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启蒙

目录

第一课:自然的形状-西瓜和龙眼
第二课:自然的形状-鸢尾
第三课:自然的形状-绳子
第四课:自然的形状-石头
第五课:到山里去(一)
第六课:形状王国
第七课:形状王国-圆形
第八课:形状王国-正方形
第九课:形状王国-三角形
第十课:各种各样的脸
第十一课:到山里去(二)
第十二课:小泥人
第十三课:奥特曼
第十四课:到山里去(三)

前言

这是一本突然想做的册子,动手前没有太多的思考和设计。
但好在,重新翻看一遍,确定这些内容依然是我想要记录和表达的。
这学期我才真正接手大儿童艺术启蒙课程,对于艺术启蒙我有自己的想象,想着艺术启蒙应该是怎样,不该是怎样的。
想象终归是想象,设计和执行前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
一开始,我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这一阶段的儿童学习艺术的目标,也阅读《父母艺术力》、《孩子的方式: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和观察指南》一类的书籍学习如何在艺术活动中支持孩子。
幸运的是,在课程执行过程中找到了融合了“多元材料、材料探索、游戏阅读、自由创作”等理念的艺术启蒙课程落地方法。
感谢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故事让我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正如这本册子里记录的一样,孩子们的游戏、探索、学习、创作都真实地发生了。
感谢家长们,对于这样的艺术课程——看不见作品也不要求孩子创作的艺术课程给予的理解和支持。
希望通过这本记录孩子艺术故事的册子,让大家了解“艺术活动是孩子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以活动过程为本位的活动”。
每次课后及时整理孩子们的学习故事,课后的兴奋和疲惫让这本册子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错别字、记录过程中人称混乱等,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多多包涵。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大儿童 陈燕斌

自然的形状(一)

2021年9月12日

1.通过自然的材料(西瓜和龙眼)认识自然的形状(圆);
2.通过游戏、绘本和艺术活动感性地认识事物。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1.泽泽(小班)、扬扬(中班)、WB(小班)、ZM(大班)

1.进入教室:15:05
2.自由涂鸦:15:05~15:18
3.戏剧游戏:15:18~15:25
4.绘本导入:15:25~15:37
5.艺术活动:15:37~16:02
6.自由创作:16:02~16:19

涂鸦故事-龙卷风

孩子们进入教室,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涂鸦墙,WB就画起了龙卷风,在WB的带动下,今天龙卷风席卷了我们的教室。
WB:老师,龙卷风来了,我可以用两只手画龙卷风~
老师:我看到ZM站在龙卷风前转圈圈,发生什么事了?
ZM:我被龙卷风卷走了!
泽泽:老师,我在给龙卷风打针(拿着一只蜡笔扎向自己的龙卷风)
老师:你的龙卷风生病了吗?
泽泽:打完针就变成彩虹龙卷风了!

戏剧游戏-艺术小龙眼与西瓜

老师:是的,屁股不能随便给人看。这是ZM龙眼,你想对西瓜说什么?
等待了一会儿,ZM还没有想好如何和西瓜打招呼。
老师:扬扬龙眼,快从柜子上下来,来看看我们的新朋友西瓜。
扬扬跑过来:这个是什么?这是西瓜吗?
老师:对啊,这是我们的新朋友西瓜,你和他打个招呼吧~
扬扬:你好西瓜(顺手扣去了西瓜的眼睛)
西瓜:哎呀~好疼啊,我要休息一会儿,呜呜呜呜……

今天我们要使用西瓜和龙眼来认识自然中的圆。关于龙眼和西瓜,孩子们可以怎么玩呢?先通过一个戏剧游戏让孩子进入龙眼与西瓜的世界。
老师:看,这里有五颗龙眼,他们就是燕子老师龙眼、泽泽龙眼、扬扬龙眼、WB龙眼和ZM龙眼。小龙眼们跟着龙眼老师一起出门,诶~我们龙眼该怎么走路呢?
孩子们马上进入了龙眼的角色,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地上滚。
一阵龙卷风刮来,把小龙眼们刮回了位置上,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散步。
老师:呀!这是谁呀?是我的好朋友西瓜吗?
粘着眼睛的西瓜登场,孩子们被有眼睛的西瓜逗笑,都上前来摸西瓜
泽泽:是胖西瓜!
老师:是啊~西瓜和我们龙眼比起来可胖多了。西瓜呀西瓜,你在干嘛呢?
西瓜:我好孤单啊,我想要朋友,你们可以做我的朋友吗?
孩子们举手,纷纷要当西瓜的朋友。
老师:这是WB龙眼,WB龙眼对西瓜说‘西瓜呀西瓜’……
WB:西瓜呀西瓜,你怎么这么大啊?
西瓜:因为我是西瓜,西瓜长得比龙眼大啊
老师:这样啊~这是泽泽龙眼,泽泽龙眼对西瓜说‘西瓜呀西瓜’……
泽泽:西瓜呀西瓜,你的屁股在哪里?
西瓜:我的屁股在这里(西瓜转个面),但我不能随便给你看我的屁股

艺术创作-西瓜和龙眼的故事

在戏剧游戏中,孩子们进行和西瓜有关的想象以及了解,之后我们讨论了西瓜是如何走路的,孩子们开始在地上蠕动、前滚翻、侧滚翻,教室滚了个遍,打开了自己的身体,将圆形和滚联系在了一起。
之后我们通过绘本《点》来认识图式表征的圆。黄色的圆让孩子们想到了月亮,白色的小点让孩子们想到了星星,孩子们还自然地将书本中出现的圆代入我们的西瓜哥哥,想到了西瓜还能跳着前进。但考虑到材料和教室,我们约定”西瓜哥哥今天不想跳,龙眼们才可以跳“。

两个孩子共用一张长3米的宣纸,在地上滚西瓜、滚龙眼、滚自己。

创作故事

ZM:龙卷风刮倒了我的龙眼树!
ZM的作品一开始是使用龙眼印出了几颗圆点,之后ZM用手在纸的下方印上了手印,ZM说这是他的龙眼树,说完还用龙眼在指尖位置印上了新的圆点。接着ZM用手涂抹纸上的颜料,把“龙眼树”遮盖住了,于是ZM的故事是《龙卷风刮倒了我的龙眼树》。
(扬扬、妙妙和泽泽各有一本作品集,详细的作品故事请见作品集)

比创作成品更重要的是创作过程

自然的形状(二)

2021年10月10日

1.通过自然的材料(叶子)认识自然的形状(几何形状);
2.通过游戏和材料自由探索活动感性地认识事物。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八)

1.进入教室:15:32
2.自由涂鸦:15:32~15:44
3.材料自由探索:15:44~16:27
4.艺术活动:16:27~16:43
5.户外活动:16:43~

涂鸦故事1-跑步比赛

今天课前的涂鸦环节,依旧在教室的墙上布置了大白纸。此外,还在桌上摆放了画纸,支持孩子在不同尺寸的画布上进行活动。
在老师介绍完涂鸦活动后,第一次来上课的妙妙说:不能在墙上画画。
老师:我们不能在墙上画画,但可以在纸上画,纸贴在墙上而已。
为了吸引妙妙来墙上的纸上画画,我举办了跑步比赛。
泽泽最快参与到比赛中,拿着黑色的蜡笔在纸上画圈,
泽泽说:老师,你看我!
“跑着跑着”泽泽的画笔撕坏了画纸,泽泽说:我摔倒了~
接着,在另一张纸上“跑步”的扬扬也跟着“摔倒”,撕破了画纸。
老师:妙妙跑的好稳啊,妙妙我要来追你了!
妙妙一边笑一边拿着画笔在纸上“跑”,“摔倒”撕坏了画纸。
泽泽把蜡笔整根抓在手中,说:变成橡皮擦了~
妙妙也把画笔换个方向,也试了一下,但没有画出痕迹。
泽泽跑到桌子边上继续这样画,妙妙也过来继续画。
扬扬拿了红色颜料过来,倒在了妙妙的画纸上。
老师用手涂开颜料,妙妙也用手涂开颜料,发现蓝色蜡笔痕迹没有被盖住,泽泽也在纸上涂开了颜料。
扬扬十分享受为大家倒颜料。

涂鸦故事2-发现疏水性

材料自由探索-假装游戏

材料自由探索环节,为孩子们准备了不同的花朵、花泥、剪刀、胶布、颜料、石头等材料。
泽泽先是用花泥、花朵和石头在碟子上进行造景,妙妙用剪刀剪花梗,使不上力气的时候用手来掰。扬扬剪下两朵花插在花泥上,拿起剪刀在花泥上捅洞。
扬扬捅了几下,开始用剪刀剪花泥,剪刀留下的痕迹让扬扬很兴奋,剪了几刀之后,把花泥剪成了两块。
扬扬离开了一会儿,拿了一把勺子回来,把花泥捣碎。
假装游戏就此开始,孩子们都变成了冰沙店的厨师。
泽泽和妙妙捣了几下花泥没有碎,老师就帮助妙妙和泽泽把花泥捏碎。
泽泽和妙妙也想要勺子,老师拿了勺子和小毛球回来。
这时,看到了泽泽拿着剪刀在搅拌碗里花泥,说:搅拌均匀。

