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今朝》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文学2023-05-24
750

掀起东方美学风

       2022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演后亮相春节晚会,一夜之间掀起了一股致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东方美学的“青绿”旋风,获得一众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青年的好评。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是文化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此青绿》的“出圈”,不仅因为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境,更是由于创作团队和大众媒体人将此类优秀传统文化以更适应大众现代审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推广宣传,向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国风出圈,备受关注。
                                                                                   ——卷首

目录

文化栏目

18

品味文化

32

贯通古今

50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丝汉服节

10

解读另一维度的歌舞剧

12

文化不朽——迪奥马面裙事件

14

关于影视剧中的复古怀旧风

16

媒介深度融合下的“1+N”

20

坚持“内容为王”传播导向

22

开拓国产动画片创作传播新路径

24

IP价值or流量为王?

28

基于“5W”模式的中医药纪录片

30

我在古画中寻宝

36

观中国千年婚服之演变

40

沸腾的奇遇

44

逐个击破历史谣言

48

浅析女书文化传播策略

34

传统文化的手游传播

52

博物馆也疯狂

56

秀场上的中国风

60

红人来了

64

文旅类微信公众号文化传播范式

68

卷首

02

06

经典策划

2023年央视春晚传播中华美学

08

点击目录跳转至页面

2019022106
董心静
2023毕业设计

解读经典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抛开语言类节目不谈,论文化视觉盛宴还得看春晚 !

多维传播,平台叠加增强传播效能

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尤为必要。央视春晚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做到多维传播,除在央视的多个频道、新媒体客户端直播外,也在地方的各大卫视进行直播。据统计,截至1月21日24时,《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电视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0.23%;新媒体直播用户规模达6.55亿人;央视频客户端2023年春晚互动达1.08亿人次。同时,今年春晚在技术创新应用上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直播,最大程度还原春晚现场的音效,打造身临其境的效果;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参与摄制,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创的智能伴随技术实现高清/4K/8K版同步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研发的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也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观众可实时欣赏VR画师绘制三维影像的生成过程。在手机端、移动端观看体验的创新上,今年春晚利用8个专用竖屏拍摄机位,首次使用花絮镜头和分屏技术,运用双人斜分、横竖快分、三分、四分等分屏效果,增加更多视角和细节,为观众带来沉浸感十足的观看体验。

图/央视春晚官方

整台晚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时代表达,突出中国元素,体现出艺术与科技的巧妙融合。春晚舞台上,中华传统文化和文物元素纷纷“复活”,融合创新节目频频闪现。《碇步桥》将我国最古老的碇步桥搬上舞台,春风剪开细流,江南风韵之美扑面而来;《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当“神兽”遇见神兽》利用VR三维绘制等总台新技术,让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和现代生活中的孩子们奇妙相遇;去年《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今年《演武》“武绘”《武僧演武图》,现代科技与传统武术交融,呈现出别样的古朴之美。

春晚直播的同时,与节目相关的热搜频发,“春晚段子大考”、“满庭芳配色太高级了”、“当人类幼崽遇到上古神兽”等话题掀起舆论热潮。其中主演人群的流量加持,《只此青绿》的领舞孟庆旸加入《满庭芳·国色》,网友纷纷留言祝贺,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节目的二次传播。春晚线下活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长尾效应,延续节目的传播热度,形成线上线下同步互动、舞台观众同频交织互动的新一轮国潮热。“创意节目很惊艳”,“充分表现了传统文化之美!”网络上下,观众纷纷点赞,在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氛围中,吃下这份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的新春文化“年夜饭”。

议题设置的多元互动

文/田园,宫承波.以美之名·向美而生·与美同行

国丝汉服节

新媒体时代,汉服文化的传播具有交流互动性,汉服文化与大众的关系也发生转变。用户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孤立的单向信息接受者,只被动地接受,而是成为了汉服文化传播的一个枢纽,参与到汉服文化的传播环节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新媒体创造了多种个体化的平台,汉服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利用视频的形式整合汉服台前幕后的资源,实现汉服形象立体化;利用微博等公共社交广场,来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汉服文化爱好者借助新媒体平台记录生活,发布与汉服文化相关的内容,帮助更多人了解到汉服文化。在这种大型汉服文化活动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借助微博热搜以及微博话题榜,汉服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新闻客户端,由专业人士撰写和发布有关汉服的深度报道与科普;也有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软件,利用其直观生动的视听呈现形式,以及内容制作简单、视频时间短、碎片信息形式、传播十分迅速等特点,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接受汉服文化的熏陶与学习。中国丝绸博物馆把新媒体平台和传统的汉服文化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播。同时,在汉服之夜启动仪式上,中国丝绸博物馆被授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交流、文明互鉴作出重要贡献。

汉服文化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具有互动性

复衣冠与华夏
扬国风于四海

图/中国丝绸博物馆官方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连续五年主办的国丝汉服节,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汉服爱好者的参与,还成为国丝馆开放共享馆藏文物和学术资源的优质平台,甚至走向海外。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并传播出去?国丝馆的探索给我们诸多启发。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第一个主办汉服节的国有博物馆,这一在国内博物馆行业开先河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进一步助推了汉服的大众化,实现了资源共享。由于疫情影响,本次国丝汉服节优化了新媒体传播汉服文化的内容,积极开拓汉服文化多元化传播渠道,限制了线下观众人数,在线上进行全程直播。截至活动结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博、B站、视频号、博物馆头条等平台的实时直播总观看量达近300万。

马王堆汉墓曲裾结构复原款

文/李瑞.刍议新媒体时代下汉服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红楼梦》是由江苏省文化投资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的原创民族舞剧。舞剧《红楼梦》的创作团队以“90后”中国舞蹈界新生代的杰出代表为核心,在尊重原著的同时,用年轻且富有想象力的创新编排方式,为该剧注入了独特的现代意义。红楼梦舞台剧没有线下购票渠道,采用线上订票,可以在各大购票APP和江苏大剧院的微信公众号中购买。江苏大剧院创建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号等官方账号会在平台发布舞剧的视频混剪和文字内容,在舞剧演出之前,联合多个平台来共同发布演出相关信息。《红楼梦》原著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流量和文化价值,该舞剧在豆瓣获得了8.6的高分,观众线下观看舞剧,线上在豆瓣中对舞剧打分和提交评价,利用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软件上传自己的“二创”作品,在各大评论区针对舞剧内容进行讨论和宣传,大大提高舞剧的知名度。

图/网络视频

传统媒体环境下的红学传播,主要是从1924年戏曲电影《黛玉葬花》被搬上荧幕,到1987年由央视制作的最为著名的影视剧《红楼梦》,再到大众传媒介入学术研究的方式:《百家讲坛》中的讲坛红学的大致过程。新媒体时代下的红学传播,可以从微信中 “红楼梦学刊”公众号的创建,到喜马拉雅APP推出《红楼梦》全本有声剧,再到《红楼梦》互动类小程序的开发和以《红楼梦》为原型进行再创作的网络同人小说为线来进行研究。这些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方式和再创作产品的受众主要为年轻人,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喜好,与此同时,这些再创作的作品中,很多都失去了《红楼梦》文本原有的内容和内涵,脱离了文本本身,都存在有过度娱乐化的风险。但利用传统歌舞剧的方式来对《红楼梦》进行一个不一样的诠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便得到提升。

