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球东方期刊

环球东方建设安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Huanqiu Dongfang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 Corp.Ltd

环球东方期刊

08

2022年第四期

忆峥嵘岁月    看今朝辉煌

02

03

CONTENTS

目录

卷首语                          04

四有军人                      05
   有本事   有灵魂         06
   有血性   有品德         07

企业动态                      08

    顶层设计                  09

环球动态                      10

建军节重大招待会        10

学习乐园                       13

英雄事迹                              22
    杜富国                              23

专题设计                              26
   建军节书单推送                27                 

节日专栏---七夕                   32

生活乐园                             34
   防暑小贴士                      34
   生活小妙招                      36

建筑赏析                             38
    万里长城                         39

04

05

卷首语

四有军人

06

07

有灵魂

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这支军队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全军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态度要特别鲜明,行动要特别坚决,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

有本事

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有血性

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如毛主席所说,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

有品德

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
要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08

09

企业动态

顶层设计宣讲会

10

11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火璀璨,洋溢着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庄严的“八一”军徽,“1927-2022”的大字年号在红旗映衬下格外醒目,昭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95年的光辉历程。
18时许,在欢快的《迎宾曲》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宴会大厅,与中外来宾欢聚一堂,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招待会开始时,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致辞。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魏凤和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向在各个时期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老战士、转业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和烈军属表示亲切慰问,向获得“八一勋章”的同志,向全军英模代表、全国双拥模范代表、全国

环球动态

国防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宴会

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代表致以崇高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人民团体,向全国各族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向出席招待会的各国驻华武官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魏凤和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9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功勋,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强大支撑,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凤和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努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

12

13

和强大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在喜庆欢快的乐曲声中,中外宾朋举杯共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祝福中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世界各国军队友谊长青。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委员,曾担任党和国家以及中央军委领导职务的军队老同志等出席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和北京市负责同志,以及军委机关各部门、解放军驻京各大单位、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八一勋章”获得者、全军英雄模范、首都民兵、烈军属、全国双拥模范、原国民党起义人员代表以及外国驻华武官等。

学习乐园

14

15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指定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还有三个委员: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起义时就是由前敌委员会加上军事领导人指挥。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组成前敌委员会,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但在南昌起义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标志性意义。1928年6月—7月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1927年的广州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阶段的开始,并正式决定“广州暴动日”(12月11日)为一个固定的纪念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共产国际认为,这一经济危机必然会演变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于是,共产国际决定8月1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动员起来,一致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29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响应共产国际号召,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呼吁8月1日举行反帝示威活动。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共中央把每年8月1日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亦称作“八一反战日”或“八一反帝战争日”。因而在1933年前,“八一”并没有被作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只是被确定为“反帝战争日”来纪念。
1933年6月23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了《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决议》,指出:“今年‘八一反战日’适为红军成立纪念。应向广大群众指出,只有中国的工农红军才是中国劳苦群众的唯一的救星,并发动白区群众庆祝红军的胜利……”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确“八一”作为红军成立纪念日。6月30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第45次会议,决定以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红军纪念日。同日,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一决定。1933年起,南昌起义日被确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中国解放军建军节介绍

中国解放军建军历史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1937年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44年8月20日,刘少奇在中央军委高干会议上指出:“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军解放军。”这是迄今为止档案资料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的称谓。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中共领导下的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大批进入东北地区,10月31日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127万,另有民兵268万。
  1945年8月15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等提出部队番号改称“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机关称山东解放军总部。

16

17

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在题为《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奋斗》的社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不过,这时各地的人民军队并未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如东北民主联军,并多使用野战军称谓,如晋冀鲁豫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战军。经过数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后又进驻西藏,统一了中国大陆。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这是全军性改称“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志。

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三类。野战部队的“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各步兵兵团、军、师、团,各骑兵师、团,各炮兵师、团等,一律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作为地方部队建制的军区,其“第一级军区(即大军区),现有五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中原军区,华东军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第二级军区,现有三个,亦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豫皖苏军区,冀热辽军区”;游击部队,则依情况需要和可能由各地军事机关自行组织。
随后,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解放军军旗介绍