快半个小时,喊停的方式可能无法叫停孩子。
老师拿出了一只兔子玩偶,放在了乐高桌旁的椅子上,请孩子们快点上菜。
泽泽和妙妙终于愿意把冰沙端上桌,老师请孩子们向客人介绍一下冰沙。
突然,泽泽“开了火”,开始煮冰沙,妙妙也开始煮冰沙。
煮完冰沙,厨师们又把冰沙端回了“厨房”。
老师问:怎么了,客人不满意你们的冰沙吗?
扬扬抱着颜料过来,老师问:扬扬,是不是需要加调味料?
扬扬:是。
扬扬开始挤颜料。
泽泽:我也要。
老师:你要红色的吗?
泽泽:红色是辣椒,不要。
老师:那你要什么颜色?黄色可以吗?
泽泽:可以。
老师:黄色是什么味道的?
泽泽:香蕉。
每个孩子加了“调味料”后终于把食物端上桌了。

老师:有人要做一份珍珠冰沙吗?
泽泽:我要做。
泽泽拿了几个毛球放进花泥里,说:搅拌均匀。
老师:泽泽厨师,我怎么看不见你的珍珠啊?
泽泽看看已经吸了水的毛球,又加了几个新的进去。
老师:妙妙厨师,你做的是什么冰沙?
妙妙:是树枝冰沙。
材料探索大概过了10分钟,老师开始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老师:泽泽厨师,做完了吗?客人有点着急了。
泽泽:还没有,还要加树叶。
泽泽拿起剪刀,把树叶剪进碗里。
老师:扬扬厨师,这是你的花朵冰沙吗?我可以给客人了吗?
扬扬过来,把碗里的花朵摆弄了两下。
老师:妙妙厨师,你的好了吗?
妙妙:没有。
“服务员”的“催单”并没有打断孩子们的游戏,反而促进孩子们用更多的材料。
过程中泽泽还加入了石头,妙妙也加了石头。泽泽端起碗,有点重又把石头拿出来,妙妙也拿出来。
游戏进行了20分钟,老师问“厨师”们,还要做多久,客人很饿了。
妙妙说:做完就要下班了。

扬扬的插花

艺术创作-奔跑的鸢尾

孩子通过假装游戏自由地探索材料,这个过程中孩子认识到花泥是可以捣开的、可以扎洞的;石头是有重量的,甚至可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花朵可以摘成一瓣一瓣的;花梗要用力地折断。
之后我们分享了【第一次发现】系列《神奇肖像》,带孩子观察植物在艺术中地创作——不同的形状可以组成不同的肖像。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认识鸢尾这一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把鸢尾变成老师的头发、老师的面具、老师的尾巴,老师的扫把——同一种形状在孩子眼中就可以变成不同的东西,这也是孩子把鸢尾的形状和生活中的器物进行的联想。
跟着老师认识完鸢尾后,孩子们每人领到了一支鸢尾。
奔跑游戏开始了……
扬扬和泽泽在教室追着妙妙一圈一圈地奔跑,有的时候三个人又混战在一起。大大的鸢尾在小小的孩子手里,只看到不停奔跑的鸢尾。

生活中的形状

2021年10月17日

1.通过生活中的材料(各种绳子)认识(线);
2.通过游戏、绘本和艺术活动感性地认识事物。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八)、JH(中班)

1.进入教室:15:33
2.自由涂鸦:15:33~15:56
3.故事热身:15:56~16:12
4.材料探索:16:12~16:36
5.自由创作:16:36~16:57

涂鸦故事-线线线

今天教室里的涂鸦设置从墙上移到了桌上了,老师问孩子今天能够在墙上画画吗?孩子们说不可以了。
今天的课程主题是线,所以为孩子们提供的涂鸦工具是各种画笔。
泽泽把乐高小车放在桌上,老师拿了一只红色的笔画了一条线说:你被我的线拦住了。
扬扬也参与进来,拿着水彩笔的盖子在“开车”,叫老师去拦他。
桌面上的线条越来越多,妙妙在角落安静地用蓝色画笔画一片海。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用艺术语言去描述线,带孩子认识各种线。

故事分享-涂鸦中的怪兽

今天的材料自由探索环节为孩子们准备了不同的“线”,有不同的材质的线、不同硬度的线、不同长短的线,还有上一节课剩下的花梗。
老师介绍完放在盒子里的线之后,孩子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涂鸦结束后,老师分享绘本《线》,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一页的情节,围在书本前“打怪兽”。
线条形状的怪兽让孩子们联系到了涂鸦时的线条。
妙妙第一个跑到桌子上打怪兽。
泽泽、扬扬和JH都跟了过去。
妙妙说:我打得很重。
泽泽:我会敲它。一边说一边把手握拳敲桌子。其他孩子也开始模仿。
扬扬上下推着桌上的纸,老师说:我看到扬扬在搓怪兽。
JH用手指尖在桌上扣着,老师说:我看到jh在给怪兽挠痒痒。
就这样,我们找了好多种对付怪兽的方法。

材料探索-各种各样的线

扬扬-好长好长的线

扬扬在老师介绍之后就拿了一卷蓝色的绸带,上面印有英雄的形象。扬扬感慨 “好长好长的线啊~”
之后扬扬发现了更长的线——一卷绿色的绸带。
扬扬把线解开,把教室布置成了迷宫。
JH和老师在扬扬的迷宫里穿越,扬扬开心地叫大家都来玩。
之后扬扬把绸带套到了门锁上。
扬扬发现用这个方法开门更困难,一个人开不了门的时候,他大声喊:谁来帮帮我。

泽泽没有第一时间拿起线,泽泽拿起了一卷双面胶。
他把双面胶黏在老师的手腕上。
老师问:泽泽,这是你的线吗?
泽泽说:是。
泽泽用双面胶在自己手上绕着,说:乱七八糟了。
之后泽泽拿起桌上粉红色的皱纹纸,把纸张开铺在地板上。
开始从纸的左边跳到右边。
老师问:泽泽,你是跳过了一条河吗?
泽泽说:这是很宽的线。

泽泽-不同的线

妙妙-我的剪刀,我的线

在哥哥们探索线的玩法时,妙妙玩着泽泽剩下的半卷双面胶。
老师观察到妙妙想要把双面胶剪断,递过去了一把剪刀。
妙妙说:这是我的剪刀。
妙妙坐在位置上用剪刀剪双面胶,无论教室里的迷宫游戏如何吵闹,妙妙仿佛没有被影响。
直到一卷双面胶全部用完,妙妙开始和哥哥们玩绳子。
妙妙想要JH手上拿着的一卷黄色绳子,说:哥哥,给我好不好?
但是JH不愿意给,把绳子的卷轴抓在手里。
妙妙改变了方法,去捡已经散在地上的绳子。
扬扬看见了之后过来拿妙妙的绳子,妙妙大声说:我的线。

自由创作-我们的故事

材料探索结束,孩子们进入自由创作的环节。
由于材料探索环节孩子们的探索方式以游戏为主,所以老师展示了一本“我们的故事”向孩子们展示线可以用来如何创作。
老师以上一节课的课程内容为素材,创作了一本《泽泽、扬扬、妙妙和燕子老师》的故事。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被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吸引了,还都参与了编故事。(见右侧)
比如妙妙说:冰沙是给小兔子吃的。
泽泽说:燕子老师爆炸了。
扬扬在故事中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问:那扬扬呢?
接下来,孩子们进入了自由创作环节。
妙妙玩了一会儿白乳胶就陷入了冰沙游戏中不能自拔。
泽泽一开始用绳子创作了滑滑梯最后也消失在了冰沙之中。

这是我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泽泽、扬扬、妙妙和燕子老师》。

上课啦~小朋友们进入教室。泽泽和妙妙在黑板前涂鸦,妙妙说:不能在墙上画。扬扬在旁边玩。燕子老师呢,站在旁边看大家玩。

在探索材料的时候,孩子们做了好吃的冰沙,冰沙里有颜料,冰沙是给小兔子吃的。

在自由创作的时候,孩子们拿着鸢尾在教室里打仗,有的时候跑到这边,有的时候跑到那边。后来泽泽去画画了,剩下妙妙和扬扬在大。燕子老师要爆炸了。

自然的形状(四)

2021年10月24日

1.通过自然的材料(石头)认识自然的形状(不规则形状);
2.通过游戏、绘本和艺术活动感性地认识事物。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1.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八)、YY(中班)

1.进入教室:15:42
2.自由涂鸦:15:42~15:58
3.材料探索:15:58~16:12
4.外出寻石:16:12~16:36
5.自由创作:16:36~16:58

材料探索-石头是什么

今天的涂鸦环节,泽泽和YY一人一张大白纸制造着龙卷风,扬扬拿水枪给老师“打针”,妙妙找到了一个话筒坐在地上研究。
YY点了一首《少年》,我们约定歌曲结束开始上课。
开始上课,扬扬还想要继续玩水枪,暂时没加入。
泽泽、妙妙和YY在位置上坐好,拿起桌上的石头开始敲桌子。
我们聊起今天要出门捡石头,孩子们开始幻想会捡到宝石吗?泽泽说有没有可能捡到恐龙化石,妙妙说可能会捡到头骨。

