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商务企业内刊模板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爱特路188号6号楼 / Building 6,No.188 Aite Road,Jiangqiao Town,Jiading District,ShangHai 

www.delixi-electric.com

电子研发期刊

De ele

第01期

DELIXI RD-ELE JOURNAL

2022年2月第01期

公司价值观——

客户第一 | 合作 | 敏捷 | 创新 | 超越

公司愿景——

成为有温度的国际化低压电气领军企业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优秀民营企业,德力西集团历经近四十载的不懈奋斗,在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长期信赖与支持下,于2007年与全球500强施耐德电气强强携手,合资成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德力西电气”)。德力西电气业务覆盖配电电气、工业控制自动化、家居电气三大领域,致力于以高性价比、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为全球新兴市场客户创造舒适、美观、安全、智能的居家用电环境和专业、安全、可靠、高效的工业自动化用电环境,创领中国低压电气行业企业发展新模式。
我们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以技术创新、质量保障、五星服务、品牌驱动的经营理念,打造电气全产业链新生态。我们拥有700多家一级代理商、60000多家线下门店、多个线上销售平台和合作伙伴、5个研发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室、3大自动化工业生产基地、五星级客户支持服务团队、17个国内物流中心以及数十个运输合作伙伴、1个国际物流中心和在发展中国家的4大业务合作伙伴,以及持续一致的全方位品牌建设及宣传,致力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最佳客户体验闭环。
同时,我们秉承“客户第一、合作、敏捷、创新、超越”的价值观,全心全意服务于我们的客户,同时携手合作伙伴建立具有统一价值观的社会责任生态圈,通过“德基金”全情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打造具有德力西电气特色的 “一老一小传统文化”的企业公益品牌,构建一个有温度的国际化低压电气领军企业。

目录

contents

foreword

03/32

学习成长

【基地见闻】 新入职大学生芜湖基地实习培训【名企交流】施耐德资深专家达芬奇课程交流

26/32

技术前沿

【标准解读】漏电知识介绍
【行业展望】低压配电及物联网发展分析

12/32

突破创新

【专利墙】2022年度专利申请【QVE   】MCCB&ACB产品QVE
【淀基础】工控产品累积及经验分享
【新产品】SMART FD 引领上市

24/32

内建质量

【标准化体系】软件类标准化搭建【自动化监视】CDQ0s双电源机寿测试【软件类测试】云平台软件常用测试方式【设计类思考】电子硬件设计经验

31/32

团队之星

【周年纪念】5周年/10周年纪念
【内部讲师】德力西电子内部讲师

新入职大学生芜湖基地实习培训

Intership in wuhu

习感悟

蔡讷敏

    产品学习 --- 刚进入产线参观时,对公司的产品的概念与定义并不是非常清晰。平时听过名字的产品并没有见过实物也并不清楚它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对资料与实物的学习,逐渐对工厂的各个产线有了更加清晰地概念,也为以后可能会负责的各个类型的产品打下了基础。通过了解硬件原理与设计思路,对低压断路器、漏电等基础产品有了更深的概念。
    产线了解 --- 深入工厂端学习,不仅仅止步于产品,最关键的是了解其运作的整体流程,包括具体的生产流程,测试的关键步骤,生产质量问题的解决,产品在工厂端的改进以及客户投诉等部分。这些流程都与研发息息相关,是在今后的产品开发时需要时刻放在第一位的关键要素。产品并不是开发后止步于实验室的测试,而是需要投入到工厂与客户,在一层层的环节之下再次被验证与挑战。每一个小细节可能在后期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在日积月累后再次出现隐患。
    问题分析 --- 工程师在工厂端需要快速解决当下产线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因为订单的交付都是需要准时准点,敏捷就显得更加重要。在产线问题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工程师使用各类工具包括示波器,探头,电表,烙铁,这些也是研发时需要的关键工具。这样解决问题的流程也与研发时的流程很相似,可以融会贯通到日后的开发中。在产线中遇到的问题也带出了研发中可以多做的思考,是不是需要更加方便地调试方法,如果软件版本进行了更新可以不需要召回重做。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标准范围外的额外的测试,确保产品在不同客户那里都能保证实用性。这一系列的思考都将为今后的研发提供方向。

谭婷

习感悟

    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2个月的工厂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主要负责的项目为珠江项目,具体可以细分为如下几项工作:1.支持珠江项目样机生产(CDBA/CDGA);2.熟悉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3.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及测试流程;4.CDBA全功能测试台的优化支持;5.产品性能优化的数据测试及记录。
    9月中旬刚去的时候,主要在我师父徐泳健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包括熟悉产品生产流程、测试流程以及CDBA全功能测试台的使用,产品常见故障的修复等。
    在这段时间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市场部急需8台设备作为demo箱,但是这8台设备的生产和测试一共花费了2天半时间,当时原因分析为接电弹片与接线柱的接触不良,于是每一个产品都进行了加工后再测试,但是后来发现

