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战略咨询中心内参消息_副本

其他分类其他2023-07-28
107

Strategic Consulting Center
Internal reference message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PIPECHINA ENGINEERING TECHNOL OGY INNOVATION CO.,LTD.

战略咨询中心
内参消息

2023年月刊
   第一期(6月份)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

03

PART 2 GEOPOLITICS

第二部分 地缘政治

第三部分 能源政策

Part 3 energy policy

06

第四部分 行业动态

Part 4 Industry Trends

09

05

目录

contents

  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复苏仍疲软。根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年将放缓至2.7%,2024年回升至2.9%。美国经济增速预计在2023年降至1.6%,2024年将放缓至1.0%。欧元区经济增速从2023年的0.9%回升到2024年的1.5%。表明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疲软。
  各国不断加息以抑制高通货膨胀。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加息10次,将利率从0%提高至当前的5.25%。其他国家央行也紧密跟进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欧洲央行连续7次加息,累计加息375个基点;英国央行第12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5%;加拿大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75%,为近20年来的新高;澳大利亚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1%,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激进的加息政策推高了美元指数,导致资本回流美国本土。

  • 国际

PART 5 BUSINESS INSIGHTS

第五部分 业务洞察

12

宏观经济

01

Part 1 Macroeconomics

Part 1 Macroeconomics

  • 国内

  我国进出口增速持续负增长,经济复苏动能趋弱。5月底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11.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下降7.5%,进口下降3.4%。贸易顺差为658.1亿美元。总体来看,5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进口增速继续负增长。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的进口增速分别为-9.88%、-0.94%、-13.72%和-4.25%。全球需求放缓是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经济复苏动能趋弱是导致进口增速持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外汇储备下降。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83亿美元,降幅为0.88%。5月美元指数上升,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我国总体生产经营和制造业总体向好。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延续扩张态势。
  我国存款利率下调,推动投资消费。国内6家国有银行于6月8日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利率下调有利于推动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刺激消费,符合政策导向。

  俄乌冲突:截止6月30日,俄乌冲突已持续492天,近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开了乌最高统帅部会议,并下令加强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北部地区的部署,以确保乌白边境的和平。他希望在北约峰会前展示反攻成果,并呼吁西方国家提供更多军事装备。与此同时,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呼吁整个北约参与到“核共享”计划中,目前美国在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部署了核武器。
  中蒙新动态:6月29日第十四届达沃斯论坛在天津落幕,期间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走访天津港,参观位于天津港的蒙古物流中心建设情况,并公布向我国扩大出口煤炭至5000万吨。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蒙古国的拉拢力度,试图依靠蒙古国“亚洲中心”的地理优势,来对中俄两国进行围堵和压制。据悉,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日韩等输送其矿产资源。当前国际局势在西方国家的搅动下充满危机,俄乌冲突恐扩大战场,美台“军售勾连”不断,日本军费增长武力提升,韩国谋取美核武部署、蒙古国意向加入“印太联盟等,我国存在多方危机,需分析美国及其全球战略部署,破其“围斗”困局。

PART 2 GEOPOLITICS

 地缘政治

02

03

PART 3 energy policy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发布:国家能源局于6月2日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这份蓝皮书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和内涵特征,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路径。它提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蓝皮书明确指出,新型电力系统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新型电力系统是新

Interpretation

解读

能源政策

时代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四大重要特征: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这四个特征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蓝皮书》所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和特征,以及对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的规划,对国家管网提供一些间接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以下方面:
  适应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强调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这与能源领域的转型和减排目标密切相关。国家管网可以借鉴电力系统中清洁能源的引入和推广经验积极推动天然气、氢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角色,以适应能源转型的趋势。
  灵活调度和智能管理:新型电力系统注重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强调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国家管网可以借鉴电力系统中的柔性调度智能管理理念加强管网的智能化建设,提高管网运行的灵活性和效率。
  安全运行和监测: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特征与国家管网的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国家管网可以借鉴电力系统对于安全高效的要求,加强管道运输的安全管理和监测,确保管网的安全运行。

解读

INTERPRETATION

Part 4 Industry Trends

  • 行业要情

行业动态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发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5月25日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提出了2035年的目标,即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逐步建成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实现省市县水网的基本完善。这份规划纲要被视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

  对于国家管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供了以下借鉴意义:
  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这对于国家管网建设可以通过制定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明确管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各地区管网建设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度:在国家管网建设中,可以借鉴这一理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
  区域协同和整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省市县水网的基本完善,强调区域协同和整合。这对于国家管网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推动各地区管网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提高整体运行效益。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管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确保管网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法规和政策支持:在管网建设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管网建设的顺利进行。

  卡塔尔与中国石油签署LNG供应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在未来27年内持续向中国石油供应400万吨/年的LNG资源,并向中国石油转让北方气田扩容项目1.25%的股份。2022年11月,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由卡塔尔能源公司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400万吨LNG。2021年3月,中国石化和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了20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为期10年。
  美国切尼尔能源公司与新奥集团签署LNG供应协议。6月26日,新奥股份与切尼尔能源签署了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气(LNG)购销协议。根据协议,从2026年中起,切尼尔能源向新奥股份每年供应180万吨LNG。本次长协是双方签署的第二份LNG供给协议,2021年双方签署了为期13年,年供90万吨LNG协议。