泽泽:你假装牙齿不会掉。
老师:那我再试试,妙妙请给我做一个软一点的汉堡包。
妙妙把三块石头叠起来递给老师:给你。
老师“咬”了一口:这个汉堡包果然不像石头那么硬。
老师:石头还是什么呢?
誉烨:我把石头放在这上面,这样放不会掉下来。
泽泽:我的也不会掉~哎呀!掉了。
老师:我的石头这样放就不会掉。
泽泽用手里的石头敲了桌子,震掉了叠在一起的石头。
老师又一次把石头叠起,移到桌子中间,泽泽、妙妙和YY都来敲桌子,并且把扬扬给吸引过来了。
老师:扬扬,你去挑个石头我们来玩石头吧~
四个孩子又都去选了石头。
泽泽拿了石头发现,原先自己手里的石头被磨掉了露出了白色的部分。
孩子们开始学着泽泽磨石头,石头真的会变色。
接着我拿出了剪刀让孩子们试着刮一刮,孩子们开始拿剪刀剪石头,发现剪不动,而且石头会“逃跑”。
YY把剪刀撑开,把石头放在剪刀上方,当剪刀口开到一定程度时石头就会掉下去,YY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发现。
老师:很好,你在探索剪刀。
妙妙拿着剪刀剪石头:老师,我也在探索剪刀。

聊完,孩子们又开始敲桌子,于是我把今天的发言规则改为了“发言之前用石头敲一下桌子”。
老师:石头是什么?妙妙最快敲桌子请妙妙回答。
妙妙:是圆圆的。
老师:石头是圆圆的东西。下一个,YY。
(“下一个”口令发出后孩子们就会用石头敲一下桌子)
誉烨:石头是方形的。
老师:石头有圆的还有方形的。下一个,又是妙妙。
妙妙:扁扁的。
老师:妙妙发现她的石头是扁扁的。下一个,泽泽。
泽泽:是宝石,我看到亮亮的。
老师:哇~泽泽发现了亮亮的可能是宝石。我们可以试试拿着宝石对着光就可以看到泽泽说的亮亮的了。
我拿了两块泽泽同款石头给YY和妙妙,孩子们纷纷对着灯光开始看。
老师:好,我们继续~石头是什么?
誉烨:我的石头这样(把两块石头拼在一起)是峡谷。
妙妙也学着把两块石头摆在一起说:我的是毛毛虫。
泽泽把一块小石头摆在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做成了一把枪。
老师:如果我把三个石头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妙妙:汉堡包
老师假装吃了一口汉堡包:哎呀,这个汉堡包好硬啊,我的牙要掉了~

材料探索-寻找石头

在教室里认识了石头,时间有点紧张但孩子们还是坚持要出门找石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扬言要去找“最恶心的石头”。
我们拿着塑料袋出发了,泽泽和妙妙还从教室里带着石头出发。
从准备出发到离开大儿童花了好一阵功夫。
扬扬跑上楼也要带石头出门,妙妙去绘本故事课听故事了,叫不走~
我先带着扬扬、泽泽和YY出发了。
在路边孩子们先是发现了一块石头,说“好大的石头”。
接着扬扬发现了最大的石头,泽泽企图搬走,当然是抬不动。
扬扬和YY一起加入也没有抬起来,可能原因是三个孩子都不在一个节奏上,每次喊完一二三总有一个人已经放手了。
妙妙后来加入了。
我们走到路边的花圃,孩子们发现了好多好多的蚂蚁。
看了一会儿,YY就开始捡石头了并且和扬扬说:我们的放在一起吧。
妙妙和泽泽沉迷于看蚂蚁,妙妙要拿石头打蚂蚁。
泽泽后来捡起了一根树枝在挖土。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在沙堆里找石头。扬扬用沙子把脚埋住。妙妙和泽泽向“山顶”不断冲刺再滑下来。
之后泽泽找到了一块和地板一样的石头。
回到大儿童孩子们给石头洗澡。水变脏了,石头变干净了。

把最大的石头捡回去

用石头把蚂蚁打死

在沙堆里找恶心的石头

找到了和地板一样的石头

给石头洗洗澡

艺术故事-孩子,你慢慢来

今天,想要来讲讲孩子们的艺术故事,无关孩子的艺术作品,而是他们经过这几次艺术启蒙课程之后发生的一些小改变。

扬扬-从我不画到我要画

洗完石头后扬扬并没有拿走石头,当我们回到教室时扬扬在玩黑板上的磁铁。
我先给泽泽和YY分材料,扬扬站在泽泽他们的桌子旁说:我要画!
这是四次课(扬扬上过一节试听课)以来扬扬第一次说:我要画。
我给了他材料,看着他给石头涂上颜料,接着他把石头放在纸上,叫我帮他翻一面。
在我翻石头的时候,扬扬在观察他的海绵笔,看上面是什么颜色并且告诉我。
之后他又给石头涂色,黄蓝绿三种颜色混合出了不同的绿色,扬扬涂完之后看看石头又看看笔,再叫我看一眼。

妙妙-在建立着什么

今天上楼时,我牵着妙妙。
妙妙指着试听课孩子们的涂鸦说:这个好丑。
到了教室,妙妙发现大白纸上有字迹,妙妙指着字说:妙妙和泽泽。
我问:妙妙、泽泽还有谁。
妙妙想了一下说:妙妙、扬扬和泽泽。
听说妙妙今天已经“预言”今天上课玩冰沙了。
从卫生间洗完石头,妙妙拿着一个碗装了石头,然后又拿了一个空碗端了一碗水。妙妙开始了冰沙游戏。她说:我在煮晚餐。
之后妙妙要“搅拌”的东西,我给了勺子她说不是,我想起之前给的是一次性筷子,于是我拿了一根雪糕棍,妙妙接受了。
最后,妙妙向我介绍今天的晚餐,是山石,不是石头也不是冰沙。

我想,妙妙一定是在建立着什么——她正在建立自己的美感,对事物有自己的美丑判断;她还在建立我们的关系,有扬扬和泽泽;她还在建立“做冰沙”这件事的认知,知道提前准备一碗水;她还在建立语言世界,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了“山石”。

到山里去(一)

2021年10月31日

1.到山里去,寻找自然的形状;
2.到山里去,感受季节的变化。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八)

1.行前准备:15:40~15:45
2.出发爬山:15:45~16:22
3.自然创作:16:22~16:37
4.回大儿童:16:37~16:54

自然形状-发现石头

进入教堂,泽泽说:我们到了城堡。
走过教堂旁边的小路准备上山,路过了修女的住处,孩子们看到楼前的石头造景,扬扬指着石堆大声说:老师,化石。
泽泽:是恐龙化石。
老师:这里有住人,我们要小声一点,太大声会吵到别人。
扬扬:会吵到恐龙吗?
泽泽:恐龙化石是不会被吵到的。
妙妙发现了石堆上有个女性雕像,问:那是谁?
老师:我想可能是圣母吧。
妙妙:是如来佛主。
泽泽:是如来佛主。
老师:你怎么知道是如来佛主呢?
妙妙:阿弥陀佛~
老师:你们觉得她是什么做的呢?
扬扬:是化石。
老师:化石是什么呢?
泽泽:化石就是恐龙化石。
妙妙:是如来佛祖做的。

自然探索
-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自然

我们的路程终止在半山腰的亭子,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自然,妙妙用脚来探索,泽泽用手探索,扬扬用眼睛探索,用杯子为自己创造探索自然的机会。

妙妙-用脚探索自然

孩子们在亭子前探索了一会儿体育器材,妙妙坐在了扭腰器的一个圆盘上。
看着哥哥们抓起地上的落叶在玩下雨游戏,妙妙用脚踩着地面的落叶。
薄薄的一层落叶被妙妙蹬开了之后,露出了落叶下的土。
妙妙用两只脚一前一后地推着土,扬起了一点土。
老师:妙妙,你在制造沙尘暴吗?
妙妙:我在踩水。
老师:我还以为你在制造沙尘暴呢~
妙妙:沙尘暴是什么?
老师:沙尘暴就是大风吹来了很多沙子吧~
妙妙继续坐在圆盘上“踩雨水”,等到泽泽和扬扬下完落叶雨,妙妙换了一个圆盘。
妙妙:老师,沙尘暴来了~
之后妙妙还用手感受器材上的花纹——把手放在上面感受器材转动时纹路划过手的感觉;妙妙还捡了一根比自己还高的树枝,在落叶堆上扫来扫去。

泽泽-用手探索自然

泽泽在上山的路上想要抓一只蚂蚁,老师告诉他用手就可以。
于是在抓蚂蚁的过程中,泽泽用手摸了墙、摸了地板、摸了树皮。
到了亭子前,我问:你们会下落叶雨吗?
泽泽马上捡起了地上的落叶,再松开手,落叶从手中落了下来,泽泽说着:下雨了~
泽泽先用一只手去抓落叶,再用两只手爪落叶。
一处的落叶抓完了再换一处抓。
接着我们转移到另一个运动器材前,泽泽先是用手转动,然后蹲下去抓一把落叶放在圆桶上,圆桶滚动落叶掉了下去,泽泽再继续,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艺术创作之后,孩子们爬上石桌一起喝水。
妙妙的水倒了,倒在了桌子上,水慢慢流出了桌面滴在了地上。
泽泽穿鞋时发现水往地上滴。
泽泽:老师,水流下来了~
说完泽泽伸出一根指头去摸水滴,水滴又顺着泽泽的手指流了一段再滴到地上。
老师:泽泽,你变成水管了吗?
泽泽:嘻嘻~我变成水管了~