文/巩文淼.新媒体时代下古典名著的传播方式

点击查看宣传片

文/徐长杰.迪奥新品被指抄袭马面裙 强化文化自信才能被“标明出处”

自事件发酵后,网友不满中国的部分媒体没有表明立场的态度, “(下架)说明Dior很心虚,但是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国家没有明确表明态度,但我们觉得不能坐视不管。”另外,由于Dior声称该半裙为“原创设计”,部分汉服商家们也担心一旦Dior以此申请专利,会导致中国商家无法使用这款传统设计。7月24日,身在法国巴黎的留学生自发进行游行示威,对迪奥这一抄袭行为进行抵制。同时,身在美国的部分留学生也组织起来加入了抵制队伍当中,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实时跟进游行进程。历时三个月,那些在迪奥门前抗议的男孩女孩们把汉服带到了巴黎老佛爷商场,把中国文化放在巴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终于让马面裙写着中国二字,堂堂正正地站在迪奥店铺旁边,展示着中国风骨。虽然没等来官方的道歉,但至少有一批人在坚持着,相信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青年没有垮掉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长征。

                                    图
                 /
             部
             分
            参
           与
         抵
       制
     留
   学
 生

图/小红书

迪奥2022新品中长半身裙

中国传统马面裙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5日,有网友发文质疑迪奥发布的一款半身裙疑似抄袭中国的马面裙,其他网友发现,这款裙子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几乎一样,并指迪奥涉嫌抄袭。“迪奥抄袭”相关话题词条也冲上热搜榜。16日,迪奥中国官网已查询不到该商品,但国外官网仍有该产品在售。
中国日报评论表示:中国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传统文化,我们欢迎全世界各国的喜爱和使用,但如果是毫无诚意的“偷盗”,我们绝不能容忍,因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而纺织服装周刊发布的一篇报道则称,服装作为实用型为主的物品,很难以版权去保护,两款服装在视觉上的相似并不意味着其能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被判定为抄袭,马面裙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服饰,但因为不曾被申请相关权利,从现代法律的角度来讲是没有任何条例可以保护它的,外来文化借鉴无可避免,视觉相似难以判定抄袭,建立文化自信,才能自己定义时尚并向外输出。

文学的传播与媒介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新传播革命的兴起,社交媒体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渠道。豆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化传播平台,通过符号的传递在共通的意义空间里进行传播。复古是个永恒的命题,现在的影视剧制作人们在剧本选择和制作方面依旧偏爱历史题材,这些影视剧可以是对经典的表达,甚至是对那些历史文化的致敬。

自 2003 年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的电影市场规模就保持着每年约30%的增长速度,影视市场的繁荣催生了一批影视网站,比如豆瓣。这些影视网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态的平台,有效地吸收来自社会不同向度的评论(正面、负面或中立),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影片网络口碑,并通过集体公开呈现的方式反过来影响着影视传播。评价质量是影响用户的关键。相比评价数量的多少、评价热度是否火爆,一条高质量的、专业的影评更能唤起用户的观影意愿,而高质量影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反映出电影是值得观看。对于大部分影视剧、综艺来说,豆瓣评分系统是证明影片内容质量的重要凭证。评价的质量是影响用户是否为电影消费的关键所在,“书影音”版块的“关注者”有突出表现,能对更大范围的用户产生一定影响。

                                        2023年2月9日,改编自马
                                  伯庸同名历史读本的古装历史
                                  悬疑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
                                 在网络平台上线,豆瓣评分7.8分。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效果上来看,作为《显微镜下的大明》基本骨架的马伯庸同名历史读本的知名度相对于网剧本身来说高出很多,但在剧情还原度和画面制作方面该剧得到观众一度赞赏。在当代语境中,改编作为一种符号与文化实践,不仅创造了新的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新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有效地使民族文化的基因与文化血脉得以延续传承。改编经过现代嫁接和移植以后,其中一些指向清晰、意义明确的符号不仅得以保留,还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模式,实现了跨媒介的旅行。

2022年6月2日,《梦华录》在爱奇艺线上平台播出。自开播以来,豆瓣评分一度冲至8.9分,它的爆火也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带有创新性的改编策略。电视剧《梦华录》中“服饰”“果子”“琵琶”“酒楼”“茶坊”等有意味的视觉符号随处可见,因为符号呈现的是普遍化的社会知识,所以看完全剧之后,观众未必能记住所有的剧情,但这些具象化的符号,作为历史的欢娱中心及文化标识却能够被铭记。契合时代、意蕴丰富的各种符号是传播过程中的基石之一,而《梦华录》中的符号以跨媒介旅行的方式完成文化的传承,在与历史含义相通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新的意义,与大量文化意蕴一致,且为观众认可的符号体系完成了经典的当代传播。

图/豆瓣

文/贾战伟,郑来.跨媒介的符号旅行

《满江红》是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历史题材大电影,电影内容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大多数人物在历史中都没有出现,但胜在故事背景真实,豆瓣评分7.1分。符号跨媒介旅行的前提是当代正处于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传播变化。改编首先是一种符号行为,它是在对历史的文字符号进行解码的基础上,运用影像符号对原著内容与意义进行的再度编码,是一个艺术的重铸与再创造。

创造性转化
赋予时代触感

读经典,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无论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典籍里是中国》一集讲述一部典籍,通过现代读书人撒贝宁与古代先贤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传以及书中的闪光故事。

CCTV1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典籍里的中国》

图/︽典籍里的中国︾微博官方

文/金丹.电视文学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传播策略研究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现实传播环境下,谋求新旧媒体的联合传播已成为电视节目不可忽视的一扇大门,《典籍里的中国》利用这扇大门来助力电视文学节目的传播,打通其现象级传播的脉络。2021年1月2日,新浪微博“央视新闻”率先在互联网发布节目预告话题,2021年2月10日,《典籍里的中国》在北京举行开播启动仪式,宣布节目于2月12日首播。线上线下的双线宣传在观众心里种下了期待的种子,建立了第一批受众基础。在传播方式上采取了“1+N”的联动模式,“1+N”模式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传播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1”指节目本身作为核心的电视文化产品,“N”指依托节目原型为本体而二次甚至是多次创作衍生出的文创产品,比如《有“典”意思》短片、《“典”赞加关注》节目幕后故事系列视频、节目的手帐和同款书签等。其次是传播媒介的选择:“1”是大屏电视端,“N”是以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体为平台的应用终端,如微博、微信和抖音短视频等。打通全网传播平台,铺开了全网传播渠道,《典籍里的中国》不拘一格的传播策略是节目成功出圈的重要原因,也为电视文学节目的创新之道勾勒出一个重要的节点。