还是会出现测试不通过,最终发现是CDBA全功能测试台的电极与产品之间接触不良。虽然一直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但这件事情一直到10月下旬才得以解决,严重影响了整体生产效率。    
总之,2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其中的收获和体会必将是一笔巨大财富,改进我的一些思维看法,促进我的工作进展,使我成为一名更专业的研发工程师。

DE ELE

企业内刊

企业内刊

To 讷敏
很荣幸成为你在芜湖实习的带教老师。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但这一个月也是芜湖工厂最忙碌的一个月。
希望也能成为你成长最快的一个月。在这个期间我们共同制定了你的实习计划,从认识产品生产线到了解不同产品的装配、测试,了解了一台产品从图纸到工业化大生产的全部过程。
我们一起处理了CDQ0s消防型继电器烧毁、 CDM3vL-125测试漏电流偏低、 CDM6Ei校准台出现校准失败问题等一系

导寄语

习感悟

DE ELE

蔡睿

    刚进入工厂实习时,对工厂的产品不是很清楚,通过对公司各系列产品的型号,找到相应的生产线通过实物和资料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渐对工厂的生产线有了初步了解,也为以后工作过程中打下了基础。通过理解硬件原理图和设计思路,对漏电产品、控制器产品等有了更深的概念。
    深入工厂实习,不仅仅对产品的了解,最主要的是整个生产流程,一个产品是如何生产到合格再到发货,其中生产测试,生产质量,客诉问题等都与研发息息相关。研发工程师在工厂要解决产线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分析产线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先确定是否设备问题,然后分析产品内部,确定是否是线路板、互感器、机构等问题,进行相应的验证。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与研发时解决

芜湖CE--奚伟伟

To 杨浩
------ 在上海疫情期间,你通过远程面试、远程办理入职手续加入了我们电子大家庭。与此同时,许多项目的进展受阻,为了推进CJX2H-Z芯片备份,5月11号,你义无反顾前往芜湖,开始了2个月的生产测试工作,这即是实习,也是实战。微信、电话、远程视频是你和素未谋面的带教老师的最好沟通方式;朝八晚八是你与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的工作时间。经过这两个月的特殊实习与磨练,相信你也收获良多,也给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你的辛勤付出!也期望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突破、提升自我、取得佳绩。
To 蔡睿
------ 7月1号加入我们团队。为了帮助新员工成长,加速从大学生到研发工程师的角色转变,特意安排了芜湖基地实习的机会。实习期间,在CE带教指导下,你在不同的产品线上忙碌着,分析并处理各种问题,也给予了远在上海的研发工程师们很大的现场支持,比如喀秋莎RCBO的小批生产测试。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着PCB的硬件布版设计,能力提升也较快。经过3个多月的实习历练,相信你对产品标准、设计原理、器件选型、生产工艺等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必将受益无穷。感谢你的辛勤付出!也期望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突破、提升自我、取得佳绩。

师寄语

习感悟

杨浩

    在接受到准备返回上海的消息后,历时两个月左右的工厂实习已接近尾声。今年四月份我加入了德力西,当时人还没有进上海,工厂实习也就成了我入职后的第一个任务。怀着忐忑和期待的情绪坐上了去往芜湖的高铁。 
     开始期间,我跟着丁工到了芜湖雅葆轩的生产车间。这段时间通过远程视频和在上海的胡工沟通CJX2H-Z直流背包芯片备份的测试以及生产情况,也是在这个阶段里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在工控方面的产品,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流程、供应商出厂标准、工艺要求以及测试数据等等。在其中参与到软件以及硬件的调试工作,得到产品吸合释放时间、维持电流、最小吸合电压、电源特性、维持占空比等数据。后续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收集足够的数据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做基础。在生产车间里,通过和供应商的工程师沟通,了解到了PCB板的生产的完整过程及标准,从定制钢板到回流焊贴片再到波峰焊插件,最后人工精修,以及穿插在每一个环节中的目检,尽可能的把不良品最早的剔除出来。在这个过程里感悟到,在以后的PCB设计布局中,在考虑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还应该思考PCB布局对制版生产环节的影响,是否可以在其中做到节约工时、节约成本等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里穿插一周左右的时间来到了德力西芜湖工厂。在此期间,我在工厂里熟悉产品的装配,配合拆卸组装项目的样机以及成品的漏电测试。
     这次的工厂实习我觉得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硬件的基础技能,也学习到了有关工控产品的知识,了解到了工厂的制作工艺流程。