扬扬-用眼睛探索自然,用杯子创造探索机会

扬扬说自己是今天的”能量大哥哥“。
刚走进山里,扬扬就抬起头,看着天上。
老师:扬扬:你发现了什么?
扬扬:有小鸟~嘎~嘎~嘎~
老师:天上还是好多云朵啊~
扬扬:云好漂亮。
扬扬:看,那里有木瓜。
上山的路上有一朵大红色的花,扬扬:看,红色的花。
在泽泽蹲着探索树皮的时候,扬扬指着远处的风景说:哇~我们站得好高啊。
说完这句话,扬扬的杯子掉在了石板路外的地上,扬扬:杯子掉了~
老师:你去捡把~
扬扬小心地踩在了落叶上,捡回了杯子。
老师:我听到了扬扬踩在落叶上的声音。
扬扬又一次把杯子丢了下去,这次丢得更远了一些,然后又去捡回来。
之后,到了亭子前,扬扬把杯子从高处丢了下去。
扬扬问:怎么办?
老师:你可以走楼梯。
扬扬走下楼梯从树丛里捡回了杯子,顺手捡回了一根树枝。
和泽泽玩了一会儿落叶雨游戏,扬扬换了个位置,把杯子从更高的地方丢下去。

这次的位置更高了一些。
老师:扬扬,这次有点高,我帮你去好吗?
扬扬:不要~
老师:那你怎么办呢?
扬扬:走楼梯~
说完扬扬从楼梯下去,捡回了杯子。

自然创造-这块布上出现了……

我在地上铺了两块布。
孩子们纷纷放下书包,扬扬把书包放在了布上。
老师:这块布上出现了一个书包。
妙妙拿着她的树枝放在了布上,问:可以脱鞋吗?
老师:这块布上出现了一根树枝。
孩子们都脱了鞋,把自己的东西摆在布上,鞋子、书包、外套……
老师开始许愿:我希望这块布上出现十片树叶。
泽泽和扬扬光着脚跑去玩了,妙妙听到了我的愿望跑去捡落叶。
妙妙先捡了三片,再跑开捡回四片,最后再去捡三片。
老师:妙妙,你希望布上出现什么?
妙妙:大灰狼。
妙妙抓了几片树叶在手上,对着老师:嗷~你被吃掉了。
老师:啊~我被吃掉了~接下来这块布上会出现什么呢?
妙妙:小猫~喵~
在妙妙做小猫的时候,泽泽也拿着落叶,吐着舌头跑回来。
老师:这个小朋友跑得太快了,舌头都跑出来了。
妙妙马上起身,跑去捡树叶,在吐着舌头跑回来……
老师:泽泽,你的布上出现了什么?
泽泽:落叶。

老师:那你可以把落叶变个身吗?咒语是阿布拉卡达布拉!
泽泽把双手手腕对在一起,说:推土机来了。
泽泽用手把布上的落叶扫在了一起。
泽泽:现在是粉碎机。
泽泽两只手抓着落叶。
老师:接下来可能变成压路机。
泽泽听到了老师的建议,用一只手压着另一只手,落叶压在手下。
在另一块布上的妙妙也跟着变成了压路机。
创作结束,孩子们爬上桌子喝水,吃了颗糖果补充能量。
老师把地上的布收起来,问孩子们落叶是哪里来的。
妙妙和泽泽指了自己捡落叶的地方。
老师把落叶倒回原来的位置。
老师:今天我们来山里上课,用的是山里的材料,用完之后我们不要把落叶和树枝带走,把它们倒回原来的地方,这是来山里上课的规则。那我们不带走东西,也不要留下东西,等等你们去把自己的东西都带走,包括糖果纸好吗?
扬扬和泽泽马上从桌子上下来,穿了鞋,拿了水杯和书包,大家一起下山了。

这块布上出现了妙妙

这块布上出现了人类

妙妙:我来做小猫

这块布上出现了落叶

这块布上出现了推土机

这块布上出现了压路机

形状王国

2021年11月7日

1.形状认知: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2.感受形状的丰富性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八)

1.课前故事:15:35~15:50
2.课程导入:15:50~16:07
3.寻找形状:16:07~16:33
4.自由创作:16:33~16:45
5.户外活动:16:45~

今天我们进入了新主题的学习——形状王国。
在上一个主题中我们也在认识形状:点、线、几何形、不规则形,这些是艺术中的最基础的元素。我们从最基础的艺术语言开始,是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艺术,愿意用艺术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今天课程导入部分,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互动绘画游戏。通过简单的指令和互动,孩子们愿意画并且敢画、爱画,这就是使用艺术元素进行表达的魅力。
在新的主题中我们会去接触常见形状: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是我们认识的最基础的几何形状,它们的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它被如何再创造。作为理想形状的它们通过再创造将会呈现不一样的美感。
因此关于形状的启蒙会更加关注形状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变性,而不是如何定义和描述这些基础形状。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艺术的语言走进形状王国。

新的学习-形状王国

今天的自由探索环节是寻找形状。
孩子们坐在地上听完了绘本《形状王国》,然后得到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开始在教室里寻找形状。
妙妙在墙上找到了正方形(四边形)、泽泽不仅找到了圆形还找到了和圆形卡片背面一样的黄色。
教室里的小乌龟是乌龟形、塑料袋是垃圾形,扬扬脱在地上的鞋子是鞋子形,孩子们看似游戏的过程中是他们在理解“形”这个词语。
今天的创作活动是用自己找到的形状来拓印。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被窗户外的声音吸引,于是我们约定结束后一起出门玩。
出了门,泽泽在斜坡上找到了长方形,于是我们开始找形状。
看到规则的六边形,老师问:这是什么形?
泽泽:这是泽泽形吧~
有了泽泽形,就要有扬扬形。扬扬跑到下一户人家门口,叫老师来看“扬扬形”。
再接着走,又遇到了“扬扬形”,泽泽用手挡一挡,“扬扬形”变成了三角形。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尝试去定义形状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到底是什么,我该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去体验。而当我看到“泽泽形”“扬扬形”的时候,我想孩子们已经告诉我什么是形状的丰富性。
孩子的寻找形状之旅,请见下页……

课前故事-游戏参与

今天,孩子们也发起了关于游戏的新的学习。
课前妙妙和扬扬分别拿了绘本上楼,一本是《神奇蜡笔》,一本是《奇趣美妙三明治》。于是涂鸦活动就变成了课前故事。
当我们在分享绘本《奇趣美妙三明治》时,妙妙突然变身小猪波波也要去郊游,开始在教室里跑。
当妙妙开始跑动,扬扬接收到的是”妹妹邀请我追她“的信息,这个追赶游戏他们俩每一次课都玩,于是扬扬开始追着妙妙跑。再接着就是泽泽的自然加入。
今天,跑着跑着,妙妙就会回到位置上坐下,追赶游戏就这样停止了。扬扬跟着坐下,然后是泽泽坐下。老师开始继续讲故事。
故事讲了几页,妙妙又开始跑,扬扬开始追,泽泽开始追。
老师停下故事等他们。
跑了几圈,妙妙坐回来,扬扬坐回了,泽泽坐回来。
于是,老师帮孩子们说出这个游戏的参与和结束方式:我发现当妙妙开始跑的时候,扬扬和泽泽就会追着妹妹跑,当妹妹坐下来的时候,追赶游戏就结束了,对吗?
孩子们都点头表示他们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课间妙妙有一次去上厕所,老师帮妙妙洗手的时候问:如果哥哥来追我怎么办?
老师:那你坐下来,哥哥就知道追赶游戏就结束了。

寻找形状-形状的丰富性

发现了圆形和黄色

发现了教室里的四边形

在一张纸上同时发现了四边形和圆形

扬扬发现了“扬扬形”

把“扬扬形”变成三角形

“这个叫泽泽形吧~”

形状王国-圆形

2021年11月14日

课程目标

1.圆的丰富性和可变性
2-感受形状(圆)的多样性

课程参与者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九)

课程环节

1.自由涂鸦:15:30~15:45
2.玩两分钟:15:45~15:53
3.圆形探索:15:53~16:14
4.自由创作:16:14~16:43
5.户外活动:16:43~

