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Physical Culture Institute

2021年12月第1期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体育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因体育勃发生机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2021年本科专业招生宣传

17金7银13铜,4人打破记录!

学院举办第二届“体院杯”新生长跑接力赛

鲁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简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2021年12月第1期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2021年本科专业招生宣传

17金7银13铜,4人打破记录!

鲁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简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学院举办第二届“体院杯”新生长跑接力赛

体育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因体育勃发生机

目录/contents

学 院 简 介
党 群 组 织
行 政 机 构
学 术 组 织

01
02
03
04

师 资 概 况
杰 出 人 才
教 授 风 采
教 工 名 录

01
02
03
04

师资队伍

本 科 生 教 育
研 究 生 教 育
在 职 教 育

01
02
03

人才培养

专 业 建 设
课 程 建 设
教 学 研 究
教 学 获 奖
实 践 教 学

01
02
03
04
05

专业教学

重点建设
硕士点建设

01
02

学科建设

学院举办第二届“体院杯”新生长跑接力赛
“百年心向党”新生演讲比赛

01
02

学院概况

目录/contents

学团工作

目录/contents

学 院 简 介
党 群 组 织
行 政 机 构
学 术 组 织

01
02
03
04

师 资 概 况
杰 出 人 才
教 授 风 采
教 工 名 录

01
02
03
04

师资队伍

本 科 生 教 育
研 究 生 教 育
在 职 教 育

01
02
03

人才培养

专 业 建 设
课 程 建 设
教 学 研 究
教 学 获 奖
实 践 教 学

01
02
03
04
05

专业教学

重点建设
硕士点建设

01
02

学科建设

学院举办第二届“体院杯”新生长跑接力赛
“百年心向党”新生演讲比赛

01
02

学院概况

目录/contents

学团工作

【学科专业】体育学科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3年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体育学科2018年、2019年连续2年进入GDI智库全国大学一流学科前50强,软科“2020中国大学排名”,体育学科入选鲁东大学优势学科名单首位;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读硕士研究生141人。

鲁东大学
体育学院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1984年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体育系,2003年烟台师范学院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合并成立烟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4年原山东省交通学校公共体育教研室并入,2006年更为现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教授8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18人;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
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
山东省优秀青年体育教师2人、
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本科生教育

一、专业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依托本专业,2011年获批“中国武术协会(专业性)一级单位会员”,2012年获批“中国武术协会(首批)段位制考评点”,2012年被评为“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业教师14人,每年招收30-40名本科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形成了如下专业特色:
(一)以“武舞结合、打练结合”为教育特点,以“以研促教”为教育意识,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国际交流和文化宣传为窗口,形成“教学、训练、科研、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五位一体的专业办学特色。
(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坚持“文武并进,德技双修”的教育路径,遵循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坚持“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形成“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民族传统体育类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能够承担学校教学、专业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三、培养规格
在明确培养目标后,我们就进行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规划,以武术文化传承、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舞龙、舞狮、射箭)等教学、科研、训练为主干,以发展传统武术、木兰拳械、摔跤、拳击、跆拳道等多种项目为拓展内容,注重师范类课程培养,鼓励学生就业倾向教师教育行业。注重武德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武术(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的同时,了解多种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为成为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
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于1979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成为学校特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每年招收80-120名本科学生,实习基地分布烟台多个中小学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形成了如下专业特色:
    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理念,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三基教育”基础培养,坚持专业基础宽厚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形成“德才兼顾、文体兼修、一专多能”的专业办学特色。
   以培养高素质体育师资为引领,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石,以“以研促教研教结合”为内涵,以多模式教学实践平台搭建为路径,形成“厚理论,强技能,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地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体育教师,且能胜任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

研究生教育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09年获批,2010年开始招生,学制2年。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2个研究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已毕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在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名。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实行了双导师制,目前有4位校内导师和5位校外合作导师,4校内导师中3人具有教授职称,5位合作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设立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

学院体育学一级学科是学校培育与扶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是学院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学院建设的核心内容。学科建设对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院以体育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导向,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夯实学科基础,增强学科实力,提高学科水平,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一、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经过长期的成果积淀和方向凝练,学院逐渐形成了专项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历史与文化研究、大众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和人体运动信息监测与应用5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二、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建设思路,既考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还要考虑学科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学术带头人﹢团队”的合作模式,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数量足够、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学科队伍,实现学科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2年
于军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8年
于军
山东省教学名师
2012年
于军
2020年
尹海立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2009年
于军
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7年
于军

教师风采

学院举办第二届“体院杯”新生长跑接力赛

        近日,学院第二届“体院杯”新生长跑接力赛在北区田径场拉开序幕。来自2021级的42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智光向运动员致辞,鼓励大家用良好体能素质、顽强拼搏精神完成比赛,展现体院学子“精气神”,为在学校冬季越野赛中取得好成绩蓄势预热。经激烈角逐,2021级公费师范生、体育教育四班、体育教育一班分获前三名。
       

       比赛采用6X2000米赛制进行,每个班选拔3男3女参加比赛。这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也是一场团结与协作的较量。赛场上,每一支队伍都斗志昂扬、精神饱满,全心全力投入到长跑接力赛中,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团队精神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赛道两旁,裁判员们记录着选手圈数及成绩,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赛场外,呐喊声,加油声,声声震耳。运动的魅力、团队的荣誉将赛场内外紧密相连。大家努力用顽强拼搏、团结向上续写“美丽体院、和谐体院、实力体院、幸福体院”建设的新篇章。

电话:400-8008800
网址:flbook.com.cn
邮箱:123456@163.com
地址:上海市XX区XX大道XX号

秋去冬来,银杏叶又黄满了树
日子总是起起落落
愿你做个规律生活的人
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也有心疼自己的温柔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