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应急安全科技情报

科技与信息中心

2023年01月18日

2023年第1期(总第19期)

应急科技安全情报

安徽蚌埠一化工厂发生混酸泄漏事故
BBBC:可持续应急人居空间的时序性体系
救援队员的“新伙伴”——北斗智能腕表
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式开工

三         装备制造

一         热点事件

目 录 >>

CONTENT

应急安全科技情报

二         行业进展

四         行业动态

江西南昌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致17死22伤
安徽蚌埠一化工厂发生混酸泄漏事故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铁路交通事故与关联技术规章条款智能推荐技术研究
BBBC:可持续应急人居空间的时序性体系

全球首架无人消防直升机试飞成功
ROV——水域救援好帮手
救援队员的“新伙伴”——北斗智能腕表

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式开工

1
2

3
5

7
9
11

13

热点事件 >>

NEWS

1

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西南昌幽兰镇S517连接线桃岭村路段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已导致17死22伤。

江西南昌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致17死22伤

图1 南昌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通报事故情况

当日,2023年1月8日0时49分许,南昌县幽兰镇S517连接线桃岭村路段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经核查,该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22人受伤,伤者已及时送医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深入调查。
据现场人员讲述,事发时,现场正在办出殡仪式,一辆大货车狂飙而来,加上幽兰镇凌晨有大雾,视线不好。当大货车司机发现前方公路上大量村民时,来不及刹车,大货车司机出于本能,急忙向左打方向盘,大货车直接撞进了送殡的队伍,最终大货车冲出了事故现场100多米才停了下来,去世老人的两个儿子当场身亡,一个儿子严重受伤。
截止至2023年1月16日,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国务院挂牌督办(资料来源:央视网,供稿人:科技与信息中心 尚东方)

热点事件 >>

NEWS

2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网站通报,2023年1月4日12时许,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化工园区的蚌埠市圣光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混酸(硫酸和硝酸混合物)泄漏事故,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经初步调查,该公司主要从事硫酸镁(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两周前违规将硫酸储罐用于储存混酸,物料在存放过程中逐渐与罐体反应并生热膨胀,导致反应物及混酸从储罐上部进料口溢出。该起事故暴露出事故企业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研判管控和变更管理严重缺失等突出问题。

安徽蚌埠一化工厂发生混酸泄漏事故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费高云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做好现场处置、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置,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监管,防患于未然。为认真落实省领导批示要求,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做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资料来源:央视网,供稿人:宣教中心 蒋华 )

图2 事故通报

研究进展 >>

3

RESEARCH

随着铁路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铁路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通过对事故发生过程及原因的分析,找出引发事故的关键因素,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从而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而多数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与职工违章行为有关,如何准确地找出事故相关人员违反的铁路规章条款内容,是事故分析的难点之一。目前此项工作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未充分利用和分析历史事故报告数据,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规章管理信息系统缺少关联,缺少智能化的铁路事故相关技术规章条款自动推荐技术手段。
文章引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建立铁路事故报告与技术规章间的关联关系。首先基于文本分词及关键词提取技术,提取出事故报告中关键词,对各项关键词进行梳理整合,并对每一项事故关键词在规章中可能相关的词进行联想,形成铁路事故与技术规章关联关键词库,建立事故概况与规章条款的关联关系,引入基于人因分析的技术规章条款自动推荐技术,优化铁路交通事故关联规章条款及历史事故案例推荐流程。继而依托技术规章信息系统建立铁路交通事故辅助分析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提升智能推荐准确性,逐步联通铁路安监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规章管理信息系统,为进一步探索事故背后的违章规律,优化相关技术规章条款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铁路交通事故与关联技术规章条款智能推荐技术研究

研究进展 >>

RESEARCH

4

铁路交通事故分析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需要采用智能化分析手段提升事故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帮助铁路职工从事故中吸取违章教训。文章通过分析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流程特征,提出铁路交通事故关联规章条款智能推荐的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为提升铁路交通事故分析的智能化及精准化,进一步探索事故背后的违章规律,优化相关技术规章条款等提供技术支撑。(资料来源:铁道货运,《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铁路交通事故与关联技术规章条款智能推荐技术研究》,供稿人:研发中心(院士办) 韩波)

图3 铁路交通事故关联规章条款及历史事故案例推荐流程优化

研究进展 >>

RESEARCH

5

北京交通大学的李珺杰等人着眼于受灾后不同阶段的需求,展开不同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一套 BBBC(Bag+ Box + Building + Cloud)紧急救援庇护所的整体框架。BBBC 的可持续应急人居空间的模式考虑到了从受灾后的第一时间到灾后救援的全周期进程。根据时间线提出了“备灾包(Bag)、备灾盒(Box)、备灾房(Building)、备灾云(Cloud)”的概念。