从上周起,我发现孩子们之间在互相学习,比如妙妙会学习哥哥们的语言和游戏,扬扬和泽泽之间也会互相学习表达。今天的涂鸦环节孩子们再次向我展示了这样的学习。
今天的涂鸦环节我依旧为孩子们准备了墙上的和桌上的画纸供孩子进行涂鸦。妙妙进入教室后就说要画大灰狼,扬扬说要画手,泽泽说要画长方形。
扬扬朝着我张开手掌,向我示意画手要打开手掌,妙妙也跟着扬扬的动作张开手。接着老师说:请你画五个圆。
扬扬想了一下选择用点来回应老师的指令,扬扬一边点一边数到五。妙妙也跟着在纸上点点点。
接着老师说:再画十个圆吧~
扬扬准确地点了十个点,妙妙还没有办法将数数口令与动作对应,点了很多点。最后妙妙为自己的涂鸦起名为《下雪了》。
在这个过程中妙妙跟着扬扬在学习如何画一只手以及如何执行老师的游戏指令,但又可以看到妙妙在其中的个人表达。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可能由于幼儿园的经验,扬扬这两周很喜欢画各种轮廓,上一周扬扬并没有明确地展示“伸手”这个动作,而这周扬扬已经能够总结画手需要的动作。
泽泽还没有画手的经历,上一周泽泽跟着扬扬画手,很快地掌握了技巧。妙妙还没有学到如何画手,但妙妙已经发现“哥哥们画手一定会让手涂上颜色”,于是妙妙每一次都会认真的在手上涂上颜色来学习画手。

混龄学习-最近发展期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互相学习-如何画手

扬扬先画手

泽泽学着画手

妙妙学习画手

扬扬画手、点圆

扬扬画完的手一定有痕迹

妙妙也要在手上画颜色

涂鸦结束,孩子们开始了自由游戏。
泽泽和妙妙每人推着一把椅子在教室里驰骋,扬扬在探索这节课要用到的磁铁。
泽泽和妙妙一直跑,老师已经拿出了这节课的绘本做好了准备,并出声提醒孩子们要来听故事了。
但泽泽和妙妙还在跑,没有要结束游戏的打算。
老师:请大家坐回来听故事啦~今天我们要讲一个玩游戏的故事。
泽泽:不要,还要玩十分钟。
老师:不行,十分钟太久了,我等不了。
泽泽:五分钟!
老师:五分钟也不行,我只能等两分钟。两分钟可以吗?我定个闹钟。
泽泽答应了两分钟的约定,妙妙也说可以。
……
两分钟过去,闹钟响了,妙妙马上停了下来,走回到老师面前。
老师:妙妙,你提醒哥哥们要讲故事了。
妙妙大声叫:要讲故事了~
泽泽推着椅子坐回来,妙妙也坐了下来。
扬扬发现教室里安静了,看看我们就回来了。
老师:刚刚大家每个人都做了很棒的练习,妙妙听到时间到了马上停止了游戏,泽泽可以表达自己要玩的需求,扬扬关注到我们要开始上课了也马上回来了。

孩子需求-玩两分钟

听故事的过程中,扬扬坐在妙妙身边,一会儿抱抱妙妙,一会儿捏捏妙妙的脸。
中途有一次妙妙喊了老师,说:哥哥捏我。
老师:扬扬,我知道你喜欢妹妹,但如果你要抱妹妹或者捏妹妹的脸,你要问他愿不愿意。
扬扬:妹妹,你愿意吗?
妙妙:我愿意。

在今天的圆形探索环节,我们通过绘本、游戏和到户外去探索圆形。
在使用圆形进行想象游戏的时候,泽泽用将纸对着,点上了很多点点(表示电脑的键盘),然后告诉老师:圆是电脑。
艺术活动中的形状认知不是要孩子准确地去描述圆,而是孩子能够体验圆形的丰富性和可变性,能够与生活产生联系。

圆的探索-圆是电脑

泽泽:我也是圆

游戏:圆的想象力

大圆、中圆和小圆

扬扬:我们在找圆

形状王国-正方形

2021年11月21日

课程目标

1.感性认识(正)方形
2-感受形状(正方形)的可变性

课程参与者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九)

课程环节

1.自由涂鸦:15:30~15:42
2.故事时间:15:45~16:06
3.形状探索:16:16~16:33
4.自由创作:16:33~16:58
5.户外活动:16:58~17:07
16:06~16:16 处理了课上的突发事情

感知形状-从积木到“设计图”

材料经验-不同孩子的学习

使用剪刀双面胶进行创作

将正方形剪成长方形

今天的材料探索环节我们用上了布鲁可积木和”蒙德里安“作品。
在分享完绘本《正方形》之后,”正方形“邀请孩子们用布鲁可积木为自己设计一款房子。
泽泽很熟练地找到了积木中地马桶、柜子,为”正方形“设计了房子,扬扬来得有点晚,用积木铺满了大正方形积木;妙妙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做房子,希望老师帮忙,老师示范着做了一个房子,之后妙妙"指挥”着老师帮忙做了一个。
用布鲁可拼完给“正方形”地房子后,老师拿出“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请孩子们把自己的积木对应着色块进行介绍。泽泽和扬扬对应着积木的颜色和色块的颜色完成了介绍。

扬扬把游戏经验迁移到创作环节,带布鲁可去探险。

今天的创作环节为孩子提供了正方形纸片、剪刀、双面胶、画笔等材料。这是我们这学期以来第一次正式地使用剪刀。面对新的工具材料,不同材料经验的孩子面临的学习是不同的。

泽泽-探索形状的更多可能

泽泽的材料经验相对丰富,拿到材料后泽泽很快就投入了创作,要用纸片设计新的房子。
泽泽的创作从房子变成大桥,再变成藏宝地就结束了创作。
之后泽泽用剪刀把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纸片剪开,告诉老师“我要把正方形剪成长方形”。等到泽泽剪出一些长方形后,老师和泽泽一起回忆我们外出寻找形状的课上泽泽如何把“扬扬形”变成三角形,鼓励泽泽探索形状的更多可能。

剪胶布

扬扬-学习正确使用剪刀

扬扬刚拿到剪刀时,用上了两只手开合剪刀,这样导致扬扬无法独自使用剪刀进行创作。
之后老师向扬扬展示可以用一只手拿剪刀,可能由于当时老师距离扬扬比较远,扬扬并没有看到细节,这个时候扬扬是用一只手握住剪刀,剪刀无法开合。
再继续,老师向扬扬展示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穿过剪刀。扬扬尝试时用的是拇指和中指,食指高高的翘起,这个动作可以让扬扬成功剪开一道口子。

妙妙-双面胶是绷带

拿到剪刀和双面胶后,妙妙以人们常用的姿势拿起剪刀,模仿老师的样子剪下一段双面胶贴在正方形纸片上。
之后妙妙玩起了假装游戏——把双面胶缠绕在不同的指头上,告诉老师自己手上了,在游戏中不同的部位还有不同的受伤原因。

使用剪刀剪双面胶

食指被热水“烫伤了”

大拇指被剪刀“剪伤了”

贴胶布

撕胶布

展示“伤口”

今天由于课上的突发情况耽误了一些时间。
在创作环节,新的材料也让孩子们投入其中。
泽泽创作完成后和老师说:老师,我好想出门找形状啊~
确认扬扬也差不多完成创作,妙妙也选择一起出门,我们带着正方形出门了。
一出门泽泽就发现了巷子旁边的墙上有正方形——长方形的瓷砖中间有一条不明显的线,泽泽把“正方形”放上去比对。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墙面的学习。没有装修好的房子墙上裸露的砖是长方形,周边用长方形瓷砖来装饰墙面的房子比较多,还有一面墙上的瓷砖可以找到“斜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扭来扭曲的三角形”。

形状探索-墙面的学习

有长方形、正方形的墙

有各种各样形状的墙

摩托车上有圆形和长方形

形状王国-三角形

2021年11月28日

课程目标

1.感性认识三角形
2-感受形状(三角形)的丰富性

课程参与者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

课程环节

1.自由探索:15:30~15:50
2.故事时间:15:50~16:05
3.形状探索:16:05~16:25
4.自由创作:16:25~16:45
5.户外活动:16:45~16:58

自由探索-在邀请的环境中学习

形状探索-只想要拼正方形

每一次课前老师都会进行简单的空间布置——准备涂鸦的装置、摆放课程材料以及一些开放性材料,比如毛球、吸管等,布置一个邀请的环境。
今天我们上楼后,泽泽最先注意到门后墙面上多了涂鸦(上一节课泽泽也尝试把自己的作品用磁铁粘到墙上。
在泽泽和老师在门外看以前大家的作品时,扬扬已经在教室里画了一张手的轮廓,再拿出来给老师看,今天扬扬的手指只有四个手指,扬扬把大拇指别在了手掌上。
进入教室后孩子们没有马上去涂鸦,而是走到摆放材料的桌子前,扬扬发现了新绘本《三角形》以及今天的新材料——七巧板。
扬扬拿起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和绘本封面的三角形进行对比。之后泽泽用七巧板中的三角形放在“三角形”的每一个角。
接着扬扬去到墙上的大白纸上画手掌,这一次扬扬依然只画了四个手指,泽泽也开始画手,然后开始在纸上涂鸦。
在泽泽涂鸦的时候,扬扬已经拿起了三角形形象卡片在教室里寻找三角形了,这是最近我们外出的活动。
找了一圈三角形,扬扬拿着一块三角形的七巧板来到大白纸前,要画三角形的轮廓,但由于三角形比较小,蜡笔太粗,扬扬没能够画出三角形轮廓,之后扬扬又找了一个“D“的磁铁,来到涂鸦墙前继续画轮廓。
今天孩子们没有进行一个长时间的涂鸦,他们在教室里”游荡“,一会儿找形状,一会儿画轮廓,但他们已经感知到我们进行的课程和三角形有关,并且自主展开了学习。