列生产问题。如你的名字一样,讷于言、敏于行,在处理这些异常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你敏捷、高效的做事风格。
当你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保持这种工作风格,不断突破、努力提升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漏电及工控主管--丁金华

    10.22日,施耐德资深硬件工程师来到德力西电气,为硬件工程师们详细讲解了EMC的PCB设计要点以及应用场景。在为其两天的培训中,主要讲述了EMC的基础知识、PCB板内部串扰的解决方案、PCB公共阻抗、PCB与大地耦合以及EMC的管理等知识点。内容丰富的同时,通过详细的案例以及具体的算例来丰富课程的可实操性。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对新人工程师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已经有研发经验的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以及拓展视野的方式。可能在日常的硬件设计中,有些依靠经验实行的方案可以通过更加具体的计算以及仿真软件来确定一些临界值,进而提高精确性以及严谨程度。这一次的硬件课堂,让在座的工程师收获颇丰。

名企交流

    2022第四季度,德力西电气电子研发团队邀请了施耐德负责达芬奇课程的资深软硬件专家们为德力西电子研发部门提供了EMC & PCB Layout 和 ARM & RTOS 课程。

EMC & PCB layout

11.18日,德力西电气也邀请了施耐德的软件工程师来为在场的软件工程师们提供ARM & RTOS 课程。不同于硬件课程的强理论性,软件的培训相对更加灵活与开放不局限于单纯的概念性说明,导师始终在强调软件研发所需要的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在详述的操作系统以及ARM架构的概念后,导师与在座的工程师激烈讨论了某些技术难点的解决逻辑,并且分享了施耐德内部常用的解决方案。在研发岗,其实行业内部的交流是非常宝贵的,当分享不同项目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时,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对于不同公司的工程师来说都是有益处的。这一次的达芬奇培训课程就在热烈的讨论声中结束,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达芬奇课堂

ARM & RTOS

为其两天的培训中,主要讲述了EMC的基础知识、PCB板内部串扰的解决方案、PCB公共阻抗、PCB与大地耦合以及EMC的管理等知识点。内容丰富的同时,通过详细的案例以及具体的算例来丰富课程的可实操性。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对新人工程师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已经有研发经验的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以及拓展视野的方式。可能在日常的硬件设计中,有些依靠经验实行的方案可以通过更加具体的计算以及仿真软件来确定一些临界值,进而提高精确性以及严谨程度。这一次的硬件课堂,让在座的工程师收获颇丰。

验的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以及拓展视野的方式。可能在日常的硬件设计中,有些依靠经验实行的方案可以通过更加具体的计算以及仿真软件来确定一些临界值,进而提高精确性以及严谨程度。这一次的硬件课堂,让在座的工程师收获颇丰。

文案:蔡讷敏 编辑:蔡讷敏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工控类产品已接触器为主,而接触器可以分为带电子控制与不带电子控制两类。在节能和线圈发热问题上,常规无控制板的接触器上宽电压控制容易引起线圈不吸合或线圈发热问题,并且维持功耗大,使用控制板可达到在电压浮动情况下可达到稳定吸合低功耗维持的效果,如果没有控制板,需要使用双线圈,增加了结构设计难度,并且接触器工作电压范围不大。电子线路板控制使用PWM控制,控制方式如下:
1、如下图一号区域为上电到PWM开始动作区域,主要工作是单片机外设初始化,等待10ms周波加上输入电压有效值计算时间;
2、二区域为PWM吸合动作区域,单片机设置时间为50ms(不同壳架值也不同),该区域是单片机给定固定频率,根据输入电压不同给定占空比,使接触器稳定吸合;3、三号区域是接触器维持区域,通过对主MOS T2的电流采样,闭环控制维持电流,达到低功耗维持的目的;4、根据副MOS的GS波形,可以看出主MOS控制副MOS的GS电压信号,保证副MOS的DS完全打开,使接触器动作线圈的能量尽可能的低负载损耗;

工控知识分享

青春绽放

青春绽放

1、如下图为接触器断电释放的波形。从主MOS的GS的PWM关闭,然后,副MOS的GS电压下降,导致副MOS关闭,线圈的维持主要电流回路由副MOS变为电阻,线圈不能通过主MOS充电,线圈的维持回路由低阻值的导通副MOS变为电阻回路,达到快速释放;
2、然后待线圈的电流达到释放值,主触头释放;