图/芒果TV

坚持“内容为王”传播导向
      ——芒果TV《中国》

作为湖南广电旗下唯一新媒体网络视听平台,芒果TV对于优质纪录片创作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准确理解好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要让年轻用户接受,契合平台的主流用户群体。高标准来源于对内容质量的要求,纪录片《中国》从最初策划到播出完成,主创团队花费了5年左右的时间,致力打造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意义的中国IP,在团队构成、内容制作、电影美学的画面制作、引发情绪共鸣的意向化表达上下功夫,旨在提升中华文明在国内国际视域中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优质的内容始终是纪录片进行高质量传播的根本,一部纪录片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并引发广泛传播首先要有与众不同的内容特色。虽然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出现以及各种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丰富了纪录片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传播进入了“流量为王”的时代,但是作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纪录片还是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的内容、新颖的表现形式取胜,进而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从文化形态来看,观众可以从《中国》看到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与青年文化极佳的融合之势,多样态的文化格局表现在:既通过历史文明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从共通的情感表达中感受到对主流文化的深刻认同,更蕴含了年轻化、时尚感的表达方式来满足青年审美。《中国》纪录片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借助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力,积极融入新媒体发展浪潮中,借助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各自的传播优势进行内容传播。首先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为传播内容推广造势;其次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以新媒体平台强大的数据做支撑,让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信息得以共享互换,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的宣传推广,实现传播内容的扩散,吸引网民关注,以强大的流量支持纪录片更好地出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合起来,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文/于玺. 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中国奇谭》由八个源于中国文化的故事组成,以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美术风格,讲述了中国语境下的“妖怪”故事。其中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古代故事到科幻想象、从乡土眷恋到唯美爱情、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的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的一次多视角的诠释。

图/中国奇谭微博官方、bilibili等

文/赵永燕. 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创新传播研究

年轻人是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群体,要想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就需要了解这些年轻群体的内心,认识他们的喜好,并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入到年轻受众的世界。B站中的年轻人是一群“有趣灵魂”的集合体,他们有着开放自由的思想,对传播内容有着包容的态度。B站中国风视频的创作者大多是年轻群体,他们清楚受众的喜好和兴趣,也能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话语进行传播。
哔哩哔哩在推广宣传《中国奇谭》过程中主打文化复兴,将故事内容与年轻人生活相结合,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它的爆火出圈正说明,用心创作能换来观众真心。

《鹅鹅鹅》

《小妖怪的夏天》讲述了西游世界中一只无名小猪妖的故事。本片以小猪妖的视角讲述了妖怪们得知唐僧一行人即将经过浪浪山后,为捉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开始布置陷阱直到唐僧师徒四人到来的期间发生的有趣又感动的故事。故事虽然讲述的是奇幻故事,但它融合了“打工人”“你在教我做事?”等现代文化要素,用新时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让当下观众在品味到动画叙事的乐趣时有所共鸣。开放式的结尾,引发了受众对其故事的续编视频创作,热度最高达201.3万播放,我们可以发现,青年正以一种主体身份和姿态来传播传统文化,他们对传统文化拥有自己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青年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审美体验、分享自己的创作生活中得以传播与传承。

《鹅鹅鹅》改编自《太平广记》(《续齐谐记》)中《鹅笼书生》这一志怪小说,讲述了货郎在阴森诡异的鹅山偶遇瘸腿的狐狸公子、从而遇见一系列奇幻诡谲场面的故事。相较于原著,本片增加了鹅妖这一角色,片中瘸腿的狐狸公子是导演对《天书奇谭》中阿拐这一角色的致敬。《鹅鹅鹅》最出圈的不光是其诡谲的水墨画风,而是观众对狐狸书生、兔子、野猪和仙鹤的仿妆及绘圈漫画形象再创作视频,在B站播放量最高达573万,这体现出许多年轻人不再是仅限于欣赏传统文化,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到传统文化中。他们开始创作,用自己的作品诠释传统文化之美,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认可和文化自信。

《小满》改编自本片导演之一陈莲华的同名绘本。小满,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南方标志着雨水渐盛,而在北方则指小麦渐丰,即开始饱满但又未完全成熟,这恰恰代表着孩童最好的年纪。小满采用传统皮影戏的制作手法,讲述了一个名为小满的孩子在玩水时被一只“怪物”吓到生了重病,对鱼相关的事物也都心生恐惧,展示了孩子不断接收新鲜事物,在一次次新的认知中长大的过程。B站中对《小满》的解析视频热度最高,up主通过上传自己原创的视频解说,向广大受众进行文化解读,受众通过评论与发弹幕等方式进行讨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认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能够跨越地域与认知的鸿沟,传统文化爱好者因共同兴趣连接在一起,也正是他们之间的互动,吸引了一批潜在的用户,重燃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传播、传承传统文化。

《小满》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讲述了一个农村小孩童年的经历,同村的痴呆儿童王孩儿一直等车却不上车、自己拥有三个影子、小妖怪帮忙做饭、神仙求子等奇异经历和传说故事,直到整个家乡都变得不一样……勾勒出一幅中国乡土变迁图景。B站中的年轻人有着开放自由的思想,对传播内容有着包容的态度,视频的创作者大多是年轻群体为主,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与话语进行传播。B站的受众群体在观看完影片后纷纷发表观后感创作视频,对故事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形成了参与式传播浪潮,同时在弹幕和评论区中怀念小时候语文课本的中国式画风,和自己逝去已久的童年。

《小妖怪的夏天》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舞千年》在节目制作、叙事模式、互动方式三方面大胆突破,表现出团队的专业性,更是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历史性与内涵性融汇,以舞蹈作为切入点,合理嵌入历史典故,巧妙地从侧面勾勒出舞蹈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风貌,进而引出历史典故,展现文明内涵。在国潮文化热下,许多作品逐渐进入观众视野。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作品以及《舞千年》,使得中国古典舞IP频频“破圈”。可以看到电视和网络媒体平台对中国古典舞作品的选用与输出,引发了更多观众关注中国古典舞蹈,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古典舞的自身特质与当下年轻人审美心理期待之间具有关联。在《舞千年》前期筹备阶段,作品的挑选是持续时间最长、最繁复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作品的选择与最终呈现的效果息息相关。选材需要考虑到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实操层面的可塑性以及可被挖掘的潜在价值和流量效果;同时也要站在观众视角对于作品未来的传播效果做出预判。
从短视频二次创作情况来看,出于对流量、投资风险以及文化衍生品、UP 主二度创作的考虑,文化IP是节目组进行舞蹈作品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的“国风舞蹈”与“中国古典舞”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是否更重视商业价值,“国风文化”被看作一种文化商品,在创作中讲究吸睛,因此需要集合各种,有特

色的文化元素。“国风舞蹈”因其平易的姿态,让观众有故事能看懂,没故事也能看个乐呵,能靠热门IP出圈,也能凭借剪辑技术或舞蹈技术、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博得流量并吸引模仿者扩大传播力度,精美的“国风舞蹈”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文化产品,纳入各种特色元素为作品增色,被大量复制和传播。

图/百度百科

2021年,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网站共同打造了一台情景化舞蹈节目《舞千年》,它是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舞蹈的成功范例。其利用新旧媒体资源互融互通、优势互补的特点,使得《舞千年》节目的受众更加年轻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观众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因此,融媒体的发展无疑给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舞蹈创作带来挑战。《舞千年》作为舞蹈综艺新秀,区别于此前竞技比赛的电视舞蹈制作模式,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舞蹈为切口,掀起了中国舞蹈创新演绎的一次热潮,延展了舞蹈艺术的古今文化范畴,使传统文化频频出圈。