今天我们使用《小三角来表演》和七巧板来进行形状探索。
但扬扬和泽泽只想要把七巧板拼回正方形。
扬扬和泽泽拿到七巧板之后就开始尝试拼正方形,哪怕老师发起”老板老板,我想买蛋糕“的假装游戏也无法转移他们在拼正方形这件事上的注意力。
扬扬试了几分钟后,请老师帮忙拼一下。老师拼了五块,扬扬已经看到了正方形的雏形了,补上了最后两块小三角形后正方形就出现了。
扬扬拿着老师帮助拼好的正方形拿给泽泽看,然后冲出教室下楼,想要向其他人展示这个成功的正方形。
被老师带回教室后,扬扬的正方形已经被破坏了,他不能再拼出一个正方形,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

伙伴关系-妙妙还在故事里

今天妙妙请假了,但依然在我们的故事里。
形状系列绘本有三本,分别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听完《三角形》的故事,孩子们还想要再听一遍《圆形》和《正方形》、这个时候,泽泽想要听《圆形》,扬扬想要听《正方形》。我建议他们俩石头剪刀布决定,扬扬说:妹妹也要听《三角形》。
“三个”孩子三个建议,到底要先讲哪个故事呢?
泽泽提出了自己看,扬扬也就自己看了,并且把拿在手上的腕龙交给老师,说:妹妹看这个。
泽泽和扬扬轮流看完三本书后,扬扬把三本书拿在手上,开始分配。
扬扬是《正方形》、泽泽是《三角形》、妙妙是《圆形》。
泽泽说自己想要《圆形》,老师告诉扬扬:泽泽说他想要圆形,可能是因为我们讲《圆形》故事的时候给圆形取名叫泽泽。
扬扬说:不行,妹妹要圆形。
在讲绘本《小三角来表演》的时候,老师用三角形形象来当“观看表演”的门票,泽泽坐下后又拿了一张,放在旁边的椅子上,说是给妙妙的门票,此时椅子上放着那只腕龙。
玩七巧板环节的时间到了,老师要把七巧板收起来了,泽泽说:下节课还要玩。
扬扬说:扬扬也要,妹妹也要。
今天妙妙没来,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邀请扬扬和泽泽来玩追人的游戏,并没有得到回应……

老师再一次展示如何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
泽泽观察了一下成品,开始动手尝试。扬扬可能凭着记忆对泽泽的操作不断发出‘NO NO No"的声音,我问扬扬No是什么意思,泽泽说No是错误。
两个孩子不断尝试拼出一个正方形,泽泽先学会了如何拼正方形,扬扬向泽泽求教,在泽泽的帮助下扬扬也学会了拼一个正方形。

努力拼出正方形

你看,我拼出正方形

泽泽坚持尝试

泽泽,教我一下

成功啦~

扬扬最终也学会了

脸,脸,各种各样的脸

2021年12月5日

1.感受形状的丰富性
2-将形状与生活建立联结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九)

1.各种活动:15:35~15:46
2.自由涂鸦:15:46~15:52
2.解决问题:15:52~16:07
3.各种各样的脸:16:07~16:26
4.自由创作:16:26~16:58

进入今天的课程不久我们就暂停了课程。
坐在妙妙身边的扬扬时不时伸手摸摸妙妙的脸、捏捏妙妙的脸,妙妙说“不喜欢”,扬扬说“喜欢”。
老师也帮助妙妙告诉扬扬:妙妙说她不喜欢你摸她的脸。
但扬扬没有停止,于是妙妙在拒绝扬扬的过程中伸手去抵挡,结果扬扬打了妙妙的头。
妙妙哭了,扬扬也不愿意道歉。
最后扬扬“屈服”于饼干的诱惑,承认自己错了向妙妙道歉。
今天的课程主题是脸,我们一起用IPAD看各种各样的脸的图片。
浏览图片时,每滑动一张,泽泽就说这是神经病,妙妙跟一句神经病。
老师说:你们一直在说神经病影响我上课了,这让我觉得不舒服。
说完这句之后妙妙就没有继续说神经病,老师及时地肯定妙妙照顾了老师的感受。
妙妙说:妙妙没说了,泽泽还在说。
老师说:可能这是泽泽现在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要理解他。
泽泽说:是姚郑辰,他说神经病。
老师:所以你也跟着说神经病了吗?
泽泽:他就叫我走开。
老师没有再回应泽泽,泽泽在接下来的几张图片暂停了神经病,之后又继续说了。

社会交往-我不舒服

材料经验-当孩子面对多元材料

在11月21日【正方形】的课程中,孩子们面对双面胶等材料他们的探索是不同的,妙妙拿着双面胶当绷带,扬扬认真的学习如何使用剪刀。
今天,我们的课程材料有剪刀、双面胶、纽扣、夹子、冰棒棍、彩泥、碗等等,面对丰富多元的材料,孩子们又是怎样玩耍和创作的呢?

妙妙-玩过的游戏一一呈现

今天的”不舒服“事件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当然也无法在一次课上解决。
孩子们可能要在更多的冲突和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机会中才能够建立找到自己与他人的边界。

在妙妙的材料经验里,每一种材料都对应着一次曾经我们共同玩过的游戏,同时妙妙还加入了新的内容。
妙妙拿到材料的第一件事是剪下一段双面胶,捆在大拇指上说:老师,我受伤了。
接着妙妙把双面胶黏在纸上,想要撕下来但没有成功,妙妙说自己是在做棉花糖。
看到扬扬用彩泥和冰棒棍做了冰淇淋,妙妙感知到了扬扬正在进行的游戏,但没有想到要去模仿扬扬使用材料,于是妙妙握拳,请老师吃冰淇淋。
妙妙用手里的碗和冰棒棍玩起了卖冰淇淋的假装游戏,妙妙说:老师,你等下来我这里卖(妙妙还分不清买和卖)冰淇淋。
于是妙妙开始做冰淇淋,搅拌,搅拌。
突然妙妙开始说洗洁精、洗碗、擦碗,这是今天妙妙新增加的语言和动作,应该是妙妙在生活里观察到他人的动作。

泽泽-丰富的材料经验支持创作

在介绍完今天的创作主题是要用材料做一张脸后,泽泽很快地投入了创作。
他选择了正方形纸来做脸的轮廓。
把两颗纽扣摆在水平位置上作为眼睛。
在冰棒棍的左右两端夹上两个原木色的大夹子,作为大怪物的牙齿。
在冰棒棍上夹满夹子后,泽泽拿起了面前的星星形状纽扣,摆在木夹的上方。
泽泽说:这个尖尖的,很锋利。
泽泽用完了自己面前的材料,完成了创作。
之后泽泽也开始制作冰淇淋。
冰棒棍上裹上一点黑色的彩泥,再用上扬扬面前的纽扣、宝石等材料,做完了一个冰淇淋。

扬扬-今天和彩泥玩

今天的材料装在碗里,扬扬看到材料后立马倒出一个碗里的材料,把碗据为己有。
接着扬扬倒出另外两个碗的材料,把空碗给妙妙一个给泽泽一个。
桌上散落的材料并没有引起扬扬的兴趣,他拿起碗又放下碗,在几次拿起放下的过程中和妙妙和泽泽发生了抢碗的小摩擦。
之后,扬扬从另一张桌子上拿到了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彩泥。
给泽泽黑色的,自己拿了红色的,并不断提醒妙妙去拿白色的彩泥。
扬扬先把彩泥放在桌子上用剪刀去剪彩泥,但彩泥太黏了,根本剪不断。
接着扬扬把冰棒棍插进彩泥中,冰棒棍和彩泥成为了扬扬的冰淇淋。
扬扬把冰淇淋给大家看,泽泽做完作品后也模仿扬扬做冰淇淋。
泽泽做冰淇淋的方法是把纽扣、宝石等材料黏在彩泥上,这个动作可能在后来对扬扬的创作产生了启发(在最后会说到)。
扬扬玩了一会儿冰淇淋之后,把彩泥从冰棒棍下取下来,黏在冰棒棍上的彩泥让扬扬觉得很脏,就把冰棒棍丢在了一边。
快要下课的时候,扬扬端着碗过来。
碗里是红色和白色的彩泥,彩泥上有纽扣、小宝石,扬扬说是大怪兽的脸,可能这就是泽泽的游戏对扬扬创作的支持。

到山里去(二)

2021年12月12日

1.到山里去,寻找几何形状。
2.到山里去,感受季节的变化。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九)

学习经验-和上次一样

今天来到教堂,和我们一起爬山的泽泽奶奶就发现:孩子们对这里的环境好熟悉。
我也发现,哪怕妙妙没有生活在港尾,来到苦路山,妙妙在这里的活动也很自在。
穿过马路,来到教堂,孩子们就熟练地把东西放在教堂门前的台阶上,开始在台阶上玩。
等老师说要出发了,孩子们就往右手边的小巷子跑去。
跑到假山前,扬扬把他的水杯丢到围栏里。
上一次孩子们也有把自己的水杯丢进围栏再捡出来的经历
但这一次,水杯扔的太远了,扬扬没办法捡到。
到了山上,孩子们一个劲儿地往前。到了一个路口停下来问老师往哪边走,上次孩子们也是在这里问路。
再往前遇到了上次玩体育器材的亭子,孩子们走进去玩了一会儿。
距离我们上次一起来爬山已经超过一个月了,但孩子们还是能够联系到上一次的活动,在山上行走。同时也能够感知这次的目标和上次不同——到山顶去,在老师叫出发的时候就马上跟上。