 BBBC:可持续应急人居空间的时序性体系

图4 BBBC备灾体系

研究进展 >>

RESEARCH

6

(1)备灾包(Bag)针对前 72 小时紧急救援阶段。在交通、通信阻断,物资紧缺,没有大型的机械帮助的情况下,解决医疗队、救援队的快速救援需求。备灾包的设计中整合必要的物资、仪器(或工具)以及简单的支撑、遮蔽材料,并且提供轻量化背负、能源自给、医疗救灾、临时居住等多种复杂应急问题。备灾包包含 3 种类型,分别是医疗模盒、能源模盒、庇护模盒。
(2)救灾盒(Box)针对于 72 小时后重建阶段。为应对灾后复杂环境的运输和现场快速搭建的要求,选取轻型结构框架和快速装配围护体系。模块尺寸为 1.2m(长)×2.4m(宽)×2.7m(高),利于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最大幅度地压缩体积运输到现场,在使用时释放模块中折叠的空间,空间扩大至 5 倍,满足紧急医疗救治、受灾群众的庇护和设备的空间需求,同时解决灾后的私密性、安全性和卫生性问题。太阳能电池板将为庇护所解决能源需求。
(3)救灾房(Building)应对灾后恢复阶段。过渡性建筑依靠能源模块展开附属空间,通过模块化的拓展思路,形成多样的空间组合,进一步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和多功能性。组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居住休息、社区活动、共享交流的社区中心或者家庭居住空间。在更长的一段灾后恢复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社区规划和空间布局,逐步完善社区功能,在公众参与的模式下,带动村民共同搭建,完善社区生活功能需求,优化建筑品质,满足灾后更大规模的人群安置和管理善后等工作。
(4)备灾云(Cloud)针对受灾前的备灾阶段。物料都由备灾云系统统一调配,存放在各个仓库中。受灾后,在智慧系统的调控下,以信息流、物质流、时间流的方式整合多种救灾策略成为智慧灾备系统,平战结合,贯穿备灾—救灾—安置—恢复全过程。(来源:世界建筑,供稿人:宣教中心 陈柯衡)

装备制造 >>

7

 2022年12月2日,麻省理工学院由Yiou He博士、飞行工程师Kristoffer Frey博士组建的科学家团队,历经多年努力,研发出的全球首架无人消防直升机试飞成功。
 这架无人直升机被正式命名为 "R22S6-01",非官方地称为 "小鸟"(Birdface),是美国联邦航空局认证用于研发和现场测试的两架相同的原型机之一。它使用了CloudPilot系统,将飞行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和卫星通信结合起来,使得飞机操作更加安全和容易。
 CloudPilot系统有什么作用?无人直升机使用CloudPilot系统,飞行员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对直升机进行 "远程操作"。该系统使用商业低地球轨道卫星群,如SpaceX的StarLink,可以以最小的延迟进行长距离的数据传输。专有的VR技术为飞行员提供了比驾驶舱更好的能见度,可以在夜间和低能见度环境下进行操作,并防止因飞行员迷失方向和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事故——如科比坠机的悲剧。除此以外,CloudPilot系统将用于扑灭野外火灾,直升机投放水或阻燃剂以减缓火势的蔓延,并为地面的消防员提供空中后勤服务。作为研发公司的Rotor公司正与美国联邦和州政府机构合作,将在2023年进行实地测试。

全球首架无人消防直升机试飞成功

EQUIPMENT

装备制造 >>

8

R22S6-01的首次飞行由首席飞行员Joao Magioni操控,飞行试验由Yiou He博士指导,飞行工程师是Kristoffer Frey博士。这架飞机没有机组人员,由地面控制站进行操控。这架无人直升机以罗宾逊R22为基础,R22通常用于飞行训练和农业工作。R22原来约有170磅的有效载荷;改装后的无人配置则可以携带400磅的有效载荷,且可负荷超过3小时。本次飞行验证了飞行控制、发动机控制和远程操作系统的功能。飞行员位于地面控制站内,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直接操纵飞行控制,提供实时输入以稳定直升机。直升机和控制站的通信通过多个数字无线电链路进行传输,而有线系链提供了故障安全备份。无人直升机在飞行员的视线范围内低空盘旋运行,当天最长的一次飞行是3分钟多一点,这些飞行记录收集了数据以支持飞行控制的下一步发展。(资料来源:应急装备之家,《全球首架无人消防直升机试飞成功》,供稿人:研发中心(院士办)韩波)

EQUIPMENT

图5 无人消防直升机的首次飞行

装备制造 >>

9

水下救援是公认最危险的救援之一,ROV的使用在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搜救效率。水下救援,首先要面对的困难是水压。地面上的气压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而每下潜10米,压力就会增加一大气压。压力加倍,空气体积减半。人体内空腔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体内各组织就会向空腔内挤压。在水下作业,有肺气压伤、二氧化碳中毒、氧中毒、氮麻醉等风险,从高压环境回到常压地面,也有可能患上减压病。
在城市执行任务的救援人员所面对的水下环境和风光片里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不同,城市水体大多很浑浊,能见度差,潜入水下面对的将是一片漆黑,在黑暗中还藏着大量沉积物。实施搜救的潜水员可能会陷入淤泥中,也可能被渔网、鱼钩、地笼、等钩挂,划伤。除此之外,救援人员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环境,比如流速很快的激流,水底隐藏的暗流等。冬季,如果发生冰面落水,救援人员在冰下低温环境实施搜救更是极为危险,他们可能很快出现冻僵、灵活性和判断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在水下,救援人员无法通过用言语交流,而由于能见度几乎为零,手势也不起作用。他们沟通只能依靠信号绳,以拉动的次数和频率传递信息。因难度大、危险性高,为完成救援任务而导致的伤亡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水域伤亡,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ROV——水域救援好帮手