胡德辉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logo

突破创新

Breakthrough&innovation

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

专利墙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logo

MCCB  &ACB产品QVE

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

高级工程师:徐本发

QVE

    很荣幸受到乔总的重托承担起ACB/MCCB/GQF项目的QVE任务,在各位同事的鼎力协助之下,目前这个任务初步完成。所以依照本人对于QVE的粗浅见解,分享给各位。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谅解并多多指正。
     在研究降本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成本的组成。一个产品成本包含多个方面组成,BOM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后面的维护成本等等。
首先针对BOM成本而言,我们可以从设计降本维度进行考虑。
    从设计方面而言,可以从设计冗余维度去考虑,哪些功能是冗余的?哪些功能是不必要的?如果去掉的话,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在消除设计中的冗余,优化结构的底线是质量和稳定性。所有的成本都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比如说我们在设计时,原来用的是外部基准电压源,那我们需要确认下MCU内部是否有内部基准电压?是否可以将外部的基准源去掉?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后面推进需要多大的工作量等等。
第二个角度是从标准化而言:如果所有硬件的设计在设计选型的时候,元器件的选型大家能够统一起来,比如说选型一颗LDO,大家在保证设计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家能够选型同一颗物料,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另外大家在选型时,尽量选一些主流器件,如果选择偏门器件,后面在生产时供应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三个角度是国产化替代方案。详尽充分的性能和稳定性测试,是国产化替代的前提,对降本的收益也是比较直接的。我们做任何一个物料的替代首先需要对于替代料和原来的物料规格书进行详尽的对比,包含一些关键的参数、性能、指标等等。比如说我们在GQF进行备份的时候,采用赛元的51系列MCU替代原来的ST系列MCU.我们首先对比了两个MCU是PIN对PIN的,然后主频、ADC、timer、串口、flash等等资源是可以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的。然后再去评估下这个后面的工作量有多大?需要多大的投入?
其次从加工成本而言,我们后面在设计时可以参照一下规则进行设计:
1.层数的选择:通常面积相同的情况下,PCB层数越多,价格越贵。设计工程师要在保证设计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少的层数来完成PCB的设计。
2.PCB尺寸:在层数一定的情况下,PCB的尺寸越小,价格就会越低。设计工程师在PCB设计中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前提下,若能够缩小PCB的尺寸,就可以合理地缩小尺寸,降低成本。
3.制造难易程度:影响PCB制造的主要参数有最小线宽、最小线间距、最小钻孔等,这些参数若设置过小或工艺能力已经达到PCB工厂的最小极限,那么PCB的成品率将会较低,生产制造的成本会增大。所以在设计PCB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挑战工厂的极限,设置合理的线宽和线间距,钻孔等。
       以上是本人针对此次QVE的粗浅理解和见识,如有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多指正。谢谢。

   第二个角度是从标准化而言:如果所有硬件的设计在设计选型的时候,元器件的选型大家能够统一起来,比如说选型一颗LDO,大家在保证设计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家能够选型同一颗物料,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另外大家在选型时,尽量选一些主流器件,如果选择偏门器件,后面在生产时供应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三个角度是国产化替代方案。详尽充分的性能和稳定性测试,是国产化替代的前提,对降本的收益也是比较直接的。我们做任何一个物料的替代首先需要对于替代料和原来的物料规格书进行详尽的对比,包含一些关键的参数、性能、指标等等。比如说我们在GQF进行备份的时候,采用赛元的51系列MCU替代原来的ST系列MCU.我们首先对比了两个MCU是PIN对PIN的,然后主频、ADC、timer、串口、flash等等资源是可以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的。然后再去评估下这个后面的工作量有多大?需要多大的投入?
    其次从加工成本而言,我们后面在设计时可以参照一下规则进行设计:
    1.层数的选择:通常面积相同的情况下,PCB层数越多,价格越贵。设计工程师要在保证设计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少的层数来完成PCB的设计。
    2.PCB尺寸:在层数一定的情况下,PCB的尺寸越小,价格就会越低。设计工程师在PCB设计中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前提下,若能够缩小PCB的尺寸,就可以合理地缩小尺寸,降低成本。
    3.制造难易程度:影响PCB制造的主要参数有最小线宽、最小线间距、最小钻孔等,这些参数若设置过小或工艺能力已经达到PCB工厂的最小极限,那么PCB的成品率将会较低,生产制造的成本会增大。所以在设计PCB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挑战工厂的极限,设置合理的线宽和线间距,钻孔等。