发现形状-屋顶有很多形状

走在路上,我们发现了很多形状。
有一些是孩子们自己无意间发现的,有一些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的。

到了山顶,稍作休息。
我们共读绘本《这是什么这是谁》,在绘本中我们也看到了方形的屋顶,三角形的山、柔软的云朵,耀眼的太阳和可以上下的楼梯,这些都和我们当下的经历结合在一起。
到了自由创作的环节,扬扬最先脱掉了鞋袜,坐进大白纸。
光溜溜的脚丫引起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
每个孩子都投入地画自己脚,接着画手。
突然有一只蚂蚁爬到了泽泽的画纸上,泽泽用画笔追着蚂蚁。
妙妙也想要一只蚂蚁,叫老师“抓一只放我这里”。

泽泽:手和脚是什么形状

妙妙:墙上有好多正方形

妙妙:这个是长方形

妙妙:奥特曼的房子有圆形

扬扬:屋顶有好多形状

快到山顶的时候,孩子们喊累了,于是开始幻想自己是蜘蛛侠、是泰罗奥特曼,是捷德奥特曼,所以山顶的房子就变成了奥特曼的房子。

自由创作-画手画脚画蚂蚁

泽泽的水杯放在地上,被踢了一脚,水杯顺着台阶滚了下去。
孩子们发现这个游戏后,一路上玩着滚水杯的游戏。
当他们在滚动水杯的过程中,他们在学习自己如何影响运动。
每一次滚动水杯时老师都会提醒:注意轨道,不要滚到斜坡下了。
孩子们捡起没有滚下斜坡的水杯也很开心,再继续滚。
直到有一次扬扬的水杯真的滚到了斜坡下……
扬扬和泽泽企图走下斜坡去捡水杯,老师提醒他们可以从下面拿。
于是扬扬和泽泽轻松地捡起了滚落斜坡的水杯。

一个故事-水杯带来的开心与难过

事情开始变得有点“不受控”……
扬扬发现掉下斜坡的水杯可以被轻松地捡上来,于是这一次他把水杯沿着斜坡滚下去。
然后扬扬和泽泽兴冲冲的跑下去,想要像前一次那样从下面爬上去把水杯捡上来。
但这一次没有那么幸运了。
没有好爬的斜坡,水杯还被枯树枝卡住了。
孩子们爬不上斜坡,捡来的树枝又够不到杯子。

扬扬和泽泽跑回水杯掉落的地方,想要爬下去把水杯捡上来。
扬扬刚走下斜坡就滑了一下,喊着救命。
老师把扬扬“救”了上来。
妙妙拿来了更长的树枝,于是扬扬牵着树枝,滑下斜坡,把水杯捡上来,老师再用树枝把扬扬拉上来。
 水杯捡上来之后,扬扬一高兴就把手里的鞋给扔下去了。
于是我们又开始捡鞋子。

捡回水杯和鞋子后,扬扬又继续滚水杯。
滚了两次后,扬扬没有捡起水杯,妙妙走过去把水杯捡了起来。
扬扬一个人走在前面,等我们追上扬扬,妙妙把水杯交给扬扬,扬扬又把水杯摔在地上。
妙妙又捡起水杯,扬扬说:不要水杯。
妙妙说:那就给妙妙了。
扬扬依然无动于衷。
扬扬为什么突然不要水杯呢?我们坐在台阶上聊这件事。
老师问:扬扬,你不要水杯了吗?
扬扬:不要水杯。
老师猜测:是因为刚才捡水杯的时候你受伤了,你难过了,所以不要水杯了吗?
扬扬红了眼睛,说:是。
老师: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捡水杯呢?是刚才你们玩滚水杯的游戏水杯滚到斜坡下扬扬才要去捡水杯的,对不对。
扬扬:对。
老师:你滚水杯的时候你很开心,你还要丢掉水杯吗?
扬扬:扔垃圾桶。
妙妙看着楼梯扣旁边有个油漆桶,告诉扬扬:那里有垃圾桶。
老师为了阻止扬扬真的丢水杯,只好告诉他:我们去找能丢水杯的垃圾桶。
走回到假山时,扬扬把老师手里的水杯给拿去了。
老师问:你要水杯了吗?

扬扬:要水杯。
这个故事从孩子们偶然发现水杯能够在台阶上滚动开始,我们把这个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只有老师心疼水杯)。
把水杯丢下斜坡也是学习,孩子们发现原来大人的话不一定对,滚下斜坡的水杯也能捡回来。
捡水杯也是学习,三个孩子跑上跑下,找更长的树枝,扬扬哪怕被树枝划伤了脸依然投入在捡水杯这件事情中。
最后,伤口带给扬扬的不舒服让扬扬选择以丢掉水杯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坐在一起聊扬扬这样做的意图,也是学习。

小泥人

2021年12月19日

1.感受形状(三维)的丰富性;
2-感性认识材料的可变性;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妙妙(两周九)、宸宇(中班)

学习场域-来了新伙伴

今天我们课程来了新朋友,宸宇。
靠着扬扬带来的奥特曼,宸宇和扬扬、妙妙很快的熟悉了起来。
来到四楼后,孩子们探索这个新的空间,宸宇、扬扬和妙妙都搬了小椅子踩着往外看。
泽泽对于高处有自己的担忧——泽泽说:这么高会摔下去。所以没有跟着孩子们一起探索,选择了坐在椅子上。
后来我发现,在四楼的时间里泽泽和三个孩子的互动都很少,我想这是因为今天我们的学习场域里来了新伙伴,变得不同了。
但对于这样学习场域的变化,泽泽并不是抗拒的。

1.熟悉环境:15:30~15:45
2.材料探索:15:45~16:10
3.共读绘本:16:10~16:20
4.制作小泥人:16:20~16:40
5.外出探索:16:42~16:53

当宸宇、扬扬和妙妙在玩的时候,泽泽会停下来去看他们在玩什么,当我们用奥特曼玩陶泥的时候,泽泽也会根据我们的对话调整自己的动作。
可见,面对这样学习场域的变化,泽泽只是需要适应的时间。

今天我们的课程材料是陶泥,希望通过捏陶泥让孩子认识形态(三维图形)。
拿到陶泥后,宸宇和扬扬就让陶泥和奥特曼互动起来,他们俩用陶泥裹住奥特曼的头、奥特曼的脚,感受陶泥的包裹性能
泽泽也探索陶泥的包裹性能,从恐龙身上取下陶泥后泽泽发现陶泥上有纹路,泽泽发现了陶泥可以留下印记,于是泽泽进行了一会儿恐龙踩脚印的探索。
妙妙有点抗拒陶泥,认为陶泥恶心。为了让妙妙加入探索,老师用陶泥搓了汤圆,妙妙加上小石头在碗里煮汤圆。
陶泥搓汤圆启发了洋洋搓陶泥,扬扬搓了一条毛毛虫,最后被宸宇的奥特曼“踩死”了。

材料探索-陶泥的玩法

扬扬带来了三个奥特曼玩具,让宸宇体验到了被拒绝,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重要道具。
当孩子们观察房子摆件时,扬扬把奥特曼放到房子前,发现奥特曼真的是超人啊~因为奥特曼比房子高。
扬扬在四楼找到了砖块,再把奥特曼放到砖头上,扬扬发现:奥特曼躺下来和砖块一样长。
扬扬再搬来一块砖,压在奥特曼身上,宸宇发现:奥特曼不会被压死,老师告诉宸宇这是因为奥特曼的材料很坚固。
两块砖竖起来,扬扬把奥特曼夹在中间,在两块砖上放一根冰棒棍,扬扬说这是一座桥——扬扬理解桥的作用是连接两处。

材料探索-奥特曼引发的学习

共读绘本《小泥人》,今天我们就有了一个创作目标——做一个小泥人。
泽泽先用陶泥做小泥人的头,然后做一个身体,再用两团小陶泥放在“身体”两侧做小泥人的手,接着泽泽用陶泥做了小泥人的脚(腿),收到老师的反馈“看起来有点短后”,泽泽用夹子做出了小泥人的腿。
第一轮做完,泽泽想要把小泥人加高,他继续在头上放陶泥,再搓一条陶泥当作嘴巴,从妙妙的碗里拿了两块小石子作为眼睛。
调整了头部,泽泽说想要做很长很长的手,他扯下一块黏在原来的手臂上,重复黏了四五次,达到泽泽理想的长度。
做完小泥人后泽泽加入了喷壶大战,和扬扬、妙妙和宸宇开启了混战。

陶泥创作-小泥人

奥特曼

2021年12月25日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宸宇(中班)