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1927年9月11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

中国工农革命军时期的军旗

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军旗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告:“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自此之后,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的军旗是红旗中间有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心设置有锤头和镰刀的标志。但当时各苏区被敌人分割,中央红军和各苏区红军的军旗样式并不完全统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18

19

1948年冬,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旗、军徽工作,并由时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黄镇牵头组成设计组。军旗、军徽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由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与作战部一局作战室副主任张清化等人商议后,决定由作战室二科科长江右书具体承办。
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设计小组从征集的数十种方案中,预选出30多幅制成“样旗”,送交周恩来和中央领导审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看了“样旗”后,都认可了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还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到北平。毛泽东等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住进香山。此时,江右书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工作人员拟出了军旗的几种方案,反复征求了许多同志的意见。最后,经过再三斟酌,确定了3种送审图案:
一、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靠旗杆一侧的左上方。
二、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排,置于五角星内。
三、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几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中华大地的山川陆水。
3种图案中,毛主席和中央书记们的意见倾向第一种方案。

五大军种铸长城

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是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历史最久,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历次作战中发挥最出色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抢险救灾中的中间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主要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炮兵(地面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讯兵、防化兵和侦察兵、电子对抗、汽车兵、测绘兵、气象兵等专业部队组成。

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海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分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其作战部队——除了海军总部直辖外,分布于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中。
海军是海上作战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中、空中作战的能力。

20

21

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
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

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第二炮兵,成立于 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 力而言,“二炮”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撒手锏。

战略支援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主要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成立战略支援部队,有利于优化军事力量结构、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22

23

英雄事迹

听军人讲故事

杜富国,男,汉族,贵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  。现任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一级上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执行扫雷任务时,杜富国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排查过程中,突遇爆炸。瞬间,他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11月18日,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一次  ;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同年5月16日,荣获全国自强模范 ;同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  ;7月2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同年7月31日,习近平授予杜富国“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同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22年7月27日,荣获“八一勋章”。 
2020年8月,杜富国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弹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杜富国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2018年10月11日下午2点40分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现场军医进行急救包扎处理后,战友们迅速护送杜富国到麻栗坡县人民医院进行先期抢救治疗。同时,扫雷大队向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第59医院请求进一步医疗救援。部队医院迅速抽调外科、骨科、眼科、烧伤、皮肤等科室的多名专家,组成应急抢救小组,组织两辆救护车赶往麻栗坡县医院协助救治和护送。

24

25

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考虑爆震后24小时至48小时肺部伤情可能加重,县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经医院专家组综合评估后,决定立即将杜富国连夜护送至解放军第59医院进行后期治疗。
2018年10月12日凌晨,顺利抵达部队医院后,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治疗小组紧急会诊,全力对杜富国的伤情进行后续治疗。经过前期的紧急救治,杜富国的伤情基本平稳,下一步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创面修复功能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
截至2018年10月21日,杜富国的父母在接到部队通知后,已赶往云南省第59医院。
截至2018年10月28日,云南省麻栗坡县、马关县,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等地党委政府已专门派出慰问团,到医院探望慰问。 
2018年12月,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22年7月,“排雷英雄”杜富国结束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26

27

专题设计

建军节书单推送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雷海宗

本书作者着重从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兵员、兵制和兵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做了一番全新的剖析。除了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中国古代兵制,本书还对中国古代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体制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01

《毛泽东军事箴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

一部厚重的军事历史文化和军事思想解读著作。本书从毛泽东大量的军事论述中精选40多句最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箴言,一一阐释其深刻内涵,介绍其来龙去脉,讲述其背后精彩的故事。从这些人们所熟知的箴言中,挖掘出新的史料、细节和故事,还原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箴言”涉及人民军队创建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生命力。

02

28

29

 《觉醒的国殇:甲午战争120年祭》 袁村平

本书严格按照史实,依时间顺序对甲午战争的整个脉络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分成十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独立成章,生动地呈现了整个战争的全貌,内容真实可靠,语言通俗易懂。本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对历史的认识,还有对现在的思考。

