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3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8亿美元。
根据细则,三类人员可享受激励措施。一是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等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在世界500强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等担任高级管理、技术、科研职务,或者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留学人员,以及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等,全职来上海工作后可直接申办落户。
其次,纳入“上海科技创新职业清单”的用人单位,上海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领域等用人单位引进的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紧缺急需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全职来上海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此外,拥有专利、科研成果、专有技术等来上海创办留学人员企业的负责人、团队核心成员(一般累计不超过3人),企业正常运营、招用至少1名员工(不含企业负责人本人),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实缴),留学人员企业负责人为第一大股东(不含股份转让、后期资金注入),个人股份一般不低于30%。
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需要同时符合多项条件,如留学人员应在回国后2年内来上海并持续在上海工作,与上海相关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按规定在上海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最近连续6个月在同一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低于上一年度上海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合理对应;留学回国人员应为单位紧缺急需并发挥重要作用、需长期使用的人才,与单位依法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合同有效期在2年及以上,且自网上受理之日起有效期在3个月及以上等,派遣人员原则上不属于申办范围。
符合落户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其配偶(须在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前与其结婚,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和16周岁及以下或16周岁以上、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子女属随迁范围。
申请单位应是在上海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用人自主权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以及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信誉良好,并在上海正常经营、依法纳税、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企业(非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其上级法人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申请单位通过上海“一网通办”系统向上海人社部门提出申请,上传申请材料原件的扫描件等电子文档。受理部门在现场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审核通过的,上海人社部门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将人员信息发送至公安部门,并通过“一网通办”系统及短信等形式告知申请单位。(完)

60

61

外语教育 |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12月15日至16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就业重点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张纪南对会议作出批示,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就业战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闻令而动,齐心协力,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以超常规力度精准施策,全方位不间断强化就业服务,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为实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就业工作非常重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锚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新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蕴含的新机遇,认清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明确新任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以优异成绩助力“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
会议要求,要稳定扩大就业容量,稳市场就业、公共部门就业、自主就业渠道。要加快构建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十四五”就业规划,构建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就业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衔接长效机制。要着力稳定重点群体,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兜牢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底线。要注重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就业资金保障。要健全协调联动、表扬激励、监测预警的工作推进机制。
会议期间,组织全体代表赴昭通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昭阳区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靖安安置区、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现场观摩交流,开展“党旗下的就业人”事迹介绍和学习交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社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数字化管理师职业定义:使用数字化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进行企业或组织的人员架构搭建、运营流程维护、工作流协同、大数据决策分析、上下游在线化连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在线化、数字化的人员。
数字化管理师主要工作任务:
(1)制定数字化办公软件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搭建企业及组织的人员架构,进行扁平透明可视化管理;
(2)进行数字化办公模块的搭建和运转流程的维护,实现高效安全沟通;
(3)制定企业及组织工作流协同机制,进行知识经验的沉淀和共享;
(4)进行业务流程和业务行为的在线化,实现企业的大数据决策分析;
(5)打通企业和组织的上下游信息通道,实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降低成本,提升生产、销售效率。
未来市场需求
数字化管理是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靠拢的趋势,而通过数字化管理赋能实体经济、传统企业也是未来的趋势。未来,数字化管理师在企业内部将会扮演管理、沟通、协调的重要角色,在任务分配、绩效管理、团队协作以及组织内部沟通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促使企业进入云和移动时代。在数字化企业里,流程服务于人,围绕人来工作,以人为本的透明管理将激发生态体系中每一个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把成员的“愿力”和“行动力”激发并聚合起来,让个人不再是螺丝钉,而是成为发动机,从而激发整个体系不断突破效率的天花板。根据2018年5月埃森哲发布的报告《数字化转型 CFO新使命》表明,目前八成以上的中国企业尚没有清楚如何通过数字化管理使企业变得更高效,并拓展营收来源实现业务增长,只有4%的中国制造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的潜力,并成功将投入转化为业务成果。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到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0%。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全价值链数字化的企业来推动,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管理师,数字化管理师在新经济形式之中具有广阔前景,市场需求量和从业数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未来将会遍布全部一级行业和全部96个二级行业。

62

63

外语教育 |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