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约扁平风中华美食画册

美食

ANHUEIMEISHI

目录

臭鳜鱼

01

三河米饺

02

腌鲜桂鱼

03

无为熏鸭

04

符离集烧鸡

05

奶汁肥王鱼

06

萧县羊肉

07

毛峰熏鲥鱼

08

石耳炖鸡

09

方腊鱼

10

咖喱蚌肉

11

云雾肉

12

太和板面

13

红烧果子狸

14

“腌鲜鳜鱼”原名“徽州鳜鱼”,又名“臭实鲜”、“臭鳜鱼”等。鳜鱼,原产于长江,每年重阳节到次年清明节为盛产期。

安徽美食文化

臭鳜鱼

臭鳜鱼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徽州菜代表之一,流行于徽州一府六县各地。初次见到的人不敢下筷,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 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其实,这一点你不用担心,这决不是菜变味而发出的异味,这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你吃一口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味道是那样的鲜美,这就是徽州的名菜臭鳜鱼。

三河米饺

三河米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传统的名小吃之一。
三河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用五花肉等及调料制成馅,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味鲜美。
2016年11月,三河米饺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奖。

品/味/美/食

安徽美食文化

腌鲜桂鱼原名臭鳜鱼,是徽州地区传统名菜,嫩白鲜美,具有特殊的香味,是微州地方传统风味。

无为熏鸭

约在300年前,沿江一带的商贩每年入冬前将长江中产的鳜鱼运至黄山、屯溪、歙县等地出售。由于交通不便,需要七、八天才能抵达目的地。商贩们在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取摆一层鱼,撒一层盐的方法,并每天上下翻动。抵达屯溪等地后,鱼不仅没变质,还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臭味”。经烹调后,其鲜香味较鲜鳜鱼有过之而无不及,久而久之,便成为屯溪、黄山等地的席上珍品。

清朝时期,当地群众在吸收众多菜系的做法上,改良而成,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当时的做法是:选用2公斤上下的麻鸭,宰杀洗净后,翅下开口去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接着用细铁棍作架,将鸭置上,下以木屑缓慢燃烧熏烤,每隔五分钟翻熏一次,待到鸭坯色泽金黄闻到香味,加八角等香料入布袋并扎口,放进注水锅内,再加香菇等辅料,烧开后,放入熏烤过的鸭坯,用小火约炖十分钟,再用柴灰压火焖三十分钟即可。

腌鲜桂鱼

安徽美食文化

符离集烧鸡

奶汁肥王鱼

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特色传统名菜,产地为安徽省宿州市北14公里的符离镇,中华四大名鸡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曾在全国食品工业会议上被评为中国名菜,列入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菜谱》。

肥王鱼又称淮王鱼、回王鱼,国内罕见,产于安徵淮南凤台县境内峡山口一带数十里长的水域里,为鱼中上品。西汉淮南王刘安喜食肥王鱼,一次刘宴众大臣,因人多鱼少,厨师以其它鱼混充,被刘安识破,大发雷霆:“吾一日不能无肥王,”可见肥王鱼受宠之程度了。后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带民间,并以奶汁鸡汤煨煮,成为徽菜一绝。

肥王鱼又名回王鱼、淮王鱼,是淮河名产,以凤台峡山口至黑龙潭所产最佳。据凤台县志记载:西汉时,有人将此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刘安给它取名“回黄”,并常在宴席中称赞此鱼鲜美可口。淮南王喜食“回黄”,传人民间,人们就称:回黄“为淮王鱼”。现代《鱼类养殖学》书中又改称“回王鱼”,寿县地区对“回”“肥”读音相同,故当地人称“肥王鱼”

安徽美食文化

食味人生

萧县羊肉

毛峰熏鲥鱼

萧县饮食特色的“全羊宴(萧县羊肉)”已有300多年历史,萧县羊肉馆有“老字号名震徐淮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之说,全县“羊饭店”达5000余家,日销量达万余只,已形成圣泉寺、丁里镇、筛子泉和龙城镇“四大羊美食集群”。