QVE

文案:徐本发 编辑:蔡讷敏

DE ELE

企业内刊

企业内刊

DE ELE

logo

企业内刊

smart FD

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

项目PDL -徐泳健

    去年10月加入了SmartFD项目,并以敏捷的开发流程进行,起初对敏捷并不了解,后面经过项目的推进,慢慢了解到敏捷是什么?敏捷其实就是一种不断的试错,不断的迭代从而取得成功的能力。SmartFD项目包含了智能微断,智能网关及云平台三个产品分类,本人有幸参与了智能微断的硬件设计工作,也参与产品的点表及相关功能的制定。
    下面主要讲下敏捷流程的几个会议,包含每日站会,计划会,评审会及回顾会。
    每日站会,每天早上项目每个人都会参与,汇报主题有三点,①昨天完成了什么;②今天计划做什么;③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站会使项目组时刻了解到各执行部门的具体进度,配合的更加默契,也可以及时解决项目实际或潜在的风险问题,即提出问题同时就有专家或领导层决策。
 评审会和回顾会通常一起进行,每两周一次,主要对本次迭代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研发成果的展示。由各个参与部门进行汇报,看项目进度是否存在风险。老师每次都会组织一些小游戏,比如模拟团队开发项目,头脑风暴等。老师多次让我们讲一些对于敏捷流程的看法或者是感谢某位同事帮助你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些不仅在工作压力较大的同时,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每个迭代的计划会,都是根据实际项目进度与项目计划对比,哪些是按时进行,哪些是延后或者超前完成的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我们会把每个小计划都会用便签纸,贴在看板上,便于查看,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计划,时刻提醒我们是否与计划出现偏差。

   评审会和回顾会通常一起进行,每两周一次,主要对本次迭代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研发成果的展示。由各个参与部门进行汇报,看项目进度是否存在风险。老师每次都会组织一些小游戏,比如模拟团队开发项目,头脑风暴等。老师多次让我们讲一些对于敏捷流程的看法或者是感谢某位同事帮助你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些不仅在工作压力较大的同时,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每个迭代的计划会,都是根据实际项目进度与项目计划对比,哪些是按时进行,哪些是延后或者超前完成的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我们会把每个小计划都会用便签纸,贴在看板上,便于查看,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计划,时刻提醒我们是否与计划出现偏差。
    图片里是硬件迭代的一个过程,主要是485通信端子初期采用2.54白色端子,测量模块不仅厚,端子手感也差,设计未达到预期,后期与结构组一起讨论及模拟,后面采用现在的2.54绿色插拔式端子,且将端子用金手指的方式沉下去,极大的减小了产品的体积,也符合设计要求。迭代无处不在,不要怕错,产品在我们的不断迭代下最终也是达到了市场部offer的设计需求。
    敏捷流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集中办公,及时沟通分享,审批流程的优化,这些都缩短了项目时间。

项目PDL -徐泳健

文案:徐泳健、徐本发、曾世卓 编辑:蔡讷敏

DE ELE

企业内刊

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徐本发 -Smart Fd项目从0到1的复盘总结

    从0到1的项目怎么做,从哪里开始下手?如何制定完整的规划?如何形成有效的测试?下面本人从自身做项目经验出发,做一个大致的梳理,从项目立项、产品开发、市场跟踪与探索等方面,分享在Smart FD项目中的一些方法、经验及建议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项目立项:     项目open之后,项目组明确了offer内容以及上市时间,开发模式由传统的PMP模式变为敏捷开发模式,这是一次比较大的尝试,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敏捷开发,内心里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只能慢慢的去尝试、去摸索。最后我的体验是只有勇于改变、去接触、去接受新的未知事物,才能最终将事情做好。 
    二:项目开发过程:     由于我们的开发采用的敏捷开发模式,我们需要将我们的任务进行拆分,将一个个大的目标拆分为小的目标,小的计划。 
    1. 每日站会:每天的15分钟站会时间,其实就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每一个开发者去展示自己的工作进展:我作为一个developer,我昨天完成了什么?我今天的计划是什么?我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项目组给予什么样的援助?每日站会其实起到了一个透明化、风险最小化的作用。另外每次站会将自己的任务标签从Doing移到Done,每次迭代,最终你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时,从看板上就可以感受到很大的满足感。
    2. 迭代评审会:每2周一次的迭代评审会议,向我们的老板展示阶段交付成果、成果的展示,各位领导也给予反馈,并明确下次迭代的任务,并适时的修正计划。确保整体的进度可控。