课程环节

1.活动讨论:15:38~15:50
2.奥特曼艺术:15:50~16:30
3.户外探索:16:30~16:53

今天妙妙请假了。
扬扬在泽泽、宸宇和老师的瞩目下带着5个奥特曼来到了大儿童。
三个男孩一共有8个奥特曼,我们坐下来讨论今天玩什么
——是按照老师的计划“和风一起玩”,还是有其他想要玩的。
孩子们一致选择了玩奥特曼。
接着,老师问奥特曼怎么玩?
宸宇:来建基地,是奥特光之国。
泽泽:来画奥特曼。
老师接着玩,如果你想要这样玩需要老师为你提供什么材料?
宸宇拿来了教室里的雪花片和房子模型,把奥特曼的头放进去。
泽泽说需要颜料,画纸、盘子和笔。
老师给泽泽拿了颜料、画笔和画纸,泽泽又拒绝了画纸。
找了一圈没找到盘子,泽泽勉强接受了调色盘。
孩子们都跟着泽泽一起画起来,扬扬画了右下角的《奥特曼》。

活动讨论-今天玩什么

准备好材料之后,孩子们就开始了自由创作。
泽泽把自己的初代奥特曼涂满蓝色颜料,再涂上黑色颜料。
刚开始往奥特曼身上涂颜料时,泽泽把奥特曼抓在手上,当奥特曼被涂上很多颜料后,泽泽选择把奥特曼放在毛毡垫上。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泽泽担心弄脏自己的手而是不想要破坏奥特曼身上的颜料。
宸宇用蓝色和黄色在纸上涂出绿色,激动地叫大家来看。
宸宇玩了一会儿颜料,颜料蹭倒了自己的袖子上,宸宇就停止了。
扬扬用画笔画完了《奥特曼》后,也开始给自己的奥特曼玩具涂色。
宸宇和扬扬一起用黑色的颜料涂满奥特曼。
当奥特曼身上的颜料越涂越多时,宸宇又退出了游戏。
扬扬把涂满黑色颜料的奥特曼放在画纸上,老师建议扬扬把奥特曼放在纸上看看能印出什么。
扬扬用画纸包裹住奥特曼,在纸上留下黑色的色块。

自由创作-奥特曼艺术

开始玩水的分割线

泽泽把奥特曼放在窗台上晾,拿着画笔去卫生间洗笔。
接着三个孩子玩起了“涂奥特曼-洗奥特曼”的游戏。
我不知道这个游戏是如何开始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奥特曼涂上颜料,然后再拿到卫生间把奥特曼身上的颜料洗干净。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有尝试、有发现:
* 扬扬在通过印手印,知道了自己如何画出四个、三个手指的手印

* 扬扬在洗手池里发现了圆形
* 扬扬用洗手液洗完手,发现泡泡漂在水面上
* 泽泽给恐龙上色,颜料会卡在恐龙身上的缝隙里,要用刷子才可以
* 脸上被扬扬涂上颜料的宸宇发现颜料很好清理,并不可怕。
……

学习故事-从个体角度看活动

泽泽-具备了计划与执行的能力

在活动讨论过程中,泽泽清晰地表达了自己需要的材料有颜料、画纸、盘子和笔。老师准备好材料后,泽泽调整了自己的计划,说“不要纸”,也接受了代替盘子的调色盘。

在活动中泽泽认真地给手中的奥特曼或者恐龙涂色、晾干、清洗。
活动结束后,泽泽接收到了老师收拾教室和整理的“指令”,主动完成后才出门。

扬扬是空间里停不下的人。
活动开始扬扬就提笔画了《奥特曼》。
接着和宸宇一起给奥特曼上色,再给自己的涂上颜料。
当扬扬发现宸宇不愿意被弄脏后,扬扬以此为乐伸出后吓唬宸宇,顺便抹一把泽泽和老师。
同时扬扬也参与洗奥特曼,洗完手回到教室如果有人还在卫生间,扬扬就会躲起来,准备吓别人一跳。
这个游戏结束,扬扬开始在羊毛毡上印手印,感受颜色由深变浅的过程。之后扬扬在老师的发问中继续画手的,老师发现扬扬已经对画手的游戏非常熟悉。

扬扬-面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性

这是宸宇的第二次艺术启蒙课程,上课之前宸宇还说想要做小泥人。
上课后的活动讨论环节,宸宇有做基地的计划但不知道实施计划需要哪些材料,当老师问到基地可能是什么样的时候,宸宇拿来房子模型把奥特曼的头放进去,发现不是这样的,又拿了雪花片来当材料,但最后雪花片也被弃之不用。
宸宇探索颜料的过程小心翼翼,不让自己沾上颜料,包括自己的奥特曼。当宸宇发现颜料多了的时候宸宇用抹布来擦去颜料,结果不如宸宇预想的那样,宸宇就停止了这次的颜料探索。
在宸宇对着镜子擦脸的过程中,老师和宸宇聊了聊被颜料涂脸的事情——不想蹭到颜料并不是因为宸宇怕脏(宸宇可以玩陶泥也愿意抹脏水),而是他想要保护自己,宸宇认为颜料是洗不掉的所以他不想要直接接触颜料。

宸宇-认识自己的艺术之旅

到山里去(三)

2022年1月9日

1.联结经验进行自主学习。

课程目标

课程参与者

课程环节

1.泽泽(小班)、扬扬(中班)、宸宇(中班)

1.行前准备:15:23~15:30
2.教堂玩耍:15:39~15:42
3.登山活动:15:42~16:37
4.回大儿童:16:37~16:52

学习故事-联结经验

今天,是我们这学期第三次去户外上课(宸宇是第一次和我们去)。
从大儿童到教堂后的修女住处,孩子们都在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且发现新的学习机会。
当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堆砖头时,孩子们把奥特曼放在地上,然后用砖头压住奥特曼。这是在《小泥人》那一课中扬扬的游戏方法。
孩子们用这种方法在探索砖头,我问:砖头和石头是一样的吗?
宸宇说:砖头是石头加了色素。
泽泽说:砖头是水泥做的。
到了教堂,孩子们自然地跑去斜坡上玩。
宸宇和扬扬先爬进栏杆中,泽泽再爬进去。
三个孩子在里面,宸宇感知到太挤了,于是宸宇“指挥”泽泽去到另一条栏杆里。
泽泽从“拥挤”的栏杆中出来后,把手里的鲨鱼丢着玩。
泽泽把鲨鱼玩具丢到距离自己9层台阶的地方,我问泽泽:丢多高?
泽泽数完后再次把鲨鱼玩具丢出去,数着台阶看自己丢多高。
准备离开教堂继续出发时,宸宇问:为什么栏杆是斜的还要有洞?
我们在巷口聊了聊如果栏杆不是斜的且没有洞会发生什么事?
新的游戏带来新的学习,新的孩子也带来了新的学习
继续往里走,扬扬指着假山上的雕像问:那是谁?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扬扬答案,而是让扬扬想想,我们聊过这个话题。

扬扬说:是如来佛主(这和妙妙第一次看见雕像的回答是一样的)。
来到假山前,孩子们手里的东西开始各种“不小心”的丢进去。
扬扬和泽泽轻松地就把自己的玩具捡了出来,宸宇没有经验把自己的奥特曼丢到了伸手够不到的地方。
我给孩子们设定的难度——不要爬进去有没有什么办法拿出来。
泽泽想到的办法是把腿伸进去把奥特曼勾出来一点再用手去捡。
我的提议是找一根棍子之类的长东西,扬扬就找回了扫帚。
类似的场景在每一次外出都会发生,这是孩子们在联结自己的经验,同时每一次我们又能够发现新的学习机会,有的学习是孩子发起的,有些学习是老师提出的,但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总归是开心的。

由于今天是最后一次课,课前我想这跟随孩子就好,看看他们想要怎么玩。
走去教堂的路上,孩子们问我今天要去哪里,我说:我们去山上找个能把纸铺开的地方。
 我们一路向上走,走了一条新路,路上我们去摸新的叶子、摸青苔,聊青苔和蟑螂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宸宇还向我们介绍了一只八脚八尾鱼,据说是比青苔还要早出现在地球上的。
到了山顶,我把画纸、印泥等材料摆在地上。
在摆纸张的过程中我和扬扬一起拿着宣纸跑了几个来回,感受风的力量。之后材料就摆在那里,我没有提醒孩子要来做点什么。
泽泽、扬扬和宸宇玩了一会儿奥特曼,扬扬就先来画了,他说要画奥特曼。
扬扬把奥特曼摆好,画了一笔就走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泽泽和宸宇就来了,他们俩蹲在地上印奥特曼、印怪兽,等他们印完我把东西收起来,我们就走了……
就是这么简单,我把材料摆好,想着如果孩子感兴趣他们就来玩。
只是在出发前,我需要考虑今天带什么材料出门?使用过的材料搭配什么新材料可能会带来新的可能。
比如今天孩子们带上山的怪兽玩具,我准备的棉签,孩子们都将其用到了活动中,面对材料他们越来越自如。
艺术活动其实并不困难,我们为孩子准备好空间和材料,给他们足够的耐心,他们就能够玩起来。
(当然,这不是天生的能力,孩子需要一些刺激。这学期他们的学习就是这样的刺激)

学习故事-为孩子准备好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