萧县羊肉汤汤汁乳白,缀以绿色香菜及红色辣油,分外美观,汤汁醇厚,鲜而不膻,肥而不腻,风味隽永,独具特色。蹄筋烧羊脑:软糯细嫩,汤醇汁厚,菜色素雅。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多年。清朝同治年间,萧县圣泉乡袁楼村的彭玉山学有一套烹调绝技,后经人引见,进入清宫御膳房,以一道汁浓味厚的羊肉汤而受到皇宫的青睐。夏日伏羊一碗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吃羊肉关键在于汤,萧县的羊肉当初之所以受人青睐,就在于那碗汤。做汤的为寒山羊中的母羊和骟羯,且不肥不瘦、二至四颗牙龄,这样的羊做出的汤汁液乳白,醇浓味厚,鲜而不膻,肥而不腻。

汤白、芫荽绿,配以香酥松软的油饼或筋道的烙馍,令人食之难忘。

毛峰熏鲥鱼是安徽沿江一带的汉族传统风味名菜,以黄山毛峰茶为熏料,将经过调味、腌渍的鲥鱼置锅中熏制。黄山毛峰是茶叶之上品,香味浓郁,味甘若饴,用它熏制的鲥鱼金鳞玉脂,油光发亮,茶香四溢,鲜嫩味美,诱人食欲,是大宴珍品。

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鲥鱼肉味甘、性平,有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的功效。

石耳炖鸡

徽菜是指古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的菜系,不等于安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今安徽省黄山市、婺源县和绩溪县一带,府治在今安徽歙县),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居于八大菜系之首。根据2009年出版的中国徽菜标准,正式确定徽菜为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五大风味,沿江菜、沿淮菜、皖南菜的总称。

方腊鱼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歙县人方腊率起义军在皖南山区与宋王朝的官兵交战,因寡不敌众,退上了齐云山独耸峰固守。宋军攻不上山,就在山下驻扎,重重围困,企图使义军断绝粮草后不攻自破。方腊苦无良策,甚是着急,一天忽见山上一大水池中鱼虾成群而游,便计上心来,叫大家捕鱼虾后投向山下。山下宋军将领见此情景,便误认为山上粮草充足,围困无用,即下令撤军而去,因而此菜又名"大鱼退兵将"。[1]
后来,徽州百姓为纪念方腊智退宋兵的故事,创制了徽菜佳品“方腊鱼”。

品味美食

石耳炖鸡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徽菜系,指用鸡肉、石耳、鸡蛋清作为主料,再加入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淀粉等辅料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此菜鸡肉酥烂,汤汁鲜美,有特殊芳香,为炖菜珍品。是在国家级风景名胜九华山必食菜品。

安徽美食文化

咖喱蚌肉

咖喱蚌肉属于安徽菜,此菜色金黄,味鲜美微辣,咖喱香气扑鼻。此外,海蚌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土豆是低热能、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是理想的减肥食品。

云雾肉

1.此菜制作时因熏烟缭绕,似云雾翻腾,故得此美名。
2. 成菜皮色褐黄,光亮中似泛微红,散发出浓郁茶香,肉质酥烂,肥而不腻。

安徽美食文化

安徽美食文化

太和板面

板面起源于三国时期,是安徽的特色小吃。以上等面粉做面胚,以羊肉做卤。有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点。

安徽板面发源地系安徽省太和县,全县板面馆大大小小不下几百家,是男女老少喜爱的面食。独具太和特色的经典面食,媲美天下面。太和人外出卖板面,遍布全国各地,为太和板面走出去创造了极好的口碑。石条老街板面太和羊肉板面的典范,近百年的经营历史,无论是味道,口碑,知名度非常的高。

红烧果子狸

红烧果子狸是安徽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徽州菜系,咸甜味,狸肉酥烂醇香,色金红,汤汁稠亮,咸鲜口味中有甜味,十分可口。其中的辅料梨,不能与与螃蟹和鹅肉同食,否则会引起胃肠不适。该菜含有多种营养,如: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钙等。

"红烧果子狸"是以徽州特产雪梨(又名金花早)与狸肉同烧,狸肉酥烂醇香,色金红,汤汁稠亮,咸鲜口味中有甜味,十分可口。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