    3.迭代回顾会:在迭代评审会结束后我们的开发团队会进行迭代回顾会,对这2周 迭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怎么解决。有时候敏捷教练也会组织一些小的游戏,比如纸飞机的游戏等,让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项目如何快速、高效的推进。原本大家对于回顾会的理解就是吐槽大会,但是实际在回顾会经常听到的两个字是感恩,感恩这个迭代过程中某某某对我们的支持和援助。 
4.面临困难&解决对策&成长感悟:其实在开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1.比如说3月份疫情席卷上海,我们无法到公司办公,一些开发验证工作无法推进等等。还是在我们高工的协调之下,我们通过闪送的方式,将样品送到家,在家里搭建测试环境。才确保了我们的项目能够顺利上市。 2.特别强调的是OTA 升级功能:一个全新的东西,在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大家内心都是没谱的,但是在龙龙的领导下,鼓舞士气,任务划分,军哥给我们的微断和网关做BOOT升级程序、云龙给我们做上位机测试。泳建、听哥、建哥、马哥我们边做开发边做验证,有问题直接腾讯会议沟通、解决。有些时候一个问题大家可能讨论到深夜,才讨论出方案。真的特别感谢各位同事们。3.在产品的VD生产阶段,开发团队无法到芜湖现场进行支援,诚哥、海峰哥从昆山直接去往芜湖,义无反顾的支援我们的项目,这一幕幕都非常的让人感动。特别是在疫情结束之后一些人员变动,海峰也是在关键时刻顶了上去,这都是我们项目顺利上市的关键。4.平台的开发过程中,也是各位同事齐心协力,不分彼此,感谢液哥、世卓、晓松、洲哥给我们的协助。5.成长感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PDL?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和站在产品的角度去设计。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这个产品我作为用户会怎么去用?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在我就是做硬件或者软件的,我们要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能体现我们的产品的亮点?
三:市场跟踪:
 毕竟我们这个产品不像传统的产品,只要制造出来了就可以销售了。物联网产品更多的是需要找到用户故事或者应用场景。项目上市之后,也配合市场部的同事,跟进了一些客户的应用。比如说客户在添加设备时遇到一些问题,我们的开发团队,包含听哥、世卓都能立即的响应、立即的解决。

 
    1. 每日站会:每天的15分钟站会时间,其实就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每一个开发者去展示自己的工作进展:我作为一个developer,我昨天完成了什么?我今天的计划是什么?我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项目组给予什么样的援助?每日站会其实起到了一个透明化、风险最小化的作用。另外每次站会将自己的任务标签从Doing移到
    

Done,每次迭代,最终你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时,从看板上就可以感受到很大的满足感。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徐本发 -Smart Fd项目从0到1的复盘总结

刻顶了上去,这都是我们项目顺利上市的关键。4.平台的开发过程中,也是各位同事齐心协力,不分彼此,感谢液哥、世卓、晓松、洲哥给我们的协助。5.成长感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PDL?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和站在产品的角度去设计。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这个产品我作为用户会怎么去用?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在我就是做硬件或者软件的,我们要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能体现我们的产品的亮点?

    三:市场跟踪:
    毕竟我们这个产品不像传统的产品,只要制造出来了就可以销售了。物联网产品更多的是需要找到用户故事或者应用场景。项目上市之后,也配合市场部的同事,跟进了一些客户的应用。比如说客户在添加设备时遇到一些问题,我们的开发团队,包含听哥、世卓都能立即的响应、立即的解决。

曾世卓 -云平台团队成果展示

    云平台作为数字化团队,在smart-fd项目中,严格执行以下项目管理流程和各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完成项目上市。

    1. 产品特性列表
    通过需求侧的迭代,技术侧的跟进,团队侧的合作,达成最终交付。
    2. BUG清单 
    交互问题,测试回归测试时发现的问题,用户反馈问题,运营计划驱动对产品方向的调整.

    3. 版本管理
    一方面需要及时将发布的内容同步给到用户,一方面也便于review每一次的发版,进行发版效果评估。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对于智能化小组来说,随着新加入团队人员的逐渐壮大,硬软件研发的标准化成为了一种必要。为此,团队领导者高龙龙带领团队的成员对标准化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2022年三月至年底,已经完成了包括完善AT32F4xx最小系统、Gitlab、标准化规约编写等内容。
    标准化,顾名思义就是团队按照某个统一标准进行研发的一系列操作,不仅可以简化教学成本,减少由于流程不明确而导致的未知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团队的合作的便利性,减少研发人员在相互沟通时的障碍。良好的标准化可以做到统一规划产品的整个体系,这也和物联网的概念不谋而合。
    对于软件开发而言,标准化意味着打好代码整体的地基,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解模块化,上下仅需要调用相关的接口就可以实现需要的功能。对于不同的产品,有一些固定的功能例如灯的闪烁、通讯、串口等配置都会有雷同点,可以统一标准来避免重复的工作量。

高龙龙 ---标准化体系

别礼中---自动化探索

内建质量

BUILD IN QUALITY

3. 正确接线之后即可自动进行循环测试,减少了人员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4.相比手动测试更符合国标要求、更安全;

此外,这样的模块化设置也可以让新人快速上手完成一些简单的项目,由于一些功能已经封装好,如果新人需要学习某个功能,也可以专门针对每
每个模块进行研究。目前,智能化小组的李照军正在为各个不同芯片编写各类移植程序,包括STM32的F系列、G系列以及雅特利等国产芯片。他与组长高龙龙为团队标准化投入了许多时间成本,最终也收获了初步的成果,成功完善了AT32F4XX的最小系统。   
     未来,智能化小组还将继续为标准化的推进而努力,不仅是继续推进软件代码的模块化以及移植性优化,更是需要布局硬件标准化,将硬件常用组件模块化做到统一,更好的便利组员的学习与开发。此外还有测试标准化以及GitLab等规划也将逐步推进,希望通过标准化的努力,电子研发团队可以再创佳绩、共写辉煌。