文/范俊钊.文化综艺节目的符号建构与表达

《舞千年》在节目制作、叙事模式、互动方式三方面大胆突破,表现出团队的专业性,更是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历史性与内涵性融汇,以舞蹈作为切入点,合理嵌入历史典故,巧妙地从侧面勾勒出舞蹈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风貌,进而引出历史典故,展现文明内涵。在国潮文化热下,许多作品逐渐进入观众视野。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作品以及《舞千年》,使得中国古典舞IP频频“破圈”。可以看到电视和网络媒体平台对中国古典舞作品的选用与输出,引发了更多观众关注中国古典舞蹈,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古典舞的自身特质与当下年轻人审美心理期待之间具有关联。在《舞千年》前期筹备阶段,作品的挑选是持续时间最长、最繁复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作品的选择与最终呈现的效果息息相关。选材需要考虑到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实操层面的可塑性以及可被挖掘的潜在价值和流量效果;同时也要站在观众视角对于作品未来的传播效果做出预判。
从短视频二次创作情况来看,出于对流量、投资风险以及文化衍生品、UP 主二度创作的考虑,文化IP是节目组进行舞蹈作品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的“国风舞蹈”与“中国古典舞”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是否更重视商业价值,“国风文化”被看作一种文化商品,在创作中讲究吸睛,因此需要集合各种,有特

色的文化元素。“国风舞蹈”因其平易的姿态,让观众有故事能看懂,没故事也能看个乐呵,能靠热门IP出圈,也能凭借剪辑技术或舞蹈技术、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博得流量并吸引模仿者扩大传播力度,精美的“国风舞蹈”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文化产品,纳入各种特色元素为作品增色,被大量复制和传播。

图/百度百科

2021年,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网站共同打造了一台情景化舞蹈节目《舞千年》,它是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舞蹈的成功范例。其利用新旧媒体资源互融互通、优势互补的特点,使得《舞千年》节目的受众更加年轻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观众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因此,融媒体的发展无疑给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舞蹈创作带来挑战。《舞千年》作为舞蹈综艺新秀,区别于此前竞技比赛的电视舞蹈制作模式,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舞蹈为切口,掀起了中国舞蹈创新演绎的一次热潮,延展了舞蹈艺术的古今文化范畴,使传统文化频频出圈。

文/范俊钊.文化综艺节目的符号建构与表达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一张“国家名片”。《本草中国》是我国近年来第一部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系列纪录片,以全新的叙事方式、精美的视听语言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为观众呈现了一部中医药文化视觉史诗,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曾经提出“5W”的传播过程模式,即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了什么。《本草中国》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的鼎力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精心监制,强有力的政府扶持与多机构的密切协作为纪录片的创作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本草中国》坚持主题先行,微观叙事,其最大的突破在于为宏大的主题寻找到了适应大众文化心理的传播方式,使艰深厚重的主题变得易为受众接受。《本草中国》在开播前提前预热,台网联动,进行大量的前期推广,用开展主题看片会的电影式预热模式,让《本草中国》的爆点提前引爆,成为大众传播的话题。微博和微信平台上的“猜谜送礼”“漫话草本”等精彩花絮,加之“主页君本草草”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互动,吸引了大批粉丝,使纪录片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同时纪录片制作团队还在线下通过举办校园社招聘和中草药体验等方式引导受众关注、讨论、参与并分享,激发大众观片的欲望。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式宣传和制造悬念的创意营销手段使《本草中国》提前预热,未播先火。前期宣传中,《本草中国》针对豆瓣平台的纪录片爱好者成立了官方小站,进行专题宣传和互动,开播期间,微博互动话题的讨论数量超过2亿次,许多年轻观众通过不同类型的手机客户端收看,并经由社交网络进行二次扩散,为该片口碑的建立与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本草中国》除了受到普通观众的热烈追捧外,也赢得了国内外纪录片领域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先后斩获多项纪录片大奖,为重塑中医药形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基于“5W”模式的中医药纪录片

文/ 罗茜.基于5W模式的中医药纪录片传播策略分析

图/豆瓣

在线观看

满满东方元素
品味传统文化之美

视频 /
女书习俗综述纪录片——中央广播电视台CCTV9

图 /CCTV7 官网

女书文字传播困境

传播是万物从出现到被认知的唯一途径。女书作为一种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了解该文化的人不多。作为一种文字,女书虽有汉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汉字,其不仅独具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且更是集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于一身。因此,对女书艺术传播应区别于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要注重从女书的形、载体角度,结合与女书相伴而生的女书习俗来进行研究。女书作为湖南江永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女书文化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女书已濒临灭绝的时代,应当得到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保护。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让其延续下去,而不是让其成为尘封的记忆。通过研究女书和女书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挖掘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各种形式的女书艺术形体,为女书的传播开辟一条精准的传承之路。

精确传播女书文化

精确传播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充分了解受众信息的基础上,采用特定的方式,针对特定的受众,有指向性地进行传播。女书文化传播方面,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尤其是影像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像最直观地展示女书文化,有效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通过可互动的方式去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给女书文化的传播带来积极的影响。女书文化的大屏传播,主要依靠电视、电影传播,这样的形式可实现一次放映、多人接收的效果。中央广播电视台CCTV7纪录片频道就针对女书习俗制作了相关宣传片;女书文化的电影传播受众面比较广,也促进了女书文化电影创作。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主的小屏传播成为人们阅读、娱乐、社交的主要渠道之一,女书文化的小屏传播通过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将该文化群体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可以在手机下载央视频APP免费观看女书习俗纪录片和文化电影,也可

以在其他新媒体平台了解到女书文化的相关知识。小屏传播关注受众的思维,与受众进行良性的互动,减少了距离感,促进了受传双方的良性互动。我们应当有所侧重,将媒体影像技术融入女书的传承与保护,通过视觉影像的保留能有效减少女书文化的传播障碍,让女书更好地在现代文化领域中得到传承。

文/刘平甫,徐佾夫.女书文化的影像传播策略浅析

小红书APP是一个非常典型的UGC生产平台。用户通过网络自发地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创作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分享和传播扩散,网络用户的交互作用得以体现。用户是浏览者也是创造者,小红书根据不同专题将内容整合,分门别类,用户可以在交流分享过程中获得信息,就比如从话题#古画#中则可以看出。

  《月满清游图册 · 围炉博古》——清 陈枚

 《岁华纪胜图册》——明 吴彬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卖浆图》又称《斗茶图》——北宋 苏汉臣 绢本设色 出光美术馆藏

      《盥水观花图》——南宋 佚名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重屏会棋图》——宋人摹

UGC内容生产

用户主体

合作共赢

社会化内容

平台激励

“标签”

小红书UGC文化传播机制

相较于特设内容生产部门制作内容,小红书采取的是调动用户积极性的方式,利用用户的表达欲来生产内容,这是一种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平台运营成本,却保证了平台内容池的贡献度。用户作为内容生产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内容生产自由度高,小红书对于新用户有平台激励政策,会给新用户发帖提供较大流量,增加曝光度,增强用户表达积极性。用户通过参与内容的生成来学习新事物,拓宽知识面,锻炼个人能力,提高理解水平。用户在社区的内容创作中,不但局限于文字,图片,而是需要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内容的综合使用。对用户文字创作,文章排版,图像处理,视频拍摄和剪辑都有一定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内提供的相关教程,快捷,便利的创作出美观,实用的高质量内容。用户在浏览小红书上的内容时,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专题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小红书的分众化定位使得用户非主流的、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说的话、发表的文字内容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喜好,同时也能够和同样喜欢或向往某一部分文化的另一用户建立关系。用户初次注册 APP账号时,完成基本信息填写后,则会跳出页面供你选择所感兴趣的专题,例如视频、旅行、文化等。用户生产的内容通过“标签”整合后也为各类社会人士提供了找到其他群体的可能性,也为社会少数意见持有者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小红书中#古画#话题为例,创作者发布其在古画中所发现的小细节和亮点,或者根据画中内容推测该画所在时期的社会风貌,而同样爱好传统文化或者爱好中国古画的群体则可以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文化讨论社群,用户在参与内容生成过程中建立个人认同,个人价值观受到尊重,并且从中获得了自信。同样,用户在社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有了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此类文化的传播。