03

《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 金一南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关于中日关系,高层智慧金一南立足战略思维的高度,深度探讨中日两国的民族精神,结合历史长河的纵深,深刻剖析抗日战争。

04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罗平汉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主要记录了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共形象的改变到敌后游击战、大量发展党员、努力改善民生以及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等,全面探讨了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下,中共的崛起过程。

05

《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中国》 约翰・帕顿・戴维斯/理查德・伯恩斯坦

《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是戴维斯的自传,记述其从出生一直到1954年所遭遇的不公正事件。他以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私人生活以及在不同时期所从事的不同外交工作。通过此书我们得以窥见二战时期乃至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的性质及其变化。《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一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

06

30

31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大卫・哈伯斯塔姆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和传记的巨著。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全面较量。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07

《保卫边疆》王治国

本书以19世纪60年代的中印冲突为背景,讲述了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与印度开展的自卫反击战。虽然,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但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表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却令人钦佩。

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漫记》 齐德学

本书系作者齐德学研究员结合多年来有关解放军历史方面的讲稿资料精心整理而成。书中从我党创建人民军队讲起,系统梳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作者不满足于对历史的简单记录,而是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置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大背景下阐述,深刻剖析历史课题,内容全面权威,完整再现历史画卷。

09

《对阵》 徐贵祥

著名作家徐贵祥最新长篇力作,讲述了抗战期间,发生在驻守渤海湾的八路军清河支队与国民党琅琊独立旅之间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本书大气磅礴,透过一段特殊的战争历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革命将士形象,展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兵法智慧。同时,该作品以国民党琅琊独立旅和八路军清河支队为代表,生动再现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场上的种种表现,字里行间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准的党史知识素养,艺术的真实使作品富有感染力。

10

32

33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  、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专栏

七夕介绍

34

35

#防高温中暑五种食物#
多吃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情况,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渴感全消,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但会引起周身不畅,并且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生活乐园

防暑小贴士&生活小妙招

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常喝降温饮品#
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几种降温饮品:
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36

37

1.旧照片变新法:照片旧或脏了,用棉花蘸点酒精擦拭,擦后如新的一样。 ­
2.用纸巾蘸少许花露水,擦拭电话机身、听筒及按键或手机,能使电话、手机保持洁净。 ­
3.煮老牛肉时,可在牛肉大块上涂抹一层芥末粉,次日煮前洗净,肉烂且嫩。 ­
4.可用半干的肥皂土擦镜片两面,然后抹匀拭亮。用此法,眼镜片遇热不容易发雾气。 ­
5.试用蒸汽熨斗在凹处喷一些蒸气,然后用熨斗烫。用硬毛的牙刷挑起凹处的毛,在轻轻刷顺,即可去除地毯上的家俱置痕。 ­
6.利用铝箔纸,将二、三张叠在一起,用剪刀剪一剪,就可以使剪刀恢复锐利。 ­
7.以棉花棒沾酒精,可以清除收录音机磁头上的灰尘。只是如此就能使音质复元。 
­8.可以在烟灰缸内洒一点盐,再以软木塞或抹布擦拭,即可去除污垢。 ­
9.裙襟、裤脚折痕先以旧牙刷涂一点薄醋在折痕上,然后以低温烫,就几乎看不出来了。­
10.可将新丝袜放进冷冻库中,冻硬直接取出自然解冻后,穿上时就不会脱线了。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算起,一直到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1、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3、如何预防热射病
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当高温下作业无 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

2、不同类型热射病如下
劳力性热射病:再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作业或剧烈运动数小时,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体温中心骤升,从而内源性产热过多引起热射病。
非劳力性热射病:年老体弱、有慢性病患者,再高温和痛风不良环境中久留,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体温调节失控,患者不出汗,导致散热减少,引起热射病。

“热射病”小科普

生活小妙招

“三伏”小科普

38

39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

建筑赏析

万里长城

诚实守信      立业为民
天道酬勤      强国兴家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