文案:蔡讷敏 编辑:蔡讷敏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消防型双电源转换开关CDQ0s_X上市后,出现质量问题。研发立即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方案。方案验证过程中,按国标,一次机寿实验所需周期较长,约为4.5天;
为加快方案验证进度,使测试数据更加完善、可靠,在三楼电子实验室搭建了CDQ0s_X机寿测试台,截至目前已累计进行七台样品测试,节约时间约36个工作日。
搭建自动化测试台优势如下:
1. 检测中心一次仅能试验一台,自动化测试台可以同时测试3台
2. 可以根据实际测试需要调节单词机寿转换时间,进而进行有限测试

由于我们所使用的移动设备,拥有不同的硬件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不同的应用等,测试软件为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即在不同的平台上能够实现软件的有效使用,就要考虑到软件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系统(win7/win10/xp)平台上、不同的网络2G/3G/4G/5G无线网络等环境中是否能够友好的运行测试。兼容性测试针对前台,不涉及后台;所以一般从web端和app端考虑。
Web端兼容性测试类型主要有:硬件、操作系统、浏览器、分辨率、网速等方面进行兼容性测试;
app端兼容性测试主要有:测试机型、不同品牌测试机、同一品牌不同型号测试机、不同手机屏幕(尺寸大小/样式)、网络(2G/4G/5G)、其他应用的中断(来电/短信)、应用程序的升级安装,卸载是否正常。
 在测试过程中常会遇到奇奇怪怪的问题和bug,以下一些测试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黄燕平 ---软件类测试

李诚 --- 硬件设计思考

内建质量

BUILD IN QUALITY

测试经验分享:
1.报表数据校验时,数据量、明细、排序、校验和、随机校验、算法校验、清单校验不可省;
2.关键数据一定要考虑取值范围,异常数据、脏数据的处理机制
3.需求实现时一定要考虑可扩展性 、可维护性
4.回归测试不可少,局部功能影响全局
5.接口自动化,省时省力

硬件的一些经验分享,有些经验敝帚自珍,不足挂齿,有些甚至牵强附会,为了让大家吸取我的错误的经验,从错误中得到有些启发,故列举一些常见问题与大家共勉
1、 硬件调试时发现封装与实际物料封装对应不上,这种错误原则上属于先有PCB后又物料导致的,原则上在原理图设计时,先拿到样品或者样品的详细的规格书,不要想当然认为,要仔细核对,确保封装没有问题。
2、 硬件调试时不怎么用示波器,喜欢用万用表测,线路板测试时,一堆飞线,容易导致短路不说,有时候还不小心容易扯断,针对这个问题,建议除了前期设计时加测试点外,还需要在调试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线分清楚,每一组捆在一起,测试时若我特殊情况不要双路一起用,用双路或者双路以上时最好用隔离探棒进行测试,示波器探棒上的负极内部都是相连的,若是双路不在同一个电位水平,极有可能导致测试错误。
3、 硬件调试时,发现线路板有短路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技术前沿

Company Dynamics

电解读

丁金华

漏电发展趋势

漏电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线路的某一个地方由于某种原因,如机械损伤、绝缘老化等,使电线的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电线与大地之间有不正常的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就是漏电。

剩余电流保护器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能接通、承载和分断电流,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规定值时,能使触头断开的机械开关电器或组合电器。在发生接地故障时直接分断故障电路,从剩余电流值和分断时间两个维度进行人身及系统安全的防护。以下是一些常规的漏电保护器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剩余电流保护器按电流波形可分为AC型,A型,F型,B(B+)型,其中AC型和A型是国内比较常见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可以对交流漏电流和脉动直流漏电流进行保护,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

随着新能源的政策推广,全球汽车市场都在慢慢的由燃油车转换至混动车及电动车。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趋势。