文/赵埙.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析受众对UGC的需求作用

小红书基于技术赋能、UGC 内容生产转向、内容营销兴起的大环境,高效整合了用户、平台官方账号等内容生产主体,定位于境外购物、生活领域、热点事件等几大内容类型,建构了社交化内容表达体系,生产了很强的营销性内容,并深入了垂直化内容领域,形成了 聚焦性内容社区。小红书优化协作式内容生产机制策略主要体现在:通过差异化定位、创意性营销来激活内容生产者活力;塑造真实分享的社交文化;打造闭环内容生态,形成线上线下的闭环体验。小红书的内容生产对于其他平台的经营启示,主要在于资源整合、建构信任和协作共赢。

小红书内容传播特点

图文/博主 老八捌

            参考敦煌莫高窟第33窟
                    壁画婚娶图
  唐朝被称为是相对“开放性社会,婚姻受到了法律层面商完整的保护,从原本        的门当户对到了才财并重上面 。

            参考榆林窟宋代第38
         窟西壁婚礼图 欧阳琳临
    宋承唐律,丈夫可以荷几个女人同时在家庭中生活,但是他的名誉妻子
     只能是唯一的。

            参考明代孙庞斗志演义
    明朝的法律确认家长的主婚权,青年男女不存在自主婚姻的自由。伦理、法律、家训在婚姻关系中都要求女子“未嫁          从夫,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参考近代1936年婚纱结婚照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中华民国元年开始真正实习一夫一妻制度。

    现代社会的婚姻虽在很大程度上
还受到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但很多人的婚姻已经走出了传统观念,走上了自
  由恋爱结婚的道路。同时也有很多人
          选择中西结合的婚礼形式。

             参考《IMPERIAL CHINA》                          PHOTOGRAPHS 1850-1912
    清朝婚姻的类型有很多种,聘娶婚为主
   导类型。由于清晚期属于社会大变革时               期,自主婚也在晚清积极接受新思
                     想的人群中盛行。

知识网红文化传播价值

95后青年老八捌是长沙典型的新青年代表,在生活中她不仅是一位定格动画老师,在网络上更是走红的时尚汉服博主。在她的视频里,人们能被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打动,全新的呈现方式也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光亮。作品的背后她更是花费了一番苦功夫,设计形象、做特效、制作假皮、雕塑。老八捌的创意和脑洞,还不止体现在机械姬系列上。早前她就曾以山海异闻集中的中国古代神兽为灵感,创作出过一系列的古风妆造。各种古代神兽的形象,都被老八捌完美融合到了妆造作品里,带给人不同的惊艳感。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活动呈现多元化价值属性,群体对个体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产生严重的同质化影响。全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机制促进了知识网红现象的出现,社会语境呈现多元化、复杂性特征,但媒介化发展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动态起伏前进。从传播策略看,知识网红通常以受众为核心策略,以传播内容为辅助策略,针对受众需求进行传播活动,以达到说服的传播效果。知识网红拥有一定的网络影响力,也担当了一定的文化责任,以up主老八捌为例,她在制作视频内容时严格把关,搜索文化相关历史文献,视频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知识网红为代表的网红价值体现在知识经济的创新层面,尽管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但实质上包含了个人价值判断、信息甄别、综合表达与个人魅力等方面的价值标准,对塑造全媒体时代优秀的网络文化价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传播价值常态化的直观表现。

知识网红还是网络意见领袖?

知识网红属于自媒体,可以做到草根化、平民化的传播,不仅是“知识”,还包含了专业阅历等多元化原创内容。知识网红往往用简洁高效的语言,通过图片、漫画、视频等生动清晰的形式,为网友奉上精细多元的知识养分。以老八捌为代表的知识网红表示,社会从来不缺乏掌握知识的人,但公众需要能看得懂的知识。网络意见领袖通常具备专业媒介素养与较高文化水平,是社会精英的代表,由于个人或群体综合能力较强与社会地位、认同感较高,成为公共话语权的代表者与公共意见的领导者。知识网红只是媒介化进程中的一种传播现象,因此,知识网红是网络意见领袖的媒介化进程体现而非全部。老八捌制作的历代婚服演变视频浏览量高达187.2万,其视频制作内容和精细化得到大众一致好评。

文/庄婉喆,刘迅.论全媒体时代知识网红与网络意见领袖之博弈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看抖音传播不同的文化,和它们来一次沸腾的奇遇

图/抖音

品味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流淌着

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给大家留下美好的感受。

安徽省黄山市溪头镇汪满田村嬉鱼灯会是黄山市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嬉鱼灯会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了600多年历史。年叶至十六日,以灯游村,“滩花戏水”,以水克火,当地人称“嬉鱼”。 正月十三这一天由鱼会的“鱼头”(负责人)请鱼神,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晚上几个鱼会的鱼儿们都会聚集一起在村里嬉鱼,直到正月十六达到活动高潮。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在短视频的参与下焕发盎然生机。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以官方以及专业旅游营销组织为主的传播模式,“低门槛、大众化”的传播主体,为广大普通网络用户提供了参与传播过程的契机。“人人都是创作者”的特性带来了对民俗文化的多角度展现与阐释,其“日常化、民族化”的传播内容和全民参与的氛围再次丰富了各地方民俗文化多样性。2023年正月十五,一位抖音用户在旅行时拍摄了江满田鱼灯会的图片上传至抖音平台,得到点赞34.3万,视频文案添加了相关话题,实现了“精准化、实时化”的传播效果。

文/王梓璇,姚姿如.浅析民俗文化旅游类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及策略

汪满田鱼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人们以鱼灯游村,当地人称“嬉鱼”,祈愿年年有余和子孙兴旺。汪满田鱼灯始于清光绪初年,兴鱼会嬉灯以剋火灾。鱼灯竹扎纸糊,彩绘鱼鳞,额写“王”字,大的长约7米,高3米,三节,内点烛100多支,鱼嘴有喷火装置,每灯需20多人抬游。小的一米以下,点烛数支。村有五(祠)鱼会,每会扎一大号鱼灯,总祠雍睦堂又扎一龙头鱼身灯,谓鲤鱼化龙灯,十分别致。杂灯虽小却精巧,有十二月花篮灯,五谷灯,瓜菜果灯,狮、猴、猪、牛、羊、兔动物灯,皆五彩斑斓,活灵活现,尤其是狮灯、猴灯,可以拉线舞动。入夜,大鱼灯搭架点烛、封门。锣鼓声中,按总祠、支堂尊卑次序列队,前面旗幡幢幢,大开锣清道。接着是一盏竖着的薄刀形灯,及两只人扮的狮子边走边舞。后面是鲤鱼化龙灯领头的大鱼灯队,少女花篮灯、少男狮灯、猴灯、儿童杂灯。队伍中还杂有十多根大杉树火把熊熊燃着,很有气势。大鱼灯随抬灯人步履摇头摆尾,口中不时喷发流星,游到各户门前,各户皆放爆竹迎送,年长者、新婚之家可从鱼灯内换得寿烛、子烛。至村中坦场,各花灯、杂灯围成一圈,大鱼灯会合在坦上奔跑,谓“滩花得子”。最后游出村口,拜神庙,返回祠堂 。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Ⅹ—69。