EQUIPMENT

装备制造 >>

10

R1-20 是一款便携易操作的缆控无人潜航器平台。具有定深模式和定向模式等多种运动功能,内置超广角星光摄像组,具有水下摄像功能,扩展性强,可外接不同传感器设备,如声呐系统、机械臂等,方便水下监控、打捞救援等作业。另配置的供电箱可以支持全天候作业。用于搜救的ROV能下潜至水面下几百米,它们不受压力和寒冷等因素的干扰,可以全天候的进行搜索,避免了救援人员长时间的水下作业,减少遭遇危险和患潜水病的概率。随着导航声纳系统的技术进步,ROV可成为黑暗水域下的眼睛,在浑浊的水域中能更快速直观地了解水下的地形和潜在危险,零能见度将不会再是难以克服的障碍。长时间的搜救相当耗费人力,使用ROV搜救会变得更为精准,高效,仅需要2-3人就可以在野外进行布控,救援人员不再需要在水下停留太长的时间,也缓解了缺少专业救援人员的问题。ROV使水域救援工作更专业,最大限度地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加快搜救进程。(资料来源:公共安全装备网,《ROV——水域救援好帮手》,供稿人:研发中心(院士办) 韩波)

图6 R1-20救援设备以及救援现场

EQUIPMENT

装备制造 >>

11

北斗智能腕表由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研制,是专为“断路、断网、断电”(以下简称“三断”)极端条件下应急救援定制的全球最小型北斗短报文终端。该腕表具有北斗三号的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能力,同时集成了心率、血氧、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功能,在内置小型化天线、节能管理、北斗卫星发射机三项设计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可实现“三断”环境下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紧急求助信息,也可连接手机。整机采用防尘防水设计,待机时间长,操作简便,满足各类应急救援场景。

救援队员的“新伙伴”——北斗智能腕表

EQUIPMENT

此外,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北斗短报文的个人定位和紧急求救穿戴式装备,该腕表也可用于野外作业、探险、极限运动、越野马拉松等场景。人员在陆地、海上或是空中遇险时可以通过北斗卫星一键发送求救信息至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是确保生命安全和极限环境生存的重要工具。

图7 北斗短报文腕表及“应急使命·2022”演习现场

装备制造 >>

12

表1 北斗智能腕表性能参数

EQUIPMENT

北斗智能腕表在“应急使命·2022”演习中参与了实战验证,为构建数字化战场单兵提供了有力支撑。被困人员在负伤后通过该装备发出求救指令,后方保障终端可精确显示出伤员方位、心跳、血氧、体温和环境温度等信息,搜救小组可以据此基本掌握被困人员生命体征后迅速前往被困人员位置进行精准救助。

超长的续航时间 息屏待机时间≥24个月:求救信息连续发送时间≥30小时
RDSS发射成功率 ≥95%
RDSS发射次数 ≥100次
防水等级 IP67
工作温度 -20℃~60℃
储存温度 -40℃~70℃

未来随着低轨卫星互联网的逐步建设,卫星应急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小型化和低成本卫星通信装备将逐步走入手机、腕表、车辆等常用消费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也必将实战从被动搜救到主动求救的模式转变。(资料来源:《应急装备技术》,供稿人:宣教中心 蒋华 )

行业动态 >>

13

12月24日,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开工动员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举行,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徐加爱在部指挥中心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黑龙江省副省长李毅在现场出席并致辞。
  会议指出,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应急管理部和黑龙江省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区域中心完成了前期各项审批,落实了配套建设条件,实现了项目顺利开工。东北区域中心是应急管理部在全国部署建设的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家应对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的尖刀和拳头力量,对有效防范化解东北地区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奋力推进工程规范高效实施,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确定的时间表和任务图,结合东北地区冬季长、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加强统筹衔接,抢抓时间节点,有序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坚持质量至上,聚焦东北地区重大森林火灾、洪涝灾害规律特点,创新航空消防救援等训练设施设计施工,严格工程标准,强化监督管理,打造优质可靠的精品工程;

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式开工

INDUSTRY

行业动态 >>

14

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黑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项目各参建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资料来源:新华社,科技与信息中心 张兴)

INDUSTRY

坚持安全施工,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现场安全监管,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安全措施,筑牢安全底线,创建安全放心的示范工程;坚持廉洁建设,坚持廉洁建设,坚决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依法、公开、规范开展项目建设,把廉政监督贯穿工程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把项目真正建设成为阳光工程、干净工程。 

图8 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开工现场

本期结束
感谢观看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