B型漏电

业展望

低压配电及物联网发展分析

白建社

2022年11月上旬,德力西电气资深技术专家白建社为电子研发部门带来了一场关于低压配电行业的专业讲座,主要讲述了数字经济、物联网、能源战略等新时代关键词。通过白博的分享,工程师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当前行业的主流话题,为未来的数字化战略提前布局。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持续增长,电动汽车的用电安事故问题频频发生,用电安全问题被提上议程,据不完全统计,以往电动汽车充电事故中由于剩余电流过大引发汽车电气火灾事故占比极大。同时,电动汽车充电尤其是充电桩在全国各城市中有可能处于极端气候环境(城市暴雨、内涝等),为保证安全,充电方与运营方亟需充电桩的实时剩余电流信息。
新能源汽车中运用了交直流环节作为电力的转换和传输,在交直流变换环节及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直流剩余电流产生,除了传统的工频剩余电流电流外,还可能是各种频率交流、平滑直流、脉动直流以及复合交直流剩余电流,即B型剩余电流涵盖的范围。
当前车载充电机(OBC)内部功能不断增加,电路拓扑结构也越来越大,EMI滤波、整流和PFC功率因素校正等电路越发复杂,传统的AC/A型剩余电流保护器无法对其产生的复杂电流进行完全响应,甚至在有高频漏电流或者存在直流漏电流成分时,还会失去基本的交流漏电保护功能,当发生平滑直流漏电时,只有B型RCD才能进行保护。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变频设备以及开关电源的使用,传统漏电保护器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高的用电需求,大部分友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F型、B型(B+):可主要应用于高频整流逆变,新能源,充电桩等含有高频信号或者直流漏电的场合;
2. 自检测漏电:周期性检测漏电保护器的关键功能和元器件,能自动检测产品故障,发出示警信号,更安全可靠;
3. 电磁式漏电:不需要辅助电源,只要有剩余电流存在,保护器就可以动作;
4. 漏电保护智能化:选择性可调保护、漏电显示、漏电状态可记忆、漏电缓变保护、人体特波保护、现场总线技术等;

文案:蔡讷敏 编辑:蔡讷敏

关键字已经在近十年深刻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例如当前的数字中国、数字化城市等概念都由此延申。由此可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这将是在下一个阶段拼杀的重中之重。企业需要去提供数字化产品、服务以此提高效率、竞争力以及服务力,从而在与友商、外企以及家电企业的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会议中,白博士首先提及了当前的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的概念,“数字化”这个关键字已经在近十年深刻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例如当前的数字中国、数字化城市等概念都由此延申。由此可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这将是在下一个阶段拼杀的重中之重。企业需要去提供数字化产品、服务以此提高效率、竞争力以及服务力,从而在与友商、外企以及家电企业的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随后,白博提出了会议的最主要论题——物联网。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当下是一个热议话题。物联网包括了信息传感、无线通信设备、互联网、消费物联网、穿戴、检测、产业物联网、局域物联网、广域物联网等等概念。目前的家具市场,公共服务,农业,电网领域都在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比如智能家居、数字电网。根据Hypotheis公司给出的预测,未来物联网将会涉猎包括智慧教育、医疗、交通、农业、城市等方面。当然,物联网的应用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若想要转入物联网方向,需要去考虑公司业务自身的惯性以及产品的投资回报,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也不可忽视,另外还有监管、预算、技术壁垒等方面需要考虑。
    当前,物联网这块土壤仍在万国时代的中,群雄争霸之时,如何提前布局成了重要的一节。白建社提供的行业分享让工程师们不再只是低头于眼前的项目,而是将自己置于这个行业的背景之下去了解发展的方向与机遇。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其他发展

    随后,白博提出了会议的最主要论题——物联网。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当下是一个热议话题。物联网包括了信息传感、无线通信设备、互联网、消费物联网、穿戴、检测、产业物联网、局域物联网、广域物联网等等概念。目前的家具市场,公共服务,农业,电网领域都在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比如智能家居、数字电网。根据Hypotheis公司给出的预测,未来物联网将会涉猎包括智慧教育、医疗、交通、农业、城市等方面。当然,物联网的应用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若想要转入物联网方向,需要去考虑公司业务自身的惯性以及产品的投资回报,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也不可忽视,另外还有监管、预算、技术壁垒等方面需要考虑。
    当前,物联网这块土壤仍在万国时代的中,群雄争霸之时,如何提前布局成了重要的一节。白建社提供的行业分享让工程师们不再只是低头于眼前的项目,而是将自己置于这个行业的背景之下去了解发展的方向与机遇。

DE ELE

企业内刊

DE ELE

企业内刊

团队之星

 team  stars

ELE 内部讲师光荣榜:
白建社  丁金华 
蔡讷敏  梅英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念皆星河,所想皆星辰。感谢微微发光的您,成为我们人生中闪烁的点缀。
向所有ELE内部培训讲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1. 价值观之星
2. 5周年/10周年 员工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德力西电子研发
Editor-in-Chief
总 编:乔开军
Editor in chief
主 编:陈琦琪
Responsible editor
责任编辑:唐苏 蔡讷敏
Layout
版面设计:陈琦琪 唐苏 蔡讷敏
Head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管理组组长:陈琦琪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爱特路188号6号楼
电话:+86 021 6056 7888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