自贡灯会是四川省自贡市的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贡元宵灯彩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多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题材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短视频的内容与类型纷繁复杂,民俗文旅类短视频更是主题散、内容乱。四川省官方将地方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发起民俗文旅相关话题,吸引更多的短视频用户参与并与民俗文旅相关的账号进行长期合作,充分发挥短视频全民参与的优势;对有潜力的账号进行积极扶持,发挥日常化、动态化的传播优势。其中四川文旅官方账号拥有粉丝69.5万,自贡灯会期间发布的宣传视频点赞量达到24.5万,同时其发布的短视频都会带上自贡灯会的话题对自贡民俗文旅宣传内容进行补充。

苗族现存最为古老、最盛大的传统庆典社交活动之一——赶秋,是苗族现存最古老盛大传统节日。赶秋节主要起源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并在湘西黔东支系自称为“果雄”的苗区内广为流传,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八县市及周边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地区,形成了约200多万人的苗族赶秋节文化圈。短视频传播民俗文化过程中,专业人才十分重要,他们能够准确捕捉到地方民俗的传播特色,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提升民俗文旅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户赶秋节继承人吴海深先生,一生致力于宣传研究发扬苗族文化,其孙子开设抖音账号,发布赶秋现场图片,获得点赞18.2万。抓住各地民俗文旅热点短视频热度,完善周边配套民俗文旅板块,将这种核心吸引力升华为民俗特色IP,能够实现民俗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灯会(自贡灯会),四川省自贡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贡元宵灯彩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几种。多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题材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自贡灯会自唐宋时期便开始逐渐兴起。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至清代有“狮灯场市”“灯竿节”等活动,到20世纪初,又渐渐形成了节日的提灯会、闹花灯、放天灯与舞龙灯等活动,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从1964年到2020年春节,自贡已举办了33届灯会。自贡灯会以元宵节灯会最为著名,场面宏大,灯彩丰富异常。按类型分,自贡元宵灯彩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几种。多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题材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彩灯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自贡灯彩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用料独特,瓷器餐具、玻璃瓶、蚕茧、细竹篾、扎染、丝绸等均可用为制作灯彩的原材料。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制成的灯彩五光十色。2008年6月7日,自贡灯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81。

苗族赶秋,苗语“交秋”,汉语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原由村寨轮流举办,现多由乡镇或者县区举办,秋场设在“立秋”这天的墟场点。秋日来临,收获在望,欢庆丰收,古来有云。赶秋之日,十里八乡、四村五寨都要组织队伍参加,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担,穿着华丽、鲜艳的苗族服装,数万余众前前后后、来来往往游行于秋场。苗族赶秋集歌舞、祭祀、体育、娱乐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苗族一些传统文体活动,如武术、玩龙、舞狮和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等融入其间,形成“喜满秋场、情满秋场”的盛大场面。苗族赶秋是湘西苗族现存最为古老、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其中,“八人秋”是秦汉时期的苗族赶秋遗制。苗族赶秋主要起源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周边省市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湘西州花垣县,在湖南省湘西州的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均有流传。相传远古时期古老苗寨有个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寻求爱情在立秋这天扎秋千,在秋场上找到了美丽的姑娘乜娘,两人结为夫妻,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他们被苗族人尊称为“秋公、秋婆”。为了纪念这二人,每逢立秋,苗族人都要举办苗族赶秋活动。还有一种说法,洪荒时代,毒蛇猛兽和魑魅魍魉常来进犯,在一个立秋的夜晚,苗族先民在与妖魔的激战中,把妖魔捉住并剥其皮来蒙鼓、削其骨来当槌,击鼓而舞,庆祝胜利,从此过上安稳日子,开荒种地,发展生产,金秋到来,稻粟满仓。他们把战胜妖魔和丰收在望的“立秋”时节当作胜利的标志,年复一年隆重庆贺,形成习俗,进而演变成为今天的苗族赶秋。2014年,苗族赶秋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扩展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宋灭亡,日本举国缟素哀悼大宋失国

妲己是祸国殃民的妖妃

对于妲己,我们可能更应该尊称她为妲己大将军。中央研究院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曾在商王武丁之后妇好的墓中挖到两个象征军权的大钺,而且也有甲骨文提到,商代皇后有参与军事政治的传统,推测出同为商朝王后的妲己很可能并不是祸国殃民的妖妃,而是既要当大祭司,又要上战场的事业型皇后。

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繁荣,日本对于这种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十分向往的,也在不断学习,遣唐使就是个例证。直到今天,日本还保留了很多唐宋建筑的印记。所以,当高度发达的宋朝被落后的游牧文明取代时,一些南宋遗民出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想象出日本应该很伤心。一位叫郑思肖的南宋诗人就在他的诗集《心史》中写了这么一句“日本举国缟素”,就是日本全国穿白衣哭大宋失国的由来。实际上郑思肖没去过日本,日本国内也没有任何关于“缟素哭大宋”的记载。

文/叶为为.网络社交媒体“知乎”的文化传播价值初探

嘉庆要杀和珅,和珅拿出乾
隆留下的保命密信:“留全尸”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按照《史记·周本纪》的记载,褒姒因美艳而得到周幽王的百般宠幸,不过遗憾的是,褒姒虽美却不爱笑。幽王为得美人一笑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最终想出一个“戏耍诸侯”的点子。其实这个故事经过仔细分析,不足信。史学大师钱穆就曾在《国史大纲》中加以反驳:“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其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而晋代出土的《汲冢纪年》(今称《竹书纪年》)和前几年发现的“清华简”也无这件荒诞奇事的记录,可见此事应是子虚乌有。

这个桥段其实是小说和电视剧里杜撰的,只是为了增加剧情的需要,但却被当成了历史上的真事。身为清朝第一巨贪的和珅,早在嘉庆继位之初就想杀他,但碍于太上皇乾隆的庇佑,所以嘉庆一直在隐忍。但乾隆刚一驾崩,嘉庆马上下旨诛杀和珅,前后不过15天时间。而和珅之所以可以保留全尸,并不是乾隆给他留了什么密信,而是因为和珅的儿媳是乾隆最喜爱的固伦和孝公主,在她苦苦求情之下,嘉庆皇帝才改凌迟为自缢。

知乎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基于大众平台的参与式传播,用户不仅可以作为信息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发起观点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种信息发布与获取的方式打破了固化的传受关系,凸显参与、共享的价值,通过对知识内容的筛选,将社会化媒体中泛娱乐化、低俗化的内容剔除,留下了更具有价值的个人经验、知识信息。绝大多数的知识尚未存上网,以经验的形式存储在人的大脑中,或存在于只有专家读懂的书籍和论文中。社交问答这一网络模式,使个人化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提现”,并通过传播得到价值的彰显。知乎这一平台,利用UGC 内容整合方式,其具有极大的文化传播价值,使知识生产者能够更加高效、自由地传播文化知识,实现文化的深层次探讨。