  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放缓。欧佩克6月26日表示,大约20年后,全球石油需求将增至每天1.1亿桶,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3%。IEA近日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在2022年至2028年间将增长6%,达到日均1.057亿桶。IEA表示,全球石油年均需求增长幅度将在未来几年放缓,从今年的日均240万桶萎缩至2028年的日均40万桶。
  IEA发布天然气统计报告,显示天然气进出口同比呈下降趋势。国际能源署(IEA)在6月14日发布的月度天然气统计报告中显示,2023年3月份,全球天然气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4%,天然气进口环比减少了21.7%,出口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4.1%。全球整体天然气消费较2022年全年下降了1.2%。
  中国自营深水油田突破1000万吨:中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于6月10日宣布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000万吨。该油田群位于平均水深412米的海域,是中国海上开发水深最深的油田群。自2020年9月首个油田投产以来,流花油田群油气日产量保持在1.1万吨油当量,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04

本月国际原油整体呈现先涨后跌走势,月均价环比下降。美国WTI本月最高73美元/桶,最低66美元/桶,较上月跌幅-4.39%,英国Brent本月最高77.54美元/桶,最低71.57美元/桶,较上月跌幅-3.28%,石油输出组织OPEC一篮子价本月最高77.49美元/桶,最低72.79美元/桶,较上月跌幅-4.35%。本月OPEC+延长减产协议到2024年12月31日(减产140万桶),以及沙特自愿减产100万桶,市场做出响应,油价见涨,但受宏观经济疲软,需求增速放缓因素,格持高涨后持续走低。

  • 原油价格 (2023年6月1-30日)

序号 产品 最低价 最高价 平均价 涨跌值 涨跌幅 单位
1 WTI 66.96 73.37 71.03 -3.26 -4.39% 美元/桶
2 Brent 71.57 77.54 75.54 -2.56 -3.28% 美元/桶
3 OPEC 72.79 77.49 75.28 -3.42 -4.35% 美元/桶

  • 天然气价格(2023年6月1-30日)

  本月国际天然气价格整体呈现整体上涨。美国亨利港天然气(HH)期货本月均价为2.5美元/百万英热,环比上月上涨6.38%;荷兰天然气(TTF)期货均价为10.36美元/百万英热,环比上月上涨3.29%。英国NBP本月均价10.12美元/百万英热,环比上月上涨3.29%。亚洲JKM本月均价10.18美元/百万英热,环比上月上涨12.26%。
  欧洲地区,荷兰政府6月23日宣布,今年10月1日起,格罗宁根气田所有开采基地将停止开采,2024年10月永久关闭格罗宁根气田;叠加近期俄罗斯国内复杂局势,带动天然气市场交易增加,价格上涨。
  美国方面,美国HH期货价格上涨,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显示,目前美国国内气温较高,市场制冷发电需求持续增加,Sabine pass LNG液化出口终端暂无复工消息,且国内天然气钻井活动减少,叠加出口原料气供应受外部需求影响有所增加,带动美国HH期货价格上涨。

序号 产品 最低价 最高价 平均价 涨跌值 涨跌幅 单位
1 TTF 7.31 13.14 10.36 0.33 3.29% 美元/百万英热
2 NBP 6.78 13.18 10.12 1.12 12.44% 美元/百万英热
3 HH 2.16 2.89 2.50 0.15 6.38% 美元/百万英热
4 JKM 9.21 12.47 10.18 1.71 12.62% 美元/百万英热

Part 5
Business Insight

业务洞察

05

  5.1 新能源业务:
  国内首个“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中国建设了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该管道全长400多公里,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的构建。管道一期运力为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重点挑战是攻克抗氢脆材料技术,以及管道密封技术、监测与测试技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突破。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项目:亚洲最大火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已于6月2日投产。每年可捕集5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业等领域,实现资源再利用。
  5.2 管道业
  中俄远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俄罗斯总统普京已批准一项关于通过远东线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俄中两国将在远东线输气合作项目下铺设一条起自俄罗斯达利涅列琴斯克、跨界河乌苏里江通往中国虎林的管道。该项目的实施将增加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推动俄远东地区的发展。
  5.3 其它
  BP《世界能源展望》发布:据BP于2023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的数据和洞察,全球能源系统转型存在一下趋势:

  1. 化石能源下降: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逐渐减少,从2019年的约80%下降到2050年的55%~20%。这表明全球正朝着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向发展。
  2. 可再生能源扩张: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比将快速增加,从2019年的约10%提升至2050年的35%~65%。这反映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和推广。
  3. 电气化程度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将增加,从2019年的约五分之一提升至2050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显示出电气化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
  4. 低碳氢的增加: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中,一次能源在低碳氢制取中的占比将增加到13%~21%。这反映了低碳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潜力和重要性。
  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洞察:
  1. 可再生能源成为最大能源来源:到2050年,在所有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占比可达到60%。这突显了中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2. 煤炭消费下滑:到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下降至5%~20%。这反映了中国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转向更清洁能源的努力。
  3. 碳排放峰值和降低: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且到2050年将降幅超过50%。这说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和政策。

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PIPECHINA ENGINEERING TECHNOL OGY INNOVATION CO.,LTD.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