联结古今
传统文化的当代运用

《江南百景图》是由椰岛游戏研发的一款国风模拟经营类手游,于2020年7月2日正式上线。此款游戏自述:“明朝江南遭劫,万物百废待兴,画中灵魂再度苏醒……你将携手名人雅士,重绘明朝江南盛景,在山水画卷中享受明朝水乡日常,打造专属于你的江南百景图。”在游戏中,玩家化身为“知府大人”,模拟经营古镇,打造自己心中的江南。其深度还原的江南水乡景色和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唤起玩家心中“向往的江南”,成为国风模拟经营类手游文化传播的新范例。

图/江南百景图微博官方

点击观看视频简介

着力传统文化,深耕浓厚国风

《江南百景图》将我国传统文化穿插在游戏画面中,并结合游戏内容进行拓展。春节时,游戏开展欢庆新年活动,场景中充满灯笼、中国结、春联等春节元素,舞龙、舞狮、张灯结彩,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冬至时,玩家在游戏内可获得汤圆、孔明灯等,开展孔明灯放飞的灯会活动;重阳时,游戏人物会头戴茱萸,重阳节习俗在游戏内随处可见。除了部分自创人物,游戏的其他人物都源自历史,即真实的历史人物,如航海家郑和、文学家汤显祖等。目前,《江南百景图》游戏官方微博发布有两段非遗纪录片,唤起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非遗文化的记忆,实现游戏的推广。游戏初始地点为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游戏中每个城镇都拥有各自独特的资源、建筑、人物和玩法。此外,《江南百景图》的美术风格参照了古画《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的小桥流水、房屋楼宇、市井生活等细节都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场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生活习俗巧妙地融入游戏,既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又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游戏文化传播策略解读

文/吴翠霞.国风模拟经营类手游的传播策略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把受众看作是具有特定需求的群体,把受众的传媒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需求动机进行的媒介使用,进而使受众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游戏传播过程中,用户自发参与,形成粉丝社群。《江南百景图》官方建立新浪微博“超话”,玩家在其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城镇布局”,发布与游戏相关的表情包、绘画、配音等作品。这些用户和玩家的原创内容经过微博转发分享,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二级传播,达到显著的推广效果。游戏上线后,其自身也发展成为 IP,开始多元化的价值开发,与各种品牌、景区等进行合作联动。2020年7月,《江南百景图》与大报恩寺遗址景区联动,玩家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全过程,同时在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可切身感受这座宝塔的魅力,了解其文化与历史故事。2021年 2月,《江南百景图》与上海豫园合作了新春游园会联动,游戏内的松江府与上海豫园同步亮灯,建筑元素也与上海豫园实景建筑一一对应,让游戏与实景及其历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此外,《江南百景图》游戏还与线下多家实体门店合作。比如与喜茶、肯德基展开了限时联动,开设该游戏官方授权的主题餐饮店等,鼓励玩家身着传统服饰前往线下实体门店参与活动并打卡,线上线下合作,增加游戏热度。这既持续增加该游戏热度,又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播与发扬。手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对玩家群体的情感导向和舆论引导有一定的影响。以手游为载体的传播有着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它便捷、趣味性强,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审美趣味,对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互联网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来源,游戏也是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在娱乐中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无疑是更加快捷且收效更加显著的。要想促进国风模拟经营类手游的传播与发展,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只有重视用户体验,不断优化游戏内容,摆脱同质化道路,挖掘更多可能性,找准定位,才能在拥挤的赛道中突出重围。

谁说博物馆沉闷又无趣?
古老的外表下都有一颗超萌的心!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

河南博物院

十二花神香膏

故宫文创

馕形外观电脑鼠标垫

新疆博物院

超活化唐代仕女手办

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织袋式样帆布袋

敦煌博物院

马踏飞燕毛绒玩具

甘肃博物馆

吴王夫差胖宝剑毛绒玩具

苏州博物馆

文/王娟,张儒麟.“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研究

川蜀小堆麻将版

三星堆博物馆

点击价格查看商品详情

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各大博物馆借助新媒体打造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故宫淘宝”。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在此之前完全依靠传统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故宫淘宝”借助新媒体平台将拥有近百年文化底蕴的故宫博物馆打造成了新时代的“网红”。“故宫淘宝”是故宫博物院于 2010 年在淘宝网注册的故宫官方淘宝店,该账号的作用一方面是对故宫文创产品的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对故宫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的传播。“故宫淘宝”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链接等多种方式传播,其传播内容也涵盖甚广,包括产品介绍、买家互动等。产品介绍包括直接介绍和间接介绍两种,直接介绍以直观展现产品为主,多以图片拍摄的方式呈现;间接介绍则加入了文化传播,讲述历史故事,烘托产品,引人入胜。买家互动包括故宫淘宝账号转发买家对商品的拍摄或评价、转发买家创作、互动研发商品、评论区互动等。买家收到商品后拍摄实物图片或语言评论,一方面展现产品的多重属性,另一方面买家自身成为传播者,能够拓宽传播的广度,加强传播的深度。将文物字画等图案印制在纸胶带之上,让原本廉价的物品被赋予了浓重的传统文化特色,“故宫淘宝”最畅销的产品——系列纸胶带,引发了买家巨大的创作热情。他们将自己的化妆品、香水、妆匣等用纸胶带装饰起来,摇身一变成为定制款,瞬间变得古色古香,充满了中国风韵,使中国元素能够常伴身边。现在各大博物馆纷纷开通淘宝官方旗舰店,学习故宫淘宝这一成功案例,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以故宫淘宝为代表的淘宝平台传播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

一件好的文创产品,可以通过有计划有规模的传播和宣传,起到推动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博物馆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将自身承载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使人们看到文创产品就能想起相关文化,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互联网应用依托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够使博物馆文创产品有效提升其营销效果,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范围的延伸。 “互联网+”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营销形式,博物馆借助互联网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进行营销,有效提升了博物馆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借助电脑或者手机自主选择和获取自己喜欢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人们获取信息从被动向主动、从单向到双向交互的转变。博物馆通过利用互联网,能够展示相关文创产品的各类信息,同时提升了交易的灵活度及便捷度,减少投入的同时也提升了回报,拓宽了市场。
近年来,一大批通过联名及授权开发的文创产品竞相上市,大大丰富了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代表性的明星产品有:上海博物馆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迪士尼米奇大克鼎耳环等“博物奇趣”系列文创产品;肯德基与国家博物馆联名推出的三款新春限定非遗国技主题桶,并在春节期间选择19家门店打造非遗主题店;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长安通公司联合推出的“唐妞”和“皇后之玺”异形公交卡;苏州博物馆与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合作推出的贵金属金融产品、金饰、信用卡三大联名产品等。在政府政策的推动和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已经有一批博物馆成功地将文创产品与“互联网+” 相结合,实现了文创产品的营业额远超门票收入的不错成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等。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站、手机终端 APP、网店、以及微信公众号、数字展厅等,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从设计生产到服务和营销的“互联网+”文创产业链,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高效性实现了低成本、辐射面广的传播和影响,更好地将博物馆文化通过数字化文创产品传递给用户,带来极好的文化消费体验及文化传播效果。

来自故宫的礼物

佗寂 · 梁云侠 2023春夏系列—“重塑REMOULD”

——不一样的新中式服装

「重塑REMOULD」系列的灵感来自于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时空性”的探讨,延续了品牌大地色基础上加入了充满叙事性的夏日色调,通过重新解构中国传统色,对民俗工艺的再造创新,再造中式传统面料香云纱。现代化的设计与传统工艺交织融合,深刻而静穆的美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明日之后」系列将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审美提炼成元素融入到服装中。敦煌壁画是以“工笔重彩”人物画为主的一种绘画体系,模仿因香火熏烧和风化千年后沉稳浓丽的古壁画颜色,还原“黄沙遍野大漠孤烟”的东方意象,风雅重现。

涂月TUYUE 2022春夏系列—明日之后

图/各品牌官网

CHICCO MAO 2023春夏系列—VISION《愿》

Heaven Gaia 2023春夏系列—“乾坤 · 碧落”

Uma Wang 2022秋冬系列——“The Nomadic Riders”游牧骑士

「愿」系列的文化来自于中国少数民族元素,国风的花海与科技光面料结合,是传统符号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利用中国传统花卉——四季海棠,寓意着思念、离愁与爱。

「乾坤 · 碧落」系列在“布糊画”基础工艺之上创建了“非遗3D丝雕”,发布的作品以“自然”和“文明”两个角度去阐述“信仰”和“传承”的力量。西藏的天空、雪山、经幡、寺庙等自然人文景元素融入设计之中,以服装为载体,意象化的阐释梵音吹响的远阔圣域中神秘的“天空之境”。

「The Nomadic Riders」系列在Uma Wang品牌设计中看不到扁平、符号化的中国元素,可在沉稳的色系和织物皱褶当中,能感觉到独特的东方质感的这股气,难以用语言形容,却能明确感受到。

“新中式”美学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也不是单纯的图案叠加,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与传承。“新中式”的力量,在于其本身就承载着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积淀。当这些蕴含巨大力量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的审美进行碰撞时,就轻而易举凸显了着装者的醒目与独特。

新中式服装
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探索

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的过程中注入时尚、“潮”文化,推出适时的应季服装,助推服装品牌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引消费者关注,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并在现代网络社交圈不断受到点赞、评论和转发,发酵至更大范围成为热点,从而实现二次传播,能够增加新中式服装品牌的曝光度,带来品牌知名度的跃升。比如当前讨论度比较高的盖娅传说、梁云侠等新中式服装品牌,均具有较高的人气,其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就不断挖掘具备人气潜力的传统文化视觉设计元素,并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进行秀场展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新中式服装在品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还可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将时尚服装元素、街头流行元素,融入到服装形象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元素的设计,让新中式服装更好地满足青年人对潮流的追求。在文化元素融合的过程中,以现代流行元素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重现架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元素,使文化元素在表达形式上更加新颖,比如涂月的[明日之后]系列将敦煌莫高窟审美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具有既“传统”又“现代”的特征。与此同时,在品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应适当重视IP形象、人文特色以及融入潮流文化,以此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助推新中式服装品牌建设朝向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

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解读,分析其内在精神意蕴和外在形式表达的方式,以及在形成服饰语言过程中的转换手法,并从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图案等角度,探析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视点、方法,结果表明,“中国风”只有超越了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再现,以新形式、新角度和新语言体现民族精髓和文化意蕴,才是其设计发展的未来趋向,也是文化传播的趋势。新中式服装设计师积极提升艺术修养,不断地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不断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古为今用,在赋予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新的活力的同时,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

文/蔡仰风.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图 / 博主全平台账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文明来源。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上有这么一批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她们凭借自身的网红优势和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在全媒体平台发布传统文化短视频内容,给大众极其丰富的视觉体验,充盈大家的精神世界,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以“动态化”的表现路径,条条视频皆趣味,利用“场景化”的传播空间,使观众时时沉浸视频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商是一名短视频博主,全网粉丝300万,她的视频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变装来向大家展示各种汉服文化,视频点赞量最高达115.2万。参商在抖音、小红书、微博、b站等新媒体平台都开设有账号,她的古画复原系列一经推出就掀起了国风新潮,高还原度的外形让人直呼古画活起来。她的视频传播具备个性化传播的特点,采用个性化方式,表达个人感情。这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符合社交媒体平台中,传播者即用户的规律,能够有效地打动用户,和用户共情,实现更好的传播和互动。

文/谢泽杭.走进大众,做个“网红”: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

@荷里寒

@妞妞妞

@参商

H  E  L  I  H  A  N  

荷里寒是一个在哔哩哔哩、抖音等各大平台都知名的变妆视频博主。由于她本身的长相非常具有古典韵味,而且和87版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相似,她以仿妆林黛玉而出名,视频点赞量最高达136.4万。“网红”往往更偏向于跨越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多平台运营;在受众方面,既包括忠实粉丝,又有普通观看者和偶尔观看的人,借助算法或传统媒体的流量获得关注;在类型方面,这类网红具有职业化倾向;在实践方面,她围绕视频主题展示才能,并向观众展示日常生活的片段增加真实感。

妞妞妞,霸气女皇,国风大咖。她的爆火是在拍摄中国神仙系列短视频之后,在这之前已经推出了还原历史人物系列和红楼梦十二钗系列等原创视频,拥有超高人气。

妞妞妞在抖音、小红书、微博、B站等新媒体平台都开设有账号。和其他博主不同,她不仅在账号中宣传汉服文化,最主要的内容还当属历史人物系列和中国神仙系列,她通过高超的化妆技巧和精湛的演技,将各路神仙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她发布的视频中点赞量最高达307.6万。汉服视频的内容同质化容易让观看用户审美疲劳,她一反传统视频风格,以cosplay中国神仙和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其变装视频在全平台爆火。

图/洛阳各景点微信公众号

文/李俊楼.旅游微信公众号受众偏好及营销策略研究

——以洛阳三大景点为例

洛阳龙门石窟官方微信公众号追求创新形式,致力于完善内容丰富度,从主题的多元性和传播的多样性两个方面完善景区公众号的内容。其中,主题内容的多元性是指能够覆盖用户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项需求,比如:提供景区旅游介绍、游玩攻略、美食美景等游前信息;电子地图、导游导览、语音解说等游中资料;线上购物、投诉建议、游后分享等游后服务。此外,图文、H5、短视频、VR、AR、直播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能够更全面、更生动地呈现出景区的相关文化内容,增强用户的感官体验性。
洛阳洛邑古城微信公众号突破圈层,实现传播的精准性。微信最大的差异化价值是圈层性,具体体现在区域性、行业性和阶层性三个方面。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其朋友圈组成的一个圈层性的群体。“分享”能够引起用户在身份认知、观点认同、价值观吻合等方面的共鸣,公众号的内容从加强推文B2C 转向B2C2C的传播,其中第一个B2C是指公众号的内容传达给用户,第二个C2C是指用户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比如转发微信推文到朋友圈可以免费领取门票等活动,实现基于圈层性的精准传播。
洛阳应天门没有开设微信公众号,但是景点侧重于活动策划,增强用户的粘性,最出圈的则是应天门内的“唐宫夜宴”开设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活动微信公众号的动机无非是为了获得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线上发起的线下活动从多个方面来策划景区的线上线下活动,如优惠券、组合套票、摄影比赛、节庆主题活动等来提升用户的参与性,从而增强景区微信公众号用户的粘性。
三类微信公众号都注重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升交流的及时性。对文章的留言和公众号对话框中的用户咨询要及时进行回复,此外,部分公众号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在推文中加入景区个人微信号的方式建立与用户之间基于朋友圈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景区与用户之间的亲密性和好感度,在内容传播中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点击查看详细地址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